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声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超声估测小儿各年龄组肠系膜淋巴结参考值

超声估测小儿各年龄组肠系膜淋巴结参考值

超声估测小儿各年龄组肠系膜淋巴结参考值孟凡艳【摘要】目的:超声估测小儿各年龄组肠系膜淋巴结参考值范围,诊断不同年龄组肠系膜淋巴结炎;探讨不同年龄段腹痛组与对照组淋巴结大小是否有差异.方法:高频彩超观察0~14岁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按年龄分段,设腹痛组与对照组.结果:不同年龄组正常值不同;且0~1岁,1~2岁,7~14岁腹痛组与对照组淋巴结大小无显著性差异(P>0.05);2~7岁腹痛组与对照组淋巴结大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对诊断2~7岁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敏感,临界值下限长径11mm;短径6mm较合适.【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2(025)001【总页数】2页(P74-75)【关键词】高频彩超;肠系膜淋巴结;参考值范围【作者】孟凡艳【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2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腹痛是小儿常见症状,随着超声仪器清晰度的提高,原来查不出病因的许多腹痛患儿,越来越多的被证实为肠系膜淋巴结炎,但正常的肠系膜淋巴结也可被显示,本文主要按年龄分组,设腹痛组及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各年龄组淋巴结大小估测正常值范围,以淋巴结大小结合形态、回声、血供情况及小儿年龄界定是否发炎。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儿童229人,其中男144人,女85人。

对照组120人,腹痛组109人。

其中对照组每小组均为30人;腹痛组0~1岁16人,1~2岁25人,2~7岁43人,7~14岁25人。

所有腹痛组病例来源于我院门诊,均经临床排除了其他疾病确诊为本病,对照组为随机选择的正常小儿。

1.2 仪器与方法使用GELogiq 7和TOSHIBAaplioXG型彩超,探头频率3.5~8MHz。

患者取平卧位,先选择3.5MHz探头常规全腹扫查排除较大范围疾患。

然后切换8MHz高频探头重点扫查脐周及右侧腹,选择最大范围淋巴结,采集图像,记录数据。

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

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
• 乳腺外侧及上部:回流腋窝胸肌淋巴结,乳腺癌时 胸肌淋巴结常较早受累。
• 乳腺内侧:回流到胸骨旁淋巴结。 • 乳腺下内侧:与腹前壁上部淋巴管吻合,经过腹壁
及膈下与肝淋巴管吻合。 • 乳腺深部:直接回流至腋尖淋巴结。 • 乳腺浅淋巴管网:乳腺浅淋巴管网有广泛吻合,两
侧乳腺可经过浅淋巴管网相互贯通。
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
外侧淋巴。 • 肩胛下淋巴结:位于腋窝后,收纳颈后,背部淋巴。 • 中央淋巴结:位于腋窝中央脂肪组织内,收纳上述三部位
淋巴。
• 腋尖淋巴结:位于腋静脉近端,收纳乳腺上部及中央淋巴 。
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
第6页
乳腺内淋巴结
• 乳腺内淋巴很丰富,分浅深两部组,浅组位于皮下 及皮内,深组位于乳腺小叶周围。
• 60-80%正常淋巴结在能量图上可显示血管。 • 淋巴结内血流速度检测临床意义不大。
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
第14页
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
第15页
当淋巴结有病理改变时,血 供增加,血管扩张,显示管 壁结构。
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
第16页
68%正常淋巴结在能量多普 勒上可显示血管。
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
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
第4页
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
第5页
腋窝淋巴结
• 腋窝淋巴结是乳腺与静脉间过滤器,进入淋巴管癌细胞在 进入静脉循环之前,一定会穿过2-3群淋巴结。腋淋巴结 位于腋窝内,约20-30个,分5群:
• 外侧淋巴结:沿腋静脉排列,收纳上肢深浅淋巴。 • 胸肌淋巴结:位于胸外侧,收纳脐以上腹部、胸部、乳腺
第29页
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
第30页
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
第31页
⑥淋巴结皮质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因、临床诊断标准、彩超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和预防措施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因、临床诊断标准、彩超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和预防措施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因、临床诊断标准、彩超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和预防措施病因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因一般认为是因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近年来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也可引起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尤其是3岁以上儿童。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分支分布,以回肠末端及回盲部的淋巴结最为丰富,加上小儿淋巴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屏障作用差,因此呼吸道、胃肠道的病毒、细菌等感染常累及肠系膜,小肠内容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肠末端停留,故肠内细菌及病毒易在该处吸收进入回盲部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

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患者表现为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腹痛部位不固定,以右下腹最多见,也可见于脐周、上腹和左下腹部,腹痛性质不一,多为间歇性阵发性腹痛,部分为持续性腹痛,腹痛程度多不剧烈,疼痛剧烈者易与肠痉挛、阑尾炎以及输尿管结石混淆。

