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动态战略能力
公司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来源.doc
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来源-企业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已成为战略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因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中心议题就是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创造或维持。
那么,什么是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呢?笔者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是指对于一个企业的整体发展过程来说,在各个市场环境中,当一个企业能够适时地实施相应的创造高度市场价值的战略,而其他任何现有和潜在的竞争者都无法同时成功地实施这些战略,而且也缺乏进行模仿或复制该企业战略所带来的全部收益的信心与能力时,就可以认为该企业具有竞争优势可持续性。
本文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性的主要方面来自于七个方面: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战略资源、企业核心能力、企业战略能力、企业家能力、企业文化及持续性创新。
下面依次对这些来源因素进行描述。
一、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企业总是身处于某种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企业所处环境对于竞争优势的获得及发展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第一,企业发展的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源自某种突发性的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这种变革打破了原先市场的平衡;第二,企业外部环境本身并无任何变化,但企业对环境特点的认识产生了变化或企业自身的经营条件与能力发生了变化;第三,上述两者的结合。
产业环境对竞争优势的获得和维持的影响力取决于他本身的变动性,不同产业环境之间的变动性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不同的产业环境状态对竞争优势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也不相同。
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能够明显地影响企业市场行为的效率,由此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竞争优势的创造与维持。
一般来说,每一个企业都身处某种外在环境之中,宏观环境主要通过产业环境对企业产生影响力。
产业环境相对于宏观环境而言,对个体企业具有更大和更直接的影响,这是由于宏观环境一般不直接影响个体企业的决策与经营绩效,而是通过产业环境产生间接影响或发展作用。
由此,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外在条件。
企业战略寻求竞争优势的源泉动态能力战略观
企业战略寻求竞争优势的源泉动态能力战略观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文档资源★★★“动态能力”战略观是当代西方战略管理领域中正在迅速发展的一种理论,它集中探讨企业组织能力的演进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把组织能力看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源泉。
为了帮助理解其理论脉络,本附录首先介绍一下能力概念在企业理论中的发展,然后以战略管理的理论演进为线索介绍这个战略观的要点。
(一)企业理论中的能力概念在现代经济学中,对企业组织的能力的讨论起源于潘罗斯发表于1959年的《企业增长理论》(Penrose,1995/1959),虽然她本人并未直接使用这个术语。
潘罗斯把企业定义为“被一个行政管理框架协调并限定边界的资源集合,”并认为企业的增长源泉是企业的内部资源。
根据潘罗斯的逻辑,对生产性资源的使用产生生产性服务,生产性服务发挥作用的过程推动知识的增加,而知识的增加又会导致管理力量的增长,从而推动企业的增长。
潘罗斯是西方经济学思想史上第一个强调企业内部的知识创造是企业增长源泉的经济学家。
她把知识分为两类:客观的和经验的。
客观的知识独立于个人或团体之外,可以通过书籍、蓝图和语言向任何人传播。
经验的知识却无法通过这些途径来传播,与个人无法分开,而且离不开一个有一起工作之经验的个人的集合(即组织)。
生产性服务是在使用资源的经验中产生的,所以这种服务会创造出内在于企业的知识。
同样的资源,当被用于不同目的或以不同方式并与不同类型或数量的其他资源相组合时,会产生出不同的服务,所以从特定企业的经验中所产生的知识还会是独特的。
这是后来被概念化为独特的或难以模仿的企业能力的最初理论表述。
潘罗斯认为生产性服务的异质性赋予每个企业以独具的特征,而每个企业扩张的方向必然受到所“继承的”(inherited)资源的制约。
因此,企业倾向于围绕着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进行竞争和扩张:“在某些专门制造领域具有高度的胜任(competence)和技术知识基础之上进行多样化和扩张是(美国)许多最大企业的特色。
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3篇)
第1篇一、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掌握有效的竞争战略。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的竞争战略理论为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本文将从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的核心内容、竞争优势的源泉以及竞争战略的选择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波特竞争战略理论的核心内容1. 五力模型波特五力模型是波特竞争战略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该模型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态势:(1)行业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包括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等。
(2)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供应商在行业中的地位、供应资源的稀缺性、供应商的集中度等。
(3)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购买者在行业中的地位、购买资源的稀缺性、购买者的集中度等。
(4)潜在进入者的威胁:行业进入壁垒、行业增长速度、行业现有企业的反应等。
(5)替代品的威胁:替代品的性能、价格、市场接受度等。
2. 竞争战略类型波特将竞争战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企业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使产品价格低于竞争对手,从而获得市场份额。
(2)差异化战略:企业通过提供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满足消费者特殊需求,从而获得较高的利润。
(3)集中化战略:企业专注于特定市场或细分市场,通过提供满足特定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实现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三、竞争优势的源泉1. 成本优势成本优势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成本优势:(1)规模经济:企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2)技术进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3)垂直一体化:企业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降低采购成本。
2. 差异化优势差异化优势是企业通过提供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满足消费者特殊需求,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差异化优势:(1)产品创新:企业通过不断研发新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来源
二、企业战略资源
尽管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对其盈利水平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力,但是相比较而言,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素质更为重要。企业素质实际上就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的外在表现。因为,企业在产业内的相对市场优势的根本基础或源头在于其素质,或者说企业的市场优势实际上是其相对资源优势的市场反映或表现。尽管每个企业都拥有或控制某些资源,但是只是其中的战略资源才能够为竞争优势可持续性创造做出显著贡献。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战略资源在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企业能够形成某种竞争优势呢?普拉哈拉德和哈梅尔认为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所谓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这种能力不局限于个别产品,而是对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优势都有促进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核心能力不仅超越任何产品或服务,而且有可能超越公司内任何业务部门。核心能力的生命力要比任何产品或服务都长。由于核心能力可以促进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优势,所以能否建立比竞争对手领先的核心能力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只有建立并维护核心能力,才能保证公司的长期存续。因为核心能力是未来产品开发的源泉,是竞争能力的根。
动态能力战略观
