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基础知识新版药典

合集下载

药典培训课件微生物

药典培训课件微生物

药典对微生物检验的方法
01
02
03
04
培养法
通过培养微生物,观察其生长 情况,进行计数和鉴定。
显微镜检查法
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形态, 进行鉴定和计数。
染色法
通过染色技术,使微生物着色 ,以便更清楚地观察其形态和
结构。
其他方法
如化学方法、免疫学方法等, 可用于特定类型的微生物检测

药典对微生物检验的注意事项
03
微生物在药品生产中的 应用
药品生产中空气中存在的微生物可 能通过空气流通进入药 品生产环境,导致污染。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水如 果受到微生物污染,也 可能对药品造成影响。
人员污染
生产人员携带的微生物 可能通过手部或其他接 触方式传播到药品和生
产环境中。
物料污染
来自外部的物料可能携 带微生物,如包装材料、
环境监测
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微生物检测,确保洁净 度达标。
工艺用水检测
对用于药品生产的工艺用水进行微生物检测, 确保水质合格。
最终产品检测
在药品生产的最后阶段,对产品进行微生物 检测,确保无菌。
过程监控
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微 生物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04
微生物对药品质量的影 响
微生物污染可能引发药品的剂 量不准确,影响治疗效果和患 者的健康状况。
05
微生物检验技术及其应 用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技术
微生物形态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 染色反应等特征,以初步鉴别微生物 种类。
培养基制备与灭菌
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需求,制备适合的 培养基,并进行灭菌处理,以保证微 生物纯种培养。
药典培训课件微生物

药品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

药品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通常被称为大肠杆菌,是 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 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 为是非致病菌。 一般多不致病,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 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强, 引起腹泻,统称致病性大肠杆菌。人体感染致病EHEC 后,会发生严重的痉挛性腹痛和反复发作的出血性腹泻, 同时伴有发热、呕吐等表现,多为EHEC产生的毒素所 致。

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 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 1)涂片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3)自来水冲洗。 4)加碘液覆盖涂面染约1分钟。 5)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水分。 6)加95%酒精数滴,并轻轻摇动进行脱色,20秒 后水洗,吸去水分。 7)蕃红染色液(稀)染1分钟后,自来水冲洗。干 燥,镜检。
二、培养基
3、培养基的贮藏




贮藏注意: 灭菌后的培养基应迅速取出,避免长时间保存在灭菌锅内, 造成过度灭菌; 培养基保存前应标上名称和制备日期(或到期日期); 琼脂培养基不得在0℃或0℃以下存放; 琼脂平板最好现配现用,如置冰箱保存,在验证的期限内使 用; 药典规定3周内使用,有密封装置的培养基可以保存一年
细菌鉴别革兰氏染色
格兰仕阳性菌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也称 “金葡菌”,细胞壁含90%的肽聚糖和10% 的磷壁酸。其肽聚糖的网状结构比革兰氏阴 性菌致密,染色时结晶紫附着后不被酒精脱 色故而呈现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例如:大肠埃希菌的细胞壁肽聚 糖层薄、交联度差,脂类含量高,所以紫色 复合物被酒精冲掉然后附着了沙黄的红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药典微生物方法学

中国药典微生物方法学

中国药典微生物方法学
中国药典微生物方法学是中国药典委员会制定的一项标准,用于评估药品、药材和药用辅料中微生物的含量和质量。

微生物方法学是通过对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和计数等手段,来确定药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国药典微生物方法学包括了培养基的配方和制备、微生物的接种、培养和鉴定等步骤。

其中涉及到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酵母等,而评估的指标包括菌落数、附添菌、有害微生物等。

这些方法旨在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并规定了微生物限度,即药品中允许的微生物数量上限。

根据中国药典的规定,药品中的微生物数不得超过规定的限度值,以确保药品的卫生和有效性。

通过中国药典微生物方法学的应用,可以对药品进行质量控制,从而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这些方法还可以用于药品的生产过程监控和质量管理,以确保药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微生物基础知识

