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刘平)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https://img.taocdn.com/s3/m/3a516f2f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37.png)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诗句。
它的意思是要用一支长篙,向着青草更青的地方不断地漫溯。
这句话对我来说是深有感触的。
人生的旅途就像一条长河,不断向前流淌。
也会遇到来自前方的各种阻碍,就像河流中的山石一样。
但是,只要我们愿意持之以恒地往前走,就一定能够超越这些阻碍,走向更美好、更成功的彼岸。
“撑一支长篙”,是需要持之以恒的。
我们不能只有短暂地抵达一些目标,而是要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这就像划船一样,一个人划船很难,要有多人配合才能划的更远。
只有在船的每个人都持之以恒地划船,才能抵达前方更远的目的地。
然而,人生中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难,让人无从下手。
这时候,我们需要“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意思是说,我们需要寻找更加清新的道路,找到更加正确的方向,去克服困难。
在我看来,找到更加清新的道路,就是要清晰明确自己的目标,根据目标制定计划,有节奏地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就像旅行一样,在第一天就确定顺时针或逆时针绕行线路,按照行程安排前进方向。
若是没有方向,随随便便绕道走,只会浪费时间和金钱。
在自己设定的目标下,找到清新的道路,才能避免在道路上迷路、陷入困境。
人生路上虽然有许多细节可以担忧,但不应放弃追求想要的东西。
因为只有我们拥有的必杀技术能使之取得成果,按照自己喜欢的步伐走每一步,才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更接近成功的彼岸。
总之,“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意味着我们不能停步于初始的设想,在困境中有创新思维快速解决,在自我能力上的进一步提升,才能不断前进,向着成功的方向努力,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https://img.taocdn.com/s3/m/4f7bdb3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c.png)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是郭沫若先生的一首诗,它的名字来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这句话,其实是诗人自己的注解。
他在诗的开头写道:“无论人生在何时何地,都会感到迷茫和彷徨。
但是,我们只有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和目的,才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所以,我想要漫溯向青草更青的地方,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这句话中的“青草更青”是一个修辞手法,叫做比喻。
诗人用“青草更青”来比喻事物更加美好和有生命力。
我们可以理解为,诗人要寻找的是更加美好、有生命力的事物。
而“漫溯”则是一种行动方式。
它不是单纯的寻找,而是在寻找的过程中,循着晚风、追随心灵的引导,在生命中的河流中缓缓前行。
诗人想要告诉我们:这是一种极具诗意的行动方式,它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去忍受孤独、去追寻真理。
因为,诗人深知,在漫溯到那些更青的地方之前,我们需要面对生命中的无数难题,也需要经历各种挫折和磨难。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磨难。
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孤独和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往哪条路走;有时候,我们会受到别人的排挤和批评,不被信任和理解。
但是,正是这些挫折和磨难,使得我们成长、前进,找到自己的方向。
而在这种家乡、信条、思想上的“漫溯”中,我们也会不断发现生命中的闪光点,发现那些让我们惊叹和感动的事情。
这些见证着生命力、自由、美好的事情,也激发着我们更深的体会与追寻。
在“漫溯”中,我们不断发现绝美的山水和人情,也不断发现心中的宽广和深邃。
当我们穿过时间和空间的迷雾,走进那些更加真实、美丽的存在时,我们将感受到灵魂深处的激动和感动。
因此,“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不仅是对生命的一种责任和期盼,更是对人生自由与意义的一次寻觅和发现。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我们快马加鞭,跑得气喘吁吁,但这样做却似乎让我们离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和梦想越来越远。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https://img.taocdn.com/s3/m/bb76d5d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e.png)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青玉案·元夕》中有一句诗,叫做“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这是一句极富诗意的诗句,它表达了人们向着美好的未来追求的精神和力量。
撑一支长篙,是指挥工具,也可以说是一种行动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加灵活地掌控自己的行程,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在早些年的江南水乡,撑船是人们基本的交通工具之一,各种各样的船上用的篙都有不同长度和形状,最常用的是长篙。
长篙撑船,是对自身的一种能力的体现,同时也需要耐心、乐观和坚韧的精神来保持平衡和方向。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是指向往更美好的未来的心态,是对自己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青草是生命的象征,更青的青草代表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
漫溯则表示一种从容的心态,不论路途多远,也要争取前行,一步一步向着自己心中所向往的方向走去。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这句话在当代社会中也有着很好的适用性。
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标和理想。
一辈子很短,大部分时间都在奋斗中度过,适时地停下来,看看自己的人生状态和前途,从而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和生活方式,这就是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精神所在。
对于现代人来说,撑一支长篙也可以体现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
撑篙可以让我们平稳地掌控自己生活的方向,而青草则代表着我们的职业前景。
如果我们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努力,一步一步地突破自己的局限和困境,相信就能够看到更好的明天。