腹部压痛位置不固定,多见于右下腹,也可见于腹部其他部位,右下腹压痛伴有反跳痛及肌紧张者易与急性阑尾炎混淆而被误诊,除腹部体征外,常可发现咽部充血、扁桃体大、颈部淋巴结大等。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增高或在正常范围。

常用临床诊断标准(1)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史;(2)发热、腹痛、呕吐、腹泻或便秘;(3)腹痛发作间歇期多数患儿感觉良好,经解痉、驱虫、保护胃粘膜治疗无效;(4)腹痛以右下腹及脐周多见,部位不固定;(5)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6)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

腹部超声可清晰显示淋巴结,可为临床诊断及随访观察提供安全可靠的依据,可作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检查的首选方法;腹部超声检查可发现淋巴结大,部分有少量腹水,可能为炎性渗出性病变。

对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CT发现右下腹肠系膜有数个以上直径>5mm的淋巴结即可考虑为肠系膜淋巴结炎。

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者,首先应确定是原发还是继发,如果除肠系膜淋巴结炎外无其他异常发现,考虑为原发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如果肠系膜淋巴结炎伴明显的回肠末端增厚,可见于克隆氏病和回肠炎,则考虑为继发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应进一步行内镜活检、粪便培养或小肠钡透检查以明确引起淋巴结炎的原因,尤其在经验性治疗效果不好的情况下,应做上述检查以明确诊断。

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标准

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标准

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标准
①发热,体温超过38℃,持续时间超过3天;
②腹痛,以右下腹部最明显;
③白细胞计数升高,超过10×109/L;
④血沉升高,超过40mm/h。

2、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影像学表现需符合以下标准:
①腹部超声检查或CT检查显示右下腹部有多个淋巴结肿大;
②淋巴结肿大直径大于1cm;
③淋巴结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

3、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原学检查需符合以下标准:
①病原菌培养呈阳性;
②酸性染色或PCR检查证实结核菌感染;
③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淋巴结结核或非特异性炎症细胞浸润。

4、其他疾病需排除以下标准:
①急性阑尾炎;
②急性胆囊炎;
③急性胰腺炎;
④急性肠梗阻。

以上标准符合其中三项及以上者可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

- 1 -。

淋巴结超声诊断标准

淋巴结超声诊断标准

淋巴结超声诊断标准
一、淋巴结大小
淋巴结的大小是超声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淋巴结的大小范围在2-5mm之间,若淋巴结体积超过此范围,则可判定为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的程度越高,则提示可能存在病变或感染。

二、淋巴结形态
淋巴结的形态也是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的淋巴结呈椭圆形或圆形,边缘清晰,表面光滑。

若淋巴结出现不规则形状、边缘模糊或表面粗糙,则提示可能存在病变或感染。

三、淋巴结结构
淋巴结的结构是超声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的淋巴结结构清晰,皮质和髓质界限清楚。

若淋巴结结构出现异常,如皮质和髓质界限模糊、结构紊乱等,则提示可能存在病变或感染。

四、淋巴结回声
淋巴结的回声也是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的淋巴结回声均匀,皮质和髓质回声相似。

若淋巴结回声出现异常,如皮质回声增强或减弱、髓质回声减弱等,则提示可能存在病变或感染。

五、淋巴结血流
淋巴结的血流也是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的淋巴结血流丰富,血流信号清晰。

若淋巴结血流出现异常,如血流信号减弱或消失、血流速度减慢等,则提示可能存在病变或感染。

综上所述,淋巴结超声诊断标准包括淋巴结大小、形态、结构、
回声和血流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医生可以判断出淋巴结是否存在病变或感染,从而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

一、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48 例误诊分析作者:占雪梅作者单位: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关键词】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本院 2003 年 9 月至 2006 年 8 月,共收治肠系膜淋巴结炎 216 例,均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证实。

其中 48 例初诊或外院误诊,占 22.2%。

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误诊 48 例病例作一分析。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 48 例,其中男 28 例,女 20 例,年龄 12 个月~3 周岁 20 例(占41.7%),>3 周岁及<7 周岁 28 例(58.3%)。

误诊病种:胃肠痉挛 16 例,消化不良 12 例,急性胃炎 9 例,蛔虫症 6 例,急性肠炎 3 例,急性阑尾炎 2 例。

误诊时间:2~15d(平均 8d)。

病程最长达 2 年。

1.2 临床表现 48 例中表现腹部隐痛 40 例,腹部痉挛痛 8 例;脐周痛 30 例,右下腹痛 14 例,左下腹痛 4 例;伴发热、呕吐 22 例,伴咳嗽、咽痛 34 例,伴腹泻 8 例,伴便秘 6 例。