微生物基础知识

一、微生物概述
(三)微生物的种类 1.真核细胞型 细胞核的分化程
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 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
一、微生物概述
(三)微生物的种类 2.原核细胞型 细胞核分化程
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 仁;细胞器不很完善。
一、微生物概述
(三)微生物的种类 3.非细胞型 没有典型的细胞结
度也越低,照射强度与电压呈直线关系。 ② 距离:照射强度与距离呈负向关系。 ③ 温度: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推荐20℃左右的环境
温度进行照射。 ④ 相对湿度:40%~60%以下的相对湿度有利于
UV对空气的消毒。
四、消毒与灭菌
⑤ 照射时间:一定程度的杀灭率要求一定的照射剂量,即 在一定UV照射强度时要保证足够的照射时间。
三、引起药品腐败的各类微生物
(一)细菌 细菌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一个细菌个体就只有一
个细胞。细菌的大小通常以微米(μm)作为计量单位。 细菌按其外形,可分为球形菌、杆状菌和螺形菌三
大类。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 核质、核蛋白体等 。
芽胞:有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在细胞内形 成一个圆形、椭圆型或圆柱型的休眠体,称为芽胞,又 称为孢子。
四、消毒与灭菌
注意事项: a. 必须完全排出灭菌器内的空气。 b. 注意被灭菌物品的温度。灭菌器内温度与被灭
菌物品的温度一般是一致的,但在蒸汽输入过快 时,后者可能低于前者,所以升温时要有一定的 预热时间。另外,降温过快易引起玻璃炸裂。 c. 定期检查灭菌器内温度的准确性。
四、消毒与灭菌
3、化学灭菌法 利用化学试剂形成的气体来杀灭微生物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引起药品腐败的各类微生物
(四)细菌内毒素及热原 许多细菌、病毒和真菌(如酵母

微生物限度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5、1106、1107

微生物限度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5、1106、1107

微生物限度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5、1106、
1107
摘要:
一、微生物限度检查的重要性
二、中国药典2020 年版四部通则1105、1106、1107 介绍
三、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四、微生物限度检查在药品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正文:
微生物限度检查在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旨在确保药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符合规定标准,以避免微生物污染和药品失效。

在中国,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主要依据《中国药典》进行。

《中国药典》2020 年版四部通则1105、1106、1107 对微生物限度检查进行了详细规定。

其中,1105 通则规定了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基本要求和方法;1106 通则针对无菌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进行了规定;1107 通则则对微生物限度检查中使用的培养基、试剂和仪器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计数法和定性法。

计数法是通过计算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来判断其是否符合规定标准;定性法则是通过观察和鉴定微生物的种类,以确定其是否为有害微生物。

这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相互结合,以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微生物限度检查在药品质量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它为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提供了依据,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策
略。

其次,微生物限度检查可以有效防止药品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最后,微生物限度检查还有助于药品监管部门对药品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价,确保药品市场秩序和公众用药安全。

总之,微生物限度检查在药品质量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微生物的知识点

关于微生物的知识点

关于微生物的知识点1. 微生物定义: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肉眼无法直接看见,需借助显微镜观察的生物群体,包括但不限于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藻类以及一些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2. 生物分类地位:微生物涵盖了多种生物分类,其中包括:- 原核生物界:细菌(如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放线菌、蓝藻菌(蓝绿藻)等。

- 真核生物界:真菌(如酵母菌、霉菌)、原生生物界中的原生动物和部分藻类。

- 病毒界:非细胞生物,仅含核酸和蛋白质外壳,依赖宿主细胞复制。

3. 生物学特性:- 体积微小:大多数微生物大小在微米级别,甚至纳米级别。

- 结构简单/复杂:原核微生物结构相对简单,没有真核膜和复杂的细胞器;真核微生物和病毒结构有所不同,前者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后者结构更为简化。

- 种类繁多:地球上已知微生物种类数以百万计,且随着技术发展还在不断增加。

- 分布广泛:几乎存在于所有生态系统中,包括极端环境如极寒、高温、高压、酸碱极端等地都有微生物存在。

- 繁殖迅速:微生物具有极高的繁殖速度,可在短时间内大量增殖。

- 易变异:由于遗传物质的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异,导致微生物种群具有较高的进化速度和广泛的适应性。