总之,“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是一句极具诗意和哲学意义的经典名句。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和行动力,就能够轻松地掌控自己的人生轨迹,并一步步走向自己的理想。
无论是生活,还是事业,我们都应该时刻谨记这句话,时刻用这份心境去面对生活的风雨和挑战。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https://img.taocdn.com/s3/m/786be53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b.png)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人们总是忙碌而疲累,很少有时间去欣赏自然的美丽。
当我们稍事停歇,去向更远处去发现属于自己的宁静和美好时,也许我们会发现,向青草更青的地方漫溯,就能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归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这句话出自于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渴望远去的情感。
我们从这句诗中不难感受到,向着更加美好的地方远行,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追求。
而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也许意味着要在喧嚣中找到宁静,在浮躁中寻觅平和。
那么,在这个嘈杂的时代,我们又该如何去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呢?我们可以选择去探寻大自然的美丽,让自己远离都市的喧嚣。
不妨去远离城市的山谷深处,让身心得到放松和净化。
站在高山之巅,远眺群山连绵、云雾缭绕,感受大自然的恢弘壮丽,这种体验会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或者是去静静地坐在湖畔,聆听那清澈的波峰声,感受到湖水的平静和宁静,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慰藉。
在大自然中漫溯,我们能够找到超脱尘世,拥抱心灵的安宁。
我们也可以走进乡村,体验田园生活的宁静和恬淡。
在乡间小径散步,欣赏着稻田中摇曳的稻穗,聆听着鸟儿的啁啾,感受乡村带给我们的宁静。
或者是坐在乡间的小亭子里,看着村里的老人在一起聊天弹棋,感受到这份淡泊的滋味。
在乡村中漫溯,我们能够找到简朴的美,通透的气息,那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我们也可以在内心深处去向青草更青的地方漫溯。
品味一杯清茶,感受它的淡雅和舒适;或者是静坐在书房中,聆听心灵的跳动和呓语。
在内心深处漫溯,我们能够静下来,去斟酌生命的真谛和人生的价值,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宁静之地。
要向青草更青的地方漫溯,并不只是一种外在的行为,更是一种内心的修行。
我们需要学会在城市的喧嚣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品味生活的美好和真谛。
我们需要学会在浮躁的社会中保持一份宁静的心,去追求内心的安宁与舒适。
我们需要学会在应酬和工作的忙碌中保持一份淡定的心,去感受世界的美好和真善美。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https://img.taocdn.com/s3/m/904cd52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4.png)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庐山谣》中的一句歌词说:“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的意思是:用长篙撑着船,向更绿、更青的青草处漫游。
这里的“漫溯”是指漫游、流浪。
这句话比喻人们应该不断探索、追求更美好、更高尚的事物,不能停留在眼前的现状,要勇于向更远、更高的目标迈进。
同时,还强调了追求的目标不应该是功名利禄,而应该是精神上的富足和内心的满足。
换句话说,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满足于现状,要勇敢地追求更好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也不能只关注物质财富和地位,要注重心灵上的满足和成长。
这句话来源于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撑归白帝陵,去来江口宿。
绕村行数里,枯桑又生繁。
依前著杖藜,翠盖迎蝉啼。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大自然的循环变化和生生不息,引发他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追求的思考。
他认为生命的短暂和不可预计性使我们不应放松追求,而应该努力走向更远的地方。
亿万年间,草木生长枯萎,河水流淌,人们来来去去,但大自然依然照常运转。
白居易凭借这种自然现象,表达了人们不要过于执着于一些世俗的荣誉和物质财富,而应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成长。
在这个快节奏和高压力的时代,人们往往忙于应对各种生活压力和挑战,忽视了精神世界的成长和追求。
这句话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不断探索、学习和成长,不断向更远、更高的目标迈进。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https://img.taocdn.com/s3/m/49fe72a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f.png)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生活中,我们总是被各种琐事和压力所困扰,而很少有机会去放慢脚步,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当我们拿起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时,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平静。
这句话来自于中国古诗词,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句话的意义,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青青之境。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长篙在这里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工具,而青草更青处则是自然界的一片净土。
在这句话中,长篙成为了我们与自然相融合的桥梁,我们手持长篙,悠然地漫游在大自然中,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长篙就是我们去寻找这片净土的工具,而青草更青处就是我们向往的自然之境。
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经过千年来并未改变,长篙所代表的是人们继续探寻自然之美的渴望,而青草更青处则是我们向往的净土和宁静之境。
这句话也表达了人们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和探寻。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很多人迷失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所在。
