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出凝血检查

合集下载

出凝血检测PPT课件

出凝血检测PPT课件

4
.
凝血系统
内凝血系统
各种启动凝血所需因子均存在血液中。 因子Ⅻ接触异常表面后被激活。再依次激活因子Ⅺ、Ⅸ。 在因子Ⅷ、磷脂和钙的参予下,因子Ⅸ激活因子Ⅹ。在因
子Ⅴ、磷脂和钙的参与下,因子Ⅹ将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 酶。 凝血酶又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并激活因子ⅩⅢ, 后者使纤维蛋白变稳定。
5
.
凝血系统
外凝血系统
受损组织释放组织凝血活酶进入血中,激活因子Ⅶ。因子 Ⅶ又激活因子Ⅹ。
进入上述共同途径:因子Ⅹ将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凝 血酶又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并激活因子ⅩⅢ
6
.
凝血过程
7
.
抗凝系统
循环中有三大主要的抗凝系统。抗凝血酶Ⅲ(ATⅢ)-硫酸肝素系统和蛋白C系统以及组织因子途 径抑制剂(TFPI)途径。
8
.
纤溶系统
纤溶酶原被内皮细胞释放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 活物(tPA)激活产生纤溶酶,裂解纤维蛋白而溶
解血栓。
抑制tPA的是PAI,抑制纤溶酶的是α-抗纤溶酶等。
9
.
凝血和纤溶
10
.
出凝血监测
一、临 床 监 测 二、实验室检测
11
.
临床检测
(一)出血的原因
1、局部原因:如手术止血不全、外伤、皮肤粘膜------------2、出凝血机制异常:①不能单纯用局部因素来解释的出血;
止所需的时间。 2、毛细血管脆性试验(capillary fragility, CFT)又称束臂试验,根据
新出现出血点的数量及其大小来估计毛细血管的脆性。正常值:男性 0~5个,女性0~10个。
15
.
实验室监测
(二)检查血小板的实验 1、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 count, BPC) 正常值(100~300)

出凝血功能的监测 ppt课件

出凝血功能的监测  ppt课件

(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简称纤溶系统。其主 要作用是将沉积在血管内外的纤维蛋白 溶解。

ppt课件
8
第三节 出血功能实验室检查的筛选试验


一、血管壁和血小板的筛选试验 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 出血时间是指皮肤被刺破后从出血到出血自然 停止的时间。是反映血管壁通透性、脆性和血 小板数量、功能的试验。主要反映血小板能否 粘附和聚集在受损的血管壁,形成微血栓的功 能;也是反映血栓形成初期,血管壁-血小板相 互作用或前列环素I2与血栓烷A2之间平衡的试 验。 正常参考值 ①Duke法:1-3min(不敏感);② Ivy法:0.5—6min(不敏感);③出血时间测定 器法:2-9min(不精确)。
(一)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 方法 优球蛋白中含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和纤溶酶原 激活物等,但不含纤溶酶抑制物。血浆经过离心除去 纤溶抑制物,在优球蛋白沉淀缓冲液中加钙或凝血酶 使其凝固。在37℃下观察凝块完全溶解所需要的时间。 正常参考值 加钙法:90-120min;加凝血酶法:88336min。 临床意义 (1)优球蛋出溶解时间缩短: 表明纤溶活性增强。常 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亢进。 (2)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延长: 表明纤溶活性减低。常 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栓塞性疾病。
ppt课件 21
五、血小板膜糖蛋白Ib、IIb和IIIa 的定量检测

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异常,导致血小板粘附 和聚集功能改变,因此研究血小板膜糖蛋 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ppt课件
22
六、血小板代谢活性-血栓烷 B2(Thromboxane B2)检测
增高见于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栓塞性疾病. 减弱见于在先天性花生四烯酸代谢障碍性 疾病。

(完整word版)凝血功能检查

(完整word版)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功能检查(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参考值】手工法和血液凝固仪法11〜13s或(12± 1s)。

测定值超过正常对照值3s 以上为异常。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参考值为1.0 士0.05 (0.82〜1.15 )s。

