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技术综述

合集下载

基因工程的四大技术

基因工程的四大技术

基因工程的四大技术
1.基因克隆技术:基因克隆技术是指将某个有意义的DNA片段插入到载体DNA上,形成重组DNA分子,再将其导入细胞中,使细胞表达出与该DNA片段相关的功能蛋白质。

这一技术是基因工程的重要基础,也是其他技术的前提。

2. 基因敲除技术:基因敲除技术是利用RNA干扰或CRISPR/Cas9技术,将目标基因的DNA序列进行改变或剪切,使其失去功能。

这一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基因功能,识别疾病基因,以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3.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利用CRISPR/Cas9等技术,直接对基因进行编辑,使其发生精准的改变,如点突变、删除、插入等。

这一技术可以用于治疗遗传病、改良农作物品种等领域。

4. 基因合成技术:基因合成技术是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将DNA 序列按照设计的顺序合成,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

这一技术可以用于合成人工基因、改良生物代谢途径等应用。

- 1 -。

基因工程的主要技术原理

基因工程的主要技术原理

基因工程的主要技术原理基因工程是一种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技术来对生物体进行基因组的修改、操作和调控的技术。

它的主要技术原理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DNA重组技术:DNA重组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之一、它通过切割不同生物体中的DNA片段,然后重新组合、连接,将特定的基因或基因片段导入到目标组织、细胞或生物体中。

DNA重组技术包括PCR、限制酶切、DNA连接等。

2.遗传转化技术:遗传转化是将外源DNA导入目标生物细胞或组织中的过程。

常用的转化方法包括细菌的转化、植物的遗传转化以及动物细胞的转染等。

3.基因克隆技术:基因克隆是指通过复制DNA片段来得到多个完全相同的基因分子或有关基因分子的方法。

基因克隆包含了DNA提取、DNA扩增、DNA定序等技术。

5.选择标记技术:为了辅助识别和选择已经被转化的细胞或生物体,常常需要在外源基因上引入选择标记基因。

选择标记基因通常携带特定抗性或基因标记,如抗生素抗性基因或荧光蛋白基因。

6.基因表达调控技术:为了使外源基因在目标生物体中得到高效表达,常需对其进行适当调控。

基因表达调控技术包括启动子的选择、转录因子的调控、信号通路的调节等。

7. 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测序是确定DNA序列的方法,可用于分析基因组结构、功能和演化。

目前,最主要的基因测序技术是高通量测序技术,如Illumina测序技术和PacBio测序技术。

8.产生转基因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的一个重要应用是产生转基因生物。

转基因生物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中,使其获得新的性状或功能。

常见的转基因生物包括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微生物等。

以上是基因工程的主要技术原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因工程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生物学和医学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是一门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

它通过改变生物体基因的结构和组成,实现对生物特性的精确调控。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对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贡献。

一、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1. 转基因作物转基因作物是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中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通过将具有特定性状的基因转入植物,可以使作物具备抗病虫害、耐逆性和提高产量的能力。

例如,转基因水稻具有抗虫、抗病和耐盐碱的特性,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效解决了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2. 育种改良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通过精确的基因编辑手段,促进育种改良,快速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适应环境变化的新品种。

传统的育种方法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基因工程技术能够有效地缩短育种周期,提高品种的遗传稳定性和适应性。

二、基因工程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1. 基因治疗基因工程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通过将正常的基因导入体细胞或组织中,可以修复或替代患者遗传性疾病中缺陷的基因,实现基因治疗。

这种技术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疗一些罕见病和遗传性疾病,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 个性化药物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根据个体的基因信息进行精准药物治疗。

通过分析个体基因组的差异,可以制定出适合不同个体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这为医学领域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对于提高疗效、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基因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 生物修复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改造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增强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实现对环境污染物的高效降解和水质净化。

例如,通过改造细菌基因,提高其对有机废水中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达到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目的。

2. 基因保护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物种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通过获取和保存生物多样性的基因信息,可以实现对濒危物种的有效保护和繁育。

同时,基因工程技术也可以应用于保护环境中的重要物种,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请解释生物学中的基因工程技术。

请解释生物学中的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生物体内部的遗传物质(DNA)来改变生物体特征的技术。

这项技术的发展对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重大意义,同时也引发了伦理和道德层面的讨论。

