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胶囊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差 异 , 有 可 比性 。 具
表 1 两组 一 般 资 料 比较 ( ± )
1 2 治 疗 方 法 .
2种 , 6~ 每 8小时 交替静滴 或 静推 以脱 水 降颅 压 。另 给予吸 氧 、 吸痰 、 抗感染 、 控制血 压 、 维持 水 电解 质平衡
脑 出血是一种 常见 病 、 多发 病 , 致 残 率 、 亡 率 其 死 均高 , 重影 响人 类健康 和患者 的生存质量 , 严 但至今 为
止 尚无确 实 有 效 的 治疗 方 法 。而 中药 近 年越 来 越 多地介入脑 出血 治疗 , 并取 得 良好 效 果 。我 院神 经 内 科 于 20-2 1 0 0 0 0年应用 中西药结合 治疗脑 出血 , 取得
《 病源候论 ・ 诸 跌仆 闪挫源 候》 出 : 血之 在 身 , 指 “
随 气 而 行 , 有 停 积 , 因 堕 落 损 伤 , 血 行 失 度 , 伤 常 若 即 随 损 之 处 即 停 积 。 肢 体 损 于 外 , 血 伤 于 内 , 为 有 形 ” 气 血 之物 , 于肌 肉之 间 多见 肿 胀 , 于 肌肤 之 间则 见 瘀 溢 溢 斑 , 血 阻 滞 , 通 则 痛 , 有 定 处 。早 期 伤 后 患 肢 出 瘀 不 痛
满 意效果 , 报 道如下 。 现
1 资 料 和 方 法
1 1 一 般 资 料 病 例 均 选 自 2 0 . 0 3年 ~2 1 0 0在 我 院 神经 内科 住 院 的高血 压性 脑 出血 患者 , 1 0例 。按 共 6 就 诊顺序 随机分 为两组 , 治疗组及 对照组 均 8 0例 。两 组 间资料对 比见 表 1 。两组年 龄 、 院时 出血量 、 经 入 神 功 能积分及 伴发疾 病 积分 等 经统 计学 处 理 , 显 著性 无

中医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研究进展
气并走 于上 , 则为大厥 ” 之训 , 出血性 中风归 属于 中脏腑 之中 。 将 现代 中医对本病 治疗 颇有进展 ,过去针对 本病 的恢 复期及后 遗 病期进行辨证论 治 ,近来逐渐认识到 急性 期 的治疗 与预后关 系 密切 , 中医药治疗 出血性 中风 急性期 大多针对 风 、 、 、 火 痰 瘀等 方 面进行辨证论治 ,特别是将急性期用 活血化瘀方法 治疗推 到了
认识到急性期的治疗与预后关系密切 , 对其辨证 治疗越来越重视 。探讨 中医药对本病 的治疗 , 对减轻 出血 性中风急性期导
致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具 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出血性 中风 ; 中医药疗法 ; 新进展 [ 中图分 类号】R 4 . 7 33 [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号】17 — 7 12 0 )8 4 — 3 6390(o90—90 动( A 改善 ( 00 F Q) P< .5 o凌玲[ 5 3 把急性少量脑 出m患者 3 3例分 为肝 阳暴亢 型 、 风痰 阻络 型 , 分别给予天麻 钩藤饮 、 大秦艽汤 、 镇 肝熄风汤 , 并加用清开灵及西 医辅 助治疗 , 结果临床治 愈 2 8例 , 好转 5例 , 总有效率 10 0 %。
出血性 中风病情 危重 , 变化 多端 , 在全 世界 , 血管 病是 第 脑
一பைடு நூலகம்
位致残原 因和第二位致死原 因『 其中脑出血的发病率为( 0— 】 I , 6
8 ) O万 , O/ l 占急性脑血管病 的 3 %左 右 , 0 急性病死率 约为 3 % ~ 0
4 %, 0 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高的[ 2 1 。近代 中医遵从 《 内经》 血 之与 “
1 辨证 论治
邱全纠 采用 中 医辨证 分型 论治 急性 出血 8 O例与 对照 组 4 0 例西 医常规治疗 进行 比较 , 医分 型论治 中经络 : 阳暴亢 、 中 肝 风 火 上扰证 , 天麻 钩藤饮 加减 ; 痰瘀 阻 、 阻经 络证 , 用 风 痹 用半 夏 白术 天麻汤 加减 ; 热腑 实 、 痰上 扰证 , 星蒌 承气 汤 ; 虚 痰 风 用 气 血瘀证 , 方选补 阳还五汤加 昧 ; 阴虚 风动证 , 方选 育 阴熄 风汤 加 减 。中脏腑 : 风火 上扰证 清窍证 , 天麻 钩藤 饮化裁 ; 热 内闭 用 痰 心 窍证 , 用星 蒌承气 汤 ; 浊蒙 蔽清 窍证 , 涤痰 汤化 裁 ; 痰 用 元气 败脱 、 神散乱证 , 参附汤 合生脉散 。结果 : 疗组 总有效 率 心 用 治 为 8 .% , 照组 总有效 率 为 6 .% , 37 对 50 两组 临床疗 效 比较 有显 著性差异 ( P<00 ) . 。黄培新等 5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 把急性 出血 性 中风分 为阴类证 、 阳类证 。阳类证 以邪实 为主 , 现为半身 不 表 遂, 神志 昏蒙 , 语言蹇 涩或不语 , 身感觉 障碍 , 偏 口舌歪 斜 , 面赤 身热 , 口苦咽干 , 舌质红 , 黄 , 苔 脉滑数 等 , 为风火 痰瘀闭阻脑 络 , 治 以清 热平肝 、 破瘀 、 腑 、 通 醒神法 , 通腑 醒神胶囊 , 定 I 用 协 号 方 以及清开灵进行治疗。阴类 证 : 表现 为半身不遂 , 神智 昏蒙 , 面 唇 晦暗或苍 白 , 卧不烦 , 静 口淡 不欲饮 , 质淡 , 白 , 弦细或 舌 苔 脉 滑为主证 , 以邪实正虚为主要病机 , 邪实为痰 , 阻脑脉清窍 , 瘀 正