4. 应用与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起到重要作用,参与地球物质循环、氮素循环、碳循环等生命过程。

- 在医药工业上,微生物用于抗生素生产、疫苗研制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

- 在食品工业中,微生物发酵被广泛应用,如酿酒、制醋、乳制品加工等。

- 在环保领域,微生物可用于废水处理、有机废物降解、生物能源生成等方面。

- 在农业生产上,有益微生物可改良土壤、促进作物生长、防治病虫害等。

5. 具体微生物实例:- 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在不利条件下形成芽孢保护自己,条件好转时又能恢复生长。

- 破伤风芽孢杆菌为厌氧菌,只能在缺氧环境下生存,其感染会导致破伤风病症。

-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既能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也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酒精。

(优质医学)《中国药典》微生物基本知识

(优质医学)《中国药典》微生物基本知识
21
供试品检查部分-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取供试品,用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作为稀释剂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 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5)制成1:10供试液,混匀,在20~25 ℃ 培养,培养时间应使供试品中的细菌充分恢复但不繁殖(约2小时)。
取相当于1g或1供试品的上述预培养物接种至适宜体积(经方法适用性试验 确定)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中,30~35 ℃培养24~48小时后,划线接种 于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平板上,30~35 ℃培养18~24小时。如果平板上无 菌落生长,判供试品未检出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101 : 可接受的最大菌数为20; 102 : 可接受的最大菌数为200; 103 : 可接受的最大菌数为2000:以此类推。 虽然扩大了限度的标准,但是对过程控制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培养 基的营养能力也有了很多的提高,未来将向参数放行方向发展。
29
1101 无菌检查法-培养基
硫乙醇盐酸流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厌氧菌的培养,也可用于需氧菌培养;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 用于真菌和需氧菌的培养。
表3 非无菌的药用原料及辅料微生物限度标准(新增) 表4 中药提取物及中药饮片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新增)
28
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
限度标准由“数量”向“数量级”转变 非无菌药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
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5)检查;非无菌药品的控制菌照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通则1106)检查。各 品种项下规定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标准解释如下:
37
1101 无菌检查法-供试品无菌检查-培养及 观察
38
1101 无菌检查法-结果判断
阳性对照管应生长良好,阴性随着管无菌生长。若供试品管均澄清,或 虽显浑浊但经确证无菌生长,判供试品符合规定;若供试品管中任何一 管显浑浊并确证有菌生长,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中国药典2020微生物限度检查

中国药典2020微生物限度检查

中国药典2020微生物限度检查摘要:1.2020 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概述2.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的检查要点3.微生物限度计数与耐胆盐革兰阴性菌4.药典委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草案5.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6.美国药典USP 微生物限度检查介绍正文:2020 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概述2020 版《中国药典》是药品行业重要的技术规范文件,对药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以及药品上市后监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2020 版《中国药典》中,微生物限度检查是药品质量控制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2020 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相关内容进行概述。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的检查要点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是评估药品在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方法。

在2020 版《中国药典》中,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点包括:菌种及菌液制备、接种方法、培养条件、计数方法等。

具体来说,需要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等菌种进行培养和计数,以评估药品的微生物污染程度。

微生物限度计数与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在2020 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中,微生物限度计数是一项重要的检查内容。

通过对药品中的微生物数量进行限制,可以有效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是微生物限度计数中的一个重要类别,需要对其进行单独的检查和计数。

药典委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草案为了规范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药典委发布了一系列相关的国家标准草案,包括《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生物制品》等。

这些标准草案对于指导药品生产、质量控制以及药品上市后监管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用于检查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微生物污染程度。

检查项目包括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耐热菌总数、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等。

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求,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

