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衰护理常规
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常规急性肾功能衰竭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数小时或数天)内突然急剧地进行性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血肌酐和尿素氮迅速升高,尿量明显减少,或出现其他有关肾功能急性减退症状,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全身各系统并发症。
【临床表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典型的临床病程分为三个阶段:1、少尿期:尿量明显减少,每日<400ml 为少尿,<100ml 为无尿。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严重者可发生消化道出血。
呼吸系统症状出现容量过多和感染的症状、循环系统因体内水分积聚严重过多,出现气促、端坐呼吸、肺部湿罗音等心力衰竭表现。
神经系统表现为性格改变、神志模糊、定向障碍甚至昏迷。
出现生化、电解质异常,肌酐、尿素氮升高,酸中毒,高钾血症,低钠血症等。
2、多尿期:从少尿逐渐尿量增多并超过正常范围,尿量可每日达3000-5000ml,而肌酐和尿素氮仍可上升。
由于尿量过多,少部分病人尿比重下降,可出现脱水、血压下降等症状。
多系统症状减轻。
3、恢复期:肾功能恢复,容量正常或正常偏高。
【治疗原则】1、起始期治疗:纠正可逆病因,预防额外损伤。
2、维持期治疗: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水钠潴留、供给足够营养和治疗原发病。
3、多尿期治疗:防治各种并发症。
4、恢复期治疗:定期复查肾功能,避免肾毒性药物的使用。
【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有无心、肺、肝、肾严重疾病,有无感染以及使用对肾有损害的药物等诱因。
2、评估患者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尿量、神志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程度,判断急性肾衰竭程度。
3、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恐惧等情绪。
【护理措施】按泌尿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患者应卧床休息,协调生活护理。
2、给予高热量、优质低蛋白饮食,对于高分解代谢或透析患者可适当放宽蛋白质入量,尽可能减少钠、钾、氯的摄入量。
对于不能口服补充营养的患者,可采用鼻饲和胃肠外营养疗法。
血钾升高者,严格限制含钾药物和食物的摄入。
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常规
1.按住院病人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测量体重,有水肿者每周测量两次,浮肿明显或用利尿剂患者应每
日测量。
4.病室定期消毒和开窗通风。
5.少尿期绝对卧床休息,注意肢体功能锻炼;多尿期以安静卧床休息
为主;恢复期可适当活动。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神志及生命体征的改变,观察患者有无嗜
睡、肌张力低下、心律不齐、恶心呕吐等症状,遵医嘱测量血压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并按病情做好各种护理记录。
7.少尿期严格限制液体入量,以防水中毒,按医嘱准确执行静脉输液
治疗;多尿期嘱患者多饮水或按医嘱及时补液和补充钾、钠等电解质,防止脱水、低钾和低钠血症的发生。
8.饮食护理:少尿期既要限制入量又要适当补充营养,饮食原则上应
是低钾、低钠、高热量、高维生素及适量的蛋白质;多尿期供给足够热量和维生素,蛋白质可逐日加量以保证组织的需要,给予富含钾的食物;恢复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9.预防感染,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一切工作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
则,避免受凉、感冒和接触病毒感染患者。
10.行血透治疗患者,按血透护理常规护理。
11.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随访。
护理部
2012年12月。
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常规
3、按医嘱控制液体的摄取量;少尿期每日液体进入量为前一天液体排出量加上500ml给予;多尿期则为前一天尿量乘以2/3再加上720ml给予。
4、休息与体位: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尿量增加、病情好转时,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2、多尿期增加水的摄入,防止脱水的发生;补充钠盐。
并发症
心功能不全
尿毒症脑病
有皮肤受损的危险
1、评估患者有无心慌、气短、胸憋、呼吸困难等不适。遵医嘱严格控制水钠摄入量。遵医嘱给予利尿剂。
2、评估病人神志及意识的变化。遵医嘱给予脱水、利尿治疗。遵医嘱做好透析前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评估病人的水肿程度及尿量。床单元保持清洁干燥。限制液体的摄入。
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常规
一、概述
