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考总复习语文高三总复习质量检测及答案解析一
高考总复习(语文)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2.(2008年全国卷Ⅱ)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 一组是( ) A.迸发(bènɡ) 不屈不挠(ráo) . . 怆然(chuànɡ) 婀娜多姿(ē) . . B.跻身(jī) 岿然不动(kuī) . . . 女娲(wō) 谆谆教导(zhūn) . . C.恫吓(xià) 病入膏肓(huānɡ) . . 浣衣(huàn) 神情尴尬(ɡà) . . D.粗糙(cāo) 徘徊观望(huái) . . 糟粕(pò) 锲而不舍(qiè) . . 【解析】 A项“挠”读náo,容易和“饶”等同形字读混音。B 项“娲”读wā。C项“吓”读hâ,这个字还有另外读音xià,多 音字读错。 【答案】 D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
虽然2009年《全国统考考试大纲》去掉了2007年加上的 “常用字”的界定,但该考点仍然会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及《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命题依据,以现代汉语的 2 500个常用字和1 000个次常用字为考查范围,其考查重点 不在声调,而在声母、韵母的辨读上。其中主要考查常见多 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异形字和其它容易误读的字。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1.形声字的误读 汉字中有一大部分是形声字,一部分形声字的声旁 虽有表音功能,可并不能准确地代表这个汉字的读音, 有些同学看到不认识的形声字便习惯地“读半边” (只读声旁),从而造成误读,如将“畸形”的“畸 (jī)”读成“奇(qī),“伺候”的“伺(cì )”读成 “司(sī)”。 2.形近字的误读 汉字中有不少形体相近的字,因不认识或没有注意 而读成与其形近的字的读音,结果造成误读。 “病入 膏肓”的“肓(huānɡ)”与“盲人”的“盲(mánɡ)”; “牲畜”的“畜(chù)”与“积蓄”的“蓄(xù)” 等。
福建省福州市2021_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福建省福州市2021_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福建省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王国维标举的“境界”是指真切鲜明地表现出来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
这主要是侧重于作者的感受、作品的表现的角度上来强调表达“真感情、真景物”的。
在《词话》第36则后,王国维又连续使用了“隔”与“不隔”的概念,对“境界”说又偏重于从读者审美的角度上来加以补充。
他说:美成《苏幕遮》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惜紅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
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这里连用了“雾里看花”来比喻“隔”,都是倾向于指读者审美观感上体验到的“写景之病”。
接着,他又进一步举例说明“隔”与“不隔”之别:间“隔”与“不隔”之别。
“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
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之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阙云:“阑干十二独凭春。
睛碧远连云。
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
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乘烛游。
”写情如此,方为不隔。
纵观上引数例,不论是“写情”还是“写景”,凡是直接能给人一种鲜明、生动、真切感受的则为“不隔”,所谓“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也就是“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造作之态”。
2023届江西省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一轮总复习检测联考卷附答案解析
2023届江西省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一轮总复习检测联考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村落是基本的农业人口居住单位,在长期历史传承中形成的经济、血缘与文化的种种关系,使村落构成了完整的有机整体,具有很强的内凝性。
中国古代村落的内凝性在战国之前直接表现为村落的共同体机制。
战国之前的村落基本是集聚式村落,有统一规划的住宅、窖穴,有作为公共设施的水井、陶窑等作坊,还有紧邻村落的公共墓地以及村落的防护设施。
居民们“生死相恤,坟墓相从”,在井田制下进行着集体劳动,有着浓厚的共同体色彩。
战国以来的村落继承了这一传统,村民们仍是相对集中地聚居一处,虽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散居村落,甚至是三五户人家的小村落,但集聚式村落仍是主体构成,且是其他类型村落的归宿。
中国古代的集聚式村落一直延续到近代以来,在此基础上,村落的内凝性依然存续。
村落活动的集体性以及村落中的邻里守望是其凝聚的重要纽带,村规民约是村落内凝性的制度呈现。
村落活动的集体性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在农业生产上,相当一部分村落流行集体耘田。
农忙时节,村民们往往以互助、换工等方式,统一组织集体耕作,有的还以秧鼓助力,活跃气氛,提高效率。
另外,一些村落中的村民还为生产互助而结社,汉代即有“民或十家五家共为田社”的记载,汉以后村落中亦多有生产互助性结社,如唐宋之际的渠人社、元代的锄社等。
对于村落的公共活动与公共事务,村民往往普遍参与,使其成为村落的集体活动。
以祭社为例,自先秦至明清,祭社活动一直是村落重要的集体活动,它所折射的是农民对土地神的祈望和诉求,是维系村民情感的精神纽带。
