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合集下载

2015年高中历史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 人民版必修1

2015年高中历史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 人民版必修1
1.军机处 (1)原因:直接原因是强化西北军务的需要;根本原因是加强皇权。 (2)特点: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机构简单,人员 精干,办事效率较高;政治决策封闭性的特征较明显。 (3)意义: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2.密折制 (1)目的: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2)作用:使中央的政治权力更集中。 3.影响 (1)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2)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压抑。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目标导
预习引


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 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说出明清时期的政治状况。 2.认识明朝内阁制度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影 响。(重点) 3.分析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难点)
学习目标
目标导
预习引





预习交流 2
“改土归流”政策有何积极意义? 提示: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改变了当地落 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目标导
预习引





练一练:
1.判断: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共同职能是参与机要事务,都拥 有决策权。(× ) 2.判断:中国古代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是启用身边亲信近臣和令多 人共行“宰相”之职。(√) 3.填空:明朝的国家权力中心是皇帝,阁臣只是顾问。 4.探究:我国古代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 处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趋势是什么? 参考答案:反映了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明朝初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下列哪一项不是他所采取的措施?A. 废除丞相制度B. 建立锦衣卫C. 设立东厂D. 实行科举考试2、清朝雍正帝在位期间推行了多项改革,其中对于官员考核制度的改革被称为?A. 保甲法B. 军机处C. 科举改革D. 勘合制3、题干:在以下哪个历史时期,中国的封建君主权力达到了顶峰?A. 隋唐时期B. 宋元时期C. 明清时期D. 汉唐时期4、题干:以下哪个国家的封建君主权力在专制时代晚期达到了顶峰?A. 法国B. 英国C. 德国D. 日本5、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其主要内容?A、确立皇帝制度B、推行郡县制C、实行分封制D、实行三公九卿制6、明朝加强皇权的方式不包括:A、废除丞相,分权于六部B、设立锦衣卫C、废除八股文D、设立内阁7、在路易十四统治时期的法兰西,宫廷生活怎么做?A. 强调节俭,提倡勤俭节约B. 继承法国传统文化,强调内部政治改革C. 豪华奢侈,追求享乐,树立绝对君主权威D. 推广启蒙思想,倡导民主自由8、下列哪个选项最符合英国光荣革命后的政治现实?A. 君主专制得到加强B. 君主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C. 君主权力削弱,地方权力不受约束D. 君主权力得到扩大,处于权力顶峰9、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其中最著名的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业生产形式,这种形式主要反映了什么?A. 封建经济的衰退B.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 自然经济的解体D. 官营手工业的兴盛 10、清朝雍正年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设立军机处。

