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精选全文完整版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近年来,新能源电池市场的发展迅猛,尤其是锂离子电池,在家用电器、电动车、太阳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于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不仅能够提高电池的性能,同时也能够为其更进一步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本文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应用前景。

一、研究进展1. 电极材料改进电池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电极材料的性质,因此在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中,电极材料的改进是必不可少的。

传统的电极材料为石墨,但石墨有低比容量、低导电性、易热化等问题。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的革新主要是基于正极和负极材料之间的平衡。

目前用于正极的材料有LiFePO4、LiCoO2、LiMn2O4等,用于负极的材料主要有石墨、金属锂、硅材料等。

这些材料科技的不断创新进步,使得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得到不断提升。

2. 电解质电解质是电池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因为它赋予电池主要的性能(如循环性能、电池容量、能量密度等)。

在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中,一般使用液态电解质,但液态电解质有泄漏的风险,而且易于氧化和燃烧。

为了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性能,目前锂离子电池中主要使用固态电解质。

固态电解质中,最为主流的是氧化铝、氧化锆等陶瓷材料。

固态电解质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与高无效性的锂电求得更高电化学性能和更安全性的使用。

3. 电池系统除了电极材料和电解质的改进之外,电池系统的研究也是锂离子电池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研究领域。

在电池工作过程中,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变化会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

而电池系统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电池系统研发的一个核心是电池管理系统(BMS),BMS在锂离子电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将对电池的使用和维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电池系统的研究还包括了钝化处理、电极的表面改性等专业技术的研发。

这些研究都可以有效的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与应用。

二、应用前景随着汽车、家用电器、通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锂离子电池技术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技术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技术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环保、高性能的电池,被广泛使用。

本文将从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结构、材料、工艺等方面探讨其技术研究进展。

一、锂离子电池基本结构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组成。

正极材料通常是氧化物,如锰酸锂、钴酸锂、三元材料等。

负极材料通常是碳材料。

隔膜用于防止正负极短路,常用的材料有聚丙烯等。

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良导体,常用的是碳酸二甲酯、丙烯腈等。

二、锂离子电池材料1. 正极材料(1)钴酸锂:钴酸锂的比能量高,但价钱昂贵,同时热稳定性不佳,易受热失效。

(2)锰酸锂:锰酸锂的比能量较低,但价格便宜,同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3)三元材料:三元材料是由钴酸锂和锰酸锂等氧化物混合制成,通过优化比例可以达到更好的性能。

2. 负极材料目前常用的负极材料是石墨,但其比容量较低,且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发生硬化现象,影响电池寿命。

因此,石墨的替代材料正在研究中。

3. 隔膜材料隔膜需要具有良好的离子传导性和隔离性,同时材料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也要优秀。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聚丙烯材料,但其具有较高的分解温度和脆性,不利于提高电池使用寿命。

4. 电解液电解液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离子传导性和流变特性,还需要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目前采用的是碳酸二甲酯、丙烯腈等有机溶剂,但其对环境的影响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考虑。

三、锂离子电池工艺1. 制备工艺(1)电极:电极是由材料粉末制备而成的,需要进行混合、干燥、压制等多道工序。

(2)隔膜:隔膜是由聚合物薄膜制成的,需要进行物理或化学方法加工处理。

(3)电解液:电解液的制备主要包括混合、过滤、脱气等步骤。

2. 组装工艺组装主要涉及电池的焊接、安装、密封等步骤,其中最关键的是安装和密封环节。

因为良好的密封性能可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寿命。

3. 循环测试工艺循环测试是对锂离子电池进行性能评价的主要手段,通过充放电循环测试可以评价电池的容量、能量、功率等性能指标。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研究热点与趋势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研究热点与趋势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研究热点与趋势摘要:当今时代,国家大力开发各种新型能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电动汽车应运而生,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体,其动力来源以锂离子电池较为普遍。

因具有自放频率低、能量高、使用年限长等特点,锂离子电池逐渐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首选。

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出现了充电安全隐患、挤压碰撞致使损坏等一系列问题。

锂离子电池的科学应用是目前研发新能源电池应首要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已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引起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初步掌握了热失控的引发条件、蔓延过程和抑制防护方法,为大规模推广和应用电动汽车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热点与趋势引言2021年10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或突破300万辆,标志着作为推行“中国制2025”的重点领域的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商用新能源汽车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但随着大量新能源汽车进入交通体系,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也随之增加,其中以锂离子电池为动力源的纯电动汽车着火事故更是触目惊心。

这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极大地打击了人们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信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锂离子电池工作机理为了解锂离子电池的失效机制,首先需要明确其工作机理。

锂离子电池通常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构成。

商业化的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磷酸铁锂(LiFePO4)、镍酸锂(LiNi2O4)、锰酸锂(LiMn2O4)和三元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和无定形碳,因正极材料而异,通常需要满足锂离子扩散条件,且成本低。

电解液由锂盐和有机溶剂组成,常用的有机溶剂如碳酸亚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和碳酸甲酯等。

隔膜主要采用聚烯烃隔膜,如聚丙烯(PP)、聚乙烯(PE)等。

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材料脱出,并在电解液中扩散至负极嵌入负极材料,电子在外加载荷作用下,从正极移动到负极。

