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部编版语文《散步》莫怀戚知识点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散步》知识点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散步》知识点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散步》知识点一、字词信服 xìn fú:相信,佩服嫩nân芽:初生而柔弱的芽苗。

分歧fēn qí:差别;不相一致的地方。

取决qǔ juã:由某人、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

拆散chāi sàn:使家庭、集体的成员,或者成套的东西分散。

委屈wěi qū: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让人心里难过;粼粼 lín lín:形容水流的清澈或水、石的明净。

一霎时shà shí:极短的时间,片刻,一会儿。

各得其所gâ dã qí suǒ:原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各个都得适当的安排。

熬áo:忍受,艰苦支持。

二、文学常识《散步》莫怀戚,重庆作家,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著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等。

莫怀戚先生于2014年7月27日15时45分因病在家中不幸去世,享年63岁。

三、课内阅读1. 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答:(1)当然好了,不用换。

因为通过散步这个司空见惯的日常情景的描写,体现了家庭的温情,亲情,尊老爱幼的和谐的家庭氛围。

(2)那就起“责任”,因为文章还有一个主题,中年人承担着赡养老人、抚养孩子,在支撑家庭的同时,又肩负着社会建设的重任,这是家庭和社会赋予中年人的使命,也是他们必须背负的责任。

这是从文章主题角度确定的题目。

2.“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上有老,小有小,中间的你和妻子,承载着整个家庭,而这个家庭就是你们小小的世界。

3.找出课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结合上下文仔细品味,说说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答:(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基础知识专项复习(部编版)专题06散步-莫怀戚(解析版)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基础知识专项复习(部编版)专题06散步-莫怀戚(解析版)

专题06散步-莫怀戚知识归纳一、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年6月3日~2014年7月27日,重庆人,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当代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

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散文《散步》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六课和六年级上册第十课。

散文《家园落日》也曾选在中学语文课文之中。

短篇小说《孪生中提琴》入选“2010年当代中国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短篇小说。

1980年莫怀戚在大学时开始文学创作,现已从事文学创作三十余年。

他的创作以小说见长,也擅长散文,但不善于写诗。

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颇富人情味,我们从《散步》中可以领悟这一特色。

他的作品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注重细节、描写入情入理、可读性强。

语言风趣,甚至有些尖、匿名恐吓电话、弃婴收养、金钱婚姻、婚外奸情等问题,揭示了当代社会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

他的文字从容不迫,张弛有度,跳跃而有节奏,节制,举重若轻,可以让读者轻松地放下戒备。

读他的作品,好像和一个有趣的朋友摆龙门阵,你听他唠叨着,胡乱地说东道西的时候,忽然就看见他弹了一下烟灰,啜了口茶,或者是偷偷向你一个坏笑挤了一下眼睛。

让人愉悦、很舒服、很满足。

莫怀戚的散文精美,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如《散步》于尺水兴波,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出亲情人性的亮丽之光;于轻描淡写之中显出蕴籍含蓄隽永的诗意;于娓娓道来里展示晓畅素雅的美的语言。

二、背景链接这篇文章写于1985年。

我父亲刚去世。

照料了他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给抽掉了生活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

我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

那次散步,就是一次陪伴。

而与陪伴相伴的,就是对“生命”这个命题的感受和思考。

三、基础知识【词语】:委屈【注音】:wěi qū【释义】:①du屈意迁就。

②zhi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指责而心里难dao过。

③使受委曲。

④不好的待遇。

七年级部编版语文《散步》莫怀戚知识点

七年级部编版语文《散步》莫怀戚知识点

七年级部编版语文《散步》莫怀戚知识点语文提高着重要关注的是诵读、翻译、理解和背诵。

小偏整理了七年级部编版语文《散步》莫怀戚知识点,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七年级部编版语文《散步》莫怀戚知识点一、文学常识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

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当代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

重庆人。

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1.能不能把第三自然段“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中的“熬”换成“度过”?为什么?答:(1)不行(2)因为“熬“在文中是”忍受“艰苦支持的意思,强调母亲过冬不容易,而”度过“仅指时间上的过去,不能体现”忍受“。

2.“我“为什么一定要要母亲去散步?答: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我”很会替母亲着想,如果把母亲一个人冷落在家,母亲会孤独寂寞,这儿写出了母子间浓浓的亲情。