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 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的进一步完善B. 军机处主要负责处理全国的财政事务C. 军机处的官员可以独立决策国家大事D. 军机处的权力逐渐被内阁所取代11、题干:在下列古代亚洲文明中,实行绝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国家是:A. 古埃及B. 古印度C. 古巴比伦D. 古希腊12、题干:下列关于封建时代晚期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错误的是:A. 领主对领民有绝对权力B. 领民对领主有土地和军事义务C. 封建制度下的城市拥有一定自治权D. 封建制度逐渐向中央集权制度转变13、下列哪一项是明朝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之一?A、设三司B、废除丞相C、设立东厂D、颁布《大明律》14、清朝前期,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清政府推行了什么政策?A、行省制度B、册封制度C、改土归流D、内阁制度15、在古代雅典,下列哪项措施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A. 广义平民大会制定法律B. 首创成年男子公民大会C. 女性不参与政治生活的决策D. 直接民主制度下的直接投票16、下列哪个国家的君主制在专制时代晚期逐渐向立宪制转变?A. 英国B. 法国C. 德国D. 意大利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及其意义。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
3 法规章程
4 文字狱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1、目的和作用
(1)目的: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
(2)作用: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 2、基本原则
(1)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 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 行政管理。
3、设理藩院: (1)性质:中央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 (2)范围:管理蒙古、新疆和西藏事务。 4、改土归流: 西南地区 (1)演变:
秦专-制-汉主-义-中唐央-集-宋权-制-度元的-发-明展-过-程清
加强
建立 巩固
设“参知政事” 、 进一步发展
首创 “中朝” 枢密院、三司, 丞相制度的废除
皇帝制 的形成
分割宰相行政
内阁制的形成
度,中央设
权、军权和财政权
“三公九卿” 完善
地方推行
三省六部制
郡县制
发展 行省制度
顶点 军机处 密折制
b、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 展到顶峰;
C、与当时世界潮流背道而驰:决策具独断性、随 意性,易出现失误;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旧之 风;官僚机构膨胀,导致贪污腐化
——封建制度的衰落
2 密折制
(1)目的:为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2)作用: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 率。(即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1
积极意义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于 当时稳定和重建封建统治秩序、恢 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粉碎内部分裂 叛乱、抵御外来侵略、巩固和发展 统一多民族国家起到了重要作用。
2
消极意义
• ①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导致地方的政治自主 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 ②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束缚了社会生产力,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和进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主要把握这点消极影响)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ppt课件39 人民版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ppt课件39 人民版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
权力,并代表国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是政治民主 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二)、清:设军机处,行密折制
皇帝亲信,跪 受笔录 军机处
皇权到达顶峰 雍正 康熙
南书房 皇权得到扩大 皇权受到限制
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太极 设内阁、置六部
一、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清 (一)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 (二)清朝: 1.军机处的设立
(2)职权范围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百官
(3)受宦官牵制 4、影响:
明朝的特务政治:锦衣卫、东厂、西厂
①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②受宦官牵制,明朝的政治更加黑暗
宰相与内阁首辅的比较
相似: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不同
权力来源 职 任 责 免
宰 相
宰相制度赋予 一级决策者 要经皇帝及 大臣商议 制约皇权
汉 满 蒙 回 藏 多 个 民 族
50
18个省、5个将军辖区、2 个办事大臣辖区
二、中央集权加强—清的边疆政策(自学)
1.基本原则
(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1)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2、具体举措 元:宣政院 (1).设理藩院(管理蒙古、新疆和西藏事务) (2).重视边疆的交通和军事防务 (3).改土归流(西南地区)
(1)时间: 雍正年间。 (2)原因 ①直接原因: 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②根本目的: 加强皇权。
雍正帝
(3)地位: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的中枢机构 (4)职能: 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跪受笔录
“ 史 上 最 不 可 思 议 的 办 公 室 和 左上图:隆宗门内军机处 办 公 右上图:军机处内景 大 臣 左图:军机处的位置 ”

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高中历史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学案

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高中历史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学案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标要求]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明朝设内阁1.背景:________,权分六部,导致皇帝政务繁忙。

2.设立:明成祖设立________,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思考1 内阁制的设立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3.性质:是皇帝为______________而设立的政治机构。

始终没有法定的地位,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思考2 明清时期的内阁制与前代的丞相制有什么区别?二、清朝设军机处1.设立:清雍正年间,为适应____________的需要。

2.实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______机构。

3.特点(1)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只能秉承______旨意办事。

(2)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

(3)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思考3 军机处设立于何时?设立军机处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什么?4.影响(1)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2)军机处的建立和________的推行,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思考4 为什么说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三、清朝的边疆政策1.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__________,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2.管理机构:理藩院管理蒙古、新疆和西藏的行政、赋税等事务。

3.重视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

4.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雍正年间,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

乾隆时期,大部分土司改为流官,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探究一内阁制度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 160件。

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 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问题(1)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中央、地方行政部门)做了哪些改革?(2)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3)这则材料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探究二票拟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内阁学士处理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疏的对面上以进呈,这实际上就是代拟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采纳。