先秦时期,人们使“唯为社事,单出里;唯为社田,国人毕作”。
战国以降,这一传统相沿不衰,汉代村落之祭社便是举家而动,杀猪宰羊祭祀社神,然后分享祭肉,歌娱宴饮。
史载:“今夫穷鄙之社也,叩盆拊瓴,相和而歌,自以为乐矣。
”魏晋南北朝之村落,社日也是“四邻并结综合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胙”。
浙江杭州市-2020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杭州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总复习
浙江杭州市-2020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杭州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三总复习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书本扉(fěi)页赫然粘贴着一张山水画,画面上山峦起伏,流水淙(cóng)淙,几间茅屋掩映在缥缈的雾霭中,若隐若现,犹如世外桃源。
B.不管是攀登上巅峰,还是徘徊(huái)于低谷,中国女排始终葆有奋力拼搏、砥砺前行的精神,创造了足以标炳史册的卓(zhu ó)著战绩。
C要克服工作中自由散(sǎn)漫敷衍拖沓(tà)、推诿扯皮这些痼疾,必须制订并实施科学的考核制度,从根本上铲除它们滋生的土壤。
D.毋(wù)庸置疑,功利、僵化的阅读教学容易造成学生阅读的荒芜和贫瘠(jí),当务之急是改变心态,让学生多接受那些经典名著的熏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翻看世界历史,当康熙正在轰轰烈烈地除鳌升、削三藩之时,欧洲已进入科学高速发展的时期,产生了培根、牛顿、笛卡儿等伟大的科学家。
可能有人会说,康熙大帝不是也极关注西方的科学技术吗?是的,他不止学会了天文历算的基础知识,还组织编写了《律历渊源》和《数理精蕴》。
但是,康熙对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仅停留在个人爱好阶段。
到了乾隆朝,乾隆帝在早期靠着祖宗的阴功,凭着自己的聪明,尚能开疆拓土,但到了中后期就沉湎于“文治武功”的颂扬声中朝政日趋腐败,其间爆发了四次农民起义。
【乙】此时,英国的产业革命正如火如荼,资本主义走向黄金时代;而大清帝国却正处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的危险境地,两者的发展状况已有了天壤之别。
可以说,“康乾盛世”的统治者们正是在纵向比较中产生了盲目乐观的自恋,夜郎自大。
2020-2021学年高考总复习语文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及答案解析
最新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宋山水画中,画面经常或山峦重叠,树木繁盛;或境地宽远,视野开阔;或铺天盖地,丰盛错综;或一望无际,邈远辽阔;或“巨嶂高壁,多多益壮”;或“溪桥渔浦,洲渚掩映”。
这种基本塞满画面的,客观的、全景整体性地描绘自然,使北宋山水画富含有一种深厚的意味,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宽泛、丰满而不确定。
它并不表现出也并不使观赏者联想起某种特定的或比较具体的诗意、思想或情感,却仍然表现出、也使人清晰地感受到那整体自然与人生的牧歌式的亲切关系,好像真是“可游可居”在其中似的。
在这好像是纯客观的自然描绘中,的确表达了一种生活的风神和人生的理想,又正因为它并不呈现更为确定、具体的“诗情画意”或观念意绪,这就使观赏者审美感受中的想象、情感、理解诸因素由于未引向固定方向,而更为自由和宽泛。
随着全景性整体性的画面可提供的众多的范围和对象,使人们在这种审美感受中去重新发现、抒发的余地也就更大一些。
它具有更为丰富的多义性,给予人们留连观赏的时间和愉快也更持久。
这是绘画艺术中高度发展了的“无我之境”。
诗、画以及小说等各类艺术中都有这种美的类型和艺术意境。
所谓“无我”,不是说没有艺术家个人情感思想在其中,而是说这种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甚至有时艺术家在创作中也并不能自觉意识到。
它主要通过纯客观地描写对象(不论是人间事件还是自然景物),终于传达出作家的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
从而这种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经常也就更为宽泛、广阔、多义而丰富。
陶渊明的“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把酒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色日夕佳,飞鸟相往返”等等,便是这种优美的“无我之境”。
它并没有直接表露或抒发某种情感、思想,却通过自然景物的客观描写,极为清晰地表达了作家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
画的“无我之境”由于根本没有语词,就比上述陶诗还要宽泛。
但其中又并非没有情感思想或观念,它们仍然鲜明地传达出对农村景物或山水自然的牧歌式的封建士大夫的美的理想和情感。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4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任务1真题感知教师用书
第四部分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在学科素养中居于重要的位置,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最直接的表现。
通过对语言文字运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提升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考查规律总结(1)选材情境化。
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选用了两个语段:18~20题选用了有关“闹元宵、学‘四史’”场面的语段,21~22题选用了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的语段;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的18~20题选用了有关“夜晚吃门钉肉饼”的语段。