《锂离子电池电热失控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600字》

《锂离子电池电热失控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600字》

锂离子电池电热失控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锂离子电池电热失控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国内外锂离子电池研究历程 (1)12不同荷电状态下受热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研究 (3)参考文献 (4)1国内外锂离子电池研究历程锂离子电池作为清洁、无污染的新型储能装置成为诸多领域的主要动力供应源,其在日常应用过程中会遇到的普遍问题即为电池容量的衰减致使的电池老化,导致容量衰减较为常见的因素有电池的长循环充放电、过充过放等,这由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工作原理决定。

在目前国内外开展的研究工作中,对锂离子电池循环过充放电及电极材料的影响机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长循环或者以较大电流充放电时会引起锂离子电池内阻发生变化。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种人为原因,锂离子的电池通常会过度充电或过度放电。

因此,对锂离子电池的过充和过放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弄清电池在过充和过放过程中的热行为,而且可以加深对锂离子电池过充和过放热失控原因的认识,掌握失控发热的主要原因。

国内学者对过充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安全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2017年,叶佳娜[13]通过定量测定过充和热失控的临界条件,从三个方面研究了电池过充和热失控的机理,为锂离子电池的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顾宗玉等人[14]于2018年对锂离子电池在过充条件下的热失控爆炸事故进行了研究,选取了100%SOC、50%SOC和0%SOC的电池进行实验,得出了随着荷电状态的变化,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反应后的痕迹特征有很大的不同的实验结论。

2019年,朱晓庆等[15]以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充电倍率条件下的行为特性。

结论指出充电倍率的增大会使锂电池热失控峰值温度及电压都升高,其研究为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设计及如何管理电池故障提供了建议。

事实上,关于过充放电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影响国外也进行了许多相关的研究。

2019年,Huang等[16]研究了不同的电池封装方式对锂离子电池过充电时的热失控行为的影响。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提升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提升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提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在移动设备、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如短路、过充、过放、过热等问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材料、设计、管理等方面探讨如何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

一、材料的优化1. 正负极材料的改进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储存锂离子的地方,常用的有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等。

优化正极材料的结构和成分,可以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例如,采用表面涂层技术可以减少正极材料与电解质的副反应,降低电池的热失控风险。

2. 电解质的改良电解质是锂离子电池中起着传导锂离子的作用,常用的有有机电解质和固态电解质。

优化电解质的成分和添加剂,可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耐高温性能。

例如,引入抑制热失控的添加剂,可以有效减少电池在高温下的热失控风险。

3. 导电剂和粘结剂的选择导电剂和粘结剂是电池正负极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起着重要作用。

选择合适的导电剂和粘结剂,可以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

例如,采用导电性能优异的碳纳米管作为导电剂,可以提高电池的导电性能和循环寿命。

二、设计的创新1. 结构设计的优化优化电池的结构设计,可以提高电池的散热性能和安全性。

例如,采用多孔隔膜设计可以提高电池的散热效果,减少电池在高温下的热失控风险。

同时,合理设计电池的内部结构,可以减少电池在受到外部冲击时的损坏程度,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2. 温度控制系统的改进温度是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改进电池的温度控制系统,可以有效降低电池在高温下的热失控风险。

例如,引入温度传感器和温控装置,可以实时监测电池的温度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电池的温度,保障电池的安全性。

三、管理的规范1. 充放电管理的优化合理的充放电管理可以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锂离子电池原理、研究现状与前景

锂离子电池原理、研究现状与前景

锂离子电池原理、研究现状与前景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可充电电池之一,其广泛应用于手机、电动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锂离子电池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自放电率以及较高的工作电压等方面。

本文将从锂离子电池的原理、研究现状与前景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锂离子电池原理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以锂离子嵌入/脱出负极材料为电池反应基础的电池。

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等组成部分。

其中,正极材料通常为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等,负极材料通常为石墨材料。

电解液一般采用有机溶液,例如碳酸盐溶液、有机磷酸酯溶液等。

隔膜则用于隔离正极和负极,避免两者直接接触。

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由正极向负极移动,同时在负极上嵌入形成化合物。

而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由负极向正极移动,同时从负极材料中脱出。

这个过程是可逆的,即锂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可以反复嵌入/脱出负极材料。

二、锂离子电池研究现状随着科技的发展,锂离子电池也在不断升级改进。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是目前锂离子电池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前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已经达到了200Wh/kg左右,而科学家们正在探索新的材料和结构,以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2. 延长电池寿命锂离子电池的寿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循环次数、充放电速率、温度等。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通过优化电池结构、选择更稳定的材料等方式延长电池的寿命。

3. 提高电池安全性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如果电池内部温度过高,就可能发生热失控事故。

因此,提高电池的安全性也是当前锂离子电池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三、锂离子电池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锂离子电池在未来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以下几个方面是锂离子电池未来的发展趋势:1. 大容量电池大容量电池是未来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大容量电池可以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设备等领域,为人们带来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原因及对策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原因及对策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原因及对策研究进展程琦,兰倩,赵金星,刘畅,曹元成*(江汉大学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柔性显示材料与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武汉430056)摘要:综述了高安全型锂离子电池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前景。

