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30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美课件

【代表作】
合作编著《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
编著《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
文学》《负暄琐话》等。
相关介绍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
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
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
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
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之称。
【代表作】 童话集《稻草人》; 长篇小说《倪焕之》;
达标自测
达标自测
4. 下面是“最美教师”颁奖词,请你根据语境, 仿写画线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相同。 三尺讲台,竖起了他们高大的形象,两尺教鞭,挥 洒着他们无悔的人生。加减乘除,算不出他们的奉 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他们用学识与热情打动了学生的心灵,把看似枯燥 的知识绘成了最美的风景。
他是热忱的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放手让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R·七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表面不动声色,而实际情感真挚,内 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掌握本文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 再现人物全貌的写法。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过人品性及 作文写话的文学主张。
课内精读
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 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 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 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 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 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 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 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 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 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 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

zhuó
仔细地商量、推敲。
rú ①举个例子,打个比方;例如。 ② 比如,好比。 zhuì ①拖累,麻烦 ②拖延;啰嗦。 tà 形容做事拖拉。
tiē 亦作“ 妥怗 ”。亦作“ 妥贴 ” 。稳当;合适。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 有于我哉:
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 到了哪些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
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 不同的看法。 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 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 (宽容)。
内容赏析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 些材料? 缘由:叶圣陶先生 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 念文。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 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3.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检查预习
走近作者
张中行 1909 年生,河 北香河人。 1931 年毕业于通 县师范学校,考入北京大学 中文系,建国后长期供职于 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中学 语言教材的编辑,退休后任 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 直至1997年。
谈学习和仿效叶先 生品德的思考。
文本分析
作者重点塑造了叶先生的两种过人品行:
(1)待人厚 体现叶先生既是躬 行君子,又能学而 不厌,诲人不倦的 过人之处。 (2)律己严 通过叶先生有关自己无法当面指摘他人短处的一 次发言,表现其“使人自重”的“德的力量”。
写作特点 1.在感情表达方面: 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 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 悲哀。但在写作时,他是把这感情过滤了,或 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34张PPT)

品析课文
(4)通过品析这些语句我们可以看出叶圣陶 先生是一个这样的人:
待人厚,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对 待他人都谦虚真诚、彬彬有礼、宽厚温和的人;
律己严,在文字方面对自己要求严格、追 求完美、一丝不苟、以身作则、鞠躬尽瘁、令 人敬仰的人。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 共34张 PPT) 优秀课 件精品 课件免 费课件 公开课 课件ppt课件课 件下载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 共34张 PPT) 优秀课 件精品 课件免 费课件 公开课 课件ppt课件课 件下载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 共34张 PPT) 优秀课 件精品 课件免 费课件 公开课 课件ppt课件课 件下载
品析课文
(3)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 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 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 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 共34张 PPT) 优秀课 件精品 课件免 费课件 公开课 课件ppt课件课 件下载
品析课文
3、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小事,作者却给予 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的语句,说说你的看法。
(1)《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 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整体感知
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内心无比悲哀,写
此文以示纪念。
品析课文
1、课文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 哪些事例来体现?
待人宽和律己严两方面品德。
(1)待人宽:(第3段)修改文章;(第4段) 送客;(第5段)复信; (2)律己严:(第6段)写话重风格;(第7 段)文风重简洁;(第8段)写作求完美。
(4)通过品析这些语句我们可以看出叶圣陶 先生是一个这样的人:
待人厚,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对 待他人都谦虚真诚、彬彬有礼、宽厚温和的人;
律己严,在文字方面对自己要求严格、追 求完美、一丝不苟、以身作则、鞠躬尽瘁、令 人敬仰的人。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 共34张 PPT) 优秀课 件精品 课件免 费课件 公开课 课件ppt课件课 件下载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 共34张 PPT) 优秀课 件精品 课件免 费课件 公开课 课件ppt课件课 件下载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 共34张 PPT) 优秀课 件精品 课件免 费课件 公开课 课件ppt课件课 件下载
品析课文
(3)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 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 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 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 共34张 PPT) 优秀课 件精品 课件免 费课件 公开课 课件ppt课件课 件下载
品析课文
3、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小事,作者却给予 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的语句,说说你的看法。
(1)《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 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整体感知
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内心无比悲哀,写
此文以示纪念。
品析课文
1、课文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 哪些事例来体现?
待人宽和律己严两方面品德。
(1)待人宽:(第3段)修改文章;(第4段) 送客;(第5段)复信; (2)律己严:(第6段)写话重风格;(第7 段)文风重简洁;(第8段)写作求完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45张)