国际标准化比(INR)1.0+0.1 。

【临床意义】1. PT延长:先天性凝血因子1(纤维蛋白原)、n (凝血酶原)、v、%、X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症、纤溶亢进、DIC、使用抗凝药物(如口服抗凝剂)和异常抗凝血物质等。

2. PT 缩短:血液高凝状态如DIC 早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性骨髓瘤等。

3. PTR及INR是监测口服抗凝药物的首选指标。

国人以2.0〜2.5为宜。

(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同(APTT测定【参考值】手工法:为31〜43s。

测定值与正常对照值比较,延长超过10s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1. APTT延长:见于因子刘、幻、区、忸、X、V、n、PK (激肽释放酶原)、HMWK高分子量激肽原)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尤其见于F忸、区、XI缺乏以及它们的抗凝物质增多;此外,APTT是监测普通肝素和诊断狼疮抗凝物质的常用试验。

2. APTT缩短: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状态。

(三)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参考值】2〜4g/L 。

【临床意义】 1. 增高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传染病、风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灼伤、多发性骨髓瘤、休克、大手术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急性感染、恶性肿瘤等以及血栓前状态、部分老年人等。

2. 减低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四)D-二聚体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川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

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

【参考值】定性: 阴性。

定量:小于200卩g/L。

出凝血检测PPT课件

出凝血检测PPT课件
(thrombin time, TT),正常人为16~18s,延长3s以上有诊断意义。TT延 长见于血液FDP增多、血浆中肝素或肝素样物质含量增、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 DIC等。 2、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plasma protamine paracoagulation test, 3P test)阳性见于DIC早期,假阳性率较高。 2、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 FDP)和D-二 聚体检测(D-dimer,D-D) FDP正常值0~6mg/L。FDP≥20mg/L有诊断意义。
1、治疗必须个体化 如果患者并无出血或血栓症状,且诱发因素已去除, 则不需特殊处理。
2、原发病治疗 原发病的治疗是DIC治疗的一项根本措施。 3、支持疗法 DIC同时存在缺氧、血容量不足、低血压和休克等情况可
影响DIC治疗,必须予以纠正。患者如有明显出血,应酌情补允凝血因子、 浓缩血小板悬液或新鲜全血。 4、肝素 关于肝素的使用尚有不同的意见。
通过描记离体血液凝固过程图表来分析血小板与凝血功能, 后者较前者操作简单。
19
--
出凝血监测在围手术期的应用
一、出凝血功能的术前评估 (一)血小板数量与质量的评估 (二)凝血因子评估 二、术中与术后出血分析 (一)麻醉因素 (二)手术因素 (三)大量输血输液 (四)体外循环
20
--
弥散性血管内
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表现为内脏出血和血栓形成; ③血小板功能缺 陷: 3、凝血因子缺乏 ①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②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 4、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13
--
临床检测
(三)病情动态监测 1、出血部位的监测:皮肤、粘膜、伤口、消化道、泌尿道、
鼻咽部等; 2、凝血功能实验指标监测; 3、生命体征的监测; 4、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实验出凝血检查

实验出凝血检查

血小板计数与功能检测
总结词
血小板计数与功能检测是评估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常用方法 。
详细描述
血小板计数是通过测定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了解血小板数 量是否正常。血小板功能检测是通过一系列试验了解血小板 粘附、聚集、释放等功能是否正常。
04
实验出凝血检查的临床应用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
诊断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详细描述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是通过在 血浆中加入部分凝血活酶和钙离子, 观察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以评估内 源性凝血途径是否正常。
纤维蛋白原测定
总结词
纤维蛋白原测定是评估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常用方法。
详细描述
纤维蛋白原测定是通过测定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浓度,以评估纤维蛋白原水平 是否正常,从而了解血液凝固状态。
发展
目前,实验出凝血检查已经从单一的检测项目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检测体系, 包括血小板功能检测、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检测等多个项目。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实验出凝血检查将更加精准、快速和自动化。
02
实验出凝态转变为凝固态的生 理过程,包括内源性凝血途径 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03
实验出凝血检查的方法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总结词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是评估外源性 凝血途径的常用方法。
详细描述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是通过在血浆 中加入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 观察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以评 估外源性凝血途径是否正常。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总结词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是检测内 源性凝血途径的常用方法。
抗凝治疗的监测
监测华法林抗凝治疗
通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等指标,评估抗凝治疗效果,调整药物剂量。