是指各种病因导致的肾功能在短时间数小时或数天急骤减退,以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所致的进行性氮质血症,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二、观察及护理要点
项目
内容
护理要点
观察要点
体液过多
1、密切观察病情:尿量、水肿部位、程度及变化;高血压或心衰征象;有无水中毒、低钠血症,意识状态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及时处理。
感染
1、评估体温变化:体温升高、寒战乏力、咳嗽咳痰,尿路刺激症等
2、严格无菌操作,观察有无呼吸道、泌尿系统感染及皮肤感染的征兆。
3、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病人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协助病人翻身。
4、作好口腔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防止感染。
5、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营养失调
1、饮食护理:少尿期能进食者给予高热量、低盐<3g/d、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0.5-0.6g/Kg;
急性肾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肾衰竭护理常规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体重、肾功能、电解质及水肿情况.观察尿液的颜色,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少尿期观察有无高血钾症的表现,严格控制入水量,坚持量出为入的原则.绝对卧床休息。
多尿期注意观察有无低血钾、低血钠的表现,卧床休息为主,恢复期可适当活动。
3、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患者按腹膜透析术护理常规护理;深静脉置管患者注意无菌操作,定期更换敷料,禁用库存血。
4、按医嘱及时准确给药,并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5、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优质蛋白、易消化饮食。
6、了解和关心患者的心理情况,做好心理安慰。
7、预防口腔和皮肤黏膜感染,保持口腔清洁,水肿患者定时改变体位,预防压疮。
8、根据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跌倒/坠床评估给予相应的照护.落实安全护理措施。
9、告知患者平时避免使用和接触对肾脏有害的食物和药物,慎用氨基糖苷类等肾毒性抗生素。
尽量避免需大剂量造影剂的X线检查。
一旦出现少尿时,应及时就时就诊。
参考文献:《临床疾病护理常规》2017年11月第1版拟定人:付** 审核人:xxx 拟定日期:2020年x月修订时间:2020年x月。
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常规
1.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急危重病之一,故应做好心理疏导,给病人以必要的心理支持,疾病相关知识指导,以减轻病人的不安情绪和恐惧感。
2.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确立后,应绝对卧床,以减轻肾脏负担。
3.保持坏境安静,温度、适度适宜,尽可能将患者安排在安静房间,并做好病室的清洁和空气净化。
4.准确记录每日液体出入量,每日测体重。
5.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应严格控制入水量,每日进水量约为前一日排出量加500毫升。
6.应给与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低蛋白、易消化饮食。
7.加强对疾病的观察:
(1)注意观察尿量、色、质,少尿期应每小时测量尿量,严格记录;尿失禁、昏迷者可留置导尿,以便利于标本观察、收集、化验。
(2)监测血钾,血钾高于正常值时,应禁食含钾高的食物,如橘子、香蕉、蘑菇、山楂、枣等,并密切注意患者心率、心律的变化。
(3)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注意血压变化,如出现高血压应及时采取措施。
(4)需透析治疗的患者,按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护理常规。
8.遵医嘱给予利尿剂、脱水剂,注意打剂量静脉注射利尿剂如速尿时可产生耳鸣、面红等副作用,速度不宜过快,应观察有用药效果。
9.积极预防、控制感染。
买足病人基本生活需要,做好晨晚间护理,积极预防口腔、皮肤黏膜感染。
10.多尿期应防止出现电解质紊乱,注意营养物的补充。
11.禁用库存血,需大量输血时用新鲜血。
急性肾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肾衰竭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监测血压、尿量变化:
2、监测肾功能、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变化。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患者卧床休息。
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蛋白易
消化食物。
协助翻身拍背,加强口腔护理。
2、少尿期护理保持液体平衡,促进排尿:保持电解质、酸碱平
衡。
遵医嘱使用预防和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有效药物。
3、多尿期的护理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预防并发证的发生。