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图一 唐朝中央机构
图二 明朝中央机构
图三 清朝军机处内景
本题中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唐、 思路点拨 本题中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唐、明、清 三代的中央机构状况, 三代的中央机构状况,从图一到图二最大的变化是 废除了宰相, 废除了宰相,图三的信息则需要结合教材知识把 握,然后从三代的发展看演变的趋势。 然后从三代的发展看演变的趋势。 基本特征:皇权高度集中。主要原因: 答案 基本特征:皇权高度集中。主要原因:明朝 丞相制度被废除。特点: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丞相制度被废除。特点: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趋势: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趋势: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知识网络
互动探究
【探究】 探究】 图一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 本特征是什么?与图一相比, 本特征是什么?与图一相比,图二所反映的政治制 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三中军机处的设 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 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综合上述 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2.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 2.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 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 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 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 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 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 A )
问题思考 1.内阁制的设立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1.内阁制的设立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内阁制的设立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提示 反映了明朝专制统治加强, 反映了明朝专制统治加强,政治制度的逐 步成熟;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步成熟;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2.明清时期的内阁制与前代的丞相制有什么区别? 2.明清时期的内阁制与前代的丞相制有什么区别? 明清时期的内阁制与前代的丞相制有什么区别 提示 (1)丞相制下,丞相被赋予决策大权, 丞相制下,丞相被赋予决策大权, 其地位是“百官之首” 其地位是“百官之首”。 (2)内阁制下,阁臣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 内阁制下,阁臣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 本身并无决策权。尽管有的阁臣一度大权在握, 本身并无决策权。尽管有的阁臣一度大权在握, 但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 但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与以往的丞相相 比,权力相差甚远,更谈不上制约皇权。 权力相差甚远,更谈不上制约皇权。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6、明代的内阁制与西方的内阁制一样吗?
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它加强君主
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 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
力,并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西方 近代的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 独裁。
二、军机处
积极方面: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消极方面: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社会的兴衰 1、朱元璋为什么要罢丞相? 完全维系在皇帝身上,有利于君主的独裁专制。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废宰相设内阁带来什么 同时也使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影响?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 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 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 ①是秦速亡的原因 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 ②各朝丞相多是专权乱政的根源 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 ③相权过大,威胁皇权,为了强化皇权(根本) 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实时劾奏,将犯 人凌迟,全家处死 !”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积极作用: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
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 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 治保障。
•消极作用: 皇权的极度膨胀,严重扼杀了
社会的创造力,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进步。导致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隋唐: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避免独大
相 权 日 益 削 弱 并 最 终 废 除
时 期 明
加强专制 的措施
废丞相 设内阁 军机处


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 宦官参政专权导致政治黑暗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加强皇帝对地方的控制 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加强边疆和少数民族管理

专题一 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专题一  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简史》指出,明朝“皇帝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兼任官僚机构首脑之责,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宰相制度的废除B.内阁制度的建立C.八股取士的实施D.三司制度的推行解析“兼任官僚机构首脑之责”是由于宰相制度的废除,所以皇帝不得不兼任官僚机构首脑之责,A项符合题意;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宰相制度的废除而非内阁制度的建立,B项不符合题意;这一现象和八股取士、三司制度无关联,所以C、D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A2.纵观古代中国的历史,明朝是太监乱政较为严重的朝代,其根源在于()A.明代皇帝大多昏庸无能B.明代皇权过于集中C.明代封建制度趋于衰落D.明代政治异常腐败解析太监乱政,根源于专制制度本身。

明朝太监乱政比任何朝代都严重,其因在废丞相,皇权过于集中。

答案B3.从汉代至明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对相权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从总体上看,这些调整都()A.立足于提高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B.以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为基本出发点C.服从和服务于专制皇权的需要D.使中央机构的功能越来越健全解析皇权的至高无上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突出特征。

封建统治者对相权的每一步调整,都紧紧围绕着加强皇权的需要。

答案C4.康熙说:“天下大权当统于一……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

”康熙帝为此设南书房,雍正帝在此基础上正式成立军机处。

由此可见,清代军机处的设置是()A.国家统一的需要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C.政令统一的需要D.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解析康熙帝的话明确体现了加强君主专制的要求,雍正帝设置军机处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故选B 项,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B5.清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归流”是指()A.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理B.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清朝版图C.少数民族事务归属理藩院掌管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统治解析历史上把取消土司衙门改由流官直接统治的变革,称为“改土归流”。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一、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内阁制的形成
1、内阁制形成的背景: ①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②皇帝亲理的政务繁多,无力应付。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 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660件。 也就是说朱元璋平均一天要处理207件文书。计算一下, 假设朱元璋每天工作12个小时,那他平均处理一个文书 的时间是多少?
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画面二: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 子津津乐道于自己的 “十全大武功” 时,英国的查 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 绝望与百倍犁间耕作的喘息 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 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 交响曲。
容易带来怎样的后果。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设内阁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 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 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 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 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 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 【 xié háng 】 ,不敢相压,事皆 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 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 朱元璋为什么要罢丞相? 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实时劾奏, ①是秦速亡的原因 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 ②各朝丞相多是专权乱政的根源 ③相权过大,威胁皇权,为了强化皇权 (根本 )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
军机处。”
——引自昭梿:《啸亭杂录》
3、 清朝军机处的地位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中枢机构。
军机处不是“决策”机构,它只是将皇帝 的旨意跪受笔录,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 臣去执行。
隆宗门内军机处
军机处内景

