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课件:2015五年制-消化教学RAO

合集下载

核医学PPT医学课件

核医学PPT医学课件
1939年Hamiton、Soley和Evans首次用131I诊断疾病;
1941年和1946年分别开始用131I治疗甲亢和甲状腺癌;
1946年核反应堆投产,获得了大量新的放射性核素及 其标记化合物;
8
1957年99Mo-99Tcm发生器问世,标记技术 得到不断提高和新的标记化合物研发成 功,这对放射性药物和核医学的发展起 了很大推动作用;
21
7 、电离辐射损伤不同; 8 、探测技术都采用闪烁探测技术; 9、影像重建技术都采用滤波反投影法。
22
显像原理比较
CT:利用外来的X射线作为放 射源穿透人体,由于正常和 病变组织的物理密度不同, 构成一副反应人体组织密度 差异的解剖图像。
X 射线
探测器
SPECT:利用注入体内的放射 性药物发出的γ光子成像;放 γ射线 射药物可选择性聚集在特定的 组织器官或病变部位中,使该 脏器或病变与邻近组织之间有 放射性浓度差,构成一副反应 人体器官组织功能的解剖图像。
6
核医学最重要的特点: 能提供身体内各组织功能性的变化,
而功能性的变化常发生在疾病的早期。
7
核医学发展历史
1931年发明了回旋加速器;
1934年Joliot和Curie研发成功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 素32P,从此真正揭开了放射性核素在生物医学应用的 序幕。之后10年为初期阶段,相继发现并获得了放射 性核素99Tcm和131I;
化学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它们 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
34
1953年Dr. Brownell和Dr. Sweet研制了 用于脑正电子显像的PET显像仪
60年代末出现了第一代PET扫描仪, 可进行断层面显像
35
1976年由Dr. Phelps和Dr. Hoffman设计, 由ORTEC公司组装生产了第一台用于临 床的商品化的PET

核医学消化系统PPT课件

核医学消化系统PPT课件
血流减少或缺乏的病变有肝囊肿、肝硬 化结节、肝脓肿等 2. 肝血管瘤的诊断,以及肝血管瘤和肝细胞癌的 鉴别诊断 3. 了解肝脏或肝内局部病变的肝动脉血供和门静 脉血供
2020年10月2日
5
四、正常影像
1. 肝血流灌注相动脉期 “弹丸”式注射放射性药物后,依次可见放射
性通过心脏各房室,肺及左心显影后2~4 s腹 主动脉开始显影,继续2~4 s双肾及脾脏显影 ,而肝区不出现明显放射性。 2. 肝血流灌注相静脉期 双肾显影后约12~18 s,肝区放射性持续增加 ,并逐步超过肾脏。此为门静脉灌注所致。
剂量740~1110MBq(20~30mCi)。
弹丸式静脉注射。
分别采集肝血流灌注相、早期影像和注射 后0.5~2 h延迟影像(血池相)。
必要时加作断层显像,有助于检查出多发 的病变。
2020年10月2日
4
三、临床适应证 1. 鉴别诊断血供丰富和血流减少的占位性病变
血供丰富的病变有肝血管瘤、肝细胞瘤 和部分转移性肝癌
二大类: 99mTc标记红细胞(99mTc-RBC) 99mTc-胶体(99mTc-硫胶体或植酸钠)
2020年10月2日
21
99mTc标记红细胞(99mTc-RBC)
最常用
可在体内标记红细胞
也可在体外标记
经静脉注射注入人体后,能较长时间停留在血 循环中,可持续24 h以上而有利于进行多次延 迟显像
(3)病变部分放射性等于周围肝组织 表 明病变有血供,其血供与肝组织相近。 病变可为肝癌、转移性肝癌、良性实质 性肿瘤或血管瘤等。
2020年10月2日
13
五、临床应用 1 肝血管瘤诊断
ECT特点:肝 胶体显像为放射 性缺损灶;而肝 血池显像原缺损 灶出现过度填充。 因血管瘤是由血 窦构成。