当我们拿起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时,就是在寻求人生的真谛,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放下功利和利益的追求,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和真谛,从而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长篙成为了我们寻找人生价值的工具,而青草更青处则是我们向往的人生境地。
人们都在寻求人生的真谛,长篙就成为了我们寻找人生真谛的工具,而青草更青处就是我们向往的人生之境。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心灵和人生的向往和追求。
在这个物欲横流、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去放慢脚步,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去寻求心灵的宁静,去寻找人生的真谛。
拿起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让我们重新找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感受自然的美好,找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让我们在这个繁忙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青草更青处,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重新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https://img.taocdn.com/s3/m/662b0a0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6f.png)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是一篇名为《长恨歌》的诗歌篇章中的一句话,当时那篇诗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
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寻找更加优美、更加美丽的地方。
在整篇诗歌中,白居易通过一系列的描写,表现了他对于自己的爱情悲剧的诉说。
整首诗歌以长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叫做杨玉环的美人和唐玄宗之间的悲剧故事。
白居易通过传统的叙事方式,包含了大量的细节和描写,表现了他对于杨玉环的爱情之苦、对于唐玄宗的心理矛盾、对于宫廷政治的不满等等。
在这首诗歌中,有很多细节描写都是相当美丽、动人的。
比如在诗歌的开始,白居易描述了长安的美景,那里的小桥流水、垂柳和鲜花都让人感到非常祥和惬意。
但是,当他进一步阐述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故事时,诗歌中的气氛变得越来越沉重。
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对于这段历史的悲哀,他的语言也透露出更加深刻、微妙的意味。
比如,"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襟残雪泪痕苦"这一句话就让人感到十分深刻。
在这句话中,白居易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内心世界。
在他的精神旅程中,他寻找着更加美好的所在,但是沉重的自我情感始终萦绕在他的身边。
他的痛苦是多么深刻、多么真实!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歌中品味到唐代文人的情感世界。
唐代的文化是一个充满了文化繁荣、政治动荡的时期,白居易也是一个当时的闻名诗人。
他的诗歌非常富有灵感,并且传达了非常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这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总而言之,"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这句话虽然只是白居易诗歌中的一句话,但是却有非常深刻、微妙的意义。
在整个诗歌中,我们可以感觉到白居易深沉的内心,以及他对于历史、情感的独特理解。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理解,才让白居易的诗歌传扬千古,成为中国文学史的经典之一。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https://img.taocdn.com/s3/m/a81e0a5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5.png)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描述的是人们向往美好和追求进步的精神。
这句话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不仅仅局限于文学作品中,更是对生活和人生的一种寄托和向往。
长篙,是一种用来撑船的长杆,而撑船者则是在船上推动着这支长篙,让船前进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将长篙比喻为一种力量和支撑,而撑船者则是我们自己,对于未来和前进的向往。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表达了一个追求进步和美好的信念。
在迷茫和迷雾的世界中,我们都在寻找着一种向往和向上的力量,渴望在茫茫的人生道路上,找到一丝前进的方向,不忘初心,不负韶华。
撑一支长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寓意。
或许对于一位年轻的毕业生来说,撑一支长篙,就是努力学习和不断进取,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对于一位奋斗在职场的人来说,撑一支长篙,就是不断进修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对于一位渐渐步入暮年的长者来说,撑一支长篙,就是把握人生中的点点滴滴,回顾曾经的辉煌和珍视眼前的幸福,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这个喧嚣和忙碌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被各种琐事所困扰,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目标。
我们可以通过《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这句话,来提醒自己,不要被纷繁的事物所迷惑,要坚定自己的前进方向,向着美好和进步的目标努力迈进。
撑一支长篙,需要意志的支撑,也需要内心的力量。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就能撑起长篙,向着青草更青的地方努力前行。
不怕洄漂,不畏风雨,始终保持一颗向上的心,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不断提升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
