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背景和特征

合集下载

对公共管理专业的认识

对公共管理专业的认识

对公共管理专业的认识引言公共管理专业是一门涵盖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公共管理专业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介绍。

一、公共管理专业的定义与背景公共管理专业是研究、教育和实践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政府、非营利组织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学科。

它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随着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公共管理得到了广泛关注。

目前,公共管理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广受关注的学科。

二、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科内容1. 公共组织与行政理论公共组织与行政理论是公共管理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研究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内部结构、决策过程以及行为规范等方面,旨在提高组织效能和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2. 公共政策与决策分析公共政策与决策分析是公共管理专业的另一重要领域。

它研究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如何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并通过决策分析方法进行政策评估和决策支持。

3. 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是公共管理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研究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预算编制与执行,以及财政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等方面,旨在提高财务透明度和资源利用效率。

4. 公共服务创新与管理公共服务创新与管理是公共管理专业的新兴领域。

它研究如何通过创新思维和管理方法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以满足社会需求。

三、公共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随着社会对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公共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他们可以在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咨询公司等领域从事行政管理、项目管理、政策分析等工作。

公共管理专业毕业生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四、公共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公共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管理能力、公共政策制定与分析能力、决策分析能力以及创新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

他们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五、公共管理专业的发展趋势1. 多学科交叉融合随着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化,公共管理专业将与其他学科进行更多的交叉融合,如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以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跨学科性:公共管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不仅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领域,还结合了法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公共管理学通过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知识,为解决公共事务管理和政府组织的运作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2.实践导向:公共管理学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旨在培养能够在公共部门和非营利组织中从事管理和决策工作的专业人才。

公共管理学注重实践课程的设置,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组织研究:公共管理学关注公共领域的组织管理问题,研究公共部门、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结构、制度设计、行政等方面的问题。

公共管理学试图通过研究与实践,提高政府和公共组织的效率和效益,推动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与质量。

4.公共政策研究:公共管理学关注公共决策和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问题。

公共管理学强调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及政策实施的监测与评估。

公共管理学通过研究政府在公共部门中的行为,提供决策支持和政策建议,以提供公共事务管理的科学根据。

5.社会公正和公共利益导向:公共管理学追求社会公正与公共利益的平衡和提升。

公共管理学关注社会福利与公共利益,并倡导公正、透明、负责任的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学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推动社会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社会公众的福祉。

6.公共参与和市民民主:公共管理学强调公共参与和市民民主的重要性。

公共管理学鼓励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倡导政策制定过程的透明和民主,促进公众参与政策决策的主体地位。

公共管理学关注公众利益的表达和捍卫,通过激发和引导公众参与,提升公共决策的合法性和效果。

7.全球视野和比较研究:公共管理学具有全球视野和比较研究的特点。

公共管理学追求全球公共事务管理的最佳实践,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共管理经验和制度安排。

公共管理学通过比较研究,寻求不同政府组织和公共部门的管理模式和政策创新,为各国政府和公共组织的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公共管理学》复习重点--黎民