4、血液透析后的护理(置管处覆盖无菌敷料,每次上机前导管
维护一次,严格手卫生,观察穿刺处有无肿胀,渗液,确保置管通畅,部堵塞,不污染)。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准确记录24h 出入水量,床边血液净化按常规护理。
5、基础护理定时翻身拍背,加强口腔护理,保持管道通畅。
6、做好心理护理。
健康护理
1、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蛋白易消化食物。
2、卧床休息及肢体活动的方法。
3、床边血液净化者告知配合的注意事项:穿刺侧肢体制动的重要
性。
【实用】-急性肾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肾衰竭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有无心、肺、肝、肾严重疾病,有无感染以及使用对肾有损害的药物等诱因。
2.评估患者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尿量、神志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程度等,判断急性肾衰竭程度。
3.提供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恐惧等情绪。
【护理问题】1. 体液过多: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有关。
2.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病人食欲减退,蛋白质摄入减少有关。
3. 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4. 恐惧、焦虑:与发病突然,病情发展有关5.潜在并发症:高血压脑病、急性左心衰、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护理措施】1.一旦确诊后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以减轻肾脏负担。
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优质蛋白饮食,对于高分解代谢或透析患者可适当放宽蛋白质入量,尽可能减少钠、钾、氮的摄入量。
对于不能口服补充营养的患者,可采用鼻饲和胃肠外营养疗法。
血钾升高者,严格限制含钾药物和食物的摄入。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尿量、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的变化,有无头晕、心悸、胸闷、乏力等高血压或急性左心衰的表现。
4.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尤其是尿量的变化,以分辨急性肾衰竭分期。
维持体液平衡,少尿期应按“量出为入”的原则补充入液量,而多尿期入水量比出水量少500~1000ml。
5.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如利尿、降压药物。
6.做好透析前后准备与护理。
7.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或消除焦虑、恐惧情绪。
【健康指导】1.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去除导致急性肾衰竭的危险因素,避免应用影响肾血流灌注和肾毒性药物。
加强劳动防护,避免接触重金属及工业毒性药物。
2.指导患者观察尿量,如果发现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应赴医院就诊。
3.定期门诊复查肾功能。
【护理评价】1.病人是否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病人营养状况是否逐步改善。
3.有无感染发生。
4.病人是否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5.病人有无并发症发生,或发生后是否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急性肾衰竭的护理常规
急性肾衰竭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体重和营养状况,有无贫血。
2、评估患者神志和精神状况及水肿部位及程度。
3、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的变化。
二、护理措施1、按急诊抢救患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活动与休息。
协助取舒适卧位,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温度适宜。
3、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蛋白、易消化的饮食,限制水、钠摄入,透析患者予以高蛋白饮食。
活动与休息协助取舒适卧位,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温度适宜。
4、遵医嘱进行对症治疗(1)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遵循量出为入的原则补充入量,一般以基础补液量500毫升加前一天的出液量作为补液的标准,严格记录出入液量。
(2)高钾的处理:应密切监测血钾的浓度,当血钾的浓度≥6.5mmol/L,应遵医嘱给予处理。
(3)恶心、呕吐患者遵医嘱给予止吐药,并注意有无消化道出血的表现。
5、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尿量、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及血PH的变化。