体征:腹部有明显压痛28 例,腹肌紧张 2 例,反跳痛 1 例,右下腹触及小结节样肿物 1 例。

血常规:白细胞正常 32 例,轻度增高 12 例,明显增高 4 例;CRP:正常 38 例,轻度异常 10 例。

8 例腹泻病例大便常规正常 4 例,WBC+~+++/HP 3 例,RBC+/HP 1 例,脂肪滴+/HP 1 例。

1.3 B 超检查 48 例均进行腹膜后淋巴结 B 超检查,均可见患儿脐周肠系膜根部、脐右侧或右下方多个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团块,10mm×6mm~38×16mm 大小,边界清楚。

经 B 超检查后此 48 例才纠正诊断,其中 2 例怀疑有急性阑尾炎,1 例经剖腹探查,同时患有急性阑尾炎,肿大淋巴结 38mm×16mm;1 例因反复腹痛 2 年,曾多次在县、市级医院就诊,先后被诊断为胃肠痉挛、消化不良、胃炎等,予口服解痉助消化药、小儿化积口服液、胃炎干糖浆等均无显效,腹痛时作时止,转来本院就诊,后经详细询问病史、腹部触诊,并予 B 超检查,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诊断(超声梦影像医生集团CCM)

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诊断(超声梦影像医生集团CCM)

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诊断(超声梦影像医生集团CCM)随着超声检查、CT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成为腹痛患者的常规检查手段以来,“肠系膜淋巴结炎”这样的诊断越来越多。

“肠系膜淋巴结炎”似乎已经成了儿科患者腹痛的主要原因。

有报道说,“肠系膜淋巴结炎”已经成为仅次于阑尾炎的儿科急腹症的第二大病因。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按照目前国内某些机构或专家给出的诊断标准,“肠系膜淋巴结炎”更是会满天飞,而这些诊断很多可能仅仅是的假阳性结论。

那么,“肠系膜淋巴结炎”真的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吗?还是仅仅是其他肠道疾病的继发改变?“肠系膜淋巴结炎”实际上就是指肠系膜淋巴结的炎性增生。

多发生在右下腹,因为右下腹是回肠末段、盲肠和部分升结肠的系膜,也是淋巴系统最丰富的区域。

我们知道,肠道的感染性病变和一些全身疾病都会使得肠系膜淋巴结炎性增生,这一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被称为继发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继发性淋巴结炎的原发疾病主要是各类肠道感染性病变,如:克罗恩病、回肠炎、结肠炎、憩室炎、阑尾炎等,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全身性疾病也可以导致继发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而临床上所谓的“肠系膜淋巴结炎”包括上述的继发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和原发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后者是指那些没有发现明显肠道病变,也没有全身病变的单纯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性肿大的状况。

所谓的“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与急性阑尾炎类似,将二者鉴别开来十分必要,因为前者不需要手术治疗。

影像学上在右下腹发现簇状分布的增大淋巴结是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重要征象。

逐步加压法超声检查和CT扫描对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非常敏感,同时又可以检查阑尾本身是否正常,因此逐步加压法超声检查和CT扫描便成为鉴别二者的重要手段。

然而,那些“原发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真的是“原发”的吗?Michael Macari等人的研究发现,在被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者中,利用CT检查,70%患者可以发现明显的肠道炎性病变,30%无明显的肠道炎性病变。

而在有急腹症腹部症状的所有患者中8.3%的患者可以发现右下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淋巴系统超声诊断

淋巴系统超声诊断

淋巴系统超声诊断超声检查仪器和方法仪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12MHz以上。

方法:充分暴露受检部位,观察并记录淋巴结位置、大小、形态、内回声、皮髓质分布,与周围组织关系,CDFI血流分布。

正常淋巴结淋巴结是体内重要的防卫器官,分布于全身各处,常聚集成群。

淋巴结的分布:颈部、锁骨上、腋窝、腹股沟、胸腹腔等。

淋巴结肿大原因:炎症和肿瘤。

正常淋巴结声像图长径/短径>2,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呈蚕豆形或肾形。

周围皮质呈低回声,中央髓质呈高回声,有时可见林巴门。

在疾病诊断中,大小不作为主要观察指标。

CDFI示点条状血流信号自门部进入:淋巴结疾病急性淋巴结炎可由淋巴结所属部位的急慢性炎症引起,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牙龈炎淋巴结肿大,压痛,常伴发热、畏寒等。