高考历史母题揭秘(必修一专题一)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高考历史母题揭秘(必修一专题一)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必修一专题一: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8小题,共0分)1.(2011年11月临沂市期中3题)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为解决此问题,朱元璋①三分相权,集权于一身②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③增设军机处,组织内阁④亲掌六部,直接管理国家大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D2.(2011年10月三明一中段考4题)明成祖时的内阁与清雍正帝时的军机处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最突出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负责日常事务C.掌管军事,担任安全保卫D.参与政务,没有决策权力【答案】D3.(2011年11月孝感市统考5题)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 《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禹》B.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 《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答案】D【点拨】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

明太祖废丞相,清沿袭明制,故清代不可能有丞相,选择D项。

4.(2011年11月北京朝阳区期中15题)下列各项对下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熟拟诏书由中书省拟定,称熟状拟定,即详拟定稿。

皇帝在纸尾批语,御印可其奏。

票拟内阁学士将各地奏章“用小票墨书”,将拟定之批阅建议并附奏章进呈皇帝裁决。

A.拟票者类似皇帝的机要秘书B.最高命令出自拟票官员C.皇帝无权亲见各地官员奏折D.皇帝拥有最终的决策权【答案】D5.(2011年12月三门峡市调研2题)“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

它说明军机大臣职能主要是A. “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B.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C. 与皇帝“共治国事”D. 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答案】D【点拨】考查清朝军处机。

最新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Word版含解析

最新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

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

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

”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君主专制C.提高行政效率D.实现权力制衡解析:选B明太祖朱元璋杀掉丞相胡惟庸,废除了宰相制度,直接目的是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强化君主专制,故选B项。

2.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部)之职掌,终以取祸。

”下列观点与材料相符的是() A.明代阁臣是位高权重的丞相B.明代阁臣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C.明代完全剥夺六部的权力D.阁臣是明代祸乱的根源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可知,阁臣是皇帝的助手,故B项正确。

3.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解析:选D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

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到嘉靖皇帝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内阁地位虽有变化但始终是皇帝的咨询机构,职能基本未变,故选D项。

4.“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

”材料表明()A.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B.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C.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D.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解析:选B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职位,而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B项正确。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辅助皇帝处理 军政大事的中 枢机构。
积极:A.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又 因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较高。(简、 精、速、密) 局限性: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的特征。 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4)影响:
2、密折制
1.目的:加强了皇帝对地方的控制。 2.影响: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相权为首的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两对矛盾
地方与中央权力的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演变规律
分权以集权
分割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分割相权集中到皇帝
(三)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过程
中央机构 秦 建立 三公九卿制 内外朝制度 三省六部制 地方机构
选官制度
郡县制
州—郡—县 道—州—县 察举制
汉 隋 唐

巩固
完善


答案

不矛盾。二者根本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皇帝专 制统治。 相权的存废是表明专制统治日益强化。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
1、废丞相,权分六部 结合课本17页资料卡片, 回答学习思考“朱元璋为 什么药废丞相职位”。 原因:明太祖朱元璋认为 丞相“专权乱政”,是历 代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废丞相的影响: 积极:使皇权高度集中 消极:导致繁杂的政 务集于皇帝一身。
改土归流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1.明朝正式创立内阁制度的皇帝是(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明英宗 D.明神宗 2.清朝时期,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的 标志是 ( ) B.设立内阁 D.大兴文字狱
A.废丞相,权分六部 C.设置军机处
3.清朝为近代中国版图的奠定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符合 史实的是( ) A.其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

人民版必修Ι专题一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程标准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内阁和军机处的历史基本知识,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理解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强化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军机处的设立是我国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重要表现。

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的区别和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掌握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政策,初步了解中国近代时期晚清王朝所做的一些政治改革,初步培养学生汲取历史经验以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根据各种图文资料进行分析和思考,从宏观上理解君主专制政体演进过程。

通过问题探究、史料研习、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中国皇权的高度集中是地主阶级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封建社会步入晚期“落日辉煌”的折射。

深刻体会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恶劣影响及由此造成的中国社会落后,产生学习西方民主政治的强烈欲望。

重点和难点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教学过程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认真预习,搜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材料,并思考以下问题:1.朱元璋为什么要废丞相职位?内阁制与丞相制有何不同?(提示:可结合以往历朝丞相的权力来比较思考)2.为什么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3.清朝的边疆政策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有何启示?4.君主专制的强化对我国社会有何影响?导入新课通过一段关于丞相地位变化的材料,联系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学习。

阅读材料: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

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

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设计人民版教材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蕲春四中龚方华【背景分析】1、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简而言之,即两个主要史实,一个核心史论。

