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问题

合集下载

宪法原则是什么?宪法原则的关系是怎样的?

宪法原则是什么?宪法原则的关系是怎样的?

宪法原则是什么?宪法原则的关系是怎样的?宪法是我国长治久安的根本依据,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宪法也是最具法律效力的法律。

作为公民需要严格遵守宪法规定的内容。

宪法具有四大基本原则。

那么,这些原则都是什么?宪法原则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宪法是我国长治久安的根本依据,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宪法也是最具法律效力的法律。

作为公民需要严格遵守宪法规定的内容。

宪法具有四大基本原则。

那么,这些原则都是什么?宪法原则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1、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表明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所有者,而国家机关和国家公务人员是国家权力的行使者。

人民主权原则也称主权在民原则,意思是指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

这一原则最早于1776年北美十三州的《独立宣言》和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中得到政治确认。

后来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普及而传播于世界各国,并在1789年美国宪法上首次获得最高法律确认,而当1791年法国宪法将《人权宣言》作为序言予以记载下来以后,人民主权原则就成为了资产阶级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的一个基本原则。

但在社会主义宪法中,人民主权原则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第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社会主义宪法人民主权原则的基石,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

它否定"三权分立"反对对主权的分割,强调人民主权的统一性;第二,"人民"是个政治概念,有特定的含义,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资本主义宪法所规定的人民主权原则是依据社会契约论,认为人民主权是全民的超阶级的,而社会主义宪法规定的人民主权原则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即国家是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人民主权只能是统治阶级的主权;第三,人民行使主权的方式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宪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宪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宪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宪法学基本原理1.宪法与其他法律相比具有怎样的特征?(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问题(如国家制度及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设置及相互关系等),而法律规定的内容只涉及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制定:宪法一般要求成立一个专门机构,而普通法律的制定一般由常设的立法机关负责;宪法草案的通过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制宪机关成员的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以上同意,有的需全民公决,而普通法律的通过一般只要代议机关的议员或代表半数通过。

修改:1.特点主体;2.的通过程序更严格;3.内容的限制(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2.如何理解“宪法性法律”?宪法性法律一般是指有关调整宪法关系内容的法律,是从部门法意义上按法律调整的对象所作的一种学理分类。

两种含义:(1)不成文宪法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调整宪法关系内容的法律。

(一般立法程序、效力与规定其他内容、调整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相同)(2)成文宪法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调整宪法关系内容的法律。

(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作为宪法的表现形式,宪法性法律应当是指不成文宪法国家规定宪法内容、作为宪法构成部分的一系列法律。

宪法性法律仅具有一般法律效率而不具有高于法律的效率。

3.如何理解宪法制定、宪法解释和宪法修改的关系?宪法制定是指宪法制定主体依照一定的理念、基本原则和程序并通过制宪机关创制宪法的活动。

宪法解释是指宪法解释机关根据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对宪法规定的含义、界限及其相互关系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

宪法修改是指宪法修改机关认为宪法的部分内容不适应社会实际而依据宪法规定的特定修改程序删除、增加、变更宪法部分内容的活动。

宪法制定不同于宪法修改,后者是在原有宪法的基础上对宪法内容作全部或部分的变动,但不改变原有宪法的理念和基本原则。

宪法解释和宪法修改都是使原有的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保持一致、协调二者之间关系的方法。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1、普遍性原则 2、平等性原则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 4、无记名投票原则
5、监督原则
6、物质帮助原则
公民享有选举权的基本条件: A、具有中国的国籍,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公民; B、年满18周岁; C、依法享有政治权利。 至于居住条件,我国未加以限制。但 是我国法律规定“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 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国务院的职权 国务院行使的职权有:制定行政法规,发 布决定、命令;规定行政措施;向全国人大及 其常委会提出议案;对所属各部、委和地方各 级行政机关实施统一领导和监督;领导和管理 经济、国防、民政、文教、卫生、民族事务等 项工作;管理对外事务以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授予的其他职权。
(四)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全国武装力量的领 导机关。它由主席、副主席、委员组成, 实行主席负责制。中央军委主席由全国人 大选举产生,其他组成人员由军委主席提 名,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决定,每届任 期与全国人大每届任期相同,其职权在我 国国防法中作了明确规定。
(六)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 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 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七)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高级人民法院 中级人民法院 基层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组织体系
第三节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 原则和制度
一、宪法的特征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民主制度化、 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 的集中体现。
怎样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一)宪法内容的根本性 根本制度,即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 原则,包括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 构形式、基本经济制度、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与 活动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根本任务,即根据邓小平理论,集中力 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学习宪法基本内容

学习宪法基本内容

学习宪法基本内容[文档模板]学习宪法基本内容一、宪法的概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制度与活动的总规范。