选用语段情境鲜活,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
(2)命题综合性。
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以主、客观题交叉的形式考查了词语、语病、修辞、连贯。
考查形式的创新,令人耳目一新。
2021年高考各卷,均在情境化语段中设置考查语言文字运用的题型,这种命题方式体现了综合性命题的理念。
(3)考查灵活性。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考点众多,也是变化频率最高的一类题目,历来被称为高考语文的“试验田”。
考查哪几个考点,哪几个考点会组合在一起,都是稳中有变。
但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语段选材多为名家散文选段、传统文化介绍、科技前沿知识等。
综合来看,无论是情境化选材,灵活多变的题型创新,还是语段中的命题考查,都源于新课标重视实践性的语文学科素养的要求。
这种实践性体现在高考上,即新高考评价体系突出的“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任务一真题感知一、(2021·新高考全国Ⅰ卷)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
“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统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
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________。
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________,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________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2021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考点三理解词句含义课件
4.依托修辞挖掘词语的含义 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 修辞手法。依托修辞格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 什么效果。如《荷塘月色》中的“袅娜”“羞涩”。
【答题模板】
1.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 一点。
2.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特点)。
“再来一次!”他们喊道。你经不起鼓励和诱惑,因为你是一 个身躯的巨人而同时却是一个心灵的孩童。你振奋精神,一次又 一次地向那个空篮子扑上去——就像那位不断向山顶上推巨石 的神一样,也像那只用石子儿填海的鸟一样,拼尽全力地徒劳。
喂,你没看见那只篮子是空的吗? 看到了。
那你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往里面装? 梦,为了梦。
【审题要点】 纵观全文 “篡改”的内涵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义的能力。 题干中“纵观全文”的提示至关重要,从整个句子看,粮食被“篡 改”,是在综述粮食在当下的际遇,从后文中寻找呼应的段落,整 合提炼即可得出完整的答案。(1)纵观全文,锁定“篡改”这个词 语所覆盖的信息区域。第九段,大机器对食物生产方式的改变,第 十段,化肥、激素、农药等对食物生长过程的改变。这些内容都 是不以食物的意志为转移的。(2)结合上下文语境,摘取关键词句, 适当归纳概括,分点作答。 【答案】 (1)机器切断了人与粮食之间的联系,对粮食的处理 简单粗暴、毫无感情,颠覆了粮食、吃粮的人与吃本身。(2)化肥、 激素和农药的出现,改写了季节、雨水,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食物 因多而贱,人们对食物不再怀有敬意。
新高考语文组合练16 非连续性文本+语段综合+补写句子+古诗文默写(解析版)
组合练16 非连续性文本+语段综合+补写句子+古诗文默写(建议用时:30分钟)一、【百师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一轮复习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民法典共7编1260条、10万多字,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量最大、编章结构最复杂的一部法律。
编纂民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的先河,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有利于推动我国立法更加系统集成,促进制度体系更加科学严密、更有效率活力。
(摘编自《民法典为法治建设注入新动力》,《人民日报》2020年9月21日)材料二记者2020年9月5日从清华大学法学院获悉,4日下午,“明理讲坛•民法典的实施系列讲座”第一讲成功举办,该讲座由清华大学法学院主办,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邀请著名法学家,从中观制度和微观规则层面对民法典做出阐释,并以在线会议和直播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开放。
首场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以“民法典人格权编的亮点与适用”为题进行讲授。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表示,本次系列讲座既响应“加强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的要求,也是在民法典颁布数月后进行的冷静思考;既是同学们在疫情之后迎来新学期的“入学教育”,更是清华大学法学院为同学们提供的“开学第一课”。
(摘编自《清华大学法学院推出<明理讲坛·民法典的实施系列讲座>》,“新华网北京频道”2020年9月5日)材料三民法典的生命在于实施,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好民法典提出的五个“加强”,重点从宣传教育、民事立法、民法典执法、司法普法等方面入手,确保民法典得到有效贯彻实施。
加强民事立法相关工作要及时修改民事法律保证民法典的统一性。