《公共管理学》复习重点--黎民
3
王超整理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境、公共伦理、绩效评估等。由管理的对象所决定,行政学的管程序,强调的是管理过程的规范性。
第二节
公共管理学是时代的产物
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其产生不是偶然的。 公共管理的实践和理论发展都具有 鲜明时代特色。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包括如下方面: ★★★★★ ★ 考研真题 试述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因素 ———— 2012 年简答(12 分) 一、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 20 世纪 60 年代末,西方国家纷纷从发展的高峰跌入危机的深谷,面临一些列困境,成 为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直接动因。这些困境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 在福利国家理念的推动下, 西方国家政府的权力不断扩张。 政府一方面必须投入大量的 资源以提供公共资源, 另一方面必须采取重税政策来支付大量的公共开支, 这种情况导致民 众的普遍不满。由此政府遭到了越来越多抨击:一是认为政府规模过大,且消耗了过多的稀 缺资源;二是政府管理的范围过宽,陷入了过多的活动;三是政府行事方式不当,认为通过 管理体制提供服务必然导致平庸和无效率 2.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 西方国家政府角色的膨胀, 尤其是实行福利国家政策, 造成每年必须负担庞大的转移性 财政支出,拖垮了政府的预算和经济。与此同时,国际经济的自由化趋势所引发的竞争压力 不断加剧,又对各国政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3.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 政府所面临的公共问题的复杂性、动荡性和多元性环境,导致政府(Ungovernability) 不可治理性的增加。一方面,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传统的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力不从 心,加上官僚体系本身的保守、消极、被动,以及官僚制度的墨守成规、贪污腐败,均引发 了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的增长,使政府面临着合法性危机 二、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 1.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1)现代科技革命使社会成员参与公共领域活动的性质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现代科技革命推动下的经济发展,使得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口的比重大大上升; 教 育的发展是人口的科学文化大幅度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公共生活的重要性的增加,使人 们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得公民有时间和精力对公共生活质量 投入更多的关注。总之,科学技术推动了公共管理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的发生巨大变化。 (2)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政府管理提出变革的要求。 现代通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社会日益成为信息化社会。 信息化使政府的传统金字塔式 权力结构和信息处理结构明显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从而要求公共组织进行变革: 管理的扁平 化、网络化,包括赋予地方政府、非政府公共部门、公民更多自主权,包括赋予公共管理者 更多的自由裁量权,也包括构建电子政府和网络政府。 (3)将导致社会治理新形态的出现。 正如工业文明创造了官僚制政府管理模式一样, 新经济文明必然要求新的社会治理形态 与它相适应。 2.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 全球化使整个国际社会成为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网络, 政府处于相互依赖的关系 之中。 这使得各国政府不得不锐意改革, 顺应全球化浪潮。 这种政府改革和社会改革的潮流,

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背景和特征

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背景和特征

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背景和特征
公共管理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主要研究公共行政管理和公
共政策制定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是政治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变化,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呈现
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背景特点
1.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制定国家治理现代
化战略是中国下一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将
有助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国家的改革发展提
供支撑、指导和服务。

2.政治经济秩序的复杂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国家治理面临日益复杂的政治和经济环境。

公共管理学科需要
适应这种发展,建立理论和实践框架,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政治环境。

二、特征特点
1.跨学科性:公共管理学科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经济学、政
治学、社会学等。

它集成了这些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构建一
个新的理论体系,以应对现代国家建设中的复杂挑战。

2.实践性:公共管理是一个实践性学科,重在解决公共事务的
管理问题。

它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培养具有现代化公共管
理技能的卓越管理人才。

3.制度化:公共管理重在建立和改善公共管理的制度和规章制度,提高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它培养和分配公共资源,解决社会问题,保护社会稳定。

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和创新的过程,需要具备卓越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应对社会的需求,为国家的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

公共管理学专业介绍

公共管理学专业介绍

公共管理学专业介绍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涵盖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公共事务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的管理人才。

本文将从专业背景、学科特点、就业前景等方面对公共管理学专业进行介绍。

一、专业背景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源于公共事务管理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公共事务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专门的人才来进行管理和决策。

公共管理学专业应运而生,旨在培养具备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公共企业等公共部门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人才。

二、学科特点1. 多学科交叉:公共管理学综合运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2. 知识体系完善:公共管理学建立了完善的理论体系,包括公共政策制定与评估、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知识。

3. 实践导向:公共管理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习、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国际视野:公共管理学强调国际视野,学生将学习国内外公共管理的经验和理论,为将来从事国际事务和跨国组织工作打下基础。

三、就业前景公共管理学专业毕业生在政府、非营利组织、公共企业等公共部门就业的机会广阔。

他们可以从事公共政策制定与评估、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工作。

具体职业包括政府部门的公务员、政策研究员、项目经理、社会工作者等。

公共管理学专业毕业生还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从事学术研究、教学工作或科研机构的工作。