宪法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有着重要的规范作用。

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对于我们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具有重要意义。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1.全面依法治国原则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大政治制度安排。

它要求依法治国的范围包括国家制度的建设、国家管理的范围、国家活动的方式、国家公民关系的调整等方面。

2.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保护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等。

公民应当通过依法行使权利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坚持党的领导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三、宪法的主要内容1.国家制度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自治制度、国家分权制衡等。

这些制度是保障国家政权稳定、有效运行的基础。

2.国家机关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的主要机关,包括国家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

这些机关在国家政治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应承担的基本义务,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劳动权利、教育权利等。

4.国家经济和社会事业宪法规定国家的经济制度,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方针,鼓励和保护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

五、所涉及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文附件)六、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全面依法治国:即依法治国在各方面的全面落实,强调依法治国的全方位和全过程。

2.公民权利:指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享有和行使的权利,如人身权利、意识权利、财产权利等。

七、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1.理解与贯彻宪法:在宪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有时会因为对宪法内容的理解存在差异而产生争议。

解决办法是加强对宪法的学习和宣传,提高全民的宪法意识。

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宪法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组织结构和权力运行方式。

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是确保国家稳定、公正和民主的重要保障。

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人民主权、法治、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行政等。

人民主权意味着国家的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所有行政机关和官员都应依照法律和人民的意愿行使权力。

法治原则要求政府行使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应受到法律的限制和约束,任何人都应该遵守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正无私。

平等原则强调人民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保障人们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如言论、宗教、出版、集会等自由权利。

依法行政原则要求政府管理和决策的合法性,确保政府行事透明、公正、高效。

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的组织结构、权力机关职责、公民权利和义务等。

国家的组织结构通常包括国家元首、国家机构和政府部门等。

国家元首通常是国家的象征性代表,如总统或国王。

国家机构是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如议会、政府和法院等。

权力机关职责指明各个机构的职能和权限,并规定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平衡关系。

公民权利和义务部分则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如言论自由、选举权、义务教育等。

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体现了国家实行法治、民主和公正的核心价值观。

宪法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对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守护着人民的权益,保障着国家的繁荣和进步。

对我国宪法的认识和理解

对我国宪法的认识和理解

对我国宪法的认识和理解我国宪法的认识和理解作为一部规定国家基本法律基本制度、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书,宪法承载着维护国家安定、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在我国,宪法也是最高的法律法规,司法活动的根据。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宪法的认识和理解。

一、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民族平等、依法治国、民主法制、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为了人民、党的领导、统一战线。

这些基本原则的确立,不仅体现了我国社会制度的特点,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法律基础和理论指导。

其中,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最为核心的原则,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表现之一,体现在宪法规定的人权包括政治权利、民主权利、社会权利、经济权利等。

同时,依法治国的原则也非常重要,也是一切其他原则的基础。

依法治国意味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正执法、文化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二、宪法的法律效力宪法作为一部正式的法律法规,与其他法律法规一样,具有法律强制力。

在我国,宪法是最高的法律法规,一切法律法规都要服从宪法的规定。

如果别的法律法规与宪法相悖,那么这些法律法规就是无效的,因为宪法是最高的法律标准。

因此,维护宪法的权威性,才能保障大家的权益和维护国家的稳定。

另外,宪法的解释权在我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拥有的,这也就是解释权的最高权威。

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对法律效力做出的解释才是于法律意义上具有权威性的解释。

三、宪法的意义和价值宪法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在于其本身作为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和法律效力,更重要的是其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维护公民权益方面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矛盾和问题也在不断增加,这时,宪法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宪法规范全社会行为,维护公民正当权益,提高宪法认识,拓展公民权利的行使空间,推动司法公正和有效,都是宪法起到的作用。

同时,宪法作为最高的法律法规,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标志和制度基础。

依照宪法,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推动国家的发展,保障民众的福利,是宪法在治国方面的体现。

练习题宪法的基本原则

练习题宪法的基本原则

练习题宪法的基本原则
在练习题宪法的基本原则方面,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和解答的示例:
1. 问题: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解答: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民主原则、法治原则、平等原则、文
化多样性原则、社会公正原则、人权保护原则等。

2. 问题:民主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是什么?
解答:民主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主要包括选举权、言论自由、组
织自由、公民平等、参与政治决策等。

3. 问题:法治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是什么?
解答:法治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主要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
律保护公民权利、法律确定和保障权力的行使范围等。

4. 问题:平等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是什么?
解答:平等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主要包括政治平等、社会平等、
经济平等和文化平等。

5. 问题:文化多样性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是什么?
解答:文化多样性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主要包括保护和尊重各种
不同文化的存在和发展,禁止任何形式的文化歧视。

