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安氏Ⅱ1类错合拔牙治疗前后的牙颌面组织变化

合集下载

两种拔牙方式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软硬组织变化

两种拔牙方式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软硬组织变化
M ALo CCLUSI oN
P n Ho g ie l a n ha,ta
D p r e tfO to o t s h f l tdSo aoei l s i lfL zo dcl ol e e at n r d ni , eA i e t tl c pt uh uMe i l g m o h ct i a m g a Ho a o aC e Abtat jci T vla h a rl e h l t cc a gso ada dsf t se i r o o t s c: e t e:oea t tel ea c p ao r h ne f r n o i usw t ot d ni r Ob v ue t me i h t s h h c
潘 虹海 , 杨 正, 庞 兰, 谭 宇 , 洁丽 , 四维 王 杨
6 60 ) 40 0 ( 泸州 医 学 院 附 属 1腔 医 院正 畸 科 , 川 泸 州 2 1 四


目的 : 究拔 除 上 下 颌 第一 前 磨 牙 或 上 颌 第 一 前磨 牙 、 颌 第 二 前磨 牙 矫 治对 青 少年 安 氏 I 类 1 类 错 殆 软 硬 组 研 下 I 分
c p a o r mso 0 a oe c n a in s we e c le t d ta e n i i z d Of t e e 2 1 n o v d t e e ta t n e h lg a f2 d l s e tp te t r o lc e , c d a d d gt e . h s 0,0 i v le h x r ci r i o o p e a d o r frt r mo a sa d i v le t e ta t n f up e frt r mo a s n lwe s c n f u p r n lwe s p e lr ,n 1 n o v d he x r ci o p r i s p e lr a d o r e o d i 0 o

青春期安氏Ⅱ 1类错[牙合]拔牙矫治前后颌面硬组织X线影像变化

青春期安氏Ⅱ 1类错[牙合]拔牙矫治前后颌面硬组织X线影像变化

安 氏 Ⅱ 类 错 猞 减 数 上 颌 第 一 双 尖 牙 、 颌 第 二 双 尖 牙 主 要 通 过 内收 上前 牙 , 下 限制 上颌 骨 的 生 长 发 育 来 改 善 前 牙 深 覆猞 、 覆 盖 , 过 下 颌 第 一 磨 牙 前 移 纠 正 Ⅱ类 磨 牙 关 系 。 深 通 [ 键 词 ] 错猞 , 氏 Ⅱ类 ; 牙 ; 尖 牙 ; 影 测 量 法 关 安 拔 双 摄 [ 图 分 类 号 ] R7 2 1 中 8 . [ 献标识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 7—4 8 2 0 ) 30 5 —3 文 6 24 8 (0 8 0 —2 90
sc db c s i n ma db efra oe c n swih mao cu in M eh ds F re n a oe c n swih ca s Ⅱdiiin 1 mao cu eon iu pdi n il o d lse t t lcl so . to ou te d ls e t t ls vso lcl —
维普资讯
第 4 4卷
第 3期
青 岛 大 学 医 学 院 学 报
AC ’ AD M I E I I AE QI TA AC E AE M D C N NGD A0 UNI RS TAT S VE I I
Vo . 4,NO. 14 3
20 0 8年 6月
s o n e we t e r c i n o i s i u p d i a ilr n e o d b c s i n m a d bl .X— a e h l me rca a y i wa o e b — i n u d r n xt a to ff tb c s i n m x l y a d s c n i u p d i n i e r a r y c p a o t i n l ss sd n e f r n f e h x r c i n Re uls Afe x r c i n,l n t f U1 S 。U 1 NA ,U 1 NA e u e i ni c nty ( = 2 3 o e a d a t r t e e t a to . s t t r e t a to e g h o 一 N 一 一 r d c d sg f a l t i .8 1— 8 3 P< 0 0 ) SNA e c d,S .7 0, .5. r du e NB, 一 P, 一 L1 M L1 NB、 一 L1 NB, P— N nd M P FH n r a e M S a - i c e s d,b t t h ng s we e n t sg ii u he c a e r o i n f— c n .c mp r d wih t e d t e o e e t a to ( a t o a e t h a a b f r x r c i n P> 0 0 ) Co l s o M a o c u i n o h d l s e t a e c r e t d v a e .5. ncu i n l c l so ft e a o e c n s c n b o r c e i x— t a to i s c s i n m a il r n e o d b c s i n ma d b e r c i n off tbiu p d i x la y a d s c n i u p d i n i l . r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 患者拔牙与否的形态学研究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 患者拔牙与否的形态学研究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拔牙与否的形态学研究目的探讨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前拔牙与否的形态学差异。

方法选择临床获得满意疗效的恒牙早期120例Angle 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病例,其中未拔牙组42例,拔牙组78例,对其矫治前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软硬组织和牙牙合模型的回顾性比较研究。

结果两组矫治前形态学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①硬组织:SNB、ANB、NA-PA、Npg-FH、Go-Pog、Ptm-s、FMIA 、U1-L1、U1-Apgmm。

②软组织:上唇厚度、下唇长度、颏唇沟厚度。

③牙牙合模型:上下颌拥挤度、Spee氏曲线曲度、覆盖、上颌中后段宽、下颌中后段宽、上颌中段长。

结论下颌的后缩程度、上前牙的突度、上唇厚度及牙列的拥挤度是决定拔牙与否的重要因素。

标签: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头颅侧位片;模型测量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多具有深覆牙合、深覆盖、牙列拥挤、ANB角过大、上下切牙过度唇倾等临床特点,矫治前决定是否拔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

因此研究其拔牙与不拔牙矫治的形态学差异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Bishara[1]发现拔牙与否的形态学特征二者有所不同。

本研究对安氏Ⅱ类1分类矫治成功病例的头影测量软硬组织项目和模型测量项目分别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以确定临床上该类患者拔牙与否的形态学差异,为临床中矫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本人以往的研究中[2],利用PAR指数分析,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使用固定矫治器治疗结束的143名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患者,按矫治等级结果的好坏分为3类:A类为变坏或无改善;B类为改善;C类极大改善。

