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杨和美洲黑杨树叶化学成分的研究_王书翰
美洲黑杨生长及基因表达差异
黄秦 军 袁定 昌 赵 自成 苏 晓华
( 中国林业科 学研究 院, 北京 ,0 0 1 ( 10 9 ) 北京 市园林 绿化局 ) ( 河南省焦作市林 科所 ) ( 中国林业科学研 究院)
摘 要 以9年生 美洲黑杨 5 0号 、6号及 F 3 子代为材料 , 美洲黑杨 亲子 代的 生长变异和杂种优 势进行 了 对 研 究 , 利 用 mR A 差 异 显 示技 术 对 美 洲 黑 杨 亲 子 代 的 基 因表 达 差 异 进 行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洲 黑 杨 F 子 代 间 生 并 N 美 长量 存 在 丰 富 的遗 传 变异 , 高 平 均 变异 系数 是 2 . 9 ; 径 平 均 变 异 系数 是 2 . 8 。 美洲 黑 杨 F 子 代 在 苗 树 45% 胸 9 8% 。 期有 1. %的单株 生长超过双亲 , 平均中亲优 势和超 亲优 势分别为 4 .5 22 其 2 o %和 3 . 1 ; 9年生的 中亲优 势和 25% 而 超 亲优 势分 别是 2 . %和 1 . %。美洲黑杨亲子代 间的基 因表 达差异 明显 , 27 2O 共找到 5 7个表 达差异 基 因, 表达存 在 着 3种量的差异类型和 6种质的差异类型。在所有基 因表达 中父本特异 表达基 因在杂种一代 中受抑制 型所 占 比例 最高( 1 1 ) 子代特异表达基 因最 少( .% ) 母本 (0号) 因对子代杂种优 势的贡献要 大于父本 。 2.% , 53 , 5 基 关 键 词 美 洲 黑 杨 ; R A 差 异 显 示 ; 因表 达 ; 种 优 势 m N 基 杂 分 类 号 s9 72
美洲黑杨苗期叶片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及苗木生长性状的变异研究
地径 、 长 、 侧枝 叶片数 和侧 枝数 用 S S软件 构建 回归 A
方程 。在生长 季末收 获所有 苗木 用于测 定各 无性 系
较多, 但对 叶片 主要 营养 物质 含 量 与杨 树苗 期 生长
性状 之 间的关 系则 尚未见报 道 。为此 , 2 对 0个 美洲
苗高、 地径 、 全年生物量等重要性状 。
第 38卷 第 1期
2 0 1 1年 2 月
江
苏
林
业
科
技
V 1 38No.1 o. Fb.20 1 e l
Jun lfJ n s oe r Si c & Tcnl y ora o aguF r t c ne i sy e ehoo g
文章 编 号 :0 1— 3 0 2 1 ) 1— 0 6— 4 10 78 (0 10 0 1 0
1 3 叶片营 养物质 的测定 .
黑杨 不 同无性 系苗期 叶片 主要 营养物 质含量及 苗木
生长性 状变异 进行 了研 究 , 以便 为 高 产 品种 的选 育
于 20 0 6年 4月下 旬 取样 测 定 各无 性 系 叶 片可
溶性糖 、 白质 的含量 。叶 片材料 取 自各 无性 系不 蛋
中 图分 类 号 :7 2 1 s9 . 1 文 献 标 识码 : A
叶片是植物 进行光 合作用 和新陈代 谢 的主要 器 官, 叶片 中所含 营养物 质 的 多少 能反 映 出整 个 植株 的生长状 况 。植 物 中 的可溶 性糖 主要 包括 葡 萄糖 、
12 苗 木生长性 状的调 查 .
美 洲 黑 杨 苗 期 叶 片 主 要 营 养 物 质 含 量 及 苗 木 生 长 性 状 的 变 异 研 究
基于聚类分析的美洲黑杨叶片抗螨性化学物质研究
通 过聚类分析证 明对 美洲 黑杨 抗螨 能力 起影 响 的 乙
状 脉发达 的品种 , 经验证 具有 表 型抗螨 性 的 1 (I 号 ‘ -
6 ’ ‘ 1 ) 7号 ( 1 9 × ‘ 5 ) 1 9 × S ’、 ‘- ’ S ’ 、 7号 (T10 × 6 ‘ 2’ ‘3 ) 2 S ’ 、3号 ( 1 9 × ‘2 4 ) ‘ 3 、 N -0 ’ 其 ‘- ’ 3 4 ’ 、 S ’ ‘ L 16 . 6
通信作者: 何星 , 硕士 , 男, 主要从事杨树抗性选育的研究. - a : n8 1 6.o E m i s e3 @1 3cm lN
收稿 日期 :0 10—5 修回日期 :0 10 —3 2 1—50 ; 21—91
9 4
甘 肃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因素的综合作用 , 植物的抗虫机制相当复杂, 同种作
品距离公式, 把距离较近的样品分别聚合为 l , 类 可
形 成 3类. 最后 , 3 中距离 最近 的类 继续 细化 , 把 类 直 至所有样 品都归 为一 类 , 止归 类 , 作 出 聚类分 析 停 并 图. 为了简化计算 流程 并强 化数 据处 理 精度 , 本试 验 采 用 S S ttts 70软件进行计算 并绘 图l . P SSasc . ii V1 j 123 生物活性检 测方 法 将 前一试 验分离 提取并 ..
蝴蝶兰组织培养生根影响因子的筛选
小 。在 试验 中 当 MS培养 基 大量元 素 的质量 浓 度 降
低 至 1 2时 , 论 是 根 系生 长 还 是 茎 叶生 长 均 表现 / 不 良好 ( 见表 1 。 )
表 I M S培 养 基 质 量 浓 度 对 蝴 蝶 兰 组 织 培 养 生 根 的 影 响
不l 母代表在 00 叫字 5水 平 差 异 显 著 。
不 母 代 表 在 0 0 水 半 差 异 显 著 5
抑制根 的发 生 , 数 和 生根 率 明显 减低 , 外 , 观 根 此 还 察到一 些 畸形根 ;0g L 2 / 蔗糖处 理 后效 果较 佳 , 生根
2 2 N A质 量浓 度对蝴 蝶 兰组织 培养 生根 的影 响 . A
N A质量 浓度 对根 的生 长 影 响较 大 , A 培养 基 中 不 添加 N A 时 , 根 率 很 低 。 随着 N A 质量 浓 度 A 生 A
第 l 期
张
敏 等 : 蝶 兰组 织 培 养 生 根 影 响 囚 子的 筛 选 蝴
2 1
糖 的培 养基 为对 照 。
1 3 方 法 .