动态能力战略观“动态能力”战略观是当代西方战略管理领域中正在迅速发展的一种理论,它集中探讨企业组织能力的演进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把组织能力看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源泉。
为了帮助理解其理论脉络,本附录首先介绍一下能力概念在企业理论中的发展,然后以战略管理的理论演进为线索介绍这个战略观的要点。
(一)企业理论中的能力概念在现代经济学中,对企业组织的能力的讨论起源于潘罗斯发表于1959年的《企业增长理论》(Penrose,1995/1959),虽然她本人并未直接使用这个术语。
潘罗斯把企业定义为“被一个行政管理框架协调并限定边界的资源集合,”并认为企业的增长源泉是企业的内部资源。
根据潘罗斯的逻辑,对生产性资源的使用产生生产性服务,生产性服务发挥作用的过程推动知识的增加,而知识的增加又会导致管理力量的增长,从而推动企业的增长。
潘罗斯是西方经济学思想史上第一个强调企业内部的知识创造是企业增长源泉的经济学家。
她把知识分为两类:客观的和经验的。
客观的知识独立于个人或团体之外,可以通过书籍、蓝图和语言向任何人传播。
经验的知识却无法通过这些途径来传播,与个人无法分开,而且离不开一个有一起工作之经验的个人的集合(即组织)。
生产性服务是在使用资源的经验中产生的,所以这种服务会创造出内在于企业的知识。
同样的资源,当被用于不同目的或以不同方式并与不同类型或数量的其他资源相组合时,会产生出不同的服务,所以从特定企业的经验中所产生的知识还会是独特的。
这是后来被概念化为独特的或难以模仿的企业能力的最初理论表述。
潘罗斯认为生产性服务的异质性赋予每个企业以独具的特征,而每个企业扩张的方向必然受到所“继承的”(inherited)资源的制约。
因此,企业倾向于围绕着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进行竞争和扩张:“在某些专门制造领域具有高度的胜任(competence)和技术知识基础之上进行多样化和扩张是(美国)许多最大企业的特色。
这种类型的胜任与市场位置结合在一起是一个企业所能发展的最强大和最持久的阵地。
企业战略动态战略能力及其决定因素
★★★文档资源★★★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外部环境不断的变化其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企业战略管理需要以动态的形式来进行,且在公司内形成动态战略能力.本文主要从动态战略能力的定义及其决定因素来进行阐述.一、动态战略能力的概念彼得·德鲁克说:“竞争战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经营目标的唯一有效的定义就是顾客.”也就是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关键是能力竞争.最终要想在竞争中胜于对手,则应从企业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出发,而且要把战略和能力有效地结合.我们可以把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看作近期能力,把解决未来问题的能力看作远期能力,并且远期能力则关系着企业的持续发展.因为以往的积累形成现在的能力,而对现在能力的不断改进与创新,则必须以动态能力动态能力是指企业保持或改变其作为战略能力基础能力的能力.的方式进行管理,才能形成动态战略能力.什么是动态战略能力呢笔者认为,企业动态战略能力是指对于一个企业的整体发展过程及其形成能力来说,并随着市场环境不断变化或在动态环境下,企业能够创造高于市场价值的战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而其他任何现有和潜在的竞争对手都无法在短期内成功地实施这些战略,这种战略能力它具有独到的、短期内不可模仿或复制性,就可以认为该企业具有动态战略能力.它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积累性学识,包括技术、管理、机制、资源、能力等很多方面,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企业最高管理层的洞察力和贯彻力.洞察力和贯彻力,通俗地讲就是眼光和行动.眼光包括理念、视野和判断,即对未来的发展能看多远、多宽、多深.行动是对目标的规划和追求、百折不挠的韧性和持之以恒的努力.GE的韦尔奇和IBM的郭士纳不久前退休的世界级企业领导人为我们提供了最佳案例,这两人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在公司内靠运用动态战略能力,把正在走下坡路的大公司重新变成世界最具竞争力的一流公司.所以说,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动态战略能力培育或运用水平的高低,是否能将这种战略能力以动态的模式实施.二、动态战略能力决定因素在动态环境下,企业必须培育或拥有动态战略能力.而企业动态战略能力决定因素主要是由动态环境、企业家战略能力、动态能力、学习力等要素组成.下面主要针对以上因素进行阐述.1、动态环境动态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产业环境、企业内部环境等随着时间的变化、市场竞争在形式、内容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这些环境是处在动态变化或不确定性的一种复杂多变的状态,其主要特征是动态变化.在企业经营环境变得更加动态化和复杂化的情况下,企业战略制定、选择与管理的问题也就相应成为非常关键的问题.首先,动态环境使企业战略内容包括经营范围、资源分配、竞争优势的变化;其次,企业战略变化也会导致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因为企业总是身处于竞争激烈与动态经济环境中,企业所处动态环境对于竞争优势的获得、发展及其动态战略能力的形成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第一,企业发展的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源自某种突发性的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这种变革打破了原先市场的平衡;第二,企业外部环境本身并无任何变化,但企业对环境特点的认识产生了变化或企业自身的经营条件与能力发生了变化;第三,上述两者的结合.战略管理本身就是对动态环境下各种环境变化时应采取对策的管理和通过变化进行动态的战略管理.由于环境的动态、多变性,产业环境对企业战略能力的获得和维持的影响力取决于他本身的变动性,不同产业环境之间的变动性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不同的产业环境状态对战略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也不相同.一般来说,每一个企业都身处在外部动态环境之中,宏观环境主要通过产业环境对企业产生影响力.产业环境相对于宏观环境而言,对个体企业具有更大和更直接的影响,这是由于宏观环境一般不直接影响个体企业的决策与经营绩效,而是通过产业环境产生间接影响或发展作用.由此,企业所处的动态环境是企业动态战略能力形成的外在条件.2、企业家战略能力企业家是企业的异质性资源,同时企业面对的是资源稀缺的竞争环境.企业家这种资源所具有的功能恰恰能有效地对资源进行整合,使有限的资源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企业家能力所表现出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一种从未存在的稀缺性资源,通常就是通过对现有资产、技能和能力的整合.企业家能力在资源生成模式中先于其他模块,具有起因的作用.企业拥有的资产、技能和能力本身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润,企业家能力将这些因素整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从未存在的稀缺性资源.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家还必须具有战略能力.简单地说,企业家战略能力就是企业家把握与处理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问题的能力.只有具备战略能力,企业家才能在领导活动中有效把握全局,运筹帷幄,才能使企业持续发展.具体来说,企业家应具有的战略能力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战略思维能力.战略思维就是在战略观念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对战略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过程,是企业家能力的思想基础.第二,预测能力.企业家是作为企业战略规划与实施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企业家必须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且运用准确、科学地预测进行有效的战略规划.第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表现为企业家善于敏锐地洞察旧事物的缺陷,准确地捕捉新事物的萌芽,提出大胆新颖的设想,继而进行周密的论证,拿出可行的方案来付诸实施.第四,战略规划能力.战略规划能力就是企业家把握全局,为组织确定方向,指明道路,制定组织发展战略的本领和水平.战略规划是企业家的第一大事,每个企业家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知道自己的职责,其心中就是须有一个组织发展的清晰蓝图,知道组织应该向何处去,怎么去.只有明确了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具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与全局意识,才能进行科学的战略规划.3、动态能力动态能力,是指企业保持或改变其作为战略能力基础能力的能力Teece,pisano and Shuen,1992:Teece、Rumelt and Winter,1994.动态能力这一崭新的概念被提出来,其理论随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Teece等学者认为,具有有限动态能力的企业,不能培养战略能力、竞争优势并使战略能力的来源适应时间的发展,企业最终会失去其生存的基础.而具备很强动态能力的企业,能够使它们的资源和能力随时间变化而改变,并且能利用新的市场机会来创造战略能力的新源泉.动态能力理论是改变企业能力的能力,从本质上分析,企业动态能力是一种开拓性的能力,强调以开拓性动力克服能力中的惯性.它更加关注企业的动态效率.开拓性动力通过促进创新和创造新的规则与能力为企业的战略能力提供了长期基础.在动荡的环境中,动态能力崇尚建立开拓性学习能力.开拓性学习能力是为了在长时间内向企业提供新的战略观念而进行的侧重于变革的学习.其显示了对路径的较少依赖,也显示了以试错法为基础和以建立新能力、新规则为特征的研究过程.企业动态能力作为企业内部学识、吸收性学识或引进性学识有机结合的产物,强调建立从外部途径吸纳知识包括资源、能力与机会的特殊能力.吸收性知识在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与能力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动态能力通过其开放性而获得灵活性,从而减少了能力中的刚性.从本质上分析,动态能力表现出一种动态的非均衡状态.