主要从电解质和电极的高温稳定性方面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热不稳定性产生原因及其机制,阐明了现有商用锂离子电池体系在高温时的不足,提出开发高温电解质、正负极修饰以及外部电池管理等来设计高安全型锂离子电池。

对开发安全型锂电池的技术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热稳定;安全性;阻燃添加剂;固态电解质中图分类号:TQ15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0143(2018)01-0011-06DOI :10.16389/42-1737/n.2018.01.002Research Progress of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Thermal Runaway of Lithium Ion BatteryCHEN Qi ,LAN Qian ,ZHAO Jinxing ,LIU Chang ,CAO Yuancheng *(Key Laboratory of Optoelectronic Chemical Materials and Device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Flexible Display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Co-Innovation Centre of Hubei Province ,Jiang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56,Hubei ,China )Abstract :The recent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high safety lithium ion batteries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The writer mainly introduced the reasons and mechanism of lithium ion battery′sthermal instability from the aspects of high temperature stability of electrode and electrolyte.The deficiency of the existing commercial lithium ion battery system at high temperature was explained.Thedevelopment of high temperature electrolyt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modification and external battery management were proposed to design a high security lithium ion battery.Finally ,the writerdiscussed the expectation of the safety lithium ion battery.Key words :lithium ion battery ;thermal stability ;security ;flame retardant additive ;solid electrolyte0引言锂离子电池因其低成本、高性能、大功率、绿环境等诸多优势,成为一种新型能源的典型代表,广泛应用于3C 数码产品、移动电源以及电动工具等领域。

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研究进展

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研究进展

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替代品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推崇。

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电池技术。

本文将就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研究进展展开探讨。

一、锂离子电池技术锂离子电池作为当前新能源汽车中最常用的电池技术之一,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及低自放电率的特点,成为了众多车企的首选。

在锂离子电池技术方面,目前主要有三个方向的研究进展:1. 新型正负极材料的应用目前,锂离子电池中的正极材料主要有三种,分别是锰酸锂、钴酸锂和磷酸铁锂。

这些材料在循环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成本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寻找替代材料,如锡酸锂、磷酸锰锂和磷酸镁锂等。

这些新型材料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好的循环寿命,将极大地提升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2. 电解质的改进电解质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传统的电解质常使用有机电解液,但其存在着易燃、挥发性大的缺点。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进行无机电解质和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

这些新型电解质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和更低的导电阻抗,将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

3. 结构和工艺的优化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和工艺对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也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的优化上:一是锂离子电池的包装工艺,以提高电池的密封性和循环寿命;二是电池的电解液配方,以提高电池的导电性和稳定性;三是电池的电极结构设计,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二、钠离子电池技术除了锂离子电池外,钠离子电池也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

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具有更丰富的资源和更低的成本,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的潜在替代品。

钠离子电池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 新型正极材料的开发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其性能的关键所在。

目前,研究人员主要使用二氧化锰、三氧化铁等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然而,由于这些材料存在容量衰减和循环寿命较短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寻找新型正极材料,如钠离子钛酸盐和钠离子磷酸铁等。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与安全问题研究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与安全问题研究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与安全问题研究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和移动设备等技术的普及,锂离子电池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轻量化、环保等优点,因而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而随着锂离子电池使用的普及,其热失控和安全问题也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现象锂离子电池中,电极材料与电解质间的化学反应是产生电流的主要机理。

这里所产生的热量需要通过电解质中的离子传输来散发到环境中,从而维持电池的热平衡状态。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现象会导致电池内部的温度升高,电极材料发生反应积聚大量热能,从而引起爆炸。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例如过充、过放、过温、机械损伤等。

当电池内部受到某种因素的刺激,就会出现温度升高的现象。

此时,电解质中的离子会逐渐失活,导致电池内部的电阻增大,从而加剧了热失控行为。

如果逃脱不及时,电极材料就会热化至点燃温度,最终发生爆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

二、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锂离子电池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热失控、燃烧爆炸等。

尤其是在电动汽车、移动设备等高能量密度应用领域中,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更加紧迫。

在电动汽车领域,电池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一旦发生火灾或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上存在设计缺陷;2、电芯质量不稳定,生产工艺不严谨;3、管理系统或保护系统不完善;4、使用环境过度恶劣等。

另外,锂离子电池内部的电极材料是通过化学反应得到释放能量的。

这种释放能量的过程就意味着锂离子电池内部会存在一定的化学安全风险,如电解液泄漏、放电热失控等,容易引起发展成其他更严重的安全问题。

三、研究现状及措施为了解决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国内外学者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但目前来看,锂离子电池的安全仍然是一个不完全解决的问题,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热失控机制研究。

针对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机制,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但对于其热失控的本质机制仍然存在诸多争议。

动力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动力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解液 的反应 温度 比较高 , 12 附近开始缓慢 分 在 7℃
华南 理工大学 中央高校基本业 务费项 目(0 9 Z 0 0 9 资助 。 2 0 Z 00 2 ) 原稿收 到 日期 为 2 1 5月 3日, 0 1年 修改稿 收到 日期为 2 1 年 6月 6日。 01




