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高考诗歌鉴赏即学即练之:高考诗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超级讲义)——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学一站通关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考点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的。
因此,鉴赏古代诗歌,首先必须把握古代诗歌的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题型1 鉴赏人物形象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1.鉴赏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古代诗歌是作者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作者的痕迹。
作者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价值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形象往往实际上就是作者自己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歌时所感悟和想象的作者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
2.鉴赏古代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在偏重叙事或作者隐身的古代诗歌作品中,作者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方法突破一、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技巧1.审清题干,找准形象。
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看题干是要求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即作者自己)还是诗歌刻画的人物形象。
2.知人论世,总体把握。
根据诗歌标题、注释及平时积累的作者作品常识,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或与作者有关的其他方面的信息,如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常见写作风格等,总体上把握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性格、心态、情感等。
3.抓住关键,深入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包括外貌仪表、性格品质等,要抓住诗歌中有关人物描写的诗(词)句(如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以及反映人物品格志趣的诗(词)句。
4.关注环境,理解形象。
关注环境描写,特别是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环境或者大的社会环境等,这些对人物形象、思想情感会有陪衬、烘托的作用。
5.结合形象,明确效果。
结合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理解人物形象所寄寓的情感,明确塑造该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的分类高考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的鉴赏古诗鉴赏0401 0836古代诗歌的鉴赏不同题材的文章有不同的写法,不同题材的诗词在塑造形象、运用语言、表现技巧、表达感情上也有不同的要求。
下面我们根据高考试题的实际,按照内容的不同,把古代诗词分作写景抒情诗、即事感怀诗、咏物言志诗、怀古咏史诗和边塞征战诗等五类来具体分析。
鉴赏及方法(一)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古代诗人经常游山玩水、写景言志,写景抒情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一般来说,写景抒情诗往往塑造形象,或勾勒意境,或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从1994年开始,写景抒情诗考了两年,即1997年和1999年。
1、写景抒情诗,要注意从四方面入手:①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②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③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这一点尤其重要;④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2、鉴赏写景抒情诗,要学会从下列几个角度去掌握:第一,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应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留意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把握和分析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动静结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第二,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高考诗歌鉴赏范文精选3篇(全文)

高考诗歌鉴赏范文精选3篇诗歌鉴赏是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必考的考点。
但从学生平时测试及高考的得分情况来看,都不理想。
考题11分,学生得分大多在6分左右。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总结出来了一些经验,提出以下备考复习策略。
一、吃透《考纲》,弄清古代诗歌常见题材及抒发情感《考纲》规定:(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XX的观点态度。
选材方而:1.篇幅短小;2.语言内容浅易。
弄清了这一点,就可以从浩如烟海的诗歌中缩小复习范围。
诗歌方面,只选唐诗中的律诗和绝句即可,以及内容浅易、篇幅短小的宋词元曲,还有咏物诗、咏史诗、思乡诗、送别诗、边塞诗、田园诗、爱国诗;运用的主要手法依次为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借古抒怀,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用典。
每一类都有其固定的思想情感,答题时只要仔细读诗,抓住关键字词就能确定诗歌类别。
像咏物诗抒发的思想感情无非为正道直行、坚贞孤傲、高洁超逸、孤傲不群、傲岸不羁等。
二、调动诗歌知识储备高三学生必定拥有相应的诗歌知识储备。
调动储备法就是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与诗歌有关的所有知识,完成诗歌鉴赏活动的一种方法。
1.文学知识储备。
如果所鉴赏的诗歌XX是熟悉的诗人,我们就要充分调动作家生平、创作风格等相关的知识储备。
以陆游为例,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大都表达了有心报国却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以及渴望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观赏陆游的诗作,我们可以从其生平和诗风推测其诗歌的内容与主旨。
2.史学知识储备。
同一时代的诗人会有着某种共同性,同一时代不同时期的诗人又有着某种不同之处,因为历史影响着文学的创作。
从文学的角度积存史学知识,联系史学知识鉴赏文学作品,既有助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风格,也有助于准确观赏诗歌。
3.诗歌知识储备。
诗歌知识涉及的内容很多,最主要的是诗歌的意象、典故、抒情主人公形象等,这一点在以诗读诗法中已有所涉及。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1.熟知诗歌鉴赏选择题“4大设误角度”“3大解题步骤”[诗歌鉴赏选择题“4大设误角度”]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解答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典例剖析][例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赴洛道中作陆机①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案辔②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①陆机:西晋文学家。
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
②案辔:案,同“按”。
按辔,扣紧驭马的缰绳,使马慢步行走。
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概括写自己“远游”历经了艰辛的跋涉。
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
C.“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采用互文手法,写出了朝夕均不能排遣的孤独和忧伤。
D.“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出诗人情感中的孤寂和落寞。
E.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嵩岩、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
【解题流程】设误角度:情感分析不当、技巧确认不准分析:B项,情感分析不当(无中生有)。
诗人风尘仆仆,行于高山莽原之中,并没有“释然”之情,只有孤独和忧愁。
C项,技巧确认不准。
“互文”错误,应是“朝”“夕”对比,两相呼应。
【答案】BC[例2]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分类: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语言)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语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①王维隔河见桑柘,蔼蔼黎阳川。