❖ 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述, 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 阐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学习目标
❖ 1.学习与运用略读的方式,理清结构,基本 理解文意。
❖ 2.概括内容,了解文中记述叶圣陶先生日常 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
❖ 3.感知形象,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 严的品德,了解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叶叶圣圣陶陶先先生生二二三三事事
————
旅游管理系六班
作者名片
中文名 张中行
别名
原名张璇,学名张璿(xuán), 字仲衡
出生地 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
生卒
1909年1月7日—2006年2月24日
职业
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代表作品 《负暄三话》、《禅外说禅》、 《顺生论》、《文言与白话》等
一、待人厚(第3自然段)
表现在:3.真诚回信
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 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
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 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 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请找出第6段的过渡句和中心句: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 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 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 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
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本文语言呈现出两种不同风格,你能举例加 以说明吗?
①行文平易,叙述平实,如用了一些明白如话 的句子,如平常的口语,通俗易懂;
②内涵深厚,如引用了一些名句,增强了文章 的厚度,以及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简洁 有力。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 以贯之,宽厚待人”。
学习目标
❖ 1.学习与运用略读的方式,理清结构,基本 理解文意。
❖ 2.概括内容,了解文中记述叶圣陶先生日常 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
❖ 3.感知形象,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 严的品德,了解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叶叶圣圣陶陶先先生生二二三三事事
————
旅游管理系六班
作者名片
中文名 张中行
别名
原名张璇,学名张璿(xuán), 字仲衡
出生地 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
生卒
1909年1月7日—2006年2月24日
职业
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代表作品 《负暄三话》、《禅外说禅》、 《顺生论》、《文言与白话》等
一、待人厚(第3自然段)
表现在:3.真诚回信
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 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
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 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 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请找出第6段的过渡句和中心句: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 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 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 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
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本文语言呈现出两种不同风格,你能举例加 以说明吗?
①行文平易,叙述平实,如用了一些明白如话 的句子,如平常的口语,通俗易懂;
②内涵深厚,如引用了一些名句,增强了文章 的厚度,以及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简洁 有力。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 以贯之,宽厚待人”。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34张PPT)

整体感知
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内心无比悲哀,写
此文以示纪念。
品析课文
1、课文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 哪些事例来体现?
待人宽和律己严两方面品德。
(1)待人宽:(第3段)修改文章;(第4段) 送客;(第5段)复信; (2)律己严:(第6段)写话重风格;(第7 段)文风重简洁;(第8段)写作求完美。
合作探讨
3、通过学习作者的写法,你有哪些写作心得?
注意观察写作对象,观察要细致而精确; 可以选取一些琐碎但是能够表现人物精神面貌 的小事来写文章,以小见大,四两拨千斤。
总结课文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记述了一个躬行 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 风貌,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景仰和深切 的怀念之情。
合作探讨
(1)文章开头写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为何还要 写外面繁碎而响亮的鞭炮声?
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是除夕,我们有除 夕放鞭炮的习俗。以乐景写哀情,用繁碎而响 亮的鞭炮声衬托“我”极度悲哀的心情。
合作探讨
(2)如何理解“双层的悲哀”?
叶圣陶先生是“我”的良师益友,对我国的 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逝世,对于 “我们”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不仅是“我” 的悲哀,也是全国人民的悲哀。
从他送人一定要送得很远,还拱手,不断说谢 谢,可见他和蔼可亲,待人真诚。
品析课文
(4)通过品析这些语句我们可以看出叶圣陶 先生是一个这样的人:
待人厚,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对 待他人都谦虚真诚、彬彬有礼、宽厚温和的人;
律己严,在文字方面对自己要求严格、追 求完美、一丝不苟、以身作则、鞠躬尽瘁、令 人敬仰的人。
检查预习
颠沛流离: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 难,四处流浪。 简明扼要:指简单明了,抓住要点。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问题为耻。 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诲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付之一笑: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