3.人物性格:“我”:孝顺老人,不溺爱孩子;妻子: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儿子:懂事,聪明,活泼。

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说说你对着句话的理解。

回答1:老人家和儿女,就是“我“和妻子的整个世界,他们吧照顾老人,呵护儿女这个重担背负起来,用最认真的态度.最稳健的步伐走在这生命历程中,这是对生命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回答2:每个家庭都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几代人组成的。

中年人以他们强烈的责任感挑起了家庭的两头重担,一个个家庭完整和谐.幸福美好,而整个世界也是有一个个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和睦美好才能使整个世界更和睦,人类的生命才能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语文学习及备考1、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基础知识的内容重在积累,关键是运用。

包括:汉字的形音义,标点符号及词语的使用,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续写句子,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课后笔记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课后笔记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课后笔记整理一、学习重点课文说的是一家人散步的琐事,内容好像比较浅,但仔细品味,会感觉到正是这平常生活中流淌着的亲情,滋润着家人的心灵,承托起一个温暖的家。

你的身边一定也不乏这样的温馨场景,回忆一下,感受其中的温情。

朗读课文,力求读出文章的情味。

1、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抵深意的写法。

(难点)2、品味意蕴丰富的句子,领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重点、准点)3、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二、文学常识此文写于1985年,最先发表于当年的《中国青年报》上。

当时莫怀戚父亲去世不久,照料了莫怀戚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给抽调了了生活的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

莫怀戚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莫怀戚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

同时,作者在和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交流时候发现国外对“孝”也是倍加推崇,因此在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时候产生了写下这篇文章的念头。

三、主题思想本文是一篇隽永优美的散文,作者以“我为中心人物,以“我”和母亲的浓厚亲情为主线,逐步展现了一家四口三代人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四、文章结构散步:主线-劝母多走走(爱老)-顺母走大路(尊老)-背母仔细走(孝老)尊老爱幼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副线-“我”委屈儿子(爱幼)母亲改变主意(疼幼)-妻子背起儿子(护幼)五、课后思考1、课文第4段语言清新明丽,景色优美动人,是像个花瓶摆在那里,仅作为装饰,还是别有深意?【答】这段文字描写了新绿、嫩芽儿、咕咕地起着水泡儿的冬水,透露出春的气息。

这样的气息,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召唤。

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发,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快起来。

2、课文并未写妻子、儿子对“我”的决断的反应,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答】文中虽然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庭的温馨和谐。

七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字词讲解——《散步》

七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字词讲解——《散步》
散步
七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字词讲解
读准字音
sàn
qī áo nèn


shà
lín
chāi
散步 莫怀戚 熬 嫩芽 咕咕 分歧 一霎时 水波粼粼 拆散
(áo)煎熬
(bēi)背负


(āo)熬白菜
(bèi)后背
(pāo)泡桐
(pū)铺张


(pào)泡茶
(pù)店铺
辨别多音字
( sàn )散步 散
( sǎn )散文
( lèi)劳累 累 ( lěi )积累
(léi)果实累累
( āo )熬菜 熬
( áo )熬夜
( pāo )泡桐 泡
( pào )泡茶
辨别易混字
粼 波光粼粼 lin 鳞 鱼鳞
嶙 怪石嶙峋
密 密切 mi
蜜 甜蜜
蹲( dun )蹲下 遵( zun )遵守
理பைடு நூலகம்词义
熬:忍受,艰苦支持。 信服:相信并佩服。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霎时:极短时间。 拆散:使家庭、集体等分散。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文中是使儿子受 到委屈的意思。 粼粼:这里形容水的明净。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知识点 导学案 图文解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知识点 导学案  图文解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知识点导学案图文解读知识点归纳一、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当代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主要作品有小说《诗礼人家》《经典关系》等。

作品集主要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二、故事背景《散步》写于1985年。

写此文之前,作者确实有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

后来,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作者听后感慨不已,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一看起来很陈旧的民族遗产,于是也就有了写作的念头,创作了此文。

三、理解词义信服:相信并佩服。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取决: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后面多跟有“于”字)。