本研究的对象为B、C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患者,共120例。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12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分为两组:未拔牙组42例,年龄10~16岁,平均13.7岁;拔牙组78例,年龄11~16岁,平均14.2岁。

成人安氏Ⅰ类和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治疗前后咀嚼肌形态变化的三维影像学研究

成人安氏Ⅰ类和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治疗前后咀嚼肌形态变化的三维影像学研究

成人安氏Ⅰ类和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治疗前后咀嚼肌形态变化的三维影像学研究成人安氏Ⅰ类和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治疗前后咀嚼肌形态变化的三维影像学研究引言:正畸治疗是纠正牙齿、颌骨发育不良的一种方法,以改善咬合功能和改善面部外观。

咬合异常导致了牙齿错颌、颌骨不对称和咀嚼肌功能障碍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三维影像技术的发展,对于正畸治疗前后颌面骨骼和软组织的研究也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

然而,目前针对正畸治疗前后咀嚼肌形态变化的三维影像学研究尚未有系统性的报道。

本研究旨在探讨成人安氏Ⅰ类和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在正畸治疗前后咀嚼肌形态上的变化。

方法:本研究选取一组成人患者共计30例,其中安氏Ⅰ类1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20例。

所有患者在开始接受正畸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进行三维头颅扫描。

通过图像处理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进而分析咀嚼肌体积、肌肉形态和对称性等指标,并与正常人群进行对比。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安氏Ⅰ类患者中,正畸治疗前后咀嚼肌体积无显著差异(P>0.05)。

然而,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中,正畸治疗后咀嚼肌体积显著增加(P<0.05)。

此外,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咀嚼肌形态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肌肉形态更加对称,咀嚼肌向咬肌逐渐恢复正常。

讨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成人安氏Ⅰ类和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正畸治疗前后咀嚼肌形态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对于安氏Ⅰ类患者,正畸治疗对咀嚼肌体积没有显著影响,可能与该类型患者咀嚼肌功能本身并无异常有关。

而对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咀嚼肌体积的增加可能与正畸治疗对咀嚼肌功能的改善有关。

咀嚼肌的对称性也是正畸治疗后的显著变化,表明正畸治疗可以促进颌面肌肉的协调发展。

结论:本研究对成人安氏Ⅰ类和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治疗前后咀嚼肌形态的变化进行了初步探究。

结果表明,正畸治疗对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咀嚼肌形态有显著改善作用,而对于安氏Ⅰ类患者,咀嚼肌形态变化较小。

Angle 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拔牙矫治后鼻唇颏部变化

Angle 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拔牙矫治后鼻唇颏部变化

2 mm 左 右 , 唇 紧张 度 居 中。 笑 时 , 唇 应位 于 上 颌 切 牙 牙 上 微 上
龈 的 水平 。 唇较 厚 的患 者 可 借 唇黏 膜 部 分 的 外 翻补 偿 唇 闭 合
不 全 。对 A g I 1分 类错 殆 畸 形 患 者 内收 上 切 牙 后 有利 n l 1类 e 于 上 唇 的 生长 , 上 唇 短 薄 时 , 下 唇 闭 合 不 全 , 牙 显 得 过 当 上 前 长 , 配 合 唇 肌 的训 练 , 应 以达 到软 硬 组 织 的 和 谐统 一 。 外, 另 通 过观 察鼻 唇 角 , 别 是 颏 唇 沟 的深 度 可 明 确 唇 的 紧张 程 度 。当 特
均 衡 、 调 、 观 。面 部 测 貌软 组 织 测 量 主要 是研 究 鼻 、 、 协 美 唇 颏
三 者 之 间 的 关 系 , 将 平 衡 、 调 、 定 量 化 。在 侧 貌 美 学 的 是 协 美 评价指标 中 . 多项 指 标 与 鼻 、 、 有 关 , 明 三 者 的 位 置 在 唇 颏 说
态 显 现 出 来, 而 改 善 其 软 组 织 侧 貌 外 形 。在 16 年 Bo m 从 91 l o 最 早 进 行 正 畸 治 疗后 的预 测 研 究 , 认 为 口 周软 组 织 轮 廓 的 他
产 生 较 大 影 响 ,正 畸 学 者 们 对 这 些 变 化 进 行 了 一 系 列 的 研
1 拔 牙 后 鼻部 的变 化 鼻 的 形 态 : 部 的 大小 、 状和 位 置 决 定 面 部 的 美观 。鼻 鼻 形 的垂 直 向 长 度 约 为 全 面 高 的 13。 正 常情 况 下 , 侧 面 观 , / 从 鼻
21唇 厚 度 的 变化 与切 牙 回 收 的 相 关性 . 许 多 学 者都 在 致 力于 找 到 切 牙 内收 与相 应 软 组织 的相 互 比 率 关 系 。安 氏 Ⅱ类 1 类 错 黯 畸 形 患 者 通 过拔 牙 矫 治 前 后 分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前后CBCT测量值分析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前后CBCT测量值分析

安氏n类i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前后CBCT测量值分析沈悦曾翠敏刘明辉李淑婷邓溪川吕俊丽表1矫治前、矫治中期及矫治后中切牙处牙槽骨指标比较G±.v, m)测量指标矫治前(n=100)矫治中期(n=100)矫治后(n=100)产值P值UA 1.69±0.14 1.23±0. 250. 94 ±0. 23317, 852<0. 001 UAH 4.96 ±0. 20 4.98 ±0. 35 5. 01+0.410. 5750. 563 LA 3. 58 ±0. 14 3.10±0.24 2. 74 ±0. 32296.659<0. 001 LAH 4.21±0.16 4. 53 ±0. 20 4. 70 ±0. 22162.895<0. 001 LP 4. 72 ±0.19 4. 36±0. 34 3.96 ±0. 37150. 243<0.001 UP7.05 ±0. 307. 02 ±0. 257. 00 ±0. 210.9660.382 UPH 1.88±0.15l.90±0. 26 1.94±0.31 1.5040.224 LPH 1.97±0. 29 2. 01 ±0.38 2. 03±0. 490. 5980.551 LA+LP8. 40±0.047. 32 ±0. 48 6.71±0. 52437. 361<0. 001 UA+UP8. 82 ±0. 188. 16±0. 307. 90 ±0. 22395.082<0. 001[Summary]目的:分析安氏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前后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测量值。