6、预防感染: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口腔护理、会阴及皮肤的清洁。
三、健康指导要点1、勿使用肾毒性药物。
2、合理饮食,保证热量充足和富含多种维生素。
四、注意事项1、恢复期应加强营养,防止受凉,增强体质。
2、一周后复诊肾功能。
3、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急性肾衰竭的护理常规
急性肾衰竭的护理常规
【定义】
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短时间内(数小时至数周)肾功能急剧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含氮代谢废物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全身各系统并发症。
【观察要点】
(一)严密观察患者有无体液过多的表现,严格记录患者24小时出入量。
(二)监测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情况。
【护理措施】
(一)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肾脏负担。
下肢水肿者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
昏迷者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二)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监测并及时处理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三)对于能进食的病人,给予优质蛋白饮食,蛋白质的摄入量应限制为0. 8g/ (kg. d),并适量补充必需氨基酸。
(四)做好水肿部位皮肤的护理:抬高避免受压。
(五)血液滤过的护理。
【健康教育】
(一)疾病预防指导:慎用氨基糖苷类等肾毒性抗生素。
尽量避免需用大剂量造影剂的影像学检查。
误服或误食毒物时,应立即进行洗胃或导泻,并采用有效解毒剂。
(二)疾病知识的指导恢复期患者应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适当锻炼;注意个人清洁卫生,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避免妊娠、手术、外伤。
急性肾衰竭护理
急性肾衰竭护理急性肾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期内(数小时或数天)突然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升高,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全身各系统症状,可伴有少尿(<400ml/24h或17ml/h)或无尿(<100ml/d)。
【护理常规】1.休息与运动保证患者卧床休息,休息时期视病情而定,一般少尿期、多尿期均应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渐适当增加活动。
2.饮食护理少尿期,给予低蛋白质、低脂肪、低钠、高糖饮食,尿闭者限制含钾食物摄;多尿期,给予足够热量和维生素,给予含钾多的食物;恢复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饮食。
3.用药护理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严格执行静脉输液计划,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有无输液过多、过快引起肺水肿症状,并观察其他不良反应。
4.心理护理患者因疾病影响而出现不正常的情绪反应或对抗行为,护理人员应给予充分理解,关心体贴患者并参与患者的活动,协助患者度过危机,并建议其家属多以温暖、关切的态度接近患者,以提高患者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5.病情观察与护理准确记录24h出入量,观察尿比重与颜色,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并严密观察患者有无水肿。
6.基础护理大部分患者要留置尿管,每日用0.9%氯化钠溶液棉球擦洗外尿道口2次,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膀胱1次或2次,每日更换引流袋1次;做好口腔护理;定时为患者翻身擦背,以防压疮发生。
7.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护理慎用氨基糖苷类等肾毒性抗生素,尽量避免需用大剂量造影剂的X线检查,尤其是老年人及肾灌注不良者;加强劳动防护,避免接触重金属、工业毒物等;误服或误食毒物时,应立即进行洗胃或导泻,并采用有效解毒药。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恢复期患者应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适当锻炼。
2.饮食指导给予清淡流食或半流食,酌情限制水分、钠、钾、蛋白质;不能进食的患者,可静脉给予高营养。
3.用药指导指导患者遵医嘱给药,勿乱用药物,慎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非甾体抗感染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青霉胺、造影剂、其他化疗药物等。