21 0 2年 ( 3 第 4卷 ) 4期 第
图 2 方形锂 电池
() 4 代入 式 ( ) 3 得
『 = T U O g ib / T a ,
动力 锂 电池有 卷绕 型 和层 叠 型两 种 , 绕 式 电 卷 芯 的制 作工 艺简 单 , 生产 速 度 快 , 构 紧凑 , 结 电池 的 比能量 密度 高 , 是 由于极 片过 长 , 极 片 的要 求 较 但 对 高 , 电流 放 电性 能 和散热 性 能较差 ; 大 而层 叠式 电芯 具有 大 电流放 电性 能 好 , 内阻低 , 热 快 , 状 易 改 散 形 变等优 点 , 电池制 作 比较费 时 , 端 夹板 的增加 使 但 两
离 子 电池 的温 度会 发 生 剧 烈 的 变 化 。 因此 , 近来 锂
旦发生 , 容易造成热失控 。例如对于钴 酸锂体系电
池, 当温度 超过 安 全 限值 (5 % ) , 10 时 由于 隔 膜 的热 稳 定性 及 电解 液 和 正极 剧烈 的 氧化 反 应 等 原 因 , 极 易 造成 电池 起 火或 者爆 炸 。
t o n h tu t r fb te ,a h i a t r fe t h h r ls f t fbatr r nay e he r a d t e sr cu e o at r y y nd t e man f co s afc i t e t e ma aey o te a e a lz d.On t i ng y h s

动力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研究进展

动力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研究进展

过充以及过放电情况或者是温度上升都会造成燃爆问题出现。

基于这一情况,应实时监测温度,以及出现异常上升情况原因,准确判断温度的变化趋势,保证电池组使用的安全性。

池残存容量预估锂离子动力电池对使用的充电器要求较高,因此电路的保护是十分重要的,其充电方式主要是恒流恒压,因此控制精度需要予以保证。

在大多数时间内需要电池提供剩余电量,供电时间信号也需要预估,保证控制器可以全面掌握电池状态,以此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在电池使用过程中,剩余电量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这一过程中电池的放电电流、温度等均与参数数据具有重要联系,也会表现出较大的非线形特性。

力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材料影响分析极材料影响在锂离子电池组成中,正极材料在充电状态较高情况下会存在不稳定性,期间会逐渐分解并且释放相应的氧气,这一过程中会与有机电解液燃烧之后释放出反应热,正极材料中的活性物质电芯监控器电芯及电池模块外壳电源接口电池管理系统BMS高压接触器图1 汽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智能制造与设计今 日 自 动 化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DesignAutomation Today2021.4 今日自动化 | 672021年第4期2021 No.4重要原因。

在正极材料处理中主要使用的措施是核壳结构以及表面包覆、掺杂方式,提高电池使用安全性。

相关研究人员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正极材料中的粒径以及包覆等因素进行测试,分析其中的热稳定性。

在经过相应研究之后,认为使用大颗粒物质可以降低正极材料与电解液反应的热量。

使用合理化的包覆量可以降低正极材料反应的热量,反应起始温度也可以有效提高。

针对材料的掺杂,相关研究人员使用加速量热仪研究正极材料在50 ~250 ℃中的热行为,在实现掺杂之后,热反应开始温度由140 ℃逐渐提升到150 ℃,这一因素对电池安全具有决定性因素,其中产生的放热反应热量会低于没有掺杂的材料。

没有掺杂的材料反应绝热温升数值在61 ℃,反观掺杂材料只有41 ℃,对正极材料的稳定性具有积极作用。

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及解决方法

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及解决方法

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及解决方法在新能源汽车进展过程中,除价格高、续驶里程短和充换电基础设施不足外,动力安全性是消费者和专业人士关注的重点。

这个问题也影响到了动力电池比能量的提升。

“进展防短路、防过充、防热失控、防燃烧及不燃性电解液是应对动力电池安全性的关键。

”武汉大学艾新平教授在上海举办的第1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展高峰论坛上强调。

锂离子动力电池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制艾新平分析指出,锂离子动力电池除了正常的充放电反应外,还存在很多潜在的放热副反应。

当电池温度或充电电压过高时,很简单引发这些放热副反应。

重要的过热副反应包括:1.SEI膜在温度高于130℃时分解,使电解液在暴露的高活性碳负极表面大量还原分解放热,导致电池温度上升。

这是引发电池热失控的根本原因。

2.充电态正极的热分解放热,及进一步由活性氧引发的电解液分解,加剧了电池内部的热量积累,促进了热失控。

3.电解质的热分解导致电解液分解放热,加快了电池温升。

4.粘结剂与高活性负极的反应。

LixC6与PVDF反应的起始温度约为240℃,峰值290℃,反应热为1500J/g。

重要的过充副反应为,有机电解液氧化分解,产生有机小分子气体,导致电池内压增大,温度上升。

当放热副反应的产热速率高于动力电池的散热速率时,电池内压及温度急剧上升,进入无法掌控的自加温状态,即热失控,导致电池燃烧。

电池越厚,容量越大,散热越慢,产热量越大,越简单引发安全问题。

锂离子动力电池不安全行为的引发因素重要包括下述3种情况引起的短路:①隔膜表面导电粉尘、正负极错位、极片毛刺和电解液分布不均等工艺因素;②材料中金属杂质;③低温充电、大电流充电、负极性能衰减过快导致负极表面析锂,振动或碰撞等应用过程。