消化系统核医学课件

消化系统核医学课件
口服3-5天后,重复肝胆显像,鉴别先天胆道闭锁与新 生儿肝炎
临床应用
急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
肝外梗阻引起的黄疸 胆道手术后评价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先天性胆道闭锁与 婴儿肝炎综合征
临床应用
肝血流、血池显像
✓原理: 肝脏为双重血供,25%来自肝动脉, 75%来自门静脉,注入造影剂后,在动脉期 肝不显影,门脉期才显影,根据病灶血容量 的高低评估其性质(血管瘤、肝癌、囊肿)
自学内容
胃排空功能测定 小肠通过功能测定 食管通过功能测定
了解内容
工 必欲 先善 利其 其事 器
了解内容
PET/CT
十二指肠
肛管
空回肠
消化道肿瘤
食管
结直肠

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
食管癌 胃癌
小肠癌
结肠癌 直肠癌
恶性
PET/CT对消化道(空腔脏器)
肿瘤
肿瘤是盲区?
恶性间质瘤 淋巴瘤
其它
全 身 广 泛 转 移 , 一 直 找 不 到 原
肝胆系统
★肝胆动态显像★ 肝血流、血池显像 肝胶体显像
SPECT/CT
肝胆动态显像
原理:肝多角细胞自血液中选择性摄取放射性 药物,通过近似处理胆红素的方式和过程,将 其分泌入胆汁,继而由胆道系统排泄至肠道, 获得一系列的肝胆动态影像
显像剂: 显像剂为99m Tc-EHIDA(二乙基乙 酰苯胺亚氨二醋酸)
消化道出血显像
原理:静脉注射99Tcm-RBC或99Tcm-SC ,正常情况仅有大
血管及血床丰富脏器显像,如肠道由出血,则99TcmRBC可随血液进入肠腔,达到一定量时则放射性浓聚
99Tcm-RBC适用于间歇性或慢性出血 99Tcm-SC适用于急性出血

《消化系统核医学》课件

《消化系统核医学》课件
《消化系统核医学》 ppt课件
目录
• 消化系统核医学概述 • 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 • 消化系统核医学检查技术 • 消化系统核医学影像分析
目录
• 消化系统核医学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消化系统核医学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消化系统核医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消化系统核医学是一门利用核技 术对消化系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 医学分支。
02
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消化系统的结构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 化道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 肠等部分,消化腺则包括唾液腺、肝 脏、胰腺和胆囊等。
消化系统的功能
消化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通过物理和化 学方式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如 氨基酸、单糖和脂肪酸等,以便身体 吸收和利用。
核医学显像可观察肠道炎症活动情况,有助于诊断。治疗 上以抗炎、调节免疫为主,同时注意营养支持。
消化道肿瘤
核医学显像可检测肿瘤标志物及转移病灶,有助于早期发 现肿瘤。治疗上根据肿瘤类型和分期选择手术、放化疗等 综合手段。
消化系统核医学疾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考虑年 龄、病情、并发症等因素。
中长期效果
02
关注患者生存率、复发率、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变化。
预后评估
03
结合患者病情、年龄、并发症等因素,评估疾病的预后情况。
06
消化系统核医学的未来发 展与展望
消化系统核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新型核医学成像技术
利用新型核医学成像技术,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 机断层扫描(SPECT),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和诊断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核医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核医学课件)13.消化系统显像