正如《红楼梦》中宝玉所说:“莫把真心空对人”,人生的道路上,只有真诚和执着的追求,才能让我们撑起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撑一支长篙,也需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追求进步和美好,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积累和耐心的等待。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们更要坚持不懈,相信只要我们愿意前进,就一定能到达青草更青的地方。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意思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7231ead7767f5acfa1c7cdc4.png)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意思“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出自当代诗人徐志摩的作品《再别康桥》,其古诗全文如下: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注释】⑴青荇: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
⑵招摇:这里有“逍遥”之意。
⑶篙: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
⑷溯: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赏析】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
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节诗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
最后的“西天的云彩”,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
所以这节诗为整首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这节诗实写的是康河的美,同时,柳树在古诗里“柳”——“留”,留别有惜别的含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牵挂用“在我心oRG头荡漾”,把牵挂表现得非常形象。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https://img.taocdn.com/s3/m/10aa4bc3a32d7375a5178084.png)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1 教育的哲思,为改革张本没有点睛的龙,永远是一堆没有生命的线条。
这正如我们的学生,没有点睛,他们的生命的底色只会停驻在黑白之间,没有绚烂,没有灵光。
为生命点睛,让每一个生命焕发光彩,这应当是教育的担当与归宿。
如果所有的改变,没有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与洞察,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听从周国平的建议:走进教育哲学家的世界。
素质教育的大百科全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让我更进一步领略素质教育的旖旎风光。
坐进“第五十六号教室”,聆听全美最佳教师的智慧:让信任取代恐惧,让教室的价值发挥到极致,让教室成为道德修炼的最佳场所,成为孩子们成长自我的最佳舞台。
听弗洛姆诠释“爱的艺术”,和罗素徜徉“教育与美好生活”,体验卢梭“爱弥儿”的成长,感受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听哈佛的泰勒教授讲解“幸福课”……这里没有喧哗,没有激进,没有作秀,有的只是对教育常识最朴素的坚守。
风,起于青萍之末;创造,源于思想之潭。
走进这些哲学实践家的世界,一次次的被震撼,被洗涤,被激活,那种蜕变的喜悦、充盈的幸福无以言说。
对教育的理解越来越坚定:教育不是控制,而是自由。
在这个自由的领域中,我们应该把受教育者自己生命的发展权、制造权交还给他自己,教育是对人性的充盈与放飞。
当明白教育不是“装饰”、“灌输”、“压制”,而是唤醒、给予、激励之后,一条思路清晰可见——“以经典养智慧,以读写促发展,以活动育生命”。
借用王君老师的话“教师的自我拯救,自我构建需要三种视角——俯视,平视,仰视”,俯仰之间让我站到了教育的云端——教育即生长,之后走向自己的课堂,平视的视角,让我亦如诗人志摩,痴迷着,沉醉着,并向往着语文教育的青草更青处。
2 平视,演讲,为生命点睛站得有多高,看得才有多远;看得有多远,才能走多远。
平视,意味着尊重、平等。
是真正将学生看做生命成长的个体,将教师的作用定位于激励、促进、给予、等待。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https://img.taocdn.com/s3/m/a741212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b8.png)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青草丛生的湖边,我站在一条小船上,手握一支长篙,准备开始漫溯。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湖水如镜,湖面上倒映着蓝天白云,清澈见底。
湖边的青草也特别绿,几丛野花点缀给整个景色增添了一抹生机。
我握紧了手中的长篙,轻轻一划,小船缓缓向湖的中央前进。
长篙在水中探入,顿时感受到了湖水的湿润和凉爽,仿佛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几只白鹭在湖面上自由自在地飞翔,它们在水面上翩翩起舞,优雅的姿态令人陶醉。
湖边的芦苇荡里传来清脆的鸟鸣声,一只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跳跃,仿佛正在为美好的一天打鸣。
我继续撑着长篙,小船在湖面上划出一条弯曲的轨迹。
湖面上时而荡漾起一圈涟漪,时而被微风吹动,泛起层层小波纹。
眺望远处,远山青翠欲滴,山顶上云雾缭绕,仿佛笼罩着一层薄纱。
远处山谷的瀑布轻轻倾泻下来,发出一阵阵清脆的响声,如同天籁之音,使人心旷神怡。
我使劲撑击着长篙,小船加快了速度。
湖边的青草越来越密集,形成一片绿色的海洋,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般的世界。
逐渐地,我看到了一片更加青翠的地方。
那里是一片繁茂的草地,青草高高地耸立着,几朵野花随风摇曳,释放着芬芳的香气。
我停下了长篙,小船缓缓靠岸。
我迈出小船,踏上了茂密的青草地。
脚下的青草柔软而舒适,宛如踩在绒毯上一般。
我漫步在青草地上,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浩渺与宁静。
微风拂过脸庞,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使整个草地更加美丽。
我俯下身子,细细品味着草地上的芬芳。
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像是一束束醉人的花香,让我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困惑。
我躺在青草地上,闭上眼睛,陷入一种宁静的境地。
周围的一切声音都被屏蔽了,只有大自然的和谐音乐陪伴着我的心灵。
漫溯在青草更青处,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力量。
在这片青草地上,我释放了思绪,放飞了心灵。
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和放松。
站起身来,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到了自然的气息。
我长呼一口气,深信只要能与大自然保持一份亲近和敬畏的心,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生。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33019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0.png)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篇1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写作背景《再别康桥》是我国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