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常规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数小时或数天)内突然急剧地进行性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血肌酐和尿素氮迅速升高,尿量明显减少,或出现其他有关肾功能急性减退的症状,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全身各系统并发症。
【临床表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典型的临床病程分为三个阶段:(1)少尿期:尿量明显减少,每日<400ml为少尿,<100ml为无尿。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严重者可发生消化道出血。
呼吸系统症状出现容量过多和感染的症状、循环系统因体内水分积聚严重过多,出现气促、端坐呼吸、肺部湿罗音等心力衰竭表现。
神经系统表现为性格改变、神志模糊、定向障碍甚至昏迷。
出现生化、电解质异常,肌酐、尿素氮升高,酸中毒,高钾血症,低钠血症等。
(2)多尿期:从少尿逐渐尿量增多并超过正常范围,尿量可每日达3000-5000ml,而肌酐和尿素氮仍可上升。
由于尿量过多,少部分病人尿比重下降,可出现脱水、血压下降等症状。
多系统症状减轻。
(3)恢复期:肾功能恢复,容量正常或正常偏高。
【护理要点】(1)按内科护理常规。
(2)密切注意体温、脉博、呼吸、血压、心率及意识状态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及时处理。
(3)正确记录24h出入量,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每日测体重。
(4)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尿量增加、病情好转时,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5)营养和水分的摄入:①少尿期:营养供给很重要,应尽可能摄入足够的热能(8368kj/d),蛋白质限制为每日0.8g/kg.。
②多尿期4-7d后,水和饮食的控制可逐日放宽,病人可逐渐地恢复正常的饮食,但蛋白质仍应继续适当地限制,直至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降至正常时才可放宽。
(6)多与病人交流,给予情感上的支持,以减轻其焦虑不安程度。
(7)治疗护理:①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不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②每日检测血电解质,纠正酸中毒,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按医嘱控制液体的摄取量:少尿期每日液体进入量按前一天液体排出量加上500ml给予;多尿期则按前一天尿量乘以2/3再加上720ml给予。
医院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护理常规
医院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护理常规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临床上出现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失衡和体内代谢产物蓄积。
1.护理评估(1)少尿期:持续2~3d到3~4 周,平均 10d左右,超过1个月,提示肾损害严重,有广泛的肾皮质坏死。
①尿量明显减少:少于 400ml/d为少尿,少于100 ml/d为无尿。
②水电解质紊乱:全身水肿,体重增加,血压升高,并出现低钠、低钙、高钾等电解质紊乱。
③循环系统:心包炎、左心衰竭、高血压;高血钾抑制心脏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心率减慢甚至心跳骤停,是少尿期的首位死因。
④呼吸系统:肺水含量增加,肺泡及间质纤维素渗出,均可导致呼吸困难,有时需应用机械通气。
⑤消化系统:厌食、恶心、呕吐、腹胀、消化道出血等,是最早出现的症状。
⑥神经系统:可因神经毒素潴留、脑水肿而出现神志模糊、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⑦血液系统:贫血、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障碍,各种凝血因子缺乏,有严重的出血倾向。
(2)多尿期;持续1~3 周,尿量增加甚至超过正常,每日达3000~5000ml 以上,可能出现脱水、血压下降,血尿素氮、肌酐仍可进一步升高,并可能出现感染,其他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3)恢复期;多尿期之后肾功能恢复正常约需 3 个月到 1 年,少尿期越长,肾功能恢复所需要的时间也越长。
大多数病人的肾功能可恢复维持日常生活及一般劳动,部分病人遗留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2.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注意评估病人的意识状态、贫血及尿毒症面容,有无血压升高,水肿情况,呼出气有无尿味,皮肤是否干燥并有抓痕,有无恶心、呕吐、腹泻、呼吸困难,心律是否规整,有无心包摩擦音等。
每日称量体重,记录出入量。
(2)对症护理,如呼吸困难者给氧等。
(3)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多与病人沟通,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使其正确对待疾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4)合理营养:肾功能不全病人的营养管理应及早开始,摄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低磷和优质蛋白饮食,适当限制钠盐和钾盐。