méng lóng léi zhui bièniu
tà
tiē
•朦胧 累赘 别扭 拖沓 妥帖
huì
• 诲人不倦 • diān pèi
•颠沛流离
chǐ
不耻下问
zuò
以身作则
商酌:商量斟酌。 朦胧:不清楚,模糊。文中指一种美学境 界。 累赘:不必要,麻烦。 拖沓:不爽快,不简洁。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 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 宽厚待人。”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 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2.概括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些事情。
待人厚: 修改文章 恭送客人 真诚复信
律己严: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第一部分(1) 交代去世,点明写文缘由。 第二部分(2) 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8) 详尽地叙述了叶先生的两种过人品行。 第四部分(9) 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 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小 说《隔膜》、《线下》、《倪焕之》,散文集《脚 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 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 本语文教育论著。
rùn shū
•修润 生疏
zhuó kěn pì
商酌 恳切 譬如
• 2.文章描写的事件都是叶先生工作或生活中的 一些小事,为什么作者要 选择这些事来写?
• 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 作者从自己所熟知关于的叶圣陶先生的事情中进行选 择,最终 选择了这些生活或工作琐事来表现人物的 优秀品质,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动人,更能引 起普通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第一课时)

(1)轻率,不慎重,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草率 ) (2)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 不耻下问 ) (3)商量斟酌。( 商酌 ) (4)不辞辛苦,勤勤恳恳,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 一直到死为止。 ( 鞠躬尽瘁 ) (5)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4.作者简介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 香河县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 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 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 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 学》等;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交流点拨】 (1)“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这句话是对叶老过人品 行的高度赞扬。在作者眼中,叶圣陶先生是待人厚的,作者举 了几个例子来说明叶圣陶先生的这一品质。例如,吕叔湘先生 说,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 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 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还有就是叶先 生对普通话生疏,但也不耻下问,让“我”给他修润。有人到 他家去探望他,告别时,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 转身回去。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 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这都 体现了他的待人厚。
三、拓展延伸
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拿出 自己刚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
【交流】 1.标点符号方面; 2.书面语和口语的运用方面; 3.用语的简洁准确方面; 4.是否顺口悦耳平易恳切; 5.用字用词是否准确。
( 不耻下问 ) (3)商量斟酌。( 商酌 ) (4)不辞辛苦,勤勤恳恳,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 一直到死为止。 ( 鞠躬尽瘁 ) (5)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4.作者简介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 香河县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 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 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 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 学》等;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交流点拨】 (1)“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这句话是对叶老过人品 行的高度赞扬。在作者眼中,叶圣陶先生是待人厚的,作者举 了几个例子来说明叶圣陶先生的这一品质。例如,吕叔湘先生 说,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 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 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还有就是叶先 生对普通话生疏,但也不耻下问,让“我”给他修润。有人到 他家去探望他,告别时,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 转身回去。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 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这都 体现了他的待人厚。
三、拓展延伸
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拿出 自己刚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
【交流】 1.标点符号方面; 2.书面语和口语的运用方面; 3.用语的简洁准确方面; 4.是否顺口悦耳平易恳切; 5.用字用词是否准确。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文电子课件

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 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3.回信 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
到天坛去看花。
他看我的
律己严
1.重视简洁 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
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
2.力求完美,以身作则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 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 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核心
此二者是我们每一个学习 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高度 重视的问题,具有很强的 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性。
“写话”与“简洁”
结构梳理
修改文章
待人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客
叶圣陶先 生二三事
复信 主张“写话”风格
背景链接
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学 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 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 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 先生的语文主张。
字词学习
z 商酌
妥帖
ménɡlónɡ z 朦 胧 累赘
diān 颠 沛流离
拖沓
商酌:商量斟酌。 朦胧:不清楚,模糊。文中指一种美学境界。 累赘:不必要,麻烦。 拖沓:不爽快,不简洁。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 不觉得不好意思。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听课文朗读,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 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2) 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8) 详尽地叙述了叶先生的两种过人品行。 第四部分(9) 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3.回信 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
到天坛去看花。
他看我的
律己严
1.重视简洁 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
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
2.力求完美,以身作则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 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 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核心
此二者是我们每一个学习 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高度 重视的问题,具有很强的 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性。
“写话”与“简洁”
结构梳理
修改文章
待人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客
叶圣陶先 生二三事
复信 主张“写话”风格
背景链接
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学 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 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 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 先生的语文主张。
字词学习
z 商酌
妥帖
ménɡlónɡ z 朦 胧 累赘
diān 颠 沛流离
拖沓
商酌:商量斟酌。 朦胧:不清楚,模糊。文中指一种美学境界。 累赘:不必要,麻烦。 拖沓:不爽快,不简洁。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 不觉得不好意思。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听课文朗读,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 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2) 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8) 详尽地叙述了叶先生的两种过人品行。 第四部分(9) 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27张PPT)