中风病的临床中医康复治疗观察及探讨

中风病的临床中医康复治疗观察及探讨

中风病的临床中医康复治疗观察及探讨文章对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接收的中风病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他们都是采用的中医康复治疗。

临床治疗的效果是,治愈了50例,显效果的有10例,有效果的有5例。

总有效率92.8%。

我们通过对他们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并且观察临床效果,认为中医治疗的办法丰富,并且操作简单,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标签:中风病;中医治疗;康复治疗;观察现在社会,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一不注意,就会引起疾病。

中风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疾病,具体就是大脑局部地区血液循环不通畅造成神经细胞受到损害,最后表现出来是感觉运动功能有障碍。

又被称为脑卒中,有两种形式,出血性和缺血性,有些患者发生急性中风会导致死亡,度过急性期以后导致残疾的概率也比较高,在中老年人中比较常见。

现在科学技术非常发达,在医学领域也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对于中风病的治疗,不管是在临床诊断还是在抢救患者阶段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现在我国脑中风病死亡率大幅下降。

我院对中风病患者采用中医康复治疗的办法,得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就观察的情况进行阐述。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接收到了中风病患者70例,其中女24例,男46例,年龄46到70岁。

均龄是(64±4.3)岁,其中有62例是脑梗死患者,有8例是脑出血患者。

急性期的患者有26例,时长2~20天,平均时长8天;恢复期患者31例,时长1~4个月,后遗症期13例,时长5个月~4年,平均时长2年。

1.2 确定诊断和疗效的标准所有的病例都严格按照国家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的最新版本进行。

1.3 治疗方法中风属于一种急性的康复治疗。

在治疗的时候,主要有预防感染、生褥疮和瘫痪侧肢体关节肌肉发生痉挛或者是弛缓的现象。

中风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在最佳治疗时间里治疗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所以,早期进行康复治疗能够降低感染,生褥疮和恶化导致下肢静脉血栓。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急性期62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急性期62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急性期62例临床观察作者:邵锦华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年第12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105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43例,2组均常规使用降颅压、对症、支持疗法及适当康复训练,对照组加用吡拉西坦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前2周加用醒脑静注射液静滴和口服(或鼻饲、灌肠)自拟通腑清脑汤;后2周加用口服自拟祛瘀通窍汤。

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血肿吸收情况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关键词:脑出血;急性期;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2)12-0035-02本院中风病科2008年3月~2011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6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共105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证实。

排除血液病、肿瘤脑转移、颅脑外伤导致脑出血,入院24 h以内死亡以及合并有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治疗不够4周者。

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62例,男41例,女21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76岁;出血量12~50 mL,平均24.51 mL。

对照组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最小49岁,最大74岁;出血量10~50 mL,平均23.63 mL。

2组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及临床症状、体征、合并症等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1)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根据病情使用脱水降颅压、对症、支持疗法,并配合适当康复训练等。

(2)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及适当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吡拉西坦注射液10 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4周。

(3)治疗组前2周在常规西医治疗及适当康复训练基础上予醒脑静注射液20 mL加葡萄糖(血糖高者用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自拟通腑醒脑汤:生大黄(后下)15 g,黄连6 g,黄芩10 g,栀子10 g,三七粉(冲)3 g,郁金12 g,白茅根20 g。

中风醒脑口服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中风醒脑口服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22 两 组 E S评 分 比较 . S
组( P<00 ) .5 。
见表 2 。结 果 示 治 疗 组 改 善 优 于对 照
1 临 床 资料 选 取 2 0 . 1 0 8年 1 0月 至 2 1 0 0年 1 0月 我 院 收 治
袁 2 两组 E S评 分 比 较 ( , ) S 分 船
和 阳 性 体 征 消 失 ,生 活 自理 ,功 能 缺 损 程 度 评 分 减 少 9 % ~ 0 1 0 : 效 为 症 状 和 体 征 明显 改 善 . 痪 肢 体 肌 力 提 高 2级 以 0% 显 瘫
上 , 活部 分 能 自理 , 能 缺损 程 度评 分 减 少 4 % 0 ; 效 为 生 功 5 9% 有
低 颅 内压 、 轻 脑 水 肿 、 善 血 液 流 变 学 指 标 、 制 过 氧 化 脂 质 减 改 抑 生成 等功 用 , 缺 血 性 脑 组 织有 明显 保 护 作 用 对 患者 神 经 功 能 恢 复 , 无 明 显副 作 用 。 且
参 考 文 献
或 鼻 饲 治 疗 。疗 程 均 为 1 月 。 个
国 中 医急 症 . 0 4 1 ( 2 : 9 — 9 . 2 0 .3 1 )7 3 7 4.
[ ] 郭改会 , 仁杰.7 5 傅 10例 中 老 年 急 性 脑 梗 死 证 候 特 点 分 析 []安 徽 J. 中 医学 院 学报 ,0 2,16 :4 6 2 0 2 ( ) l一l.
中 国 中 医急 症 2 1 02年 3月 第 2 1卷 第 3期 J T M. r2 1 V 12 , o3 E C Ma. 0 2, o. 1 N .