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前后颅颌面部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前后颅颌面部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综上,恒牙牙合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不足以改善骨性Ⅱ类不调的颌骨关系;治疗中覆盖的改善,主要是由上前牙内收、下切牙唇倾来实现。拔牙患者上切牙舌倾明显,下切牙基本保持不变;非拔牙患者则下切牙唇倾更明显;治疗后软组织变化主要为鼻唇角增大和上下唇相对于审美平面的位置变化。
【参考文献】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06—2009年在徐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固定矫治治疗的安氏Ⅱ1类错颌患者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龄12.8岁。纳入标准:①年龄为11~14岁接受正畸治疗者;②无正畸治疗史;③无先天缺牙及全身系统性疾病;④依从性好。按拔牙与否分为2组,拔牙组男7例,女9例,共16例;非拔牙组男7例,女9例,共16例。拔牙组内4例选择上颌单侧拔除第一前磨牙。2组均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平均矫治疗程拔牙组24.2个月,非拔牙组16.8个月。
3.3覆合覆盖的控制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多数存在深覆盖及深覆合,这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上切牙前突更是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解除深覆盖、深覆合是正畸医师面对的基本问题。二者往往相伴出现、互为因果,覆盖的改善在深覆合存在下很难纠正,所以治疗中纠正深覆合是早期治疗任务之一。本研究中,拔牙组主要变化是上切牙唇倾度明显减小,下切牙基本保持原唇倾度以代偿下颌后缩趋势,利于面部外形的协调,拔牙间隙更多用于磨牙近中移动以纠正磨牙关系。覆盖减少主要由上颌切牙舌向移位和倾斜来实现。与魏艳华等[6] 研究结果相近。非拔牙组覆盖减少主要由上颌切牙舌向倾斜和下颌切牙唇向倾斜共同实现。在上、下切牙唇倾度变化上显示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2组在覆盖减少机制上存在不同。覆合改善主要由前后面高增加、磨牙伸长及前牙压入来实现。本研究中拔牙组内有4例为上颌单颌拔除第一前磨牙,深覆盖主要通过上颌前后牙作相向移动,完成前牙覆盖和磨牙关系调整,治疗后磨牙建立完全远中关系。

基于CBCT分析安氏Ⅰ类、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前牙的冠根形态差异

基于CBCT分析安氏Ⅰ类、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前牙的冠根形态差异

基于CBCT分析安氏Ⅰ类、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前牙的冠根形态差异朱丹【期刊名称】《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年(卷),期】2024(8)7【摘要】目的:基于锥形束CT(CBCT)分析安氏Ⅰ类、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前牙的冠根形态差异。

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期间淮安市口腔医院收治的63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安氏分类将错牙合畸形患者分为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组(A组,2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组(B组,19例)和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组(C组,24例)。

测量三组患者颌前牙的冠根角(CRA)和面轴角(SSA),并进行比较。

结果:三组左侧中切牙CRA、SSA值和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组左侧侧切牙CRA、SSA值和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组左侧尖牙CRA、SSA值和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中切牙、侧切牙及尖牙CRA值均小于A、B组,中切牙、侧切牙及尖牙SSA值均大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安氏Ⅰ类和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相比,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有其特殊的冠根形态,它的牙根相对于中切牙和侧切牙而言,更接近唇部。

在对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正治疗时,需重视不同错牙合畸形类型的冠根形态,特别是在转矩调整时,避免出现牙根吸收和骨裂的情况。

【总页数】3页(P107-109)【作者】朱丹【作者单位】淮安市口腔医院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相关文献】1.成人安氏Ⅰ、安氏Ⅱ和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髁突位置的CBCT对比研究2.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前后CBCT测量值分析3.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气道形态功能指标与睡眠氧合指标、舌骨位置指标的关系分析4.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上前牙区牙及牙槽骨形态特征研究5.基于锥形束CT的骨性Ⅰ类伴安氏Ⅰ类及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窝形态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春期安氏Ⅱ1类错合拔牙矫治前后颌面硬组织X线影像变化

青春期安氏Ⅱ1类错合拔牙矫治前后颌面硬组织X线影像变化

[2]许天民,王莉,曾金玲,等. 安格尔Ⅱ1 类减数矫治:我们到底能引起哪些硬组织侧貌的改变[J]. 口腔正畸学, 2000,7(1):1315.
[3]ISSAOSON R J, ZAPFEL R J, WORMS F W, et al. Some effects of mandibular growth on the dental occulusion and profile[J]. Angle Orthod, 1977,47 (2):97106.
3 讨论
安氏Ⅱ1类错骨性关系不仅有牙性错的临床表现,更重要的是上下颌骨的基骨部分在矢状方向上的关系不协调,上颌相对前突,下颌相对后缩。除此之外, 安氏Ⅱ1类错还有上颌切牙的唇向倾斜,常伴有深覆、深覆盖,上唇发育不足和开唇露齿等面形的不协调。安氏Ⅱ1类错病人因其骨性组织特征,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改善、恢复牙齿及颌面部形态成为病人的迫切要求。在正畸治疗中,取得前牙正常的唇舌倾斜度和垂直向位置对美观、功能及矫治效果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青春期对病人以固定矫治技术治疗后,上下前牙牙轴由前倾变为直立,使前牙覆、覆盖减小,大大改善面型,同时后牙由远中关系变为中性关系。更重要的是病人有明显下颌骨向前下生长的趋势,错畸形得到骨性方面的纠正,不仅面形有了极大的改变,而且对青春期病人心理健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ANB角矫治前后平均减小0.85°,但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其减小主要是由于上颌骨的内收及下颌骨生长前移所造成的。
3.2 牙齿的改变
对安氏Ⅱ1类错畸形进行矫治,效果最明显的要数上中切牙长轴与SN平面的交角,治疗期间平均减小了6.8°,且U1NA角平均减小了4.8°,U1NA的距离平均减小了3.74 mm, 以上项目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有显着性,提示上下切牙牙轴在固定矫治器控制下有效地得到纠正,内收了上前牙。

