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科目代码:251科目名称:法语适用专业:各专业参考书目:《新大学法语》 1 2 3教学参考书总主编李志清主编李军柳利王昕彦等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2003.7考试时间:3小时考试方式:笔试总分:100分考试范围:一、基础知识:直宾人称代词间宾人称代词副代词关系代词泛指人称代词连词介词冠词品质形容词主用形容词过去分词二、直陈式复合过去时未完成过去时简单将来时先将来时虚拟式条件时三、词汇量及翻译技巧样题:一.在每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不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_________n'intéresse cette jeune fille .A) Qeulque chose B) Quelqu'unC) Rien D) On2. Nous n' avons _________compris.A) rien B) quelque choseC) quelqu'un D) aucun3. J'aimerais qu'on cause un peu ,je n'ai rien ______ faire.A) de B) pourC) àD) que4. Il y a quelque chose ___________.A) intéressante B) intéressantC) d’intéressant D) d’intéressante5. Il n'y a rien qui ______ le faire reculer .A) peut B) pourraC) pourrqit D) puisse6. Nous aimons le fran?ais , c'est________ langue précise , exate , justecomme une science.A) la B) leC) une D) un7. Il n' y a pas _______lavabo chez nous , c'est ennuyeux.A) une B) leC)de D) un8. Il y a en France ________ nombreux fleuves , tels que lq Loire , le Rh?ne, la Seine et la Garonne.A) de B) desC) les D) en9. Combien de repas les Fran?ais prennent-ils _______jour?A) chaque B) leC) par D) tout le10.Que pensez-vous _______ce film?A) àB)deC) en D)pour11. A midi , beaucoup de Parisiens n'ont pas ______temps de rentrer chez euxpour déjeuner.A) du B) leC) les D) de12.Lorsque j’ai accompli toutes les formalités , il _________ .A) a étéB)estC) a eu D) était13.________qui mangent trop perdent leur santé.A) Celui B) CellesC) Ceux D) Celle14.Elle me conseille de voir le film_______l'histoire est très émouvante .A) oùB) quiC) dont D) que15.Il écrit souvent des lettres à ses parents? Non , il ne _______écrit pas souvent .A) leur en B) en leurC)leur y D) les leur16.Les jeunes filles que nous _______hier au Palais d'Eté sont de Beijing.A) rencontrons B) avons rencontrésC) avons rencontrées D) avons rencontrée17.pourriez- vous m’expliquer encore une fois cette question ?oui , je peux ___________ expliquer .A) le vous B) vous leC) la vous D) vous la18.__Est -ce que tu es s?r qu'il viendra tout de suite ?__ oui , ________suis s?r. .A) J'y B) J'enC) Je le D) Je la19.Les étudiants ______les parents n'ont pas beaucoup d'argent peuvent demander une bourse à l'Etat.A) qui B)dontC) que D) ceux20. La ville ________ mon père travaille est au bord d’unefleuvre .A) oùB) quiC) que D) où21. Pour déplacer une commode aussi lourde , il faut se met tre à _________A) plusieurs B) quelque choseC)quelqu’un D) quelques_uns22. Il faut confier ce travail à ________A) personne de compétent B) personne compétenteC) quelqu’un vompétent D) quelqu’un de compétent23. Dans _____________des fermes de ce village, on accueille des touristes.A) chacune B) chaqueC) chacun D) aucun24. Je ne tenais pas beaucoip à voir cette pièce, mais j’y suis allé___________.A) tout à fant B)tout de mêmeC) plus D) moins25. L’a?né de mes trois fils est celui _______________j e peux toujours compter.A) à qui B) avec quiC) pour qui D) sur qui26. Le Premier janvier je souhaite à tous mes amis une bonne année et je leurprésente mes __________.A) souhaits B félicitationsC ) meilleurs voeuxD salutations27. Les Américains ont beaucoup de ___________ de télévision.A) canaux B) cha?nesC) canards D) cables28. Marie ___________ tout à coup qu’elle avait un rendez-vous avec Jacques à 19heures.A) s’est souvenue B) s’est survenuC) a rappeléD) est rappelée29. Hier soir, j’ai d?né avec un ___________ami.A) vieil B) vieuxC) vieille D)vieillard30. Notre grand-père est un ancien combattant, il a ____________à la guerre deLibération.A) assisté B ) luttéC) combattu D) participé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总计45分)Texte1La région paris ienneLa région parisienne , au centr e de laquelle se trouve Paris , est plus peuplée que la Belgique et que ma Suisse :un Fran?ais sur