此外,一些毕业生还选择创业,成立自己的非营利组织或咨询公司,为社会提供公共管理咨询服务。

公共管理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具备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公共企业等公共部门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

随着社会对公共事务管理的需求增加,公共管理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

希望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公共管理学专业,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公共管理学 发展史

公共管理学 发展史
落入私人腰包,导致争权夺利等。
23.03.2020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历史发展
13
问题一: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二、经济理论 “政府失败论”的启迪 1. 深刻分析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
的局限性及弊端,揭示了西方代议民主制度的 某些内在缺陷。 2. 通过对政府失败的分析,填补了政府行为缺陷 研究的空白。 3. 提供了方法论的启示,较好地反映了当代社会 中经济与政治的密切关系。
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实践探索
1、英国的探索
➢雷纳评审
➢ 评审步骤:选对象、现有活动质疑、争辩、 共识、实施改进
➢ 评审结果: ①不经济和浪费现象:单位成本、行
政开支比重过高,工作失误导致的浪费;②过时的 机构和工作内容;③组织设置和工作流程不合理, 导致客户接受一项服务需要通过许多关口或环节; ④无效的工作。
23.03.2020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历史发展
1
内容概览
1.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影响公共管理学的管理理论和经济理论
2.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公共行政时期(传统的公共行政;新公共行 政时期)
公共管理时期
3.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实践和评析
4.公共管理的新策略
23.03.2020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历史发展
6
问题一: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二、经济理论
• (一)公共选择理论 • Ⅰ.运用经济学方法和假设研究政治,建立严谨的、有
关政府的一般理论的努力,为公共管理研究提供了经济 学视野和新的研究途径;
• Ⅱ.对民主政治问题的探讨,引发了公共管理对政府
干预行为局限性和弊端的反思。
• Ⅲ.强调规则、立宪和立宪限制重要性的思想,有关

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和特征

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和特征

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公共管理问题是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主导社会事务和社会发展的前沿问题,也是人类社会自从出现利益分化和阶级分化以来的重大现实问题.如今,人类社会的航船已经行进到21世纪,在时代发展的新起点上仍在持续着全球化的人类社会的结构转型,而主导社会变化和发展的公共管理也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和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边缘化、国际化、创新化、公共政策化、知识管理化和可持续发展化.一、公共管理边缘化在21世纪,公共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更是无法替代,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的行为与过程更会成为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从学科研究来讲,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科学在经历长期的分化和初步的融合之后,开始逐步向整体化、边缘化和横断化迈进,跨学科与交叉综合研究成为公共管理研究的主要趋向。

各种与政府管理密切相关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开始围绕政府管理问题的解决而交叉、融合。

政府公共管理问题的边缘化是公共管理过程与行为边缘化的反映,作为一种全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它的发展过程也必然包含着中心边缘化和边缘中心化的丰富意蕴。

公共管理的边缘化趋势表现为:21世纪的公共管理将把主体中心主义转化为客体中心主义,把权力中心主义转化为服务中心主义,把效率中心主义转化为成本中心主义,把个体利益中心主义转化为公共利益中心主义。

传统的管理把统治权和统治行为置于社会的中心,21世纪的公共管理则不同,它关注政府实施的各种计划、项目的有效性,表现出一种目标导向的趋势,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从属于目标这一中心,这个目标的具体表现就是顾客的满意。

21世纪的公共管理会更注重社会的分权,表现出一种破除权力拜物教的趋势,使人们把视线从关注权力和权力的运行转向关注管理的效果上来。

政府不再是唯一执掌公共权力的组织与部门,公共权力随着公共管理的社会化而社会化,公共管理变成了一种为公众的服务。

公共组织在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时不是单向地去考虑政府行为的效率,而是把这种效率的提升放在行政成本投人降低的双向思考之中,反映出成本意识先行的思路。