此外,还有大电流充电导致的局部过充,极片涂层、电液分布不均引起局部过充,正极性能衰减过快等过充因素。

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技术的进展电池安全设计制造、PTC限流装置、压力安全阀、热封闭隔膜及提高电池材料的热稳定性等常规方法,有其局限性,只能在肯定程度上降低电池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概率。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危险性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危险性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危险性研究进展摘要:新能源电动汽车凭借其运行过程智能化高、环保性好成为汽车领域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有望取代传统的燃油汽车。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燃爆事故屡有发生,事故呈现多发性、严重性和易复燃等特点,其起火源大多为锂离子动力电池。

锂离子电池单体事故会依次经历电池内部连锁化学反应、电池热失控气体释放、电池燃烧或爆炸。

对于电池模块/电池包而言,其内部还会发生热失控传播。

与其他火灾事故一样,锂离子电池事故也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危险性;措施1热失控气体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为混合气体,想要对热失控气体的危险性进行研究,首先要掌握气体成分组成及含量。

研究方法大多是在密闭空间内引发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再将气体从容器中导出,然后进行检测分析。

针对过充、过放和短路等3种工况下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收集,设计了收集装置并对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实验验证了可操作性。

对以LiCoO2/Li(Ni0.50Mn0.25Co0.25)O2、Li(Ni0.45Mn0.45Co0.10)O2和LiFePO4为正极材料的18650型商用锂离子电池进行外部加热诱发的热失控实验。

利用气相色谱仪对气体组分进行分析,实验测得气体释放量高达0.27mol。

对以Lix(Ni0.80Co0.15Al0.05)O2和LixFePO4为正极材料的两种18650型电池在不同荷电状态(SOC)下进行23次热失控实验,采集并分析热失控气体样品,认为:与以LixFePO4为正极材料的电池相比,以Lix(Ni0.80Co0.15Al0.05)O2为正极材料的电池热失控气体中CO2和H2占比更高;SOC较高的电池会产生更多的气,气体组分随着SOC的变化而变化;CO2随着SOC的增加而减少,H2和CO则相反。

通过加速量热仪(ARC)诱发18650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并收集检测热失控气体,结果表明:热解气体主要成分为CO2,其次是CO、C2H4和H2。

锂离子电池产热特性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产热特性研究进展

Vdl.8 No.Sl Dec. 2019第8卷第S1期2019年12月储能科学与技术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进展与评述j锂离子电池产热特性研究进展陈 虎,熊 辉,厉运杰,李新峰(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11)摘 要:锂离子电池产热特性直接影响着其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如容量、内阻和功率等)和热安全问题,一直 是消费者最关心餉方面.为了更好地指导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和使用策略的制定,使其能够安全和高效地应用 于生产和生活,深入研究锂离子电池在各种工况条件下的产热特性是十分重要和必须的.主要从实验手段和模型仿真方法两个方面来分别对锂离子电池热问题研究进展进行全面详细地总结和分析,并指出两种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科研工作者应该将实验手段和模型仿真方法结合起来研究锂离子电池的热问题.关键词:锂离子电池;产热;实验手段;模型仿真doi:10.12028/j .issn.2095-4239.2019.0130中图分类号:064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4239 (2019) S 1-049-07Research progress on thermogenic characteristics of lithium ionbatteriesCHEN Hu, XIONG Hui, LI Yunjie, LIXinfeng(Hefei Guoxuan High-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Hefei 230011, Anhui, China)Abstract: The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directly affect their performance(such as capacity, internal resistance and power, etc) and the thermal safety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which is also the most concerned aspect of consumers. In order to better guide the design oflithium ion battery and the strategy during safe and efficient applic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and life,therefore, intensive study of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in various conditionsis quite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In this paper,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model simulation method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thermal problems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is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in detail,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wo researchmethods are pointed out. Therefore, in future research, researchers should combine experimentalmeans and model simulation methods to study the thermal problems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Key words: lithium ion batteries; production of heat; experimental means; model simulation电池是指能够实现电能和化学能相互转换的 载体,可以为电子器件提供能量。

锂离子电池针刺热失控安全性研究综

锂离子电池针刺热失控安全性研究综

文章编号:2095-6835(2023)03-0052-05锂离子电池针刺热失控安全性研究综述易爱迪1,王汝佳1,赵岩岩2(1.江苏理工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000;2.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常州)有限公司,江苏常州213000)摘要: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遭遇事故时,锂离子电池极易被金属刺破发生内部短路,进而冒烟、起火,最终发生热失控,驾乘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针对锂离子电池针刺问题,综述了针刺触发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机理、不同针刺条件下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影响,并介绍了锂离子电池针刺安全性本征优化,包括隔膜、正负极、电解液、集流体优化,能够有效减少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风险,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针刺;热失控;内部短路中图分类号:TM912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3.03.016目前,新能源汽车由于其节能和环保方面的优势,正逐步占领汽车市场的份额,各大厂商推出更大能量密度和能量等级的锂离子电池来迎合消费者的续航要求,这也同时增加了电动汽车事故的发生率。