灰阶-形态与正常淋巴结相似,呈长圆形、椭圆形,均匀性肿大。

淋巴门结构存在:CDFI-淋巴结门部可见血流信号:淋巴结结核病理与临床1、常见于颈部2、肿大,呈串珠样排列3、治愈后可有钙化4、结核中毒症状,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声像图表现1、形态:圆形或椭圆形,成群聚集分布2、内部回声:部分淋巴结髓质破坏,皮髓质分界不清内部回声减低不均匀,偶见液化,呈无回声可见钙化,呈点状、弧形强回声3、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减少,边缘分布为主淋巴门消失、囊状坏死:淋巴结内见粗大钙化:恶性淋巴瘤病理与临床1、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质地较韧2、以颈部和锁骨上最常见3、可伴发热声像图表现1、形态:椭圆形、圆形2、淋巴门:绝大多数皮髓质分界不清3、内部回声:极低,有时近似无回声4、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丰富椭圆形、淋巴门消失、血流信号丰富:淋巴结转移癌声像图表现1、形态:趋于圆形或不规则型,纵横比<22、淋巴门:皮髓质分界不清3、内部回声:减低为主,不均,可见液性变或点状强回声4、彩色多普勒:以周围型为主,由外周向中央区分布,走形不规则超声笔记,超人的精神支柱,每天制作,超声路上我们一起同行,有你有我。

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诊断标准

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诊断标准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淋巴结的大小:通常,肿大的淋巴结的纵径大于1.0cm,横径大于0.5cm。

同时,淋巴结的形态可能呈现椭圆形或圆形。

淋巴结的回声:淋巴结的回声可能与周围组织相近,中央髓质回声相对较高,接近肝脏回声强度。

血流信号:肿大的淋巴结内的血流信号较正常淋巴结明显增多。

综合以上特征,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肠系膜区域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并排除其他导致腹腔淋巴结肿大的疾病,从而对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定性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患者出现发热、腹痛、呕吐等症状,同时伴有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应考虑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可能性。

淋巴结超声诊断标准

淋巴结超声诊断标准

淋巴结超声诊断标准
淋巴结超声诊断标准是通过超声检查来评估淋巴结的形态、结构
和功能,以判断其是否正常或异常。

一般来说,正常的淋巴结超声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形态:正常的淋巴结通常呈椭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大
小一般小于1厘米。

2. 结构:正常的淋巴结内部呈均匀的回声,不应有明显的囊性区域或
实质性结节。

3. 边缘:正常的淋巴结边缘整齐,不应有分叶、凹陷或凸出的现象。

4. 附属血管:正常的淋巴结应有正常的血流信号,血流信号应分布均匀。

5. 淋巴结区域:正常的淋巴结一般位于浅表和深层淋巴结区域,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

根据淋巴结的超声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正常淋巴结:符合上述正常特征的淋巴结,一般无需进一步
检查或处理。

2. 反应性淋巴结:在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的刺激下,淋巴结可能发
生反应性增大,形态和内部结构可能发生变化,但是通常回声均匀,
边界清晰。

此时需要注意观察其发展和变化。

3. 肿大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是指大小明显增大的淋巴结,常见于淋
巴瘤、转移性肿瘤等疾病。

肿大的淋巴结形态不规则,内部结构可能
发生改变,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晰。

4. 囊性淋巴结:部分淋巴结内部可能有囊性区域,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5. 实质性结节:部分淋巴结内部可能存在实质性结节,一般需要进一
步观察或进行其他检查以确认其性质。

需要注意的是,淋巴结超声诊断标准是一种辅助诊断方法,最终
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由医生来进行最终评估和诊断。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小儿腹痛疾病,为肠道炎症或呼吸道感染后引起的结肠区、回肠区肠系膜淋巴结炎症,且腹痛多以右下居多,性质不固定,伴痉挛性疼痛、隐痛等不典型表现。

该病急性期应与肠套叠、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鉴别诊断1。

我院在疑似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中,采纳了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应用,为临床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了可靠依据。

1.1一般资料:本组43例,均为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住院患者,临床以脐周及右下腹阵发性或持续疼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儿伴有发病时高热、咽痛、呕吐、腹泻、血便等症状。

1.2检查方法:使用PhilipsIE33及西门子S2000、西门子X3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0)MHz。

患儿取仰卧位,对全腹肠间隙扫查,以脐周、右下腹及最痛处为重点扫查,观察有无肿大的淋巴结,并对肿大淋巴结行纵、横、斜多切面扫查,必要时稍加压,观察淋巴结大小、数目,内部结构及血流情况,测量纵径、横径并计算其纵横径比例。

并抗炎对症治疗1~2周后复查,以淋巴结明显减小或消逝为治疗有效的判定标准。

2结果本组43例腹痛患儿全部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多位于右下腹及脐周,呈椭圆型或卵圆型的低回声、等回声,表面光滑,包膜完整,成髓质分界清楚,多发,呈珠样沿肠系膜排列,最大2.2cm,最小1.1cm,且纵横比>2。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淋巴结内多可见彩色血流信号显示,部分可见自淋巴门进入树枝状血流信号。