(核医学课件)13.消化系统显像
2 停用特定药物
根据医生的指示停止使用特定药物,以免干扰显像结果。
3 注射放射性示踪物质
显像前会注射一种含有放射性示踪物质的溶液。
消化系统显像的操作过程
1
检查前准备
患者将会接受相关准备,如空腹和药
示踪物注射
2
物停用。
通过静脉注射放射性示踪物质。
3
显像开始
根据医生的指示,开始进行胃肠道显
观察和评估
4
排泄
胃肠道排除废物和身体不需要的物质。
免疫
胃肠道中的免疫系统起到重要的防御作用, 保护身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消化系统显像技术概述
消化系统显像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检查,通过放射性示踪物质和显像设备,观察和评估胃肠道的 结构和功能。
核医学影像
利用放射性示踪物质和核医学 设备进行显像。
内窥镜技术
通过内窥镜观察和拍摄消化道 的显像。
核磁共振(MRI)
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创建胃肠 道的显像。
消化系统显像的临床应用
消化系统显像在许多临床情况下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 • 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和评估 • 消化道肿瘤的检测和分期 • 消化道炎症和感染的诊断 • 胃肠道运动和排空功能的评估
消化系统显像前的准备步骤
1 快速
空腹6至8小时以确保胃肠道为空。
结论和总结
消化系统显像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胃肠道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做出准 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核医学课件)13.消化系统 显像
消化系统是人体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件将介绍消化系统显像的技术和 临床应用。
胃肠道部位,通过显像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的结构和功能。
消化
胃肠道负责将食物分解成营养物质,使其能 够被人体吸收。

明核医学5-消化课件

明核医学5-消化课件

肝动脉(25%)
肝血供
99mTc-红细胞
门静脉(75%)
肝血 流灌 注显 像
动脉相
肝血 池显 像
平衡相
(二)正常所见
1. Hepatic Artery 动脉期: 注射后6-8s Perfusion imaging 静脉期:8s后
2.Hepatic blood 30min后的影像 Pool tomography
异位胃黏膜显像(回肠)
Meckel 憩 室 显 像 : 注 射 显 像 剂 后 10min 于 脐 旁 出 现 浓 聚 灶 , 显 影 时 间与胃影同步,1h内,浓聚灶的位 置固定不变
消化道出血显像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maging
一、原理和方法
(一)原理 核素标记红细胞,肠壁破损出
3-5分:肝影清晰 10-20分:肝影逐渐消退,胆系开始显像
胆总管、胆囊或十二指肠出现 放射性
60分:肠影清晰,胆囊影有时仍存
异常图像
1.肝、胆位置或形态异常 2.肝、胆显影不良或消退缓慢,心肾显影 3.时相延缓或胆系不显影 4.显影顺序异常
三、临床应用及评价
1.新生儿黄疸的鉴别诊断
溶血性黄疸
(一)原理 正常胃黏膜能摄取和分泌
99mTcO4-,异位胃黏膜(美克尔 氏憩室)有浓聚99mTcO4-现象, 因而显影。
(二)方法
禁食、排便、静注99mTcO4- 15mCi每5min显像一次,共1h 。
(三)结果判断
右下腹或中腹部放射性浓聚区, 偶见左下腹。 灵敏度80-85%
影响因素
病灶的大小 病灶的成分(黏膜的成分) 炎症 胃分泌的影响(注射五肽胃泌素提高阳性率)
血,局部异常放射性浓聚,核素 显像判断出血部位、范围.

消化系统核医学PPT课件

消化系统核医学PPT课件

填充,但无 过度填充
过度填充,或 仅见一般填充
有填充,但 无过度填充
转移性肝癌
斑点状稀疏或局 部缺损偶见正常
局部动脉血供 增强或正常
有填充
寄生瘤 (Parasitic
Tumor)
正常
局部动脉血供 增强或正常
有填充
18
肝胆动态显像
一.原理
肝细胞摄取
19
肝 二.显像剂
胆 药物名称 γ射线能量
吸收剂量(Gy) 尿中排泄率(%)
8
肝胶体显像
三. 显像方法
•病人准备: 无 •注射剂量: 74~185MBq(2~5mCi) •显像时间: 15分钟后 •显像方法: 静态或断层显像
9
肝正 胶常
体图
显像
ANT
POST