锂离子电池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锂离子电池在各种滥用条件下会使其发生热失控,如高温、挤压、针刺、过充和过放电等,其中针刺是最难通过的测试评价条件之一。

尽管在新国标GB38031—2020中电芯和模组层级的针刺测试被取消,但是各大厂商依然将针刺测试作为卖点。

由于针刺滥用没有外部热量的摄入,常常被用来模拟电池内短路失效模式[1],是一种研究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的方法。

本文从锂离子电池针刺的安全性入手,对针刺触发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机理、不同针刺测试条件下锂离子电池发生热失控的风险研究和锂离子电池内部材料优化的各种方法进行梳理,总结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对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1针刺触发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机理锂离子电池发生针刺滥用时,会造成电池内部不同层级之间材料的接触,形成不同短路模式,其中包括正极-负极、正极集流体-负极、负极集流体-正极、正极集流体-负极集流体[2]。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与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高安全性电池体系研究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与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高安全性电池体系研究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与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高安全性电池体系研究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与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高安全性电池体系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的电力源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移动通信领域和电动车领域。

然而,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特别是其热失控和火灾的危险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因此,研究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机制并提出高安全性电池体系已成为当今能源研究的重点之一。

首先,我们来分析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和火灾的危险性。

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是指在极端条件下,电池内部的温度迅速上升并进一步引发热反应,导致电池的结构损坏。

这种热失控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热失控源和热失控路径两个方面。

热失控源包括电池内部的热点、缺陷以及外部因素的干扰等,而热失控路径主要由于电池内部的热量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等方式引起。

在热失控的基础上,锂离子电池面临火灾的危险。

当电池内部的温度超过一定程度时,电解液中的有机溶剂会产生热分解,不仅会产生大量的热能,还会产生可燃气体、有毒气体和易燃液体,进而加剧火势的蔓延。

此外,电池的结构损坏还可能导致电极材料与空气中的氧气相互反应,进一步扩大火灾的范围和危害。

为了解决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和火灾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高安全性电池体系。

例如,采用非可燃性电解液来替代传统的有机溶剂电解液,降低了电池的燃烧性能。

同时,还可以改变电池结构,将火灾蔓延的速度减缓到安全的程度。

此外,还可以引入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系统,通过及时检测和调节电池温度,降低热失控和火灾的风险。

此外,研究高安全性电池体系还需要从电池材料和制备工艺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需要研究和开发新型的电池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高安全性。

例如,通过改变电池正负极的材料组成和结构设计,可以提高电池的热失控温度,并降低热失控的危险性。

其次,制备工艺的改进也是关键。

精确控制电极材料的浓度、厚度和铺展方式,能够增强电池的热传导和热辐射能力,从而提高电池的热失控抵抗能力。

不同老化阶段的锂离子电池热特性研究进展

不同老化阶段的锂离子电池热特性研究进展

不同老化阶段的锂离子电池热特性研究进展
李爱东;刘丹丹;陈永翀;何颖源
【期刊名称】《电源技术》
【年(卷),期】2024(48)4
【摘要】研究锂离子电池不同老化阶段的热特性对于锂离子电池全寿命周期安全运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梳理了不同老化阶段电池本征热特性参数和产热特性参数的实验研究进展,厘清相关参数随电池老化阶段变化的规律和内在机理;结合锂离子电池热特性研究的电模型、热模型和老化模型的全面综述与分析,总结了锂离子电池不同老化阶段的产热及温升随环境温度和倍率的变化规律。

相关工作可为锂离子电池全生命周期热特性变化和热管理策略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14页(P554-567)
【作者】李爱东;刘丹丹;陈永翀;何颖源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912.9
【相关文献】
1.不同外热功率下18650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特性
2.不同工况下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热特性与仿真研究
3.不同燃烧阶段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燃烧烟颗粒特性研究
4.
不同荷电状态高比能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特性的研究5.不同荷电状态和老化状态下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特性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属锂电池的热失控与安全性研究进展

金属锂电池的热失控与安全性研究进展

金属锂电池的热失控与安全性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11-10T08:16:46.770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2期作者:姜雪陈念[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金属锂电池在工作生活中的普及程度逐渐扩大,金属锂电池的安全事故也逐年攀升,由此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

对金属锂电池的热失控以及安全性进行研究,可以更加清楚的获悉金属锂电池平时发生起火、爆炸的原因,从而对其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

青海柴达木兴华锂盐有限公司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金属锂电池在工作生活中的普及程度逐渐扩大,金属锂电池的安全事故也逐年攀升,由此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

对金属锂电池的热失控以及安全性进行研究,可以更加清楚的获悉金属锂电池平时发生起火、爆炸的原因,从而对其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

本文主要针对金属锂电池的热失控以及安全性研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属锂电池;热失控;安全性;研究进展前言:金属锂电池凭借自身低碳环保、高能量密度、高放电平台等优势,在诸多领域获取广泛应用,但由于近些年以来事故发生概率极高,导致公众对于金属锂电池开始提出质疑的声音,实际上对于金属锂电池而言,存在安全隐患的因素是热失控,因此针对金属锂电池在热失控、安全性进展进行分析以及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金属锂电池热失控的原因,并针对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最终提升金属锂电池在应用中的安全性能。