4 67 ・
中风醒脑 口服液 治疗 急性脑梗死疗效 观察

中风膏治疗急性脑出血45例

中风膏治疗急性脑出血45例
末 B 评 分 值 为标 准进 行 进 行 病人 日常 生活 能力 依 赖 程 度 评 I
瘀 中药是 否加重 出血或诱 发再出血一 直存 在疑 问 , 多
在恢 复期 运用 。本文 旨在 研究 脑 出血 急性 期运 用 中
定 。 结 果 : 疗 组 治 疗 后 3 、0d神 经 功 能 缺 损 评 分 与对 治 0d 9
1 9. 99
动 。 由于肾 阳促进气 化 , 以 , 阳旺则全 身之 阳 皆 所 肾 旺 , 阳衰则全 身 之 阳皆 衰 。由此 可 推 及 至全 身各 肾
个脏 腑 的阴 阳协调 。
收 稿 日期 :0 1 0— 1 2 1 —1 2
( 辑 编
李亚峰 )
文 章 编 号 :0 1 6 1 (0 2 0 0 0 — 4 10 — 90 2 1 )2— 0 6 0
8 0年代 以来 , 人们根 据微观 辨证 理论 认 为 , 出血 性 中 风急性期 应属 中医之 “ 证 ” 为 脑 中“ 血 , 蓄血 ” 并 据 此 , 提 出了活 血化瘀治疗 出血性 中风急性期 的新 观点 , 但 关 于应用 的时机 还 有待 于进 一步 的探 讨 。我科 多 年 来采用有 益气活血 、 化瘀通络 功效 的院内制剂 中风 膏 治疗缺血 性脑卒 中疗效 确切 , 同时初步 观察 到 中风 膏
免 有不 正之 处 , 批评指 出 ! 望
参 考 文献 :
肾为先 天之 本 , 五行属水 , 为阴 中之至 阴 。由于
水 具 有表 面张力 , 向 内收敛 的 , 是 有句 俗 话 叫 “ 往 人 高处 走 , 往低 处流 ” 其 中水 往低 处 流 也说 明 了水 水 ,
在不 受到外 力作 用 时 其Fra bibliotek自然 的流 动 趋势 是 向下 的 ,

急性出血性中风中医药治疗进展

急性出血性中风中医药治疗进展
流 量 进 行 动 态 观 察 , 果 表 明 , 急 性 期 ( d内 ) 肿 周 围 结 在 3 血 存 在 局 限 性 缺 血 ( 0 ) 丘 脑 、 囊 出 血 引 起 远 隔 区 域 10 , 内 缺 血 最 明 显 ( 0 ~ 1 0 , 0 ~ 6 % ) 基 底 节 区 其 它 2 0 1 9 , 部 位 出 血 次 之 ( ~ 5 ) 脑 叶 缺 血 最 少 ( ) 引 起 缺 7 O , 3 ; 血 的 高 峰 期 在 1 ~ 1d, 床 表 现 随 着 缺 血 的 改 善 而 好 O 5 临
有 关 脑 出 血 后 的 病 理 生 理 变 化 研 究 。动 物 实 验 证 实 , 出 脑
成 机 制 、 变 过程 及 其 临床 意 义 : 外 很 多 实 验 已经 证 演 国
实 , 出血 引 起 的 脑 水 肿 主 要 是 由凝 血 过 程 所 产 生 的各 脑 种 酶 以 及 血 肿 本 身 释 放 的 各 种 生 化 物 质 所 引 起 , 脑 出 在 血 的 不 同 时 期 各 种 不 同 因 索 可 能 发 挥 着 重 要 作 用 , 脑 如 出 血 早 期 ( h 第 l ) 肿 内 血 浆 蛋 白 渗 出及 血 凝 块 回 几 一 d血
血 后 在 血 肿 的 周 围 可 出 现 类 似 “ 暗 带 ” 局 部 脑 血 流 半 的 (C F 灌 注 降 低 区 , 至 远 隔 病 灶 内 皮 层 , 侧 大 脑 半 球 rB ) 甚 对
及 小 脑 也 会 出 现 局 部 的 脑 血 流 量 下 降 , 引 起 一 系 列 的 并 缺 血 性 脑 损 害 [ 。 国 内 郭 富 强 等 [ 单 光 子 发 射 计 算 机 9 ] I用 。
生 , 增 强 其 功 能 是 其 冶 疗 作 用 机 制 之 一 。 还 有 实 验 表 并 明 咖 , 龙 能 显 著 地 促 进 巨 噬 细 胞 F 受 体 活 化 , 加 其 地 C 增