出凝血监测ppt课件

出凝血监测ppt课件
31
5、肝脏移植
1. 肝脏在机体的出凝血功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维持着凝血与抗凝血、纤溶与抗纤溶的相互平 衡;晚期肝病患者往往伴有严重的凝血功能损 害,包括肝脏的合成与清除能力下降,血小板 数量功能不足以及纤溶现象;
2. 新肝早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类肝素样物 质及肝素大量释放,外源性及内源性凝血和抗 凝药物使用均可引起肝移植术后凝血功能障碍;
24
• 血小板<10×109/L,患者有严重的出血危险, 包括颅内出血;
• 血小板增多症:这类患者应采取血小板去除术 (p1ate1etpheresis)、化疗、放疗等方法,使 术前血小板计数降至(200~400)×109/L。
25
(二)凝血因子评估
• 各种凝血因子的缺乏,无论是先天性还是后天性 的均可引起术中异常出血。对于先天性凝血因子 缺乏的患者,术前须应用相应的凝血因子作为替 代治疗。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后天获得性凝血因子 缺乏(表11-3),对其必须考虑原发病的治疗。
3、大量输血输液
• 大量输血、输液导致稀释性血小板、凝血因子 减少引发出血倾向,有肝肾疾病更易发生;
• 输入库存血时凝血因子与血小板减少可导致出 血;
• 术中误输异型血可致DIC,使血小板、纤维蛋白 原、凝血酶原消耗或纤溶亢进,导致术区渗血。
29
4、体外循环
1. 体外循环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较为复杂,引起出 血的原因也较多。主要与血小板减少、纤溶活 性增强、凝血因子消耗、肝素中和不足以及鱼 精蛋白过量等因素有关,尤其以后者引起的出 血最为常见。
10
(二)检查血小板的实验
• 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 count, BPC) 指单位容积的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正
常值(100~300)×109/L。若低于正常值表示 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 症。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PPT课件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PPT课件
2020/12/8
[血小板功能检验] [血块退缩试验](clot retraction test,CRT) [参考值]
正常人血凝后1/2--1小时开始退缩,24小时 完全退缩。
2020/12/8
[临床意义]血块退缩减低见于: 1)血小板减少 2)血小板功能异常 3)纤维蛋白原减少 4)凝血因子异常,如因子Ⅷ缺乏症等
2020/12/8
[血小板功能检验]
二、诊断试验 [血小板粘附试验]
(platelet adhesion test,PADT) [血小板聚集试验]
(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PAGT)
2020/12/8
三.凝血因子检测
[凝血时间测定] Clotting time CT 定义: 凝血时间是指一定条件下,离体血液在异物
PTRISI 参考值为1.0 ± 0.1。 ISI(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为
国际敏感度指数,ISI越小(<2.0),组织凝 血活酶的敏感性越高。
2020/12/8
三、凝血因子检测
[临床意义]PT延长见于: 1·先天性凝血因子Ⅰ、Ⅱ 、Ⅴ、Ⅶ、Ⅹ缺
乏。 2.VitK不足: 1)吸收障碍见于肠道疾患如阻塞性黄疸。 2)合成障碍见于菌群失调。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PPT课件
[止血与凝血障碍检查的目的]
1.创伤性出血或病理性出血 判定病人的止血与凝血机制的情况,对创
伤性出血或病理性出血提出诊断依据和治疗措 施。 2.血栓形成性疾病
了解血凝亢进的状态,为血栓形成性疾病 提供诊断依据和预防,治疗措施。 3.作为抗凝药物临床应用的控制指标。
4.这些因子大部分在肝脏合成,依赖Vitk的因子 是Ⅱ、Ⅶ、 Ⅸ 、 Ⅹ,若遇肝脏疾病的患者要 考虑这些因子缺乏的可能。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详解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详解