6. 问题:社会公正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是什么?
解答:社会公正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主要包括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分配社会资源、维护弱势群体权益等。

7. 问题:人权保护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是什么?
解答:人权保护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主要包括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保护人的身体、精神和财产安全等。

总结起来,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一系列保障公民权利和社会公正的准则。

这些原则构成了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石,保证了公民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在练习题宪法的基本原则方面,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原则,为培养法治意识和维护社会公正发挥积极作用。

宪法解读宪法的民主原则

宪法解读宪法的民主原则

宪法解读宪法的民主原则宪法作为一个国家的基本法律文件,规定了国家的组织结构、权力机关以及个人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

为了确保宪法的正确理解和有效实施,宪法解读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而在宪法解读的过程中,民主原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民主原则的解读,并探讨其在宪法解读中的具体应用。

一、民主原则的内涵和基本原则民主原则是一种基本政治原则,其内涵包括民主权利、民主决策、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等方面内容。

在这些基本要素中,民主权利是核心,包括言论自由、结社自由、选举权、被选举权等。

民主决策是指民众通过投票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国家重要决策的权利。

民主参与包括民众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如参与政治讨论、参与政党活动等。

而民主监督则是民众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

民主原则的基本原则是“人民至上”,即国家和政府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一切依法行使的权力应当为人民利益服务。

民主原则追求的是人民的自由和平等,保障人民对国家事务的参与和监督权力。

在宪法解读中,民主原则的核心是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并将人民的意见和利益作为宪法解读的重要参考。

二、宪法解读的民主原则1. 监督权力行使宪法解读中的民主原则意味着对政府权力行使的监督。

宪法规定了政府的权力范围和限制,并强调政府行为应当遵循法律和公平正义原则,而不得侵犯人民的权利。

在宪法解读中,人民有权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包括提起诉讼、举报不法行为、参与社会监督等方式。

通过监督,人民可以确保政府行使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进一步保障人民的权利。

2. 提升法治意识宪法解读中的民主原则还要求加强公民的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指公民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以及依法行使权力的意识。

在宪法解读中,法治意识的提升可以通过普及宪法知识、加强法律教育等方式实现,使公民更加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明白宪法对公民的保障和要求。

只有当公民具备了法治意识,才能够更好地参与宪法解读和维护宪法权威。

3. 鼓励公众参与民主原则要求广泛鼓励公众参与宪法解读的过程。

宪法是国家的基本准则教案及教学反思

宪法是国家的基本准则教案及教学反思

宪法是国家的基本准则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1. 理解宪法的概念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3. 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教学准备
1. 教材:宪法教科书;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宪法相关的图片或案例,引起学生对宪法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宪法的定义、作用及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3. 讨论与互动(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对宪法的理解和看法,并提出问题进行互动。

4. 案例分析(15分钟):选择一个具有争议性的宪法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并探讨不同观点的利弊和影响。

5.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宪法
的重要性和个人应具备的宪法意识。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简明扼要的方式介绍了宪法的基本概念和内容,通过
案例分析和讨论互动,培养了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治观念。

但在教
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理性讨论。

此外,为了加深学生对宪法的理解,可以引
入更多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如何联系实际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如何联系实际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如何联系实际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原则是体现在宪法制度与程序中的价值和理念,是构成宪法价值共同体的基础和连接点。

宪法原则既表现为人类生活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同时表现为各国特定宪法文化的存在方式与特殊性。

宪法原则既表现为理念,也表现为具体的规范形式。

在建立宪法诉讼制度的国家,宪法原则往往成为进行宪法判断的基础和具体依据。

宪法原则是宪法价值的统一体和基础,是构成社会政治共同体的基本要素。

对世界各国宪法与宪政理论和实践的考察表明,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

一、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也称主权在民原则,意思是指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

人民主权原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的一个基本原则。

但在社会主义宪法中,人民主权原则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包括:第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社会主义宪法人民主权原则的基石,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第二,”人民”是个政治概念,有特定的含义,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第三,人民行使主权的方式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人权保障原则人权,即作为一个人应具有的权利。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一贯致力于维护和保障人权。

从《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到《1982年宪法》,虽然没有直接使用“人权”一词,但基本人权原则和人权的具体内容,则直接反映在宪法所确认和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之中,而且在实践中始终把生存权和发展权放在首位。

生存权是第一人权,是其它人权的基础。

在占有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解决了公民的生存权问题,这在人权发展史是个杰出的贡献,其根本原因无疑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确认与保障了人权。

同时,民族的发展权在我国也得以充分实现,这对我国民族的兴旺和繁荣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权力制约原则权利制约原则源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关于分权和制衡的理论。

在社会主义国家,权力制约原则表现为议行合一,即权力统一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当代政治制度论述题