中医药治疗急性重症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中医药治疗急性重症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床研 究 .中 国 针 灸 2 0 , 4 9 :6 06 2 0 4 2 ( ) 0—0 .
埋线 , 就不 能形 成 对 穴 位 持久 的有 效 刺 激 。这 是 普 通埋线 疗 法疗效 不 稳定 的原 因 。
( 稿 日期 :0 70 —9 收 2 0 —10 )

l 床 临



中医药 治 疗 急 性 重 症 脑 出血 的 临床 观 察
徐 寅 平
【 要 】 目的 摘
观 察 中 医药 治 疗 急 性 重 症 脑 出血 的 临床 疗 效 。方 法
选择 符 合 中 风 一 脏 腑 , 证 属 风火 上 扰 、 热 内 闭 中 辨 痰
的 8 例 患 者 , 机 分 为 治 疗 组 (0例 ) 对 照组 ( 5 ) 5 随 5 和 3 例 。对 照 组 采 用 西 医常 规 治 疗 , 疗 组 在 西 医常 规 治 疗 基 础 上 加 用 中药 治
维普资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北 京 中医 2 0 0 7年 5 第 2 月 6卷 第 5期
B in o ra o C , y,0 7 o.2 , . eigJ un l fT M Ma 20 .V 1 6No 5 j
UC过 去 一直 是 以 内 科 治 疗 为 主 , 科 手术 是 外 在 内科 治疗 失败 , 出现 如穿孔 、 出血 、 或 大 肠梗 阻 , 或 无 法 与其 它腹 内炎 症 鉴 别 的 急腹 症 时 , 不 得 而 为 才
之 的对 症治 疗 。所 以其效 果 只能 说 是 救 命 , 不 到 谈 治 疗改 进 及方法 选择 的 问题 。 中医药及 针灸 治疗 虽 然 有一 定 的疗 效 , 总体来 说疗 效 不稳定 , 能从 根 但 不 本上 让 患者摆 脱疾 病 的折磨 。穴 位埋 线 治疗 UC早 有 报道 , 疗 效 不满 意 , 但 临床 治 愈 率 仅 2 [ 。我 4 4 ]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本文介绍了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首先,文章列举了中医和西医的诊断标准,包括主要和次要症状、病期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型诊断等。

其次,文章详细介绍了中风病恢复期的常见证候和对应的症状,包括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和痰热腑实证。

中风病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等。

诊断时可以参照XXX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中风病的病期诊断标准包括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在中医证型诊断中,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年龄等因素,将其分为中经络、中腑和中脏三种类型。

针对中风病恢复期的常见证候,中医提出了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和痰热腑实证四种类型。

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方案。

总之,中风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是多方面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病期和身体状况等因素,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病症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流畅或无法说话、身体一侧麻木、腹胀、便秘、头痛、眩晕、咳痰或咳痰较多、舌头呈红色、舌苔黄腻、脉搏弦而滑。

标准住院时间应不超过28天。

进入该路径的患者必须首先被诊断为脑出血后遗症。

如果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这些疾病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会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那么他们也可以进入该路径。

但是,由脑肿瘤、脑外伤或血液病引起的脑血管病患者不应进入该路径。

入院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血生化、电解质、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B超、C反应蛋白、超声心动、高同型半胱氨酸、D-2聚体、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理测评及智能测评、双下肢血管B超等。

治疗方案应参照“XXX‘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后遗症诊疗方案”以及XXX《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9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90例临床观察

综观全方 , 诸药清热 解毒 , 祛痰化瘀 , 软坚散结 , 是 确
破积 愈疾 , 急 脱 死之 良方 。 解
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 治疗组 采用西药合 中药凉血散瘀汤治疗。 观察 治疗前后 2组神经功能缺损 积分、 意识障
碍改变、 压变化 、T 血 c 及临床 疗效 。 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总显效率 5.%有效率 9.%结论 : 11, 00。 凉血 散瘀 汤具有减轻意识障碍 、 促进神 经功能恢复 、 维持血压稳定 、 进脑 出 的吸 收、 促 血 减轻脑水肿等作用 。 关键词 脑 出血 /中西医结合疗法; 凉血散瘀汤; 水电解质平衡; 甘露 醇
发病 积分 (, 1 I2 ) ; 2 7  ̄ .9 分 既往史积 分 (.5 0 4 ) 。2 I5  ̄ . 1 分 组性别、 年龄等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O 0 ) P .5。 按神 经功能缺损程 度评分标 准分为 轻型 0 l 分、 ~ 5 中
医学会 内科学会 修订的 《 中风病诊 断疗效 评定标准》 的中 医辨证分型标准[] 3。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按 1 8 9 6年全 国第 二次脑血管会议通 过的脑 卒中患者 临床 神经 功能缺损程
维普资讯
一|荫 ‘ 售 盖
竺苎 查 塑

中西 医 结 合 治 疗 急 性 脑 出 血 9 例 临 床 观 察 0
刘德群 , 戚墙根 , 罗鸿华 10
摘 要
目 探讨 自 的: 拟方凉血散瘀 汤治疗脑 出血 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l1 患者 随机分成 2 , 将 5例 组 对
鼠 Lw s 癌 、 腺 癌 、 ei肺 乳 肉瘤 有 一 定 的抑 制 作用 。 龙 葵
止血 , 软坚 散结作用 , 常用 多种 恶性癌症 。薏 苡仁 益 胃健