致聚剂+血小板膜磷脂受体
磷脂酶A2
花生四烯酸(膜磷脂裂解释放) 环加氧酶
PGG2 PGH2
TXA2合成酶
PGI2合成酶
TXA2
cAMP Ca2+
PGI2
cAMP Ca2+
++
--
血小板聚集
4. 收缩:与血小板的收缩蛋白有关,可 使血凝块回缩硬化。
5. 吸附:吸附凝血因子,加速血凝进程。
(三) 血小板的破坏
⑵ 促进红细胞成熟的物质:
VitB12和叶酸
VitB12 ---含钴有机物,与胃腺壁细胞分泌 的内因子结合成复合物,入血后由转钴蛋白 结合运输到造血组织
缺乏时---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叶酸 -- 合成细胞核的DNA酶的辅酶
缺乏时---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爆式促进因子(BPA)
子溶剂向膜一侧高浓度溶液扩散的力量, 此现象也称为渗透作用。 影响因素: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成正比, 与溶质种类和颗粒大小无关。 构成: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渗透作用
血浆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由血液中晶体物质(电解 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Na+、Cl-(80%)
<50 109/L ------皮肤、粘膜有出血倾向, 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000109/L --- 血栓形成
功能:1. 止血 2. 维护血管壁完整性
可沉着于血管壁/填补内皮细胞空 隙;释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粘附:
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 机制:血管受损后暴
(二) 凝血的过程

凝血功能的检测和解读PPT课件

凝血功能的检测和解读PPT课件
29
30
31
B 相关诊断试验 PT-APTT↑
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及纠正试验
STGT原理(Simple Thromboplastin Generation Test)
待测全血溶液(溶血)+ 正常基质血浆
(内源性凝血活酶)
(含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
→测定基质血浆凝固时间
检测内源性凝血系统凝血活酶生成有无障碍。 (X因子以上的凝血因子)
症循环中抗凝血因子(获得性血友病)
APTT - PT↑ → 外凝途径因子缺陷:遗传性VII因子缺乏症
维生素K缺乏(病理性抗凝物,较少见)
APTT↑ PT↑ → 共同途径因子缺乏(FX,V,II,I);DIC,肝病
抗凝剂治疗(病理性抗凝物,较少见)。
APTT – PT - →XIII 因子缺乏
42
解读
血浆凝血活酶前质(内源),4-6mg/L • Ⅻ:接触因子,Hageman因子,2.9mg/L • ⅩⅢ:纤维蛋白稳定因子,fibrin stabilizing factor 25mg/L
5
凝血系统
凝血系统
• 12个凝血因子I-XIII(FVI=Va) 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和前激肽释放酶(PK)
2.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 PT)
TF(兔脑粉)
Ca++ 血浆
[原理与方法]
• 血浆+ Ca+++TF→ 血浆凝固
• 通过外源性凝血 系统
• Normal:11-13s; 应有正常对照, 超过对照3s为延 长
24
PT延长:
遗传性 VII缺乏 遗传性共同途径因子I、II、V、X、缺乏 Vitk缺乏症、严重肝病 纤溶亢进(如DIC后期) 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加,如 SLE 口服抗凝剂首选监测指标:PT延长 2-3倍,

3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_诊断学(十三五_第9版)

3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_诊断学(十三五_第9版)
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Wit K 缺乏、纤溶亢进、DIC、使用抗凝药物等; ➢ PT缩短 血液高凝状态,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 ➢ PTR及INR 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国人INR2.0-2.5为宜,一般不要>3)。
诊断学(第9版)
二、诊 断 试 验
(一)血浆纤维蛋白原(Fg)测定 1、原理
15/36
诊断学(第9版)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
二、诊断试验 ➢ 血浆凝血因子Ⅷ、Ⅸ、Ⅺ、Ⅻ促凝活性测定(自学) ➢ 血浆因子Ⅱ、Ⅴ、Ⅶ、Ⅹ促凝活性测定(自学) ➢ 血浆纤维蛋白原(Fg)测定 ➢ 血浆因子ⅩⅢ定性试验(自学) ➢ 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测定(自学)
诊断学(第9版)
一、筛 检 试 验
诊断学(第9版)
二、诊 断 试 验
(一)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1、原理 受检血浆加入鱼精蛋白溶液,如果血浆中存在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复合物,则鱼精蛋白使其解离析出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自行聚合成肉眼可见的纤维状 物,此则为阳性反应结果。本试验常用于DIC筛查,特异性强,敏感性差。 2、参考值 阴性 3、临床意义 ➢ 阳性 见于继发性纤溶症(如DIC的早、中期)及恶性肿瘤、上消化道出血、外科大手术后、败血
诊断学(第9版)
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
二、诊断试验 ➢ 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测定(自学) ➢ 血浆纤溶酶原活性(PLG:A)测定(自学) ➢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活性(PAI-1:A)测定(自学) ➢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 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测定(自学)
期高血压病、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口服避孕药、晚期妊娠、高脂血症、抗 原抗体反应、人工心脏和瓣膜移植术等; ➢ 减低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肝硬化、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急性白血病、服用抗血小板药、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人卫版第九版实验诊断第三章血栓与止血检测)课件PPT