公基管理学

公基管理学

公基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学科,它涉及组织、领导、决策、政策制定及实施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公共管理学在当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研究内容涵盖广泛,影响深远,对国家治理、社会发展以及人类命运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共管理学的概念及内涵公共管理学是研究政府、非营利组织及其管理的学科。

它包括公共政策、组织管理、领导与决策、绩效评价等内容。

公共管理学探讨政府管理的有效性、责任性和效率性,关注公共部门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公共资源的分配与利用,考察公共政策的实施与影响,促进社会公平和公共利益最大化。

公共管理学包括理论与实践,涉及行政管理、政策评估、制度设计等多个方面。

二、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发展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理论探索阶段、实践积累阶段和创新发展阶段。

理论探索阶段主要集中于制定管理原则和方法论,建立管理思想体系;实践积累阶段着重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形成了一系列管理实践模式和机制;创新发展阶段更加关注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动管理模式创新与改革发展。

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体现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为公共管理学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公共管理学的核心理论1.行政管理理论:强调公共管理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关注管理程序和手段的有效性和正当性,探讨行政权力的运用与监督。

2.政策评估理论:研究政策的制定、实施与影响,关注政府政策的效果和效率,推动政策评估与改进。

3.公共领导理论:探讨领导对组织的影响和作用,关注领导行为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

4.绩效管理理论:关注绩效评价的目标和方法,强调绩效管理的结果导向和激励机制,促进公共部门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四、公共管理学的实践应用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不仅服务于学术研究,也广泛应用于实践领域。

政府、非营利组织、企业等各类组织都可以从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成果中受益。

在政府管理领域,公共管理学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促进政府管理创新和改革发展;在非营利组织领域,公共管理学为组织运行提供管理咨询和技术支持,满足组织公益使命和社会责任;在企业管理领域,公共管理学为企业经营提供管理思想和实践经验,助力企业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公共管理类 文献综述 范文

公共管理类 文献综述 范文

公共管理类文献综述范文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2.研究意义3.研究方法二、文献综述1.公共管理理论发展概述2.国内外公共管理研究现状3.公共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三、文献分类与分析1.政策分析与评估2.公共部门改革与管理创新3.公共财政与税收政策4.政府管理与治理能力5.公共安全管理与危机管理6.公共项目管理四、我国公共管理研究的特点与不足1.研究方法与技术2.研究视角与领域3.政策建议与实践应用五、未来公共管理研究趋势与展望1.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共管理2.信息化与数字化时代的公共管理3.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六、结论1.文献综述成果总结2.对我国公共管理研究的启示正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管理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公共管理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公共管理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公共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公共管理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1.背景介绍公共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领域,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国家。

在我国,公共管理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公共管理研究在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2.研究意义公共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首先,理论层面,通过对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可以丰富和完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实践层面,公共管理研究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3.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对近年来公共管理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

文献来源于国内外权威期刊、专著、政策文件等,时间范围为近五年。

二、文献综述1.公共管理理论发展概述公共管理理论发展经历了从传统行政管理到现代公共管理的过程。

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注重政府与市场、社会的互动,强调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2.国内外公共管理研究现状国内外公共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分析与评估、公共部门改革与管理创新、公共财政与税收政策、政府管理与治理能力、公共安全管理与危机管理、公共项目管理等方面。

公共管理学科的历史发展

公共管理学科的历史发展

公共管理学科的历史发展公共管理学科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数千年的古代文明。

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最早起源于古代帝国和王国的行政组织与管理实践,旨在提高政府和行政机构的效率和能力。

以下将分为四个阶段来介绍公共管理学科的历史发展。

阶段一:古代公共管理(公元前500年之前)古代公共管理主要是以各种古代文明的帝国和王国为背景,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和古罗马等。

在这个阶段,公共管理的目标是维持政府的权力和政权稳定。

帝国和王国通过行政机构和管理体制来实现对整个国家的管理和控制。

这个阶段的公共管理主要注重行政职能的规范和实施,通过法律和制度来达成政府官员的责任和权力。

阶段二:现代公共管理(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现代公共管理的发展起源于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和工业化过程中的政府行政实践。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政府行政机构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方法来应对。