当代政治制度论述题

当代政治制度论述题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论述题(1题,20分)1.什么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它居于中国政治制度多层次结构中的内层,是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发展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形式。

(5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首先是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我国现阶段,人民指的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全体人民当家作主,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享有各项民主权利。

这是人民民主专政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它表明我国实行的民主是历史上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还规定工人阶级是中国的领导阶级,工农联盟是中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建立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5分)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决定和制约着其他一切政治制度。

它体现在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其他具体政治制度之中,并且贯穿这些制度的全过程。

(5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

(2分)人民民主专政的核心是坚持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权。

(2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只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人民有权行使国家权力,但就“如何行使”以及“采取何种组织形式去行使”等具体问题却没有作详细的规定。

这需要由其他的制度来具体规定和实施(1分)。

2.联系实际说明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人民主权原则指的是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或者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解读宪法的原则

宪法解读宪法的原则

宪法解读宪法的原则宪法是一部国家的基本法律,是国家权力组织、行使和保障的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为确保宪法的正确理解和适用,需要进行宪法解读工作。

宪法解读的过程中,有一些原则需要遵循,以保证解读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本文将对它们进行阐述。

一、文字表述原则宪法解读的首要原则是以宪法文字表述为依据。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文字表述准确明确,要以其原文为基础进行解读。

解读过程中不能随意改变、增减或曲解宪法的表述,应当准确理解每个词句的含义,尊重宪法的原意。

二、一般解释原则宪法解读应当遵循一般解释原则。

宪法是一部宏观的法律文件,其中的条文不能被孤立地解释,而应该结合整个宪法体系进行解读。

对于具体问题的解释,应当与宪法的其他相关条文相协调,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避免解读的碎片化和片面性。

三、历史立场原则宪法解读还应当立足于历史立场原则。

宪法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制定和修订的,其制定背景和历史背景对于正确理解宪法的含义和目的具有重要作用。

在解读宪法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宪法起草者的初衷、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宪法的精神和原则。

四、权利保障原则宪法解读必须坚持权利保障原则。

宪法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文件,必须将公民的权利放在首要位置进行解读。

要根据宪法的规定和精神,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确保宪法在实践中能够发挥其保障和限制权力的作用。

五、法治理念原则宪法解读应当体现法治理念原则。

宪法是法治的基础,宪法解读的过程中必须坚守法治原则。

解读结果应当是合法的、公正的、可预见的,不能背离法治精神。

解读过程中,应当尊重法律程序,遵循法律的程序规定,确保解读结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六、文本优先原则宪法解读要遵循文本优先原则。

宪法的解释应当以它的文字表述为准。

对于不同理解可能存在的情况,应当优先考虑文字表述的解释,而不是推测和假设。

只有当文字表述无法明确解释时,才能引用其他解释方法,如宪法的目的和宗旨等。

七、宪法精神原则宪法解读必须体现宪法精神原则。

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怎么理解宪法的原则

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怎么理解宪法的原则

联系实际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问题宪法原则是体现在宪法制度与程序中的价值和理念,是构成宪法价值共同体的基础和连接点。

宪法原则既表现为人类生活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同时表现为各国特定宪法文化的存在方式与特殊性。

宪法原则既表现为理念,也表现为具体的规范形式。

在建立宪法诉讼制度的国家,宪法原则往往成为进行宪法判断的基础和具体依据。

一、宪法原则性质与功能宪法原则是宪法价值的统一体和基础,是构成社会政治共同体的基本要素。

宪法原则的性质表现在:一是价值性,即宪法原则体现了宪法国家应追求的基本目标与价值体系,指明宪法生活的基本方式;二是原理性,即宪法原则实际上是宪法存在与发展的基本原理,是由各种原理组成的集合体;三是指导性,即宪法原则对整个宪法制度的运作过程起到指导功能,构成宪法制度统一的基础;四是多样性,即宪法生活的多样性在客观上决定了宪法原则存在方式与功能的多样性。

宪法原则的基本功能是指导宪法规范与宪法制度运行的过程和程序,使宪法发展具有统一的基础和依据。

具体而言宪法原则的基本功能表现在:提供现代国家构成原理的基础,使国家权力的运行具有统一的基础;提供宪法国际化的事实和价值基础,使宪法在统一的理念下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提供解决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冲突的指导原则与理论依据,是解决社会各种利益纠纷的准则;提供进行宪法解释与宪法判断的标准与认识论的工具;提供宪法价值社会化的基础与形式,使社会成员在实际生活中不断感受宪法带来的利益等。

宪法原则并不是具体而明确的规则,其内涵由各种抽象的原理组成,有时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二、宪法原则形式与分类宪法原则作为对宪法制度运行过程进行指导的原理,其表现形式是多元化的。