LLA
RLA
10
肝异
胶常
体图
显 像
像 (

ANT






LLA
POST
RLA
11





横断面
失状面

•病人准备: 空腹4小时 •注射剂量: 74~370MBq(2~10mCi) •显像时间: 即刻至胆囊、肠道显影后 •显像方法: 动态显像
21
Normal Hepatobiliary Imaging
5 min
10 min
15 min
20 min
25 min
30 min
35 min
99mTc-BIDA
140 1.35 X10-6 5.40 X10-6 2
99mTc-Mebrofenin 1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 饶国辉
第二节 消化道显像
▪ 胃食道返流显像(自学) ▪ 异位胃黏膜显像★ ★ ▪ 胃肠道出血定位显像★ ★ ▪ 十二指肠胃返流显像
中山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 饶国辉
胃肠道出血定位显像★ ★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 原理标记红细胞出血部位渗出进入肠道,导致异常的放射
示困难
▪ 慢性间歇性出血
▪ 采用99mTc-RBC比血管造影、内规镜、 外科手术探查及X光更灵敏、快速、
▪ 方便、阳性率高达85%,特别适合下 消化道出血的病人。
▪ 急性活动性出血

采用99mTc-胶体显像灵敏度高,即使 0.1u/min的出血都可检出,较动脉
造影及99mTc-RBC灵敏度高、简单、准 确、方便。
观察血流灌注; 1帧/30sec,采集40-60分钟,舌下含服酸性药物再 采集,观察分泌、排泄。
静态显像: 前位、左右侧位。 放射性摄取:增高/减少、弥漫/局部 – 准备
X线造影干扰本检查,需间隔2~3周方可进行本检查。
▪ 图像分析:双侧腮腺、下颌下腺显影,舌下腺很少显影。前后
位见腮腺呈长椭圆形,位于双耳前下方,颌下腺呈圆形或椭圆型。
▪ 位置、大小、形态、放射性分布
冷区: 混和瘤、唾液腺囊肿、脓肿。 边缘不清,恶性肿瘤。

热区: 淋巴乳头状囊腺瘤(Warthin瘤)