天津市河北区2024届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区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语文参考答案一、(9分)C 2.D 3. A(9个)B 5. D 6. A(15分)C 8.D 9. A 10. B 11.C四、(27分)12.(8分)⑴我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用我这前车之鉴来告诫你们这些后辈啊。
⑵这是君子修炼自身和治理天下的方法,(像这样)秉性与此相近的人容易掌握这种本领。
⑶说话要经过深思熟虑再说,做事要做好详细计划后再开始行动,(说话做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道理,违反这原则就会失败。
13.(3分)王僧虔:凭借个人努力,不依赖父辈荫蔽欧阳修:不要露才扬己,要做到静默善蓄王修:要珍惜时光,学会做人,宽容向善14.(10分)⑴ D (3分)⑵(4分)①对自己亲手种的柑树长新叶的欣喜之情②对屈原的喜爱赞颂和对李衡的不屑批评③对看到柑橘开花结果的向往、期盼之情④虽然未来渺茫,依然保持旷达乐观的心情⑶(3分)诗人运用想象、比喻,描绘了一幅柑树花开时芳香四溢,如“喷雪”一般,收获时果实如“垂珠”的动人景象,抒发了对于柑树开花结果的喜悦,也委婉表达了对未来前途未卜的担忧。
语言质朴,娓娓道来,用简朴平静的语言表达深刻丰富的思想,给予读者无穷的回味。
(6分)①自知者明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③月明星稀④乌鹊南飞(或者: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⑤我欲因之梦吴越⑥一夜飞度镜湖月(或“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或“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五、(20分)16.A (3分)17.B D (4分)18.(4分)①绿化好,面积大,处处充满生机②自然、优美、自由、没有刻意的装饰③静谧、悠远、大气,给人内心的安宁④体现独特的城市美学和对人的尊重19.(5分)作者以“无名广场”为切入点,而广场坐落于城市,与城市密不可分,作者赞美的是“广场”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能够体现美学”“显示对人尊重”的城市的喜爱和肯定。
为后文做铺垫,作者视角多变,使文章境界开阔,行文摇曳多姿。
2020-2021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讲案):专题09 图文转换(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复习目标1.把握漫画、徽标、的图文转换技巧。
2.把握表格类题目的图文转化技巧。
考点详析考点一:漫画类【高考真题】1.【2022年高考江苏卷】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A.人假如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确定会受骗上当。
B.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相互冲突的真理之间查找中庸。
C.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
D.我们不仅期望我们自己幸福,而且也期望他人幸福。
【技法指津】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
通过夸张、比方、象征等手法,借幽默、诙谐的画面,讽刺、批判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启迪人们领悟浅显的道理(寓意)。
题型一:画面描述题解题要领:1、认真观看整体画面要认真观看画面上的背景与人物,人物的服饰、动作、表情,标题以及其他文字信息等。
2、抓住特征客观描述画面抓住能反映画面寓意的特征进行具体描绘,描述时只要求对漫画内容本身加以说明,不行超越漫画所给图文信息进行添枝加叶,不行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并不存在的东西。
3、留意说明的挨次对于漫画的说明,在整体上要做到“总──分──总”,即起笔一句点明介绍对象,然后依次介绍画面内容,再用一句话点出漫画寓意。
介绍人物时,可依据“穿着(从上到下)──动作──神态”这样的挨次进行说明,自然主次分明、条理清楚。
题型二:揭示寓意用概括性的语言,揭示漫画主题,指出漫画的弦外之音,概括漫画给人的思考和警示。
解题思路:首先要认真细致的观看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
要留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愿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
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
题型三:拟写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眉目,它有揭示漫画寓意或揭示讽刺对象的作用。
首先要弄清漫画讽刺的主体和漫画的主题。
然后可围绕讽刺的主体或主题拟加标题。
拟题可直接以讽刺主体命名。
【迁移训练】1.(14届江苏苏州高三第一次模拟)下列是一幅名为“攀高枝”的漫画,反映的是我国当前的电影票价现状。
天津市河北区2020届高三总复习质量检测(一)(一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北区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鸣沙山,我又来了,来看你。
在敦煌城里,若是遇上合适的角度,一抬头,就见了你。
你的身子一半在阳光下,另一半在阴影里,你微微翘首,严峻地仰望着天空,沙脊的轮廓如刀刻一般刚硬,又如漫坡流水一般柔软。
你的脚下是无垠的黄沙、起伏的沙丘,伸展延绵翻腾。
你着,比周围的沙丘要高出许多,,,,。
那些细米粒状的黄沙,究竟是何时或如何变成硬的山呢?我只看见,那么多年过去,你站在城郊那个固定的位置地方一动不动,仍如我当年见到的样子——稳稳当当、笃笃定定,不增不减,不高不低。
时光已过去多久了?上一次来敦煌,还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
光阴如同一条内陆河,入沙漠腹地消失无踪。
二十五年倏忽而过,人已两鬓微白。