第三部分(第3-5段): 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 厚的一面。
德的思考。
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 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待人厚
律己严
标点、 修改文
章
送客
复信
作文、做人,力 求完美,以身作 则,鞠躬尽瘁
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2.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 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 话回答)
“作”的意思是 。
5.《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
散文。
6.通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全文,说说张
中行选取了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情,从中可看
出叶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 2 课时
1 复习导入,学情诊断
目录
CONTENTS
2 学习目标 3 阅读课文,合作探究 4 回顾学习,课堂小结
复习导入,学情诊断
我们上节课通过张中行先生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 记述,了解了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高尚品性, 同时也学习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叶圣陶提倡 “写话”,意思是作文要用语简洁,随便自然。请 大家想一想: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这 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第 1 课时
目录
CONTENTS
1 激情导入,学情诊断 2 学习目标 3 阅读课文,自主探究 4 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5 回顾学习,检测小结
激情导入,学情诊断
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 从萧红的视角我们感受到了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 易温和的一面,以及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你们呢?你们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希望别 人怎样评价你呢?今天我们再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 光,了解一下他跟中的叶圣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

辑,退休后任人民教育出
版社特约编审,直至1997
年。
讲授新课
走单近叶击圣陶此处编辑母版(标18题94-样198式8),名
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人本,样著式名作家、著名教育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家。早期代表作长篇小说 《倪焕之》。“九一八” 事变后,积极参加爱国抗
• 第五级
3.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 点。
讲授新课
单检击查预此习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走近作者
张中行 1909年生,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河文本北样香式河人。1931年毕业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于通县师范学校,考入北 京大学中文系,建国后长
• 第五级 期供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
,从事中学语言教材的编
单文本击分此析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作者重点塑造了叶先生的两种过人 品• 单行•击第:此二处级 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1)待• 第人三厚级
体现叶先• 生第四• 既级第五是级躬 行君子,又能学而 不厌,诲人不倦的 过人之处。
(2)律己严
通过叶先生有关自己无法当面指摘他人短处的一 次发言,表现其“使人自重”的“德的力量”。
又不• 失第三其级 深致。
• 第四级
本文的•文第五字级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 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 待人”。又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 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张中行先 生均以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折,简洁有力,深显 功力。
课堂小结
仁者见仁,•
第五级
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
人教2016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 (共23张PPT)