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前后颅颌面部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前后颅颌面部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前后颅颌面部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赵俊杰;王世兴【期刊名称】《徐州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30)011【摘要】目的研究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的恒牙期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前后颅颌面部软硬组织的结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安氏Ⅱ1类病例32例,分为拔牙组与非拔牙组,各16例.采用头影测量软件测量其矫治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共含21个测量项目),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矫治前后的变化主要为覆合覆盖减小,牙轴改变和磨牙关系纠正以及软组织侧貌改善.拔牙组覆盖减小主要为上切牙舌倾实现,非拔牙组则为上切牙舌倾和下切牙唇倾的共同结果;垂直向软硬组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软组织的变化主要为鼻唇角增大和上下唇相对于审美平面的位置变化.结论直丝弓矫治恒牙期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可改变牙齿位置及软组织侧貌,对骨骼结构无明显作用.【总页数】3页(P762-764)【作者】赵俊杰;王世兴【作者单位】徐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江苏徐州221000;徐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江苏徐州2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2【相关文献】1.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软硬组织变化 [J], 李立国;左艳萍;袁东辉2.青春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减数第一双尖牙矫治前后牙颌面软硬组织X线影像变化 [J], 韩立赤;白丁;李刚3.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治疗成人安氏Ⅱ类错牙合的软硬组织变化研究 [J], 陶李明;刘昕;周易4.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前后唇部软硬组织突度的变化 [J], 雍敏;窦伟5.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拔牙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J], 颜彦;王建国;张淋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拔牙矫治唇部软组织变化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拔牙矫治唇部软组织变化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拔牙矫治唇部软组织变化的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拔牙矫治唇部软组织变化的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口腔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口腔健康和美观。

而错颌畸形是比较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其中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当前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最常用的方法是矫正牙齿,而拔牙矫治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

在矫治过程中,唇部软组织也会出现一定的变化。

因此,对于拔牙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唇部软组织变化进行研究,对于更好的进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口腔正畸收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拔牙矫治患者60例,男女各半,年龄在16~25岁之间,拔牙方案为4颗第一磨牙。

2.研究方法(1)通过面部摄影的方法,记录患者矫治前后唇部软组织照片,采用软件测量唇部软组织的参数,如上唇高度、下唇高度、唇厚、唇弓形态等。

(2)统计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比较矫治前后唇部软组织的变化情况。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预期研究结果表明,在拔牙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过程中,唇部软组织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对于口腔美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该研究可以为拔牙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治疗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以为相关临床医生提供指导。

四、研究方案和进度安排1.研究方案(1)调查研究文献,搜集相关信息,确定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2)招募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数据采集;(3)通过软件测量唇部软组织的参数;(4)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论证,撰写论文。

2.研究进度本研究计划于2022年9月开始,至2023年6月完成。

预计完成研究数据采集和分析,撰写完毕论文。

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牙根吸收情况比较

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牙根吸收情况比较

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牙根吸收情况比较作者:刘思宋丽娟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4年第02期[摘要]目的:通過测量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成人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牙体长度,分析其矫治前后牙根吸收的差异以及切牙内收量与牙根吸收的相关性。

方法: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选择60例拔牙病例,按面角不同分成三组,将其治疗前后的CBCT数据分别导入Dolphin-Imaging 11.95软件,测量双侧上下中切牙、尖牙和第一磨牙牙体长度以及上下切牙切缘和根尖的矢状向移动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前左右两侧同名牙牙体长度无差异,治疗后三组牙根长度均减小(P<0.01),上颌中切牙牙体长度高角组减小的最大,依次为均角和低角组(P<0.01)。

上下切牙切缘和根尖内收量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上颌中切牙根尖内收量与牙体长度的减少量成正相关,三组相关性分别为低角组0.663、高角组0.618、均角组0.635 (均P<0.01)。

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拔牙矫治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牙根吸收。

[关键词]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骨面型;牙根吸收;拔牙矫治[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4)02-0123-05Assessment of Teeth Length Among Adult AngleⅡ1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ivergent Patterns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LIU Si,SONG Lijuan(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Suzhou Stomatological Hospital,Suzhou 215008,Jiangsu,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he difference of root resorption before and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cisor sagittal movement and root resorption were analyzed by measuring the tooth length of Angle Ⅱ1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ivergent patterns in adult. Methods A total of 60 extraction case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Affiliated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and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face angles. The CBCT dat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imported into dolphin-imaging 11.95 software, then corrected the head position and selected measurement planes. Respectively, to measure the length of the upper and lower incisors,the canine and the first molar, and the sagittal movement of the upper and lower incisors. The obtained data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length of the corresponding teeth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before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the root length ofthe three groups decreased (P<0.01), and the high-angle group decreased mostly.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in incisor margin and apical adversarial amount (P>0.05).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ovement of the left central incisor and the reduction of tooth length, and the correlation was 0.663 in the low-angle group, 0.618 in the high-angle group and 0.635 in the mean-angle group (all P<0.01). Conclusion There are teeth roots resorption in different degrees after extraction treatment in different divergent patterns.Key words: Angle Class Ⅱ division1; divergent patterns; teeth roots resorption; orthodontic extraction treatment随着正畸学科不断发展和进步,尤其是近十年来种植体支抗的广泛应用,更多的轻中度骨性畸形通过正畸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安氏Ⅱ1类错青少年患者应用不同拔牙模式后软组织侧貌变化研究

安氏Ⅱ1类错青少年患者应用不同拔牙模式后软组织侧貌变化研究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34卷第32期Ⅱ1类错在青少年恒牙期发病率较高,有颏部紧张、下唇卷缩、上唇前突的特点,对患者的牙颌功能、面部美观、心理健康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1]。

拔牙矫治可通过拔牙间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凸出的侧貌,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拔牙模式对安氏Ⅱ1类错青少年患者软组织侧貌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5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患者82例。