(人卫版第九版实验诊断第三章血栓与止血检测)课件PPT
PAP。 (二)易栓症
包括易引起血栓栓塞的抗凝因子缺陷、凝血因子缺陷、纤溶因子缺陷以及代谢障碍等疾病。常见易栓症 可应用蛋白C及抗凝血酶的相关检测联合基因分析确定(quèdìng)其病因。 (三)动/静脉血栓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四、DIC项目的选择(xuǎnzé)与应用
(一)临床诊断
第三章
血栓 与止血检测 (xuèshuān)
第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一节 血管(xuèguǎn)壁检测
第二节 血小板检测( jiǎn cè)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
第四节 抗凝系统监测
第二页,共三十八页。
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 jiǎn cè)
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检测 第七节 血弹力图检测
第八节 检测项目的选择(xuǎnzé)和应用
一、筛 检 试 验
1.血浆(xuèjiāng)D-二聚体测定 2.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3.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二、诊 断 试 验
1.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测定 2.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测定 3.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yìzhì)物-1活性测定 4.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5.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测定
(六)血浆血栓烷B2测定(TXB2)
TXB2是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较TXA2更稳定的产物之一,有促血管收缩和促血 小板聚集的作用。TXA2与PGI2具有平衡作用。
第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jiǎn cè)
第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一、筛 检 试 验
(一)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凝血检查ppt课件

凝血检查ppt课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内源性途径和外源性途径凝血活酶 的生成有何不同?
内源性途径参与的因子多,反应复杂, 全部过程约需要3~8min.而外源性途径参与 的因子少.反应迅速,全部过程约需10S;内 源性途径凝血活酶的磷脂表面由PF3提供, 而外外源途径凝血活酶的磷脂表面是由Ⅲ因 子的磷脂部分提供。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血清 Ba2SO4吸附血浆 贮存 血浆



很少


----
----
--
















较少









有有下一页有
--



三、血液凝固机制
(二)血液凝固机制 2.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共同途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四、抗凝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 统
(一)抗凝系统 (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刺破皮肤毛细血管后,从血液自行流出到自 然停止所需的时间。出血时间测定主要是反 映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血小板数量和质量 以及血小板与毛细血管之间相互作用的试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二、出血时间测定
【器 材】 1.血压计 2.出血时间测定器为双刀片弹簧装置,
两把刀片每片长均为6mm,深为1mm。 3.干净滤纸 4.秒表
凝血检查ppt课件
本章目录
第一节 血栓与止血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血栓与止血常用实验 第三节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及新进

出凝血一般检查PPT课件

出凝血一般检查PPT课件


大多数由肝脏产生,其中II、VII、IX、X合成依
赖于Vitk,称Vitk依赖因子

正常情况下,所有因子都处于无活性状态
[内源性途径]
正常凝血过程(瀑布学说)
胶原等带负电荷表面 PKa PK XII——————XIIa HMWK XI XIa IX IXa IIa Ca2+ VIII--------------- VIIIa Plt------------------ PF3
• (脑血栓、心梗、DIC高凝期)
七、血浆凝血酶原
(Prothrombin time, PT)
• [原 理] •
• •
组织因子(兔脑、胎盘、肺组织浸液 Ca2+ 血浆
• [参考值]

QUIK法:11-13s

为外源性途径的筛选试验
• 延长: [意 义]


