苏教版 小学 五 上 科学实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五上科学实验

实验内容: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1)

实验器材: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温度计、记录纸(标有方向)、钟表、笔、指南针、橡皮泥、

实验步骤:

一、观测:

1.早晨,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记号,下课的时候再去画一画。

2.用橡皮泥把铅笔垂直固定在白纸上,确定好南北方向。

3、每到下课的时候画出阳光下铅笔的影子;

4、用温度计测出当时的温度,并在影子的顶端记下当时的温度和时间。

二、整理观测数据;

实验总结:观测数据,分析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

实验结论:一天中,影子变化由长→短→长,温度变化由低→高→低。

实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2)

实验器材: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手电筒

实验步骤

一、组装模拟装置

(1)组装模拟装置并介绍: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运动的轨迹,小标杆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2)探究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

二、观察: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的关系;

三、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总结: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发现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实验内容:模拟昼夜变化(3)

实验器材:手电筒、人物模型、地球仪

实验步骤:

固定地球仪、手电筒

1、在地球仪上某一个国家插上人物模型;

2、由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与手电筒的距离不能太近,要让投影仪射出的光“包围”地球;

3、缓慢转动地球仪,边转动边观测;

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总结:根据观测现象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实验内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4)

实验器材:月相盒

实验步骤

一、介绍月相盒

1.小电筒代表太阳;

2.盒中间的乒乓球代表月球;

3.月相盒周围的小孔代表一个月中在不同时候看月相;

二、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

1.连续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注意时间变化;

2.边观察边记录观察结果;

3.观察总结:观察结果,初步认识一个月中月相变化。

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一个月中月相变化: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实验内容:光的直线传播(5)

实验器材:实验一:小孔板(钻有小孔的纸板或木板)、手电筒

实验二: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张半透明的纸、

铝箔纸(也可不用)、胶水、钉子(大头针)

实验步骤

实验一: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一、预测:光在空气中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

二、提供实验器材:3张小孔板、手电筒(手电筒不可用激光笔代替)

三、设计实验方案:

用手电筒横向照射小孔,从第三个小孔看手电筒的光来判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四、实验(实验在较暗的光线下效果较好)

五、交流实验现象,小结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实验二:做一个小孔成像的模拟实验

实验器材:长方形纸盒、剪刀、一张半透明的纸、铝箔纸、胶水、大头针。

实验步骤:

一、学生分组制作。

a.在纸盒底部割出一个小窗;

b.在纸盒的另一头用透明纸蒙住;

c.用铝箔纸把小窗盖上,并用大头针小心地在小窗中心钻一个孔;

二、指导学生观察:将有小窗的一面朝向窗户,前后移动纸盒,直至能在纸上看到清晰的影像为止。

讨论、分析小孔成像的原因。

实验总结: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内容:研究镜子成像的特点(6)

实验器材:记录纸、平面镜

实验步骤

一、提供实验材料:提供实验器材及辅助材料:平面镜(每位同学一块)、辅助材料——橡皮、画有一颗五角星的记录纸、印有一段文字的记录纸。

二、交流实验方法: 1.讨论:你准备怎样来玩镜子?

2.交流实验方法、教师适时重点引导:a.闭起一只眼睛照镜子观察现象;

b.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化镜子之间的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化;

c.看着镜子,让笔在五角星的缝隙间“行走”;

d.借助镜子读文字;

三、实验:1.“玩”镜子; 2.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总结:交流实验现象,准确描述镜子成像的特点。

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光路是可逆的;镜子中的影像是与实际物体左右相反;两块直立镜子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不同,所成像的方向也不同。

实验内容: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7)

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白纸

实验步骤一、观察、比较两种不同透镜的特点。

二、研究不同透镜的作用 1)用不同透镜观察物体,然后比较观察现象;2)让阳光穿过不同透镜,尽量让镜面与光线垂直,调节镜片与地面的距离,然后比较观察现象;

三、观察两种不同透镜的成像特点:把透镜对着窗户,调节透镜和白纸的距离,仔细观察白纸上所看到的现象;

实验总结: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准确描述透镜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聚光、成像的作用;凹透镜有缩小缩小、散光、成像的作用;光线经过透镜时会发生偏折。

实验内容:研究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8)

实验器材:巧造彩虹——平面镜、手电筒、水槽、白张(或三棱镜)

合成彩色光——白色圆纸片、铁钉、彩笔滤光实验——手电筒、红黄蓝三色玻璃纸实验步骤一、巧造彩虹 1)实验器材:平面镜、手电筒、水槽、白张。2)实验方法:将平面镜倾斜着放入水槽,并设法将镜子固定;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照在水下部分的镜面上;将白纸在手电筒的上方举起来,移动手电筒的位置,直到看清彩虹为止。3)边实验,边记录。4)交流实验现象。(此实验也可直接用三棱镜代替,更具可操作性。1、在室外阳光下平稳放置三棱镜;2、轻轻转动三棱镜,使光线投射到室内或暗处的走廊墙壁上;3、观察光的颜色。)

二、合成彩色光实验 1.在圆纸片上用水彩笔画出等份的七种颜色。

2.将铁钉插入圆纸片中心,制成一个陀螺。

3.转动陀螺,观察记录。

三、滤光实验 1. 演示:将红颜色的玻璃纸罩在手电筒上,然后罩在白纸上,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2.将黄色、蓝色的玻璃纸分别罩在手电筒上,打开手电筒。

3.让光投射在白纸上,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认识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