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端午粽 (5)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课文原文
端午粽
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外婆一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鱼肉粽。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蓝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屠再华,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

10、端午粽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认识“端、棕”等13个生字。

2、会写“午、节”等7个字。

3、认识偏旁:立字旁“立”,米字旁“米”(二)过程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三)情感价值观: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读好长句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四、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五、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农历的五月初五是谁什么节日吗?(端午节),在端午节那一天,我们要吃粽子的,今天呀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是关于端午棕的。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1、老师板书课题《端午粽》,请大家把课题读两遍。

2、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3、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蒿草,艾叶,喝雄黄酒的习俗。

“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让我们去读课文感受一下吧。

三、学习生字(一)初读课文1、你自己读读看。

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2、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duān zònɡjiâzǒnɡmǐjiān fēn dòu ròu dài zhījùwǔyâzhēn端棕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午叶真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0端午粽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0端午粽

新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端、棕”等13个生字。

2、会写“午、节”等7个字。

3、认识偏旁:立字旁“立”,米字旁“米”(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读好长句子。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六、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找一找游戏:我在那里?规则1、老师叫学生闭上眼。

2、老师把本课生字图片贴在黑板上。

3、老师说汉字,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二、朗读课文,初悟课文(一)老师示范朗读课文,看图片或者课件出示短文插图。

(二)学生自己朗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找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分析课文,深悟课文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4个自然段)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篇课文有4个段落开头空两格处)3、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1)请同学说一说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1句话)(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1个句号。

)(3)一到端午节,外婆会干什么?(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等我们回去)(4)“总”说明每年都会煮粽子,“盼”说明每逢佳节外婆盼望一家人团聚。

4、请女生一起读第二自然段,男生听着,听她们读得对不对。

(1)请同学说一说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话)(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3个句号。

)(3)粽子是用什么包的?(青青的箬竹叶包的)(4)里面裹什么?(白白地糯米)(5)中间有什么?(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6)青青的,白白的和红红的写出了粽子的样子和对粽子的喜爱(7)外婆掀开锅盖飘出什么呀?(一股清香)(8)粽子怎么吃?(剥开粽叶)((9)粽子什么味道?(又黏又香)(10)掀,剥,咬分别写出了煮粽子,剥粽子和吃粽子的动作,又黏又香写出了粽子的味道?(请他们品尝水果的香甜)(11)第二段写了包粽子的材料和煮好的粽子的味道。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

10《端午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青松小学张午艳学习目标: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节、豆、真”4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变调,学会正确标注自然段。

3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和来历。

学习重难点: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节、豆、真”4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变调,学会正确标注自然段。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学习策略:一故事引入,随机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1 “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真好,老师今天也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粽子的故事。

”2 认读“粽”字和米字旁。

3“知道粽子什么时候吃吗?”(端午节)4认读“端”字和立字旁。

5指导书写“午”字。

“‘午’字想写好长横很重要,这篇课文后面要求会写的字还有几个字也有长横,我们一起来看看。

”指导书写“节、真、豆”。

6听《粽子的来历》,听过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己大声读课文,圈出生字。

2拼读生字。

自己拼读,指名领读,齐读两遍。

3认读没有音节的生字。

自己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会组词的可以组个词。

4认读生词。

自己读,开火车读,读对的其他同学跟读。

齐读两遍。

5玩字卡游戏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了解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把句子读通顺,读不通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读时注意“一”的变调。

2看大屏幕,订正段落序号。

3指名分段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四作业1把《粽子的来历》讲给家人听。

2和爸爸妈妈找找其他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和故事。

板书10 端午粽节真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端午粽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箬竹叶、糯米、剥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诺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3、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词语含义并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引入1、师:(图片出示粽子)小朋友们,这是什么?生:粽子。