在各国宪法学理论中宪法原则有不同的表述。

宪法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宪法典中没有明文。

如在美国,有的学者谈论宪法原则时认为,美国宪政的基本原则是权力分立和权力分配,并从这一原则中派生出美国宪政的另一项原则,即限权原则。

联系实际情况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问题

联系实际情况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问题

联系实际情况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问题字数:1196宪法基本原则是指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穿于立宪和行宪的基本精神。

任何一部宪法都不可能凭空产生,都必须反映一国当时的政治指导思想、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

宪法基本原则是对这些方面的集中反映。

一、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

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因此,国家的主人不是君主,而是人民,治理者只是受人民委托,因而主权只能属于人民。

从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布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等等。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质上也就是主权在民。

二、基本人权原则人权,是指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

人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社会中的人,因而当人权与某一个体的人相结合时,则不能不打上这个人所处客观社会历史条件的烙印,从而使人权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但就人权最原创的意义而言,它在本质上属于应有权利、道德权利。

三、法治原则四、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

社会主义国家的监督原则是由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巴黎公社所首创的。

马克思指出: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的。

这些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

巴黎公社所首创的这一原则,被后来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奉为一条重要的民主原则,并在各国宪法中作出了明确规定,如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等等。

尽管如此,但由于监督观念,特别是监督原则的法律化、制度化还有待加强,因此,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政实践中,权力制约原则的贯彻落实还有许多工作可做。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案:学习宪法基本原理 (2)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案:学习宪法基本原理 (2)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案:学习宪法基本原理一、引言在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日益被重视。

初中阶段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价值观和法律意识的关键时期。

因此,为了帮助初中生正确理解宪法基本原理,我们特别设计了这一道德与法治教案。

二、背景介绍1. 教育目标:通过学习宪法基本原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公民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教材选择:基于《全日制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选择了适合初中阶段内容并具有代表性的宪法相关知识。

三、教案主体1. 第一部分:认识宪法1. 知识点介绍:解释什么是宪法以及其作用。

2. 学习任务:让学生阅读并分析国家宪法条文,并就其中涉及权利保障、国家机构设置等问题进行讨论和总结。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在班级中呈现各组的思考结果。

3. 提示问题:- 宪法对国家和人民有着什么样的重要作用?- 宪法中的哪些内容是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2. 第二部分:宪法基本原则1. 知识点介绍:介绍宪法中的基本原则,包括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等。

2. 学习任务:以案例为基础,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原则在实践中的体现。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讨论该案例与宪法基本原则的关系,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3. 提示问题:- 宪法基本原则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实际应用?- 案例中是否存在与宪法相违背的行为?3. 第三部分:宪法权利保障1. 知识点介绍:了解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2. 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角色扮演,在不同场景下模拟公民权利受到侵犯的情况,探讨如何正确维护自己权益,并产生具体可行且符合宪法精神的解决方案。

3. 提示问题:- 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如何解决公民被侵害权益的问题?4. 第四部分:宪法与社会责任1. 知识点介绍:了解宪法对公民责任的要求。

2. 学习任务: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选择一个社会问题或事件,分析其背后是否存在公民责任缺失的现象,并提出改善这一问题的方案。

综合实践宪法教学反思(3篇)

综合实践宪法教学反思(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法治教育的不断深入,宪法教育作为法治教育的基础和核心,越来越受到重视。

近年来,我担任了综合实践宪法教学的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我对宪法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本次宪法教学的一些反思。

一、宪法教育的意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教育对于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宪法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增强宪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本次宪法教学中,我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1. 宪法知识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进行宪法知识讲座,讲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主要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宪法。

2. 宪法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宪法知识竞赛,通过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验学生对宪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宪法主题班会:以宪法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让学生就宪法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

4. 宪法手抄报制作:要求学生制作宪法手抄报,通过绘画和文字的形式,表达对宪法的理解和认识。

5. 宪法演讲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宪法演讲比赛,让学生站在台上,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对宪法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反思1. 宪法教育的普及程度有待提高:尽管宪法教育在各级学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宪法知识了解甚少。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宪法教育的普及工作。

2. 教学方法有待创新:传统的宪法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宪法教育需要专业的师资力量,但目前许多学校的宪法教师缺乏专业背景。

因此,需要加强对宪法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4. 实践环节有待加强:宪法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宪法实践环节,如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律师事务所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法治的魅力。

说宪法讲宪法演讲稿范文

说宪法讲宪法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宪法这一重要话题。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在我国,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总依据。

下面,我就宪法的相关问题,结合自己的理解,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一、宪法的地位与作用1. 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在我国,宪法不仅是国家的根本法,也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书。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提供了法律依据。