1 金属锂电池的热失控研究金属锂电池的安全性能、液态电解质的可燃性、隔膜的热稳定性等存在直接的联系,这也是出现爆炸现象、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可能是隔膜在发生受热时,由于体积出现收缩,出现结构内部区域的局部短路现象,也可能会导致容易燃烧的液体快速性的燃烧。

目前在商业领域中所使用的产品、所用到的液态电解质,仍然适合应用在金属锂电池中。

传统的碳酸酯类溶剂在闪点以及沸点方面相对都较低,具备极高的易燃性,所以在应用期间提出了温度的要求,不可以超出零上六十摄氏度。

全生命周期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研究

全生命周期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研究

全生命周期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研究从2014年起我国的锂离子电动车在数量上呈现爆发式增长,在能量密度上成倍增加。

作为一种能量密度较高的化学电源,锂离子电池本身具有一定安全风险,且随着能量密度的不断提高,风险不断上升。

目前针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新鲜电池上,对锂离子电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研究的非常的少,而使用过程中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关乎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因而研究锂离子电池全生命周期(容量保持率不低于80%)内的安全性能对其使用中的安全性监测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本论文主要从四个方面研究了正极为三元材料、负极为石墨的车载电池的全生命周期内的以及循环至容量保持率为80%的安全性能,同时分析了电池的安全影响因素。

(1)首先将循环600周后容量保持率90%的电芯按照国标GBT/31485要求进行安全测试,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其电芯的整体通过率相比于分容后电芯有所提高。

而循环至520周后容量保持率80%的电芯,析锂面积较大。

其电芯与分容后的相比,在针刺、过充测试的通过率有所提升,但在加热、短路测试的通过率有所下降。

(2)其次为了探究电芯安全优劣化机理,接下来对循环后电芯拆解分析。

循环600周后量保持率90%的电芯,在短路、过充测试中通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充放电循环时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增厚,造成极片电阻增加,从而使针刺时的短路电阻增大、过充时更容易极化到上限电压。

循环520周后量保持率80%的电芯的电芯容量快速衰减的原因是由于在循环过程中出现了大面积析锂,造成了锂的损失。

其电池在加热、短路测试通过率降低的原因是大量析锂造成了电芯热稳定性下降。

(3)由于电池在循环的后期很容易析锂,存在着电池内短路的风险,因而进一步探究了析锂对电芯安全的影响。

对80%容量保持率的电芯负极的析锂区与正常区分别做XPS测试分析,其试验结果证明负极析出的锂已变成了锂的化合物,因而造成正负极短路安全风险较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附近 观察 到 SEI 膜 的分 解 ; 而 开始分 解放热 ,
使用 DSC 发现 : SEI 膜在 130
不受嵌锂程度的影响。 1 2 负极与电解液的反应 当温度高于 120 时 , SEI 膜不能保护 负极 , 负极嵌 入的 锂与电解液发生放热反应。溶剂 可能与 锂 ( 金 属锂或嵌 入锂 )
Key words: L i ion batteries;
safety ;
thermal decomposition 关。 SEI 膜 包 括 稳 定 层 ( 如 L i2 CO3 ) 和 亚 稳 定 层 [ 如 ( CH 2 OCO 2L i) 2 ] 。亚稳定层可能发生放热反应。 SEI 膜的分解特性与电解液的成 分有关。在 LiBF4 电 解液 中 , 自加热曲线中没有放热峰 , 在 L iPF6 电解液中 , 放热 峰的 形状和特性取决于溶 剂的种 类。例如 , 在 EC+ DEC ( 体积 比 1 1) 的电解液中的主放热峰旁有个侧峰 , 而在 EC+ DEC ( 体 积比 1 2) 的电 解液 中 , 则没 有。在 A RC 实 验中 , 反 应活 化 能为 1 35 ! 10 3 J/ mol, 指前因子 为 1 70 ! 1015 s- 1 。 H M aleki 等 [ 4] 使用 差 示 扫描 量 热仪 ( DSC) 研 究了 碳 化 锂和电解液的反 应 , 在 100 Z Zhang 等 时, 会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rmal safety of Li ion batteries
WANG Qing song 1 , SUN Jin hua1, CH EN Si ning 1, YAO Xiao lin2, CH EN Chun hua2
( 1 State Key Labor atory of Fir e Science, Univ er 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of China , H ef ei , A nhui 230026 , China; 2 D ep ar tment of M ater ial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of China, H ef ei , A nhui 230026, China)
报 道了 L ix C 6 与 PV DF 的 反应 热 为 , 在 287 , 在 290 时达到 时, 反
1 32 ! 103 J/ g, 反应开始时的温度是 200
[ 6]
报 道 了 Li x C6 与 PV DF 的 反 应 热 为 时结束。
1 50 ! 103 J/ g, 反应开始时的温度是 240 应热达到峰值 , 反应在 350 1 4 电解液分解
1 1 1 2 2
230026;
230026)
பைடு நூலகம்
摘要 : 综合分析了锂离子电池主要材料的产热特 性 、 相 互反应 产热特 性的研 究与发 展 。 SEI 膜 、 电解 液 、 正 极的分 解 , 负极 与电解液 、 负极与粘合剂的反应等 , 是主要的产热过程 , 这 些反应的放热量决定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 。 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 中图分类号 : T M 912 9 安全 ; 热分解 文章编号 : 1001- 1579( 2005) 03- 0240- 02 文献标识码 : A
第3期 发生反应。 M N Richar d 等
[ 3]
王青松 , 等 : 锂 离子电池热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241
[ 1 mol/ L LiPF6/ EC+ DM C ( 体积 比 1 2) ] 进 行 了 研 究 , 发 使用 DSC 和 A RC 研究了嵌锂 石墨在 电 现 : 产热量几乎和 脱锂程度呈线性 增加 , 样品 ( 去 除电 解液 ) 释放出较少的热。 D D M acNeil 等 [ 7] 研究了 Li x M n 2O4 和电 解 液的反应 , 发现 L ix M n 2O 4 的 热稳 定性 随 L iPF6 在 EC+ DEC 中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第 35 卷 2005 年
第 3期 6月