cinq y habite(10 millions d’habitants ).Elle produit à elle seule 28 % de la production nationale . Elle a le plus haut revenu de toutes les régions . Elle a le plus grand nombre de sièges sociaux d’entreprises, le plus grand nombre d’étudiants .La presque totalité des administrations de l’Etat y sont instalées.C’est enfin elle qui guide la vie intellectuelle et culturell e de la France bien que la décentralissation culturelle ait donné naissance en province à une activité théatrale et musicale dynamique .La ville de Paris est aujourd’hui engagée dans ce qui est sans doute la modification urbaine la plus importante de l’hi stoire de la France . Elle a créé à la Défense près de Neuilly , à l’ouest de l’Arc de Triomphe , un grand centre d’affaires . Elle a transformé des quartiers , le Quartier Latin dans le 13e arrondissement , le Front de Seine dans le XVe etc.1 . La ville de Paris est située(A)dans le nord de la région parisienne.(B)dans le sud de la région parisienne(C)dans l’ouest de la région parisienne(D)au centre de la région parisienne .2. Quel est le pourcentage des Fran?ais qui habitent dans la région parisien ne ?(A)10%environ .(B)20%environ(C)28% environ(D)50% environ .3. La population de la région parisienne(A)a dépassé celle de la Belgique , et elle a dépassé aussi celle de la Suisse .(B)a dépassé l’ensembl e de la population des deux pays voisins de la France :celle de la Belgique plus celle de la Suissse .(C)est égale à celle de la Belgique et celle de la Suisse .(D)n’a pas dépassé celle de la Belgique ni celle de la Suisse.4 . Pour le revenu annuel , la région parisielle est(A)en tête des régio ns fran?ais .(B)la seconde de France .(C)la troisième de France .(D)la dernière de France .5. La presque totalité des administrations sont installées(A) à Paris(B) en Belgique(C) en suisse(D) à NeuillyTexte 2Une nouvelle fa?on de vivreIl n’est pas exagéré(夸张) de dire que la télévision a profondément changé notrefa?on de vivre. Nos habitudes à la maison, les heures de repos et de coucher, les sorties du soir sont souvent fonction du programme de la télévision .Les jours oùpassent certaines grande s émission s d’intérêt général, les rues des villes sont désertes(无人的) ou presque, les salles de cinéma , de théatre sont vides . Les gens ont pris l’habitude de rester chez eux après le d?ner . Il leur faut se battre avec les enfants pour les envoyer se coucher ; ils veulent , eux aussi , regarder leursémissions .Tels sont les premiers changements appportés par la télévision dans notre mode de vie et de pensée. Mais il en est d’autres plus profonds et plus importants .6. Il n’est pas exagéré de dire que la télévision a profondément changé notre fa?onde vivre . Cela veut dire(A)qu’il n’est pas possible de dire que la télévision a profondément changé notrefa?on de vivre .(B)qu’on ne peut pas dire que la télévision a profondément changé notre fa?on devivre .(C)qu’on peut dire que la télévision a prodondément changé notre fa?on de vivre.(D)qu’on est obligé de dire que la télévision a profondément changé notre fa?on devivre.7. ‘ ‘les rues des villes sont désertes’’ veut dire(A)qu’il n’y a que des pa ssants(过路人) dans les rues des villes(B)qu’il n’y a personne dans les rues des villes .(C)les spectateurs(观众) du cinéma et du théatre sont plus nombreux.(D)Les téléspectateurs sont moins nombreux.8. Les jours où passent certaines grandes émissions d’intérêt général à la télévis ion ,(A)personne ne va au cinéma , ni au théatre.(B)Les gens vont quand même au cinéma ou au théatre.(C)Les spectateurs du cinéma et du théatre sont plus nombreux.(D)Les téléspectateurs sont moins nombreux.9. Quelle habitude les gens ont-ils prise après le d?ner ?(A) aller au cinéma(B) rester à la maison(C)aller au théatre(D)se coucher très t?t10.Dans ce texte , on parle de tous les changements que la télévision a profondément changé .