2. 宪法的作用(1)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宪法明确了国家的性质、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确保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2)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公民提供了法律保障。

(3)规范国家行为。

宪法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了规范,确保了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4)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社会制度,为社会的公平正义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1. 人民主权原则。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一原则体现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

2. 法治原则。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一原则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3. 民主集中制原则。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国家机关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同时保持集中统一。

4. 社会主义原则。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原则体现了我国国家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三、宪法的基本内容1. 国家制度。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国家机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2.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_试题答案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_试题答案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_试题答案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试题: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答案: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和权力制约。

【相关阅读】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一、人民主权原则,也称主权在民原则,它源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率先倡导的主权在民学说,认为国家是由人民根据自由意志缔结契约的产物,所以国家的最高权力应属于人民,而不属于君主。

1791年法国宪法将《人权宣言》作为序言记载下来以后,人民主权原则就成了资产阶级宪法的最一般的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相对于君主专制时代的主权在君、君权神授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按照人民主权原则建立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政权,宪法里的人民只是资产阶级的代名词,对于广大劳动人民来说,绝不可能真正享有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民主权利。

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人民主权只能是形式上的东西,而不可能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实现。

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后,其宪法实际上也采用人民主权原则。

但与资产阶级宪法相比较,其理论基础和实际资料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社会主义的宪法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当社会主义宪法确认人民主权原则时,公开地申明自我的阶级立场,鲜明地解释人民这一概念的政治资料,明确地规定全体人民享有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的各项民主权利。

我国现行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透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主权原则具有充实的资料。

二、基本人权原则。

人权原则最初是作为王权的对立物而产生出来的。

在封建社会末期,资产阶级的经济势力日益膨大,但是他们在政治上仍然处于无权的地位,于是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天赋人权学说与之相对抗。

这个学说的基本资料是: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自由和平等的权利;这种权利既不能被剥夺,也不能被让予。

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宪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功能。

2. 掌握宪法的几个基本原则,并能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3. 培养学生对宪法的尊重和遵守法律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宪法的基本原则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观看一段关于宪法的视频或展示宪法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宪法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对宪法的思考。

2. 概念解释(15分钟)简要解释宪法的概念,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各项法律的最高准则,规定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和权力的行使方式,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3. 宪法的基本原则(30分钟)详细介绍宪法的几个基本原则:(1)民主原则: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举和表决方式行使权力,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过程。

(2)法治原则:国家的一切行为必须以法律为基础,依法治国,维护公平正义。

(3)平等原则:人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无论社会地位、财产状况、种族、性别等都应受到平等对待。

(4)尊重和保护人权: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国家保护和尊重人权的原则。

(5)党的领导:我国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最根本的政治原则。

4. 宪法的功能(15分钟)介绍宪法的功能:(1)制约权力:宪法对国家的权力行使进行了界定与约束,防止权力滥用和专制。

(2)统一法律: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法律,统一了其他法律的适用和解释,确保国家法律的一致性。

(3)保障公民权利: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4)维护社会稳定:宪法制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政治体制,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5. 案例分析(20分钟)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宪法的基本原则在案例中的体现和作用,并列举出具体的例子。

6. 总结与展望(10分钟)对宪法的基本原则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希望学生能够遵守宪法,树立法治意识,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四、教学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中的表现、案例分析的回答等方式进行评价。

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法治原则法治(rule of law)有又称〃依法治国”,是指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和方法。

起基本含义是:(1)法律必须是公开的、普遍的、稳定的、明确的、合乎实际的、对所有人同等适用的;(2)法律必须是善意的、合乎情理的;(3)法律具有最高性,不允许存在超越于法律之上的权力;(4)法律必须是可知的、可以信赖的,这意味着法律的指定和实施要依据事先公开的、制度化的程序规则;(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6)一切法律都不得违背宪法,不得侵犯宪法所保障的权利与自由。

法治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法治的对立面是人治。

近代宪法的法治原则以西方的法治思想和法治理论为基础。

古代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西塞罗,中世纪末期著名法官科克等都曾对法治进行分析研究。

英国宪法学者戴雪对法治进行了系统研究。

20世纪以后,西方各国的思想家、学者对法治的论述同样丰富。

美国自然法学家富勒提出了一般性或普遍性,公开性,不溯及既往性,明确性,不矛盾或避免矛盾,有遵守可能,稳定性,官方行为与已公布的规则的一致性等法治的8项原则。

至20世纪90年代,西方一些学者关于宪法和法律不仅要限制国家权力,而且要保障国家权力有效运转的进一步论述,使法治理论得到新的发展。

法治原则明确、充分地体现在各国宪法中。

如1679年英国《人身保护法》、1789年法国著名的《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所确认的法治原则为世界各国宪法普遍接受,成为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法治原则也是我国宪法一项基本原则,充分体现在宪法中。