4例患儿下腹肠间隙可见少量液性暗区,深度均<1cm。

3讨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大多属于病毒感染,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过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动脉弓分布,十分丰富,回肠末端和回盲部尤著,小肠内容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肠末端停留,故肠内细菌及病毒产物易在该处汲取而引起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2。

急性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

急性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
技 杂 志 ,9 7 4 3 :8 1 9 , ( ) 1 3—1 4 8
[ 稿 1期 ] 20 收 5 t 0 7—0 7—2 0
误诊 ; E型 : 屈 型 。 应 将 以 上 几 种 分 类 方 法 结 合 起 来 , 外 侧 在
皮 质 保 持 连续 , 通 x线 片 难 以 做 出 判 断 。而 三 维 C 重 建 普 T 图像 能 围绕 任 意轴 旋 转 , 以不 同 方 向 逼 真 地 显 示 胸 腰 椎 骨 折 的立 体 图像 , 分 展 示 骨 折 线 的走 向 和 骨块 大 小 及 移 位 方 向 , 充 二 维 重 建 又可 弥 补 三 维 图像 不 能 显 示 椎 管 的不 足 。特 别 是 对
上 显 示 , 容 易 漏 诊 附 件 骨 折 , 椎 管 受 累显 示 不 清 , 时 但 同 此
[ ] Al sS , e e b g nV, o e F,ta. erdo rp i c a — 1 t M R g n o e R g rL e 1 Th a ig a hc h r a atr aino u s f cue fte s i [ ] m o n g n l cei t f rt r trso h pn J .A J R e te o, z o b a e
1 9 1 7: 7 9 8. 4 5 5— 5 2 8
需 做 C 检 查 进 行 确 诊 。 C 能 更 全 面 发 现 x线 平 片 上 不 能 T T 发 现 的 问题 , 以判 断 脊 髓 受 压 与 否 , 可 骨性 椎 管 变 形 变 窄 , 骨 折 碎 块 突 人 椎 管 内所 致 椎 管 狭 窄 的情 况 _ ; 显 示 横 突 骨 折 , 3能 亦 能 发 现胸 肋 关 节 有 否 脱 位 。 C 扫 描 除 能 明 确 显 示 椎 体 爆 T 裂 骨折 外 , 能 清 晰显 示 骨 折 线 的走 行 及 骨 折 块 的 移 位 , 为 更 可 确 定脊 柱 骨 折 稳 定 与 否 提 供 可 靠 依 据 , 临 床选 择 治 疗 方 案 为 提 供重要价值。 胸腰 椎 爆 裂 骨 折 前 中柱 均 受 累 , 而单 纯 压 缩 骨 折 的 后 缘

超声对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

超声对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

回声 或 中 等 回声 结 节 ,和 底 基 偶 好 部 , 多 发 。一 般 认 为 腺 瘤 有 恶 变 倾 向 , 早 期 切 除 。 可 要
3 4 早 期 胆 囊 癌 : 囊 癌 声 像 图 一 般 分 为 5型 : 结 节 型 、 . 胆 小
个 , ~1 7 6mm, 底 有 蒂 或 较 宽 , 部 囊 壁 正 常 , 少 许 血 基 局 有
超 声 上 较 难 鉴 别 。 在 声 像 图 上 多 表 现 为 乳 头 状 、 规 则 形 不 或团块状 结节 , 底 较宽 , 般直径 大于胆 固醇性息 肉 , 基 一 但
多 < 1 5c . m。腺 瘤 呈 自囊 壁 向腔 内隆 起 的乳 头 状 或 圆形 高
为低 至 中 等 回 声 , 本 为 均 质 的 , 囊 癌 内常 可 测 及 高 速 频 基 胆 谱 , 流 速 标 准 设 定 为 3 m/ 将 0c s时 , 于该 标 准 诊 断 为 胆 囊 大 癌 的灵 敏 度 和 特异 度分 别 可 达 10 和 9 。本 组 在 病 灶 0 6
稠胆 团, 例术前诊断为腺瘤 , 1 术后 为炎 性 息 肉 。
3 讨 论
蕈 伞 型 、 壁 型 、 合 型 、 块 型 。对 于 较 大 的 胆 囊 , 囊 癌 厚 混 实 胆 声 像 图 上 诊 断 较 容 易 , 研 究 主 要 讨 论 表 现 为 胆 囊 息 肉样 本
病 变 的 早 期 胆 囊 癌 。有 学 者 认 为 结 节 状 的 圆 形 肿 块 , 内部
2 结 果
据 病 变 范 围不 同可 分 为 3种 类 型 : 漫 型 、 段 型 、 限型 。 弥 节 局
其 中以局限 型多见 , 发生 于胆囊底 部 , 肿块样增 厚 , 常 呈 与 腺 瘤 有 时 难 以鉴 别 , 声 像 图 表 现 : 囊 壁 增 厚 , 厚 的 胆 其 胆 增 囊 壁 内有 小 的 圆 形 液 体 囊 腔 。 可 合 并 有 胆 囊 壁 内小 结 石 ,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窦红梅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窦红梅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窦红梅【摘要】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急性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急性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