中风科疗效分析

中风科疗效分析

2010年中风专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分析:脑出血、脑梗塞、脑动脉硬化的中医诊疗方案及其优化情况、临床疗效分析、中医治疗难点和解决思路与措施一、中医诊疗方案及其优化情况:1. 出血中风(脑出血)治疗方案:活血化痰清热通腑法治疗急性脑出血,方用丹七中风汤:三七粉3g(兑),丹参30g,川牛膝10g,胆南星10g,天竺黄10g,泽泻15g,夏枯草30g,大黄10g.优化情况:①高热烦躁者加水牛角、羚羊角、栀子、石膏、黄芩;神昏久不苏醒者加羚羊角、石菖蒲、远志、郁金;呕血便血者三七粉改为12g,每日4次分服,大黄改大黄炭;呃逆者加柿蒂、代赫石;痰多合并肺部感染者瓜蒌壳、黄芩、鱼腥草、杏仁、竹沥。

②改成中药免煎颗粒剂。

③配合醒脑开窍针法。

④制成院内制剂。

2.缺血中风(脑梗塞)治疗方案:活血化痰法治疗脑梗塞急性期,方用丹芎中风汤:川芎20g,丹参20g红花10g,牛膝20g,地龙10g,益母草15g,桃仁10g,胆南星10g,天竺黄10g.优化情况:①肝阳上亢者天麻15g,钩藤30g(后下),石决明20g(先煎);热盛者加黄芩10g,栀子10g;腑实者加大黄10g,芒硝10g;气虚者加黄芪30g,党参10g阴虚者加生地20g 白芍20g玄参10g心悸者加麦冬15g五味子10g. ②改成免煎颗粒剂。

③配合醒脑开窍针法。

④颈交感神经干针刺疗法.⑤药氧栓区带疗法.⑥颈动脉半介入疗法.⑦针对偏瘫常见并发障碍:肢体异常运动姿势、痉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肩痛、吞咽功能障碍、挛缩、骨质疏松症,进行我帮你,你自立康复治疗.⑧制成院内制剂;⑨偏瘫治疗仪、痉挛治疗仪治疗。

3.脑络痹(脑动脉硬化症)治疗方案:益气血,补肾益精,祛瘀化痰,行滞法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方用脉康胶囊:川芎15g,丹参15g,黄芪20g,制何首乌15g,胆南星10g,薤白10g,没药10g,淫羊霍20g,肉苁蓉10g。

优化情况:①改成汤剂。

②颈交感神经干针刺疗法。

出血中风

出血中风

出血中风(脑出血)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一、出血中风(脑出血)急性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出血中风(TCD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ICD-10:I61)(其中规定幕上大脑出血<30ml,基底节区出血<20ml;幕下小脑出血<10ml)。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及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症;2)发病急骤,病前多有头昏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常因恼怒、劳累、酗酒、受凉等因素诱发;3)头部CT:多可见出血灶。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出血中风急性期证候诊断:①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辩证要点:半身不遂,头痛头晕,口干口苦,舌红,脉弦数。

②痰热腑实,瘀阻清窍辩证要点:半身不遂,神昏目赤,项强身热,便秘溲赤,舌红绛,苔焦黄,脉洪滑数。

③痰浊内盛,蒙蔽清窍辩证要点:神疲肢冷,气短懒言,或神昏肢瘫,喉中痰鸣,舌黯淡,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④痰瘀阻络,血溢脉外辩证要点:肢瘫语謇,肢体麻木,头胀刺痛有定处,或猝然倒地,神昏烦躁,舌黯且散在瘀点,苔白腻,脉弦涩。

⑤元气不固,神明散乱辩证要点:头痛呕吐,四肢瘫痪,手撒肢冷,汗出如油,二便自遗,舌痿苔枯,舌暗脉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中医康复科 2019年病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脑出血后遗症(ICD 编码:I69.100)。

一、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呛咳、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2010 年)。

急性发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病期诊断标准: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3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3个月以上。

(三)中医证型诊断:1.中经络: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识昏蒙者。

2.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志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

3.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清醒后,多有舌强语謇或不语者。

(四)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1、风痰阻络证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症状: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口眼斜, 言语赛涩, 面色恍白, 气短乏力, 口流涎, 自汗出, 心悸便溏, 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 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急性期23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急性期23例疗效观察

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Ⅲ中脑出血诊 断标准 。 中医诊 断符合 《 中 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中风病 血淤证候标准 。纳入观察患
者发病前均有原发性高血压病 史。出血量 4 m 5 l以下。凡 由脑 血管畸形、脑肿瘤、脑外伤 、代谢障碍 、凝 血功 能障碍 、抗凝 治疗并发症等引起的脑出血不纳 入本观察 。 1 . 2一般 资料 观察病例 4 3例 ,均系 2 0 .  ̄2 0 。 03 3 0 6 7住院患者。治疗