药品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

药品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
验报告。
05
CATALOGUE
药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与标 准化
药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人员素质
具备微生物学、药学等相关专业知识 ,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药品微生 物检验工作。
设备管理
对检验设备进行定期维护、校准,确 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验方法
采用经过验证的检验方法,确保检验 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准监督等方面的工作。
药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计划
制定药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保证计划,包括人员培训、设备管理 、检验方法选择、环境控制等方面的计划。
质量保证实施
按照质量保证计划实施药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质量保证监督
对药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保证工作进行监督,包括对人员素质、设 备管理、检验方法选择、环境控制等方面的监督。
06
CATALOGUE
药品微生物检验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目的
对某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确保产品质量 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鲎试剂法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按照相关规 定进行实验操作和结果判断。
结果
该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含量低于规定限值,符合 质量标准。
案例二:某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常见致病微生物
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如肺炎 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病毒(如流 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真菌( 如念珠菌、曲霉菌等)等。
预防和治疗措施
针对不同的致病微生物,预防和治疗 措施也不同。对于细菌感染,可以使 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病毒 感染,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主要依 靠患者的自身免疫力进行治疗;对于 真菌感染,可以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 治疗。同时,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增 强免疫力等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

2024版药典微生物培训

2024版药典微生物培训

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保养,确保其性能和精 度。
对重要仪器设备进行备份和冗余配置,确保实验的连续 性和稳定性。
实验操作规范与流程优化
制定详细的实验操作规范,包 括样品处理、培养基制备、接
种、培养等步骤。
对实验流程进行优化,提高实 验效率和准确性。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 微生物污染。
建立实验操作的复核和纠错机 制,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该标准收载了药品中微生物的限度、检查方法以及指导原则等内容,为药品生产、 检验和使用提供了统一的法定依据。
药典微生物标准对于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新版药典微生物标准变化点
01
增加了新的微生物种类 和检查项目,以更全面 地控制药品中的微生物 污染。
02
对部分微生物限度进行 了调整,以更好地反映 药品的实际污染情况。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
包括二分裂、出芽、孢子生殖等多种 方式,不同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繁殖方 式和繁殖速度。
微生物在药品生产中作用
微生物的污染与防治
01
了解微生物污染的途径和防治措施,保证药品生产的质量和安
全。
微生物在药品生产中的应用
02
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抗生素、维生素等药品,以及利用微
生物进行生物转化和生物催化等反应。
健康管理
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健康 检查,患有传染病或皮肤 病的人员不得从事药品生 产工作。
监控与纠偏措施
质量控制实验室
设立质量控制实验室,对原料、辅料、中 间品及成品进行微生物限度、无菌等项目
的检测。
微生物监测
定期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 点进行微生物监测,包括空气、设
备表面、操作人员手部等。
A

药典微生物检验培训内容

药典微生物检验培训内容
要点:需用对照培养基(中检所)、回收率 结果判定:1、被 对检 照培 培养 养基 基上 上的 的均 均菌 菌数 数落 落 10平 平 0%70%
2、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 的菌落一致
计数方法的验证
目的:考察供试液制备过程中微生物受影响的程度 要点:至少应进行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 试验菌种:同适用性检查 验证方法:1、试验组
无菌检查法
• 总则:环境、设备、人员 • 培养基:品种、制备、灭菌、贮存、适用性检查 • 稀释液、冲洗液:品种、制备、灭菌 • 方法验证试验:直接接种法、薄膜过滤法 • 供试品的无菌检查:供试品的处理、对照试验、
直接接种法、薄膜过滤法、培养及观察 • 结果判断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包括:无菌性检查 灵敏度检查
解释:
1、初始值:即0时菌数,供试品加入试验菌, 摇匀,立即取样检查,培养,计数
2、不增加:指对前一个测定时间,试验菌增加 的数量不超过0.5lg(如1类细菌,“第14天 ~28天菌数不增加”,是14天与28天作比较)
3、7天、14天的下降数:均与0时菌数作比较
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为什么?
菌液的制备:比浊法 供试品接种: ➢ 取包装完整的供试品至少5份,直接接种试验菌;或取
适量供试品分别转移至5个适宜的无菌容器中,再接菌 ➢ 1 、2 、3 类:105~106cfu/g或ml
4类:l03~104cfu/g或ml ➢ 接种菌液的体积不得超过供试品体积的0.5%~1% ➢ 充分混合,使供试品中的试验菌均匀分布.
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要进行验证!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 总则 • 检验量:最小包装单位 • 制备供试液:含抑菌成分 •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平皿法、薄膜过滤法 • 控制菌检查:7种.供试液制备、增菌、分离、确