表 2 N A质 量 浓 度 对 蝴 蝶 兰 组 织培 养 生 根 的影 响 A
试 验采 用 5 0m 0 L蝴蝶 兰专 用培养 瓶 , 每瓶装 培 养基 10m 。其 中生 长 调节 剂 和有 机 物 均 在 灭 菌 0 L 前添 加 , 温灭 菌 前 调 p 值 至 5 4,2 下 灭 菌 高 H . 11 2 i。培 养 条 件 为 光 强 15 0~20 0 l, 周 期 0rn a 0 0 x 光
苗 , 兰 品系为 K 花 梗 由南 京市 蔬菜 花卉研 究 蝴蝶 L, 所 提供 。选 取 生 长 健 壮 , 势 一 致 , 代 次数 相 同 长 继
美洲黑杨产量相关性状遗传变异研究的开题报告
美洲黑杨产量相关性状遗传变异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美洲黑杨是重要的经济林木之一,其快速生长、耐湿润、适应性强等优点使得其被广泛种植并应用于食品、化工、纸浆、造纸等多个领域。
然而,美洲黑杨产量的遗传变异与相关性状仍需要深入研究。
现有的美洲黑杨遗传育种研究大多仍停留在基础遗传资料的收集与组织上,对于遗传变异的分析与利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运用现代遗传分析技术,探究美洲黑杨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相关性状,为美洲黑杨的育种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1. 收集并整理美洲黑杨的遗传背景资料,包括种质资源、相关性状表型数据等;2. 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和稳定性的母本和子本,构建群体遗传连锁图;3. 利用群体遗传连锁图对美洲黑杨产量相关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包括遗传变异的分析、基因型频率分析、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分析等;4. 利用BLUP法对相关性状进行育种值预测,筛选出合适的育种材料。
三、研究方法1. 应用定向测序技术对美洲黑杨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并构建群体遗传连锁图;2. 应用数学统计分析方法对遗传连锁图进行分析,并预测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和基因型频率分布;3. 应用BLUP法对相关性状进行育种值预测,筛选出适合育种的材料。
四、预期成果1. 了解美洲黑杨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情况及其规律;2. 确定与美洲黑杨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效基因;3. 筛选出适合育种的优良材料,提高美洲黑杨产量。
五、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年完成母本和子本的筛选及基因组分析,并构建群体遗传连锁图;2. 第二年完成基于群体遗传连锁图的遗传变异分析及相关性状预测;3. 第三年完成育种材料的筛选及相关性状的育种值预测。
六、研究团队和预算本研究团队由一名博士和三名硕士组成,预计需要三年完成研究任务,预算为200万元。
美洲黑杨叶片结构的抗螨变异研究
St d n t e it nc a i to fPo l lo de u y o he r ss a e v ra i n o pu usde t i s
la e tu t r o T talb lf r e v ssr cu et er o u i ea
H E Xi g LI Jn — o P n , U i g b , AN u— i。 H ixn
Absr c : t r t a t Afe ob e v n t e e f s r i g h la mi r s r c ur o 26 nnu l cotut e f a a Po pul lo ds nd her us de t i a t i hy i brd co s twa ou ha hedif r nc n u t a c o c pi t uc ur fla e f e t d t t a ns c p bii 1 ne 。i s f nd t tt fe e e i lr mi r s o c s r t e o e v s a f c e he s r i' a a l —
ciein i ee to fPo u u eti swih r ssa c o Ter o u i e a rtro n s lcin o p l s lod t e itn et ta lb lf r . d
21 O O年 1 O月
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 Marsh)× 青杨(P.cathayana Rehd.)分子 连锁图谱的构建
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 Marsh)×青杨(P.cathayana Rehd.)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苏晓华张绮纹郑先武张香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 100091)Stephen Harrish(英国牛津大学植物系)摘要利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方法,在美洲黑杨(P.deltoides Marsh)×青杨(P.cathayana Rehd.)3代谱系中分析分子标记,构建出第1张美洲黑杨×青杨分子连锁图谱。
共从300个10-me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79个适合引物,检测出可供构图的分离标记180个。
该图谱由20个连锁群,110个RAPD标记组成。
总图距为覆盖基因组总长度的70.35%,标记间的平均间距为17.27cM.连锁群长度在37.1~189.8,相应标记分别在3~10。
本图谱为杨树抗病、虫和其它性状基因定位提供了框架结构,为实现杨树分子遗传育种迈进了最重要的一步。
关键词分子连锁图, RAPD,美洲黑杨,青杨CONSTRUCTION OF POPULUS DELTOIDES MARSH ×P.CATHAYANA REHD.MOLECULAR LINKAGE MAPSu Xiaohua Zhang Qiwen Zheng Xianwu Zhang Xianghua(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 CAF Beijing100091)Stephen Harrish(Dept. of Plant Sciences, University of Oxford Oxford OX1 3RB)AbstractA molecular linkage map was constructed for P. deltoides Marsh×P.cathayana Rehd. based on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DNA(RAPD)markers. The mapping pedigree consists of three generations with the F1 produced by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between a P.deltoides female and a P.cathayana male. Three-hundred random 10-base RAPD primers were screened in amplification reactions using DNA isolated from parents P.deltoides ,P.cathayana and their F1 recombinant inbred population consisting of 4 lines. Of these primers, 180 revealed at least one polymorphic RAPD locus which can be used by mapping. This map identified 20 linkage groups spanning 1899.4 cM(110 RAPD markers) with an average distance of 17.27 cM between markers. Linkage groups ranged from 187.8 to 37.1 cM in length and included from 3 to 10 markers, respectively. This map should facilitate the identification of markers that “tag" genes for pest and diseaseresistance and other traits in poplar. This is the first genetic map forP.deltoides ×P.cathayana and an important step towards the molecular breeding in poplar.Key words Molecular linkage map, RAPD, Populus deltoides Marsh, P.cathayana Rehd.杨属是当今世界中纬度地区栽培面积最广、木材产量较高的一个树种[1]。
