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二章

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名轲,字子舆。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也被世人尊称亚圣。《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四书”之一。孟子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前代政治家提出的民本思想,对于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是有一定作用的。孟子主张“性善说”,他认为人生之初其性是善良的,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先验的人性论。

《鱼我所欲也》

一、语音。箪(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恶(wù)

二、通假字。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②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③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这里是“感激恩德”之意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三、一词多义。

为:今为宫室之美为了

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做,这里是“接受”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做

得二者不可得兼能够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通“德”,这里是“感激恩德”之意

故不为苟得也取得

之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取独

人皆有之代词,指“义”这种思想

行道之人结构助词,的

蹴.尔而与之代词,代乞人

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

管夷吾举于士从

生于忧患在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四、重点词语解释。

(1)一豆羹.(古代盛食品的器具)

(2)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本来的思想,即“义”。

(3)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

(4)一箪.食箪:竹筐

(5)一豆.羹豆:碗

(6)蹴.尔而与之蹴:践踏

(7)万钟于我何加

..焉何加:什么益处

(8)所恶.有甚于死者恶:厌恶

(9)舍生而取义.者也义:正义或仁义

(10)贤者

..能勿丧

..耳贤者:有道德的人。勿丧:不丧失。

(11)万钟

..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丰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则,连词,这里表示假设,“如果”的意思。

(12)二者不可得兼

..得兼:能够同时得到。

(13)故不为苟得

..也苟得:苟且取得。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14)妻妾之奉.奉:侍奉。

(15)呼尔

..而与之呼:呼喝。尔:助词。而:表修饰。与:给。

(16)所识穷乏

..者得我与穷乏:穷困贫苦。

(17)有是心.也心:思想。

(18)如使人之所欲如使:如果,假使。下文的“使”同义。

(19)凡可以得生者者:在这里指代办法。

(20)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通过某种办法。

(21)是亦不可以已乎已: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五、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即“舍生取义”。

2.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为之,为妻妾之奉为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6.不辩礼义地接受万钟是为了: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7.文中与“嗟来之食”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六、重点语句翻译。

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然而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3.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不干了吗?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

5.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原先为了义(羞恶之心)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它。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

8.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如果你(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过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

9.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如果你用脚踢着(或践踏)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七、课文内容理解。

1.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本文除了“举例论证”外,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

2.归纳段意:第一部分(第一节):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部分: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

第二节: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

第三节:从反面举例,接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批评见利忘义。

3.文中所指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4.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八、开放性试题。

1.我国历史上,许多人把文中的观点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作为自己最高道德标准来追求。请举一例。☆如:文天祥面对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不为所动。

2.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舍生取义。(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