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九 第二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2 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2 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

婉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约 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
缠 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 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
绵 柳永、李清照、姜夔的词。
泪先流。……
明 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 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
快 的。多用浅近的语言、直抒胸 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
考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语言,就是要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之处。分析 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语言的字面意思之外,还要分析 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从 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炼字、炼句、 赏析语言风格。
12/10/2021
考向一 炼字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 宝库中挑选出最妥贴、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 物或表情达意。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 品味其生动的效果。诗歌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形容词、副 词、数量词和叠词等。
12/10/2021
三、答题步骤
12/10/2021
1.(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12/10/2021
【注】 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 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 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 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
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

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
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

着意。表面看来句句平淡, 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

平淡之中蕴含着诗人超脱尘 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

专题16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

专题16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

专题16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一、考纲解析鉴赏诗歌语言,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借此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分析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解语言的字面意思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赏析字词表达效果、赏析诗句表达效果、赏析诗歌语言风格。

二、考向分析考向一赏析字词表达效果(炼字)赏析古诗字词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能够鉴赏字词的表达效果。

【技法梳理】1.关注字词的含义这里的含义包括字词本身的意思和在诗句中的语境义。

从字词含义的角度体会妙处。

2.关注字词的手法字词的常用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拟物、双关、通感、夸张等修辞手法,也包括使动、形容词用作动词等文言活用现象。

3.关注字词的作用说作用时要从内容(突出描述对象的……特点)、情感(表达……情感)、结构(照应……、承上启下、线索等)三方面分析,尽量全面。

表达效果主要是生动形象,含蓄蕴藉,增强诗歌韵味或趣味等小贴士考向二鉴赏诗歌中的关键句(炼句)赏析诗句,这种题型综合性很强,自由度很大,可以从内容、形象、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也可以等同于词语鉴赏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

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答题的自由度很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技法梳理】赏析诗句“4技巧”1.抓前提→读懂句子的内容着眼全篇,弄懂句子的内容和情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

2.依类型→明特点倒装句,错位的美;互文句,开合的美;对仗句,整饬的美;炼字句,凝练的美。

3.抓特点→关注表达技巧一般而言,高考试题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

有的运用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

鉴赏时要分析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

4.看位置→分析作用或效果句子在诗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或效果都会有所不同。

【答题步骤】小贴士不同诗句的作用或效果考向三鉴赏诗歌中的语言风格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2017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新题型之诗歌语言 PPT

2017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新题型之诗歌语言 PPT

一、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
炼字多指诗词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 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 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叠词。
• 1.动词
• 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 特点,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 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一 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 考查的重点。
①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 “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 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义双关,一 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 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这类字(词)以动词或形容 词为主。 ②最生动传神的字,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类字(词)以动词 或形容词为主。 ③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 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 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
“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间上高度概括诗 人屡遭贬谪的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
5.叠词 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 感,其次是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 除此之外,叠词还可以摹拟各种声音, 使诗歌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 之感。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3、副词 副词是对动词进行修饰限制的词语, 妙用副词可以疏通文气,开头呼应, 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呆板为流动。

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 A、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僻冈 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 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 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 清”字点染出了一种凄凉、清冷的气氛,以映 衬作者被贬后内心的落寞和忧伤。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鉴赏+名篇名句默写》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鉴赏+名篇名句默写》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鉴赏+名篇名句默写》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成语:①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②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③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④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⑤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名句: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夏季减肥食谱中,有四种食物位于爱美女士们的黑名单,被排除在减肥食物之外,千万碰不得,否则会让你的努力____________!②可下半场的最后5分钟内,我们差点将全场的努力____________,所以说我们要拿下一场比赛还是要在5分钟之后才能确保,在最后5分钟内,对手有3次很好的机会,如果我们想要成为“英东杯”冠军,就要避免这些状况。

③这90户业主不肯退铺,让大华公司以回购商铺的方式解决大润发购物中心困境的努力____________。

A.毁于一旦功亏一篑前功尽弃B.前功尽弃功亏一篑毁于一旦C.功亏一篑前功尽弃毁于一旦D.前功尽弃毁于一旦功亏一篑解析:毁于一旦:于,在;一旦,一天。

在一天的工夫全被毁掉。

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一下子被毁掉。

适合②空;功亏一篑: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

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

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适合③空;前功尽弃:功,功劳;尽,完全;弃,丢失。

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

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适合①空。

答案:D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这一APEC北京会议鲜明的主题,体现出中国对亚太持久发展繁荣所作的深入思考和安排。

【高考语文】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解析版)

【高考语文】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解析版)

【高考语文】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3个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真题训练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3个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真题训练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3个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真题训练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2017年高考试题新课标II古代诗歌鉴赏深度解析1

2017年高考试题新课标II古代诗歌鉴赏深度解析1

2017年高考试题新课标II古代诗歌鉴赏深度解析云遮世说编写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分值】5分(高考阅卷时,一般的赋分方法是答对一个给2分,答对两个给5分)【答案】B、D【解析】这里用李揆指子由,不仅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的名位与声望,举世皆有所闻,关键在于以此告诫子由,出使北蕃,决不可追求盛名,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而不在于自居。