欧美杨和美洲黑杨树叶化学成分的研究_王书翰
欧美杨和美洲黑杨树叶化学成分的研究X王书翰 王传槐 丁少军 叶汉玲 曾 葵(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南京 210037)摘 要分析了欧美杨(Po pulus xeuramericana cv Ñ-214)和美洲黑杨(P .deltoides cv Harvard exÑ-63P 51)树叶在不同生长季节的化学成分。
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采集季节,二种树叶的化学成分相差不大,都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氨基酸及丰富的无机元素。
但是,各种化学成分均随采集季节的不同而变化。
其中,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随季节变化较大,其他成分变化较小。
两种杨树叶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接近或高于一些农、副产品,可以代替粮食等作为畜、禽饲料。
关键词欧美杨;美洲黑杨;树叶;化学成分中图分类号S7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006(1999)04-0071-03A Study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in Leaves of Populus xeu ramericanacv Ñ-214and P .deltoides cv Harvard ex Ñ-63P 51Wang Shuhan Wang Chuanhuai Ding Shaojun Ye Hanlin Zeng Kui(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Nang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 g 210037)Abstract Chemical compositions in leaves of Populus xeuramericana cv Ñ-214and P .deltoides cv Harvard ex Ñ-63P 51have been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e mical compositions of leaves above -mentioned two species of popler are not different in the same growing period.Its content all are of much protain,amino acids and rich inor -ganic elements.But the compositions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seasonal leaves gathered.The c ontent of protainanda mino acids have bigger change,changes of other compositions are less.The content of protein and amino acid in leaves of above -mentioned two species of poplar are close to or higher than some fodder material.So the above -men -tioned leaves can be used as fodder of livestocks and poultry.Key words Po pulus xeuramericana cv Ñ-214;Populus deltoides cv Harvard e x Ñ-63P 51;Leaves;Chemical composition树叶占树木总重量10%左右[1],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几种木本植物蛋白质的电泳分析
第28卷 第2期 西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Vo.l 28 No .2 2008年4月 J O URNAL OF SOUT HW E ST F ORESTRY COLLEGEApr .2008* 收稿日期:2007-11-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71154).作者简介:王改萍(1970-),女,山西榆社人,讲师,博士生,主要从事林木生理生化方向的学习与研究.几种木本植物蛋白质的电泳分析*王改萍,彭方仁,汤文娟(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摘要:利用凝胶电泳技术(SDS-P AGE )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对美洲黑杨、杂种鹅掌楸、银杏3个树种发叶初期的叶片及1年生枝皮层的蛋白质含量和组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内蛋白质含量在美洲黑杨和杂种鹅掌楸中表现为4月下旬最高,在银杏中为5月上旬最高.皮层内蛋白质含量在美洲黑杨中表现为随生长推移显著下降,而杂种鹅掌楸和银杏都表现为先升后降,且银杏变化幅度较大.SDS -PAGE 电泳表明:叶片内普遍存在的蛋白质分子量为78~13KD,发生明显变化的蛋白质包括美洲黑杨的50,32和23KD 蛋白,杂种鹅掌楸的23,19,17和16KD 蛋白,银杏59,35,16,14和13KD 蛋白.皮层内普遍存在的蛋白质分子量为58~16KD ,发生明显变化的蛋白包括美洲黑杨的49,26,21,15和14KD 蛋白,杂种鹅掌楸的70和22KD 蛋白,银杏的58,29,24和23KD 蛋白.关键词:银杏;美洲黑杨;杂种鹅掌楸;营养贮藏蛋白质;SDS-P AGE中图分类号:Q946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179(2008)02-0042-03氮素营养是林木生长所必需的,而树木体内的氮素可在其体内转移和再利用.落叶树种在其皮层细胞、次生韧皮部薄壁细胞、维管束形成层细胞、木质射线细胞中存在着营养贮藏蛋白质(VSPs)[1-3],其是氮素营养主要的保存形式,有些树种已通过SDS-凝胶电泳技术获得其VSPs [4-5].本研究对美洲黑杨(P opulus deltoides P.euram ericana )、杂种鹅掌楸(L iriodendron chinense L.t u lip i f era )和银杏(G inkgo biloba.)3树种春季抽叶初期叶片和1年生枝条皮层内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组分进行测定分析,以期揭示蛋白质的变化规律,为树木的施肥与管理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采集及处理试验材料选自南京林业大学树木园的成年银杏、美洲黑杨和杂种鹅掌楸的叶片和1年生枝条.4月中旬、下旬和5月上旬各采样1次.材料采回后立即用1%洗涤水清洗,再用去离子水冲洗3次,用滤纸吸干水分,在超低温冰箱中保存备用.1.2 试验方法1.2.1 蛋白提取 称取2g 样品加液氮充分研磨,装入E ppendorf 管中加入预冷的2倍体积的三氯乙酸(TC A )/丙酮溶液,在-20 冰箱内静置1h 后离心(4 ,15000r/m i n )20m i n ,去上清液留沉淀,再加入丙酮(-20 ,含0.07% -巯基乙醇).在-20 冰箱内浸提过夜,次日离心(条件同上)10m i n ,去上清液,留沉淀,再加入遇冷的丙酮浸提1h 后相同条件下离心[6-7].最后将沉淀在30 左右的恒温烘箱中烘干,干粉密封保存于-20 的冰箱内.1.2.2 蛋白质含量测定 各器官的蛋白质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6].称取上述干粉0.1g ,加5m L 蒸馏水,混匀后离心(4 ,15000r/m i n )10m in ,上清液为蛋白样品液.取1mL 样品液,加5mL 考马斯亮蓝G-250,充分混匀,静置5m i n 后比色(595nm ).每样品3次重复.1.2.3 蛋白质组分分析 采用SDS-PAGE 不连续系统电泳进行蛋白质组分分析,凝胶浓度为:分离胶12%,浓缩胶5%.称取干粉30m g 装入Eppendo rf 管内,加入样品处理液(叶片中加入400 L ,皮层加300 L),混匀后置于35 左右恒温水浴锅中震荡水浴30m in ,在4 ,15000r/m i n 条件下离心20m i n ,离心后的上清液即为上样液.