史实是史论的基础,史论是对史实的解释。

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大致了解了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发展史;学生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基本掌握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演变轨迹;高中生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因而可在课堂上呈现部分原始文献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史实的理解。

3、教学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及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比较内阁与军机处的异同;理解军机处的点评: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因担心丞相“专权乱政”而废除丞相,其治国原则是分权行政。

呈现史料2和3(汉哀帝在罢免孔光丞相之职的诏书中说)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设问:依据上述史料,简要描述自汉朝至明朝历代皇帝眼中丞相形象的演变。

小结:三则史料,均为皇帝对丞相之职的评论,具有可比性。

按照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说法,汉代丞相是首长负责制。

唐代丞相是委员负责制。

自汉至明,丞相的地位与职权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

2、设内阁[教师过渡]在1376年,明太祖借胡惟庸案废除了宰相.那么,随着宰相制度的废除,又产生了什么影响呢?那么应该如何来评价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这种规定呢?回忆一下,在以往历届朝代中宰相有什么职责啊[学生回答]辅助皇帝,统领百官,总揽政务.[教师讲述]对了,那么由于宰相权利过大,严重威胁了皇权的集中,明太祖就废除了宰相,从而一劳永逸的解决了君相之间的矛盾,巩固了他的统治。

2020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学案专题一 课题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学案专题一 课题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含解析

课题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明朝1.废除宰相制度(1)原因:宰相权势过重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2)废除: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内阁制度(1)出现:(2)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3)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其不能对君权起制约作用。

二、清朝1.清朝初年的中央体制(1)设内阁、六部,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

(2)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限制。

2.康熙时期,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

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1)背景: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2)职责: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

(3)影响: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辩]内阁对皇权也有一定程度的约束。

内阁的权力来源于皇帝,但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

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回。

[联]清朝统治者在承袭明制基本框架的同时对其有所调整,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政治制度,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与此同时,17~18世纪的西方,一种新的政治制度——代议制不断发展,中国的封建专制政体中潜伏着巨大的危机。

[拓]军机处的特点“简”: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勤”:地近宫廷,便于宣召;“速”:办事速度快,效率高;“密”: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

重难点一明清时期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一)读图明史——明代内阁的权力[解读]内阁不是法定机构,并无决策权。

因为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第四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第四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3、举措
(1)理藩院:
• 清朝中央主管少数民族事务的机 构 • 初只管理蒙古事务,后也负责新 疆和西藏的各种事务。其地位与 六部同。
(2)边疆地区交通建设和军 事防卫
(3)“改土归流”
(3)改土归流
A:含义:废除土司施行流官统治。 B:元代开始土司制度 C:明代:开始“改土归流” 清:雍正年间开始西南地区施行大 规模“改土归流”,乾隆年间基本 完成。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国大事
军机处
雍正始设
处理军务
内政外交
军机大臣:(职权、办事情况)
军国大计 重大案件
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军机处的职能特 征:?
2、军机处特点




• 就是机构人员十分简单, 不像内阁人员庞杂。军机 处全部办事人员至多不过 三四十人。

• 就是办事效率高。军机处 一切由大臣、章京办理, 皇帝有旨得随时承办,而 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
胡 惟
处死 诛杀



刘伯温
李善 长


1、(1)原 因: 胡惟庸的骄横跋扈,骄恣 擅权;
1、(1)原 因: 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权 的教训; 胡惟庸的骄横跋扈,骄恣擅权;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必 然产物
朱元璋废宰相加强皇权后, 事情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据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 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 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 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
材料三: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 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 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通过这些故事,大家能发现什么历史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学习目标:
1.掌握明朝废宰相、设内阁和清朝设置军机处的史实,认识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2.比较中西方内阁制度的异同,认识两种制度的实质。

3.多角度分析明清加强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养成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学习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影响
导入新课:
汉代宰相坐议事宋相站议事明相跪受笔录
请思考: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基础梳理
一、明朝强化君主专制
1.废除丞相制度
(1)目的:防止_______专权,加强君主专制。

(2)影响:消除了皇权与相权间矛盾,达到了____________的目的;但造成政务集中繁杂。

2.内阁的创立与发展
(1)过程:明太祖设置_____________,这些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__________时,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主力机构;后来内阁地位提高,张居正任首辅时,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2)特点: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不是明朝__________行政机构,职责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帅六部百司,并受_______太监的牵制。

⑶评价:内阁是皇帝为加强_______而建立的政治机构,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延伸阅读: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
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决策权。