熬: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

一霎:一会儿;短时间。

两全:顾全两个方面。

粼粼:形容水、石等明净的样子。

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

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段):交代散步的地点、人物。

第二部分(第②一⑧段):写散步的过程。

五、问题解疑1.“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几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这几句话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并且为下文“我”背母亲埋下伏笔,其中“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是一个对称句,表明年老的母亲非常信服“我”,就像“我”小时候信服她一样,这句话表明,随着母子年龄的变化,依赖感也发生了转化。

2.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句中的“熬过”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熬”有“忍受,艰苦支持”的意思,“熬过”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漫长的严冬里,在身体和精神上所遭受的苦难,表现了母亲的坚强,流露出“我”的欣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散步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散步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散步知识点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散步知识点一、:莫怀戚二、中心思想:《散步》按时间顺序叙写了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的过程,展示了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动人画面,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昭示中年人应肩负起承前启后的责任,给人以深刻启示。

三、写作特点:⑴注重细节描写⑵以小见大⑶语言精美四、问题1、如何理解“但我的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

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五、字词信服xìnfú:相信,佩服。

嫩芽nânyá:嫩绿的枝芽,形容刚出生而柔弱的生命。

霎时shàshí:极短的时间,片刻。

拆散chüisàn:分开委屈wþiqū: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心里难过。

水波粼粼shuǐbōlínlín:形容水面明净。

粼粼,水十分明净。

各得其所gâdãqísuǒ: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排或舒适的位置熬:忍受做阅读题技巧顺溜浏览问题和背景,整体把握很从容;确定区域定目标,圈点勾画细推敲;回答问题要精练,摘取原文是关键;阅读重在悟文意,文初段末要多记;字词句意重语境,四不分离会贯通。

正确的答题步骤精读精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教材上的阅读材料学习词汇和句法,从而提高理解能力。

因为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这并不是教师在课堂里所能解决的。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语言知识与阅读时间都是有限的。

因此,除了布置相适应的阅读任务以外,在课堂上适度的精读指导是相当有意义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语言,掌握必需的篇章知识,弄清语言各层次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帮助他们正确预测,有效推理。

教师可以灵活的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反馈阅读理解的情况。

《散步》知识讲解(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散步》知识讲解(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散步》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

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作品集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小说《透支时代》《陪都就事》《花样年月》等。

本文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

略有改动。

作者写此文之前,确实有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

1985年,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作者听后感慨不已: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

于是作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一看起来很陈旧而且看似已没有什么价值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此产生了。

知识积累1.熬.(áo):忍受,艰苦支持。

2.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这里是使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3.粼粼..(lín):这里形容水的明净。

4.悠闲:闲适自得。

5.信服:相信并佩服。

6.分歧.(qí):(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7.霎.时(shà):极短时间。

8.拆散..(chāisàn):使家庭、集体等分散。

9.各得其所:每个人或者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10.咕咕..(ɡū)考题例析(2012 湖北随州)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B.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共享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C.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D.看到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的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第六课散步重点知识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第六课散步重点知识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六课重点知识总结第六课散步一、作者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

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代表作有《散步》《诗礼人家》等。

二、课文内容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身后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结构图解1、思考: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A、散步的人有:我母亲妻子儿子B、散步的地点是:田野C、散步的季节是:初春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2、思考:文中哪些地方写了景?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请用:“初春之景是美丽的,美在___”句式品赏。

3、概括课文中每个人物的特点。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我的妻子:温柔贤惠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4、找出过渡段落,并概括。

过渡:我们一家四口在这样美丽的初春田野上散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可是一个小小的分歧却让我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

5、思考:在面对分歧时,我的决定是什么?为什么我会感到责任的重大?我决定走大路。

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

母亲、妻子、儿子都听我的,我的决定直接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之重大。

(这其中表达式我对母亲、妻子、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6、怎样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

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小孩,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

老人、小孩组成当前典型的小家庭,而整个世界正是一个个小家庭组成,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7、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七年级散步知识点

七年级散步知识点

七年级散步知识点《散步》是莫怀戚创作的一篇散文,被选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这篇文章通过一次全家散步的平常小事,展现了家庭的温馨与亲情的珍贵,也体现了中年人肩负的责任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以下是关于这篇文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 年出生,重庆人。

1982 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曾任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

其作品贴近生活,注重细节描写,文字清新质朴。

二、字词积累1、字音分歧(qí)蹲下(dūn)熬过(áo)霎时(shà)粼粼(lín)2、词义信服:相信并佩服。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三、文章主旨文章以“散步”为线索,通过对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这一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表达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责任和担当。