在一个变化无常的超竞争环境中,能力持续不断地培养、开发、运用、维护和扬弃,这正是动态能力本质之所在,即通过不断的创新而获得一连串短暂的战略能力,从而从整体上体现出企业的持续战略能力.4、学习力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总和,企业员工必须具有较强的学习力,才能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才能获得惟一持久的竞争力.因为企业惟一持久的战略能力,就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企业动态战略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知识的创新、积累、转移和共享,这就要求企业应该成为一个学习型企业和知识型企业,在不断中增加企业的专用性资产和隐性的不可模仿性知识等.在新的竞争时代,光靠雄厚的资源和强大的规模并不能保证企业能够在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学习的能力才是突破生存不利格局、实现永续发展的根本,只有重视学习、用心学习,企业才能适应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市场,才能获得持续战略能力.在一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动态环境中,企业获得战略能力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所拥有的知识和以多快的速度获取新知识.现实企业如此短命的原因是企业在学习能力上有缺陷,这种缺陷使企业在环境改变时不能迅速应变,从而严重影响了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而有效的企业学习是在一定背景环境下发生及持续的,如何培育一个知识共享、创造和使用的背景环境则是建立学习力的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第一,创造共同的愿景.共同的愿景是对组织未来的设想和憧憬,也反映了组织内全体成员利益的共同性.共同的愿景不仅能集中企业资源、统一企业意志、振奋企业精神,更能指引、激励企业取得出色的业绩.因此,共同愿景是组织中个人强烈学习欲望的源泉.第二,建立组织学习机制.建立组织学习机制,就是说应该通过制度化的结构或程序安排来促进组织学习.组织学习机制的精髓是激励学习和保证学习的有效性.第三,培育信任文化.培育信任文化取决于一种信任、关怀、坦诚公开、平等的组织文化.企业文化在知识集约过程和知识交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在员工间实现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是知识发展和创新的关键,是使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途径,它直接制约着知识的生成和交流,更关系到知识的管理和效果.要着力于实现知识的共享,就要求组织内部形成相互信赖的关系和统一的价值观.信任是使信息在组织内部得以流动和传播的润滑剂.知识和信息可以在不断变化的、广阔的范围内自由流动,并能更加放任的学习.第四,提供知识获取、共享及交流的平台.组织的信息网络是知识共享与交流的平台.应构建敞开的、无障碍的、人性化的开放性的综合信息网络.通过将内部和外部各种所有应用数据用统一的界面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使得企业与内部员工、客户、供应商、分销商及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流得到畅通、高效的处理.这样,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知识获取、共享及交流,就不仅是局限于内部,而且和外部市场紧密相联,这个平台已经超出了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内涵,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两大应用的结合,并为组织学习的动态性和知识有效性、精确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极大的加强企业面对复杂而动荡的外部环境快速应变的能力.所以说,真正能够笑到最后的企业必将是那些能够想方设法使组织内所有人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三、结论企业动态战略能力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积累性学识,动态战略能力决定因素或者说主要来源是形成这种能力累积资源的重要途径,动态变化是新经济时代主要特征,是企业动态战略能力获得与保持的决定因素.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取胜,就需要不断培养企业家战略能力、动态能力、持续创新及其不断学习并转化为企业内部“核能”,企业最终持续发展.所以说,研究动态战略能力的来源或决定因素,对企业在动态环境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企业战略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
★★★文档资源★★★内容提要: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已成为战略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但对于企业如何才能获得和维持竞争优势,存在不同的观点:环境决定论认为,企业所处的产业结构等外部环境因素决定了竞争优势的持久性;能力基础论认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是资源和能力;组织的行为制度观则认为,资源配置的背景将对可持续性竞争优势起决定性的作用;战略选择观认为,可持续竞争优势依赖于企业家的不断创新;综合观将企业内外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作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关键词:竞争优势,持续性,战略管理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研究,是战略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Porter,1985;Rumelt,1984;在众多的战略管理文献中,关于可持续竞争优势模型的建立,主要是从企业内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但由于具体的分析角度不同,以至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下面将对该理论的一些代表性观点,如环境决定论、资源能力基础观、行为制度观、战略选择观、综合观等进行简要的评述;一、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将企业关系描述成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这些模型受到新古典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经济学理论框架的影响;新古典经济学以经济效能逻辑为依据,认为它是决定企业长期生存的一个选择性力量;其假设前提是:1企业是一个理性主体,它的首要目标就是将稀缺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并通过此方式实现利润的最大化;2外部环境给企业施加其必须作出反应的选择性压力,能够成功地作出调整的企业就将生存下来并持续地发展,否则就将退出市场;所以,该理论认为,竞争优势应通过以低价提供一般的产品或以高价提供消费者愿意购买差异化产品而获得;新古典理论没有为理解企业层战略行为提供一个基础,因它的假定没有考虑到交易成本、有限理性、技术不确定性、要素流动的约束、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学习及企业主要参与者的不诚实或愚蠢的行为Rumelt,1994;古典产业组织理论学者则假定,一个企业既不能影响产业条件,也不影响其自身业绩,而企业所处的产业结构将决定企业的业绩Bain,1956;Mason,1939;在此背景下,竞争优势是由诸如产业集中度和成本结构等要素驱动的;后来一些产业组织学者也认识到企业行为在产业结构和企业绩效之间所起的作用,对上述模型进行了修正;如Porter1981认为,可以用一些基本的产品特性和技术特征,如购买者、供给者的谈判能力、进入壁垒等来描述的产业结构参数;在Porter模型中,企业在目标的约束下作出决策,但分析的对象是产业,所以,此情况下竞争优势仍是由影响企业绩效的产业结构特性决定;不过Porter1980已经看到,竞争优势是可以通过建立进入壁垒阻止潜在对手进入来维持的,比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经验或学习曲线、产品差异化、资本量、购买者的转化成本等;并且,企业还可以利用赢利的再投资以提高这些壁垒;这种集中于环境对企业竞争位势影响的战略分析,明显地没有考虑到企业异质性对竞争位势的作用 Porter,1990;这种分析隐含了两个基本假设:1产业内的企业或战略集团内的企业是同质的 Porter,1981;Rumelt,1984;Scherer,1980;2即使一个产业或集团内存在异同质性,这种异质性也将由于企业在实施其战略时利用那些具有高流动性的资源而致使异质性的寿命很短;虽然产业组织理论在对竞争优势分析时也曾涉及到差异化,如Bain1956认为,企业的组织规模和产品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将导致进入壁垒和垄断;但Stigler1951认为,建立在此种差异化基础上的竞争优势是不可能持续的;Porter1980虽然认为竞争优势是可以维持的,但仅集中于技术经济变量,如产品开发的投入、设备设计广告和客户服务等Buzzell & Gale,1987,Hill,1988;Porter,1985,即使他考虑了对手的模仿Porter,1980,也未能提出一个完整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模型;总之,环境决定论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理解不够深刻;仅将竞争优势归因于产业/市场结构,而忽略了企业内部因素,如差异化的企业能力,这就使得该理论很难解释以下现象:产业中企业长期利润率的分散程度比产业间的分散程度要大得多Rumelt,1982,引自Foss,1998;Hanason和Wernerfelt1968通过对影响企业业绩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也发现,经济因素产业与组织,I/O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仅为15%~40%,其他因素则应该归属于企业的内部因素;环境决定论的不足,促使学者将注意力转向企业内部;这个理论,可以追随到马歇尔的企业内部成长论及Penrose1959等人的企业内部经济分析;由于诸多学者的研究角度不同、研究的方法不同,对企业内部因素决定论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资源能力基础观、行为制度观、战略选择观等;二、资源能力基础观Selznick1957在描述领导能力时,首次提出了“特有能力”这一概念;他强调了对企业整体性的保护将有利于对组织的独特能力的发展,且随着组织的发展,独特的能力将能完成独特的工作;这一概念后来成为古典战略学派,如Learned、Christensen、Andrews和Guth1969企业政策框架的一部分;此框架强调了企业内部的能力强项和弱项,并且此能力是与环境的机会及威胁相匹配的;Anso “1965,1976不仅将此概念作为公司战略的必要组成内容,而且认为一个组织的特有能力是对弱环境信号进行鉴别和反应的本质;Hofer & Schendel1978则认为,企业是通过其资源的使用从而获得竞争位势的;资源能力基础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研究竞争优势是怎样产生的,是如何得以维持的;前者它假设企业间存在异质性,后者则通过诸如隔绝机制等促使异质性持续下去;如Rumelt1984认为,隔绝机制,如信息不对称、原因不明、生产者学习、购买者转化成本、搜寻成本、声誉、路径拥挤、专有资产的规模经济等,是可以保护优势不被模仿并维持租金流的;这种隔绝机制与Bain1956的进入壁垒、Caves和Porter1977的移动壁垒极为相似;Barney1986认为,战略要素市场的不完备性及幸运的存在,将为企业带来超额价值,但他是假定所有的要素是可以交易的;针对这一点,Derickx & Cool 1989指出,并非所有的要素都可在公开市场上交易的,如产权未明确界定的资源、商誉、信任及高度专有性的资产等;所以,他指出只有那些由于时间压力的非经济性、资产积累的效率、资产存量交互关联性、资产腐蚀性及原因不明等因素致使不可模仿的资源,且是不可交易的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即仅是战略资产存量中那一部分才能持续创造价值;但竞争优势与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区别,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Barney1991发表其论文“企业资源与可持续竞争优势”;他认为,当一个企业实施能创造价值的战略,而同时其他任何既存企业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无法实施该战略时就拥有了竞争优势;但可持续竞争优势除满足这些条件外,还应包括“竞争对手无法复制此战略的优势”这一条件;他强调了以下几点:1竞争优势必须同时考虑现存的对手和潜在的竞争对手;2持续性不是一个日历时间概念;3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并不意味着它将永远地存在;它只是暗示,它将不会由于其他企业的复制而被竞争出局;产业中竞争结构的不可预期的变化也许使得某一时候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不再有价值了;那么何种条件才能促使竞争优势持续呢Barney1991根据其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定义,认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应该满足4个条件,即有价值、稀缺性、不完全模仿如独特的历史条件、原因不明、社会复杂性、不可替代性;不久,Peteraf1993也提出了一个与Barney极为相似的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观点;即可持续竞争优势应该包括4个条件:1使租金产生的资源异质性;2事后为维持租金对竞争的;3不完全移动为确保租金由企业拥有而进行的资源配置;4为确保成本低于租金而对竞争对手的事前;后来的许多学者也正是基于这些假设,来对可持续竞争优势进行研究的;如,Hall1993研究了不同的无形资产与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Black & Boal1994将资源按其交易性及流动性具体分为四种类型:可交易资产流量、不可交易资产流量、可交易资产存量、不可交易资产存量,并结合影响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三个特性,即网络类型Diericks & Cool,1989,Grant,1991、替代关系Barney, 1991:Grant,1991和说服力包括补偿关系、促进关系、抑制关系,Schomaker,1991,分析了不同类型的资源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支持程度是不一样的;Teece、Pisano、Shuen1997强调了动态能力的概念,认为它是企业关键资产、革新、组织学习、资源积累、能力构建及管理团队的智力模型;但是,这种由演绎法所推导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若干条件也不尽完善,因为它与现实相差太远;能力学派中一些学者,如D′Aveni1994,1995、Hamel和Prahalad1994、MacMillan1988,1989、Oliva与Day、MacMillan1988、Williams1992对竞争优势的持续性观点、战略的功能及管理的作用等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建立长期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的观点已经过时;因为今天快节奏、超竞争及全球化的市场已经形成了,“持续性模型”将由于竞争优势是更多地建立在无形资产Itami,1987和更少的规模以及物资资产的基础上而不起作用了,因为这些无形资产更具有流动性、更易被模仿,也更易以替代品规避;因此据此“超竞争”的观点,企业战略的目标,不是建立或保护大量的可持续竞争优势,而是创造一系列持续变化的小范围内暂时的竞争优势;关于可持续优势的经验证据,是不尽相同的;如,Beaver1970发现,高业绩企业与低业绩企业的利润率差异平均8年趋于消失;另一方面,Mueller1977,1986则发现此利润率一直是趋于减少的,但它们没有消失;Jacobsen1988则发现,ROI差异一直消失,但某些在企业控制下的战略要素能够使这些ROI差异消失率减慢;Makadok1998认为,可持续性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概念,而是处于极端间的一个灰色区;近几年来,资源派纵向化发展了其理论,如企业知识论的提出、丰富和完善;企业知识理论认为,资源效用的大小取决于使用它的人,而能力差异是由现有的知识存量所决定的,没有知识的支撑,能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并且核心能力出现的核心刚性core rigidities最终将导致核心能力的丧失Derothy Leonard—Barton,1992;余光胜2000通过对构成企业竞争优势的要素进行层层剥离,批判了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观和以能力为基础的企业观,指出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于企业的知识及与知识有关的认知能力,只有清楚地把握知识在企业中发挥作用的微观机理,才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知识,从而使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但他的评价标准,也是建立在Barney1991和Rumelt1984等人的基础上的,即知识具有创新能力、难以模仿、可持续性及学习能力;战略-飞诺网三、行为制度观能力基础观试图解决的是,满足什么样特性的内部因素才可使竞争优势持续;但这些因素是如何得以培育呢这就需要用另一种观点,即行为制度观来解释;该观点主要认为,企业是在一个由道德准则、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组成的社会环境中运行的,这种社会环境将决定哪些行为是合理的和可以接受的,这也就势必影响到资源的积累和选择,进而决定企业能否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Zukin和DiMaggio1990认为,资源的选择除了受制于技术和信息,也与人类的行为规范及习惯、风俗等相关;这种制度和组织的观点,将经济的优化延伸到社会的正义和社会的责任;按照组织理论家的观点,是社会的期望促进了组织的成功和幸存Baum、Oliver,1991,因为这种期望将促使企业经营的合法性及其资源和生存能力的提高;Schuler和Jackson1987及Schuler和MacMillan1984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的实践,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对可持续竞争优势进行研究;他们认为,只要HRM 实践能引出或强化这套角色行为 Role Behavior以降低成本,加大产品差异化或同时两者,则这些实践对竞争优势是有利的;不过在Lado和Wilson1994看来,这种强调角色行为及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并未归纳出竞争优势如何才能持续;因为行为是外部导向的,依此观点,个体和组织的行为与结果是由内外环境条件决定的,而且由于雇员的角色行为是能被观察和从一个组织转到另一组织中去的,他们也就容易被复制,这样对任一企业都不可能使其竞争优势持续;虽然如此,角色行为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仍是不可忽视的;Halll1993用组织制度要素解释企业间业绩差异的原因,因为这些要素是难以获得的;不过他和其他同派学者所提出的组织制度要素观与资源学派的所提出的产生经济租金的资源与能力观是相近的;资源学派的一些代表人物,如Barney1986专门研究了企业文化与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他指出,由于社会复杂性、缄默性和路径依赖而形成的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备模仿的企业文化是能够成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的;并且他认为,组织理论和行为制度也许是资源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资源基础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模型,可以预计经济的与组织的行为将一体化Barney,1991;之后,Barney1994还就信任是否促进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进行了分析信任并不必然地导致可持续竞争优势,并专门举行了一个能力与竞争关系的研讨会Barney和Zajac,1994;Oliver1997进一步从个体的规范理性、企业层的制度要素及企业间的同化压力等角度,分析了企业组织制度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见表1;规则压力、战略联盟、人力资本转移、社会及职业关系、能力计划等因素的存在将促使企业产生同质化,这将减少企业间的差异;他还提出了组织制度资本这一概念,认为它是促进资源得以最佳使用的背景因素;Nahapiet和Ghoshal1998也认为,在研究组织制度时可以从社会资本和智力资本来分析,这些都毫无疑问地扩大了资源概念内涵; 表1 个体规范性、组织制度隔绝机制及组织制度资本规范理性组织制度隔绝机制组织制度资本1.决策程序的性质:习惯的、非反射性1.隔绝条件:企业不愿获1.定义:促进资源资本最佳使用的背景因素;的,根植于规范和传统的;取或分配资源;2.例子:持续改进的文化、资源革新的管理2.主要的决策约束条件:历史的、规范2.资源流动壁垒:资源的强化观、企业间知识的共享加速资源吸收的的决策背景;可接受性;培训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3.