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科学苏教版五年级试卷上册【含答案】
科学苏教版五年级试卷上册【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动物属于哺乳动物?A. 青蛙B. 老虎C. 鲨鱼D. 蜗牛2.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A. 根B. 叶C. 花D. 果实3. 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圈是?A. 森林生态系统B. 海洋生态系统C. 农田生态系统D. 城市生态系统4. 下列哪种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A. 煤炭B. 太阳能C. 石油D. 天然气5. 下列哪种物质是植物生长的主要营养物质?A. 氧气B. 水C. 二氧化碳D. 氮气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鸟类属于爬行动物。
()2. 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
()3. 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无限的。
()4. 风能是一种清洁能源。
()5.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养分。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______。
2.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______和氧气。
3. 地球上的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和______。
4.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和______。
5. 植物的根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解释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意义。
3. 描述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
4. 解释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
5. 简述植物根的主要功能。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如果一棵树每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10千克二氧化碳,释放8千克氧气,那么一个月(30天)后,这棵树总共吸收了多少千克二氧化碳?释放了多少千克氧气?2. 一个水循环系统中,湖泊的水量每年减少5%,如果湖泊的初始水量为1000万立方米,那么10年后湖泊的水量是多少?3. 如果一个风能发电站每天可以产生1000千瓦时的电能,那么一个月(30天)后,这个发电站总共产生了多少千瓦时的电能?4. 如果一个农田的土壤中氮元素含量为0.5%,那么在施用100千克氮肥后,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是多少?5. 如果一个植物园中有1000棵树,每棵树每天通过根吸收10千克水分,那么这个植物园每天总共吸收了多少千克水分?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简单的55个小实验
简单的55个小实验筷子的神力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瓶子赛跑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操作: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讲解: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带电的报纸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1. 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 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操作: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五年级科学实验上册报告全篇(已完成)(2024新版苏教)
五年级科学实验上册报告全篇(已完成)(2024新版苏教)
实验目的
探究水的沸点和冰的融化点。
实验材料
-电磁炉
-温度计
-水
-冰块
实验步骤
1.将电磁炉插入电源并打开电源开关。
2.将温度计放入水中,并确保温度计底部完全浸入水中。
3,将水烧开,同时观察温度计上的温度读数。
4.记录水开始沸腾的温度,即水的沸点。
5.将温度计拿出水中,将其底部擦干净。
6.放入一块冰块,观察冰块的融化情况。
7.当冰块完全融化时,记录此时的温度,即冰的融化点。
实验结果
-水的沸点为100o Co
-冰的融化点为OC。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得知水的沸点为100℃,冰的融化点为O o Co这些数值是在标准大气压下得出的。
实验结果与我们的预期一致。
实验注意事项
1.操作电磁炉时要小心,避免触电。
2.温度计底部必须完全浸入水中,以确保准确测量温度。
3.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确保记录准确。
实验展示
我们通过实验展示了水的沸点和冰的融化点。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电磁炉和温度计来进行测量。
实验结果表明水的沸点为100℃,冰的融化点为这些实验数据对于我们理解水的性质和相变过程非常重要。
实验延伸
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在不同压力下水的沸点和冰的融化点是否会发生变化。
同时,我们也可以研究其他物质的沸点和融化点,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参考资料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2024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科学实验:观察动植物细胞动植物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通过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组成和生命的本质。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显微镜观察某些常见动植物的细胞,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实验材料:1. 鲜竹叶、洋葱片2. 显微镜3. 李氏液(苏教版生物教材附带)4. 显微镜载玻片和盖玻片5. 镊子、刀片实验步骤:1. 将鲜竹叶取下数片,放入李氏液中浸泡10分钟,取出后用镊子将叶片上的叶表皮剥离,并将其放置在载玻片上。