但是,法治原则作为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我国宪法中得到明确确认的时间还不长,如何通过各种措施和途径,使这一原则在实践中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执行,特别是宪法至上(主要是本质意义上的至上)这一法治之本得以真正的落实,最终实现法律至上,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

法治原则的建立有着重要意义:(1)法治原则规约着现代政府权力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广度和深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实际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问题
宪法原则是体现在宪法制度与程序中的价值和理念,是构成宪法价值共同体的基础和连接点。

宪法原则既表现为人类生活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同时表现为各国特定宪法文化的存在方式与特殊性。

宪法原则既表现为理念,也表现为具体的规范形式。

在建立宪法诉讼制度的国家,宪法原则往往成为进行宪法判断的基础和具体依据。

一、宪法原则性质与功能
宪法原则是宪法价值的统一体和基础,是构成社会政治共同体的基本要素。

宪法原则的性质表现在:一是价值性,即宪法原则体现了宪法国家应追求的基本目标与价值体系,指明宪法生活的基本方式;二是原理性,即宪法原则实际上是宪法存在与发展的基本原理,是由各种原理组成的集合体;三是指导性,即宪法原则对整个宪法制度的运作过程起到指导功能,构成宪法制度统一的基础;四是多样性,即宪法生活的多样性在客观上决定了宪法原则存在方式与功能的多样性。

宪法原则的基本功能是指导宪法规范与宪法制度运行的过程和程序,使宪法发展具有统一的基础和依据。

具体而言宪法原则的基本功能表现在:提供现代国家构成原理的基础,使国家权力的运行具有统一的基础;提供宪法国际化的事实和价值基础,使宪法在统一的理念下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提供解决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冲突的指导原则与理论依据,是解决社会各种利益纠纷的准则;提供进行宪法解释与宪法判断的标准与认识论的工具;提供宪法价值社会化的基础与形式,使社会成员在实际生活中不断感受宪法带来的利益等。

宪法原则并不是具体而明确的规则,其内涵由各种抽象的原理组成,有时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二、宪法原则形式与分类
宪法原则作为对宪法制度运行过程进行指导的原理,其表现形式是多元化的。

在各国宪法学理论中宪法原则有不同的表述。

宪法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宪法典中没有明文。

如在美国,有的学者谈论宪法原则时认为,美国宪政的基本原则是权力分立和权力分配,并从这一原则中派生出美国宪政的另一项原则,即限权原则。

这三项原则实际上确立了美国宪法的价值基础和基本原理。

在日本,国民主权、和平主义与基本人权保障是宪法所体现的基本原则,有的学者甚至把它描述为宪法的灵魂。

在这些国家宪法原则主要通过宪法解释或具体的宪法判断过程得到说明和解释。

第二种形式是在宪法典中具体规定宪法原则。

有的国家规定在宪法正文,有的国家规定在宪法序言。

采用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宪法原则的表述比较明确和统一,便于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理解和解释。

但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是宪法原则内涵的表述与宪法典规则之间会发生不吻合的现象,对具体的宪法解释设定不必要的范围。

目前,在宪法典中规定宪法原则的国家,在具体规定形式也不尽相同。

有的国家是在宪法序言中规定宪法原则(或宪法原理),代表性的国家是韩国。

韩国宪法在序言中以直接或间接形式规定了国际和平主义、民主主义、法治国家、社会国家与文化国家等原理。

有的国家是在宪法典第一章中具体规定宪法基本原则。

保加利亚宪法(1991年)第一章以24条的篇幅规定了宪法的基本原则,其内容包括:(1)规定国民主权原则,即国家的全部权力来自于人民,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与司法权;(2)明确规定实行地方自治原则;(3)宪法作为国家最高法地位的确认,规定宪法是最高法,其他法均不得与之相抵触,宪法的所有条款均直接有效等;(4)宣布保加利亚共和国是法制国家等。

葡萄牙宪法(1982年)
在宪法序言之后第一编基本权利与义务之前专门规定了宪法的基本原则,共有11个条款。

其基本原则的内容包括:(1)规定葡萄牙共和国为民主的法制国家;(2)规定国民主权原则,即统一而不可分的主权属于人民,人民依照宪法规定行使主权,国家服从宪法,并且以民主化法制为基础;(3)国家实行单一制,并尊重地方政府的自治原则与公共行政的民主分权;(4)规定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5)规定了国家的基本任务;(6)规定普选和政党的基本原则等。