(A) oui(B) non(C) je ne sais pas(D) peut-êtreTexte 3Les spécialistes du tourisme ont lancé une nouvelle fa?on devoyager . Pas de vraies vacances ,estimaient –ils , sans un retour à la nature, à un rythme de vie différente de celui de tous les jours . Aussi ont –ils été les premiers à s’apercevoir que la France possède plus de 10 000 kilomètres de rivières mille fois plus tranquilles que la route, qui deviernt chaque année plus dangereuse.Comme il n’est pas préssé, le touriste qui préfère la rivière à l’autoroute peut admirer tranquillement une simple église de village ou un petit chateau quel’automobiliste ne remarque même pas. Et puis, parce qu’il voyage en bateau, ceux qu’il rencontrera surla rivière seront tout de suite ses amis.Ce sont les Anglais qui ont découvert les rivières f ran?aises. Heureusement les Fran?ais ont, eux aussi, appris à les conna?tre et une dizaine d’agences de v oyage offraient déjàà leurs cli ents des voyages sur l’eau.Le Rh?ne et surtout le Rhin semblent avoir été créés pour ce genre de tourisme. Pour décou vrir le Rh?ne, les touristes peuvent prendre un grand bateau confonrtable :le Dupleix. Celui-ci possède un restaurant, un bar et même plusieurs petits magasins. On se croit sur une plage. Mais il n’y a pas de cabines, car les passagers passent la nuit à l’h?tel.11.Que proposent les spécialistes du tourisme à leurs clients ?A Un voyage sur l’autorouteB Un votage pour découvrir de petits chateaux.C Un voyage sur l’eauD Un voyage en haute montagne12. ‘Ce sont les Anglais qui ont découvert les rivières fr an?aise’.Cette phrase signifie queA avant les Anglais , les Francais ne connaissaient pas vraiment leursrivières.B Les Anglais ont trouvé la valeur touristique des rivières fran?aises.C les Anglais connaissent mieux les rivières fran?aises que les Fran?ais.D Les Anglais ont précisément mesuré la longueur des rivières fran?aises ,qui est de plus de 10 000 kilomètres13. Selon l’auteur, quel est l’avantage principal de voyager sur l’eauA On voit plus et mieux que ceux qui prennent la voitureB On a moins de dangersC On peut bien conna?tre les rivières fran?aisesD On se croit sur une plage.14. Pourquoi dit-on que Le Dupleix est un grand Bateau ?A Parce que c’est un bateau avec beaucoup de cabinesB Parce qu’il y a un bar, un restaurant et quelques petits magasins à son bordC Parce qu’il peut loger 300 passagersD Parce qu’il possède un restaurant et plusieurs petits magasins15. Choisissez le meilleur titre pour ce texte.A La France et ses rivièresB La France possède plus de 10 000 kilomètres de rivièresC Pour conna?tre les rivières fran?aisesD Vacances en bateau三 .把下列短文翻译成汉语(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 Devant ce succès, les habitants du village espèrentredonner la vie à Ferrières , au moins pendant les vacances(1分).Mais tous les habitants ne voient pas ceci du même oeil (分). Pour certains , il est impossible que le tourisme empêche les jeunes de quitter le village(1分). Pour redonner la vie au village et lui garder ses habitants , il faut des industries et du commerce(1分).Et justement des ingénieurs y ont fait des recherches et ont trouvé un métal rare utilisé pour rendre durs les autres métaux(1分).2.Ampère est connu par ses distractions .Elles sont restées célèbres(1分).Un matin , en allant à son cours , il trouva sur sa route un petit caillou qui lui somblait intéressant (1分).Il se baissa pour le ramasser et l’examina longuement .T out à coup il pensa à son cours et tira sa montre de sa poche(1分),il vit qu’il allait être en retard, ilaccéléra son pas et jeta ce qu’il croyait être le caillou(1分). Erreur de distractions .Le caillou fut mis soigneusement dans sa poche tandis que sa montre tomba dans la Seine par dessus le parapet du Pont des Arts(1分).四.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法语(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她被小城的美丽风光吸引了2 这位艺术家为能够保持良好的体型而操心3 经常出入豪华饭店4 改变生活习惯5 这个伟大的建筑师受到所有人的赞赏和尊敬。