基因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因克隆:基因克隆是通过将所需的基因从一个生物体中复制出来,并插入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从而使目标生物体具有被克隆基因所编码的特征。

这项技术对疾病基因的研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 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技术包括CRISPR/Cas9、TALEN等技术,它们可以精确地改变生物体内部的基因序列,从而实现对特定基因的修饰和编辑。

这项技术在治疗遗传性疾病、改良农作物品质等方面有着巨大潜力。

3. 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转移到目标生物体中,使其表现出新的特征。

这项技术在农业领域被广泛应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抗虫抗病能力,同时也引发了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议。

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在医学领域,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对于一些遗传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业领域,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用于改良作物品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逆能力。

在环境保护领域,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用于生物修复、污染物处理等环境保护工作。

然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也引发了一些伦理和道德方面的讨论。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食用安全性引发了广泛争议,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基因工程技术的滥用也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因此在推进基因工程技术的也需要谨慎思考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和问题。

基因工程技术作为一项前沿技术,对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然而,在推进这项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其伦理、道德和风险问题,确保其应用能够真正造福人类和社会。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对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在医学领域,基因工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

基因工程综述

基因工程综述

细胞凋亡研究的新进展摘要近年来,关于细胞掉网的研究有了新进展。

研究发现,线粒体内包含一些与细胞凋亡有关系的物质,有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 ,Cyt c),凋亡诱导因子等。

在凋亡信号的刺激下,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加,然后释放Cyt c,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发生改变,Bcl-2家族(促凋亡的Bcl-2蛋白可能通过改变线粒体的构型来调控凋亡过程)成员介入等变化。

这些不同的信号最终转导并集中到线粒体上激活或抑制这些事件的发生,然后通过相应的信号转导通路来调控凋亡过程。

关键词细胞凋亡凋亡诱导因子线粒体线粒体在细胞凋亡中占了重要地位。

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 ,AIF)是一种在进化上比较保守的黄素蛋白,具有凋亡诱导的活性,并且有双重功能。

在细胞正常的生理状态下,作为线粒体氧化还原酶,还能催化细胞色素c(Cyt c)和NAD之间的电子传递,当细胞受到凋亡刺激后,就从膜间隙释放到细胞质中,并通过其核定位信号序列(nuclear localization sequence ,NLS)进入细胞核内,引起染色体和周边凝集和DNA成大片断裂(约50Kb),进而引起不依赖于caspase的细胞凋亡。

AIF的释放受Bcl-2家族蛋白的调控,同时受Hsp70的控制。

1 . 线粒体的变化线粒体是一层双层膜包围的囊状结构,它具有介导细胞生和死的功能;线粒体具有氧化磷酸化,传递电子,能量代谢,抗活性氧化,贮存Ca2+等重要生理作用,它为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提供基础能量。

研究发现,线粒体内还包含一些与细胞凋亡有关的物质,有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 ,Cyt c),,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 ,AIF),Ca2+和ROS活性氧等。

在线粒体内外膜间隙的促凋亡因子可被释放至胞浆中,引起细胞的凋亡。

这类促凋亡因子主要有两种:它们分别是Cyt c 和AIF。

基因工程的概述

基因工程的概述

基因工程的概述定义:狭义的基因工程仅指用体外重组DNA技术去获得新的重组基因;广义的基因工程则指按人们意愿设计,通过改造基因或基因组而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

如用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中表达,使大肠杆菌能够生产人所需要的产品;将外源基因转入动物,构建具有新遗传特性的转基因动物;用基因敲除手段,获得有遗传缺陷的动物等。

基因工程又被称为基因拼接技术或者DNA重组技术,可分为微生物基因工程、动物基因工程和植物基因工程三种生物转基因技术。

其主要特点是通过人工转移的方式,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外一个受体细胞中,并使该转移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从而获得全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产物。

基因工程技术为遗传物质研究和医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动物基因工程技术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对动物基因进行编辑和改造,以达到揭示基因功能和利用基因治疗疾病等目的。

常见的动物基因工程技术包括基因敲除、基因敲入、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等。

通过使用基因编辑工具精确地切割和删除目标基因的特定区域,使该基因在动物个体中的表达缺失,可以揭示该基因在特定生理过程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基因治疗能够通过修复或替换患有遗传性疾病的动物个体的缺陷基因来达到治疗和预防遗传疾病的目的。