近年来发病率逐年递增,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指标。

有报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不仅仅只出现在腹痛患儿,有少部分正常儿童健康体检时也能被发现,提示淋巴结的大小并非是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特异性指标。

本组通过对比分析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与健康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的各项超声指标,以探讨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病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急诊室及儿科门诊患者,以急性腹痛就诊,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疑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121例,根据以下临床诊断标准,确诊病例为110例(炎症组)。

本组采用的临床诊断标准为:(1)发病前曾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2)临床表现有发热、腹痛、呕吐等症状;(3)腹痛多位于右下腹,为阵发性、痉挛性痛;(4)超声提示多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5)经临床抗炎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超声复查淋巴结明显缩小或消失。

患儿男61人,女49人,平均年龄为(8.0±4.3)岁。

同时随机选择11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男58人,女52人,平均年龄为(6.9±4.6)。

1.2仪器与方法使用GEVivid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0MHz,探查时宜空腹,取常规仰卧位,部分幼儿不配合则给予镇静剂,首先探查胆囊、胆管,胰腺,双肾及输尿管,以排除相应疾病,常规检查右下腹以排除阑尾炎,查全腹排除肠套叠,而后按顺序在脐周围左右侧腹、右中下腹肠系膜区充分扫查,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的回声,用超声多普勒了解病灶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淋巴门回声有无缺失,观察淋巴结在最大纵切面的纵径、横径以及纵横比等。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淋巴结血流情况以淋巴结内血流分布模式为依据,将其分为无血流型、淋巴们型、周边血流型、混合血流型。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超声检查方法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超声检查方法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超声检查方法
1. 准备工作,在进行超声检查之前,医生或技师会要求患儿保
持空腹,以便更清晰地显示腹部器官和淋巴结。

患儿可能需要穿上
医用服装,并在检查区域涂抹凝胶以促进超声波的传播。

2. 检查过程,在检查中,患儿通常会躺在检查床上,医生或技
师会使用超声探头轻轻在患儿的腹部皮肤上滑动,以获取不同角度
的淋巴结图像。

他们可能会要求患儿改变体位,以便更全面地观察
淋巴结的情况。

3. 结果解读,医生会根据超声图像评估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血流情况。

他们会注意是否存在肿大、异常
回声、囊性变化或其他异常情况,并结合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综合
分析。

4. 安全性,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超声检查通常是非侵入式、无痛的,不会对患儿造成辐射或其他不良影响。

然而,如果患儿有特殊
情况或需要其他相关检查,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总的来说,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超声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
断手段,能够帮助医生评估儿童腹部淋巴结的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在进行检查时,医护人员会尽最大努力保证患儿的舒适和安全,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儿科超声正常值(一):肠系膜淋巴结

儿科超声正常值(一):肠系膜淋巴结

儿科超声正常值(一):肠系膜淋巴结日常的儿科患者行超声时,肠系膜淋巴结很容易检出,但是绝大部分情况下,这些被检出的肠系膜淋巴结是没有临床意义的。

如果把超声或其他影像学检出的肠系膜淋巴结均视为异常,势必会出现大量的假阳性病例,造成不必要的过度诊断何过度治疗。

关于儿科患者的肠系膜淋巴结的正常值的研究文献不多。

其中一篇比较有价值的回顾性研究结论如下:对61名儿童(36名男孩和25名女孩),平均年龄10.7岁(范围1.1-17.3岁),进行了常规腹部CT检查,这些患儿均是以评估可疑或已知的肾结石来诊,而非腹腔内精兵来诊,对这些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的大小进行评估。

作者假设这些CT表现可以外推到超声检查。

结果如下表:肠系膜淋巴结阈值(短径)例数假阳性率(%)≥5mm33 54≥6mm18 30≥7mm8 13≥8mm 3 5≥9mm 3 5≥10mm0 0在61名儿童中,33名(54%)发现了短轴≥ 5毫米肠系膜淋巴结。

这些肠系膜淋巴结大部分在右下腹(88%)。

文章作者建议,使用短轴直径的≥8mm作为判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是否肿大,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截断值。

(文献来源:Karmazyn B,Werner EA, Rejaie B, et al. Mesenteric lymph nodes in children: what is normal?Pediatr Radiol 2005;35:774-7.)另外一些研究者认为:影像学上发现右下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后,还需要进一步寻找可能存在的原发病变(克罗恩病、回肠炎、结肠炎、憩室炎、阑尾炎等)。