⑴纳入标准:①典型的安氏Ⅱ1类错,磨牙远中关系,上齿槽座点(ANB)>5°;②治疗完成后有良好的尖窝相对的后牙关系,有正常的前牙覆合、覆盖关系患者;③无严重外伤史患者;④无正畸治疗史患者;⑤无明显颞下颌关节症状患者;⑥颈椎骨龄处于生长高峰前或高峰期患者;⑦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⑵排除标准:①有正畸治疗史患者;②肿瘤、外伤、全身系统性疾病等造成的颌面部发育畸形患者;③合并其他影响矫治的口腔疾病史患者。

所有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

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12~16岁,平均(12.34±1.82)岁。

研究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11~15岁,平均(11.96±1.71)岁。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方法:对照组的拔牙模式为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下颌不拔牙。

研究组的拔牙模式为拔除上颌2颗第一磨牙和下颌2颗第二前磨牙。

所有患者均在放射科拍摄曲面断层片和头颅侧位片,在观片灯下确定各标志点,包括软组织鼻根点(Ns)、上齿槽座点(A)、下齿槽座点(B)、鼻下点(Sn)、颏唇沟点(Si)、上中切牙点(UIC)、下中牙切点(LIC)、鼻小柱(Cm)、上唇突点(UL)、下唇突点(LL)、下唇凹点(Bs)、软组织颏前点(Pog)等,用游标卡尺、直尺、圆规测量角度和线距。

女性骨性安氏Ⅱ1类错牙合正畸前后颌面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女性骨性安氏Ⅱ1类错牙合正畸前后颌面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女性骨性安氏Ⅱ1类错牙合正畸前后颌面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毛新霞;邹敏【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年(卷),期】2011(013)011【摘要】目的:探讨女性骨性安氏Ⅱ1类错牙合在拔牙矫治后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为临床制定矫治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例安氏Ⅱ1类女性错牙合患者,平均年龄12.25+2.15岁,拔除颌四颗第一双尖牙进行矫治,分别在矫治前后拍摄X线进行测量.结果:矫治后,SNA角减小1.37°,ANB角减小1.21°(P<0.05),SNB增加0.92°(P>0.05).GoGn-SN增加1.2°,Y轴角增加0.89°(P>0.05).U1-SN、U1-NA 角、U1-NA距分别减小7.42、7.13,3.7mm(P<0.01),L1-NB角、L1-NB距分别增大3.5°,0.62mm,(P>0.05);矫治后软组织变化:Sn-Ns-Pos减小1.52°,Cm-Sn-Ls增加5.76°,Ls-E线距减小1.98mm,上下唇凸度分别减小3.75mm、3.25mm,H 角减小1.57°,Z角增加5.98°(P<0.05),Li-E线距减小1.26mm(P>0.05).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拔牙矫治后,通过部分骨作用,前牙的内收及软组织的代偿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侧貌,但上下颌骨矢状方向上的关系改善较少.【总页数】2页(P134-135)【作者】毛新霞;邹敏【作者单位】734000,甘肃省张掖市人民医院口腔科;734000,甘肃省张掖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经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后颜面软组织侧貌的变化 [J], 陈开云;郑翼;王昕;罗颂椒2.青春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减数第一双尖牙矫治前后牙颌面软硬组织X线影像变化 [J], 韩立赤;白丁;李刚3.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前后颅颌面部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J], 赵俊杰;王世兴4.女性骨性安氏Ⅱ1类错牙合正畸前后颌面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J], 毛新霞;邹敏5.上颌前方牵引联合螺旋扩弓器与单独上颌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牙颌面软硬组织变化的对比研究 [J], 刘元恩; 龙萍; 李虎啸; 严杨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拔牙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拔牙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拔牙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颜彦;王建国;张淋坤【摘要】目的: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1类成人错牙合畸形患者,探讨减数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情况及相关性。

方法选取50例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并减数双侧上下第一双尖牙的成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

拍摄50例患者矫治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头影测量,采用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以评价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情况。

结果正畸减数治疗后,成年患者上下前牙突度和倾斜度明显减小,上下唇部突度减小,深覆牙合深覆盖得到纠正,开唇露齿得到明显改善;软组织变现为鼻唇角增大,颏沟倾角增大,颏厚增加及上下唇软组织相对于E线的位置改变。

结论安氏Ⅱ1类成人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减数治疗矫治后可有效地恢复正常覆牙合覆盖,改善Ⅱ1类患者略突的软组织面型。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hanges in craniomaxillofacial soft and hard tissues follow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 by MBT edgewise technique with fix appliance in patients with Angle classⅡdivisionⅠmalocclusion. Methods Fifty patients with Angle classⅡdivisionⅠmalocclusion were selected in this study.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MBT edgewise technique. Cephalometrics tracings were performed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ment. Cephalometrics measuremen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sed by t-test. Results After the orthodontic treatment, the main changes were the reduction of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prominence and the increasement of the Pg′B′-FH and Pog-Pog′and upper-lower prominence as well. The appearance of uncovered teeth by their lips was obviously improved. The changes of soft issue profile are the increment of nasolabialangle and the changes among UL-U1, LL-L1 and the E-line.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Angle classⅡdivisionⅠmalocclusion have norm al overjet and overbite, and also have a better appearance of soft tissue after the extraction treatment.【期刊名称】《天津医药》【年(卷),期】2016(044)005【总页数】4页(P617-619,620)【关键词】正畸学;错牙合,安氏Ⅱ类;摄影测量法;放射摄影术,牙科;软硬组织改变【作者】颜彦;王建国;张淋坤【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邮编300070;天津市口腔医院;天津市口腔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随着人们对身心健康的愈加重视、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化及正畸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完善,单纯口颌功能的实现已不再是人们唯一的追求。

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拔牙矫治对牙弓宽度影响分析

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拔牙矫治对牙弓宽度影响分析

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拔牙矫治对牙弓宽度影响分析纪道安湖北省十堰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湖北十堰 442021[摘要] 目的为于临床矫治提供参考,分析经过拔牙矫治后,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患者牙弓宽度的变化规律。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患者60例,上颌拔除第1前磨牙,下颌拔除第2前磨牙,采用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