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修复猫头鹰视网膜变性等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从而改善视力。

微生物具有结构简单、迅速繁殖的特性,在其繁殖发展中应用生物基因工程技术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将外源基因转入微生物中表达,使微生物能够生产人所需要的产品,如抗体和药用蛋白质等。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的重组亚单位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及基因疫苗,有利于打破传统疫苗的局限性。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在特定环境下,植物组织或者细胞能够生长出完整的植株。

所以,可以将药物基因组合到植物细胞内,通过分别培养,得到具有药物基因的植株。

植物独特的稳定遗传特性为医药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充足而良好的条件。

目前,借助植物基因工程制造的药物有纯化的血清蛋白、干扰素与脑啡肽等。

基因工程综述

基因工程综述

基因工程综述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

所谓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

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和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微生物工程共同组成了生物工程。

所谓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

它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技术。

它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障碍。

1974年,波兰遗传学家斯吉巴尔斯基(Waclaw Szybalski)称基因重组技术为合成生物学概念,1978年,诺贝尔医生奖颁给发现DNA限制酶的纳森斯(Daniel Nathans)、亚伯(Werner Arber)与史密斯(Hamilton Smith)时,斯吉巴尔斯基在《基因》期刊中写道:限制酶将带领我们进入合成生物学的新时代。

2000年,国际上重新提出合成生物学概念,并定义为基于系统生物学原理的基因工程。

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定义重组DNA技术是指将一种生物体(供体)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重组,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体(受体)内,使之按照人们的意愿稳定遗传并表达出新产物或新性状的DNA 体外操作程序,也称为分子克隆技术。

因此,供体、受体、载体是重组DNA技术的三大基本元件。

基因工程的基本定义狭义上仅指基因工程。

是指将一种生物体(供体)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重组,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体(受体)内,使之按照人们的意愿稳定遗传,表达出新产物或新性状。

重组DNA分子需在受体细胞中复制扩增,故还可将基因工程表征为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ing)或基因克隆(Gene Cloning)。

基因工程资料

基因工程资料

基因工程资料基因工程是一门涉及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它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从而改变生物体的性状和功能。

基因工程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应用领域以及相关伦理和安全问题。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基因工程是指通过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人为改造,以达到特定目的的一种技术。

它包括基因的克隆、基因的定点突变、基因的插入和基因的删除等操作。

基因工程的核心是DNA分子的重组,通过将不同来源的DNA片段进行连接,构建出具有特定功能的重组DNA。

二、基因工程的技术原理基因工程的关键技术包括基因克隆、基因定点突变、基因插入和基因删除等。

其中,基因克隆是指将感兴趣的基因从生物体中分离出来,并进行扩增,得到足够多的DNA片段。

基因定点突变是指通过人为干预,使某个基因的序列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基因的功能。

基因插入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的染色体中,使其表达出外源基因的特性。

基因删除是指通过人为干预,将某个基因从生物体的染色体中删除,从而消除该基因的功能。

三、基因工程的应用领域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农业领域,基因工程可以用于改良作物,使其具有抗虫、抗病、耐旱等性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医学领域,基因工程可以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如基因治疗、基因替代治疗等。

在环境保护领域,基因工程可以用于处理污染物、修复生态环境等。

四、基因工程的伦理和安全问题基因工程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和安全问题。

首先,基因工程涉及到对生物的改造,可能会对生物的自然属性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引发生态系统的紊乱。

其次,基因工程可能导致基因的非预期突变,产生未知的风险和危害。

此外,基因工程还涉及到对个体隐私和人类基因库的管理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和伦理准则。