温区: 多为混和瘤
正常唾液腺动态显像图及曲线
▪ 临床应用
1、唾液腺炎症:急性表现为功能亢进,放射性浓聚。慢性 表现为功能减退,放射性稀疏、缺损
2、SjÖgren(舍格伦)综合征 (口腔-皮肤-粘膜干燥综合 症)
▪ 显像采集方法
– 动态采集
正常所见
3-5分 6-10分 15-30分
肝显影, 胆道系统 肠道无显 像。
肝影更明 显,左右 肝管显影,
胆囊隐约 可见。
肝影逐渐 变淡,胆 囊及肠道 明显显影
45分
肝影基本消 失,胆囊开 始变淡,肠 道出现大量 放 射性分布
3-5分
6-10分
15-30分
45分
▪ 临床应用
3、占位性病变(淋巴乳头状囊腺瘤,Warthin瘤,热结节)
4、异位唾液腺
中山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 饶国辉
Hale Waihona Puke 唾液腺显像 Salivary Gland Imaging
▪ 异常图像
干燥综合症:唾液腺模糊,对酸性刺激无反应 ★ ★“热”区:淋巴乳头状囊腺 瘤(Warthin瘤)
冷区
唾液腺肿物(肿瘤、囊肿、脓肿)
异常图像
条索状影
异位胃粘膜显像★ ★
Ectopic Gastric Mucosa
▪ 原理 异位胃粘膜与正常胃粘膜一样具有胃
壁细胞,后者能摄取和分泌99mTcO4-,表现为局部 放射性浓集
胃壁细胞 壁细胞 盐酸 黏液细胞 主细胞 胃蛋白酶
▪ 显像剂:高锝酸盐(99mTcO-4)
▪ 图像特征 在胃显影同时,肠道出现浓集
出血影像特征: 灶性/索状放射性浓聚,浓聚灶随肠
蠕动移动
▪ 临床应用及评价★ ★
胃肠道出血定位显像:条索状的显像剂浓聚,灵敏度 85-90%,动物实验0.1ml/min
内镜 :定位+治疗,观察部位有限,范围为直肠至回盲段,
大量出血:内镜模糊,定位困难。
选择性血管造影:仅适用持续出血,末梢小动脉出血显
十二指肠空肠曲
*若胃区内出现放射性或 口服牛奶后胃区内出现放 射性分布,可诊断为十二 指肠胃返流
*这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 法,对胃炎的病因诊断, 观察胃肠吻合术后综合 征有实用价值。一旦此 实验出现阳性,考虑胃 炎为胆汁返流性胃炎
十二指肠胃返流
正常肝胆显像
第三节 肝脏及胆道显像
▪ 肝胆动态显像★ ★ ▪ 肝血流灌注和血池显像★ ▪ 肝胶体显像★ ★ ▪ 门静脉压力测定 ▪ 肝癌阳性显像
消化系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核医学科
饶国辉 P154
消化系统
▪ 唾液腺 ▪ 消化道(食道、胃肠) ▪ 肝脏及胆道
中山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 饶国辉
第一节 唾液腺显像Salivary Gland Imaging★
–原理
唾液腺小叶内导管上皮细胞摄取和分泌99mTcO-4
–方法
动态显像:注射99mTcO4- 185~370MBq, 1帧/2sec,采集30帧,
灶,逐渐增强,位置一般固定,常位于右下腹
▪ 临床应用 简便、快速、无创
1. 美克尔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为 诊断的首选方法。
2. Barret食管 壁细胞取代食管下段 3. 小肠重复畸形
美克尔憩室
小肠重复畸形
左下腹部大片状的放射性浓集
十二指肠胃返流诊断
*正常情况下,放射性示踪剂随胆汁排泄 到十二指肠,进入空肠、回肠,而不返 流到胃。表现为十二指肠空肠曲以上的 胃区内无放射性分布。饮用牛奶增强胆 汁分泌,加速放射性的排泄,胃区内仍 无放射性分布。
肝胆解剖生理
▪ 肝脏细胞
– 肝细胞(多角细胞),肝胆动态显像 – 星形细胞(单核-巨噬细胞,Kuffer氏细胞),肝胶体显像
▪ 胆道
– 肝内胆管 – 肝外胆管 – 胆囊
肝胆动态显像
▪ 原理方法
– 胆汁形成 ▪ 肝多角细胞>毛细胆管>肝内胆管>总胆管>胆囊>肠
▪ 显像剂
– 99mTc-EHIDA / 甲溴菲宁
由于小肠自身的长度及移动性,不适宜内镜检查,胃肠道出血显像时条索状 的显像剂浓聚可定性诊断小肠出血。但出血位置的定位诊断常有较大的误差, 可指导血管造影(如肠系膜上、下动脉)。
正常图像
▪ 图像特征
– 腹部富血器 官、大血管
– 膀胱显影
– 胃、十二指 肠、空回肠 及结肠基本 不显影。
中山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 岳殿超
性浓集
▪ 显像剂★
99mTc-RBC 慢性/间歇性出血
99mTc-RBC显像可见肝、脾、肾、膀胱及腹部大血管显像,腹部其它部 位可见少量放射性本底,胃、十二指肠、空回肠及结肠基本不显影。
99mTc-胶体 急性活动出血
99mTc-Sc显像除肝脾及大血管显影外,腹部本底低,胃肠道 任何部位无异常放射性浓集区。
– 先天性胆道疾病与婴儿肝炎综合征★ ★ 24h以内肠道有无放射性分布
– 急性胆囊炎
– 黄疸原因(先天性先天性胆道闭锁、新生儿肝炎) – 胆道术后随访 – 肝细胞癌 病灶为放射性热区
新生儿先天性胆道疾病与肝炎鉴别★ ★
新生儿肝炎与先天性胆道闭锁都表现为黄疸。但 治疗方法不同,一个需要手术,另一个则不需要 手术,因此二者的鉴别诊断就显得很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