望望行渐远,孤峰没云烟。
故人不可见,河水复悠然。
赖有政声远,时闻行路传。
【注】①公元726年夏,王维前往长安途经黎阳,为黎阳所吸引而生退隐之意,于是滨水定居于此。
公元729年秋,王维因赴长安与丁三在黎阳渡口话别,王维乘船渡河到达滑州,遂成此诗。
本诗的颔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杜甫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①美,池②上于今有凤毛③。
【注】①世掌丝纶:世代都在中书省任职。
②池:凤凰池。
③有凤毛:南朝时谢凤和谢超宗父子文章风格和成就很出众,梁武帝称赞说“超宗殊有凤毛”。
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比,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双调】折桂令·酸斋学士①席上张可久岸风吹裂江云,迸一缕斜阳,照我离樽。
倚徙②西楼,留连北海,断送东君。
传酒令金杯玉笋,傲诗坛羽扇纶巾。
惊起波神,唤醒梅魂。
翠袖佳人,白雪阳春③。
【注】①酸斋学士:贯云石,号酸斋,元代散曲家。
②倚徙:流连徘徊。
③白雪阳春:古代楚地的歌曲名,风格高雅。
后人评价此曲在风格上颇为清秀有力,很有“清劲”之风。
高考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高考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部分考查的重要内容。
“语言”主要包括炼字炼词和语言风格两类。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就是要理解诗歌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语言美,进而做出评述。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高考对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这一考点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两方面的特点:1.考查形式。
多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语言的把握。
只有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2.考查内容。
主要包括:(1)品味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即分析其含义和作用;(2)品评某一字词的艺术表达效果,如2017年高考山东卷第14题的第(1)小题;(3)理解诗歌中某一两个语句的含意,如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I卷第15题;(4)概括诗歌的语言风格等。
考生在备考时,应联系诗歌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和推敲,从而准确理解诗歌语言的精妙之处。
诗歌的内容是与语言紧密相连、相依相存的,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也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所以鉴赏诗歌必然离不开诗歌的语言,诗歌任何角度的鉴赏离开了语言的支撑就成了空中楼阁。
从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5分)示例一:“弱”“昏”好。
“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示例二:“健”“明”好。
“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解析版)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诗歌鉴赏之语言

2、注意诗词中省略部分,用想象和联想 去填补留下的空白。
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所以要 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 的一种题目。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 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例如陆游 的《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 散关”,又如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 桥霜”,全部是名词的连缀,“象”的方面 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却有一种内 在的深沉的联系,似离实合,似断实连,给读 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和再创造的可能。
(3)表颜色的词:
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
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 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 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 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 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 歌感情色彩的浓度: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 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析: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蒸”写出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 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 的气势,极为有力。
例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析: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
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一个“疏”字, 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极富诗情。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3、特殊词:
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 找到它们:
(1)叠词:
作家借助语言本身的音韵、节奏抑扬顿挫来传达 生活中的音响,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07 赏析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与默写(全国通用)

【2024高考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赏析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教学目标掌握古代诗歌语言风格类别。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鉴赏分析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
教学过程鉴赏语言风格所谓语言风格,是指作者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作者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作者的艺术特色。
不同的作者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语言风格也不尽相同。
常见、常考的诗歌的语言风格类别类型释义示例平实质朴语言力求平淡,或用白描,不加修饰,平易近人;或用口语,情真意切;或朴素自然,宛如民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这首诗中的这20个字平淡质朴诙谐幽默常运用夸张、比拟、讽喻、反语、谐音、曲解等手法来构成幽默的情境。
语言俏丽活泼,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用乡间生动的口语方言写威武的仪仗队,极具幽默感清新明丽具有此种语言风格的诗歌常为写景诗,诗中景物优美,色彩明丽。
作者多用比喻或拟人的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诗歌中的这两句用语新颖别致,给人清新自然之感法;景物描写或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诗歌表达作者怡然喜悦的感情飘逸绚丽诗歌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缤纷的色彩,描写景象绮丽,这是绚丽飘逸之美“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全诗景象绮丽,变幻莫测,充满了飘逸绚丽之美含蓄隽永这种风格的诗歌或借景抒情,用景物的色彩与特征暗示(烘托)个人的情感;或语义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或用典故,借古人的事抒自己的情;或在对比中表达个人的情感态度;或托物起兴,寄托个人情感(或讽喻等)“昨夜雨疏风骤。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课件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shē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①五盘岭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 上山峰。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 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分)