康桥,即英国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诗中那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作赏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别康桥》最初发表于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诗集《猛虎集》。
是诗人重游康桥之后,在归国途中写下的一首绝版之作。
诗人一开头用三个轻轻的,写作别母校的离别情绪,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把自己对康桥的缠绵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再别康桥优美诗句赏析
![再别康桥优美诗句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bdc67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28.png)
再别康桥优美诗句赏析再别康桥优美诗句赏析“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再别康桥优美诗句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再别康桥优美诗句赏析1再别康桥是一首很美的现代诗,为此查字典语文教学分析频道小编为您搜集了再别康桥重点句子赏析,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参考帮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诗人轻轻的来,似乎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来时的那种一往情深、情意款款;诗人轻轻的走,也似乎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离开时的那种深挚的眷恋不舍,深怕打搅了曾经久居的康桥。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作者对康桥的感情,是淡雅的,而正是这淡雅才来得绵长;弥淡愈深、愈绵长,正是深情的哲理。
因为淡,因为不忍,所以,诗人时时处处在克制、在小心地疏导放流着内心的激情;可是,却时不时又流露出那么一点激烈:原本是冷冷的河畔的金柳,却在此时的作者的心里幻化成夕阳中的新娘,原本是冷冷的河中的倒影,在此时也成了诗人心头激情澎湃的由头。
金柳和倒影,是冷冷的,是客观的,是仅仅可观的;而新娘,却是激情澎湃的,是温润可感的,可触可摸可激情拥抱的。
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暗喻修辞,就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轻轻、悄悄、沉默”背后的那种激情和热烈,体会到了深藏在诗人内心深处的眷恋。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在诗人的心头,对康河的眷恋永远是深情款款的,是柔情蜜意的。
因此,对康河来说,其波是柔的,其泥是软的;那么,在康河中的青荇,伴着这“柔波”“软泥”的自然也是“柔”“软”的,“油油的”,既抓住了水草的自然物性,又让我们触摸到诗人的心灵,在这里无论是物性还是情意,都是和全诗和谐统一的。
康河、以及康河里的一切,既是承载着诗人情意的柔情万种的,又是生气勃勃的灵动的,你看“青荇,在水底招摇”,如此柔情万种而又机敏灵动的精灵,怎教人不迷恋,怎教人不甘心做那一条水草呢?更何况,她生长在诗人时时眷念的康河!“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的梦。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53aed1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4.png)
语文基础知识训练题1.下列诗句中括号里所标前一个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橘子(zi)洲头挥斥方遒(qiú)浪遏(è)飞舟分(fèn)外香B.从这倾圮(pí)的屋檐下散开的向青草更青处漫溯(shuò)C.清风吹不起半点漪(yī)沦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qǐ)D.跫(qióng)音不响,三月的春帷(wéi)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fēi)紧掩(yǎn)9。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宫阙蓝宝石珠光宝器攻城略地B.貂婵踩高跷伏案疾书额手称庆C.缴税捅漏子各行其是螳臂当车D.思辨订书机无上光荣挑肥拣瘦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在今年的校运会上,高一(10)班的同学顽强拼搏,终获冠军,铩羽而归.....B.演讲赛现场,一位身着异装的演讲者,一边高喊“朋友们你们好吗",一边做鬼脸,在场的同学们纷纷拍手称快....。
C。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落网后,很多行贿的房地产商忐忑不安....,害怕自己罪行败露。
D.开学典礼的操场上,师生聚集,流光溢彩的烟花撑起的天空五彩缤纷,美轮美奂.....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B.我们要正确贯彻和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关于经济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
C.历史已经证明,由于各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和发展水平的不同,促进和保护人权的侧重点自然会有所不同。
D.和传统的书法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性艺术性,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蓊(wěng)郁脉(mò)脉渺(miǎo)茫弥(mí)望B.倩(qiàn)影参(cēn)差斑(bān)驳煤屑(xiè)C.羞涩(sè)点缀(zhuì)酣(hān)眠媛(yuán)女D.敛裾(jū) 惦(diàn)着宛(wǎn)然峭楞(lēng)楞10.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廖廓张驰篱笆执拗B、浪谒飞舟尸骸屠戳作揖C、笙箫攒射撰写窒息D、荡漾菲闻婆娑荤腥18。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https://img.taocdn.com/s3/m/c75fd2d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6.png)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沉浸在这片青色世界,无论转身外望,便能细数到一片片碧绿,像是把人拉进了另一
方眼界,一片极尽宁静安详的天地。
青翠的山峦,绵长无边,浩瀚森林似延绵不绝阳光洒
满了大地,让人充满希冀。
穿梭在青翠中,你会发现茂密的草地上,如同被绿波拍打而得以闻到海洋般的花草香气,这是每个人心里最难以忘记的故事,此刻此界如一张沐浴在阳光的花环里的少女,把
一路的凉风都留作深深的疤痕。
再往远处走,你也许还能发现蔚蓝的天空闪烁出一片希望,微风轻拂草丛,不经意发
出淡淡安慰,生机盎然挥洒在大地,一抹红色的小花突出了满谷的绿杨,阳光洒满了大地,仿佛生活就在这片繁花中满眼开放。
把袖子挽起,踏入青草更青处,身边的绿色更加细腻而丰富。