分别测量矫治前、矫治后及矫治后半年3个时期磨牙、前磨牙间间和尖牙间3个部位的宽度值,对样本在治疗期间、随访期间及全程3个时期的牙弓3个部位的宽度变化进行观察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上下颌磨牙间宽度在矫治后明显减小,随访期间宽度轻微增加;上颌前磨牙间宽度明显减小,随访期间宽度轻微增加,下颌前磨牙间宽度增加,随访期间宽度轻微减小;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加,随访期间宽度轻微减小,下颌尖牙间宽度基本不变。

结论在安氏Ⅱ类1类错颌患者的拔牙矫治过程中,对不同部位的牙弓宽度产生不同影响,在临床矫治中通过注意上述变化,可做出相应调整,达到更好的矫治效果。

[ 关键词] 安氏Ⅱ类1类错颌;牙弓宽度;拔牙矫治[中图分类号] R78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1)03(c)-0159-02现代正畸治疗的目标之一是建立良好的面部软组织外观,面部软组织侧貌受牙颌移动所影响已被许多研究和临床观察证实[1]。

安氏Ⅱ类1类错颌是一种常见的畸形,因其可导致上下颌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不调,从而影响了患者的容貌。

虽然在正畸工作中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患者较为常见,但是此类病例在矫治方面难度依然很大[2]。

本研究中,60例患者均拔除2个上颌第一前磨牙和2个下颌第二前磨牙,并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治。

分别对患者在矫治前、矫治后及矫治后半年3个时期上下牙弓不同部位牙弓宽度的变化进行测量,然后通过统计分析,了解其变化规律,作为今后临床矫治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患者的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患者60例。

成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拔牙矫治前后颌骨及牙位的变化

成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拔牙矫治前后颌骨及牙位的变化

成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拔牙矫治前后颌骨及牙位的
变化
王明源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2010(17)12
【摘要】@@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比较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对该病例治疗的各种报道不少,而成人病例的治疗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临床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拔牙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成人错(牙合)患者,比较矫治前后颌面硬组织及牙位的变化,探讨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特点.
【总页数】2页(P1162-1163)
【作者】王明源
【作者单位】山西省人民医院,0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
【相关文献】
1.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上牙列单颌拔牙矫治后颞下颌关节间隙变化的研究 [J], 王天丛;闫翔;何冬梅;杨振宇;季骏
2.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拔牙矫治 [J], 马育霞;郭微;刘亚军
3.青少年与成人低角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非拔牙矫治的比较研究 [J], 吴晓雪;李东;冯雪
4.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拔牙矫治前后的模型分析 [J], 成小琼;方志欣
5.Damon Q非拔牙矫治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的效果分析 [J], 卫晓霞;党艳清;刘刚;李亚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拔牙矫治后软硬组织变化及相关性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拔牙矫治后软硬组织变化及相关性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拔牙矫治后软硬组织变化及相关性王玉华;刘月华;李强;兰庭超【期刊名称】《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6(027)001【摘要】目的分析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经拔牙矫治后牙颌面软硬组织形态学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随机选择30例经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并以直丝弓技术矫治完成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18.4±1.0岁(16~24岁).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患者矫治前后牙颌面软硬组织形态进行测量分析,并建立以上下唇突距变化值为因变量、相关硬组织变化值为自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结果矫治前后的显著性改变主要发生在牙齿和面部软组织,颌骨变化不具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上下唇突距的变化与上下切牙突距,上下切牙倾斜度及面高比的变化有显著相关性,其中上下切牙突距变化对上下唇突距的变化最具影响.结论拔牙矫治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牙齿和面部软组织变化明显,软组织形态与切牙位置改变密切相关.【总页数】3页(P53-55)【作者】王玉华;刘月华;李强;兰庭超【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上海,200072;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上海,200072;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上海,200072;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上海,2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相关文献】1.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矫治后鼻唇角改变的相关性分析 [J], 彭明慧;亢静;周建明;杜冰2.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拔牙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J], 颜彦;王建国;张淋坤3.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拔牙矫治后的软硬组织变化研究 [J], 张红;王建国;张锡忠;魏志强;郭晨4.青少年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非拔牙矫治前后面下部软硬组织的变化 [J], 关慧娟;户青波;庞梓萌;高爽;冯翠娟5.安氏Ⅱ~1类错成年与青少年拔牙矫治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J], 赵艳红;王春玲;王秀印;魏福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两种拔牙模式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软硬组织变化的对比研究

两种拔牙模式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软硬组织变化的对比研究

两种拔牙模式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软硬组织变化的对比研究聂斐;伍军【期刊名称】《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9(049)007【摘要】目的比较2种拔牙模式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下切牙较直立、下颌牙弓轻度拥挤但磨牙严重远中关系,且存在下颌第三磨牙的牙性或轻度骨性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患者28例,随机分为A、B2组,其中A组13例只拔除上颌2个第一前磨牙,B组15例拔除上颌2个第一前磨牙、下颌2个第三磨牙.2组均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应用头影测量技术对其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其测量结果.结果 2组患者矫治后,前牙均达到正常覆牙合覆盖关系,尖牙达中性、磨牙达完全远中关系.矫治后B组较A组下颌第一磨牙位置平均向远中多移动1.35 mm,鼻唇角平均多增大1.43°,而A 组较B组L1/MP平均多增大2.37°,下切牙凸距平均多增大0.79 mm,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种拔牙模式矫治这类安氏Ⅱ1类错牙合,其软、硬组织均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拔除上颌2个第一前磨牙和下颌2个第三磨牙矫治后,下前牙仍保持直立,上前牙得到更多的内收,侧貌改善更趋向协调.【总页数】4页(P45-48)【作者】聂斐;伍军【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南昌,330006;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相关文献】1.安氏Ⅰ类错(牙合)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前后牙弓宽度变化的对比研究 [J], 宫桂云;陈杰;万慧子;孙启涛2.上颌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软硬组织对比研究 [J], 杜英;段银钟;杨振华;陈曦;杨彤彤;刘红3.两种拔牙方式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软硬组织变化 [J], 潘虹海;杨正;庞兰;谭宇;王洁丽;杨四维4.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矫冶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临床体会 [J], 杨春敏;杨绍杰5.不同拔牙模式对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软硬组织A、B点的影响 [J], 李召宝;孙亚如;曹素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拔除前磨牙后下颌切牙位置变化的研究