作业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 “何数处”渔二字歌的起艺?术孤效灯果隔。(远6分汀) 。
译文
在秋天清冷之时,我更觉愁思郁结,到溪亭观览 景色,到黄昏还徘徊着不想离去。
翘首遐观,我只见初月挂在高高的树上;微风吹 过,好似觉得酣酒已经醒了一半。
分析其效果(作用)从诗歌语言运用的目的来看,主要有以下5个角度:
分析角度
作用效果
(1)从“描物”的角度分析 看该字在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
(2)从“造境”的角度分析 看该字在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 (3)从“写人”的角度分析 看该字在凸现人物性格特征方面的作用 (4)从“抒情”的角度分析 看该字在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从“艺术”的角度分析 分析该字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的作用
注释 ⑴礼部:六部之一,掌礼乐、祭祀及学校贡举的政令。贡院:科举时代考试贡士之所。 ⑵紫殿:指京都贡院。暖吹:暖风,指春风。 ⑶席:犹言列坐。 ⑷衔枚:古代军旅口中横衔状如短筷的"枚",以禁喧哗。此处比喻人人肃静。 ⑸乡里:犹言郡县。献贤:献举人才。先德行:以德行为先。 ⑹列爵:分颁爵位。此处代指官职。公卿:指执政大臣。 ⑺衰病:衰弱抱病。耗:无,尽。 ⑻赖:幸亏。群公:指同时主持考试者。识鉴:能赏识人才、辨别是非。
高考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之炼字篇

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①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 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②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 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③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 为什么?(比较鉴赏)
【答题步骤】
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 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 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释字) 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 中描述景象(入句) 第三步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 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 效果(达情)(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
二、炼形容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示例: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杜甫) 提问:分析“润物细无声”中“细”字。 解析:一个“细”字,写出春雨脉脉绵绵,润物悄 无声息的特点,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确 切。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王安石) 提问:此句中哪个词用的最好?请简要分析。 解析: “绿”写出了江南两岸在春风的吹拂之下 一下子变得到处绿油油的画面,把春天这种生机勃 勃 的景象写活了。作者借此景表达对家乡无限思念 之情。
过香积寺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 俗欲念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 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 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 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入句)“咽”、“冷”两字 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色。(达情)
思考: 古代诗人一般都注 重在哪些字上下功 夫呢?也就是说诗 人炼字,大多锤炼 哪一类的词语?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演练29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 语言的鉴赏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语言的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曹彦约②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
岁旦:一年的第一天。
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
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
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C.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D.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解析】选C。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项,“又处于贫寒之中”望文生义,“穷年”指一整年。
2.诗眼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本诗第一联中哪个字是诗眼?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的“诗眼”的理解与赏析能力。
第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要首先找出来。
一般来说,诗眼是动词或形容词,这样我们就能很快找出此联中的生动传神的字是“惊”,然后再具体分析,“冬节”到来,“忆岁时”,心里一惊:离春节又不远了!不仅回忆起去年春节时泊舟平江门外的情景来。
答案:第一联中的“惊”是诗眼。
诗人为冬至的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9分)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赵嘏宅边秋水浸苔矶①,日日持竿去不归。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炼句附练习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炼句(附练习答案解析)考点解读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
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分为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某句“;二是综合赏析型, 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联二技巧点拨1.解释该句的含意,写出表达的情感。
2.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3.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矍,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
4.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5.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贽美,称贽画之精妙。
【解析】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膜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贽美之情。
许道宁,北宋画家。
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高考专题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课件

朴素自然 沉郁顿挫 通俗易懂 豪迈飘逸 旷达豪放 大方悲壮 朦胧隐晦 绮丽香艳
李白 陶渊明 杜甫 辛弃疾 白居易 温庭筠 苏轼 李商隐
诗歌语言的个人风格
陶渊明朴素自然
杜甫沉郁顿挫
白居通俗易懂
李白豪迈飘逸
苏轼旷达豪放
辛弃疾大方悲壮
李商隐朦胧隐晦
典型例题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 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202X 天津卷)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参考答案一】 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几声, 直言笛声多。“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 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 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
炼
举 例
中的几个叠音词。“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 “纤纤”写素手之修长,“札札”写机杼之声,这些叠音词既是对外
叠
在情景的细致描画,又是诗人内心真挚感情的奇妙抒发。
词
①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节奏感。
作 用
②摹拟各种声音,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③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
6.