20XX考研教育学(基础综合)大纲解析.doc

20XX考研教育学(基础综合)大纲解析.doc

2014考研教育学(基础综合)大纲解析2014考研教育学(基础综合)大纲解析一、大纲的变动新出版的《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与往年一样,规定了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科目的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考试形式、试卷结构等等。

它既是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命题的依据和方向,也是考生复习备考教育学专业重要的参考书。

对于考生们而言,最关心的就是2014年考试大纲与2013年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2014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与2013年大纲相比在字面上没有任何变化,大纲的考查目标仍然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2014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总体的考查目标与试卷形式仍然没变,考查目标与考试形式如下:(一)考查目标: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2 .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3 .试卷内容结构(1)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100分中外教育史约100分教育心理学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2)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

第Ⅰ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

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4 .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辨析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2014年广西师范学院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大纲

2014年广西师范学院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大纲
广西师范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范围说明)
科目
代码
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的内容范围
101
思想政治理论
统考
199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统考
201
英语一
统考
204
英语二
统考
241
日语
日语词汇、语法、语篇、修辞、文化背景等基本知识和读、写、译等基本技能。
243
法语
法语词汇、语法、语篇、修辞、文化背景等基本知识和读、写、译等基本技能。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及精髓、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及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等。
614
民俗学概论
1、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岁时节日民俗;2、民俗相关知识;3、民俗活动等。
2、C语言程序设计部分(占总分值的50%):(1)C语言基本知识,包括C语言的特点以及C语言程序的组成,数据类型,变量的赋值,用typedef定义类型,各种类型数据之间的混合运算,各类运算符(包括自增、自减运算符)的运算规则与优先级,条件运算符,算术表达式、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逗号运算符和逗号表达式,表达式sizeof的含义;(2)赋值语句(含条件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包括循环嵌套和break语句与continue语句),输入/输出语句,包括整型、实型、字符型(含字符串)等类型数据的格式输入函数scanf和格式输出函数printf;(3)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定义、引用与初始化,字符数组的定义、引用与初始化,字符数组的输入与输出,字符串和字符串处理函数;(4)函数的定义,函数参数(形参和实参)与函数的返回值,函数的调用(包括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函数的调用),命令行参数的基本概念;(5)带参数的宏定义,包含文件的处理;(6)指针的基本概念,变量的指针与指向变量的指针变量(包括定义、引用以及指针变量作为函数参数),数组与指针(包括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的定义与赋值、通过指针引用数组元素、数组名作为函数参数),字符串与指针,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7)结构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结构体变量的初始化与引用,结构体数组;(8)文件的基本概念,文本文件的类型指针FILE与文本文件的使用方式,文本文件的打开(fopen函数)与关闭(fclose函数),文本文件的状态(包括feof函数和ferror函数),文本文件的读/写(包括fputc函数和fgetc函数、fgets函数与fputs函数等),文本文件的输入函数fscanf和输出函数fprintf。

2014年教育学考研专业基础综合科目真题(完整版)

2014年教育学考研专业基础综合科目真题(完整版)

2014年教育学考研专业基础综合科目真题(完整版)第一篇:2014年教育学考研专业基础综合科目真题(完整版)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专业入学考试试题(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l-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教育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特别强调这一观点的教育学流派是A.实用主义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2.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陈述的分类,“教育是对人心灵的陶冶”属于 A.教育的描述性定义 B.教育的纲领性定义 C.教育口号 D.教育隐喻3.以下判断不能说明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是A.教育是个体向社会上层流动的助推器B.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C.教育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 D.教育具有自我复制性4.提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这一命题的教育学是 A.凯洛夫 B.赞科夫 C.苏霍姆林斯基 D.阿莫纳什维利5.美国教育家帕克认为,“一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人,即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这种教育目的是属于A.个体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 C.文化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6.我国现行学制是 A.单轨制 B.双轨制 C.三轨制 D.分支型学制7.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课程改革的代表人物布鲁纳的《教育过程》一书面世。

下列对该书基本主张的概论中,不正确的是A.强调学术标准,注重教学内容的现代化B.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和发现教学法的运用C.强调中小学教师和课程专家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D.主张任何学科都能以某种方式交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8.倾向于废除直接教学,废除考试的教学课程流派是A.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B.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C.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D.建构主义教学理论9.体谅模式使用诸如“有人在乘车时不停的跟司机说笑话,接着可能发生什么?”之类的人际互动情境问题,组织学生交流经验,续写故事活画连环画,分组合作编写和表演情景剧,其直接目的在于引导学生A.置身事外,从旁观者的立场客观评价他人的处境和需求B.设身处地,丛参与者的立场感受他人的处境和需求C.设身处地,丛参与者的立场预估人际行为后果D.置身事外,从旁观者的立场估计人际行为后果10.某校在实施一项帮助问题学生的特殊教育计划时,泄露了一些学生的家庭困难和个人生理缺陷等信息,导致这些学生的尴尬和不安,甚至有学生再也不愿意上学,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这所学校的做法违背了 A.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B.尊重儿童权利与尊严原则 C.无歧视原则 D.尊重儿童观点原则11.20实际末,为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开始特别重视A.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B.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C.发展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2.我国致力于促进普通高中发展的多样化和特色化,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灵异方面是为了适应高中学生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平衡性13.关于终身教育,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本特征B.终身教育主要是为了发展人的职业能力和素质C.终身教育涵盖了人的一生,不限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D.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14.据《礼记••••王制》记载,西周天子和诸侯所设大学分别称 A.成均、泮宫 B.辟雍、庠序 C.辟雍、泮宫 D.辟雍、泽宫15.下列引语最符合孔子关于教育对象主张的是A.“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B.“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C.“仕而优则学”D.“自行束络以上,吾未尝无悔焉”16.“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2014年全日制教育硕士考试大纲333教育综合)参考书和复习指导

2014年全日制教育硕士考试大纲333教育综合)参考书和复习指导

2014年全日制教育硕士考试大纲333教育综合)参考书和复习指导2014年全日制教育硕士考试大纲333教育综合)参考书和复习指导见本文结尾处。

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凯程2014全日制教育硕士保录班全部录取, 艺术生王天q同学成功录取到浙师大,她是典型的英语薄弱,跨专业考生,在凯程基本保录班成功将她送入浙师大, 更有大量的考生考入全国各大师范学院,可以说,80%的录取学生都是凯程学员。