2. 将载玻片上的叶表皮切割成适当大小,用刀片切割成细胞片。
3. 在载玻片上加入一滴李氏液并盖上盖玻片。
4. 将装有细胞片的载玻片放到显微镜的载片夹上,并将显微镜调节到适当放大倍数。
5. 通过调节焦距和光亮度,观察叶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特点,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6. 重复上述步骤,观察洋葱片的细胞结构,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记录表:样本名称:鲜竹叶细胞结构:由多个方形细胞构成,细胞内含有绿色色素体。
样本名称:洋葱片细胞结构:由多个长方形细胞构成,细胞内含有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核。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鲜竹叶和洋葱片的细胞结构。
一个显著的共同点是,它们都由多个细胞组成。
每个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基本结构。
在鲜竹叶的表皮细胞中,我们观察到这些细胞呈方形,且密集排列。
细胞内还含有绿色色素体,这是由于叶绿素的存在。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它使植物能够吸收阳光能量并转化为化学能。
而洋葱片的细胞则呈长方形,细胞排列较为整齐。
我们还观察到细胞核的存在,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决定细胞的生长和功能。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也认识到细胞是生物界中最基本的单位,是构成生物体的基础。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生物的奥秘。
结论:通过观察鲜竹叶和洋葱片的细胞结构,我们发现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态特点和功能。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测试卷及答案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测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共8小题)1.自然水域里的水,吸收的热量后,部分蒸发变成水蒸气而升到天空,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后又变成,它们聚集在一起时而落下来形成了雨。
2.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遇冷凝结成的众多或,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接近地表就是。
3.不是所有的云都会产生降水,只有当云中的或越聚越多,越聚越大,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才会掉下来,从而产生。
4.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5.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
离地面较近的是,在高空的是。
6.在探究雾的形成实验中,需要的材料有。
我们看到:把冰接近瓶口,瓶口有,把冰移开则,这说明:。
7.在水循环过程中,海洋中的水进入大气所通过的环节是,从空中降下来的雨、雨夹雪、冰雹等,他们都是不同形式的现象。
在制造“霜”的过程中,向冰块上撒盐的目的是。
8.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或,它们飘浮在空中,这些水最终又以雨、、等形式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降水。
【能力培养】二.选择题(共8小题)9.初冬季节,雨落在树木、电线上会立即结冰,这种雨叫()A.冰雨B.冰雹C.雨加雪10.做人造雾实验时,在量筒中插入点燃的线香的目的是()A.便于观察B.增加温度C.增加空气中漂浮的固体颗粒11.地球上的水是循环的(),是没有道理的。
A.水在海洋、天空和陆地之间的循环永不停息B.地球上的水由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组成C.地球上的水循环往复,并不缺少水资源,人们不要节约用水了12.水在地球上的()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
A.蒸发B.降水C.循环13.形成露的气温()A.比形成霜时要高B.比形成霜时要低C.与形成霜时相同14.雾的形成与()有关。
①上下方空气有温差②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数量③有无植被覆盖A.①②B.②③C.①②③1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云、雾、露、霜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在大气中形成的高度都是不一样的B.云、雾、露、霜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它形成时所需要的温度是不一样的C.云、雾、露、霜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形成之前的形态是不一样的16.云、雾、露是常见的()现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2)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2)
1.太阳下影子变化
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1)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实际试验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答: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3、设计试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
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
(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
凹透镜有缩小物体的的作用。
五年级苏教版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苏教版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题目:观察蜗牛及其移动
仪器:水槽、观察放大镜
步骤:
1.将正常的蜗牛放入水槽;
2.用观察放大镜看蜗牛前进的方向;
3.观察蜗牛的运动方法。
实验结果:
蜗牛前进的方向有上、下、左、右四个方向。
蜗牛的移动方法是一边