上样量为25 L ,共设3次重复.每次电泳都同时加M arker(上海生兴生物技术公司),上样量为10 L.电泳结束后加入染色液染色3h ,之后脱色至蛋白色带清晰为止.最后在凝胶成像仪中拍照,利用蛋白质单向电泳软件进行分子量统计分析.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器官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2.1.1 叶片蛋白质含量动态变化 在发叶初期的不同阶段,各树种叶片蛋白质含量发生明显的变化(图1).美洲黑杨和杂种鹅掌楸叶片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相近,从4月中旬到4月下旬时升高,5月上旬下降,但仍高于4月中旬.而银杏叶片中的蛋白质含量在发叶初期均表现为上升,且上升幅度较大,4月下旬和5月上旬的蛋白质含量比4月中旬分别上升了122%和230%.2.1.2 皮层蛋白质含量动态变化 同树种1年生枝皮层内蛋白质的含量在发叶初期变化明显(图2).美洲黑杨由4月中旬到5月上旬,枝条内的蛋白质含量均下降,且下降幅度显著,在4月下旬和5月上旬的蛋白质含量分别比4月中旬下降了39%和68%.而杂种鹅掌楸和银杏两者的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相似,由4月中旬到4月下旬时升高,分别升高了32%和94%,到5月上旬时下降,但杂种鹅掌楸在5月上旬时高于4月中旬,在整个阶段内蛋白质含量变化不大.而银杏此时的蛋白质含量低于4月中旬,且下降幅度较大,下降了50%左右.2.2 不同器官蛋白质组分分析2.2.1 叶片蛋白质组分分析 根据SDS -PAGE 图谱中蛋白质条带可辨性颜色的深浅,发现各树种在发叶初期的蛋白质存在较大的差异(图3).在美洲黑杨叶片中普遍存在的蛋白质包括:72,64,46,31,25,21,20,19,18,17,16,15,14,13KD 蛋白.杂种鹅掌楸中普遍存在的蛋白质包括:75,69,65,56,50,46,41,36,33,31,25,24,22,20,14KD 蛋白.银杏叶片中普遍存在的蛋白质包括:78,64,50,41,29,28,20,15KD 蛋白.对不同时期蛋白质组分的SDS-PAGE 图谱分析发现,皮层中的蛋白质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美洲黑杨在4月下旬和5月上旬都出现的蛋白质包括:54,44,39,35KD 蛋白,仅在4月下旬出现的蛋白质包括:50,32,23KD 蛋白,且39KD 蛋白在4月下旬时染色较深,而进入5月上旬时染色较浅,反应其发生了变化.杂种鹅掌楸在4月下旬和5月上旬都出现的蛋白质包括:69,36KD 蛋白,而仅出现于4月下旬的蛋白质包括:23,19,17,16KD 蛋白,且69KD 蛋白由4月中旬到5月上旬时明显减少.银杏在4月下旬和5月上旬发生明显变化的蛋白质包括:64,50KD 蛋白,仅在5月上旬出现的蛋白质包括:35,16,14,13KD 蛋白.2.2.2 皮层蛋白质组分分析 皮层是贮藏蛋白质的主要器官.进入春季后的落叶树木开始萌芽,越冬期间的贮藏蛋白质开始降解,形成能被植物利用的多肽和氨基酸以用于植物的生长.对各树种SDS-PAGE 图谱的分析发现,不同树种的蛋白43第2期 王改萍等:几种木本植物蛋白质的电泳分析质组分发生明显的变化(图4).美洲黑杨皮层内普遍存在的蛋白质包括:58,54,42,39,37,32,28,24,18,17KD 蛋白.杂种鹅掌楸皮层内普遍存在的蛋白质包括:58,55,46,42,38,36,31,28,24,19,18,17,16KD 蛋白.银杏皮层内普遍存在的蛋白质包括:58,56,41,38,31,29,23,19,18,17KD 蛋白,只是在不同时期有些蛋白质发生变化.美洲黑杨在4月中旬和4月下旬均出现的蛋白质包括:69,67,51,19KD 蛋白,仅出现于4月中旬的蛋白质为49,26,21,15,14KD 蛋白,且54KD 蛋白虽然在5月上旬仍出现,但染色很浅,反映其含量大幅减少.杂种鹅掌楸在4月下旬出现的蛋白质包括:70,22KD 蛋白.银杏在4月中旬和4月下旬均出现的蛋白质包括:36,24KD,但24KD 蛋白在5月上旬染色明显变浅,反应其含量减少.同时发生变化的蛋白质还有58,29,23KD 蛋白,它们在发叶初期均出现,但染色在5月上旬明显变浅.3 讨 论(1)在发叶初期阶段,3树种叶片和皮层内的蛋白质含量均发生明显变化.美洲黑杨和杂种鹅掌楸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在4月下旬时最高.而银杏叶片中的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在5月上旬时最大.皮层内蛋白质含量表现为美洲黑杨随时间推移明显下降,且下降幅度显著,而杂种鹅掌楸和银杏都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银杏的变动幅度大于杂种鹅掌楸,这与相关的文献报道类似,即木本植物的蛋白质含量在4月中旬时最低[8-9].(2)电泳分析表明:3树种叶片内普遍存在78~13KD 蛋白,皮层内普遍存在的蛋白为58~16KD.在树木发育的不同时期,电泳图谱中一些蛋白带消失(减少)或出现(增加),对应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发现带的增减与其含量的升降是对应的.而在凝胶电泳分析中,微量的蛋白质识别受到影响,所以一些带的增或减可能是总量的多或少造成的.结合VSPs 的特性定义[1-2,10],认为只有发生显著变化的蛋白质才可能与VSPs 有关.所以本研究中,与VSPs 有关的蛋白包括:美洲黑杨叶片:50,32,23KD 蛋白.杂种鹅掌楸叶片:23,19,17,16KD 蛋白.银杏叶片:59,35,16,14,13KD 的蛋白.美洲黑杨皮层:49,26,21,15,14KD 蛋白.杂种鹅掌楸皮层:70,22KD 蛋白.银杏皮层:58,29,24,23KD 蛋白.(3)SDS-PAGE 电泳分析中有许多蛋白具有VSPs 的一些特性,但其是否是贮藏蛋白质还不能确定,因为凝胶中的蛋白带可能是一些蛋白的大亚基,所以,准确的VSPs 定性,需借助同位素标记、免疫印迹等方法.但相关的研究也表明:VSPs 降解所必需的条件是芽的萌发[2,10].而目前对木本植物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休眠阶段,对于开始抽梢生长阶段的研究缺失或跨度大,故本研究对于研究VSPs 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参 考 文 献][1] STEP I EN V.V egetative storage prote i ns i n woody p l ant[J].P lan t Physiol B ioche m,1994,32:185-192.[2] 彭方仁,郭 娟.木本植物营养贮藏蛋白质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2001,18(4):445-450.[3] 田维敏,吴继林,郝秉中,等.大叶桃花心木营养贮藏蛋白的细胞学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1999,20(4):25-31.[4] S TA S W I CK P E .S t o rage pro te i ns o f vege tati ve p l anttissues[J].Annu R ew P lant Physi o lM o l B i o l,1994,45:303-322.[5] LANGHEI M R IC H U ,T ISCHN ER R.V egetative storag e prote i ns i n poplar :i nducti on and cha racte rization of a 32 and a 36 kiloda lton polypepti de [J].P l ant Physio,l 1991,97:1017-1025.[6] 王改萍,彭方仁,李生平.银杏叶片蛋白质含量动态变化的电泳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30(4):114-118.[7] 郭尧君.蛋白质电用实验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8] 刘 建.鹅掌楸叶片发育相关蛋白的双向电泳分析[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4.[9] 郭彦青,杨玉珍,郭红彦,等.杨树不同器官蛋白质和3种氮代谢酶的动态变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30(6):109-113.[10] COLE M AN G D ,E NGLERT JM.Physiolog ica l and env iron m ental require m ent s for poplar bark storage prote i n degradation [J].P lant Physi o,l 1993,102:53-59.