1.因子II、V、VII、X 单独或联合缺乏
四、血块退缩试验
(clot retraction test, CRT)
[原理]
血小板
血凝块
血栓收缩蛋白
纤维蛋白网 收缩
血清被挤出
血块缩小加固
[方法]
• 全血标本注入试管中,静置,观察
• 析出的血清占原有全血量的 百分比
表示血块退缩的程度
[参考值]
• 30min-1h 开始退缩
• 18h-24h • 完全退缩 退缩完全: 析出的血清 全血量
(一)静态下血小板形态
②膜下:微管与微丝框架 ③胞浆:血栓收缩蛋白 • 三种特殊颗粒:

变形
活化
血凝块缩小、加固
-颗粒、致密颗粒、溶酶体
(二)血小板功能

诊断学笔记——出凝血检验ppt课件

诊断学笔记——出凝血检验ppt课件
*Customarily identified by name rather than
[内 源 性 途 径 ]
激肽释放酶

Ⅻa

Ⅺa

Ⅸa
Ⅸ a C a 2+ Ⅷ a
PF3
激肽释放酶原 Ⅷ
X
[外 源 性 途 径 ] 组织损伤 Ⅶ
Ⅶ a Ⅲ C a 2+
PL
Xa
[X a V a C a2+]
V
PL
凝血酶原
〔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原理] PT是外源性凝血活性的综合性检查 [参考值] 11~13s,较正常对照延伸3s有意义 [临床意义] PT延伸:①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Ⅱ、Ⅴ、Ⅶ、Ⅹ、因子
的质和量;②后天性凝血因子异常,严重肝病、VitK缺 乏。纤溶亢进、DIC后期,运用抗凝药物如双香豆素。 PT缩短:高凝形状、DIC、心梗、脑血栓、血栓性静脉炎、 MM、乙醚麻醉后。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单体 可溶性 F蛋
肽 A、 肽 B
白聚合体
C a2+
ⅫⅠ a
ⅫⅠ
不溶性纤维蛋白聚合体
第一期 凝血活酶生成 第二期 凝血酶生成 第三期 纤维蛋白构成
止血与凝血机制
三、凝血及抗凝机制 1 凝血因子: 2 血凝机制 内源性凝血途径:从FⅫ—Ⅻa开场
外源性凝血途径:从TF、Ⅶ 开场 凝血的共同途径:从Ⅹ—Ⅹa开场 3 凝血分期:凝血活酶构成期、凝血酶构成期、纤维蛋白构成 期 4 抗凝机制 细胞抗凝: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去除 体液抗凝:抗凝血酶Ⅲ、肝素辅因子、蛋白C系统
深部静脉血栓、肺栓塞、动脉病、卵巢癌,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第八节 血液流变学检测

血凝试验资料

血凝试验资料

血凝试验在医学领域中,血凝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评估血液的凝血功能以及检测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或凝血异常。

血凝试验通常包括多个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等。

这些指标通过测量不同凝血因子的活性或浓度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血凝试验的原理血液在人体内通过复杂的凝血机制来保持血液在血管系统内的流动性和止血性。

而血凝试验旨在评估这一凝血机制的功能情况。

PT测试主要用于评估凝血外路系统的功能,而APTT测试则用于评估凝血内路系统的功能。

通过这些测试,医生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血凝试验的临床意义血凝试验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血凝试验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人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是内科、外科、急诊科、妇产科等多个领域中常用的检查手段。

对于一些特定的疾病,如肝病、出血性疾病、凝血因子缺陷等,血凝试验更是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

血凝试验的操作方法进行血凝试验时,首先需要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然后在实验室内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操作。

一般来说,对于PT测试,会将患者的血液标本与活化的凝血酶原混合,然后测定凝血的时间;而对于APTT测试,则会将患者的血液标本与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混合,再添加磷脂和凝血酶原,最后测定凝血的时间。

根据试验结果,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结语综上所述,血凝试验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查手段,可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并指导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血凝试验项目,并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达到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通过对血凝试验原理和临床意义的深入了解,医务工作者可以更好地运用这一检查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疗服务。

出凝血检查[1]