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常规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少尿期:(1)有无嗜睡、肌张力低下、心律不齐、恶心、呕吐等。
(2)血压变化,心功能不全、尿毒症脑病的先兆。
2、多尿期:血钾、血钠及血压的变化。
3、恢复期:用药不良反应。
二、护理要点◆一般护理1、少尿期(1)绝对卧床休息,注意肢体功能锻炼。
(2)饮食给予高糖、高维生素半流饮食,严格控制含钾食物、水果摄人。
(3)有恐惧心理者,护士应以关心、安慰为主,多给予鼓励。
2、多尿期(1)以安静卧床休息为主。
(2)供给足够热量和维生素,给予含钾多的食物。
3、恢复期(1)鼓励病人逐渐恢复活动,防止肌肉无力。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3)告知病人和家属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定期到医院复查。
◆症状护理1、少尿期的护理(1)严格限制液体入量。
(2)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遵医嘱监测电解质、酸碱平衡、肌酐、尿素氮等。
(4))做好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腹膜透析的准备工作。
2、多尿期的护理(1)准确记录出入量,特别是尿量。
(2)做好保护性隔离。
室内空气要新鲜,避免与易感人群接触,严格控制探视人员,各种介入性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3、恢复期的护理(1)避免劳累和一切加重肾脏负担的因素,如高血压等。
(2)遵医嘱给药,指导病人勿乱用药物。
三、指导要点1、生活指导:合理休息,劳逸结合、防止劳累;严格遵守饮食计划,并注意加强营养;注意个人清洁卫生,注意保暖。
2、病情监测:学会自测体重、尿量;明确高血压脑病、左心衰竭、高钾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的表现,定期门诊随访,监测肾功能、电解质等。
3、心理指导:在日常生活中能理智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愉快的心境;遇到病情变化时不恐慌,能及时采取积极地应对措施。
4、预防指导:禁用库血;慎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避免妊娠、手术、外伤;避免接触重金属、工业毒物等;误服或误食毒物,立即进行洗胃或导泻,并采用有效解毒剂。
四、出院指导1、饮食指导:非透析少尿期限制入量,适当补充营养。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常规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常规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简称急肾衰,属临床危重症。
该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肾损害,可在数小时至数天内使肾单位调节功能急剧减退,以致不能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和排泄代谢产物,而导致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及急性尿毒症综合征,此综合征临床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一、护理评估:1.病史:肾中毒:对肾脏有毒性的物质,如药物中的磺胺、四氯化碳、汞剂、铋剂、二氯磺胺(dichlorphenamide);抗生素中的多粘菌素,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Ⅰ、先锋霉素Ⅱ、新霉素、二性霉素B、以及碘造影剂、甲氧氟烷麻醉剂等;生物毒素如蛇毒、蜂毒、鱼蕈、斑蝥素(Cantharidin)等,都可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肾缺血:严重的肾缺血如重度外伤、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大量失血、产XXX出血、重症感染、败血症、脱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特别是合并休克者,均易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
另外,血管内溶血(如黑尿热、伯氨喹而至溶血、蚕豆病、血型分歧的输血、氧化砷中毒等)释放出来的血红蛋白,以及肌肉大量创伤(如挤压伤、肌肉炎症)时的肌红蛋白,通过肾脏排泄,可损害肾小管而引发急性肾小管坏死。
2、病情评估:1)少尿期:有无嗜睡、肌张力低下、心律不齐、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贫血、出血倾向、呼吸深而快、甚至昏迷、抽搐等。
(2)多尿期:血钾、血钠、血压及尿量的变化。
3)恢复期:肾功能、血压、尿量等辅助检查。
二、护理诊断:体液过多活动无耐力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3、护理步伐: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体温、呼吸、脉搏、心率、心律、血压等变化。
急性肾功能衰竭常以心力衰竭、心律紊乱、感染、惊厥为主要死亡原因,应及时发现其早期表现,并随时与医生联系。
2、保证卧床休息,休息时期视病情而定,一般少尿期、多尿期均应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渐增加适当活动。
3、营养护理少尿期应限制水、盐、钾、磷和蛋白质入量,供给足够的热量,以减少组织蛋白的分解。