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拔除前磨牙后下颌切牙位置变化的研究

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拔除前磨牙后下颌切牙位置变化的研究时一兵;马佳君;王璐【期刊名称】《天津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6(12)1【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安氏Ⅱ1错(牙合)病例在减数前磨牙的情况下下颌切牙后移的情况,及影响下颌切牙位置变化的因素.方法:40例戴用方丝弓矫治器的安Ⅱ1错(牙合)患者(男性13例、女性27例),21例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19例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分别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矫治设计拔牙的依据包括前、后面高、上下颌平面角度和下颌牙弓的剩余间隙.结果:治疗后两个拔牙组之间下颌切牙内收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拔除第二前磨牙组病例有高角、MM低角和较大的剩余间隙等明显的特征.结论:下颌切牙位置的变化与下列因素相关:下牙弓中的剩余间隙、下颌切牙与N-Pog线间的最初距离、上下颌平面角度和下颌切牙持续舌向转矩.【总页数】4页(P112-114,123)【作者】时一兵;马佳君;王璐【作者单位】天津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天津,300041;天津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天津,300041;天津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天津,30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11【相关文献】1.替牙晚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后的髁突和下颌位置变化 [J], 敖同江;袁小平;杨四维;黄跃2.逐步和一次最大程度前移下颌对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效果及颞下颌关节改建的影响 [J], 刘莹;汤欢3.安氏Ⅰ类错(牙合)病例前磨牙拔除模式的选择 [J], 张硕非;林新平;郑敏玲4.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前磨牙拔除模式的选择 [J], 杨煦;李洪发;李召宝5.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中切牙区根尖牙槽骨厚度及牙根位置 [J], 郑辉;杨龙;袁路景;娄欣;党彦清;崔淑霞;朱凤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3月 第21卷 No.18 骨性安氏Ⅱ1类错合拔牙治疗前后的牙颌面组织变化王 陈岩岩 王绅羽 (沈阳铁西王莹口腔诊所 辽宁沈阳 110000)(沈阳铁西广隆口腔门诊部 辽宁沈阳 110000)(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威远口腔门诊部 辽宁沈阳 110000)【中图分类号】R78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586(2015)03-0008-01【摘要】 目的探讨骨性安氏Ⅱ类错合经Roth矫治系统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择∠ANB>5°的骨性安氏Ⅱ1类拔牙病例26例。

拔牙病例皆为拔除4个前磨牙。

全部病例都采用0.022 Roth直丝弓矫治技术。

对矫治前后的患者的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和配对t检验。

结果∠ANB,U1toNA角,覆盖,Z角等软硬组织的改变都有显著性差异。

主要表现在切牙内收和唇凸度减小。

结论骨性安氏Ⅱ1类错合患者可通过拔牙手段经过Roth直丝弓矫治,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但该效果主要来自于牙齿的移动,而不是颌骨的改形。

【关键词】 骨性安氏Ⅱ类Roth直丝弓矫治器头影测量 骨性安氏Ⅱ类错合畸形在临床中非常之常见,而安氏Ⅱ类错合患者又不同于骨性安氏Ⅲ类患者,因为骨性安氏Ⅲ类患者为了追求良好的牙颌面形态,常选择正颌手术治疗;但,骨性安氏Ⅱ类患者这样选择的则相对地减少了很多。

骨性安氏Ⅱ类患者更期待医生能在相对简单,保守的治疗中达到自己改善美观的目的。

这就对正畸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现代人对美观的重视程度在逐年的增加[1]。

正畸形医生在实践中认识到,通过拔牙可很大程度上改变患者的软硬组织指标。

本研究中选用拔除2个上颌第一前磨牙和2个下颌第二前磨牙矫正治疗骨性安氏Ⅱ1类错合的病例,测量治疗效果,为临床矫治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样本选择在本院门诊病例中,随机选择26例(男性10例,女性16例)无正畸治疗史的骨性安氏Ⅱ1类错合畸形病例。

平均治疗年龄为13.5岁(最大17岁,最小11岁),平均治疗时间为2.5年。

全部病例都为恒牙期,拔除2个上颌第一前磨牙和2个下颌第二前磨牙,采用0.012-inchRoth直丝弓矫治器。

并且∠ANB>5°,双侧磨牙远中关系,上前牙唇倾。

而且,无其他因素所致牙列缺损或颞下颌关节症状。

患者治疗前后资料完整,头颅侧位片清晰。

1.2研究方法26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在同一台口腔数字全景断层X光机(PLANMECA?PROMAX)上拍摄数字头颅侧位片,上下唇放松位,牙列处于正中合位。

由作者本人在同一条件下,一连续时间内用Winceph8.0对数字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并在一段时间内由本人进行重复测量。

以两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研究数据。

1.3测量定点项目定点包括∠SNA,∠SNB,∠ANB,颌凸角,A-B平面,FMA,IMPA,FMIA,三角之和(见图1),U1toNA(mm),U1toNA角,L1toNB(mm),L1toNB角,U1toL1,覆盖,覆合,上唇凸度,下唇凸度,Z角和上唇长度。

图1三角之和1.4统计学方法测量值由SPSS13.0软件包采用配对t检验,而混杂因素性别则采用Wlicoxon秩和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在本文中5°<∠ANB>7°的患者有16人,而∠ANB>7°的患者是10人。

比较两者治疗前后的∠ANB值的变化,t= 1.7004,P>0.05,无统计学差异。

骨组织的治疗前后测量值,牙体组织的治疗前后测量值和软组织的治疗前后测量值,把以上三项做配对t检验等统计学分析所得结果如下(表2)。

其中∠ANB,A-B平面,IMPA,FMIA,U1toNA,U1toNA角,L1toNB,L1toNB角,覆盖,下唇凸度和Z角的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颌凸角,U1toL1和上唇凸度的测量值更是具有显著性差异。

另外∠SNA,∠ANB,颌凸角,IMPA,三角之和,U1toNA,U1toNA角,L1toNB,L1toNB角,覆盖,覆合,上唇凸度,下唇凸度和Z角治疗后的测量值比治疗前比较呈减小趋势,上唇长度增长,而其它的测量项目∠SNB,A-B平面,FMA,FMIA,U1toL1则表现为无显著性变化。