从规定基本原则的结构安排看,宪法原则在宪法序言和具体制度之间起到价值上的承前启后的作用,以保障宪法在运行过程中保持价值上的统一性。

三、宪法原则具体内容的分析
宪法原则具体内容有不同的表述,但就其基本价值而言存在着一定的共性。

从各国宪法结构和发展过程看,宪法原则主要由民主原则与法治原则组成。

(一)民主原则
宪法原则的基本内容与价值趋向首先是民主价值,以民主作为宪法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不同国家的宪法以不同的形式确认了民主的意义与功能。

毫无疑问,民主原理是宪法原理中的核心的概念,在宪法秩序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民主的概念经过历史的变迁已成为多样化的概念,其内涵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既要尊重多数人的意志,又要保障少数人利益是现代民主的基本价值体系,其中少数人利益的保护又是民主原理的更为核心的概念。

在宪法制度的发展史上,从宪法理念角度对民主的概念进行分析始于1952年德国宪法法院的判决。

在政党解散的判决中宪法法院对“自由民主的基本秩序”做出了解释,认为自由民主的基本秩序是排除各种暴力或肆意性支配,是尊崇多数人意志,以国民自决、自由与平等为基础的法治国家的统治秩序。

这一秩序包括具体化的人权、生命权的尊重、国民主权、权力分立、政府的责任、行政的合法律性、司法权的独立、多党制与政党机会的平等。

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宪法的基本内容与民主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离开民主主义价值,宪法体制是不能存在和发展的。

在宪法体系中民主原则发挥重要的功能。

首先,在宪法体系中民主主义提供国家权力正当性的基础,即创设国家权力,使国家权力的运作具有正当性、合法性基础。

宪法所体现的民意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形成与检验民意的基本途径是民主程序。

特别是普遍实行代议制政体的背景下,民主原则直接构成宪法体系运作的指导性原理和基础。

其次,民主原则为宪法体系中政治过程的合理化提供规则与途径。

政治过程的合理化是各种利益平衡基础上实现的,以公开、平等为基本规则的民主原则保持了政治的理性与正当性,并赋予宪法广泛的合理性基础。

再次,民主原则在宪法体系中起到限制国家权力的功能。

民主原则在宪法体系中表现为一种限制国家权力的功能,使社会各个阶层能够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参与政治过程,发挥相互制约的功能。

第四,民主原则在宪法体系中获得自我矫正的机会与途径,使民主的价值得到健康的发展。

民主在宪法体系中既有积极的功能,同时也存在消极的功能。

按照传统民主主义理论,多数人统治是正当的,多数人意志一般情况下是理性的。

但宪法体系中的民主并不以是否代表多数人意志为判断理性的唯一依据,维护少数人意志的理性是现代民主发展的重要内涵。

如发生多数人意志出现非理性时,宪法体系能够有效地消除多数民主所带来的弊端。

在宪法体系中多数决获得正当性的根据主要在:一是多数的数的优位或事实势力的优位成为多数决正当性或效力的根据;二是在一般情况下,多数人作出合理决定的可能性比较大;三是从经济民主主义观点看,利益的极大化成为正当性的基础;四是从自由
的观点看,自由价值有可能提供正当性基础;五是从现实生活看,多数决能够极大限度地保障政治的平等与和平。

从这种意义上讲,民主一方面为宪法的发展提供事实和价值层面的支持,而另一方面在宪法体系中获得矫正其弊端的制度保障。

各国宪法在其制度的设计和运作过程中,以民主价值的维护作为基础和出发点,通过不同的形式规定了民主的意义。

作为政治原理的民主主义在宪法体系中的具体运用表现在不同的领域,主要有:宪法普遍规定国民主权原则,确立国家权力的来源与基础;社会成员直接参与政治过程的途径与机制,规定直接与间接参与形式;国家统治正当化的基础与少数人利益的宪法保障机制;以宪法的形式规定多数决原则与具体运用规则;宪法与政党制度的相互关系;选举制度的原则与运用等。

可以说,宪法制度的所有内容与民主价值有关,民主问题的研究自然成为研究宪法制度的出发点。

(二)法治原则
法治原则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总结和概括的治国原理,是一种法的统治形式,已构成现代文明社会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现代社会法治理论是内涵十分丰富的知识体系,既要反映人类追求的法治理论,同时也要反映人权保障的实践要求。

1959年印度新德里召开的国际法学家会议通过的有关法治的报告是国际社会普遍公认的法治理想的综合性的反映,会议通过的《德里宣言》确认了如下法治原则:(1)根据法治精神,立法机关的职能在于创造和维持使个人尊严得到尊重和维护的各种条件。

不但要承认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政治权利,而且还需要建立为充分发展个性所必需的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条件。

(2)法治原则不仅要防范行政权的滥用,而且还需要有一个有效的政府来维持法律秩序,借以保障人们具有充分的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条件。

(3)法治要求正当的刑事程序。

(4)司法独立和律师自由。

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