著・
20 年 3 07 月第 4卷第 3 期
WolI ̄l Dgs r -a h i t dI t e
4 T复查存活率患者血肿吸收情况比较 .C 2
供, 有利于该部位脑组织修 复而促进神志清醒 , 并能加速 神经 功能恢复 。并通过其攻下作用,上病取下 ,消除积滞 ,通其 腑气 ,导热下行 ,以缓解在上之血淤,气血得 降,淤热消散 , 元神之腑 自然清静 , 同时使体 内液体重新 分布 , 防止上消化道
活血通腑利水汤治疗脑 出血急性期疗效肯 定。 ’ 文章编号 :17 - 0 5( 0 7 30 1- 2 6 2 58 20 ) - 0 10 防治并发症 ,保持肢体功能 , 控制血压 , 维持水 电解质平衡和
营养摄入 。
2 治 疗纽 . 2
查血肿吸收情况 ,治疗组有 1 5例全部吸收 ,吸收范 围 ) 1 7例 ,未吸收 1 ;对照组全部吸收 6 ,吸收范围 )5% 5 %有 例 例 1 有 9例 ,未吸收 3 。2组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 义 ( 00 )。结论 例 P( . 5 关键 词:脑 出血急性期 中图分 类号 : 7 3 3 R4.4 中医药疗法 活血通腑利水汤 文献标识码 : B
4治疗结果 41 .2组 临床 疗效 比较见表 1

脑出血中医治疗的临床现状及研究进展

脑出血中医治疗的临床现状及研究进展

脑出血中医治疗的临床现状及研究进展摘要:脑出血是临床常见重症疾病之一,其主要指脑实质及脑室内的出血。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脑出血患者给予综合救治措施逐渐受到广泛重视,而运用中西医结合则可通过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相互为用,往往能够获得较高的临床疗效,尤其是中医治疗,以其手段丰富、疗效明显、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特点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

关键词:脑出血;中医治疗;现状;进展脑出血一般病情凶险、发病迅速,严重者可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同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经济负担。

临床研究显示[1],脑出血发病原因与脑血管病变有一定关系,即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关系密切,其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基底节区出血,同时脑桥、脑叶、小脑及脑室也可发生出血现象。

脑出血根据其发病特点可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临床在治疗中多根据脑出血分期给予西医保守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但临床效果并不理想,中医在脑出血治疗中极具潜力和优势,将其与西医联合治疗,对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与病死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

笔者就近几年中医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中风是传统中医的一个病名,出血性中风即脑出血与缺血性中风即脑梗死均属于传统中风范畴,《杂病论》中有云:“或左或右,……歪僻不遂……邪入于腑,即不识人。

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中风使然。

”即中风典型症状。

有学者认为[3],出血性中风病位虽在脑,但与脾胃有关,气机升降失常,中焦壅塞不通,可致气血乱逆于脑;《血证论》中提出出血性中风属中医血症,其基本病机在于瘀血阻滞。

亦有学者认为“出血性中风病发后,瘀血、痰浊、热邪偏盛,壅滞体内不得外泄,则化成毒邪。

”认为出血中风的病变机制为内生热毒所致[4]。

明代医家张景岳则从“非风”说进行论述,提出“内伤积损”的论点。

同时指出“凡病此者,多以素不能慎,或七情内伤,或酒色过度,先伤五脏之真阴,……以致阴阳相失,精气不交,所以忽而昏愦,卒然仆倒”[5]。

培元通脑囊治疗中风病临床疗效观察

培元通脑囊治疗中风病临床疗效观察

222 症 状 体 征计 分 ..
分。
能 拉 2分 ; 常有 且难拉 3分 ; 常有 且不能 控 , 度 重 4 程 223 肾元 亏虚 、 血 阻络证 计分 .. 瘀 腰 膝酸 软 : O 无
了观寨 本品疗 效 , 用随 机双 盲法 进行 l 观察 , 采 豳床 取
得 满 意效果 。 1 瞄库 资料 1 1 一 般 资料 . 共 观察 14例 , 院 8 2 住 6例 , 门诊 3 8
vI B. d. No. I Fe . 0 2 b. 2 0

临床 ・
培元 通 脑 胶 囊 治 疗 中风 病 临床疗 效 观察
熊维 政 。 刘 宏选 ,
( . 南羚 锐 制 药股份有 限公 司, I河 新县
2 河 南 中 医 学 院 第 一 附属 医 院 , 州 . 郑
455 ; 6 5 0
收 甍 日期 :0 1 91 20 . -8 0

53 ・
维普资讯
第8 第 1 卷 期 20 O2年 2月
中 国 实验 方 荆 学 杂 志
C ieeJur f x ei na Ta io a dcl omua hns or o p r  ̄l E metl rdt n l i Meia F r le
常见病 和多发病 , 具有 发病 率 高 、 病死 率高 、 残率 致 高 的特点 , 是危 害人 类 健 康 的 严 重疾 病 。 培 元 通脑 胶囊 是依 据 中 医理论 及 临床 经 验 、 对 中风 病 恢 复 针
期之 肾元 亏虚 、 血 阻络 证研 制 的 纯 中药 制 剂。 为 瘀
2 方 法
研究指 导原 则》 定。 中 风 病疗 效 标 准 : 制 基本 痊 愈 :

康复胶囊治疗中风病临床观察

康复胶囊治疗中风病临床观察
5 讨 论
儿8例 , 出血 性 中风 7 0例 。病例 中排 除 昏迷 不 能进
食 或 出凝 血 机 制 异 常者 。两组 临 床资 料 比较 无 显著 差 异 ( >0 0 ) 具 有 可 比性 。 P .5 ,
中 医认 为 , 中风 病 的 病 理 机 制 以 风 、 、 血 痹 痰 瘀
期 、 是 恢复 期 , 可用 康 复胶 囊 治疗 。 还 都
( 稿 日期 : 0 2—0 - 0 收 20 2 9 编辑 : 振华 ) 冀
对 照组 : 用 维 脑路 通 片 , 次 2片 , 3次 , 采 每 日 口
服。
康复 胶 囊方 中 , 蝎 、 蚣 、 全 蜈 白花 蛇 具 有熄 风 化
痰 通 络作 用 ; 蛭 有 活 血 化 瘀 作 用 。 现 化 药 理 实 验 水
研究证实, 白花 蛇 有 扩 张 血 管 作 用 , 降 血 压 ; 能 水蛭
维普资讯