全日制教育硕士由徐影团队负责教研,试听课程在凯程网站有公布,依托教育硕士资源,凯程历年押题命中率100%,实力决定凯程学员的成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 20分,共80分三、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2014考研考试大纲

2014考研考试大纲

2014考研考试大纲2014年考研考试大纲是针对中国大陆地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指导性文件,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并发布。

它规定了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以及评分标准等关键信息,是考生备考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2014年考研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概述:# 一、考试科目2014年考研考试大纲将考试科目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大类。

1. 公共课- 政治理论:主要考察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 外国语:英语、日语、俄语等,主要考察考生的外语阅读、写作和翻译能力。

2. 专业课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具体科目依据不同学科领域而定。

# 二、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围绕各科目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展开。

1. 政治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 外国语- 阅读理解- 完形填空- 翻译- 写作3. 专业课专业课内容依据不同学科而定,一般包括:- 专业基础知识- 专业理论- 专业技能# 三、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主要包括笔试和面试。

1. 笔试- 选择题- 简答题- 论述题- 翻译题2. 面试- 专业面试:考察考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 英语口语:部分院校会要求考生参加英语口语面试。

# 四、评分标准评分标准依据考试科目和题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1. 政治理论- 客观题:选择题和判断题- 主观题:简答题和论述题2. 外国语- 客观题:选择题和完形填空- 主观题:翻译题和写作3. 专业课- 客观题:选择题- 主观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五、备考建议- 政治理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事政治。

- 外国语:加强阅读和写作训练,提高翻译和口语能力。

- 专业课:深入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专业技能。

# 六、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的12月底或1月初,具体时间以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为准。

# 七、考试注意事项- 考生需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和准考证参加考试。

教育学基础综合

教育学基础综合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749] 考试科目名称:教育学基础综合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120分中国教育史约60分外国教育史约60分教育心理学约60分4)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简答题:7小题,每小题15分,共105分分析论述题:5小题,每小题25分,共125分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本《考试大纲》作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基础综合”科目的指导性文件,旨在为硕士研究生培养选拔合格生源。

引导考生全面理解教育学学科知识体系,夯实专业基础,全面提升专业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教育学原理考试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学生、教师、学校等教育要素的性质、内涵和历史变迁。

3、熟悉并掌握学校各种教育活动,包括课程和教学、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班级管理和教育科研等。

4、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考试内容:一、什么是教育学(一)教育:以育人为中心的活动教育是引导人性向善的过程。

教育是实现儿童精神成长和自我生成的过程。

(二)教育学:一门古老而常新的学问教育学的萌芽、独立形态的教育学、教育学的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三)学校教育学:以教师发展为中心引导教师领悟教育的真谛;拓展教师的教育理论思维;发展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口耳相传的时代;文字出现对教育的影响;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

(二)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形成。

(三)当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形成教育法定为一种义务;当代学校教育体系;终身教育的出现。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与答案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与答案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教育社会功能的理解, 需要学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论述。
模拟试题三
题目:简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答案: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密切,如心理学、社会学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育学研究对象及与其他学科关系的理解,需 要从不同角度阐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并说明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 叉关系。
考察题型:选择题、简答题、论 述题、材料分析题等
添加标题
添论与实践相结合, 注重分析、应用和创新能力
考察要求:全面覆盖知识点,强 调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的考察
历年高频考点
教育学原理
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心理学
教师与学生发展
考题风格与趋势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考题风格: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04
答案解析
答案要点解析
答案解析:针对每个选项进行详细解释,指出其正确或错误的原因。 答案解析:对每个答案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答题思路和技巧。 答案解析:针对不同题型,提供相应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答题效率。 答案解析:强调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指导学生如何避免常见错误和失分点。
解题思路与方法
题目:论述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答案:教育学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 建立和发展阶段以及当代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育学发展历程的掌握,需要从不同阶段阐述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并说明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影响。
模拟试题解析
题目类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 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模拟试题二
题目:简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任务。
答案: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 题,主要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 指导教育实践。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代码311)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代码311)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代码311)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教育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特别强调这一观点的教育学流派是()。

A.实用主义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答案】A【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

基本主张:①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②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③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④课程组织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⑤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⑥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2.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陈述的分类,“教育是对人心灵的陶冶”属于()。

A.教育的描述性定义B.教育的纲领性定义C.教育口号D.教育隐喻【答案】A【解析】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探讨了三种定义的方式,即“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

规定性定义即作者自己所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

描述性定义是指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

纲领性定义是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它是指向实践,或隐或现地告诉人们事物应该成为的样子,是教育中常见的定义。