资源分配程序:价值负担由于历史3.低流动性原因:缺少对3.关键的成功要素:资源决策背景的有效管理;或社会背景的;资源的政策或文化的支持;4.减少资本的因素:停滞的文化、忠于过时4.决策目标:资源选择的正义化;4.资源价值:由企业的文的传统、安于现状;5.沉没成本的性质:认知性的;化和主导联合体内部确定;5.提升资本的方法:资源革新和能力共享的6.关键资源的属性:持久性、合法性;5.竞争优势源泉:动员企鼓励制度、资源绩效的反馈机制的投资、基于7.决策效益:次优的资源分配、对资源业支持有价值的资源的能力资源专家的雇佣标准、团队结构变化的抵抗资料来源:据Christine Oliver1997,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Combing Instiutional and Resource-based View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Vol.18,697~713页整理而得;从目前关于行为制度与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来看,它与资源能力基础理论是紧密联系的;可以认为,组织制度相当于一个平台,它在资源能力对竞争优势的维持过程中起了奠基性的作用;但即使是这两种观点的分析是正确的,这也仅能解决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相对静态的部分,即它们只为企业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指明了一个方向;对于如何实施可持续竞争优势战略这一动态问题,则是得益于战略选择观的;四、战略选择观企业资源的价值是取决于需求、稀缺性和可获得性的,而这些都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所以,如果新的资源被发现或开发以致供给增加,可替代品出现,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出现,技术革新改变对不同生产要素的需求等,则资源的价值将发生贬值;尤其是在超竞争的环境中,竞争优势的持续时间不断缩短,这也就要求企业不断地进行创新,即引进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的组合;这就是Lado、Boyd和Wright1992所谓的战略选择观的依据所在;他们认为,企业战略选择strategic selection也是可以创造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与自然选择national selection是不同的,前者强调这么一个事实,即它是决定组织生存和创新的战略决策和行为模式;虽然“运气”对企业产生收益起了作用 Barney,1986;Mancke,1974,但“运气”的构成要素可以视为企业机会和所获取或积累的企业专有性资源相结合的结果;战略选择观可以追溯到Schumpeter1934,1950的创新经济理论和企业家精神理论Barney,1986;Rumelt,1984;它与战略管理中的选择观点Jauch & Kraft,1986; Mintzberg & Waters,1985;Smircich & Stubbart,1985;Yvette & Mintzberg,1988、社会学的观点Morgan,1983,1986;Margan & Raminez,1984、认知心理学的观点Argyris & Shon, 1978 及行为经济学的观点Penrose,1952;Siman,1947,1984相一致;Leibenstein1968,1987发现,企业家在弥补差异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即企业家能发现没有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并为其提供独特产品;企业家在和投入要素竞争中也起了特殊的作用,即他拥有组织、领导、动员员工的特殊才能;Rumelt1984认为,公司的企业家精神紧密地与独一无二的、奇异的资源表现及调整相关,且企业家拥有特殊的信息,他们是独特的,是能够创造纯利润的;Barney1986指出,一个产业中的某一企业也许拥有独特的技巧,这些技巧是产业变革的源泉,其他企业也可能拥有独特的能快速地适应变革所可能发生的所有情况的能力;拥有这些能力或技巧的企业都更有可能地生存下来;这种关于奇异能力是由企业的代理人或企业家创造和发展的认知理论建议,应该关注组织现象,如信息不对称、组织惯例、历史、声誉,这就已经超过了在评价竞争优势时的技术经济思考范围;换言之,战略选择隐含了对特有能力概念Selznick,1957的延伸;从这个角度来看,Schumpeter 的“创造性破坏”假设,推动了资源基础派的战略和竞争优势模型的发展;战略选择强调,一个企业战略领导者的主动性,包括了创造和抓住企业内外机会,而不是局限于给定的可选方案中Child,1972;Hrebiniak & Joyce,1985,且它集聚在对创造和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有很重要作用的组织变量上,这种企业分析方法明显地认识到影响企业业绩的管理主动性的作用;这种战略选择观与动态能力观联系很紧;如Teece、Pisano、Shuen1997认为,用Schumpeter1934的术语来看待竞争,这意味着在某一水平,企业是在产品设计、产品质量、过程有效及其他特性的基础上进行竞争;然而,在Schumpeter世界里,企业不停地寻找“新的结合”,并且对手也在不停地努力改善其能力或模仿他们高质量竞争对手的能力;所以,发展新的能力或改善既存能力的竞争在Schumpeter世界是非常重要的,它将在创造长期的竞争性优势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当然,由于战略选择观强调决策者的主动性,就自然地使其与行为制度观紧密相联;之,战略选择观点主要是从企业如何做行动这一角度,提供了一个关于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可接受的理论模型;此观点近来得到较大程度的重视;如Priem和Butler2001及Barney2001都认为,资源基础模型应通过创新的和企业家的过程理论加以深化;将企业家精神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引入资源基础理论的更大贡献,可能在于它将为非主流的资源理论与主流的企业理论,如交易成本理论及代理理论等的结合提供了方向;五、综合观Porter1994等认为,企业理论过分地强调了企业的内在性,即过多地关注了企业内部资源状况而忽视了企业在产品市场中的位势;他指出,资源观是无意义的循环;成功企业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们拥有独特的资源,但什么是独特的资源呢什么使其具有价值呢为什么一个企业能够创造或获得它呢是什么允许资源维持其价值FOSS,1997但我们注意到,企业能力理论并没有像Porter所言忽视了企业的周围环境的重要性Barney,1991;如在竞争力仿制、要素市场分析等方面企业内部观是涉及到环境因素的Amit & Schoemaker,1993;foss & Eriksen,1995,只是没有太多的深入展开;如,Dieficks和Cool1989认为,产品市场位势与独特资源共同决定了竞争优势;Wernerfelt1984也提出了产品市场观与资源基础观最终是同一的观点,并且认为环境分析,即如何在产品市场获得最佳的位势的分析与资源基础观基本上是互补的;尤其是Porter1980的产业分析法并不与资源基础观相矛盾;Schoemaker和 Amit1994提出了“战略产业要素”概念,这是影响产业利润的产业专有性资源;Diericks和Cool 1989还指出,企业不必为了获得租金而拥有自己的资源,如它可以从正的外部性经济中获利,资源本身和进入移动壁垒是相连的;即使Porter自己也不是不注意内部分析,如他在分析地理位势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时,也关注到嵌入在物资资本、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的进化过程,只是他的重点是在于如何从外部环境影响内部环境进而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Porter,1998;实际上,从古典战略管理理论形成以来,甚至是更早,就一直没有非常严格地将企业内外完全分开,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如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如Andrews1971、Ansoff1965、Hofer和 Schendel1978等认为,关于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研究可以用一个单一的组织框架SWOT表示;该模型表明,企业应通过利用内部强项、对外部环境机会作出反应以缓和外部威胁并回避内部弱点的战略,从而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许多关于可持续竞争优势源泉的研究,或是集中于隔绝一个企业机会和威胁,或是描述企业的强项和弱项,或是分析如何将这些因素进行配合以选择战略;Foss1988认为,SWOT分析包含了企业资源和能力,涉及到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活动、企业阻止其他同行获得平均收益的专门壁垒及企业成长战略;传统的SWOT 模型也暗示,只有当其战略能利用机会并缓解威胁时才能提高绩效,其他特性如稀缺性、不可模仿性、不可替代性等也可能成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但条件是这些特性能促使其利用机会并缓解威胁;资源的有价值性指出,在竞争优势的环境模型与资源基础模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互补关系;一方面,环境模型有助于分离出那些利用机会或缓解威胁的企业特性,并进一步区分哪些企业特性才能被视为资。
动态能力的研究述评及其启示
动态能力的研究述评及其启示*郑胜华1 芮明杰2(1.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2.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摘 要:动态能力理论是近年来战略管理界兴起的前沿理论,但至今还未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
本文对其思想渊源、理论基础、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并提出了基于理论整合的动态能力分析框架的新思路。
关键词:能力 动态能力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763(2009)05-0056-09一、引 言在当今技术飞速进步和偏好多变的超竞争环境中,企业竞争优势的产生和消逝都只能是短暂的时间概念,一个停留在已有优势地位、仅仅追求收获已存在的竞争优势来源的企业,很快会被更富创新的竞争对手所取代。
因此,超竞争时代企业如何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成为了战略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传统能力理论所提出的能力形式,无论是核心能力还是独特能力,由于沉没成本效应、替代效应以及创新的路径依赖所造成的刚性使得企业无法保持与环境的动态战略适应 1 2 ,从而难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同时传统能力学派关注的主要是企业能力的现有状况而无法解释这种状况的未来变化趋势。