出凝血检查[1]
出凝血检查[1]
教学内容
1、复习正常出、凝血及抗凝机理 2、学习出、凝血疾病和抗凝临床常用
实验室检查的原理、正常值及临床 意义,掌握实验室检查的选择及实 验结果的解释 3、内容小结及病历讨论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将能够回答下列问题:
1、生理性止血包括哪三大参与因素?各有何作用? 2、内源和外源凝血过程各涉及哪些因子?其生理性
(2)延长和正常/延长
提示外源性凝血系统中的凝血因子缺乏 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 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 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Ⅶ、Ⅹ缺乏症 (吸收不良 肝脏疾病 口服拮抗剂 新生儿) 相应的因子测定
(3)和都正常
提示因子ⅩⅢ缺乏 获得性因子ⅩⅢ缺乏症
先天性 继发性( 肝硬化 异烟肼 ) ⅩⅢα 和β亚基检测
1、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 ((o) , )
原理:是反映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的 降解产物
方法:乳胶颗粒凝集法,全自动血凝仪 参考值:<5
2、血浆二聚体检测 ( ,)
原理:二聚体是反映交联后纤维蛋白的降 解产物
(1) 纤溶酶原激活:
纤溶酶原活化酶
释放入血
肝 骨髓
合成
纤溶酶原
纤溶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降解 产物()
(2)纤维蛋白降解: 碎片X 、Y 、E
二聚体
( 对)血液凝固和血小板的功能均有一定的
影响。其中所有的碎片均可抑制血小板的聚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纤维蛋白
集和释放反应。碎片X(X’)因与可溶性纤维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
原理:在被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因子 (常用兔脑浸出液)和 适量的
钙离 Ⅱ、V子、测、定X和其纤血维浆蛋凝白固原所需的时间 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有无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 血液流变学检测
(一)全血粘度
↑:见于冠心病、心梗、高血压、脑血栓 形成、DVT、糖尿病、高脂血症、恶性肿 瘤、肺源性心脏病、真红、MM、原发性巨 球蛋白血症、烧伤等。
↓:见于贫血、重度纤维蛋白原或其他凝 血因子缺乏。
第七节 血液流变学检测
(二)血浆粘度测定 ↑:见于血浆蛋白和(或)血脂增高的疾
二、诊断试验 (一)血浆凝血因子促凝活性 (二)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Fg) (三)血浆因子ⅩⅢ定性试验 (四)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测定(sFMC)
内源凝血途径 外源凝血途径

液相激活 固相激活
K
Ⅻa HMWK
Ⅺ Ⅱa
Ⅺa Ca2
Ⅸ+
PK Ⅸa
TF
血管损伤
Ⅲ(TF)

Ca2
+
Ⅶa
K ,Ⅻa Ⅶ
Ⅸa,IIa,Ca2+

Ca2

Ⅹa 凝血酶原酶
Fg定量
Fg Ca2

II Ca2

IIa
PF3 Ca2+
Ⅴa
Ⅱa

共 同 凝
FM
Ca2

XIIIa Ca2 XIII TT

血 途
Fb
“凝血四项”