凤鸟翩跹,穿越草丛,
犹如时间暂停。
风中缠绕的清香慢慢弥漫,与原野一起交融,让人舒展,一切都显得无比
安稳。
此时此刻,你会发现,原来青色的世界也可以如此自由而洒脱。
触碰青草,更能感受到它们将整个大地和生活交织出的芬芳,带着淡淡余香,穿梭于
青色世界中,感受着时间的气息,在青色处漫溯,明媚而淡然流逝。
于是,它也成为我生
活的美丽和无尽情感的应答。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https://img.taocdn.com/s3/m/8ff4eb1c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c.png)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美丽的早晨,我决定去一趟乡村,寻找那片最绿最青的青草。
和煦的阳光洒在大地上,让大地充满了生机。
我穿过一片片金黄的麦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继续向前,我来到了一个小河。
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着,小鸟在河边欢快地歌唱着。
沿着小河的岸边,我看到了一片翠绿的青草。
这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
我小心翼翼地踩在青草上,感受到了它的柔软和湿润。
青草的颜色是那样的鲜艳,仿佛是大自然用尽全力绘制的。
我静静地坐在青草上,闭上眼睛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的感觉,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
就在这时,我突然发现了一只蝴蝶停在了我面前。
它翩翩起舞,优雅而美丽。
我跟随着它的舞动,来到了一片更加翠绿的青草地。
这里的青草比之前的更加茂盛,更加婀娜多姿。
我继续向前漫溯,看见了一只绵羊在吃草。
它吃的是那片最绿最嫩的青草,它不停地吃着,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我不禁想,或许就是因为这些绵羊的陪伴,这片青草才会如此绿意盎然。
我向前走去,突然遇到了一只小狗。
小狗看见我,高兴地汪汪叫着,它蹦蹦跳跳地引领我向前。
它带我来到了一座小山丘,山丘上布满了绿色的青草。
在这片青草中,有许多花朵在绽放,彼此竞相争奇斗艳。
继续走,在山丘的另一边,我看见了一片青色的草原。
草原上有一群牛,它们悠闲地嚼着青草,享受着自由的天地。
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温暖,仿佛置身于一个完美的世界中。
我漫溯着,来到了一片湖泊。
湖水清澈见底,周围是一片片绿色的青草。
我躺在青草上,看着湖面波光粼粼,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
湖畔有一棵参天大树,它的枝叶茂盛,为我提供了阴凉。
青草更青处,美不胜收。
这次的漫溯之旅,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无论是麦田、小河还是山丘和湖泊,都展现了大自然的恩赐和灵气。
我知道,只有保护好大自然,才能让青草更加青翠美丽。
我发誓,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保护这片青草,让它们在未来继续闪耀着绿色的光芒。
我希望这片青草能一直茂盛下去,给人们带去希望和欢乐的也提醒着我们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摘抄一首诗歌(现代诗)
![摘抄一首诗歌(现代诗)](https://img.taocdn.com/s3/m/a2d8a86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1.png)
摘抄一首诗歌(现代诗)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析:再看他描写那河畔的金柳像夕阳中的新娘,这个比喻真的绝了。
那金柳在夕阳下的那种美啊,就跟新娘子似的,又娇羞又迷人,而且这画面感超强,感觉那柳树的美就在眼前晃悠呢,“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就好像那柳树的影子在他心里头晃来晃去,就像咱们看到特别美的东西之后,心里老是惦记着。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你能想象不?那些青荇在水里扭来扭去的样子,就像在跟人招手呢。
他还说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条水草,这得多爱这个地方啊,宁愿变成水草待在这儿,就像咱们要是特别喜欢一个地方,可能也想一直赖在那儿不走了。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这脑洞开得够大的,潭水居然被他看成天上的彩虹了,还说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就特别梦幻,好像他在康河这儿有好多美好的梦想都藏在这潭水里了。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就好像他要去寻找那些藏起来的美梦,而且是朝着那种充满生机的青草更茂盛的地方去,这感觉就很有探索精神。
不过呢,他又说“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本来挺高兴地去寻梦,突然又因为要离别变得很压抑,不能唱歌了,就像离别把他的快乐都给堵住了。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你看,连虫子都不叫了,整个康桥都安静下来,就像都在为他的离别而难过呢。
最后“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走的时候也是静悄悄的,还特别潇洒地挥一挥衣袖,啥都不带走,就好像他把自己的回忆啊、感情啊都留在这儿了,只带走自己的身影,真的是把那种对康桥的眷恋和离别的惆怅表现得淋漓尽致。
2021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语文试卷-2022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过关训练解析版
![2021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语文试卷-2022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过关训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d022f2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70.png)
2021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语文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调和.(hé) 颤.动(chàn)敷衍.(yǎn) 揠.苗助长(yà)B.憎恶.(wù) 弄.堂(long) 横亘.(gèn)逆.来顺受(ni)C.游弋.(yì) 歉.意(qiàn)商榷.(què) 杳.无音信(yǎo)D.参差.(cī) 惆.怅(chóu) 婆娑.(shā) 数.见不鲜(shù)【答案)D【解析】婆娑(suō)数见不鲜(shuò)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爆炸笼统辨别精明强干B.和睦烦燥徘徊心荒意乱C.逻辑推辞辉煌索然无味D.疏远眺望流逝富丽堂皇【答案】B【解析】燥—躁荒—慌。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一项是()A.掌握-定数量的文言词语,是能否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基础。
B.翻译不仅仅是机械的语言转换,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交流。