所以,在超竞争的环境下,传统的能力理论对企业实践的指导意义越来越弱化。
基于以上背景,Teece、Pisano和S huen(1997) 2 首先提出了 动态能力 的理论框架用于解释在动态环境下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动态能力观的出现,适应了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使能力的构建、运用和更新成为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这对于企业在相应领域建立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动态能力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现有的分析框架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因此不能较为全面地解释动态能力的本质和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本文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现有动态能力理论的梳理,为构建能够科学地指引动态能力研究方向的分析框架夯实基础。
二、动态能力的理论溯源1 动态能力理论的思想渊源综观早期的经济学文献,已经有了和动态能力理论相关的思想萌芽。
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来源解析
公司竞争优势可连续发展的根源<BR 公司竞争优势的可连续发展研究,已成为战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因为公司战略管理的中心议题就是研究公司竞争优势的创建或保持。
那么,什么是公司竞争优势可连续发展呢?笔者以为,公司竞争优势可连续发展是指对于一个公司的整体发展过程来说,在各个市场环境中,当一个公司能够合时地实行相应的创建高度市场价值的战略,而其余任何现有和潜伏的竞争者都没法同时成功地实行这些战略,并且也缺少进行模拟或复制该公司战略所带来的所有益润的信心与能力时,就能够以为该公司拥有竞争优势可连续性。
本文以为公司竞争优势可连续性的主要方面来自于七个方面:公司所处的家产环境、公司所拥有或控制的战略资源、公司中心能力、公司战略能力、公司家能力、企文化及连续性创新。
下边挨次对这些根源因素进行描绘。
一、公司所处的家产环境公司老是身处于某种特定社会 </a 经济环境中,公司所处环境对于竞争优势的获取及发展拥有比较显然的影响。
第一,公司发展的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
这类变化可能源自某种突发性的社会、经济、技术改革,这类改革打破了原来市场的均衡;第二,公司外面环境自己并没有任何变化,但公司对环境特色的认识产生了变化或公司自己的经营条件与能力发生了变化;第三,上述二者的联合。
家产环境对竞争优势的获取和保持的影响力取决于他自己的改动性,不一样家产环境之间的改动性拥有较大的差别性。
不一样的家产环境状态对竞争优势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也不相同。
公司所处的家产环境能够显然地影响公司市场行为的效率,由此影响公司的盈余水平易竞争优势的创建与保持。
一般来说,每一个公司都身处某种外在环境之中,宏观环境主要经过家产环境对公司产生影响力。
家产环境相对于宏观环境而言,对个体公司拥有更大和更直接的影响,这是因为宏观环境一般不直接影响个体公司的决议与经营绩效,而是经过家产环境产生间接影响或发展作用。
由此,公司所处的家产环境是公司创建竞争优势可连续发展的外在条件。
浅析我国企业组织的战略能力与竞争优势
浅析我国企业组织的战略能力与竞争优势【摘要】我国企业组织的战略能力与竞争优势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我国企业战略能力概述、竞争优势的构成要素、我国企业竞争优势分析等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分析战略能力与竞争优势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企业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在全球化竞争中,企业需要注重战略能力的培养,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战略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企业应该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战略能力,实现在市场中的领先位置。
【关键词】企业组织、战略能力、竞争优势、构成要素、分析、关系、路径、提升、培养、全球化竞争、市场份额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各个领域的竞争对手,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战略能力与竞争优势作为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企业组织的战略能力与竞争优势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战略能力与竞争优势不仅仅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基础,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保障。
通过分析和研究我国企业的战略能力与竞争优势,可以帮助企业找到提升竞争优势、抵御市场风险的有效途径,促进企业不断创新、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深入研究我国企业组织的战略能力与竞争优势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2 研究意义企业组织的战略能力与竞争优势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
对于我国的企业而言,提升战略能力和竞争力已经成为当前发展的迫切需求。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压力,如何通过战略来获取竞争优势并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是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企业组织的战略能力和竞争优势,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战略规划,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动态能力与持续战略能力研究
企业动态能力与持续战略能力研究徐建党1余来文2(1.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0433;2.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西南昌330022)[摘要]关于动态能力与持续战略能力的关系研究已经成为战略管理领域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
为了充分利用动态能力,本文通过对动态能力的背景与定义、理论维度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持续战略能力构建中的关键要素是由组织和管理过程、位置和发展路径等方面组成。
[关键词]企业;动态能力;持续战略;竞争优势[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06)S1-0131-02在战略管理领域,竞争优势与持续战略能力的寻求以及企业如何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一直是管理学者和企业界人士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
而在动态环境下,关于企业动态能力与持续战略能力的研究已经日渐成为国内、外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动态能力,通过对动态能力的定义、理论维度、关键要素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动态能力与持续战略能力的分析思路与方法。
一、动态能力概念提出的背景与定义20世纪80年代初期,占主导地位的战略管理理论是波特的产业组织理论,它从企业外部环境解释了竞争优势的来源,认为产业结构是企业获利的主要决定因素。
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些学者在Penrose(1959)倡导企业内在成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基础理论(R BV),与强调外部产业结构和竞争定位的理论相反,它集中于企业内部组织,强调企业内部资源的重要性,认为它们是企业获利能力和持续战略能力的主要动力,从而解释了竞争优势的内生性。
特别是Pral ahal ad和H ar m el (1990)年提出的核心能力理论最具有影响力,最终成功地得以补充与取代产业组织理论成为战略管理领域的主流理论。
核心能力理论提出了企业核心能力是持续竞争优势和持续战略能力之源,因为它具有无形性、知识性,不能购买,难以模仿,为企业专有且核心能力的产生和利用存在路径依赖,这一点更增强了它的不可模仿性。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论文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论文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可以扩展到企业如何确立长期目标,如何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等问题。
下面是店铺整理了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论文篇一企业经营管理战略探析摘要: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可以扩展到企业如何确立长期目标、如何掌握竞争环境、如何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等问题。
因此,通过改善企业内部环境以适应宏观经济,从而生存、发展是企业必须严肃考虑的问题,也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关键词:企业战略;法人治理;核心竞争力;成本领先战略问题涉及外部和内部环境,以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企业发展战略的制订与实施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构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建立在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上的企业战略,才能使企业不断保持优势。
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创造、建立新的竞争优势,这是企业战略决策的核心。
