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编制测验(题目)的原理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编制测验(题目)的一般原理与方法
介绍客观性试题的类型及编写技巧、主观性试题的类型及编写要领、测验蓝图设计、测验编制与组织要领。重点内容是客观题、主观题的优缺点,编写选择题的技术要领,论述题的编写原则,操作测验题的编写原则、测验的命题双向细目表编制。
第一节测验题目类型与测量功能
(一)题目编制的意义:测验题目是测验的基本构成元素,题目编制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测验的质量。只有正确地掌握不同类型试题的测试功能及命题方法,才能根据考试的目的和要求,正确地选择合适的题型并编制出高质量的试题,组成高质量的测验试卷。
(二)测验题目分类:
1、选择型和供答型试题。前者一般要求被试在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如是非题、匹配题、选择题等,后者要求被试自己提供答案,如论述题、简答题、填空题等。
2、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
客观性试题主要是因为评分客观而得名,它的正确答案在测验前就已准备好,不同评分者各自独立评分,所得结果基本上是相同的。客观性试题一般适用于测量知识的掌握、理解、应用、分析几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客观性试题的答案明确,作答简便,因而在限定的时间内测验可以包含足够数量的试题,易保证对知识内容的覆盖。
主观性试题主要包括论述题、操作题和作文题等。它们适合于测量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尤其是适合于测量综合和评价等目标层次。主观性试题鼓励被试积极地组织所学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被试在作答时,耗费的时间较长,在限定的时间内,试题数量不可能太多,对知识的覆盖面较小。由于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答案,评分易受评阅者的主观因素影响,因而误差较大。
一、客观性试题类型及其编写技巧
客观性试题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一) 选择题
1.选择题结构
客观性试题中运用最多的是选择题。选择题是由一个“题干”和几个“选项”所组成。“题干”一般是提出问题,或是待完成的句子,“选项”是供被试选择的几个真假不明的答案,让被试从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应选的答案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是正确答案,也可以是最优答案。
例:使用选择题试卷进行测量,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A. 试卷的编制
B. 试卷的印刷
C. 试卷的评阅
D. 考场的安排
例:函数是偶函数的条件是:
A. c=0;
B. b=0;
C. a≠0;
D. b.c≠0
2.选择题优点
选择题是客观性试题中较灵活的一种,其优点体现为:
(1) 可以用来测量学生各种不同层次的学习结果,不仅可以测量学生掌握所学习的知识的程度,而且可以用来测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分析、判断、应用和综合的能力。所以这种类型试题的应用最广泛。
(2) 评分标准统一、客观,不受评分人主观因素和答卷人提出意想之外的答案等影响,并且可以利用电脑迅速评卷,从而大大提高测验的信度,提高评卷的速度和自动化水平。
(3) 可以加大试题容量,抽取广泛有效的代表性样本,使试题覆盖的知识范围广,可以克服传统考试中试题量少、抽样窄而造成的测量效度不高的缺点。
(4) 有利于考查被试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的判断力。
(5) 采用大量的似真选择项使得结果易于诊断,通过分析学生错误选项,教师便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选择题的缺点
选择题也有一些缺点,主要是:
(1)选择题的数量多,每一题除正确答案外,还有好多干扰答案,且要求干扰答案与题干有逻辑联系和似真性,因此编制良好的选择题花费时间较多,且要有专门的命题技巧。
(2) 难以考核被试完全的推理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有效的总结能力、严密的表述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被试的发散思维(或求异思维)能力则更是如此。
(3) 无法测量被试的思维(解题)过程。
(4) 被试者有可能凭猜测而选中正确答案。例如,在有4个备选答案的选择题中,仅凭猜测的成功率就达到25%,这对于考试的信度有一定的影响。
选择题的优点使其日益受到重视,但它的缺点,又使我们无法在教育过程中以单纯的选择题来考查学生。
4.选择题类型
根据不同的特点,对选择题可以作进一步的分类,常用的选择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辨识选择。常用于辩识字词的形音义、文化常识、公式定理、名词术语等。
(2)阅读选择。前面给出一篇短文,后面提供备选答案,要求被试阅读后,给出正确的选
项。
(3) 最佳选择。要求被试从几个备选答案中,通过比较和分析,选择出一个最佳的答案。
(4) 图解选择。将文字材料画成几幅示意图,要求被试选出符合文字材料所显示的情景或关系的示意图。
(5) 归类选择。列出一组事物,并将事物分成若干类,要求被试按一定标准选出归类正确的选项。
(6) 承接选择。给定一个或几个待续的句子,然后列出几个承接句子,要求被试选出其中衔接恰当的承接句子。
(7) 排序选择。将几个事物,列出几种排列顺序,要求被试选出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种。
(8) 填空选择。在一句话中空缺一些字、词、句或标点,要求被试在备选的几个答案中选出恰当的填补项。
5.选择题编写原则
为使选择题的普遍适用性和优良性能得到实现,在编制选择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试题的题干本身意义完整并能表达一个确定的问题。
(2) 题干要尽可能简明,尽量不要使用过于复杂的语句结构,也不要使用过长的语句。
(3) 题干中不要滥用否定结构,要尽可能采用正面陈述。过多采用否定结构,往往给被试带来阅读上的困难;同时否定结构也不利于使教师了解被试到底掌握多少正确知识。另外肯定结构比否定结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富有教育意义。
(4) 所有选项都应与题干有一定的逻辑联系,选项中的干扰答案(诱答项)应具有较高的似真性或似乎合理性,不能错得太明显。
(5) 不能对正确答案有暗示。一般来说,无意提供暗示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语法结构上的不一致,如正确答案语法正确,诱答项语法结构错误等;各选项在逻辑上不同,如正确答案中加以“如”、“有时”、“通常”等修饰词,诱答项中加以“总是”、“从未”、“所有”、“绝对”、“准”等修饰词,或正确答案使用与题干相同的词;答案的长度有明显差异,如正确答案叙述得特别详细,比诱答项要长得多;各题正确答案在选项中有一定的规律等。
(6)同一测验中每一个测验试题之间应相互独立避免牵连。有时,某一个试题的题干中所提供的资料,刚好可以帮助学生回答别的问题,此种情形只要在组合测验前仔细检查每道试题就可以避免。但有时被试需要知道前一题的正确答案,才能回答下一个问题,即若某被试无法回答第一题,则无法回答第二题,此种连锁题应尽量避免,每道题均应成为一个独立的记分单位。
(7) 选项的文字表述,力求简短精炼,尽可能将各项中共同的用词(字)放在题干中,在每个选项中要避免重复的材料,这样不仅可以使题意清楚,而且可以减少学生阅读选项所需的时间。
(8) 应尽量避免“以上皆是”、“以上皆非”的选项。当测验编制人员很难找出足够的选项时,常用“以上皆是”、“以上皆非”来作为最后一个选项。这种特殊选项的应用绝大部分场合均不恰当,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功能,反而会降低题目的有效性。这是因为:第一,学生只要知道在选项中有两个是正确的,则他就会选择“以上皆是”;第二,学生只要发现有一个选项是错误的,则马上就可以排除“以上皆是”项,从而提高猜测成功的机会。第三,不少学生只要看出第一个答案是正确的,他马上就选中作答,而不再阅读其余选项而丢分,从而降低测验的信度。另外在“最佳答案型”的选择测验中,所有答案只是适合程度的不同,而绝无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所以在使用“以上皆非”项时,可能引起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