急性肾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肾衰竭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
2.观察患者水肿、尿量等液体出入量情况。
3.观察患者有无肾衰竭所致的并发症的发生,如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紫绀,大汗淋漓等左心衰表现,高血钾(如四肢乏力,神志淡漠和感觉异常;
皮肤苍白发冷,心跳缓慢或心律不齐,血压低;甚至出现软瘫,呼吸机麻痹,心跳骤停),酸中毒等
4.观察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
【护理问题】
潜在并发症
1.水电解质酸碱失调高血压心衰心律失常
2.有感染的危险
3.营养失调
【护理要点】
1.绝对卧床休息,注意肢体的功能锻炼。
2.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监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如少尿期严格限制液体入量,防止水中毒,多尿期遵医嘱及时补液,防止脱水。
3.饮食护理:少尿期给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低蛋白质(高生物效价蛋白)宜消化饮食,避免含钾高的食物;多尿期给予含钾丰富的食物。
4.预防感染,做好口护、皮肤等护理
5.积极处理各项并发症,如:急性左心衰、高钾血症、酸中毒等。
6.行血透治疗的患者按血透护理常规护理。
【健康指导】
1.恢复期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适当锻炼
2.注意保暖、保持清洁预防受凉感染的发生
3.定期监测肾功能、定期随访、
4.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2015年7月份制
定
2016年8月第一次修订。
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常规
按该科一般护理常规。
卧床休息,直至症状消失,尿检查基本正常为止。
给予低蛋白,低脂肪,低盐,高糖饮食,尿闭者限制含钾食物。
严格控制出入水量,除脱水利尿剂需要快速静滴外,其它用药均应控制点滴速度。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观察每小时尿量,比重与颜色,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严格监测并记录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指标,为治疗效果的判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此类病人大部分要留置尿管,每日要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外尿道口2次,用1%呋喃西林液冲洗膀胱1-2次,每日更换引流袋一次。
口腔护理,体内代谢产物由呼吸排泄,呼吸有尿味,口内发臭,又因咽喉气管内分泌物积聚,易生口腔炎,故应做好口腔护理。
定时为病人翻身擦背,以防褥疮发生。
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常规一、概述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数小时至数周内发生的肾功能急剧恶化,引起急性少尿或无尿。
氮质代谢产物在体内潴留,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引起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代谢等功能变化的临床综合征。
[特殊检查] 血肌酐、尿素氮测定,肾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二、护理诊断1、排尿异常与肾功能受损有关。
2、体液过多与肾脏不能排出足够液体和电解质有关。
3、潜在并发症:心搏出量减少。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厌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有关。
5、有受伤的危险与血小板减少、贫血有关。
6、有感染的危险与中心静脉插管、营养状态差引起的衰弱状态、免疫力降低有关。
三、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观察尿量、颜色、性质,少尿期每小时测量,准确记录。
尿失禁、昏迷者插尿管、接尿袋,以利标本观察、收集、化验。
监测血钾,血钾高于正常时,禁食含钾高的食物,如桔子、香蕉、蘑菇、山楂、枣等,密切注意病人心律、心率的变化。
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注意血压变化,如血压高应及时采取措施。
需透析治疗的病人,按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护理常规。
准确记录每天液体出入量,每天称体重。
2、营养支持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严格控制入水量,每天入水量约为前1天排出量加500ml给予病人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低蛋白、易消化饮食。
3、药物护理遵医嘱给予利尿剂、脱水剂。
大剂量静脉注射利尿剂如速尿时可产生耳鸣、面红等副作用,注射速度不宜过快,观察用药效果。
4、活动与休息,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确立后,绝对卧床减轻肾脏负担。
保持环境安静,温度、湿度适宜。
尽可能将病人安置在单人房间,做好病室的清洁与空气净化。
5、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积极预防、控制感染。
满足病人基本生活需要,做好晨晚间护理,积极预防皮肤、口腔粘膜感染。