2 ・ 8
湖 北 中 医 杂 志
2 0 年 第 2 卷 第 9期 02 4
康 复 胶 囊 治 疗 中风 病 临床 观 察
吕 哲 王 桂 年
河 南 省 驻 马 店 市 中医 医 院 ( 6 0 0 430 )
关 键词 : 中风 ; 医 药 疗 法 ; 复 胶 囊 中 康
论 是 出血 性 中风 、 是 缺血 性 中风 , 还 无论 是 中风 急 性
基本 治 愈 : 床 症 状 、 征 基 本 消失 , 残 程 度 临 体 病 为 0级 , 力 Ⅳ 一 V级 ; 效 : 状 、 征 明 显 改 善 , 肌 显 症 体 生 活基 本 自理 , 肌力 提 3 治 疗 结 果
3 1 疗 效 标 准 .

中风胶囊配大剂量黄芪治疗中风后遗症116例

中风胶囊配大剂量黄芪治疗中风后遗症116例

中风胶囊配大剂量黄芪治疗中风后遗症116例【摘要】本文根据中医“血瘀”相关理论,认为中风后遗症的病机:一为正气虚弱,二为痰浊瘀血滞留于脑窍、筋骨、关节之间。

气虚无力推动血行,不能祛邪外出、病邪稽留,病程缠绵,经久不愈。

作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体会,用大剂量补气之药,加上虫类走窜之力,气行血行,使瘀出新生,功能恢复。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虫类药;疗效多年来我院中风专科坚持走中医特色之路,以中医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自拟“中风胶囊”用虫类药为主要原料,共收集临床病例116例,疗效尚属满意,先总结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选用中风后遗症病例,遗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偏身麻木、口角流涎、痴呆不语等症。

其中:男76例,女40例;年龄最大者83岁年龄最小者34岁,病程最长者10年,最短者半年,西医诊断:脑血栓形成后遗症60例,脑梗塞后遗症8例,脑出血后遗症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

心电图表现为左心室肥厚者18例,心肌供血不足者3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者16例,房颤者15例。