(下转第48页)[10] BROW N A C.H a ir breakage:The scann i ng e l ec tronm i croscope as a diagnostic t oo l[J].Journa l Soc ietyCos me t Che m i stry,1975,26:289-297.[11] DAY M G.Identificati on o f hair and fea t her rem ainsi n t he gut and faeces of st o ats and w ease ls[J].Journa l o f Z ool,1966,148:201-217.[12] 徐柏森.生物电镜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13] 彭伟良,蒋耀兴,钱镇海.丝绸材料的扫描电镜样品镀膜技术研究[J].四川丝绸,2002(1):30-33.Applicati on of Scanning ElectronM icroscope to Study onM icroscopic Structure of AnimalH airYANG Jing,XU B ai sen,WANG Ji(Co ll ege of Forest Res ources and Env i ron m en t,N an jing Forestry U n iversit y,Nan jing Jiangs u210037,Ch ina)Abst ract:The surface and cross secti o n of an i m a l hairs were observed and co m pared by d ifferen tm ethods of SE M speci m en preparati o 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al and viv i d u ltrastruct u re cou l d be observed by usi n g rou ti n e m eans for nor m al and clean ha irs.W h ile dirty and da m aged hairsm ust be cleaned firstly to re m ove sli p cover,t h en real structure cou l d be show ed.O f six ki n ds of speci m en preparati o n m ethods,the best one was t h at ha irsw ere firstl y w ashed w ith detergent and then soaked i n acetone for4hours co m bined w ith ultrason ic c lean i n g before be i n g observed.K ey words:scanning electron m icroscope(SE M);specm i en preparati o n;anm i al hair;m icroscopic str uct u re(上接第44页)Analyses on Protein SDS PAGE Applied to So meW oody PlantsWANG Ga i ping,PENG Fang ren,TANG W en j u an(Coll ege of Forest Res ou rces and Env i ronm ent,N an jing Forestry Un iversity,Nan jing J i angs u210037,Ch ina)Abst ract:The techn i q ues of SDS PAGE and B rillian t B lue and Co mm assi e Dye w ere used to m easure the pro tein contents deter m i n e and co m positi o n o f vegetati v e storage pr o te i n s i n the young leaves and the cortexes of one year o l d branches of P opulus deltoi d s P.euram ericana,L iriodendron chinense L.tuli p i f era and G ink go b iloba.The fo llo w i n g resu lts w ere obta i n ed:The h i g hest content of pr o te i n s in leaves o f P opulus delto i d s P.eura m ericana and L iriodendron chinense L.tuli p ifera appeared i n late Apri,l w h ile in early M ay for G ink go biloba.The pro tein content i n the co rtex o f Populus d eltoi d s P.euram ericana decreased obv i o usly along w it h ti m e in t h e gro w i n g season,w hereas i n creased i n late Apr il and then decreased i n early M ay for both L irio dendron chinense L.tuli p ifera and G inkgo biloba.Based on the SDS PAGE bands,itw as found that the m o lecu lar w eight(MW)o f prote i n s co mm only conta i n ed i n the leaves o f these tree spec i e s varied fro m78KD to13 KD.The proteins w ith50KD,32KD and23KD MW in the leaves of P o pu l u s deltoids P.euram ericana, pro teins w ith23KD,19KD,17KD and16KD MW i n the leaves o f L iriodendron ch inense L.t u lip i f era and t h e prote i n s w ith59KD,35KD,16KD,14KD and13KD MW conta i n ed i n leaves of G inkgo biloba changed obv iousl y i n the gro w th process.The m olecu l a r w e i g h t of proteins co mm on ly contained in the cortex of these tree species varied fro m58KD to16KD.The proteins w ith49KD,26KD,21KD,15KD and14KD MW in the cortex tissue o f Populus deltoids P.euram ericana,pro teins w ith70KD and22KD MW i n t h e cortex o f L irio dendron chinense L.t u lip i f era and the pr o te i n sw ith58KD,29KD,24KD and23KD MW contained i n cor tex o f G inkgo biloba exper i e nced si g n ificant change duri n g t h e gro w th process.K ey words:G inkgo biloba;Populus deltoides P.eura m ericana;L iriodendron chinense L.t u lip i f era; vegetative storage prote i n;SDS P AGE。
美洲黑杨×欧美杨F_1无性系的多性状联合选择
美洲黑杨×欧美杨F_1无性系的多性状联合选择管兰华;潘惠新;黄敏仁;施季森【期刊名称】《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5(29)2【摘要】利用美洲黑杨(I 69杨)×欧美杨(I 45杨)33个F1 无性系第 12 年生数据详细研究了林木生长、木材品质和干形性状联合改良的可行性,并与单性状直接选择进行了比较。
通过独立淘汰法可以选择出生长和材积均较优良的无性系;应用指数进行综合选择时,综合性状得到改良,但单个性状的遗传增益比单性状直接选择的增益有所下降;用材积和木材密度两性状构建的指数进行选择,选出的无性系是材积比较大、密度比较高的优良无性系,与独立淘汰法选出的无性系有66.7%是相同的;当用生长性状、木材品质性状和干形性状构建多性状选择指数时,材积经济权重×10 与密度经济权重×10 是两个比较好的指数;按材积经济权重×10进行选择时,虽然木材密度遗传增益很小,但是材积的遗传增益可达 5.14%,指数遗传力为 0.653 5;按照密度经济权重×10进行选择时木材密度可以获得 6.27%的遗传增益而材积几乎没有减少,指数遗传力高达0.702。
运用选择指数对多性状进行综合评判和定向选择是切实可行的。