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

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二、清朝强化君主专制
⒈军机处的设立
⑴目的:雍正年间,适应_______军务的需要而设立。

⑵职责:①最先是协办军务,后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

②只能秉承______旨意办事。

⑶特点:①辅助______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②军机大臣均由钦定,_______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

③政治决策__________的特征更明显。

⒉密折制:雍正命令地方大员_____奏事,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这种制度使中央的政治权力更为集中。

⒊制定法规章程:在制定法规章程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使各衙门处理行政事务时有章可循。

⒋影响:⑴加强了________制度,表明封建制度衰落。

⑵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_______效率。

⑶____________逐步加强,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受到压抑。

合作探究2:为什么说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这对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⒈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大事集权,小事放权,_______________进行行政管理。

⒉措施
⑴清朝中央设有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_________,其地位与六部相同。

理藩院起初只是管理蒙古事务,后来也负责_____的行政、赋税、兵刑、户口、宗教等事务。

⑵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__________给予特殊的重视。

⑶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
①背景: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明代开始出现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做法。

②实施:雍正年间大规模地实行“__________”。

乾隆时代,很大部分土司改为流官。

⒊意义: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奠定近代中国的版图。

课堂讨论3:甲乙两位网友在网上评价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作用时产生了争议。

甲认为:以积极作用为主。

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为进一步恢复和发展生产、清除割据势力、实现国家统一、反对外来侵略扫清了道路。

乙认为:以消极作用为主。

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造成了政治上的腐败和经济发展的停滞,使封建社会长期延续。

你如何看待这两位网友的观点?你以为该如何评价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带来的影响?
小结: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宋朝以前,宰相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

以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

到明清大臣奏事连站着都不行了,必须跪着。

这种情况从本质上说明了--------------------------------------------------------()A宰相和皇帝的关系日见疏远 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满族与汉族风俗有很大区别 D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
2、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内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

这些奏章有的讲一件事,有的讲
两三件事,共计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明朝的措施是()
A.设立殿阁大学士 B.设立丞相
C.设立中朝 D.设立军机处
3、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A丞相胡惟庸的专权 B加强专制集权,维护明朝统治
C丞相制度阻碍了明朝社会发展 D朱元璋希望一人独揽大权
4、“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高皇帝指的是
A.朱元璋 B.明神宗 C.明成祖 D.雍正帝
5. 万历初年,首辅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

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A.说明明朝中期宰相制度“借尸还魂”
B.张居正擅权专恣,加重明朝政治腐败
C.明朝中期,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D.内阁设立后,地位日益提高,权力增大
6.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A南书房的建立 B军机处的设置
C丞相制度的废除 D内阁制度的确立
7、“自雍、乾后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政府矣。

”对“隐然执政”的准确理解是----------------------------------()
A草拟政令 B发布政令 C监察百官 D传达圣旨
8.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有个军机大臣和坤,号称“贪污之王”,他一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清朝设置的军机处
A.发生在顺治时期 B.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C.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D.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9.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一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首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 B.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C.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旨意拟发谕旨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10.明清之交,中国社会发展的步伐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B军机处的设立
C官僚机构的膨胀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二)材料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
材料四若以国家治乱专倚宰相,则为人君者,不几如木偶旒缀乎?……使为人君者,深居高处,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大不可也。

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己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十二朝东华录》引清高宗语
请回答:
(1)材料中各朝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
(2)有无本质区别?为什么?
(3)根据你的理解,上述转变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2:①秦朝,以丞相为首的三公来主持国家的最高政务的。

②汉朝,皇帝是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工作人员形成了“中朝”的决策机构,来抗衡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

③隋唐时期,由三省长官还有同中书门下平章等多人来执行宰相职务,这样相权就分散在许多人手中。

④到了明朝,废宰相,设内阁。

但是内阁大臣的权利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对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⑤到了清朝,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们百分之百成了皇帝独裁的工具,军机大臣对皇帝的命令只有惟命是从。

他们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皇帝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权利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什么事情都由皇帝说了算。

合作探究3:影响: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绝对专制的君主权利和日益腐败的官僚系统,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课堂检测:
(二)|材料题
(1)材料一、二反映了汉唐时,皇帝为了维护统治而依靠丞相。

材料三、四反映了当时皇帝防止他人分权而摈弃丞相。

(2)无。

都是为了维护皇帝一姓天下。

(3)皇帝的权威成为维系社会稳定统一的精神力量,社会对皇帝的崇拜造成了对个人自然权利流失的麻木,结果导致近代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