在这个阶段,公共管理逐渐从简单的行政职能转变为追求效能、质量和效果的整体管理系统。

同时,公共管理也融入了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阶段三:新公共管理(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的理论和实践运动。

这个阶段涌现出一系列关于公共管理和创新的理论和方法。

新公共管理主要强调市场机制、产出导向和效能导向的管理原则,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和经济激励机制来提高政府机构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新公共管理还强调管理的分权、反应灵活和结果导向的特点,以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和期望。

阶段四:公共治理(20世纪90年代至今)公共治理是公共管理领域的最新理论和实践。

公共治理主张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合作和参与,通过建立多层次、多主体和多渠道的管理和决策机制来解决公共问题。

这个阶段,公共管理不再仅仅关注政府的管理行为,而是强调政府与社会各个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作和共治。

总结起来,公共管理学科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从古代公共管理到现代公共管理,再到新公共管理和公共治理的四个阶段。

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

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

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是关于政庹公共事务的组织和管理的学科。

在全球范围内,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但本篇文章将着重介绍近现代以来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

公共管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程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公共管理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工业革命与行政管理工业革命的到来标志着现代社会的兴起,随之而来的是对公共事务管理的需求和改革。

在19世纪,西方国家的政府开始建立现代行政管理体系,开展行政改革,建立起以科学、规范和效率为核心的行政管理模式。

这一时期,公共管理以行政管理为主要内容,注重规范、效率和体系化。

第二阶段:社会福利国家与公共管理20世纪初,随着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和工人运动的发展,许多国家开始建立社会福利国家,政府在公共事务管理中开始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公共管理的范畴逐渐扩大,从单一的行政管理转向涵盖公共政策制定、社会福利分配、社会服务管理等多个领域。

这一时期,公共管理强调公共利益、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

第三阶段:新公共管理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新公共管理理论逐渐兴起。

新公共管理强调市场化、私有化和效率化,试图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管理手段改善公共事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这一理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争议,其中包括对公共服务的商业化和公共利益的忽视等问题。

这一时期,公共管理逐渐向市场化、效率化的方向发展,注重公共管理的创新、运营和结果导向。

第四阶段:数字化和全球治理21世纪初,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全球范围内的公共事务管理开始面临数字化和全球化的挑战。

政府、组织和公共管理机构开始积极探索数字化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以提高管理效率、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加强对公共事务的监管。

全球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也逐渐向全球视野发展,注重跨国、区域性的公共事务管理和治理。

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从传统的行政管理到扩大的公共事务管理,再到市场化的新公共管理,以及数字化和全球化的挑战与机遇。

公共管理 学科专业

公共管理 学科专业

公共管理学科专业公共管理学科专业是一门涉及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管理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公共事务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

本文将从公共管理的定义、发展历程、专业特点以及就业前景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公共管理的定义公共管理是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运行进行管理和改善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公共事务的组织、决策、实施和评估,涉及领导、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方面。

二、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西方国家。

随着现代国家的发展,政府的职能日益扩大,对公共事务的管理需求越来越迫切,公共管理的研究逐渐兴起。

20世纪初,美国成为公共管理研究的中心,公共管理学科也开始形成。

20世纪50年代,公共管理概念逐渐扩大,从狭义的政府管理发展为广义的公共管理,包括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管理。

三、公共管理的专业特点公共管理学科具有以下几个专业特点:1. 综合性。

公共管理涉及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2. 实践性。

公共管理注重实践操作,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管理科学性。

公共管理借鉴了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注重科学的管理技术和工具的应用。

4. 社会责任感。

公共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

四、公共管理的就业前景公共管理专业毕业生具备良好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选择从事政府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益机构等方面的工作。

具体的职业包括行政管理、政策研究、社会事务管理、公共关系等。

此外,随着我国公共事务管理的不断发展,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

公共管理学科专业是一门关注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管理的学科,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管理科学性和社会责任感等专业特点。