在没有明显阳性发现的情况下,可以做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但要符合以下几条标准:1.右下腹簇状增大的淋巴结,每簇≥3个,淋巴结的短径大于5mm;2.没有阑尾炎;3.回肠末段或局部结肠轻度增厚。

(本篇文献的来源一时查不到了,等后期查到再贴出来)。

可以参阅右边的文章:“肠系膜淋巴结炎”之我见。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 谢灵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  谢灵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谢灵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频彩色超声在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高频超声探头对198例腹痛患儿进行脐周及腹腔扫查.结果:91%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其中右中下腹部居多,占68%,脐周部占33%,左侧腹部占9%,高频超声显示肿大淋巴结髓质增宽,回声增强,皮质回声减弱,彩色多普勒显示散在点状血流信号,呈低速低阻型.经抗炎治疗后复查肿大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具有较明显的超声声像图改变,且无痛、无创,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较有效的依据,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sis the Value of high-frequenc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diagnosis of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in children.Methods:Using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probe in 198 cases of abdominal pain in children umbilical week and abdominal scan.Results:91% of the children with mesenteric lymph nodes increased to different extent,which are right in the lower abdomen,accounted for 68%,accounted for 33% ofumbilical ministry,left abdomen accounted for 9%,high frequency ultrasonography showed swollen lymph node medulla broadening,echo enhancement,cortex echo weaken,bulk flow signal in a punctate blood color Doppler showed a low velocity,low resistance type.After anti inflammation treatment review enlarged lymph node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reduction. Conclusions:Pediatric mesenteric lymph nodes can change the ultrasonographic obviously,and painless,noninvasive,easy to be accepted by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to provide a more effective basis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has the very highvalu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Children mesentery lymphadenitis;Ultrasound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肠系膜的非特异性炎症,好发于2-13岁的儿童,是引起儿童反复发作性腹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本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多为病毒感染,好发于冬春季节,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程中并发,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有腹泻或便秘,其腹痛为右下腹痛多见,位置不固定,右下腹有压痛,多位于脐部,实验室检测白细胞可轻度增高或正常,以往因缺乏特征性症状和有效的检查手段,肠系膜淋巴结炎所引起的腹痛常常被忽视,不易与阑尾炎、肠套叠等急腹症等疾病鉴别,随着超声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提供了全面的影像学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声诊断标准1. 引言1.1 研究背景肠系膜淋巴结是小肠和结肠的淋巴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对于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声诊断已经成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的形态、大小、结构和内部回声特点,从而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炎症性改变或转移灶。

目前关于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声诊断标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开展对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诊断标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其在临床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医生提供更精准的诊断依据,为肠道疾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支持。

本文旨在系统总结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声诊断标准,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和局限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总结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诊断的标准,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局限性,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推动该技术在肠系膜淋巴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通过系统地整理肠系膜淋巴结超声检查技术、正常表现、炎症性改变和转移灶的特征,我们旨在建立一套科学、标准、规范的诊断标准,帮助临床医生准确地判断肠系膜淋巴结的病变类型,提高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和早期发现率,从而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1.3 研究意义肠系膜淋巴结作为人体深部淋巴结之一,其超声诊断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声诊断标准,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肠系膜淋巴结的疾病情况,包括炎症性改变和转移灶等。

通过对肠系膜淋巴结超声检查技术的研究和总结,可以提高肠系膜淋巴结疾病的早期诊断率,从而有助于及时进行治疗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有望成为一种非侵入性、准确性高的诊断手段,为肠系膜淋巴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研究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声诊断标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研究意义】2. 正文2.1 肠系膜淋巴结超声检查技术肠系膜淋巴结超声检查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利用超声波的高频振荡,可以在人体内部产生实时图像,用于观察和评估肠系膜淋巴结的情况。

在进行肠系膜淋巴结超声检查时,一般采用腹部超声探头,通过适当的位置和角度来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的形态和结构。

肠系膜淋巴结超声检查技术的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观察要点。

医师通常会对患者进行快速的准备工作,让患者保持舒适的姿势,然后使用适当的胶水或凝胶来增强探头与皮肤间的接触效果。

在操作过程中,医师应当注意调整探头的位置和角度,以获得清晰的超声图像,同时要注意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的形态、大小、边界和内部结构等信息。

肠系膜淋巴结超声检查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对于发现肠系膜淋巴结的异常情况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这种检查方法无放射线损伤、无需注射造影剂,非常适合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的检查需求。

通过不断完善技术和提高操作水平,肠系膜淋巴结超声检查技术将在临床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肠系膜淋巴结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2.2 肠系膜淋巴结正常表现肠系膜淋巴结是人体内重要的淋巴器官之一,具有过滤和免疫功能。