四、写作特色1、以小见大作者选取了日常生活中一次平凡的散步,却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反映出深刻的主题——亲情、责任和生命的传承。

2、细节描写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如“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通过“摸摸”这一动作,表现了母亲对孙儿的疼爱。

3、景物描写文中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4、语言简洁文章语言简洁明了,却富有表现力。

如“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一个“熬”字,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度过冬天的艰难,也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关心。

五、人物形象1、“我”作为一家之主,有责任感,能够顾全大局,尊重母亲的想法,也关爱妻儿。

2、母亲善解人意,疼爱孙儿,为了孙子愿意改变自己的主意。

3、妻子温柔贤惠,尊重丈夫,支持丈夫的决定。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6散步 莫怀戚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6散步 莫怀戚

《散步》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散步》,理解课文内容。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其含义,并能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和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感悟和珍视。

2. 引导学生思考和体会生活中的责任与选择,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散步》的主旨,感受作者对家庭亲情的描绘。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能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帮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复杂句子结构,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与背景介绍(1)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喜欢散步吗?散步时,你们通常去哪里?感觉如何?”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散步经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接着,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散步》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莫怀戚的作品,通过一次简单的散步,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和生活态度。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作者的散步故事,感受其中的深意。

”2. 课文主题引入(1)教师展示课文的标题“散步”,并提问:“看到这个标题,你们能想到什么?课文可能会讲述什么样的故事?”鼓励学生展开想象,预测课文内容。

(2)教师总结学生的预测,并指出:“散步是一种常见的休闲活动,但在莫怀戚的笔下,它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运动,更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流露。

让我们一起探索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散步这一活动,表达对家庭、对生活的感悟。

”(二)、朗读课文1. 教师示范朗读(1)教师首先朗读课文《散步》,注意语速、语调、停顿,以及情感的表达。

(2)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需突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如“母亲”、“生命”等,以及“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等句子,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母亲深沉的情感。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知识点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知识点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当代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主要作品有小说《诗礼人家》《经典关系》等。

作品集主要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二、故事背景《散步》写于1985年。

写此文之前,作者确实有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

后来,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作者听后感慨不已,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一看起来很陈旧的民族遗产,于是也就有了写作的念头,创作了此文。

三、理解词义信服:相信并佩服。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取决: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后面多跟有“于”字)。

熬: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

一霎:一会儿;短时间。

两全:顾全两个方面。

粼粼:形容水、石等明净的样子。

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

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段):交代散步的地点、人物。

第二部分(第②一⑧段):写散步的过程。

五、问题解疑1.“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几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这几句话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并且为下文“我”背母亲埋下伏笔,其中“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是一个对称句,表明年老的母亲非常信服“我”,就像“我”小时候信服她一样,这句话表明,随着母子年龄的变化,依赖感也发生了转化。

2.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句中的“熬过”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熬”有“忍受,艰苦支持”的意思,“熬过”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漫长的严冬里,在身体和精神上所遭受的苦难,表现了母亲的坚强,流露出“我”的欣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复习资料第6课《散步》信服xìn fú相信(并)佩服。

嫩芽nèn yá分歧fēn qí取决qǔjué拆散chāi sàn 委屈wěi qū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水波粼粼shuǐbōlín lín 形容水面明净。

一霎时yīshàshí短时间;一会儿。

各得其所gèdéqísuǒ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

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一、文学常识《散步》作者是当代作家莫怀戚,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体裁)。

二、文章主旨《散步》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四口人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内容理解1.课文写了那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散步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

2.理清故事情节。

(1)散步的时间:初春(2)散步的地点:田野(3)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3)散步中发生了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4)谁来解决分歧:我(5)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6)我要如何解决: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说:“走大路。

”(7)最后是如何选择的: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8)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3.“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一句中的“熬”字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删去。

因为母亲的现状是“老了”“身体不好”,母亲从寒冷的冬天挺过来,是很不容易的。

“熬”字有忍受、艰苦支持的意思,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2020-2021学年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知识清单:第6课《散步》