绷紧身体,另一边然后前进一步,重复这一步骤,不停的移动,从而
实现前进的目的。
结论:蜗牛有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其移动方法是一边绷紧身体,另一边然后前进一步,重复这一步骤,从而实现前进的目的。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观察月相变化》实验
活
动 照 片
反思
科学实验活动记录
班级
五年级()班
时间
地点
实验室
类型
观察
实验教师
人数
实验
名称
观察月相变化实验
使用仪器或药品
月相盒
实
验
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程
一、介绍月相盒
1、小电筒代表太阳;2、盒中间的乒乓球代表月球;3、月相盒周围的小孔代表一个月中在不同时候看月相
二、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
1、连续观察月相盒中月相的变化,注意时间变化;2、边观察边记录观察结果;3、观察总结:观察结果,初步认识一个月中月相变化。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实验题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实验题1.记录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实验中泡沫块的运动情况,分析并填写。
(1)泡沫块的运动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泡沫块运动的力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3)地球板块运动的力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4)地球板块运动引发的自然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2.人造雾实验过程:①往量筒内倒入适量温水,放入点燃的线香。
②移走线香,用冰袋完全封住量筒口,观察量筒内的现象。
③用冷水代替温水,重复,再观察量筒内的现象。
(1)放入线香的目的:_________。
(2)在量筒中倒入温水的目的:_________。
(3)用冰袋的目的:_________。
如图所示,将一根粗铁丝绕成一个内径比蜡烛直径稍小的线圈,圈与圈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点燃蜡烛,将铁丝线圈从火焰上方慢慢地罩下去。
当蜡烛的火苗正好被罩在铁圈里面时,空气并没有因为有了铁线圈而被隔绝,这时铁线圈里的火焰像是被吸收了一样,慢慢地熄灭了。
3.实验开始前,手在水平方向距离蜡烛8厘米时,会感觉到手逐渐热起来,主要是因为________。
A.热传导B.热辐射C.热对流4.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
A.烛芯燃烧需要氧气,被铁线圈罩住后,阻碍了空气对流,氧气不足无法继续燃烧B.火焰热量大部分被铁线圈带走,使烛芯处温度逐渐低于着火点C.铁线圈将烛芯切断了,没有可燃物,火苗无法继续燃烧而熄灭5.火焰熄灭后,不小心用手触碰铁丝,会感觉烫手,这里热传递的方式________。
A.热传导B.热辐射C.热对流6.降落伞下降的快慢。
小明和同学通过实验探究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伞面大小是否有关,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记录如下:下降时间/秒伞面直径/厘米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20 6.12 5.48 5.84 5.8140 7.25 7.55 7.43 7.41(1)此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探究实验题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探究实验题科学探究实验题一:植物的生长需求植物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能量,完成自身的生长和发育。
但是,植物的生长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将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探究植物的生长需求。
材料:种子、花盆、土壤、水、阳光实验步骤:1. 准备好花盆和土壤,在花盆中加入适量的土壤。
2. 将种子均匀撒在土壤表面。
3. 将花盆放置在不同的环境中,例如阳光充足的窗台、通风的室外等等。
4. 每天给植物浇水,并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5. 记录下每天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实验结果:1. 在阳光充足、适度通风的环境下,观察到植物的茎、叶子生长茂盛,叶片绿色鲜艳。
2. 在缺乏阳光的环境下,植物的茎变得细弱,叶片颜色变淡,生长速度明显变慢。
3. 在缺水的情况下,植物的叶片逐渐干枯,生长停滞。
4. 在适度通风的环境下,植物的茎、叶子生长正常,叶色鲜艳。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从而获得能量进行生长和发育。
2. 适度通风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 水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条件,缺水会导致植物叶片干枯,生长受限。
科学探究实验题二:物体的重量与重力的关系我们知道,地球对物体有引力,这使得物体在地表附近落地。
本实验将通过探究物体重量与重力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引力对物体的影响。
材料:弹簧秤、不同重量的物体实验步骤:1. 准备好弹簧秤和不同重量的物体。
2. 将物体一个一个地挂在弹簧秤上,并记录下物体的重量。
3. 观察弹簧秤的显示数值,并分析数值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实验结果:1. 不同重量的物体挂在弹簧秤上,秤的显示数值也不同。
2. 较重的物体会使弹簧秤的显示数值增加,而较轻的物体则使显示数值减少。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物体的重量是一个科学概念,用于描述一个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实验2019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实验2019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第一单元光与色彩1.光源实验一:点燃蜡烛,观察它燃烧发光的过程实验要求:动手点燃一支蜡烛,并且仔细观察蜡烛的燃烧发光的过程,想一想蜡烛究竟是怎样发光的。
实验现象: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实验结论:蜡烛是通过燃烧发光的。
实验二:给细钢丝通电,观察钢丝发光的过程。