综上所述,基因工程是一门重要的交叉学科,它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实现对生物体性状和功能的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家赋予了转基因生物某些特殊形状,如抗虫、抗旱、抗冻、生长快、植株健壮 等等。增强了它们的生存竞争能力,有可能使它们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 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或病毒杂交,从而 重组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 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还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到同类植物身上进行授粉,造成众 多非转基因植物受到基因污染。 4.3 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 担心出现滞后效应,担心出现新的过敏源,以及营养成分会有很大改变。 转基因技术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手段。它可以使得各种物种间跨越生殖隔离 而进行基因交流,从而可以重组出具有许多优良性状的物种;同时还可以人工设计和 构造具有特定性状的基因。但是,转基因技术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安全性问题,对人 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潜在的威胁,因此转基因技术的推广需要慎之又慎。 参考文献; [1] 童克中.基因及其表达.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 从生物有机体复杂的基因组中,分离出带有目的基因的 DNA 片段;或者人工合成目的基 因。
(2) 在体外,将带有目的基因的 DNA 片段连接到能够自我复制并具有选择标记的载体分子上,
形成重组 DNA 分子。

(3) 将重组 DNA 分子引入到受体细胞(亦称宿主细胞或寄主细胞)。 (4) 带有重组体的细胞扩增,获得大量的细胞繁殖体。 (5) 从大量的细胞繁殖群体中,筛选出具有重组 DNA 分子的细胞克隆。 (6) 将选出的细胞克隆的目的基因进一步研究分析,并设法使之实现功能蛋白的表达。
转基因技术综述 摘要:兴起于上世纪 70 年代的转基因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很有必要对转 基因技术的原理、操作、应用及其意义进行学习和了解。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原理、操作。 引言:人类首次发现基因距今已有 100 多年,这 100 多年来有关基因的技术取得了长 足的进步,如今最受分子生物学界欢迎的无疑是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转基因技术出现 于上世纪 70 年代,当时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者首次在体外进行了 DNA 的改造研究, 他们把 SV40(一种猴病毒)的 DNA 和 X 噬菌体 DNA 分别切割,又将两者联系在一起, 成功地构建了第一个体外重组的人工 DNA 分子,转基因技术由此兴起。在历经科学家 们数十年的研究和发展后,目前转基因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一些商业应用,例 如:转基因水稻、抗虫棉、青霉素的量产、进行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下面就来具 体的介绍转基因技术的具体内容。 1 转基因技术
总得来说可以归纳为:获取目的基因→构建重组 DNA 分子→导入目的基因→目的基因的 检测与表达.
3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对转基因技术按照操作对象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动物转基因技术、植物转基因
技术以及微生物转基因技术等。目前对这些领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和学习,下面 来介绍一下在农业和医疗领域上的成果。 3.1 在农业上的应用 3.1.1 抗除草剂的植物转基因技术 资料表明,每年杂草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农作物总产值的 10%—10%左右。尽管除 草剂的使用对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减少劳动力开支和提高产量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 是一般除草剂的选择性差(不仅会杀死杂草,而且还会杀死作物)。现在利用转基因 技术,将能抵抗除草剂的基因转移到植物中,获得抗除草剂的植物,如美国的孟山都
3.2.2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指由于某种基因缺陷引起的遗传病通过转基因技术而得到纠正。 基因治疗的两种途径:一是体细胞的基因治疗,一是生殖细胞的基因治疗。临床实 践已经表明:基因治疗已经变革了整个医学的预防和治疗领域。比如白痴病,用健康 的基因更换或者校正患者的有缺损的基因,就有可能根治这种疾病。现在已知的人类 遗传病约有 4000 种,包括单基因缺陷和多基因的综合症。运用转基因技术或基因打靶 的手段,将错误的基因杀灭,插入校正基因,得以治疗、校正和预防遗传疾病的目的。 4 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 4.1 转基因技术威胁环境安全 如今的地球是历经几十亿年进化后才使得自然界中的生物处于现在这样和谐的动态 平衡之中。而今天,当人们利用生物技术把动物、植物、微生物的 DNA 组合在一起转 移到某种生物中时,这种做法势必会打破自然物种的原有界限,改变生态系统中能量 流动和物种循环。使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4.3 转基因技术威胁生物安全