【总页数】5页(P6-10)【关键词】联合改良;遗传增益;选择指数;定向选择【作者】管兰华;潘惠新;黄敏仁;施季森【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与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中日合作林木育种科学技术中心,湖北武汉430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2【相关文献】1.美洲黑杨杂交无性系苗期性状联合选择 [J], 陈慧玲;张新叶;黄国伟;樊孝萍;马林江2.美洲黑杨X小叶杨,欧美杨新无性系引种试验 [J], 王昌全3.美洲黑杨×欧美杨F1无性系遗传变异和初步选择研究 [J], 缑占邦4.美洲黑杨×欧美杨杂种无性系生长分析 [J], 孟伟伟;潘惠新;黄敏仁5.美洲黑杨×欧美杨F_1无性系一级分枝特性与生长及干形关系的研究 [J], 李火根;黄敏仁;王明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洲黑杨69与欧美杨72杂种F1代优良单株叶片再生植株的生产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美洲黑杨69与欧美杨72杂种F1代优良单株叶片再生植株的生产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马艳,陈威,曾妮,张晴,宰学明
申请号:CN201610983160.1
申请日:20161109
公开号:CN106561458A
公开日:
2017041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美洲黑杨69与欧美杨72杂种F1代优良单株叶片再生植株的生产方法;它的步骤具体为:1、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2、愈伤组织的诱导;3、不定芽的诱导;4、根的诱导;本发明美洲黑杨69与欧美杨72杂种F1代优良单株叶片再生植株的生产方法,它使用美洲黑杨69与欧美杨72杂种F1代优良单株叶片作为材料,取材方便,接种后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愈伤组织直至生根形成幼苗植株,所得植株生长健壮,平均根长均明显增大。
繁殖系数约为8.2,培养条件可人为控制。
利用本方法,可以提高美洲黑69与欧美杨72杂种F1代优良单株的幼苗繁殖系数和成活率,培养周期短,变异少,操作方法简单,从而为杨树人工林大面积生产提供耐盐碱地的优良品种。
申请人:金陵科技学院
地址: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9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无锡万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李翀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美洲黑杨新品种全红杨叶片色素含量与叶色的对比研究
美洲黑杨新品种全红杨叶片色素含量与叶色的对比研究
杨淑红
【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2(041)012
【摘要】为研究全红杨叶片内在色素与外在色相的特性及其关系,探讨全红杨的呈色机制,比较分析了生长季不同时期全红杨、中红杨和2025叶片中色素含量和叶色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全红杨叶片含有较多的光合色素(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和非光合色素(花色素苷),尤其是花色素苷含量显著高于中红杨和2025,三者叶色差异明显.全红杨色相a*值和色光值始终为正值,色相b*值为较小的正值,叶色始终以红色为主;中红杨色相a*值和色光值由正值变为负值,色相b*值为正值并逐渐变大,叶片红色转淡,出现返绿现象;2025杨色相a*和色光值为较低的负值,色相b*为较高的正值,叶片始终呈现黄绿色或绿色.此结果与叶片色素比例的变化对叶色的影响结果相一致.
【总页数】7页(P131-137)
【作者】杨淑红
【作者单位】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2.11
【相关文献】
1.杨树新品种‘全红杨’ [J], 朱延林;王念;程相军;周春生
2.生长季全红杨叶色与色素组成的相关性 [J], 杨淑红; 朱延林; 马永涛; 晏增; 丁鑫
3.生长季全红杨叶色与色素组成的相关性1) [J],
4.不同叶色红栌叶片中色素含量、酶活性及内含物差异的研究 [J], 聂庆娟;史宝胜;孟朝;刘冬云;娄丽娜
5.红叶杨新品种全红杨 [J], 王子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洲黑杨新无性系的ISSR鉴别及SCAR标记转化
美洲黑杨新无性系的ISSR鉴别及SCAR标记转化
李薇;王永进;樊军锋
【期刊名称】《西北林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29)004
【摘要】为了从分子水平上对美洲黑杨新无性系材料进行准确快速鉴定,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具多态性的引物对包括钻天杨和69杨在内的6个黑杨无性系开展指纹图谱的初步构建,并将钻天杨和03-北-1-15中扩增出的特异ISSR条带转为可用于快速鉴别黑杨无性系的SCAR标记.结果表明,ISSR指纹分析结合SCAR标记可以对供试黑杨无性系进行区分与鉴定,进而为杨树林木品种鉴定以及黑杨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5页(P98-102)
【作者】李薇;王永进;樊军锋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陵712100;岚皋县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陕西岚皋7254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陵71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2.119
【相关文献】
1.遗传改良"新吉富" (NEW GIFT)尼罗罗非鱼RAPD-SCAR标记开发及其在品系鉴别中的应用 [J], 李思发;唐首杰;蔡完其
2.葎草雄性连锁的ISSR标记克隆及SCAR标记的建立 [J], 高武军;沙涛;姬艳克;邓
传良;卢龙斗
3.利用ISSR标记鉴别珍珠黄杨无性系 [J], 吕乐燕;季孔庶
4.一个鉴别低温刺激型秀珍菇的ISSR-SCAR标记建立与应用 [J], 陈雪凤;吴圣进;王灿琴;韦仕岩;王晓国;郞宁;张雯龙
5.与美洲黑杨抗黑斑病基因连锁的SCAR标记的开发 [J], 张燕梅;潘惠新;张博;王明庥;黄敏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杨树良种‘欧美杨2012杨’
杨树良种‘欧美杨2012杨’李金花;胡建军;卢孟柱;刘长敏;刘喜荣;阎金华;吴丽娟;张绮纹【期刊名称】《林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03【摘要】Populus. × euramericana cv.‘Por’,a female clone and hybrid between P. deltoides and P. nigra,was introduced from abroad and selected after regional trial for a long time. The growth similarly and even better than that of P. × euramericana cv.‘Neva’and‘Guariento’. The elite variety has straight and round trunk,narrow crown and is easily propagated with high survival rate. With the fiber length of 0. 578 mm and the basi c density of 0. 327 5 g·cm -3 ,its wood is suitable forpulpwood,lumber and other industries raw materials.%杨树良种‘欧美杨2012杨’是由国外引种经过长期区域化试验后选育成功,雌株,为欧美杨无性系,速生性突出,与107杨和108杨生长量相似甚至于超过了107杨和108杨;树干通直圆满,树冠窄;无性繁殖容易,扦插育苗和造林成活率高;木材纤维长度为0.578 mm,基本密度为0.3275 g·cm -3,适于纸浆材、板材等工业用原材料。