BA T T ER Y

BIM ON THL Y
Vol 35, N o 3 Jun , 2005
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王青松 , 孙金华 , 陈思凝 , 姚晓林 , 陈春华
(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安徽 合肥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 工程系 , 安徽 合肥
对电解液分解 的研 究有 些分 歧 , 电 解液 和负 极的 反应 也 使问题复杂化。如 EC 分解成二氧 化碳和乙撑 氧 , 乙撑氧能 分 解放热 , 镍酸锂促进 EC 的分解。也有研究发现 : L i0 5CoO2 和 电解液反 应 的放 热 量 , 在 一 定范 围 内 不受 电 解液 量 的影 响 ; 而 Li x M n2 O4 与电解液反应的放热量 , 随 着电解液的 增加而 增 加
使用加速度量热仪 ( A RC) 测 定
了由 SEI 膜的分解 而产 生的 放热 峰 , 该 峰值 与碳 极嵌 锂量 有 作者简介 :
王青松 ( 1977- ) , 男 , 河南 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 生 , 研究方向 : 锂离子电池安全 ; 孙金华 ( 1962- ) , 男 , 江苏 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 : 反应性物质安全 ; 陈思凝 ( 1975- ) , 男 , 安徽 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 生 , 研究方向 : 爆炸安全等 ; 姚晓林 ( 1974- ) , 男 , 安徽 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生 , 研究方向 : 锂离子电池安全 ; 陈春华 ( 1964- ) , 男 , 四川 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研 究方向 : 锂离子电池 。
[ 7]
ion cells and components [ J ] J Elect rochem Soc, 1999, 146 ( 9 ) : 3 224- 3 229 [ 5] Zhang Z, Fouchard D , R ea J R D iff erent ial scanning calorimet ry mat erial st udies: im plications for t he safet y of lithium ion cells [ J] J Power Sources, 1998, 70( 1) : 16- 20 [ 6] [ 7] Biensan P, S imon B, Peres J P, et al On saf et y of lit hium ion cells [ J ] J Pow er Sources, 1999, 81- 82 : 906- 912 M acN eil D D, Dahn J R The react ion of charged cathodes w it h non aqueous solvent s and elect rolytes ( ∃ ) LiM n2 O4 charged t o 4 2 V [ J] J Electrochem Soc, 2001, 148 ( 11) : A 1 211- A 1 215 [ 8] S loop S E, Pugh J K, Wang S , et al Chemical react ivit y of PF 5 and LiPF 6 in ethylen e carbonate/ dimethyl carbonat e solut ions [ J] Elec t rochem Solid Stat e Lett ers, 2001, 4 ( 4) : A42- A 44 [ 9] K aw amura T, K imura A , Egashira M , et al J Pow er Sources, 2002, 104( 2) : 260- 264 [ 10] CHEN Li quan( 陈立泉 ) 锂离 子电池 正极材 料的研 究进展 [ J] Bat t ery Bimont hly( 电池 ) , 2002, 32( S 1) : 6- 8 [ 11] M acNeil D D, Dahn J R T est of react ion kinet ics using bot h diff erent ial scanning and accelerating rate calorimet ries as applied t o t he react ion of Lix CoO 2 in non aqueous elect rolyt e[ J] J Phys Chem A , 2001, 105( 18) : 4 430- 4 439 [ 12] V enkatachalapathy R, Lee C W, Lu W, et al T hermal invest iga t ions of t ransit ional met al oxide cathodes in L i ion cells [ J] Elect ro ch emistry Communicat ions, 2000, 2( 2) : 104- 107 [ 13] Lu W, Lee C W, Venkat achalapat hy R, et al Elect roch emical and T hermal st ability of
1 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热性能研究
锂离子电池材料之间主要放热反应有 : SEI 膜的分解 ; 电 解液分解 ; 正极分解 ; 负极与电解液的反应 ; 负极与粘合剂的 反应 ; 此外 , 由于电池存在电阻 , 使用时也产生少量热量。 1 1 SEI 膜分解 负极表面有绝缘保护膜保 护 , 使之 不与电 解液发 生反应 , 这层保护膜被称为 SEI 膜 , 该膜不稳定 , 在 90~ 120 发生分解。M N Richard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