公共管理专业毕业生具备广阔的就业前景,可在政府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领域从事管理和决策工作。

公共事业管理国内外发展态势研究

公共事业管理国内外发展态势研究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国内外发展态势(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国外发展态势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国外发展现状公共事业管理是20世纪六十年代首先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的一个重要学科领域。

但是,在西方国家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中,并无“公共事业管理”这一专业名称,他们对该类人才的培养是与其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背景相一致的。

比如,美国学者菲利浦科特勒认为,整个社会组织划分为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三大部门。

由于西方国家公民社会发达,诸多的社会公共事务主要由社会组织进行自我管理,政府公共管理职能较少。

因此,西方公共管理人才的就业去向主要就是非营利组织,这些非营利组织涉及文化娱乐、教育研究、健康医疗服务、社会服务、环境保护、发展与住宅、法律宣传与政治、慈善中介与志愿性服务、国际活动、宗教、商业与专业协会等。

这样,西方国家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即据此来设定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课程门类等。

公共管理类专业在西方国家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发展前景极其广阔。

2.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国外发展趋势现在国外公共管理教育的培养目标通常是培养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与分析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政府机关和非赢利组织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精通某一具体政策领域的专业化管理者、领导者和政策分析人才。

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实际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教学内容面向公共领域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例如目前,美国开设公共事业管理课程的学校有220多所,在读学员达3万多人。

到目前为止,根据彼德森大学指南,美国有312个公共管理院系,其中244个重公共管理方向,81个有公共政策方向。

美国公共管理的学科原则和传统有三大重要理念:培养专业化管理人才(Professiona- lism),注重公共服务精神(public service),强调实践和操作(practice)。

例如,作为美国最早的公共管理专业化教育课程体系,美国锡拉丘兹大学马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公共管理课程,注意培养学员的四方面技能:量化统计方面的技能、经济分析方面的技能、预算和公共财政方面的技能以及公共管理知识技能。

什么是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的特点

什么是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的特点

什么是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的特点 公共管理学是运⽤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那么你对公共管理学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公共管理学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公共管理学的简介 公共管理学(Public Administration or Public Management) 公共管理学,是运⽤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群体系。

在西⽅,它源于20世纪初形成的传统公共⾏政学和60-70年代流⾏的新公共⾏政学,后于70年代末期开始因受到公共政策和⼯商管理两个学科取向的强烈影响⽽逐渐发展起来。

如今它已经成为融合了、公共事务管理等多个学科⽅向的⼤学科门类。

公共管理学(Public Administration or Public Management) ,与⾏政管理学、政府管理学、公共⾏政学、⾏政学可以看做同⼀个概念,但是在⼀些地⽅⼜有⼀些区别。

是运⽤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群体系。

在西⽅,它源于20世纪初形成的传统公共⾏政学和60-70年代流⾏的新公共⾏政学,后于70年代末期开始因受到公共政策和⼯商管理两个学科取向的强烈影响⽽逐渐发展起来。

如今它已经成为融合了、公共事务管理等多个学科⽅向的⼤学科门类。

公共管理学的特点 公共管理学是70年代末期以后因为受到公共政策学科范式和⼯商管理学科范式的影响⽽在原新公共⾏政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其主要特点: ①研究公共管理问题 在综合运⽤多学科理论与⽅法的同时更重视从经济学视⾓来研究公共管理问题,在重视定性分析的同时更强调定量分析⼯具的运⽤; ②研究利益关系问题 以公共利益为核⼼展开对公共机构与其它社会机构(各类企业和公共组织等)以及与个⼈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的研究,⼤⼤拓展了以往公共⾏政学的研究领域:它涉及的对象,除了政府组织管理外,还包括⼀般的社会公共组织、公益性组织或⾮政府组织(NGO)、⾮营利组织(NPO)的管理问题;它涉及的主题众多,如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外部性、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公共政治管理、公共(⼈⼒、财⼒、信息)资源管理等等。