【总页数】1页(P175-175)【作者】李金花;胡建军;卢孟柱;刘长敏;刘喜荣;阎金华;吴丽娟;张绮纹【作者单位】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 100091;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 100091;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 100091;河北省廊坊市林业局廊坊 065000;河北省廊坊市林业局廊坊065000;北京市延庆县种子苗木管理站北京 102100;北京市大兴区林业工作站北京 102600;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 10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2.3+6【相关文献】1.杨树新品种--欧美杨107号、108号 [J], 王枝梅2.杨树优良纸浆材和生态防护林新品种欧美杨107号 [J], 张绮纹3.杨树家族中的新秀--欧美杨 [J], 魏林;魏贵红;邢喜云4.杨树优良纸浆材和生态防护林新品种欧美杨107号 [J], 无5.杨树新品种欧美杨177的综合评价 [J], 刘巍;蔄胜军;梁德军;彭儒胜;尹杰;侯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RAPD标记构建美洲黑杨×欧美分子标记连锁图谱
利用RAPD标记构建美洲黑杨×欧美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张新叶;尹佟明;诸葛强;黄敏仁;朱立煌;翟文学;邬荣领;王明庥【期刊名称】《遗传》【年(卷),期】2000(022)004【摘要】本文利用RAPD标记和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欧美杨(P.euramericana)的F1群体,构建了美洲黑杨×欧美杨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实验过程中对1040个寡核苷酸随机引物进行了重复筛选,共选出127个引物用于作图群体(包括双亲共92个无性系)的随机扩增,这127个引物产生229个多态基因座,其中符合"拟测交"1∶1分离的有214个.利用多点连锁分析,形成19个连锁群及6个三连体和14个连锁对.由19个连锁群构成的图谱含标记129个,总图距为1914 2cM,覆盖杨树基因组约73 62%.标记间的平均间距为14 84cM.本研究获得了中等密度的美洲黑杨×欧美杨的一个连锁框架.【总页数】5页(P209-213)【作者】张新叶;尹佟明;诸葛强;黄敏仁;朱立煌;翟文学;邬荣领;王明庥【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37;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Ralegh,NC 98195 USA;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46;S79211【相关文献】1.宁夏农林科学院生物中心利用分子标记构建成小麦分子遗传连锁图谱 [J], 宁夏农林科学院院网2.利用 SSR 分子标记构建四倍体杂交冰草的遗传连锁图谱 [J], 姜志艳;于肖夏;于卓;张志成;石悦;姜超3.利用RAPD标记构建响叶杨和银白杨分子标记连锁图谱 [J], 尹佟明;黄敏仁;王明庥;朱立煌;何平;翟文学4.利用RAPD标记和单株树大配子体构建马尾松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 [J], 尹佟明;朱立煌5.利用RAPD标记和种间杂交组合构建葡萄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 [J], 罗素兰;贺普超;周鹏;郑学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鉴别抗杨叶枯病基因连锁分子标记
鉴别抗杨叶枯病基因连锁分子标记苏晓华;张香华;李金花;张绮纹;郑先武【期刊名称】《林业科学》【年(卷),期】2000(36)6【摘要】本项研究是以抗杨叶枯病(Alternaria alternata (Fr.) Keissler)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 Marsh.)(♀)与感病的青杨(P.cathayana Rehd.)(♂)及它们的种间杂种F1代和F2代为材料,经室内外人工接种表型抗性鉴定,认为美洲黑杨对杨叶枯病的抗性Ala是由1对隐性纯合基因控制。
为进一步识别与Ala抗性基因位点相连锁的标记,我们采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与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分群法结合,用400个10-mer随机引物,分析了大约4200条DNA 片断,鉴别出与Ala位点紧密相连的分子标记2个(RPH12-6和RPH12-4)。
Ala 抗病基因位于第3连锁群,2个标记距Ala基因遗传距离均为3.60cM。
研究结果为抗杨叶枯病品种早期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抗病育种提供了依据。
【总页数】4页(P73-76)【作者】苏晓华;张香华;李金花;张绮纹;郑先武【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10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相关文献】1.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条纹叶枯病香粳品种‘沪香粳106’ [J], 吴书俊;闫影;张丽霞;万常照;龚凯;顾永平2.抗条纹叶枯病基因qSTV11KAS分子标记检测方法的建立以及50种水稻qSTV11KAS基因的分析 [J], 许言福;郭亮;沈卫平;时亚琼;张建中;李建粤3.抗条纹叶枯病基因qSTV11KAS新分子标记建立及23种香型水稻qSTV11KAS 基因的调查分析 [J], 王英存;许言福;黄菊;王杰;李建粤4.抗条纹叶枯病香稻新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 [J], 闫影;张丽霞;李刚;张玉;吴书俊5.抗条纹叶枯病基因 STV11的功能性分子标记建立及粳型抗源筛选 [J], 毛艇;李旭;张战;付立东;李振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美杨和美洲黑杨树叶化学成分的研究X王书翰 王传槐 丁少军 叶汉玲 曾 葵(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南京 210037)摘 要分析了欧美杨(Po pulus xeuramericana cv Ñ-214)和美洲黑杨(P .deltoides cv Harvard exÑ-63P 51)树叶在不同生长季节的化学成分。
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采集季节,二种树叶的化学成分相差不大,都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氨基酸及丰富的无机元素。
但是,各种化学成分均随采集季节的不同而变化。
其中,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随季节变化较大,其他成分变化较小。
两种杨树叶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接近或高于一些农、副产品,可以代替粮食等作为畜、禽饲料。
关键词欧美杨;美洲黑杨;树叶;化学成分中图分类号S7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006(1999)04-0071-03A Study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in Leaves of Populus xeu ramericanacv Ñ-214and P .deltoides cv Harvard ex Ñ-63P 51Wang Shuhan Wang Chuanhuai Ding Shaojun Ye Hanlin Zeng Kui(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Nang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 g 210037)Abstract Chemical compositions in leaves of Populus xeuramericana cv Ñ-214and P .deltoides cv Harvard ex Ñ-63P 51have been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e mical compositions of leaves above -mentioned two species of popler are not different in the same growing period.Its content all are of much protain,amino acids and rich