GMP基础知识9-微生物基础知识

GMP基础知识9-微生物基础知识

微生物的概述一、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1. 概念:是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体形极小、具有一定形态结构,且能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繁殖的一大类微小生物。

2. 特点:◆体形极小,需借助于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或几千倍才能看到;◆分布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动植物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肌内或机体内;◆结构简单,多以单细胞、简单的多细胞或细胞群体的形式存在;◆种类繁多,有病毒、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放射菌、真菌;◆变异性快,受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一部分菌体会死亡,一部分菌体因变异会生存下来;◆繁殖快,简单的二分裂进行无性繁殖,一般20~30分钟分裂一次。

二、微生物的分类按结构的不同分为三类:(一)原核细胞型: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二)真核细胞型:真菌;(三)非细胞型:病毒(最小的微生物,含有所有生命物质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核酸)。

★细菌按其形态有:球状(球菌),棒状(杆菌),螺旋状(弧菌)。

细菌能以极快的速度繁殖“二分裂法”具有产生休眠状态的能力“假死状态”—孢子。

革兰氏染色反应阳性菌:细菌经染色可以保留结晶紫,最大来源是人。

阴性菌:细菌染色后,当用脱色剂处理时紫色就会褪去,不能与结晶紫牢固的结合;阴性菌的最大来源是水。

★真菌两种形态–单细胞形态:酵母菌–以长的支链形态存在:丝状体真菌(能产生抗生素的真菌)。

真菌产生的孢子比细菌的芽孢差。

★药品制造操作中分离所得的微生物,绝大多数是异养型。

–自养型:具有能从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合成所有生长和繁殖所需营养物的能力。

–异养型:利用在其它生物代谢中形成的有机物。

★细菌生长繁殖的特殊产物毒素:内毒素,细菌菌体分解后释放的物质。

外毒素,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的物质。

热源:一种内毒素(0.22μm 滤膜可除去)。

三、药物污染和变质(一)药品生产中微生物污染的途径♦粒子带入:人员说话、体表脱落物、设备厂房散落、物料本身散发、物料包装物的脱落;♦水源带入:作为原料或介质,直接或间接导入污染源(工艺用水);♦原辅料、包装材料、容器、垃圾、废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微生物概述一.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具有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容易变异;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等特点。

二. 微生物的分类:根据微生物有无细胞基本结构、分化程度、化学组成等特点,可分为三大类。

1. 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由单一核酸(DNA/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

病毒属于此类微生物。

2.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只有DNA盘绕而成的拟核,无核仁和核膜。

这类微生物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3.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能进行有丝分裂。

如真菌、藻类等。

三. 微生物的作用及危害1. 微生物的作用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物是有益的,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酿造、化工、制革、石油等行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例如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如酸奶、酒类、抗生素、疫苗等。

2. 微生物的危害微生物中也有一部分能引起人及动、植物发生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如人类的许多传染病(感冒、伤寒、痢疾、结核、脊髄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等),均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从药品生产的卫生学而言,微生物对药品的原料、生产环境和成品的污染是造成生产失败、成品不合格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微生物的类群和形态结构一. 细菌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的原核微生物,分布广泛。

1.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观察细菌最常用的仪器是光学显微镜,其大小可以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量,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细菌按其形态不同,主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类。

(1)球菌多数球菌直径在1微米左右,外观呈球形或近似球形。

由于繁殖时分裂平面不同可形成不同的排列方式,分为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2)杆菌形态多数呈直杆状,也有的菌体稍弯,多数呈分散存在,也有的呈链状排列,分为棒状杆菌、链状杆菌、球杆菌等。