师:对!吃过吗?生:吃过。

师:(板书:粽)还认识吗?读生读师:请看看这个字,说说怎么记住的?生:我们吃的粽子都是用米做的,所以左边是米字旁。

师:联系生活理解生字,这办法好!形旁表意思。

生:右边认祖宗的宗,它又认粽,所以是形声字。

无影无踪。

综合?师:对,中国的汉字大多是形声字。

我们什么节日会吃粽子?生:端午节。

师:对!(板书:端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第十课。

齐读课题。

生:读二、课文教学1、师:请小朋友们打开书46页,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齐读师:朗朗的读书声格外动听!课文有四个自然段,请四个小朋友分别朗读。

听的小朋友注意听他们是否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抽读2、第一自然段师:评价别人先说优点,是善于学习的孩子!我们过端午节的时候都要吃粽子,所以文章第一自然段就写道:一到端午节——生: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去吃。

(出示:第一自然段)师:“总会”是什么意思?生:总是会这样。

一直如此。

师:每年端午节外婆都会给我们煮上一锅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由来已久,外婆也形成习惯了,所以“总会”生: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师:来,咱们再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3、第二自然段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说吃过粽子,请你看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是什么样的?(出示粽子图片)生:师:他先说的外面,不错,有顺序。

他讲出了粽子的颜色。

你还介绍了做粽子的具体食材。

师:聪明的小朋友,课文中也有对粽子的具体描写,快找一找,看主要集中在哪一自然段?生:第二自然段师:请大家数一数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出示:第二自然段)生师: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第二自然段,听的小朋友想一想:第二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粽子的什么特点?生:描写了粽子的颜色。

A、师:请问,第几句描写了粽子的颜色?(板书:颜色)生:第一句。

师:字音读得准!小朋友,在这句中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生: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三个词语变红)师:找得真准!请大家齐读一遍。

生齐读师:像这样的词是AAB结构的词语,读的时候“的”字要读得轻而快,这样才有节奏感,有美感。

自己读读这三个词语。

生自由读师:小朋友一起读一遍读。

生齐读师:请看大屏幕,我们接读这几个短语,老师读前面,你们读后面。

青青的——箬竹叶(生),白白的——糯米(生),红红的——枣(生)师:请大家把这三个短语完整地读一遍。

生读: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师:你们还能说几个这样的短语吗?(出示图片)生::紫紫的葡萄、蓝蓝的大海、黄黄的沙滩、绿绿的草原、黑黑的夜空。

师:小朋友们真会说,一学就会了!现在回到课文中,第一句话可有点长,能读好吗?谁先来?抽生读师:声音洪亮!但是,读长句子要会断句,仔细听老师读。

怎么样,会像老师这样读吗?和你的同桌一起练练。

同桌读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抽生读(你的声音好甜,尤其是读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好有节奏感!你很会停顿!)师:其他的小朋友,你们想读吗?一起来吧!生齐读B、师:第一句话在介绍粽子的特点时,不仅写了它的颜色,还有一定顺序呢,你发现了吗?生:是从外到里的顺序。

师:你真会读书!从哪儿看出来的?生:箬竹叶在外面,里面是糯米,中间是枣。

师:真是火眼金睛!这儿有个表示方位的词语“里面”、“中间”。

小朋友在介绍一样东西或事物时也应该按一定顺序介绍。

(出示:西瓜图片)谁来试试?西瓜外面是_______,里面长着________,中间有________。

葡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葡萄外面裹着紫紫的皮,里面长着白白的果肉,中间有几颗葡萄籽。

)抽生说师:你也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还介绍了西瓜的颜色,真棒!你声音洪亮,介绍完整,送给他掌声!小朋友,以后我们在介绍一种事物的时候,也要有顺序,别人才容易听明白。

C、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句话,知道这句话具体写了粽子的的样子,(板书:样子)那第二自然段还描写了粽子的什么特点?生:写了粽子的香味。