测量项目拔牙治疗前拔牙治疗后tpSNA角81.02±3.0780.13±2.001.3405SNB角74.60±3.2374.65±2.69-0.0962ANB角6.35±1.255.45±2.072.7063<0.05颌凸角15.17±3.3711.85±4.715.1472<0.001A-B平面-9.35±1.70-7.84±2.792.7663<0.05FMA36.47±5.2336.87±6.96-1.0160IMPA97.37±5.7691.45±5.97-0.4630FMIA46.18±8.3752.44±10.353.2342<0.01三角之和401.42±5.78400.98±5.65-2.6840<0.05U1toNA5.76±1.754.22±1.240.7531U1toNA角25.56±7.4617.68±6.523.0981<0.01L1toNB7.25±2.415.68±1.573.0329<0.05L1toNB角33.31±6.6427.10±6.242.3055<0.05U1toL1114.78±13.22129.80±5.033.0741<0.01覆盖4.86±2.063.26±0.87-4.4838<0.001覆合2.51±2.152.17±0.923.0161<0.05上唇凸度3.47±1.712.58±1.170.5689下唇凸度4.38±1.582.80±1.274.4158<0.001Z角72.02±4.6668.10±5.573.6773<0.01上唇长度23.04±1.9623.97±2.021.1923 图3患者∠SNA与其U1toNA(mm)散点图3讨论3.1骨组织的变化本文研究中∠ANB减小了0.9077°,颌凸角减小了3.3231°,两者呈显著性相关。

说明经过系统的拔牙矫治,Roth矫治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颌前凸;另∠SNA减小了0.8846°,∠SNB增大了0.0538°,说明这种改善主要是由上颌骨的后退和逆时针旋转造成,而下颌的矢状前移量相对很少。

邹冰爽认为在安氏Ⅱ类患者中,上颌前突所占的比例只有10%左右,提示在矫治时应注意是真性上颌前突,还是下颌后缩造成上颌的相对前突,防止出现上下颌都后缩,影响美观。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颌间Ⅱ类牵引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下颌的生长方向,表明颏部有向前方生长的趋势。

但因本研究的病例全部来自青少年,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生长发育潜力,因此并不能武断地认为此作用完全取决于正畸治疗,也有可能是颌骨的生长发育掩盖了或增加了拔牙治疗所产生的颌骨改变效果。

3.2牙体组织的变化骨性安氏Ⅱ1类错合畸形是临床上常见的错合畸形,而拔牙矫治是该错合畸形最为重要和寻常地方法之一。

医生和患者希望通过拔牙而得到外观的改善。

在实际中,也确实收到了比较让人满意的效果。

既然从本文的研究中得出结论,效果主要不是来源于骨组织的改变,那只可能是来自牙齿。

U1toNA,U1toNA角,L1toNB,L1toNB角都有减小,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骨性安氏Ⅱ1患者的上下前牙的代偿性唇倾。

而U1toL1的角度的增大则是上下前牙内收的结果。

在表1中可见牙齿的移动量要比骨组织的移动量要大,说明在矫治过程中,整个的牙颌关系的改善大部分是由于牙齿的移动,尤其是上前牙内移所形成。

而齿槽骨的变化相比较就不那么明显了。

对于严重上颌基骨前凸的患者还是需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在治疗前覆合较浅的患者与其他患者相比,牙齿的水平移动小,垂直移动大;深覆合的患者正相反。

在治疗中应使用轻柔力并随时拍摄X线片观察牙根情况。

3.3软组织的变化上唇凸度,下唇凸度都出现了减小,这与上下颌前牙的内收有很大关系。

基本上,上下唇的改变量适应于牙齿的改变量。

但在治疗刚结束时,唇部的改变,无论是从突度还是长度上,都并不明显,可能是由于唇肌还未适应位置的改变或唇部软组织较厚,而且由于上个体差异,有时还表现出软组织与硬组织相反的测量结果。

这也有可能与患者的颌骨和鼻部的生长发育有关,而且矫治也不会阻挡唇部凸度本身的增长。

而在下唇凸度减小的同时,Z角的减小说明与此同时颏肌紧张程度有所好转。

骨性安氏Ⅱ1类患者多数的软组织侧貌多表现为上唇前突,下颌后缩,颏部紧张等特点。

虽然在矫治开始时已经考虑到拔牙对矢状关系的影响,而选择了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下颌第二前磨牙。

但从前后对比结果来看,软组织侧貌的改善并没有想象中明显,甚至在某些时候反而失去了原本的软组织代偿作用,这与宋丽娟的研究相一致。

说明在青少年时期进行矫治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软组织的生长发育潜力。

本文中上唇与上切牙内收的比例接近1:1.5,符合国外学者从1:1.53至1:5的研究结论,这应该是牙齿内收与颌骨发育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不能单纯的以某个比例来预测正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患者的唇部位置。

在这类患者,应特别注意其颏部的形态。

当颏部突出时,即使上切牙治疗后还是有少许突出,但侧貌是和谐的。

而如果颏部不突出,上切牙即使稍稍突一点点,形成无颏侧貌,也是难以接受的。

3.4患者一般情况对治疗的影响对年龄相对较大患者,治疗后骨组织测量指标的减少小于年龄小的患者。

而且治疗开始时的年龄越大,那么达到理想效果的治疗时间就要相对延长。

这可能也取决于患者本身的依从性的不同。

在本研究中,无上颌第三磨牙的患者的U1唇倾度要比有上颌第三磨牙的患者的略小,应该与患者的生长发育情况有关。

尤其骨性安氏Ⅱ1类错合患者的上唇常表现为短缩无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U1唇倾度。

骨性安氏Ⅱ1类患者为了最大限度地内收前牙,常采用强支抗控制后牙前移。

这样的话,可早期拔除第三磨牙。

但也有研究显示,拔牙治疗后,会增加第三磨牙正常萌出的机率,增加咀嚼效率,因此不主张早期拔除第三磨牙。

这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以上数值都最直接的表明了经过系统的拔牙矫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内收前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