(3)螺形菌菌体弯曲,呈弧形或螺旋形。

如幽门螺杆菌。

细菌虽小,仍具有一定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各种细菌都有,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2. 细菌的繁殖二分裂繁殖是细菌最普遍、最主要的繁殖方式。

在分裂前先延长菌体,染色体复制为二,然后垂直于长轴分裂,细胞赤道附近的细胞质膜凹陷生长,直至形成横隔膜,同时形成横隔壁,这样便产生两个子细胞。

细菌生长速度很快,一般约20min分裂一次。

若按此速度计算,细菌群体将庞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

但事实上由于细菌繁殖中营养物质的逐渐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逐渐积累,细菌不可能始终保持高速度的无限繁殖。

经过一段时间后,细菌繁殖速度逐渐减慢,死亡菌数增多,活菌增长率随之下降并趋于停滞。

3. 细菌的菌落单个或少数细菌细胞生长繁殖后,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

细菌菌落常表现为湿润、粘稠、光滑、较透明、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颜色一致等。

二. 真菌真菌是一类有细胞壁,无叶绿素,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少数为单细胞,多数为多细胞,能进行无性或有性繁殖的一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包括单细胞与多细胞两类。

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称为酵母菌;多细胞真菌由菌丝和孢子组成,并交织成团,称丝状菌或霉菌。

真菌生长的最适的温度为22~28℃,最适的pH值为4~6。

其繁殖能力强,但生长速度比细菌慢,常需1-4周才形成菌落。

真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一般加热60~70℃1小时即被杀死,但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和一些化学消毒剂有抵抗力,但对2.5%碘酒、10%甲醛则较敏感。

1. 霉菌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

(1)霉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

菌丝是一种管状的细丝,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像一根透明胶管,它的直径一般为3-10微米,比细菌的细胞约粗几倍到几十倍。

菌丝可伸长并产生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

(2)霉菌的繁殖霉菌有着极强的繁殖能力,而且繁殖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自然界中,霉菌主要依靠产生形形色色的孢子进行繁殖。

孢子有点像植物的种子,不过数量特别多,特别小。

霉菌的孢子具有小、轻、干、多,以及形态色泽各异、休眠期长和抗逆性强等特点,每个个体所产生的孢子数,经常是成千上万的,有时竟达几百亿、几千亿甚至更多。

这些特点有助于霉菌在自然界中随处散播和繁殖。

对人类的实践来说,孢子的这些特点有利于接种、扩大培养、菌种选育、保藏和鉴定等工作,对人类的不利之处则是易于造成污染、霉变和易于传播动植物的霉菌病害。

(3)霉菌的菌落由于霉菌的菌丝较粗而长,因而霉菌的菌落较大,有的霉菌的菌丝蔓延,没有局限性。

菌落质地一般比较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紧或松的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菌落与附着物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的颜色和边缘与中心的颜色常不一致。

2. 酵母菌酵母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尤其喜欢在偏酸性且含糖较多的环境中生长,例如,在水果、蔬菜、花蜜的表面和在果园土壤中最为常见。

(1)酵母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细胞的形态通常有球形、卵圆形、腊肠形、椭圆形、柠檬形或藕节形等。

比细菌的单细胞个体要大得多,一般为1-5微米×5-30微米。

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线粒体等。

(2)酵母菌的繁殖酵母菌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有人把只进行无性繁殖的酵母菌称作"假酵母",而把进行有性繁殖的酵母菌称作"真酵母"。

(3)酵母菌的菌落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粘稠,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都很均一,菌落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个别为黑色。

三. 病毒病毒属非细胞型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可在人、动物、植物、真菌和细菌中寄居并引起感染。

病毒是体积最小、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它仅有一种核酸(DNA或RNA)作其遗传物质。

病毒必须在宿主活细胞内寄生,依靠细胞提供的能量、营养物质及生物大分子合成机制,完成病毒的复制过程。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人类的传染病约75%是由病毒引起的。

有些病毒传染性强,可引起世界大流行(如流感、艾滋病等)。

1. 病毒的大小、形态和结构病毒体积微小,大多数病毒只有采用电子显微镜将其放大数千、数万倍才能看见。

病毒的形态不一,基本可归纳为三种:杆状、球状和这两种形态结合的复合型。

病毒没有细胞构造,病毒粒子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在宿主细胞协助下,通过核酸的复制和核酸蛋白装配的形式进行增殖。