叶 圣 陶 张先 中 行生 二 三 事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学习叶圣陶先生 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 语文观点。
• 张中行,原名张璇,著名学者、哲 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 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是二十世 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 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 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 至人、超人”。许怡评价他涉猎广 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 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 家”。198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出 版散文集《负暄琐话》、《负暄续 话》、《负暄三话》、《禅外说 禅》、《说梦草》、《顺生论》、 《流年碎影》等,另著有《文言与 白话》、《文言津逮》、《诗词读 写丛话》、《佛教与中国文学》等, 收录于《张中行作品选》六卷。
• 7.“问题是行方面的如何效法”,作者认 为应如何效?(11) • 要知难而不畏难,要长记于心,向叶先生 学习,德行如一。
小结
•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展示了叶先生的宽 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表现了叶先生 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 一丝不苟的态度,阐述叶先生“写话”主 张,表达了对先生的悼念之情。
•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选择 材料有何特点? •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 念文。 • 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 于高文典册的
• 3、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 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 待人厚,律己严。 • 待人厚:(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 • (2)第四自然段:送客 • (3)第五自然段:复信 • (4)第六自然段:会上发言 •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 躬尽瘁
• 3、作者强调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的目的是 什么?(2) • 强调叶圣陶先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 人不倦,是人之师表,并为写他行为的单一作 铺垫。 • 4.“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 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第三自然段是从哪些 方面来表现叶老深厚的? • 为吕叔湘先生的文章改标点;让张中行先生帮 助修改文章,叶老认为改得不妥之处,谦虚而 恳切地问张中行先生,同意不同意恢复。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学习叶圣陶先生 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 语文观点。
• 张中行,原名张璇,著名学者、哲 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 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是二十世 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 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 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 至人、超人”。许怡评价他涉猎广 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 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 家”。198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出 版散文集《负暄琐话》、《负暄续 话》、《负暄三话》、《禅外说 禅》、《说梦草》、《顺生论》、 《流年碎影》等,另著有《文言与 白话》、《文言津逮》、《诗词读 写丛话》、《佛教与中国文学》等, 收录于《张中行作品选》六卷。
• 7.“问题是行方面的如何效法”,作者认 为应如何效?(11) • 要知难而不畏难,要长记于心,向叶先生 学习,德行如一。
小结
•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展示了叶先生的宽 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表现了叶先生 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 一丝不苟的态度,阐述叶先生“写话”主 张,表达了对先生的悼念之情。
•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选择 材料有何特点? •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 念文。 • 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 于高文典册的
• 3、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 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 待人厚,律己严。 • 待人厚:(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 • (2)第四自然段:送客 • (3)第五自然段:复信 • (4)第六自然段:会上发言 •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 躬尽瘁
• 3、作者强调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的目的是 什么?(2) • 强调叶圣陶先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 人不倦,是人之师表,并为写他行为的单一作 铺垫。 • 4.“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 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第三自然段是从哪些 方面来表现叶老深厚的? • 为吕叔湘先生的文章改标点;让张中行先生帮 助修改文章,叶老认为改得不妥之处,谦虚而 恳切地问张中行先生,同意不同意恢复。
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

自主学习
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 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 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 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 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自主学习
1.文章层次清晰,标注好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7~9自然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略读的程序是:首先以普通速度阅读开头的一二段,应做到一字不漏。阅读开头几段是为了 解一下全文的大意、背景、文体风格、口吻语气等。中间段落只需要阅读关键句子,当然要抓住 段落大意。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有时只需要用眼睛粗略地扫一下全段,挑出一两个重要的词、词组 就可以了。结尾的几段因为经常含有总结性的内容,恐怕要读得更充分些。略读的重要性在于要 以最快的速度获得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观念,而不应对故事情节发生兴趣。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三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教学课件 (3)