而鸣沙山,你的沙依旧、你的山依然。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偶尔望屹立流B.偶然瞥屹立扎C.偶尔望耸立扎D.偶然瞥耸立流2.在选文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你不再是沙丘,所以你站在沙丘之上,而被称为沙山,不仅是聚沙成塔而是聚沙成山。
B.由于你站在沙丘之上,所以你不再是沙丘,而被称为沙山,不是聚沙成塔而是聚沙成山。
C.由于你不再是沙丘,所以你站在沙丘之上,而被称为沙山,不是聚沙成塔而是聚沙成山。
2023年全国新高考卷Ⅱ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详解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年全国新高考卷Ⅱ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详解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高考卷Ⅱ)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
传教士以降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多采取迎合译语读者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
此外,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学习者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触及中华文化的内核。
然而,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
我们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窘况与差距,从典籍翻译大家身上汲取翻译的智慧,获取前行的指导和力量。
在这方面,对杨宪益、戴乃迭(英国籍)合译的与英国人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译本的比较,是一个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课题。
这两个译本于20世纪70年代出版,三位译者皆因此获得巨大声誉,也同时掀起了翻译界此后对两种译本经久不息的对比研究热潮。
在这过程中,我们应深入了解中国典籍的外译事实,客观分析两种译本的优长与不足,将中国的本土经验和理论与西方翻译理论相结合,取其精华,让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在传承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获得升华,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能力。
(摘编自辛红娟《中国典籍“谁来译”》)材料二:翻译思想是决定译者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的主因,只有通过其翻译思想,读者才能理解其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策略,也才能对这些策略所产生的译文进行更客观的评价。
从霍克思的译本中可见,他对原文采取了大多时候“忠实不渝”、间或背信弃“意”的态度。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
5.有评论认为,从大闹天宫到修成正果,《西游记》中孙悟空形 象 的审美力量是逐步减弱的。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论述简要分析。(4分)
答:孙悟空自称“齐天大圣”,受到天庭戏弄后大闹天宫,表现出 对权力和秩序的叛逆,具有叛神意味,带有神话所具有的无序和混沌, 善恶并不可辨;后来保唐僧西天取经,从不服管教到接受约束、修成正 果,呈现社会要求代替人的自然情欲的过程,包含的是文明社会的价值 判断。(每点2分)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
在美学上,比较接近于神话的,有古典小说《封神演义》。其中哪 吒“剜肠剔骨”,还骨肉于父母,除了表示好汉做事好汉当外,还意味 着对亲情的割舍,在当时的道德文化中,确是一种大胆的叛逆。最富悲 剧意味的还是纣王的儿子殷郊,殷郊的母亲因纣王而死,要报母仇就必 须杀父,可是他又是殷商的太子,如果要维护殷商的江山,就必须助父 抗周。结果终于叛师,违背了答应师父的诺言而抗周,最后惨死在太极 图中。这幕悲剧展现出一种人的不可选择的叛逆结果,应该说具有极为 震撼人的美学力量。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
【解析】 A项,《水浒传》中王英与扈三娘的婚姻只是才貌极不 相称而已,他们二人的结合和“叛逆思想”无关。B、C、D三项中,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西厢记》中张珙与崔莺莺以及民间故 事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其主人公都具有反抗封建制度、封建 礼教的叛逆精神。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
众造反。这里有人面蛇身而朱发的水神共工,他与火神祝融交战,不胜 而怒,头触不周之山,把支撑天地的天柱撞倒,所以才有女娲炼石补 天,积灰理水。这里有敢和黄帝争战的刑天,他失败后,被黄帝砍下脑 袋。断头的刑天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继续拿着干戚作战。
2021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章 第二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提升训练
2021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章 第二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提升训练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臣之.壮也且庸人尚羞之.B.⎩⎨⎧ 吾其.还也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C.⎩⎨⎧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良乃.入D.⎩⎨⎧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今人有大功而.击之解析 两个“而”均为连词,表转折,可译成“却”。