第五节 抗凝系统检测
一、病理性抗凝物质的筛检试验 (一)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 (二)甲苯胺蓝纠正试验或血浆游离肝素时间测定 (三)APTT交叉试验 二、病理性抗凝物质的诊断试验 (一)狼疮抗凝物质测定 (二)抗心磷脂抗体测定 三、生理性抗凝因子测定 (一)血浆AT-Ⅲ活性测定(AT-Ⅲ:A ) (二)PC活性测定(PC:A) (三)血浆游离PS测定(FPS) (四)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测定(ATA)
血管壁受损
神经反射 体液因素
胶原暴露
TF释放
血管收缩
血小板粘附 内源性 外源性 聚集,释放 凝血途径 凝血途径
血流减慢 血小板血栓
凝血酶
初期止血血栓
纤维蛋白沉积
二期止血血栓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
第一节 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
一、血管壁的止血作用 二、血小板的止血作用 三、凝血因子的作用 四、抗凝系统的作用
实验诊断学
Laboratory Diagnostics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第一节 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 第二节 血管壁检测 第三节 血小板检测 第四节 凝血因子检测 第五节 抗凝血功能检测 第六节 纤维蛋白溶解检测 第七节 血液流变学检测 第八节 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第一节 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
第一节 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
三、凝血因子的作用
内源凝血途径
外源凝血途径
接触激活
XII XIIa
III PT VIIa VII
XI XIa
X
IX
Ca2+
IXa
PF3
II
APTT
VIIIa Xa PF3 Ca2+ Va IIa
共 同 TT 途
Fib 径
凝血机制-- 传统瀑布学说
第一节 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
二、二期止血缺陷筛选实验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临床意义:监测肝素治疗首选指标
延长: ➢ 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甲、乙型血友病 ➢ 凝血因子缺乏:Ⅸ、Ⅺ、Ⅻ ➢ 抗凝物或凝血因子抑制物增多:SLE
CT延长: ➢ 血友病 ➢ 血管性血友病 ➢ 严重的因子Ⅴ、Ⅹ、Ⅱ、Ⅰ减少或缺乏 ➢ 纤溶亢进或抗凝物质增多
二、二期止血缺陷筛选实验
1.血液凝固时间(CT):
CT缩短: ➢ 血栓前状态 ➢ 血栓性疾病
ACT可用于体外循环肝素用量的监护指标
二、二期止血缺陷筛选实验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第三节 血小板检测
一、筛检试验
(一)血小板计数 (二)血块退缩试验
二、诊断试验
(一)血小板相关Ig测定 (二)血小板粘附试验 (三)血小板聚集试验 (四)血小板P-选择素 (五)血小板促凝活性测定 (六)血浆血栓烷B2测定
第四节 凝血因子检测
一、筛检试验 (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二)凝血时间(CT) (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MM、原发性巨 球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
二、二期止血缺陷筛选实验
1.血液凝固时间(CT): 定义:血液离体后至凝固所需的时间
反映Ⅻ因子被负电荷表面激活至纤维蛋白形成, 一连串酶促反应所需的时间 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过程第一期有无异常
二、二期止血缺陷筛选实验
1.血液凝固时间(CT):
第一节 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
二、血小板的止血作用
巨大血小板综合症 (BBS)
1.粘附功能:内皮下组分、vWF和GPIb-Ⅸ-Ⅴ
血小板无力症(GT)
2.聚集功能:Fg、Ca2+、GPⅡb/Ⅲa
3.释放功能:ADP、PF4
4.促凝功能:Ⅸa-PF3-Ca2+-Ⅷa; Ⅹa-PF3-Ca2+-Ⅴa 5.血块收缩功能:肌动球蛋白收缩
第六节 纤溶活性检测
一、筛检试验 (一)血浆D-二聚体(D-D)定性试验 (二)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定性试验 (三)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ELT) 二、诊断试验 (一)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测定 (二)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测定 (三)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活性测定 (四)3P试验 (五)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测定 (六)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定量测定 (七)血浆D-二聚体(D-D)定量测定
四、抗凝系统的作用
(the function of anticoagulation system)
单核-巨噬细胞
细胞抗凝 吞蛋噬白清C除系TF统,Ⅱa,FDPs ; 分泌2-MG,1-AT,
体液抗凝 抗肝细凝胞血酶Ⅲ及肝素,HC-
摄Ⅱ取和灭活活化因子;分泌抗凝物质:
AT-Ⅲ、PC系统、HC-Ⅱ、TFPI
是在抗凝的少血小板血浆中,加入足够量的活化 接触因子激活剂(白陶土)和部分凝血活酶(代 替血小板磷脂),再加钙以满足内源凝血的全部 条件,观察血浆凝固所需时间,即APTT
➢ 检查内源性凝血更为敏感 ➢ 血小板异常不影响结果
二、二期止血缺陷筛选实验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参考值:33.68~40.32 延长10s以上即有意义
内皮细胞
合成释放PGI2、TM、AT-Ⅲ、 TFPI
第二节 血管壁检测
血管内皮细胞合成vWF、内皮素、 6-酮前列腺素F1a 一、筛检试验
(一)出血时间(BT) (二)束臂试验(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 二、诊断试验 (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及活性测定 (二)血浆6-酮前列腺素F1a测定 (三)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抗原测定 (四)血浆内皮素-1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