因此,“教育是对人心灵的陶冶”属于教育的描述性定义。

3.以下判断不能说明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是()。

A.教育是个体向社会上层流动的助推器B.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C.教育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D.教育具有自我复制性【答案】A【解析】教育独立性是相对的,由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所决定,即教育活动必须接受社会的物质支持,并传播一定的政治和社会价值体系。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综合能力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管理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专业学位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的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确保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1. 具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

3. 具有较强的文字材料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20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数学基础75 分,有以下两种题型:问题求解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45 分条件充分性判断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30 分逻辑推理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60 分4. 数轴与绝对值(二)代数1.整式(1)整式及其运算(2)整式的因式与因式分解2.分式及其运算3.函数(1)集合(2)一元二次函数及其图像(3)指数函数、对数函数4.代数方程(1)一元一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3)二元一次方程组5.不等式(1)不等式的性质(2)均值不等式(3)不等式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绝对值不等式,简单分式不等式。

6.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三)几何1.平面图形(1)三角形(2)四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3)圆与扇形2.空间几何体(1)长方形(2)柱体(3)球体3.平面解析几何(1)平面直角坐标系(2)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3)两点间距离公式与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四)数据分析1.计数原理(1)加法原理、乘法原理(2)排列与排列数(3)组合与组合数2.数据描述(1)平均值(2)方差与标准差(3)数据的图表表示直方图,饼图,数表。

考研大纲2014

考研大纲2014

考研大纲2014一、考研大纲简介考研大纲是指考研考试的科目和内容的详细规定。

考研大纲的编制是由教育部主持,各高校、研究所、学术团体等参与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介绍2014年的考研大纲,包括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参考书目等方面的内容。

二、考试科目2014年的考研共分为两个科目:政治理论和英语。

其中,政治理论占60分,英语占40分,总分为100分。

考生需要在考试中取得一定的分数才能被录取。

三、考试内容1. 政治理论政治理论科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经验•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当代中国发展问题•中国与世界的政治关系考生需要了解以上各个方面的内容,并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

2. 英语英语科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阅读理解•完形填空•词汇与语法•翻译•写作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和翻译等方面的能力。

四、参考书目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教育部提供了一份考研大纲的参考书目: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中国革命史纲要》4.《当代中国与世界的政治关系》5.《新编英汉词典》6.《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模拟试题集》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和参考书。

五、备考建议1.提前了解考研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

2.制定每日学习和复习的时间表,坚持按时复习,不要拖延。

3.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尤其是政治理论科目,并进行适当的刷题练习。

4.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注重阅读理解和写作的训练。

5.参加模拟考试,熟悉考试的形式和节奏。

6.合理安排休息,保持身心健康。

希望以上内容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祝各位考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是针对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纲领性文件,其目的是为了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和有效性,并为考生提供一个明确、规范的考试标准。

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考试性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录取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二、考查目标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300分。

试卷结构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题型,其中选择题占一定比例,简答题和论述题是主要的题型,案例分析题则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要求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考生需要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五、考试评价标准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的评分标准主要依据考生的答案是否符合标准答案的要求,以及考生的答案是否具有逻辑性、条理性和深刻性。

在评分过程中,阅卷老师会综合考虑考生的答案内容和表述方式,对考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和打分。

2014教育学考试大纲

2014教育学考试大纲

2014教育学考试大纲2014年的教育学考试大纲是针对教育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的考试指导文件,它涵盖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方法论以及教育实践的相关知识。

以下是该大纲的主要内容概述:# 一、教育学基础理论1. 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介绍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定义、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

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明确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制度等,并阐述教育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3.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介绍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实证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

# 二、教育哲学1. 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阐述教育哲学的内涵、外延及其与教育学的关系。

2. 教育目的论:探讨教育的目的和目标,包括个人发展、社会服务等不同层面。

3. 教育价值观:分析教育中的价值观念,如平等、自由、公正等。

# 三、教育心理学1. 学习理论:介绍学习的基本过程、学习类型以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

2. 认知发展:探讨个体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3. 动机与情感:分析学习动机、情感态度等因素对教育过程的影响。

# 四、教育社会学1. 教育与社会结构:分析教育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教育不平等:探讨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现象及其原因。

3. 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讨论教育改革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 五、教育政策与法律1.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介绍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实施策略及其影响。

2. 教育法律:概述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权利、教育义务等。

3. 国际教育政策:分析国际教育政策的趋势和影响。

# 六、课程与教学1. 课程理论:探讨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和课程实施的原则。

2. 教学方法:介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等。

3. 教学评价:分析教学评价的目的、方法和标准。

# 七、教育管理1. 教育管理理论:介绍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包括管理职能、管理过程等。

2. 学校管理:探讨学校管理的模式、策略和实践。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是一份重要的参考文件,它规定了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以下是对这份大纲的详细回答,共计约1500字。