语言风格更是呈现出多样的变化,如热情奔放、 沉郁顿挫、委婉含蓄等等。
鉴赏诗歌语言常见题型: 1. 炼字类 2. 炼句类 3. 语言风格类
“ ”—
见
工诗
轼拙
赋 以
一 苏字
赏诗 字 之歌
炼鉴
学习目标
1、明确高考诗歌鉴赏中对于“炼字”的考查方式,掌握解题思路和 解题方法。 2、通过练习及讲评,合作归纳诗歌鉴赏炼字类试题的做题步骤。 3、体会汉语言表情达意的准确性和丰富性,提高鉴赏古典诗歌语言 的能力。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指导:炼字(附典例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指导:炼字(附典例解析)【考点解读】诗歌作品的语言: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感情、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考点精解】鉴赏诗歌字词意义时,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推敲:1.从表情达意的角度;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类试题的解题步骤为:第一步,牢记语言风格的种类,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准确概括语言特色;第二步,结合诗歌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诗歌的语言风格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现了诗(词)人怎样的情感。
【技巧点拨】考准确理解古代诗歌中字词的意思,掌握炼字炼词技巧,应关注“两把握,四要点”。
“两把握”指:1.从字词的表面义和语境义入手,把握字词的含意。
无论是炼字还是炼词,首先要把握字词的具体意义,除了把握字词的表面义外,还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把握其语境义。
2.从使用的手法入手,把握句子的特色。
分析关键字词所在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把握句子的语言特色。
“四要点”指:1.交代字或词的具体意思。
2.给出字词所使用的手法。
归纳字词使用的手法可以从描写景物的手法入手,比如从嗅觉、听觉、视觉或动静、虚实、远近、明暗等角度分析景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如比拟、比喻、夸张、借代等。
3.写出字词描摹的景物特征。
4.写出表达的思想情感。
具体的答题模板:字(词)的意思+使用的手法+描述的画面(营造的氛围)+表达的情感。
【典例解析】一、(2014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题目: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3分)【答案】“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步骤一) 。
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步骤二) ,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步骤三) 。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语言鉴赏”讲与练(附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语言鉴赏”讲与练(附答案及解析)解构真题引领规范类型一炼字[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唐]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梳理1.明确考点 辨别要求本题实际考查鉴赏炼字的能力,要求分析两字如何使景物特征鲜明的。
2.研读诗歌 细致分析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释字义,即解答所炼字的含义,这一步包括字的本义和在诗句中的含义,尤其要注意词类活用;其次还要考虑这个字是否运用了表达技巧,如果有技巧就要对技巧进行解读;最后要结合诗歌的思想感情,解读出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
这样才是完整的赏析,当然这几步需要视具体的诗歌确定有无。
解答本题,可以先从词语的修饰对象入手,“斗”修饰的是“两崖”,而“攒”修饰的是“群峰”。
找出了修饰对象之后,可以进一步分析,诗句描绘的是什么情形。
“两崖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群峰攒”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
最后可以指出表达的效果。
“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导练: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考情分析+必备知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导练: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考情分析+必备知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考情分析】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二是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就是通过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评价和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是高考诗歌鉴赏的重要考点。
【必备知识】一、古代诗歌的常见题材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
要分析古诗的思想内容,就要了解古诗的题材分类,因为不同的题材决定了古诗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内容。
古代诗歌按题材可分为:1.咏物言志诗这种诗往往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即诗人对物进行细致、形象的描绘,使其具有美感,并以此来寄寓诗人的情怀和志向。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作者借梅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即孤高不群和矢志不渝的品质。
又如于谦的《石灰吟》,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诗人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再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借对梦游仙境的描绘表现了诗人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
2.羁旅思乡诗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探亲访友,或被贬赴任之地,或游历名山大川。
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而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往往表达羁旅之难、行役之苦、宦游之艰,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即学即练之: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学参考1125 1349诗歌鉴赏即学即练之: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高考真题精练1. (2010·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
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