因此,具有动态性质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追求的长期战略目标,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施管理战略调整企业经营业绩的稳定与提高,与企业治理的良好程度直接相关。
而企业治理就是要建立决策、执行与监督有效制衡的结构与机制。
从实践看,企业董事会建设往往成为公司治理机制建设的关键与核心。
要通过企业治理结构的变化,加强企业管理团队建设,发挥企业高管的指挥协调作用。
逐步完善适应和推动公司业务发展的矩阵式总部管理架构。
逐步实现生产控制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等系统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提高企业的管控水平和管理效率。
二、通过组织变革打造新竞争力的企业战略转型战略定位与价值链和资源管理是不可分割。
资源和能力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但也只能转化成产品和服务后,才能产生竞争优势。
在价值链中,每个环节都包含了资源和活动。
这些事物把资产和员工组织起来,形成一个运作的整体,影响着机构内的一切运作、信息传递、员工激励和归属感等。
而组织机构变革会为企业的价值链带来积极的影响。
企业可以根据形势及企业发展的需要对现有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如新设机构、撤销或合并机构。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概述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综述(重定向自动态能力理论)动态能力理论(Dynamic Capability Theory, DCT/Dynamic Capabilities Perspective ,DCP)戏[编辑]企业动态能力理论概述动态能力理论源于20世纪90年代市场环境变化的特点而产生的。
市场环境日益动态化,技术创新速度加速,经济的国际化和市场的全球化,顾客需求的多样化,造成了竞争内容越来越快,竞争优势的可保持性越来越低,惟有不断创新,才能持续成功。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R. D’Aveni,他于1994年出版了《超越竞争》一书,全面阐述了动态能力理论的框架。
动态能力理论:是指组织为使产品快速地上市、有效地掌握变化万千的商机,以及能否持续地建立、调适、重组其内外部的各项资源与智能来达到竞争优势的一种弹性能力。
它诠释了企业是如何创造商业价值的。
“动态能力”是指企业利用IT技术资源、组织资源和管理资源来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
同样,企业还可以通过培育独特灵活的能力,来满足顾客和市场日趋增长的需求。
对于信息工作来说,IT资产本身并不能提供超额的回报,但人们发现,当它们被合理地应用于恰当的业务流程中时,就会稳步促进企业的发展,给企业带来超额回报.在战略管理领域,企业竞争优势的寻求以及如何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一直是管理学者和企业界人士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
而在动态环境下,关于企业动态能力的研究已经日渐成为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
本文通过对动态能力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企业获取动态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机理。
[编辑]动态能力理论的产生20世纪80年代初期,占主导地位的战略管理理论是波特的产业组织理论,随着核心能力理论的快速发展,核心能力的一些局限性也浮现了出来。
但在一个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原有的核心能力有可能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一个包袱。
能力理论遇到前所未有的自身发展障碍,不能解释动态市场上企业如何获取竞争优势以及为什么某些企业具有持续竞争优势。
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动态战略能力
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动态战略能力
杨丽;邱溆
【期刊名称】《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年(卷),期】2010(000)021
【摘要】战略环境总是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企业想要超越其竞争对手并创造出高于市场价值的战略,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必须培育和拥有自己的动态战略能力,以动态的形式来进行战略管理,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页数】2页(P19-20)
【作者】杨丽;邱溆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昆明,650106;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昆明,65010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构建动态复杂环境下的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动态战略系统模型分析方法 [J], 霍春辉;安曼;左斌
2.环境动态性、企业家战略能力与企业绩效 [J], 项国鹏;项乐毅
3.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探析 [J], 陈艳
4.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研究 [J], 肖学斌;肖桂花
5.企业基因:企业动态战略能力的基石 [J], 揭筱纹;涂发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观阐释
基本内容
动态系统研究是一种将企业视为复杂系统的方法,它将企业视为由多个相互 关联的部分组成的整体。这种方法强调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企业内 部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运用动态系统研究,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自身 竞争优势的来源,进而制定更为有效的战略决策。
基本内容
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可以包括多个方面,例如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反 应能力、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等。创新能力是指企业能够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 务,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适应能力则是指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灵活地 调整和挑战, 制定有效的对策。
基本内容
3、资源互补:企业的资源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相互依存的。通过资源 的有效互补,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抗风险能力,从而获得持续竞 争优势。
基本内容
为了更好地阐述资源观下的持续竞争优势,我们以公司为例进行深入分析。 作为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在资源储存方面拥有丰富的技术、人才和市场份 额;在资源转化方面,注重研发投入,形成了强大的研发能力,将资源转化为具 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产品;在资源互补方面,通过构建全球价值链和产业生态圈, 实现了资源的有效互补和优化配置。这些优势使得在全球通信市场中保持了持续 的竞争优势。
基本内容
3、深入挖掘企业资源与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揭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 深层次原因。
4、研究不同国家、地区、行业的企业在获取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方面所采取 的不同策略和路径,为不同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在当今高度互联的世界中,企业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内部的资源和能力,而且 也深深地受到外部环境,尤其是企业社会资本的影响。企业社会资本,指的是企 业在其运营过程中所建立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在这些网络中形成的资源。这些资 源可以是信任、声誉、信息、知识或者业务机会等,这些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能力 对于企业的竞争优势至关重要。
动态竞争战略名词解释
动态竞争战略名词解释
动态竞争战略,源自“动态竞争理论”,被广泛认为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
在特定的行业内,当某个(或某些)企业采取一系列的竞争行动,这些行动会引起竞争对手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又会影响到原先行动的企业,形成了一种竞争互动的过程。
这种过程往往体现在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上,如产品周期短,市场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进入门槛低等。
此外,动态竞争理论也源于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领先企业在经历了与挑战者攻击与反击的过程后,会使其市场地位衰落。
因此,识别真正的竞争者、深刻了解竞争者、努力降低竞争者对抗性以及打造每一次竞争的短暂优势,以谋求企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了企业建立相对竞争优势、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
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来源
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来源企业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已成为战略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因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中心议题就是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创造或维持。