一、考试性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是为了测试考生是否具备进入研究生教育学专业学习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对教育学的学科基础、教育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考核。

二、考试内容1. 教育学基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教育的定义、教育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教育的目的、任务和作用;教育制度、教育法律法规等。

教育的本质、规律和特点,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关系。

教育的哲学、心理学基础等。

2. 教育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教育学原理部分:主要涉及教育基本理论、教育价值观、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等;对当代教育的反思与改进提出合理的建议和策略。

课程与教学论部分: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学习策略、教师与学生等;关注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改革与发展:分析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对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进行前瞻性思考。

三、考试形式和要求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个小时(180分钟)。

试卷满分为150分。

试卷题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

选择题部分主要考察基本概念和理论,简答题部分主要考察对教育基本原理的掌握和应用,论述题部分考察对教育理论的综合运用和分析能力,案例分析题部分考察对教育实践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考生需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推理分析和研究能力,能熟练运用各种教育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要求考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具备较宽广的教育视野,能结合实际进行分析。

四、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将根据考生的回答内容、逻辑性、创新性、准确性和文字表达能力等因素进行评估。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1. 回答全面、准确,逻辑清晰,论述有深度,可获得良好以上的成绩。

2. 回答较为全面、准确,但略有不足,逻辑清晰,论述基本合理,可获得中等成绩。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答案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答案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题)1.教育学是一门关于教育现象与实践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A. 教育法规政策B. 教育管理与领导C. 教育思想与理论D.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2.根据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教育是()A. 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B. 社会发展对个人发展的制约C. 个人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制约D.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毫无关联正确答案:A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教育学的基本范畴?A. 教育目标B. 教育方式C. 教育内容D. 教育评价正确答案:D……第二部分:名词解释(共10题)1.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与实践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教育理论、教育法规政策、教育管理与领导等。

2.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对受教育者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品德要求的总体规定,是教育活动的目的。

3.教育方式教育方式是指教育者用来进行教育活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第三部分:综合题(共5题)1.请列举并解释影响教育目标实现的因素。

影响教育目标实现的因素有多种,包括个体差异、家庭环境、社会文化、教师因素等。

个体差异指不同个体在能力、兴趣、天赋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对教育目标的达成产生影响。

家庭环境包括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方式等,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社会文化因素指社会的价值观念、传统文化等对教育目标的塑造和影响。

……第四部分:论述题(共5题)1.教育学的核心观点是教育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请阐述教育学的这一核心观点的重要意义。

教育学的核心观点认为教育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意味着教育不仅关注个体的发展,还要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

个人发展是教育的基本目标,而社会发展则为个人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答案详见附件。

(注:以上文章仅为示例,实际内容可能与题目不符,请根据题目描述自行编写。

)。

2014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

2014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

2014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随着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的临近,考试大纲的发布成为了广大考生关注的焦点。

考试大纲是考试命题和备考的重要依据,对于考生而言,掌握考试大纲的内容无疑是对考试成功的一半。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析2014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为广大考生提供实用的备考建议。

首先,我们要了解2014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

大纲包括了各科目的考试范围、题型、分值分布等信息。

其中,考试范围明确了考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题型则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主观题主要包括论述题、分析题、作文题等;分值分布则体现了各科目在整个考试中所占的权重。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各科目的具体要求。

以语文为例,大纲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阅读、写作和分析能力。

阅读部分主要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文阅读,要求考生能准确理解文章主旨、作者观点态度等,并能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

写作部分则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篇主题明确、结构完整、语言优美的文章。

此外,语文科目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等客观题,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同样,英语科目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大纲分为听力、阅读、完型、翻译和作文五个部分。

听力部分要求考生能听懂英语广播、电视、电影等不同语境下的英语材料;阅读部分要求考生具备快速阅读和深度阅读的能力,并能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

完型部分则考查考生的词汇、语法和篇章结构知识。

翻译和作文部分则要求考生能熟练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政治科目大纲要求考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世界经济与政治等基本理论和政策。

数学大纲则分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部分,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面对如此丰富的考试内容,广大考生该如何备考呢?首先,要制定合理的时间安排,确保各科目均衡复习。

其次,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通过做题、总结笔记、参加辅导班等途径提高自己的实际解题能力。

2014年311教育学统考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带部分答案)

2014年311教育学统考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带部分答案)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配综合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教育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已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特别强调这一观点的教育学流派是()。

A.实用主义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答案】A【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基本主张:①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②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③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④课程组织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⑤师生关系以儿重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⑥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已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2.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陈述的分类,“教育是对人心灵的陶冶”属于()。