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
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解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的情感、态度。
隔,隔断、阻隔之意。
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
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
一语双关,增强了对江东的留恋之情。
答案: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2. (2010·四川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向子①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
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
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①向子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勉官。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炼字,要求分析字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意境的作用。
答案:“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
“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3. (2010·重庆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北固题壁[清]郭麟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
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解析:“住”字在词中三次出现,意义各有不同。
“青山欲截江流住”,青山想要把江流截住,这里的“住”是“江流停止不动”的意思;“江住侬船泊”,我的船停泊在江流平缓之处,这里的“住”是水势平缓的意思,与“急”相对。
“能留侬住么!”能把我留下来不再向前行驶吗?这里的“住”不再指江流,而是指人(船)停止不前。
答案:“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4. (2009·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杜甫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
②箨(tuò),笋壳。
③帙,包书的布套。
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解析:“色侵书帙晚”一句描绘竹子的形象,注意描写的是竹影,结合全句加以分析。
注意鉴赏具有刻画效果的词语,即要锤炼“侵”的动态效果和“晚”字的衬托效果。
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
“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
“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阅卷实录1. (2010·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①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题目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4分)【学生答案】小洲上草的绿色倒映在蓑衣上,心情显得非常悠闲惬意。
【失分原因】得0分。
没有充分理解诗意,误解了词语的比喻义。
【参考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2分),“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2分)。
【增分技巧】赏析“蓑”“映”的妙处,需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理解诗意,品味“白、红蓼、新绿”的意象,二是唤起自己对“蓑”“映”的形象体验,二者结合,自能体会其用字之传神生动。
作答时一般先结合对诗句的体验理解进行描述,然后评说其达到的效果。
2.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题目请赏析“万里黄河绕黑山”中“绕” 字的妙处。
(4分)【学生答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地域之广阔——“万里黄河”环绕“黑山”的情景,以此状征途之回转曲折。
【失分原因】得2分。
文章的标题是“征人怨”,而考生只分析到征途之回转曲折,显然是忽视了题目的主题暗示。
文章四句,不着一个“怨”字,但处处扣之。
四句分别是:怨征调之频繁,怨战争之紧张,怨戍边无归期,怨征途无尽头。
可见“绕”字不仅状景,还有言厌倦之情的作用。
【参考答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地域之广阔——“万里黄河”环绕“黑山”的情景,以此状征途之回转曲折,表达了征人对战争不止的迷惘与厌恨。
【增分技巧】标题的动词暗示了文章的事件,而形容词往往暗示了的情感与思想,我们在阅读诗歌时,要注意标题的暗示意义。
课后即学即练考点一字词推敲1. (2011·福建省协作校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明发房溪二首(其一)杨万里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答案:“清”。
一个“清”字,不但晶莹澄澈,而且还带着泠泠清韵,呈现出清幽澄明的境界。
2. (2011·福州市八市)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横塘夜泊(清)释宗渭偶为看山出,孤舟向晚亭。
野梅含水白,渔火逗烟青。
寒屿融残雪,春潭浴乱星。
何人吹铁笛,清响破空冥。
请谈谈这首诗中“逗”字和“浴”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答案:用“逗”形容火光与青烟相映而跳动升腾的情态,似乎它们在互相逗趣,把渔火写活了,给“孤舟”飘荡的诗人带来温暖的情趣。
用“浴”比喻星星在水中的倒影被吹乱,仿佛是星星在水波里欢快地沐浴而搅乱了水面的宁静。
3. (2011·宁阳一中高考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拟岘台陆游层台缥缈压城堙,倚仗来观浩荡春。
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
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
更喜机心无复在,沙边鸥鹭亦相亲。
此诗颔联中的“洗”十分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答案:“洗”字将浩荡春意喻为无边绿水,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地写出了春意之深之广;而且“洗”字写出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情感变化:无边春意征服了诗人,使之尘滤一空,心灵进入一个澄明之境,从而凸现了春色给诗人的心灵震撼,极为传神。
4. (2011·福建双十中学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暮春苏轼簌簌无风花自堕。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落日有情还照坐。
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①。
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凭仗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答案:“点”或“破”;突出了青山的高峻(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