C.讨论属于一种语言表达技能,需要一定的语言修养和方法训练。
D.古人非常注意交往的礼节,仪表、言谈、举止等都要符合礼仪。
【答案】A【解析】搭配不当,去掉“能否”。
4.下列依次填入画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对于什么是美,从古至今人们有过许多不同的解释,,,,,如和谐的形体、悦耳的声音、可口的美食、旺盛的生命力、积极向上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等,人们都说是美的。
①也不影响我们对美的追求②迄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③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承认美的存在④因为人们还是有着大体相同的审美标准A. ②③①④B. ②④①③C. ④②①③D. ④①③②【答案】A【解释】根据前后语境可以判断。
5.参照示例对“和谐”的理解和表达,请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选择一个,写出自己的理解。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https://img.taocdn.com/s3/m/5512430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c.png)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大自然的银杏树阵中,漫步于长长的小路上,林荫道姗姗而行,听风吹叶的声音,让我感到了一种心灵的净化和舒畅。
在这里,眼前是一片翠绿的青草,碧草如茵,晶莹可爱,恍若置身于一片清新的春光之中。
一道道清澈的小溪,闪着银白色光芒,荡漾在青草间。
在这样美丽的大自然中,让人不由自主地陶醉其中,仿佛一切都变得那么清澈、那么深邃。
我随着这道道清澈的小溪,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沿途不时有鸟儿叫声惊醒我的心灵,让我感到生活的美好和无限的希望。
这是一种令人神往的感觉,让人觉得自己在自由自在的飞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漫溯于青草之中,令人忘却了一切的烦恼和痛苦,只剩下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这种时刻会让你感到一种与自然亲近的感觉,好像大自然也是一个能够理解你、接纳你的有机体。
在池塘旁边,我看见了一只小蝌蚪。
它睁大了黑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看着我,好像要告诉我一些什么,让我和它一起分享生命的奇妙和无尽的可能性。
渐渐的,我来到了一个安静的角落,这里静谧而美丽,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完美的世界之中,仿佛可以听到青草的心跳声和微风在耳边轻声低语的声音。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是一种难以言表的美妙感觉。
它可以让你忘却身边所有的烦恼和忧虑,让你独享生命之美的感觉。
它可以让你获得比令人垂涎三尺的财富更加丰富的内在体验,让你体会到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无限的幸福感和喜悦。
在漫溯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人生原本就是如此的美好和幸福。
我们被大自然的美丽和变化所包围,我们身处在这个美丽而有趣的世界之中,我们的心灵也随之在自由飞翔。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是一种让人洗涤心灵的经历,它会让你拥有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去面对生命中的挑战和难题。
所以,我想对所有人说:让我们一起漫步在大自然中,让心灵沉淀,让心情舒畅。
让我们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一路扩展自己的心灵,享受生命的美好。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https://img.taocdn.com/s3/m/164f5fb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fc.png)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当夏日的烈日炙烤着大地,当绿叶舞动着轻盈的舞蹈,当微风轻轻吹拂,你是否也有过一种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欢愉心情呢?有人说,自然是最好的调味料,我想说,自然更是最好的精神养料。
而这篇文章,就是要带着你一起,向着青草更青的地方漫溯。
漫溯,不是一种行进方式,更是一种心境。
当我们踏上去向青草更青的道路时,我们需要豁达的心情,领略的是一种美好的心状态。
这是一种愉悦的心境,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向往。
在这种心境下,我们不仅能看到自然的美好,更能领略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所以,漫溯,需要健康向上的内心,以及纯净淳朴的眼睛。
一滴露珠,一片绿叶,一根茎秆,一抹阳光,这些都是漫溯的时候能够感受到的美好事物。
每一次与自然的亲密接触,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当我们逐渐融入自然的怀抱,我们也会逐渐感受到青草更青的意义和价值。
漫溯,就是在自然中找寻自己内心的宁静和祥和。
无论是在大自然的草丛中,还是在城市的公园里,我们都可以找到那一份纯净的感动。
那种来自大自然的温暖和关怀,会让我们放下疲惫和压力,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神奇。
这种感动,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触动,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前进的方向。
漫溯,是一种穿越自然的过程,也是一种穿越内心的过程。
在漫溯的过程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走进自己内心的世界,去感受那一份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这种深层的体验,会让我们对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会让我们看到未来更广阔的天空。
漫溯,也是一种放飞自我的过程。
在自然的草地上,我们可以尽情地奔跑、尽情地欢笑,不受任何约束和束缚。
这种亲近自然的方式,会让我们的心胸更加开阔,也会让我们更加快乐和舒心。
正是这种放飞自我的体验,让我们更加懂得了生活的可贵和自由的美好。
漫溯,更是一种向上的心灵之旅。
在向青草更青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命,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谐美。
这种感受,会让我们找到力量的来源,找到最真挚美好的精神家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做党和人名满意的好老师》学习体会
香赵中学教师刘平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
”学习了习主席的讲话,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表明了对教育改革的决心,做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学习讲话精神,以实现“中国梦”为己任,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真钻研、真行动、真改变,做一名真正的好老师。