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舒适,促进食欲。
加强皮肤护理,可用气垫床,床单要保持平整、干燥、督促及帮助病人经常更换体位,防止皮肤损伤及感染。
人民医院护理部内科急性肾衰竭护理常规
人民医院护理部内科急性肾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 ARF)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短时间内肾功能急剧、进行性减退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以血肌酐和尿素氮迅速升高,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全身各系统并发症。
1、活动与休息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有高热、昏迷或心力衰竭者,均按相关常规护理。
2、饮食护理遵医嘱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优质蛋白饮食,蛋白质摄入量为0.5/(kg.天),酌情限制水及钾、钠盐的摄入量。
3、密切观察病情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如有血压突然升高、剧烈头痛、极度乏力及恶心、呕吐、神志障碍等提示发生高血容量、高钾血症、高氮质血症等并发症,应及时告知医生遵医嘱行床边心电、血压监护,并且每2~4小时记录1次。
高钾者应及时遵
医嘱做好处理,严密监测血钾变化,避免输注库存血。
4、控制体液平衡根据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洲量;少尿或无尿时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预防肺水肿输液速度宜缓慢,小于40滴/分。
多尿期就注意发生低钠、低钾血症,根据医嘱调整液体量,监测电解质。
5、透析护理做好各种透析疗法的术前及术后观察护理并记录。
6、预防感染保持口腔、皮肤及会阴部的清洁,预防感染。
7、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改善病人焦虑、烦躁及抑郁情绪。
8、健康指导指导病人出院后定期复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肾衰护理常规
一、饮食与营养
1、饮食护理:给于高生物效价的优质蛋白,蛋白摄入量
应限制为0.8g/(kg.d),给于高碳水化合物和高脂饮食,
以保持机体正氮平衡。
每天热量为
147kJ/kg(35kcal/kg)。
尽可能减少钠、钾、氯摄入。
适
量补充必需氨基酸。
2、对症护理:对恶心、呕吐的病人可根据医嘱应用止吐
药物,做好口腔护理,促进食欲。
不能经口进食者行
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
3、监测肾功能及营养状况:如体重、血尿素氮、血肌酐、
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等。
二、感染的护理
1、监测感染征象:注意有无体温升高、寒颤、疲乏无力、
食欲下降、咳嗽、咳脓性痰、尿路刺激征、白细胞计数
增高等,准确留取各种标本送检。
2、预防感染:
(1)、安置单人房间,定时通风空气消毒。
(2)、严格无菌操作,注意静脉留置导管及尿管的感染。
(3)、加强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卧床病人定时翻身、叩背,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4)、教导病人避免去公共场所。
(5)、接受血液透析的病人,其其乙型和丙型肝炎发生率高,故应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尽量减少输注血液制品。
3、用药护理:遵医嘱合理使用对肾无毒性或毒性低的抗菌
药物,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的护理
1、维持与监测水平衡:严格记录24h出入量,坚持“量入
为出”的原则。
每天尿量少于500ml或严重水肿者,液
体入量不应超过前一天24h尿量加上不显性失水量
(500ml)。
严密观察有无体液过多的表现,如水肿、体
重增加每天0.5kg以上、血清钠浓度偏低、中心静脉压
增高、肺部充血、无感染却出现心率呼吸快及血压高等。
2、监测并及时处理电解质、酸碱失衡:
(1)、监测血清电解质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密切观察有无高钾血症的征象,如脉率不齐、肌无力、心电图改变等,高钾者限制钾的摄入,少用或禁用紫菜、菠菜、薯类、山药、坚果、香蕉、香菇、榨菜等含钾丰富的食物,及时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禁止输入库存血。
(3)、限制钠盐:每天2~3g为宜。
(4)、观察有无低钙血症的征象,如手指麻木、易激惹、腱反射亢进、抽搐等,及时补钙。
四、皮肤护理
1、评估皮肤情况:评估皮肤的颜色、弹性、温湿度及有无
水肿、瘙痒,检查受压部位有无发红、水疱、感染、脱
屑及尿素霜等。
2、加强皮肤护理:应以温和的肥皂和沐浴液进行皮肤清
洁,洗后涂上润肤剂,防止皮肤抓伤、擦伤。
3、水肿的护理:应卧床休息,下肢水肿着抬高下肢,阴囊
水肿者可用吊带托起。
衣着宽松、柔软,定时翻身。
水
肿病人肌注时应先将水肿皮肤推向一侧后进针,拔针后
用无菌干棉球按压穿刺部位,以防针口渗液而感染。
严
重水肿者应避免肌注,应用静脉通道以保证药物吸收。
五、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
1、疾病知识指导。
2、合理营养、健康饮食,加强锻炼,预防感染。
3、指导自我监测出入量和血压。
4、治疗指导和定期随访。
六、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