qingzhenshiwangzhuangxiaoxue guokaixin
2.作者在第一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 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 语句,请找出来并品析。
【交流点拨】 “双层的悲哀”的含义:大处说,中国的文学界和教育界 ,失去了一位坚守语文主张的著名语文学家;小处说,“ 我”失去了一位相交多年、感情深厚的老师及朋友。表达 了张中行对叶老的尊敬与爱戴。
qingzhenshiwangzhuangxiaoxue guokaixin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了解本文主要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几方面的内容?
【交流点拨】两方面:待人宽;律己严。
2. 请理清文章的思路。 【交流点拨】 第一部分(第1段):叶老去世自己内心的悲哀。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宽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8段):详写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一面。 第五部分(第9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qingzhenshiwangzhuangxiaoxue guokaixin
一、新课导入
大家看我们语文课本封面的“语文”二字,知道是谁写的 吗?它出自我们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之手。字体浑厚圆润 ,气概凛然,正如叶老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于律己 。今天 , 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先生,看看他眼中的叶圣 陶先生。
品读课文,思考: 1. 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 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 情,谈谈你的看法。
qingzhenshiwangzhuangxiaoxue guokaix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层探究
5、文章最后一段中,作者又一次写到《左 传》的“三不朽”标准,这在文中起到什 么作用? 点明了 中心
与前文 照应
深层探究
6、一般来说,悼念性的文章,结尾总少不了对死者的 追思和怀念,以寄托作者的哀思。但本文作者却一反常 态,重点写要人们向叶圣陶先生学习,这是为什么? 在结尾段的开头,作者用“人,往矣”一句已表 达了作者对死的的哀痛,紧接着,作者又说“我 常想到的是他的业绩”,这是因为在作者心目中, 对死者最好的怀念是让人们永远记住他,学习他。 所以,他把学习叶圣陶作为结尾进行强调。
晦涩 (huì sè)搀合(chān) 锋芒(máng)
冗长(rǒng) 累赘( zhuì ) 妥帖(tuǒ tiē) 不耻下问 (chǐ) 颠沛流离(diān pèi)
诲人不倦 (huì juàn) 鞠躬尽瘁 ( jū gōng cuì)
简明扼要(è)
自顾不暇(xiá)
字词积累
草率:轻率,不慎重,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 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商酌: 商量斟酌。 鞠躬尽瘁:不辞辛苦,勤勤恳恳,竭尽全力,贡 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颠沛流离: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
(宽容)。 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 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阳春白雪为其 反面,比喻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深层探究
1、文章开头,作者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 悲哀”是什么意思? “双层的悲哀”的含义:大处说,中国的文学界 和教育界,失去了一位坚守语文主张的著名语文
学家;小处说,“我”失去了一位相交多年、感
情深厚的老师及朋友。表达了张中行对叶老的尊 敬与爱戴。
深层探究
2、文章第2段中用到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来, 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一是把叶圣陶与鲁迅、郁达夫作对比,突出叶圣 陶“平实规矩”的品格;二是把叶对陶与“儒、 释、道”三种思想“搀合”在一起的学者进行对
比,突出叶圣陶思想行为的一致。
深层探究
雅称
成就
走近作者
姓名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 绍钧,字秉臣
雅称
当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 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成就
短篇小说集《隔膜》,长篇小说《倪 焕之》,散文集《脚步集》《西川 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 的石像》
字词积累
1、生字积累 草率(shuài) 恳切 (kěn) 牵涉(shè) 拖沓 (tà) 生疏(shū) 譬如(pì) 商酌 (zhuó) 朦胧 (lóng)
深层探究
7、本文所写的都是关于叶对陶先生的一些小事,但小 事不小,你能从这些小事中看出叶对陶先生的“大”吗?
从这些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叶对陶先生的
许多高尚的品质:为人宽厚、严于律己、言 行一致,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推崇的品质, 由此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个高尚的人。
深层探究
8、掩卷沉思,你从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活艰难,四处流浪。
字词积累
拖沓:形容做事拖拉,不爽利,不简洁。 搀和:chān huo 掺杂混合
冗长:rǒng cháng (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
很长,含贬义 著作等身:形容著作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沾溉:浸润浇灌
字词积累
高文典册:经典性著作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 那我还没有做到。
3、“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 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句话在文中起什 么作用? 起到承上启下的过 渡作用
深层探究
4、在第7段中,作者把叶圣陶先生对写文章的看法 说成是“写话”,这咱“写话”的作文风格具体指 什么?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
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 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导入新课
大家都说“见字如见人”,你能从语 文教材封面的“语文”二字,看出写 这两个字的人有什么样的品质吗? 圆润、敦厚,一点也不花哨 知道这是谁写的吗?叶圣陶。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几 件事,了解他的人品。
初读感知
阅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1、本文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 2、作者是怦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来写叶圣 陶先生的? 3、理清课文思路,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
写叶圣陶先生的高尚的品格。
第三部分 (8-22)
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初读感知
第二部分又可以分作三个层次 第一层 (2) 第二层 (3-5) 总写叶圣陶先生的高贵品质。
详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宽的一面。
第三层 (6-8)
详写叶圣陶先生律己严行(1909—2006),原名张 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人 当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与 季羡林、金克木合称未名湖畔三雅士、 “燕园三老” 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 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 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等;代 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
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
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字词积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爱之人,自己 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
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
这么一个著作等身的人,在文学上的成就
自不必说,单说他在细节上的那种认真、
严格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作人方面, 叶圣陶先生也有许多值我们学习的地方: 他为人宽厚、不耻下问、严于律己。
写法探究
感情表达方面:善
于理性控制感情, 反显其真挚。 简洁 明白 转换过渡 下笔至简 人物刻画方面,以
层意。
初读感知
1、本文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
给文章描标点
宽厚 待人
修润课本
日常交往 做学问一丝不苟
严于 律己
使用语言一丝不苟
写文章要求完美
初读感知
2、作者是怦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来写叶圣 陶先生的?
怀念和敬仰之情。对叶
圣陶先生去世的怀念,
对他人格魅力的敬仰。
初读感知
3、理清课文思路,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 (1) 第二部 分(5-7) 叶老去世自己内心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