A.教育的描述性定义B.教育的纲领性定义C.教育口号D.教育隐喻【答案】A【解析】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探讨了三种定义的方式,即“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规定性定义即作者自已所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描述性定义是指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纲领性定义是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它是指向实践,或隐或现地告诉人们事物应该成为的样子,是教育中常见的定义.因此,“教育是对人心灵的陶”属于教育的描述性定义.3.以下判断不能说明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是(), A.教育是个体向社会上层流动的助推器B.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c.教育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D.教育具有自我复制性【答案】A4.提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这一命题的教育学是(). A.凯洛夫B.赞科夫c.苏霍姆林斯基D.阿莫纳什维利【答案】B5.美国教育家帕克认为,“一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人,即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这种教育日的是属于(),,A.个体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文化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答案】A6.我国现行学制是(),A.单轨制B.双轨制C.三轨制D.分支型学制)【答案】D7.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课程改革的代表人物布鲁纳的«教育过程»一书面世,下列对该书基本主张的概论中,不正确的是()。

2014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

2014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

2014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
天水市硕士研究生分配政策文件是在2012 年发布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优化天水市的人才结构,提高人才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将对该政策文件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政策文件明确了硕士研究生分配的对象和条件。

文件规定,硕士研究生分配对象为具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毕业生,且所学专业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

同时,文件对硕士研究生分配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包括岗位设置、招聘程序、待遇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政策文件对硕士研究生分配的实施效果及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

文件指出,硕士研究生分配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我市人才队伍的学历层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同时,政策文件还强调了硕士研究生分配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公平竞争、择优录取、动态调整等。

此外,政策文件还对硕士研究生分配政策的实施进行了具体安排。

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硕士研究生分配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同时,文件还明确了政策措施的保障机制,包括资金保障、政策支持、宣传引导等方面的内容。

总之,2012 年天水市硕士研究生分配政策文件的发布,对我市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我市人才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人才强市战略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100分中外教育史约100分教育心理学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

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

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辨析题 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分析论述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Ⅳ、考查内容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定义的类型 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1.教育的结构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五)教育的发展1.古代教育的特征 2.近代教育的特征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三、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三)教育的社会功能l.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4.教育的科技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l.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与外铄论;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一)教育目的l.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2.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内在目的论,外在目的论;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适应生活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4.我国的教育目的1949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5.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目标1.培养目标的概念培养目标的定义;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2.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六、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概念(二)学校教育制度1.学制的概念与要素 2.学制确立的依据 3.各级学校系统4.各类学校系统 5.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1951年的学制;1958年的学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

(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七、课程(一)课程与课程理论1.课程的概念课程的定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2.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知识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二)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三)课程编制1.泰勒原理 2.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 3.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概念;课程目标的来源;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4.课程的范围与结构 5.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取向;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6.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含义;课程评价的模式与功能;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

(四)课程改革1.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囚素;文化因素;科技革新;学生发展。

2.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八、教学(一)教学概述l.教学的概念教学的定义;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

2.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二)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1.教学理论概述学习理论及其与教学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三)教学过程1.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2.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的模式。

(四)教学模式1.教学模式概述教学模式的概念;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模式的结构。

2.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3.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五)教学原则1.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2.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六)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2.班级授课制 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七)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演示法;练习法;参观法:自学辅导法(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考评。

(九)教学评价及其改革1.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其功能 2.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3.学业成就评价 4.教学评价的改革九、德育(一)德育概述1.德育概念 2.德育任务(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l.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 2.《小学德育纲要》与《中学德育大纲》(三)德育过程1.德育过程的要素 2.德育过程的规律(四)德育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知行统一;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教育影响的连续性。

(五)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情感陶冶;实践锻炼;自我教育;榜样示范;品德评价。

(六)德育途径直接的道德教学;间接的道德教育。

(七)德育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集体教育模式。

十、教师与学生(一)教师1.教育的概念与类别 2.教育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3.教师的地位与作用4.教师劳动的特点 5.教师的专业素养 6.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7.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二)学生1.学生及学生观 2.学生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学生群体的作用。

3.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三)师生关系1.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学生中心论;教师中心论。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与方法。

中外教育史【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准确理解有关中外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

3.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史实,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

—、中国古代教育(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1.学校萌芽的传说2.两周的教育制度“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

3.“六艺”教育(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1.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2.齐国的稷下学宫3.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作用和地位;“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

4.孟轲的教育思想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大丈夫”的人格理想;“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5.荀况的教育思想荀况与“六经”的传授;“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大儒”为培养目标;以儒经为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论教师。

6.墨家的教育思想“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兼士”为培养目标;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7.道家的教育思想“法自然”与教育作用;“逍遥”的人格理想;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

8.法家的教育实践与思想“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禁诗书与“以法为教”;禁私学与“以吏为师”9.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大学》;《中庸》;《学记》;《乐记》。

(三)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2.太学、郡国学与鸿都门学3.察举制度 4.董仲舒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