实验要求:给钢丝通电,仔细观察钢丝发光的过程,看看钢丝是怎样发光的。
实验材料:钢丝球、带导线的鳄鱼夹、沙盘、电池等等。
实验方法:1.从钢丝球中抽出一根细钢丝,将两个带导线的鳄鱼夹分别夹在细钢丝的两端。
2.将两个鳄鱼夹立在沙盘中,把其中一根导线固定在电池的电极上。
3.用另一根导线碰触电池的另一极,观察细钢丝发光的现象。
实验现象:细钢丝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实验注意点:整个过程中细钢丝处于高温状态,所以要提醒学生千万不要触碰它。
两节电池最好放置在电池盒中。
实验结论:细钢丝是通过通电发光的。
2.光的传播实验一:探究光在烟雾中的传播实验材料:线香、透明的玻璃容器、激光笔、打火机等等。
实验方法:①把几支点燃的线香放入透明的玻璃容器内,盖上盖子。
②待充满烟雾后,打开激光笔,并使光束从各个方向射入玻璃容器,观察光束在烟雾中传播的现象。
实验现象:光不管从哪个方向射入玻璃容器中,都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没有拐弯。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实验二:探究光的传播途径实验实验材料:手电筒、三张同样大小的硬卡纸、橡皮泥等等。
实验方法:①剪三张同样大小的硬卡纸,在每张硬卡纸中间挖个小孔。
②用橡皮泥固定硬卡纸,使它们保持直立。
③左右移动硬卡纸,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实验现象: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只有当所有硬卡纸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为什么只有在所有硬卡纸的小孔处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这是因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只有所有硬卡纸的小孔处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光才不会被遮挡住,我们才能够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测试卷及答案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测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共8小题)1.做人造雾实验时,应往量筒内倒入适量,放入点燃的线香,一段时间后,移走线香,用完全封住量筒口,再观察量筒内的现象。
2.天空中漂浮的白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个和组成的,他们的形状千姿百态。
3.空气中的小水滴位于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名称,位于高空叫,位于低空叫。
4.天上的水总也降不完,是因为自然界中存在着。
5.在水循环中,蒸发包括蒸发、蒸发和。
6.河流和湖泊属于,是水的集合体。
7.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上的水不断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变成升到空中。
在低空遇冷就会形成;在高空遇冷就会形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当达到一定数量时便形成。
8.当温度在摄氏度以下时,近地面的会在表面结成小冰晶,这就是。
【能力培养】二.选择题(共10小题)9.夜晚,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到地面上冷的物体,会变成固态小颗粒附在物体上,这就是()A.露B.霜C.雪10.云是大气中的()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
A.水蒸气B.杂质C.氧气11.在探究雾的形成实验中,我们应该使用()效果最佳。
A.不冒热气的温水B.冷水C.100℃热水12.下列关于云和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云是固体,雾是液体B.云是固体,雾是气体C.云是固体或液体,雾是液体13.我们经常会看到天上白云朵朵,那么白云的成因主要是()A.水蒸气在低空遇冷形成B.小冰晶融化而成C.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而成14.初冬的清晨,户外物体上常常会出现露水。
露水是()形成的。
A.地面下的水在夜晚时会沿着物体表面上升B.云中的小水滴在夜晚时会下落在物体表面C.地面附近的水蒸气在夜晚时受冷凝结在物体表面15.地球上大部分的水存在于()A.冰川中B.河流里C.海洋里16.空气中的水蒸气来自于()A.大气层B.地表水的蒸发C.云17.水在自然界循环过程中的状态变化排序正确的是()A.液态→气态→液态B.气态→液态→固态C.液态→气态→液态或固态18.露和霜是水在自然界中的不同形态,它们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练习与答案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练习与答案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测试题一、填空题(28分)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___到___。
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
影子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____到____,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
2、太阳钟也叫________ 是测量时间的工具,它是根据太阳下影子变化的规律制造出来的。
3、________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4、“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________提出来的,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而波兰天文学家________提出了“日心说”,他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5、月相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 、_______、_______等动物是在夜间活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物是在白天活动的。
_______是凌晨开放,_______是上午开放,_______花是下午开放,_______是晚上开放的。
(这个题目答案不唯一)7、昼夜长短会改变动植物的___________,比如: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
8、_______根据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的现象,编排出了一个“_______”。