合并高血压病者30例;高血压型心脏病者20例,冠心病者20例,假性球麻痹6例,伴风心病者4例,伴糖尿病者22例。

2 方药组成及服用方法中风胶囊由全虫、蜈蚣、地龙、水蛭、各等份,另加白花蛇若干,全部由虫类药物组成,上述药物阴干研细面混匀装胶囊备用(每个胶囊装药约0.5g)。

另外每日用黄芪100g煎汤约450ml,每次用150ml送服胶囊4粒,一日三次,连续服20天为一个疗程。

间隔十天,再服下一个疗程。

间隔期间检查血流变及出凝血时间。

一般服药3--7疗程。

3 治疗结果根据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86年6月泰安会议鉴定通过)〔1〕。

116例治疗结果:基本痊愈20例,占17.24%;显效32例,占27.59%;有效56例,占48.28%无效8例占6.89%。

总有效率为93.11%。

典型病例:钟某、男,59岁,炉前工。

四通胶囊加味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气虚血瘀证)临床观察

四通胶囊加味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气虚血瘀证)临床观察

四通胶囊加味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气虚血瘀证)临床观察王磊;郭伟;刘贞【摘要】目的观察四通胶囊加味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通胶囊加味,疗程为14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评分以及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86.67%(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均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0.00%,优于对照组的76.67%(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各项检查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P< 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TG、TC、LDL-C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治疗后HDL-C差别不大(P>0.05).两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各项指标差别不大(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均改善(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与纤维蛋白原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或P< 0.05).两组红细胞压积差别不大(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异常不良反应,无自行退出试验者,无病例脱落.结论四通胶囊加味对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同时还具有调节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5(024)012【总页数】3页(P2286-2288)【关键词】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气虚血瘀;四通胶囊【作者】王磊;郭伟;刘贞【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中医二院,山东泰安271000;山东省泰安市中医二院,山东泰安271000;山东省泰安市中医二院,山东泰安2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5.2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且易复发、预后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胶 囊治 疗急性脑 出血 的临床 观察
袁 曙 光 , 多 慧 玲 z 张 黎媛 ’ 张 秋 才 ’
( . 省人民医院 , 1 河北 河北
石家庄 ,5 0 12石家庄市 中医院 , 00 5 ;. 河北
石家庄 ,5 0 1 005 )
【 关键词 】 脑 出血急性期 ; 中风胶囊 ; c 脑 T血液流变学 ; 活血化瘀
献 【] 行 评 分 。 2进
脑 出血是脑血管病 中的急重症, 中医“ 属 中风 ”“ 中” 、卒
病 的范 畴。 本病致残 、 致死率高 , 治愈率低 。 中医学认为脑出
血 即脑 络破损, 血溢 脉外 成为瘀血 , 故瘀血成为最大致病 因
素 。 现 代 研 究 也 证 实 , 出血 后 存 在 缺 血 性 损 害 、 液 处 于 脑 血
222 头颅 C .. T检查 : 于治疗 后 2 d时复 查颅 脑 C , 1 T 测定 血肿大 小, 多 田氏计算公 式计算, 参照 观察治疗后 血肿液化
吸 收率 。
高凝状态 、 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这从微 观上也证 明了脑 3,
出血后血瘀证 的存在 ,并 为活血化瘀法在 临床上治疗 急性 脑 出血等多种证候 和并发症提供 了理论依据 。本研究 资料
制 剂室 制 剂 , 号 为 0 0 0 )每 次 5粒 , 日 3 口服 。 批 4 4 1, 每 次
22 观察 指标 及疗效 判定 : . 221 临床疗效观察 : 院后每 E观察 神志 、 .. 入 t 瞳孔 、 言流 语 利程度及肢体活动能力 ,并在治疗疗程后进行神经功 能缺 损程度评分 。 常规检测血 、 、 尿 大便常规, 血糖 、 血脂 、 肾功 肝 能、 血液流变学 、 电图等 。由不参加治疗观察 的医师按文 心
223 血 液 流 变 学 检 查 .. 采 用 北 京 wJ 型 旋 转 式 血 液 流 变 测 试 系 统 测 定 两 —H 组 治 疗 前 后 全 血 比粘 度 ( 切 、 切 )血 小 板 吸 附 率 及 纤 维 高 低 、
蛋 白原f i 等指标。 fh F) 23 统计 学方 法 .
1 病例选择 . 1 将 20 0 8年 8月 一 0 0年 8月 在 河 北 省 人 民 医 院 及 石 21
家庄市 中医院住院 10例符合 试验要求的患者 ,随机分为 2
治疗组(0例) 6 和对照组(0例) 6 。将年龄 在 8 以下 、 O岁 脑出 血量 3 m 以下 , 0l 出血 时间为 6小时以上 、8小时 以内纳入 4
后 的对 比检 测 并 未发 现异 常 。
4 讨论
吸氧, 选用抗生 素防治感染, 调整血压 , 降低 颅压 , 应用 2 % 0
甘露醇 1 5 静脉滴 注, 次 /2 , 2 ml 1 1h连用 1 2周。 ~ 治疗组: 对照组治疗 的基础上 加用 中风胶囊 ( 由 在 主要 水蛭 、 全蝎 、 蟪虫 、 川芎等按一定 比例组成 , 河北省人 民医院
3 结 果
计量资料用 t 验, 检 计数 资料 用 x2检
验, 等级资料用 Rd 检验 。 ii t
血逐瘀 、 息风开窍的功效 , 主要成分 为水蛭 、 蟪虫 、 全蝎等药 物配伍而成 , 蛭为一种传统的 中药 , 水 始载于《 草纲 目》 本 中
脑 出血为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 , 属于 中医“ 中风” 畴 , 范 病死率 、 致残率高 。 2年来我们采用西 医常规治疗 的基础 近
上加用 中药制剂 中风胶囊治疗急性期脑 出血 ,经与单纯西
医常规治疗急性期脑 出血 比较 , 其疗效较好 , 现将资料总结
如下。 1 临 床 资 料
2组疗效经 Rdt ii检验,= .2 , < . 。 u 23 7 P 00 5 表 3 两组治疗后复查 C : T血肿 吸收情况 例
21 0 0年 1 O月上 第 2卷 第 2 8期
0co e O O V0 . t b r2 1 1 2 No 2 -8
中 国中医药咨讯
J u n l f iaTrdt n l ie eMe iieIfr t n o r a n a io a n s dcn n omai o Ch i Ch o ・1 ・ 95
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 三次修订 标准关于脑 血管病 的分 类和
诊 断要 并 经 脑 C T扫 描治疗与观察方法。 . 对照组 : 予西医 常规 治疗 , 给 即防止继续 出血 , 积极对 抗 脑水 肿 , 保持 呼吸道通畅, 维持水 、 电解质 平衡 , 肠道营养 , 注: = . 4与对照组 比较. <0 0 . 0 0 . x2 62 5 p . 1¥ p> . 5 从 表 2 3 4数值 可见治疗 组的各项 指标 均有 显著 的差 、、 异 , 明与对照组 同期 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第 2 说 1天的血 肿 吸收率和神经 功能缺损 评分及血液流变学 等各项 指标均 有显著 差异f< . ) 两组均未 出现并发症 。对患者治疗后 P 0 5。 0 进行肝 功能 、 肾功能 、 血糖 、 血脂 、 心电图等方 面进行治疗前
也 表明, 在基 础治疗相 同的情况下 , 应用 活血 化瘀 的中风胶 囊可 以明显地加快脑实质 内血肿 的吸收速度 和临床神 经功 能 的改善速度 。 同时也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 , 证明了活血化
瘀 法 用 于 治 疗 急 性 脑 出血 是 有 效 的 和安 全 的 。 中风 胶 囊 为 我 院 张秋 才 教 授 研 制 的 中药 复 方 ,具 有 破
本研究。
治 疗 组 6 3 0 8
对照组 6 3 0 2
1 4
2 2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72 5 P 0 5 x = . ,< . 0 0
表4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 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 改善情
况 ( S x4 ) -
1 临 床 诊 断 标 准 :两 组 病 例 均 采 用 1 8 第 二 次 全 国 . 2 9 6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