A 项中前一个“之”为句中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后一个是代词,代事。
B 项中前一个“其”表示商量的语气,译为“还是”;后一个是代词,“那”。
C 项中前一个“乃”是代词,“你的”;后一个是副词,“于是”“就”。
答案 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方数千里争往归之.B.⎩⎨⎧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C.⎩⎨⎧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D.⎩⎨⎧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遂取楚之.汉中地 解析 均为结构助词,的。
A 项代词,这/代词,他;C 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D 项代词,他/助词,的。
答案 B3.对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以⎩⎨⎧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②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于⎩⎨⎧ ①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A .两个“以”意义用法相同,两个“于”意义用法也相同B .两个“以”意义用法相同,两个“于”意义用法不同C .两个“以”意义用法不同,两个“于”意义用法也不同D .两个“以”意义用法不同,两个“于”意义用法相同解析 以①连词,来,②介词,凭借。
于①介词,比,②介词,在。
答案 C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释担而立,睨之。
(《卖油翁》)A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B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国险而.民附 C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D.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解析都表修饰。
2023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一)语文答案
答案:1.C偷换概念。
原文说的是“山水自然世界对于中国文学艺术和美学传统的重要意义就显得比其它国家更为突出”。
2.A两则材料中山水概念内涵是相同的,都是自然山水。
3.D(A《庐山恋》是一部风景爱情片,并不是为了突出人超越世俗生活、重建精神秩序的主题。
B徐霞客游历山水,重点在于地理考察。
C胸有成竹的事例,强调的是观察的重要性)4.①使我们超越单调乏味的世俗生活,重获生命动力与生命的智慧。
②使我们形成和谐、内敛、温厚的心性,建立起稳定的精神秩序。
③调适失序的精神,重新打开我们的精神视域。
④对中国的文学艺术和美学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每点1分,答对4点可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5.①山水隐逸与文学审美活动有着共同的心理基础:不得志。
(1分)不得志使得文人隐逸山水、发愤著书(立言)来表现自己的存在价值,(1分)而这又源于其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
(1分)②李白被逐出长安,政治失意时写了很多寄情山水之作,(1分)《独坐敬亭山》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山与人相依之情,(1分)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1分)(每点3分。
意思对即可)6.C(A选项“这份期待源于对压岁钱的渴望”以偏概全,小孩子对大年夜充满期盼的原因是“见到许多激动而有趣的事与物”,有压岁钱只是其中之一。
B选项“小弟是个异常顽劣的孩子”,人物形象概括不准确。
D选项“全篇洋溢着家庭的欢乐”错。
)7.C(主题概括错误,“意在表现……”错。
)8.①叙述时穿插大量的场景描写:如准备年货的忙乱场景、孩子们要糕团的场景、祭祖跪拜的场景等,延缓了小说情节的推进。
②引入回忆,舒缓了叙述节奏:大哥讲述自己小时候相同的经历,平复了弟弟的情绪,使得情节在沉寂中缓缓收束。
③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围绕“压岁钱”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写年前的准备、大年夜的种种活动、直至压岁钱的减少、弟弟的哭闹,冲突缓缓展开,简单不激烈。
④叙述语言平和细腻,娓娓道来,如叙家常,不急不躁。
浙江省普通高中强基联盟2021-2023学年高三统测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浙江省普通高中强基联盟2021-2023学年高三统测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统编版高三总复习浙江省普通高中强基联盟2023届高三统测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北京时间7月30日,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马龙对决樊振东。
最终,马龙击败了队友,拿到了奥运会男单的冠军,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双圈大满冠的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国乒也实现了这个项目的四连冠(guàn)。
B.今天13时34分,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这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七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和建造阶段的第一次载(zǎi)人航天飞行。
C.岁月吹散了浓浓硝烟,记忆覆盖了尘封的碧血(xuě)。
而今,如先烈所愿,盛世繁华,山河无恙。