那么,什么是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呢?笔者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是指对于一个企业的整体发展过程来说,在各个市场环境中,当一个企业能够适时地实施相应的创造高度市场价值的战略,而其他任何现有和潜在的竞争者都无法同时成功地实施这些战略,而且也缺乏进行模仿或复制该企业战略所带来的全部收益的信心与能力时,就可以认为该企业具有竞争优势可持续性。
本文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性的主要方面来自于七个方面: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战略资源、企业核心能力、企业战略能力、企业家能力、企业文化及持续性创新。
下面依次对这些来源因素进行描述。
一、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企业总是身处于某种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企业所处环境对于竞争优势的获得及发展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第一,企业发展的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源自某种突发性的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这种变革打破了原先市场的平衡;第二,企业外部环境本身并无任何变化,但企业对环境特点的认识产生了变化或企业自身的经营条件与能力发生了变化;第三,上述两者的结合。
产业环境对竞争优势的获得和维持的影响力取决于他本身的变动性,不同产业环境之间的变动性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不同的产业环境状态对竞争优势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也不相同。
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能够明显地影响企业市场行为的效率,由此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竞争优势的创造与维持。
一般来说,每一个企业都身处某种外在环境之中,宏观环境主要通过产业环境对企业产生影响力。
产业环境相对于宏观环境而言,对个体企业具有更大和更直接的影响,这是由于宏观环境一般不直接影响个体企业的决策与经营绩效,而是通过产业环境产生间接影响或发展作用。
由此,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外在条件。
二、企业战略资源尽管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对其盈利水平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力,但是相比较而言,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素质更为重要。
竞争优势与持续竞争优势
什么是资源
• • • • 物质资本资源(Williamson,1975) 财务资本资源(Becker,1964) 人力资本资源(Becker,1964) 组织资本资源(Tomer,1987)
资源基础理论对竞争优势的定义
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表现是,它能比处于同 一产品市场边际(收支相抵)竞争者创造 更多地经济价值(Peteraf and Barney,2003:314)。 竞争优势的确切含义,有赖于我们如何定义 “创造经济价值”。 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是指在提供产品或服务 过程中,商品的购买者获得的感知收益与 企业的经济成本之间的差额(Peteraf and Barney,2003:314)。
一般而言,能力通常指某一方面的技能、专长或才能,而竞 争能力或竞争力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概念。竞争能力或竞争 力总是以竞争对手作为参照,它是企业目前和未来在各自 的环境中比它们国内与国外的竞争对手更有吸引力的价格 和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并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能力和 机会。
核心能力的层次
• 行业一般能力(General capability of industry)指企业从事 某种行业的生产与经营所具备最基本的资源与能力,具备 了这些能力,企业才能取得在行业市场中求得生存的“入 门证”。 • 行业核心能力(Core capability of industry)指的是企业所 拥有的在所处行业中数一数二的优势竞争能力。拥有行业 核心能力的企业,尽管其核心能力的覆盖面不够广,但企 业能在所处的行业中做到业绩优秀。 • 板块核心能力(Core capability of strategic group)指的是 企业在行业的细分市场(战略板块)上进行竞争时所具有 的数一数二的优势能力。板块核心能力的适应面更为狭窄 ,拥有如此核心能力的企业在其细分的市场上同样具有超 常的竞争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 业 成 败 的 关 键 在 于 是 否 拥 有 了 动 态 战 略 能 力 及 其 保 持 和 运 用 水 平 的 高 低 , 业 动 态 战 略 能 力 的 来 源 主 要 是 由 动 企
态 环 境 、 业 家 战 略 能 力 、 业 核 心 竞 争 力 、 态 能 力 、 续 企 企 动 持 创新 和组织 学 习能力等 要 素组成 。
展 战略 的本 领和水 平 。 ( ) 业 核 心 竞 争 力 三 企 19 9 0年 , 拉 哈 拉 德 和 哈 梅 尔 两 位 学 者 通 过 多 年 的 潜 普 心 研 究 , 出 了 “ 心 竞 争 力 ” 概 念 , 们 指 出 , 心 竞 争 力 提 核 的 他 核 “ 组 织 中 的 积 累 性 学 识 , 别 是 关 于 如 何 协 调 不 同 的 生 产 是 特 技 能 和 有 机 整 合 多 种 技 术 流 的 学 识 。 认 为 是 企 业 的 核 心 竞 ” 争 力 决 定 了企 业 能 够 形 成 某 种 竞 争 优 势 。 对 企 业 核 心 竞 争 力 的 衡 量 往 往 是 以 顾 客 和 竞 争 对 手 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论证 , 拿 出可行 的方案 来付 诸实 施 。 并
第 四 , 略 规 划 能 力 。战 略 规 划 能 力 就 是 企 业 家 在 企 业 战
全 局 的 角 度 , 了应 对 未 来 不 确 定 的 形 势 而 对 行 动 做 出 的 有 为 意 识 的 安 排 , 组 织 确 定 方 向 , 明 道 路 , 定 和 实 施 组 织 发 为 指 制
念 的 指 导 下 , 要 放 眼 全 局 又 要 因 地 制 宜 的 思 考 问 题 , 导 既 引
.
、
企 业 动 态 战 略 能 力 的 涵 义
一
个 企 业 在 其 整 体 发 展 过 程 中 , 着 市 场 环 境 不 断 变 随
化, 能够制定 出高于市 场 价值 的 战略 , 并且 其 现 有 竞 争对 手
基础 。
第 二 , 测 能 力 。企 业 家 作 为 企 业 战 略 规 划 与 实 施 的 设 预 计 者 和 组 织 者 , 须 具 有 较 强 的 预 测 能 力 , 且 能 够 运 用 各 必 并 种 科 学 的方 法 较 为 准 确 地 预 测 环 境 变 化 趋 势 从 而 进 行 有 效
无 法 在 短 期 内 模 仿 和 成 功 实 施 这 些 战 略 , 可 以认 为 该 企 业 就 获 得 和 拥 有 了 动 态 战 略 能 力 。 企 业 的 动 态 战 略 能 力 是 指 一 个 企 业 所 拥 有 的 独 到 的 、 期 内 不 可 模 仿 的 、 有 再 生 性 和 短 具 开 拓 性 的 一 种 关 乎 企 业 全 局 发 展 的 能 力 , 往 是 企 业 在 其 成 往
( ) 态 环 境 一 动
第 三 , 新 能 力 。创 新 能 力 表 现 为 企 业 家 善 于 创 新 , 创 能 够敏 锐地 洞察 旧事物 的缺 陷 , 确 地 捕 捉新 事物 的萌 芽 , 准 提 出 大 胆 新 颖 的 设 想 , 于 对 新 生 事 物 进 行 细 致 周 密 的 研 究 和 敢
有 具 备 战 略 能 力 , 业 家 才 能 在 整 个 企 业 发 展 过 程 中 做 到 企 “ 筹 于 帷 幄 之 中 , 胜 于 千 里 之 外 ” 具 体 来 说 , 业 家 应 运 决 。 企 具 有的 战略能 力包 括 以下 内容 : 第 一 , 略 思 维 能 力 。 战 略 思 维 就 是 指 企 业 家 在 战 略 观 战
的 战略规划 。
资 源 、 力 等 很 多 方 面 , 够 使 企 业 的 资 源 和 能 力 随 时 问 变 能 能 化 而 改 变 , 且 能 利 用 新 的 市 场 机 会 来 创 造 和 维 持 其 竞 争 并
优势。
二、 获得 可 持 续 竞 争 优 势 的 企 业 动 态 战 略 能 力
优势 , 必须培 育和拥 有 自己的动 态战略 能力 , 以动 态的 形式 来进 行 战略 管理 , 能够在 激烈 的 竞争 中立 于不败之 地 。 才
关 键 词 : 持 续 竞 争 优 势 ;动 态 战 略 能 力 ; 战 略 管 理 可 在 新 经 济 时 代 的 背 景 下 , 境 变 化 频 率 越 来 越 快 , 响 环 影 企 业 竞 争 的 因 素 也 日益 复 杂 多 变 , 剧 了企 业 间 的 竞 争 激 烈 加 程 度 , 业 的 竞 争 优 势 如 何 得 以 保 存 和 持 续 , 为 了 各 企 业 企 成 最 为 关 注 的 焦 点 。 本 文 通 过 对 动 态 战 略 能 力 的 涵 义 及 其 影 战 略 管 理 本 身 就 是 根 据 企 业 内外 部 条 件 的 变 化 , 企 业 对 战 略 的 制 定 、 择 和 实 施 进 行 动 态 的 管 理 过 程 , 以 环 境 的 选 所 动 态性 对研究 和分 析企 业 动态 战略能 力来 说是 至关重 要 的。 ( ) 业 家 战 略 能 力 二 企
跃 过 程 中所 获 得 的 一 种 积 累 性 学 识 , 括 技 术 、 理 、 制 、 包 管 机
和 推 动 企 业 的 运 行 , 用 多 种 思 维 方 式 对 出 现 的 战 略 问 题 进 运 行 分 析 研 究 , 出 相 应 的 解 决 办 法 , 是 企 业 家 能 力 的 思 想 找 它
经 营 与 管理
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 的源泉 : 动态 战略 能力
杨 丽 邱 溆
( 南师 范大 学商学 院, 南 昆明 600 ) 云 云 5 1 6
摘 要 : 略 环 境 总 是 处 于 不 断 地 变化 之 中 , 业 想要 超 越 其 竞 争 对 手 并 创 造 出 高 于 市 场 价 值 的 战 略 , 得 可 持 续 竞 争 战 企 获
响 因素进行分 析 , 一步 明确 了动态 战略 能力 与可持 续 竞争 进
优 势 之 间 的关 系 , 出 了企 业 获 得 可 持 续 竞 争 优 势 的 基 础 和 提 源泉是 如何拥 有 自己的动态 战略 能力 。
一
企 业家 战略能 力是 其所 拥有 的最 重要 的一 种能 力 , 指 是 企 业家 把握全 局 、 注长 远 、 关 懂得 取舍 、 聚焦效 能 的能 力 。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