2020-2021学年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知识清单:第6课《散步》

第6课《散步》一、作者简介莫怀威,重庆人,重庆作家。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1969年上山下乡,1979年参加工作,历任重庆电影公司职员,重庆川剧院队队员,第三军医大学新闻干事,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副教授,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系列《大律师现实录》等。

其作品曾获得中国作协庄重文文学奖。

二、写作背景此文写于1985年,最先发表于当年的《中国青年报》上。

当时莫怀戚父亲去世不久,照料了莫怀戚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给抽调了了生活的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

莫怀戚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莫怀戚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

同时,作者在和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交流时候发现国外对“孝”也是倍加推崇,因此在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时候产生了写下这篇文章的念头。

三、字词1、注音:熬(áo)歧(qí)粼粼(lín)嫩(nèn)霎(shà)2、多音字辨析:散:(sàn)散步铺:(pū)铺床(sǎn)散漫(pù)当铺3、解词:熬──忍受,艰苦支持。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文中是使儿子受委屈。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四、结构层次全文可分二段。

第一部分(1-2段),交代散步的地点、人物和散步的缘由。

第二部分(3-8段),写散步的过程:第一层(3-5段),写田野的春色和一家人散步的乐趣。

第二层(6-8段),写散步中的波澜和解决的办法。

五、课文分析1.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⑴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⑵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⑶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⑷散步的过程发生了:分歧。

(用原文的一个词来回答。

)⑸结果如何?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一起走小路。

⑹根据以上信息,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本文通过记叙祖孙三代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了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6 散步-莫怀戚》学历案-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6 散步-莫怀戚》学历案-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散步-莫怀戚》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次学习主题为“散步”,主要围绕初中语文课本中莫怀戚的散文《散步》展开,通过阅读、理解、赏析和讨论等环节,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及艺术手法等。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散步》的基本内容,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及人物形象;2. 技能与技巧:培养朗读与理解的能力,通过品读佳句学习文本的赏析技巧;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感悟生命中的“散步”及其深层意义,懂得珍爱生命与尊重生活;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与鉴赏力。

三、评价任务1. 基础知识的评价:通过学生对《散步》基本内容的理解及字词掌握情况的考查来评价学习效果;2. 学习过程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及合作讨论的表现进行评价;3. 作品赏析评价:通过学生对文中佳句的赏析及对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来评价学生的理解深度;4.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及课后反思,评价其对作品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感悟。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关于散步的短片或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导入主题。

2. 预习指导:分发学习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散步》,标记重要词句。

3. 新课内容学习:老师朗读《散步》,让学生体会文章韵律美和情感美;带领学生梳理文章内容,讨论作品的主题思想及人物形象。

4. 赏析指导: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品读文章中的佳句,体会语言的韵味和魅力。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对《散步》的理解和感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6. 课堂展示: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或提问。

7. 总结提升:老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发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主题及价值。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或课后作业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散步》内容的掌握情况及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2. 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散步”的感悟日记或读后感,分享自己的经历或感悟;选择文中的一句佳句进行赏析,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七年级上册散步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散步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散步课堂笔记
一、简介: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自读课文,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形散而神聚”地体现了一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唱出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让人体验到“生活之美”。

学习本文要进一步落实单元要求,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同时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二、作者:
莫怀戚(1951-2014),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人,当代作家。

发表各类作品近500万字。

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

著有小说《诗礼人家》《透支时代》《花样年月》等。

三、词语
随意:任由自己的心意。

这里表现的是田野充满生机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景。

分歧:意见不一致。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文章中指使儿子受到委屈。

粼粼:这里形容水的明净。

信服:相信并佩服。

熬:忍受(病痛或艰苦生活等)。

霎时:短时间。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所,位置。

四、分析课文:
如何理解“整个世界”的含义?
①“我”的母亲“我”、“我”的妻子、“我”的儿子,组成了一个家,一个家就是一个小世界。

②母亲代表老年一代,儿子代表幼年一代,加上“我”和妻子代表的中年一代,就是生命的整体。

③中年人既要瞻养好老人,又要抚养好孩子,这种使命感、责任感就是最重要的任务,所有家庭、整个社会都是如此。

初中语文散步莫怀戚知识点

初中语文散步莫怀戚知识点

初中语文散步莫怀戚知识点初中语文散步莫怀戚知识点语文是学生们学习和掌握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我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门槛,也是我们自我发掘和内心升华的“精神翅膀”。