公共管理学课的发展历程

公共管理学课的发展历程

公共行政学研究主要出现四大特点: 1·多采用制度或法理的研究方法,重点关注正式的政府组织机构 2·主张政治与行政分开 3·致力于探讨行政管理的一半原理 4·强调以效率为最高标准
政治与行政的关系
• 前期(1887-1940) • 前期(1887-1940)
• 主张行政与政治应该分开 •
后期(20C40S后) 后期(20C40S后)
• • (1)不仅关注政府运行,也关注其他公共管理主体的活动及其与外部 )不仅关注政府运行, 环境的关系 (2)不仅关注政治与行政关系,也注重当代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以 )不仅关注政治与行政关系,也注重当代经济学, 及工商管理经验的引进 (1)重新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职能,以求 )重新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职能, 政府只管那些应该由自己来管的事情,力争管得少一些, 政府只管那些应该由自己来管的事情,力争管得少一些,但要管得好一 些 (2)尽可能实现社会自治,鼓励公共管理社会化,即利用市场和社会 )尽可能实现社会自治,鼓励公共管理社会化, 的力量来提供公共服务贸易你不政府自身财力的不足 (3)改革政府内部的管理体制,包括尽可能地在一些部门引进竞争机制, 改革政府内部的管理体制, 改革政府内部的管理体制 包括尽可能地在一些部门引进竞争机制, 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为社会服务的质量, 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为社会服务的质量,从而使政府从根本上 走出财务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的困境 走出财务危机,
公共管理学课的发展 历程
• 从这时算起,公共管 理学至今已有100多年 历史,不过有关学者 对这一百多年进行了 划分和描述
1887年,伍德罗。威尔逊发表《行 政学研究》作为公共管理学进入学 科前期——行政学阶段

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背景和特征

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背景和特征

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背景和特征公共管理学科是在管理学科的基础上,针对公共事务和公共利益问题的研究领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职能的改革,公共管理学科在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

本文将从发展背景和特征两个方面,对公共管理学科做简要介绍和分析。

一、发展背景1.1 全球经济发展的需求公共管理学科源于西方国家,20世纪初期随着现代国家的兴起和政府职能的日益增强,人们开始注意到公共部门管理的重要性和需要。

二战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公共管理学科快速发展。

现今,公共管理学科成为国际上研究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

1.2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不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逐渐成为了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的转型需要更加以科学的方式来管理公共事务和公共利益。

二、特征分析2.1 理论表现丰富、内容广泛公共管理学科具有开放性、多学科交融的特点,涉及领域众多,包括政府管理、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公共参与、公共安全、公共财政和公共法律等。

对于公共管理的研究内容呈现了越来越广泛化、多元化的趋势。

此外,公共管理理论涉及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2.2 实践应用广泛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深度剖析了行政行为规范、监督、管理频繁、透明度以及参与度等方面的问题,研究成果在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

对于政策制定、执行以及改革方案的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2.3 治理能力与创新思维的结合研究者在进行共性问题探索的同时,也在探讨未来公共管理的新方向与途径,尤其是在管理思维和治理能力方面的创新,为公共管理实践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路。

公共管理学科在不断更新思维模式、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前提下,需要始终保持有创新思维和治理能力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三、总结总体而言,公共管理学科具有公共性、治理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等特点,为政府治理机制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公共管理学精简版