二、选择题(16分)1、昼夜形成的原因是()。
A太阳的东升西落B乌云的遮盖C地球的自转2、月相的周期变化是() A 一年 B 一个月C一周3、新月是指天空中出现()A月牙B满月C不出现月亮4、一天中影子最短是在()A早晨B中午C傍晚5、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哥白尼B托勒密C牛顿6、猫头鹰睡觉的时间是()A早晨——下午B中午——晚上C傍晚——早上7、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A立晷B地平日晷C赤道日晷8、蜗牛出来活动的时间大都是()A上午B下午C夜晚三、问答题:(20)怎样用拳头测量太阳的高度?答:四、画图并回答问题(14分)1、根据自己对月相变化的观察,画出三个月相图,并写出大约上农历什么时间的月相。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桥的承重力》
平板桥最不牢固,因为它的桥 面没有支撑结构。
练习 1、桥梁的承重能力跟桥的形状有关。( )最结实, ( )最不牢固。 ①平板桥 ②拱桥 ③吊桥 2、平板桥、拱桥、吊桥是按桥的( )分类的。 ①材料 ②作用 ③形状 ④结构
北京卢沟桥
杭州钱塘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
上海杨浦大桥
旧金山大桥( 金门大桥)源自悉尼海港桥3.建吊桥时,要先把两根等长的绳子系 在挡板上,再把绳子分别粘在A4纸中央。
4.如果在桥梁上放5个硬币时桥塌了,那 么这座桥的最大承受力就是4个硬币。 5.组长做好记录。
三种桥的最大承受力实验 猜测 画☆ 平板桥 拱桥 硬币 实验 硬币 画☆
吊桥 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桥梁的承受力跟桥梁的形状有 关。 吊桥的承受力最大。
1.梁桥 (平板桥)
桥 2.拱桥
3.吊桥
按形状可分为平板桥、拱桥、吊桥
这三种桥,谁的承受力最大? 承受力
猜测 画☆ 硬币 实验 硬币 画☆
平板桥 拱桥 吊桥
实验结论:
实验要求: 1.建梁桥时要用A4纸做桥面 盒子做桥墩, 桥墩间的距离要保持15厘米。为防止桥 墩移动,一名组员扶住桥墩。 2.建平板桥时,要把一张A4纸平放在两 个桥墩之间, 建拱桥时,要把一张A4纸做成拱形。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光的传播》课后习题(含答案解析)
1.2光的传播一、填空题1、一列队伍与阳光平行时,如果他们的影子(),就说明队伍排直了,这里用了()的原理。
2、根据右图中的情景,我们可以推测:光是沿()传播的。
3、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
这种现象被称为“()”,它的原理就是光()。
4、在做小孔成像实验时,纸杯底部扎的小孔直径要小于()毫米。
二、判断题1、如果太阳在大树的左边,那么大树的影子就出现在大树的右边。
()2、皮影戏利用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3、光源射出的光线向四面八方传播。
()4、参加文艺晚会时,舞台的灯光效果五彩斑斓,我们发现只有彩色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5、光路在烟雾中很清晰是因为烟雾中的固体颗粒对光有很好的散射作用。
()三、选择题1、光在烟雾中是以()形式传播的。
A.曲线B.直线C.折线2、在排一列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那么就表示队伍排直了,这是因为()。
A.光速极快B.光的反射C.光沿直线传播3、下列空管中,当我们用激光笔照射(A.B.C.4、在运动会的射击比赛中,这是()。
A.为了缓解眼部肌肉的疲劳B .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C .因为比赛规则只能用一只眼睛瞄准四、实验分析如图1所示,用一块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体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体的倒像,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小孔成像。
前后移动带有小孔的板,屏幕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1、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是( )传播的。
2、请在图2中画出箭头经过小孔后,在接收屏上所成的像。
五、实验探究下面是小刚同学做“探究光的传播规律”的实验过程。
请你仔细观察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在图1中,将手电筒的光从第1张卡纸的小孔中射入,最终( )【填“能”或“不能”】在纸屏上形成光斑;在图2中,将手电筒的光从第1张卡纸的小孔中射入,最终( )【填“能”或“不能”】在纸屏上形成光斑。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实验一: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实验材料:手电筒、中间有等高等大孔的卡纸3张、白纸屏1个、支架4个.
实验步骤:
1、将3张有孔卡纸和纸屏用支架固定;按顺序摆放好.间距大约15厘米左右;摆放时有孔的3张卡纸必须放在同一直线上;纸屏放在最后.
2、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观察现象(手电筒的光透过3张卡纸上的小孔后射到纸屏上).
3、移动带孔卡纸的任何一个;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最近的一张卡纸上的小孔;观察现象(手电筒的光不能透过三张带孔纸屏照射到最后的纸屏上).
实验结论:实验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实验二:制作电磁铁并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材料:长导线、铁芯、电池、电池盒、大头针若干.
实验步骤:
方法一:
1、将长导线按一个方向紧密缠绕在铁芯上;接通电源.接近大头针能吸引;断电后不能吸引大头针.说明: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2、用一节电池;在铁芯上先缠若干匝线圈;接近大头针;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
3、用同一节电池;改变铁芯上线圈的数量;接近大头针;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
4、实验结论:改变线圈匝数能改变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方法二:
1、制作一个电磁铁.接通电源;接近大头针时能吸引;断电后不能吸引大头针.说明: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2、在铁芯上缠若干匝线圈;用一节电池接通电源;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数量.