而初中阶段的学习正是语文知识积淀的一个重要阶段,掌握好其中的知识点可谓是关乎到我们进步的轨迹和高度。

本文将围绕初中语文为主,探讨几个在语文习得方面极其重要的知识点,以便同学们能够更全面地掌握语文学科知识。

一、汉语语法汉语语法是指汉语的词类、词汇、句法和语用等方面的规则和原则。

其中最基本的是词类和句法。

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都属于词类范畴。

除此之外,汉语的基本句型有主谓句、主谓宾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等。

在句子中要根据自己语言的表达要求,内部结构必须合适,所以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法常识、数学常识、物理常识、生物常识等,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二、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标点符号是语文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需要有计划地进行学习。

语言音节需要合理地分段,并符合语言表意的习惯。

从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来看,逗号用来表示语气的转折,分号则用来表示句子内部段落的,句号则用来刻画一个单独的语句或者表示较强的语调,句点则用来表述语句终止,问号和感叹号则用来表示询问和惊奇等,括号则是用来起承转合的作用,引号则用来表示引述别人的话语和文章上下文的指示和书名号用来标注书名等重要信息。

三、作文写作作文写作不同于其他知课科目的单纯理论知识收集与掌握,而是需要对大量课文内容进行积累,再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而要想写出好的作文,必须要具备以下几点:1. 情感。

写作必须具备强烈的情感,要想感动别人必须先要对自己的情感掌控在手。

2. 想象力。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让作文充满生命力,充满情感,充满色彩。

3. 积累。

积累不仅是文化的积累,也是心理和情感的积累,需要通过看书、读报等方面来进行大量的积累。

4. 大气。

有长远的谋划和洞察力、思想上的叛逆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看见一个作品的深层意义以及一个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才能发挥出作文的真正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部编版语文《散步》莫怀戚知识点
语文提高着重要关注的是诵读、翻译、理解和背诵。

小偏整理了七年级部编版语文《散步》莫怀戚知识点,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七年级部编版语文《散步》莫怀戚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

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当代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

重庆人。

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1.能不能把第三自然段“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中的“熬”换成“度过”?为什么?
答:(1)不行(2)因为“熬“在文中是”忍受“艰苦支持的意思,强调母亲过冬不容易,而”度过“仅指时间上的过去,不能体现”忍受“。

2.“我“为什么一定要要母亲去散步?
答: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我”很会替母亲着想,如果把母亲一个人冷落在家,母亲会孤独寂寞,这儿写出了母子间浓浓的亲情。

3.人物性格:
“我”:孝顺老人,不溺爱孩子;
妻子: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儿子:懂事,聪明,活泼。

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说说你对着句话的理解。

回答1:老人家和儿女,就是“我“和妻子的整个世界,他们吧照顾老人,呵护儿女这个重担背负起来,用最认真的态度.最稳健的步伐走在这生命历程中,这是对生命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回答2:每个家庭都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几代人组成的。

中年人以他们强烈的责任感挑起了家庭的两头重担,一个个家庭完整和谐.幸福美好,而整个世界也是有一个个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和睦美好才能使整个世界更和睦,人类的生命才能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语文学习及备考
1、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基础知识的内容重在积累,关键是运用。

包括:汉字的形音义,标点符号及词语的使用,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续写句子,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等。

A、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B、可以把平时自己常易错的字记录在错题汇集簿上,定时集中纠正,还可以进行形似字,同音字的组词练习。

C、每学新课,先要将自己不会的词语画出来,通过查字典再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不能死记硬背;在具体语境中有的词义发生变化,一定要加强理解这部分内容。

D、课本中正文下面的注解及课后练习的词语部分应是重点。

E、学习词语应坚持“长流水,不断线”,根据自己情况,每天都要学习和积累一定的词语,到一定时期,特别是阶段性考试之后,将还不熟悉的词语用过筛子的方法挑出来,再次复习,直至越来越少。

2、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提高着重要关注的是诵读、翻译、理解和背诵。

针对这些老师提出了一些相关的要求。

比如在翻译中要求信、达、雅等。

在背诵和理解方面也提到了分小段各个击破,借助联想,不断复习等方法。

3、怎样写应试作文
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要写好,题目要拟写的恰当特别。

卷面整洁,可以大胆的引用诗词等要求。

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取得好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