冰血长津湖永彪史册,志愿军战士功德无量。
缅怀英烈,吾辈当自强!D.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等多面共赢(yíng)的愿景,增强全国人民的安全、获得感、幸福感。
【1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字形的能力。
A.“大满冠”的“冠”应为“贯”。
B.“载(zǎi)人”的“载”应读“zài”。
C.“碧血(xuě)”的“血”应读“xuè”。
故选D。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粉丝”来自英文的fans,源出fanatic,乃其缩写,但经瘦身后,脱胎换骨,变得轻灵多了。
【甲】更可爱的是,当初把它译成“粉丝”的人,福至心灵,神来之笔竟把复数一并带了过来,好用多了。
单用“粉”字,不但突兀,而且表现不出从者如云纷至沓来那种声势。
“粉丝”固然是多数,只有三五十人甚至三五人,怎能叫作fans?对偶像当然是说“我是你的粉丝”,怎么能说“我是你的粉呢?”【乙】粉,极言其细而轻,积少成多,飘忽无定,丝,言其虽细却长,纠缠而攀附,所以欲理还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语文第Ⅰ卷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惊蛰.(zhé)蹊跷.(qiāo)忏.悔(chàn)管窥蠡.测(lí)B.悄.寂(qiǎo)狩.猎(shòu ) 登载.(zài)余勇可贾.(ɡǔ)C.谥.号(yì)嫡.系(dí)木讷.(nè)扺.掌而谈(dǐ)D.剽.悍(biāo)分析.(xī)船舷.(xián )春风骀.荡(dài)错别字的一项是()2.下列词语中,没有..A.祥和启事笑眯眯人情事故B.编纂纪元坐右铭以逸代劳C.沉湎坐镇挖墙脚计日程功D.羁旅抉择爆发户平心而论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汉字面临着新的挑战。
各种键盘了我们的书写技能,层出不穷的智能终端让我们提笔忘字,网络词典让我们在享受的同时失落了追根溯源的乐趣,网络俚语带来晓畅的同时,削弱了汉字的美好。
呵护母语,我们。
A.消除便捷简单责无旁贷B.消解便捷简明责无旁贷C.消解快捷简单义不容辞D.消除快捷简明义不容辞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了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B.中澳签署自贸协定,不仅为亚太地区发展高水平的经贸安排产生效应,更将为两国实现优势互补、密切互利合作,提供更高的平台和更完善的制度保障。
C.故乡是他永远绕不开的情结,那炽热的情感,唯有通过这样浓烈的色彩,才足以表现出来,真可谓情到浓时色彩艳。
D.这次医疗体制改革是综合改革,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必须增加和优化配置医疗资源,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
5.下列各句填入横线上不恰当的一项是()前几日,偶于旧书铺获《古诗源》一书,该书选辑了先秦至隋各个时代的诗歌,虽品相略显风尘之色,但内里竖排的诗文立即焕发出古人思想的夺目光华,而古人对生命的透彻洞达更是让我读得悲从中来。
读古典,让我的阅读“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A.如《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B.如陆机的《短歌行》:“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人寿几何,譬如朝露。
”C.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D.如陶潜的《停云》:“停云霭霭,时雨其濛。
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9分,每小题3分)母语文化及其他日前,广电总局发布通知:电视节目中所用外语和缩略“NBA”“GDP”“WTO”等等,将告别央视。
这些年来,汉英文字混杂的确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时下,无论是书面行文还是口头语言,甚至有的报纸也公开用汉英混杂的形式做标题。
到头来,弄得中国人很可能必须先学会英语才能看懂读懂自己的语言。
因此,保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历史传统,应该说已是刻不容缓。
“洋泾浜”汉语的流行,已经到了影响国家文化安全的程度了吗?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古代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先后于公元前300——400年消亡了,眼下就只剩下汉字了。
今天社会对汉语的轻视和对英语的盲目崇拜,已经到了非常麻木的状态。
眼下不是英语的强势入侵,而是我们的文化传承者面对入侵自动解除了自己的武装。
对西方语言的盲目崇拜,实际上表现的是对民族文化的轻视和自信力的缺失。
我们强调保卫民族语言的纯洁与所谓的民族主义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一部五千年文明史证明,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强调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
但是融合而非照搬,比如,因先辈的智慧,在引用外来语上,用音译有了我们今天惯用的“咖啡”,用意译有了汉语“电话”,音译加意译就有了今天的“芭蕾舞”。
这些文字,都悄无声息地引外来文化为我所用,大大丰富了汉语的文化表达。
史料考证,中国文化史上有三次吸收外来语高潮,第一次汉唐通西域,佛教传入中国,外来语“葡萄”“骆驼”“圆满”等从西域语言和佛语中引入汉语,此后被我们用了数千年。
如今很少有人知道这是舶来品。
第二次外来语高潮是鸦片战争以后,从英语中引进了“坦克”“沙发”“吉普车”等,从日语中引进了“组织”“纪律”“政府”“政策”等等一类词汇,至今这些词汇已融入我们的主流语言。
这些机智巧妙的引用,表现的是先辈们的大智慧,重要的是把外来语化为了我们的血肉。
第三次高潮是近些年的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们对外交往的扩大,外来语似大潮汹涌,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盛举。
其实,在面对外来语强势到来时,汉语言的应对办法还是很多的,改造也罢,融合也罢,有先辈经验可资借鉴。