[2]李尉民,乐宁,夏红民 .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风险与管理 .生物技术通报.2000(4) 41—44. [3]朱宝泉.基因工程技术在医学工业中的应用及其发展[J].中国医药工业志.1997.28 (2):56—58 [4]方鹏.基因工程应用简述[J].辽宁师专学报.2004.6(2):29—30. [5]周黎,柯传奎.基因工程药物研究现状与对策[J].生命科学 仪器 2004.1:22.
公司将除草剂草甘膦的靶酶(EPSPS)的 cDNA 克隆转入油菜[1],目前,已获得的抗 除草剂作物有大豆、棉花、玉米、水稻和甜菜等 20 多种。 3.1.2 抗虫的植物转基因技术 生物防治害虫的工作已经开展多年,主要是利用苏云金杆菌中的毒蛋白(结晶蛋白) 对害虫有毒害作用,使用这些杆菌来控制害虫。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克隆这些毒蛋白 的基因(Bt 基因)并把这些基因转移到植物细胞中,从而获得能抗虫的转基因植物。 目前,Bt 基因已被转入烟草、番茄、马铃薯、水稻、玉米及棉花等多种植物中。1996 年转 Bt 基因棉花在美国种植 66 万 hm2 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引进在华北试种两年,在 多点表现突出,在完全不喷杀虫剂的情况下,单产仍然高于喷洒 2—3 次杀虫剂的中国 推广棉花[2],显示出了控制棉铃虫的极好前景。 3.1.3 动物转基因育种 动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良家畜、家禽的经济性状和通过转基因动物进 行药物或蛋白质的生产等方面(比如比较典型的是乳房生物反应器),目前已经取得 了显著的成就,先后培育出转基因猪、羊、牛和鱼等,另一种转基因猪是带有人体基 因的猪,这种转基因猪渴望能解决人体移植器官的机体排斥问题。 3.2. 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3.2.1 基因工程药物 利用转基因技术开发新型治疗药物是当前最活跃和发展最快的领域。自 1982 年世 界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重组胰岛素投放市场以来,基因工程药物就成为制药行业 的一支奇兵,每年平均有 3—4 个新药或疫苗问世,开发成功的约有 50 个药品。 这些药品在疑难杂症上,起到了传统化学药物难以达到的作用[3,4,5]。为治愈癌症 正在研制的用单克隆抗体制成的“生物导弹”,就是按照人类的设计,把“生物导弹” 发射出去,精确的命中癌细胞,并炸死癌细胞,而不伤害健康的细胞,比如专门用于 肿瘤的“肿瘤基因导弹”等。可见,生物工程药物将成为 21 世纪药业的支柱。而脱氧 核糖核酸或者基因育苗的问世,变革了机体的免疫方式。如今,人们翘首关注困扰人 类的艾滋病病毒疫苗的早日问世。 同时,运用转基因技术生产药物对医学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就拿青霉素来说,在青 霉素的发现初期,它是一种高效但却非常昂贵的药物,因为所能提取获得的合成青霉 素的原料很少,因此在早期青霉素是很珍贵的药物。通过微生物的转基因技术,可以 定向地构建高产菌株,从而获得大量的原料,降低了青霉素的制造成本,使得平常家 庭也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微生物的转基因技术在其中有巨大的贡献。
1.1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就是将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目的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
生物的目的。 转基因最初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即把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生物体基因组内 (一般为模式生物,如拟南芥或斑马鱼等),观察生物体表现出的性状,达到揭示基因功 能的目的。
1.2 常用的转基因技术有哪些? (1).核显微注射法 显微注射法是动物转基因技术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在显微镜下将外源基因注射到 受精卵细胞的原核内,注射的外源基因与胚胎基因组融合,然后进行体外培养,最后 移植到受体母畜子宫内发育,这样分娩的动物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就都含有新的 DNA 片 段。 (2).核移植转基因法 体细胞核移植是先吧外源基因与供体细胞在培养基中培养,使外源基因整合到供 体细胞上,然后将供体细胞核移植到受体细胞——去核卵母细胞,使外源基因整合到 供体细胞上,然后将供体细胞核移植到受体细胞——去核卵母细胞,构成重建胚,再 把其移植到假孕母体,待其妊娠、分娩,便可得到转基因的克隆动物。 (3).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法
将目的基因重组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上,制成高滴度的病毒颗粒,人为感染着床前 后的胚胎,可直接将胚胎与能释放逆转录病毒的单层培养细胞共孵育以达到感染的目 的,通过病毒将外源目的基因插入整合到宿主基因组 DNA 中去。 (4)人工酵母染色法 人工酵母染色法(YAC)是一种新型载体。其容量巨大,有克隆百万对碱基的大片 段 DNA 的能力。 2 转基因技术的操作过程 转基因技术的操作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