所以B项理解有偏差。

联系当时辽国每每扣押宋朝使臣的事实,苏轼的担心并非多余。

用李揆故事,又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蓄之语,并非要展示谦虚风度,而是要小心意外。

所以D项理解偏差更大。

【解题思路】注意诗歌一般都会卒章显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考查方向】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点】对于尾联的意思掌握不准确。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分值】6分【答案】参考答案:首联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化用了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之句,兄弟二人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此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3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通关练习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3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通关练习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对点练1.(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插:通“锸”。

铁锹。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答:【解析】(1)叙述手法。

首先从叙述角度来看,本诗是从采地黄者的角度,以采地黄者的口吻讲述了采地黄和卖地黄的事。

诗人在客观的叙述中寄予了对以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那些豪门贵族的痛恨之情。

(2)对比手法。

诗人将采地黄以求度过饥荒的贫苦农民与朱门家的白面郎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

一是把农家与朱门的不同身份进行对比,二是将采地黄者与白面郎的形象进行对比,三是把采地黄者饥饿无食与白面郎的马吃地黄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在反复的对比中揭露了两个阶级的贫富差距。

尤其是结尾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人不如马这一现象,使人在深深同情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时,激起了对那些豪门贵族的切齿痛恨。

【答案】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

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2.(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之二语言鉴赏 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之二语言鉴赏 课件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
一、考查方向
1. 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当题干要求品评某一个字眼的艺术效果时,就是考析 诗眼或析炼字。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 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 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 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 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 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 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 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 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 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 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 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 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 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 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 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 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 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 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 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Βιβλιοθήκη 步骤二)。可见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演练29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 语言的鉴赏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演练29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 语言的鉴赏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语言的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曹彦约②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

岁旦:一年的第一天。

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

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

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C.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D.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解析】选C。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项,“又处于贫寒之中”望文生义,“穷年”指一整年。

2.诗眼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本诗第一联中哪个字是诗眼?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的“诗眼”的理解与赏析能力。

第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要首先找出来。

一般来说,诗眼是动词或形容词,这样我们就能很快找出此联中的生动传神的字是“惊”,然后再具体分析,“冬节”到来,“忆岁时”,心里一惊:离春节又不远了!不仅回忆起去年春节时泊舟平江门外的情景来。

答案:第一联中的“惊”是诗眼。

诗人为冬至的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9分)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赵嘏宅边秋水浸苔矶①,日日持竿去不归。

高考语文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含解析)

高考语文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含解析)

高考语文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含解析)《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语言的鉴赏,侧重于领会语言艺术的特色。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既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主要的鉴赏方法。

说它是一个重要内容,是因为高考就这方面本身会直接设置试题,2013年高考有4套试卷直接考查鉴赏语言,2012年高考有3套试卷直接考查语言鉴赏;而且诗句综合鉴赏也要涉及语言鉴赏。

说它是一个重要方法,更是因为通过鉴赏语言能够帮助我们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诗歌形象和意境!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着重阐述如何理解诗歌的语言并作一定程度的评析。

一、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1.清新自然。

如: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一句一景,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色彩绚丽,境界开阔,语言清新生动。

2.质朴无华。

如渊明旳诗,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碜,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

3.华美绚丽。

如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4.简洁明快。

如白居易旳诗,大多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5.委婉含蓄。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17年高考鉴赏诗歌语言 最实用最全面

17年高考鉴赏诗歌语言  最实用最全面

5.掂掂“数量”之重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 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 切实际。你赞成哪一种说法?为什么?请结合诗的 主旨作简要分析。
赞成“千里”。这首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又写了 江南的广阔、深邃和迷离。作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虚实结 合,驰骋千里,才能写出“江南春”。用“十里”,显然与 诗题“江南春”相距甚远。

4.听听“叠词”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杳杳寒山道 寒 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诗中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是“朝朝不见日,岁 岁不知春”,赏析这两句诗中叠词运用的艺术效果。
“朝”“岁” 音韵和谐,有韵律感,表现出时间的悠长。这 里写出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 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的感受,表达了他冷淡 孤寂的心情,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融为一体。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表现,少不了绘景
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这些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 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特别 值得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 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3.追“彩”逐“色” (2008· 上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 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 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2016-2017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检测:板块二专题九诗歌鉴赏

2016-2017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检测:板块二专题九诗歌鉴赏

专题九 诗歌鉴赏《2017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中对此知识点的要求是“分析、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次为D :鉴赏评价。

“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次为C :分析综合。

预测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对本考点的情况设置如下:一、古代诗歌鉴赏考点1.形象⎩⎪⎨⎪⎧抒情主人公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2.语言⎩⎪⎨⎪⎧特点:抒情性 精炼性 含蓄性 跳跃性考查要点⎩⎪⎨⎪⎧炼字效果 词语理解及品味语言风格3.表达技巧⎩⎪⎪⎪⎨⎪⎪⎪⎧行文结构:开门见山 层层深入 卒章显志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用典表现手法:起兴 衬托 渲染 抑扬 象征修辞手法:比喻 比拟 排比 对偶 反问4.思想内容⎩⎪⎨⎪⎧内容主旨思想情感观点态度二、诗歌表达技巧一览表(一)忧国忧民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赠孙思顺杨载天涯相遇两相知,对榻清谈玉屑①霏。