关键是重视不够。
“洋泾浜”的拥趸者,有一种悖论,认为中国方块文字字义多,太难学,不如26个拼音字母易懂易记,随便几个字母组合就是词组,含义深广。
其实,这大大误读了中国汉字。
据中西方文字学家共同研究考察的结果,以独立单字为单位的中国汉字,无论表情达意还是承载信息、字义储存的容量上,都大大优于西方其它文字。
特别是汉字还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成为书写艺术的文字。
它在文字与艺术,象形与表意的绝妙结合上,堪称世界一绝。
曾有人为汉字不能进入计算机表示过担心,认为方块字束缚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手脚。
岂料,随着聪明智慧的中国人对输入法的研究开掘,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中国文字昂首进入计算机时代,现在汉字已经成为世界上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了。
同时,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在如今联合国常用的6种文字的文件和书籍中,汉字版是最薄的版本。
文字之争说穿了是国家软实力之争,是话语权之争。
近年来,世界主要大国都在用法律形式维护本国语言,法国把每年3月20日定为“国际法语日”,总统在这一天要出来讲话,号召保卫法语。
德国人坚决反对德英语言混杂,提倡在德国要讲德语。
美国近年也颁布法律,坚决维护其强势英语的地位。
在这场文化角逐中,中国既要有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和博大胸怀,同时也要坚决捍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化传统,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命根子,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万世基业。
6.对“汉字及母语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方块文字字义多,是文字与艺术,象形与表意的绝妙结合体。
B. 英汉文字混杂,实际上是轻视民族文化和自信力缺失的表现。
C. 中国汉语言文字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流传最广的文字。
D. 五千年文明史证明,我们用音译、意译、音译加意译等方式将外来文化悄无声息地融入到了我们的母语文化中。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中国人对计算机输入法的研究开掘,加快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脚步。
B. 无论书面行文还是口头语言,甚至有的报纸也公开用汉英混杂的形式做标题,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已受到严重威胁。
C.有人认为汉字难学是因为汉字不仅要表情达意、承载信息,还要注意书写艺术。
D.眼下,社会对汉语轻视与麻木主要是由我们的文化传承者对西方语言的盲目崇拜,对民族文化的轻视,加之英语的强势入侵造成的。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界主要大国都在颁布法令维护本国语言。
我国电视节目中如“NBA”“GDP”“WTO”等外语和缩略词将告别央视,这是广电总局坚决维护汉语言文字纯洁性的具体表现。
B. 目前,世界上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是汉字。
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联合国常用的六种文字中,汉字表意最简洁。
C. 文字之争是国家软实力之争,是话语权之争。
我们既要敢于吸纳更多的外来语为我所用,同时也要坚决捍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化传统。
D.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中,古代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先后消亡了,眼下就只剩下汉字了。
因此,我们要保卫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2分,每小题3分)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
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
”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撠。
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门客B.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通“疲”,疲惫C.齐威王欲将.孙膑率领D.士卒亡.者过半矣死亡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田忌欲引兵之.赵仰观宇宙之.大B.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C.彼必释赵而.自救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D.于是乃以田忌为.将为国者无时为.积威之所劫哉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孙膑军事才能的一组是()①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②居辎车中,坐为计谋③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⑤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⑥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③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膑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逃到齐国,受到齐国将军田忌的信任和热情的款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