inor -ganic elements.But the compositions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seasonal leaves gathered.The c ontent of protainanda mino acids have bigger change,changes of other compositions are less.The content of protein and amino acid in leaves of above -mentioned two species of poplar are close to or higher than some fodder material.So the above -men -tioned leaves can be used as fodder of livestocks and poultry.Key words Po pulus xeuramericana cv Ñ-214;Populus deltoides cv Harvard e x Ñ-63P 51;Leaves;Chemical composition树叶占树木总重量10%左右[1],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对于任何树种来说,叶子都是重要的营养器官,由于承担着合成营养物质的功能,故含有较高的蛋白质、核酸、脂类、维生素及矿物元素等。
多种树木叶子的成分已有报道[2~4]。
但有关意大利杨树叶的成分,特别是不同生长季节其成分变化情况,尚未见报道。
为了掌握这方面的基本情况,为引种的意大利杨全树利用提供依据,作者对欧美杨(Populus)71)X 收稿日期 1999-03-17 修改稿日期 1999-06-02*国家/九五0攻关项目)杨叶等农林纤维废料生产蛋白饲料 第一作者简介:王书翰,男,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
第23卷第4期1999年7月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Vol.23No.4Jul.1999xe ruamericana cv.Ñ-214)和美洲黑杨(P.deltoides cv Harvard exÑ-63P51)树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
1材料和方法111试样试样采自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11a生的欧美杨(简称214杨)和美洲黑杨(简称63杨)。
分别于4月25日、5月14日、7月19日、9月26日在树冠的各个方向随机采摘鲜叶,于11月7日在树下收集刚刚凋落的叶片。
将不同树种不同时间采集的树叶分别在(80?2)e烘干,按四分法取样,粉碎、筛取013~0145mm筛孔之间的试样,贮于广口瓶中备用。
112分析方法粗蛋白用凯氏(Kjeldohl)定氮法测出总氮量乘以6125。
氨基酸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分析仪测定。
综纤维素用亚酸钠法测定。
1%氢氧化钠抽出物用1%热氢氧化钠溶液处理。
灰份采用灼烧法。
元素分析用AA-50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
单宁物质定性用盐酸-甲醛、铁矾、明胶试验法,定量用皮粉法。
2结果和讨论211不同生长时期的树叶化学成分不同杨树叶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化学成分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各种化学成分都随着生长时期的不同而变化。
有的成分变化较大,如粗蛋白质、总灰分等。
有的成分变化较小,如木质素、苯-乙醇抽出物等。
表1214杨、63杨树叶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化学成分Table1C hemical compsition in leaves of poplarÑ-214andÑ-63during different grow ing periods%4月25日A B5月14日A B7月19日A B9月26日A B11月7日A B粗蛋白21100171701519814181121181211071607107综纤维素4316348167481794814446144481505415952145木质素181081811621148181312215219187 1%NaOH抽出物8018174118781817810374176721836117660166苯-乙醇抽出物211321812515172171841513217111总灰分816610189111281118911190131361313414159单宁2170天冬氨酸11591124111311200186018801490146苏氨酸01830163015801600140014301240123丝氨酸01860166015601570145014801290127谷氨酸21061167113911481105111001650175甘氨酸01930171016901720149015001290126丙氨酸11130187017701850157015801300127胱氨酸01060107010501040104010301030104缬氨酸11030179017501750153015401310131蛋氨酸0134301236010401170109011101040105异亮氨酸01780160016001590147014301260126亮氨酸11710132111211180176018401400139酪氨酸01630141013201040126012801140113苯丙氨酸11000180011701730147015201260127赖氨酸11000177018101690153015501290131氨01200117011601160116组氨酸01330126013001240116011801080109精氨酸01930166016301690146014801240121脯氨酸01800165016801720146014901240120氨基酸总和161001213411113111628103814241554150注:A表示214杨;B表示63杨表1还列出了214杨、63杨树叶的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可以看出214杨、63杨树叶的氨基酸含量和)72)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第23卷第4期组成相似,都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8种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0%以上。
氨基酸总量和各种氨基酸的含量都随着树叶采集季节的推迟而减少,其趋势与粗蛋白含量相似。
212杨树叶灰分中的主要无机元素214杨、63杨树叶灰分中含有丰富的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的无机元素,如钙、镁、铁等(表2)。
各元素在树叶中的含量均随着采集时间的推迟而增加,但两种杨树叶灰分中各元素的含量相近。
表2214杨、63杨树叶中主要无机元素的含量Table2Contents of main inorganic elements in leaves of poplarÑ-214andÑ-63元素7月19日A B9月26日A B11月7日A BCa%212621983105316131393196K%016201650117012501160119Mg%017601680169017201820170Na P mg#kg-18501250400560450630Cu P mg#kg-1281326104117261840187618Mn P mg#kg-1661675146513491674176718Fe P mg#kg-1174812167188224294注:A表示214杨;B表示63杨213214杨、63杨树叶和其他农、副产品的比较经分析测定,两种杨树叶的营养成分含量接近或超过常用的农、副产品(表3)。
即使九月底的杨树叶其粗蛋白也高于玉米、燕麦、松针粉等,可见其能够替代农、副产品等作为饲料以节约粮食。
表3214杨、63杨树叶及几种饲料原料中粗蛋白、氨基酸含量的比较Table3Comparison of contents of protein and amino acid in poplarÑ-214andÑ-63with some fodder material%成分214杨(7月份)63杨(7月份)玉米小麦燕麦松针粉[4]苜蓿粗蛋白15198141819191312101681961410赖氨酸018101690130014201410143缬氨酸017501750146亮氨酸111211180154精氨酸0163016901273结论(1)214杨、63杨树叶的化学成分相近,都含有较高的粗蛋白和丰富的无机元素,氨基酸含量较高且种类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