在超声检查中,正常的肠系膜淋巴结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大小一般在5mm以下。

通常情况下,肠系膜淋巴结的形态对称一致,密度均匀,声像图呈现为低回声结节。

在超声检查中,正常的肠系膜淋巴结一般呈现为无回声、低回声或等回声,与周围脂肪组织的回声相近。

正常的淋巴结一般不含有明显的钙化灶或出血灶。

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中,正常的肠系膜淋巴结血流信号较少或呈现为散在点状分布,血流速度较慢。

正常的肠系膜淋巴结在超声检查中呈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密度均匀的结节,无明显异常回声、血流灌注良好。

这些特征对于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有助于及早发现与诊断疾病。

2.3 肠系膜淋巴结炎症性改变肠系膜淋巴结炎症性改变是指由炎症引起的淋巴结形态和内部结构的改变。

在超声检查中,炎症性改变表现为淋巴结大小增大、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内部回声增强等特点。

炎症性改变往往是由附近腹部器官的感染或炎症扩散引起的,例如盆腔炎、阑尾炎、结肠炎等。

在超声诊断中,医生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才能准确判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症性改变的原因和性质。

对于怀疑为炎症性改变的淋巴结,还需要进行定期复查以观察其动态变化情况。

炎症性改变通常可以通过抗炎治疗和对症治疗来缓解和消除,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在超声诊断中,对于疑似炎症性改变的肠系膜淋巴结,医生需要注意与其他疾病如淋巴结转移灶等进行鉴别诊断,避免漏诊或误诊。

准确、细致的超声检查技术和临床经验对于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更多研究需要进一步明确肠系膜淋巴结炎症性改变的超声特征及诊断标准,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4 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灶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灶通常指恶性肿瘤转移至肠系膜淋巴结形成的转移灶。

超声检查可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灶的特点包括大小不规则、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等。

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灶通常呈现为增大、增多,甚至融合成片状,严重时可造成肠系膜淋巴结团块状肿块。

超声图像上转移灶一般表现为淋巴结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不规整,甚至可见到斑点状钙化,而正常淋巴结的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晰。

在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灶时,应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病变位置、形态、大小、内部特征等,以提高诊断准确度。

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灶的超声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淋巴结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边界情况等多个方面,细致观察这些特征可以帮助医师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灶能够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2.5 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诊断标准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诊断标准是指通过超声检查来判断肠系膜淋巴结是否存在异常改变,从而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在进行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诊断时,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标准:1. 大小:正常的肠系膜淋巴结大小通常在5-10mm左右,但在不同年龄和体质的人群中会有一定的变化。

一般认为超过10mm的肠系膜淋巴结可能存在异常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2. 形态特征:正常的肠系膜淋巴结通常呈椭圆形或圆形,边界清晰,内部呈均匀高回声。

若发现肠系膜淋巴结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或内部回声不均匀,应警惕可能存在病变。

3. 血流情况:超声检查还可以评估肠系膜淋巴结的血流情况,正常情况下应呈均匀分布的血流信号。

若发现血流信号异常增强或存在异常分布,可能提示肠系膜淋巴结存在异常情况。

4. 综合评价:在进行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诊断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多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肠系膜淋巴结的病变情况。

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诊断标准的制定和应用,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精准性,对于早期疾病的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 结论3.1 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前景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诊断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声诊断标准也将更加精准和可靠,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的疾病,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无放射线的检查方法,患者接受也比较容易并且安全,可以作为常规检查手段应用于临床。

超声检查还可以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为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参考,有助于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最重要的是,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诊断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为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在临床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3.2 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诊断的局限性在进行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诊断时,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超声检查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对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

由于肠系膜淋巴结的位置较深,形态较复杂,且受到周围器官的遮挡,因此需要经验丰富的检查者才能准确地评估其病变情况。

肠系膜淋巴结的大小和形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身体组织等,因此在进行诊断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并进行综合分析。

肠系膜淋巴结的病变表现多样,包括炎症性改变、转移性病变等,而超声影像无法直接区分这些不同类型的病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血液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诊断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评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未来的研究工作应该重点解决这些局限性问题,提高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诊断技术的精准度和临床应用价值。

3.3 未来研究方向1. 提高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诊断技术的准确性和灵敏性,包括改进设备性能、优化扫描手法和提高操作者技能水平等方面。

2. 拓展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诊断的应用范围,例如探索其在早期肠系膜淋巴结炎症性改变和小肠淋巴瘤的诊断中的潜在价值。

3. 深入研究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诊断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MRI)的结合应用,探讨不同检查方法的互补优势和协同作用。

4. 加强临床相关病例的积累和研究,探讨不同类型肠系膜淋巴结病变的超声表现和诊断标准,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5.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验证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诊断标准的可靠性和普适性,推动该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