回顾过去,教坛几载风雨,我备尝苦辣酸甜,也深深认识到: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老百姓的口碑才是我们工作得到肯定的最高评价,因此我立志要让自己成长为一名令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一要敬业,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这个职业,献身教育事业。
教师一定要端正的一个观点就是教师不是“教书匠”,不能把教师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将它置于人生目标,人生追求的崇高位置,真正将它看做是育人的重大工程,它所担待的责任是一种未来的希望。
教师的职业道德告诉我们,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集中表现,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教育事业、社会利益的一个准则。
的确,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会去更多地去思考怎样把课上得更好,怎样才能让学生更热爱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
因为热爱教育,所以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默默地奉献自我。
无论领导安排什么
样的工作,都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去完成。
因为热爱教育,所以会积极地去探索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与专业技能。
因为热爱教育,所以才会热爱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位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
二要为人师表。
教师的言行是教学中的隐形课程,师德在教育教学中起有极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能影响学校校风、学风,是调节教育过程中人际关系的杠杆,也是教育和感染学生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师是否具有优良高尚的师德,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教育家和有识之士,之所以对“为人师表“的师德提出了很高很严的要求,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师德对人们的影响,对教育的重要作用。
首先,师德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
陶行知先生曾写一幅对联:“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一个好教师绝不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而是通过他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以启示,引导他们进入知识之门。
师德的这种启示作用,是通过教风来实现的,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方面的引导。
在学习态度方面,教师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教风,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拿备课笔记来说,教师备课不是马马虎虎,面是“烂熟于心”和不断更新,不满足于“老一套”,总是不断地吸收新知识和社会信息,提高教学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得生动活泼、富有新意。
他们在备课时吃透了教材的重点、难点,从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出发,因材施教。
教师的这种工作态度,必然给学生以很大的启示,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方法上,教师应着眼于教会学生“会学”,而不是满足于学生“学会”。
教给学生的不是现成的东西,而是获取这种东西的方法,改变过去那种“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的被动做法,运用“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的方法,切实做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创造性地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上的主动权。
教师要把自己当成一本书,当成一门课。
不仅要用自己的学识教人,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品格教人;不仅通过语言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培养品格。
教师的行为是无声的语言,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
三要爱生。
一位教育家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因为别人的孩子跟自己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要做到从心底来爱护他们,那是真的很不容易的。
而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属于这一类的爱,我认为要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最基本的就是热爱学生,没有学生,又何谈教育呢?
四是教法要高超。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
科学的教法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控制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活动顺利完成。
优秀的教师很注重教法的选择与运用,教法的运用要灵活多变,具有针对性,突出实用性。
不必盲目求新,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不管白猫黑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
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法,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学生也应有不同的教法。
比如,古诗背诵时,对于小学生多用形象记忆法,对待中学生多用理解记忆法。
总之,教师幽默风趣的谈吐,朴素大方的着装,和蔼热情的态度,扎实渊博的知识,犹如春日的阳光照射到学生的心灵上,让学生感到温暖、舒畅、轻松。
让我们尊重每一个鲜活而稚嫩的生命,为他们的快乐成长而努力工作,用爱心去浇灌学生智慧的花朵,用真情去感化学生幼小的心灵,用智慧去启迪学生智慧的人生,用人格去熏陶影响学生美好的未来,用理想去塑造这一个个充满希望与梦想的生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我漫漫的教育道路上,我将一步一个脚印地踏着敬业、爱生、乐教、善教这四块基石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奔波在这条神圣的道路上。
在农村教育这一沃土地上继续辛勤耕耘,以期催生更美丽的花朵,实现伟大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