病毒的结构通常有螺旋对称型、20面体立体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

2. 病毒的增殖病毒只有在宿主的活细胞里才能进行增殖。

病毒的增殖不是二分裂方式,而是以其基因组为模板,藉DNA多聚酶或RNA多聚酶以及其它必要因素,经过复杂的生化合成过程,复制出病毒的基因组。

此时宿主细胞的生化合成受到抑制,病毒基因则经过转录、翻译等过程,产生大量病毒蛋白质,再经过装配,最终释放出子代病毒。

病毒这种以核酸分子为模板进行增殖的方式称为自我复制。

3.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1)物理因素①温度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

在干冰温度(-70℃)和液氮温度(-196℃)下,病毒感染性可保持数月甚至数年。

在50~60℃30分钟,100℃几秒钟即可灭活。

②pH 多数病毒在pH5~9范围内稳定,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可被灭活。

③射线X射线、γ射线和紫外线都能灭活病毒。

(2)化学因素主要有化学消毒剂、抗生素及中草药等。

除强酸、强碱消毒剂外,酚类、氧化剂、卤素类、醇类等对病毒均有灭活作用。

例如2003年非典时期,大家都用84、过氧乙酸等来消毒,84的主要成分就是次氯酸钠,就是刚才所说的卤素类消毒剂,而过氧乙酸的就是冰醋酸和过氧化氢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属于强酸加氧化。

一.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

第四章消毒与灭菌下列术语常用于表示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微生物的杀灭程度。

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细菌的芽胞。

消毒所用的试剂称为消毒剂。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灭菌比消毒要求高,包括杀灭细菌芽孢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抑菌:抑制体内或体外细菌的生长繁殖。

常用的抑菌剂为各种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的繁殖。

防腐: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

同一种化学药品在高浓度时为消毒剂,低浓度时常为防腐剂。

消毒与灭菌的方法一般可分为物理学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

一. 物理消毒灭菌法用于消毒灭菌的物理因素有热力、辐射、过滤等。

1. 热力灭菌法高温对细菌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因此最常用于消毒与灭菌。

多数无芽孢的细菌经55~60℃作用30~60分钟后死亡。

经80℃湿热5~10分钟可杀死所有细菌繁殖体、真菌和酵母菌。

细菌芽孢对高温有很强的抵抗力,例如炭疽芽孢杆菌的芽孢,耐受5~15分钟的煮沸,而肉毒梭菌的芽孢则需煮沸3~5小时才死亡。

热力灭菌法分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大类,相同温度下,后者的灭菌效力比前者大。

2. 辐射灭菌法(1)紫外线作用于DNA,使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受到干扰,导致细菌变异或死亡。

常用于室内的空气消毒。

(2)电离辐射对各种细菌均有致死作用。

常用于大量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消毒和食品的消毒。

(3)微波是一种波长为1mm~1m的电磁波,可穿透玻璃、塑料薄膜及陶瓷等物质,但不能穿透金属表面。

多用于检验室用品、无菌室的用具的消毒。

3. 滤过除菌法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除去,以达到除菌目的。

滤菌器含有微细小孔<0.22微米,只允许液体或气体通过,而大于孔径的细菌等颗粒不能通过。

适用范围: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等的除菌。

二. 化学消毒灭菌法许多化学药物能影响微生物的化学组成、物理结构和生理活性,从而发挥防腐、消毒及灭菌的作用。

洁净室(区)应定期消毒,使用的消毒剂不得对设备、物料和成品产生污染。

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和用途③紫外线照射法在水系统中应用紫外线照射消毒,适用于需要特殊处理的水(如光学透明度要求高),一般在末端之前。

这种方法因处理过的水无臭无味,而优于化学消毒剂方法;因不产生微生物移居滤器的现象,而优于膜滤器。

在水系统中,这3种方法综合应用,设计安装在适当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