师:请你读读句子。

生读第二句话师:这个句子也有点长,读的时候也要注意停顿。

谁再来试试?抽生读师:嗯,“一股清香”读得有点慢,仿佛让我们闻到了粽子的香气!(板书:一股清香)请女生来读读。

女生读师:甜美的声音就像这清香的粽子!男生也读读吧!男生读D、师:那第三句有具体描写了粽子的什么呢?生:描写了粽子吃起来的味道。

师:粽子吃起来是什么味儿啊?生:又黏又甜。

(板书:又黏又甜)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种结构的词语咱们以前学过?(出示:又___又___),能说说吗?生:又大又圆、又白又胖、又大又甜、又哭又笑、又打又闹师:说得好!这又黏又甜的粽子吃在嘴里味道可美了,带着这种美好的感受一起读。

生齐读师:同学们,这小小的粽子色香味俱全,确实令人难忘!让我们捧起书,把第二自然段完整的读一读吧!生齐读4、第三自然段A、师:同学们,课文第二自然段为我们描写了粽子的样子,(板书:味道)粽子的味道,那课文第三自然段又介绍了粽子的什么特点?请大家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想。

生自由读师:谁读懂了?生:这一自然段还介绍了粽子的花样也很多。

师:这是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请你读读。

生: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师:都有哪些花样呢?生: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师:你真会读书,学会思考了!大家一起读第一句话。

生齐读师:“十分好吃”,“十分”什么意思?生:非常,特别师:你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解释,真聪明!谁用“十分”说句话。

生:我十分想念我的妈妈。

外婆做的饭菜十分好吃。

师:句子通顺。

因为这饭菜里藏着外婆对你的爱!请看这个“分”字,它也是本课要求写的字。

请仔细观察这个字,谁来给大家一个提醒。

生:分是上下结构,上面“八”字要写舒展,“刀”字的横折钩在横中线起笔。

师:观察得真细致,说得也好!跟老师一起书空。

(师范写)这个字还是个多音字。

一声:十分、分开、分数;四声:天分、成分、养分、缘分师:来,我们一起读一遍,记住它。

生齐读师:好,准备写字。

轻拿笔,头正、肩平、背挺直,一寸、一拳、一尺。

开始写。

生写师:写好了吗?和你的同桌比一比,谁写的更漂亮,为他点赞!B、师:小朋友们,请看大屏幕。

这么多美味的粽子,“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过之后,生:外婆还会装一小蓝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师:是啊,分给邻居的不仅仅是粽子,还传递着邻里之间的情谊,更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美好传统。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读读这一自然段吧!生齐读师:注意这个词,美滋滋。

跟我读。

生:美滋滋师:它是个ABB结构的词语,读的时候轻快一点,短一点。

再读生:美滋滋师: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生:笑嘻嘻、乐呵呵、喜洋洋、红彤彤、黄灿灿、静悄悄、亮晶晶、胖乎乎冷冰冰师:增加难度了。

课文中是:美滋滋地吃,下面的括号你能填吗?生:(静悄悄)地走(慢吞吞)地吃(笑嘻嘻)地说三、总结1、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我们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你还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生:还要划龙舟,大人要买艾草挂在门口,妈妈熬艾蒿水给我洗澡。

师:对,有的地方还有喝雄黄酒,挂香囊。

那谁知道有关端午节的来历?生:师:讲得真好,很生动!(板书:纪念屈原)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师:预习是查资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想看看这个故事吗?放动画师:看懂了吗?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

(板书:来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主要从样子、味道、种类介绍了粽子,还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

其实,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许多,你们看,大年三十除夕夜,阖家团圆的,热热闹闹的吃团圆饭;正月十五闹元宵,吃汤圆、猜灯谜;清明节,是祭祀祖先扫墓的日子;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也叫乞巧节,传说是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团聚的日子;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也叫老人节,要登高,赏菊花。

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人,作为小学生,我们有责任了解他,并把这美好的习俗代代相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