芳草漫随愁共长,青春不与客同归。

薰风池馆蛙声老,落日帘栊燕子飞。

南浦②他年重到日,湖山应识谢玄晖③。

注:①玉屑:喻美好文辞。

②南浦:地名,古诗词中常借指送别之地。

③谢玄晖:谢朓,字玄晖,南朝颇有才华的大诗人,以山水诗名世。

(1)与“芳草漫随愁共长”中“芳草”所营造之意境最接近的一项是()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登黄鹤楼》)B.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苏幕遮》)C.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蝶恋花·春景》)D.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李叔同《送别》) 解析:“芳草漫随愁共长”所传达的情感是与友人离别的愁情,有相随而不忍离去的意思。

选项A,“芳草萋萋鹦鹉洲”之景中有蕴含着思乡之愁情。

选项B,“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之景蕴含着思乡之愁情。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精讲课件之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精讲课件之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果。
2.鉴赏诗眼型 【例2】 (2012· 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初见嵩山 张 耒①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高考总复习•语文 注:①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
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高考总复习•语文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五
文言文阅读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高考总复习•语文
考点透视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主要包括赏析诗中炼字 ( 词)、诗
眼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赏析炼字(词)是品析诗中在表情达意 上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赏析炼句是品析诗中简练
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句子;赏析语言风格就是品析
高考总复习•语文 【例3】 (2011·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骤 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西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
高考总复习•语文 第三、四句“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 结合诗句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九 古代诗歌阅读 第二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九 古代诗歌阅读 第二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第二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第二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根底点: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语言,是鉴赏诗歌的关键,因为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都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表现出来。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炼字、炼句、诗眼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入手。

(1)炼字,即锤炼词语,是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挑选出来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以形象地描摹事物或精确地表情达意。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炼字包括炼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等。

(2)炼句就是锤炼句子,好的诗句,使用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或是以少总多、婉曲坦陈等表现手法,使诗句精警动人。

鉴赏诗句题着眼于诗歌描景、抒情、情景交融、推陈出新、创新等几个方面。

(3)诗眼就是诗句中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的字,赏析诗眼,和炼字的角度根本相同。

(4)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

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

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

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

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做好这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有哪些。

重难点:1.诗歌的语言风格鉴赏。

2.明确诗眼并赏析。

[考法综述]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关键点在于把握其语言的艺术特色,解题时我们需要在了解诗歌语言特色的前提下积累常见的语言风格。

命题法1 炼字典例1 阅读下面的宋词,答复下列问题。

卜算子张元幹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 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湿〞“迷〞使动用法,爽风夜露使得湿气弥漫,仿佛行云亦被打湿;沙溪上氤氲着水雾之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

专题17+鉴赏诗歌的语言-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7+鉴赏诗歌的语言-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Word版含解析.doc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诗词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

诗词的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加凝练、优美,更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和感染力。

鉴赏诗词语言,就是要了解诗词语言的特点,并借助诗词的语言进一步领悟诗词的精妙之处。

分析诗词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词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词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热点题型一炼字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劳停驿【注】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

劳停驿,驿站名。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

“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提分秘籍】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

在单篇作品中,作者反复锤炼的某一个字,往往是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体现作者独具匠心的字。

因此,一首诗词也往往会因一字而境界全出。

赏析字词的“四看”“一结合”1.看是否传神所谓“传神”就是要分析字词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凝练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

把该诗歌中的重要词语予以标注,然后反复比较,看看哪些字词最为传神。

【特别提醒】古诗词炼字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种词语中,且每种词语因种类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功用。

2.看是否表情所谓“表情”就是要分析词语传达出来的情感意愿。

诗歌注重借助动词、副词来表情达意,要善于结合全诗来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意思。

3.看是否造境所谓“造境”就是利用词语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组一炼字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 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

劳停驿,驿站名。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

“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炼字型诗歌鉴赏题型的把握。

考生可从字的本义,在诗句中的意义,以及其表达效果等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如,①荒,荒凉冷落;瘦,贫瘠。

(字的本义)②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月,瘦瘠之至。

(放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③作用效果:“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在感情上所起作用)考生若能准确解读诗歌(借助注解),按老师平时所教方法来对炼字型题目进行答题,与答案应该没有多大出入。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

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

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

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情感和炼字综合的题目,注意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即可。

开头两句要抓住“高卧”“仰看”的描写来体现悠闲自得的心情,炼字的题目主要从“炼意”“炼境”“炼手法”“炼结构”几方面分析,此题是景物描写,应从“炼意”和“炼境”的角度分析,写出山峰的特征。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过苏州
苏舜钦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注]暮亦行。

[注] 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简析“东出盘门刮眼明”中的“刮”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刮眼明”,指令人眼界明亮、开朗。

一个“刮”字,生动写出了细雨过后,天气放晴,气清水秀,景色清新明媚的特点。

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解析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眼儿媚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

云锁朱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