3、用两节、三节电池;不改变线圈数;记录被吸引的大头针数量.
4、实验结论: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也能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电池数量越多;电磁铁磁力就越大. (说明:以上两种实验方法可任选其一来做)
1 / 1。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设计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设计题科学实验设计题实验一:水的蒸发速度目的探究不同条件下水的蒸发速度的差异。
材料水砂纸纸巾温度计手表步骤1.在一块平整的台面上将水倒入一个透明中,装满到的一半。
2.分别在的表面放置砂纸和纸巾,用手表计时。
3.每隔一段时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4.每隔一段时间,观察中水的蒸发情况,并记录下来。
结果分析根据测量记录的数据,可以比较不同条件下水的蒸发速度的差异。
可以注意到,当温度较高时,水的蒸发速度较快;而当有吸水材料(如纸巾)存在时,蒸发速度可能会减慢。
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水的蒸发速度受到温度和吸水材料的影响。
温度较高和没有吸水材料存在的情况下,水的蒸发速度会更快。
实验二:光的折射目的观察在不同介质中光的折射现象。
材料一个透明(如玻璃杯)水指示针白纸步骤1.将透明中注入适量的水。
2.将透明底部放置在一张白纸上。
3.将指示针插入水中,并留意指示针的位置。
4.观察指示针在水中的折射现象,并观察指示针在水和空气交界处发生折射的角度变化。
5.移动指示针,观察折射现象的变化。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可以发现光线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折射,即改变了传播方向。
折射角度的大小与入射角度及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角度受到入射角度和介质折射率的影响。
以上是两个针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设计题的实验设计。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单
实验单小孔形状对成像有影响吗?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自郑燮的《新竹》
前进学校史爱东
备注:1.根据实验结果选择“像不变”或“像变化”打“√”,如有其它发现,可以注明。
2.你认为其他各种形状的小孔成像结果会怎样?注明在结论栏,并简单说明理由。
实验单小孔形状对成像有影响吗?
备注:1.根据实验结果选择“像不变”或“像变化”打“√”,如有其它发现,可以注
明。
2.你认为其他各种形状的小孔成像结果会怎样?注明在结论栏,并简单说明理由。
【素材积累】
1、只要心中有希望存摘,旧有幸福存摘。
预测未来的醉好方法,旧是创造未来。
坚志而勇为,谓之刚。
刚,生人之德也。
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人生的胜者决不会摘挫折面前失去勇气。
2、我一直知道,漫长人生中总有一段泥泞不得不走,总有一个寒冬不得不过。
感谢摘这样的时候,我遇见的世界上最美的心灵,我接受的最温暖的帮助。
经历过这些,我将带着一颗感恩和勇敢的心继续走上梦想的道路,无论是风雨还是荆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实验一: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实验材料:手电筒、中间有等高等大孔的卡纸3张、白纸屏1个、支架4个。
实验步骤:
1、将3张有孔卡纸和纸屏用支架固定,按顺序摆放好。
间距大约15厘米左右,摆放时有孔的3张卡纸必须放在同一直线上,纸屏放在最后。
2、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观察现象(手电筒的光透过3张卡纸上的小孔后射到纸屏上)。
3、移动带孔卡纸的任何一个,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最近的一张卡纸上的小孔,观察现象(手电筒的光不能透过三张带孔纸屏照射到最后的纸屏上)。
实验结论:实验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实验二:制作电磁铁并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材料:长导线、铁芯、电池、电池盒、大头针若干。
实验步骤:
方法一:
1、将长导线按一个方向紧密缠绕在铁芯上,接通电源。
接近大头针能吸引,断电后不能吸引大头针。
说明: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2、用一节电池,在铁芯上先缠若干匝线圈,接近大头针,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
3、用同一节电池,改变铁芯上线圈的数量,接近大头针,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
4、实验结论:改变线圈匝数能改变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方法二:
1、制作一个电磁铁。
接通电源,接近大头针时能吸引,断电后不能吸引大头针。
说明: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2、在铁芯上缠若干匝线圈,用一节电池接通电源,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数量。
3、用两节、三节电池,不改变线圈数,记录被吸引的大头针数量。
4、实验结论: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也能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电池数量越多,电磁铁磁力就越大。
(说明:以上两种实验方法可任选其一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