公共管理学精简版

1.公共管理学产生发展的内在依据和外在条件1内在依据:①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制衡性与自主性;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 .②现代社会变迁推动公共管理发展:公共物品的需求和供给在稳定地扩大;社会生活中的公共事务日益增加;公共管理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③传统行政学的局限:理论框架局限;管理主体局限;管理理念与手段局限;管理对象与目标局限2公共管理学是时代的产物,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a、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b、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c、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②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a、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b、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③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a、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基础的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b、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2.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本质区别1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2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3制衡性与自主性4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5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3.公共管理的定义与内涵定义: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内涵:1公共管理的主题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四人及其组织2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务具有两个显着特征,即与公共利益直接有关,以及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3由于公共事务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务及其管理的存在是永恒的,但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调整4公共管理来自民众的授权并富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其工作绩效也不能简单地以利润或效率作标准5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4.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5.管理理论(1)古典学派理论(2)行为学派理论(3)决策学派理论(4)系统学派理论(5)新管理主义理论6.新管理主义理论包括:1企业再造理论:是指为了取得业绩的革命性进步,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彻底改造业务流程.2虚拟企业:是把不同地区的现存资源迅速组合成为一种没有围墙、超越时空和约束的企业模式,它是依靠电子网络手段的联系,实现统一管理的经营实体,并能以最快的速度推出高质量、低成本的新产品.3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符合人性的、有机的、扁平的组织.7.当代经济学理论1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形成一种学术思潮.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公共选择具有3个规定性:第一,集体性.第二,规则性.第三,非市场性.2政府失败论“政府失败”是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在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局限性或非市场缺陷时所涉及的一个主题,也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个核心论题.3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代理理论又称合同理论.在专业分工的条件下,由于每个人都不可能是自给自足者,因此一种所谓的“委托—代理”关系便会相伴而生.交易费用理论是用制度比较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组织制度的理论.8.政府失败的表现1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满足2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3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4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9.政府失败的原因1公共决策失效在布坎南等人看来,导致公共决策失误的原因有:a、社会实际上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决策目标的所谓公共利益,“阿罗定理”已经证明了将个人偏好或利益加总为集体偏好或利益的内在困难b、即使现实社会中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公共利益,但现有的公共决策机制却因其自身的内在缺陷而难以达到实现这种利益的目的c、决策信息的不完全性d、选民的“短见效应”e、选民的“理性而无知”.2 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原因:①缺乏竞争性压力②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③缺乏监督信息.3 政府的内部性与扩张政府的内部性是指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追求自身利益或组织自身的目标而非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政府部门的扩张包括政府部门组成人员的增加和政府部门支出水平的增长.4政府的寻租活动寻租活动是指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活动,或者说是指那种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寻租是政府干预的副产品.10.对新公共管理的评析1 新公共管理的时代特征:①新公共管理既是解决西方社会现实问题的产物,也是对公共管理的时代要求积极回应的产物②新公共管理体现了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格局③新公共管理反映了政府职能定位发生根本转变的趋势2新公共管理的“解题”特色新公共管理在化解西方政治运行面临的问题或困境所表现出来的特色,集中体现在“谁来管理”以及“如何管理”这两个方面.3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困难与受到的批评①新公共管理在理论上的主要困难是“公共性”与管理主义的两难选择②新公共管理面临的主要批评是其沉溺于市场基本教义4新公共管理的借鉴意义①必须加大政府体制创新的力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尽快改变政府垄断公共物品的供给的局面②充分认识市场机制是改善政府绩效的一个有效手段,引入竞争机制,用市场的力量改造政府,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③必须增强政府公务员的管理和服务意识,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④注意研究借鉴当代工商管理领域发展起来的管理经验、原则、方法和技术,实现由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向当代新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变11.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供给公共产品为基本职能.12.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1活动的目的不同:非公共组织追求的是组织成员的私人利益,其目的是为社会中的相关利益者服务;公共组织则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它追求的是全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2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不同:非公共组织以从事商品、劳务生产为活动内容,向社会提供的是各种不同的私人产品,消费者必须支付货币,才能购买和享用其产品;公共组织则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3管理对象不同:非公共组织只能以本组织成员为管理对象,对于本组织之外的其他社会成员的活动则无权干涉;而公共组织的管辖范围则可以是整个社会,以全社会的公共事务为自己的管理对象,对其职权范围内的管理措施,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从.4活动的依据不同:非公共组织主要服从商品买卖的价值规律,以组织成员自愿组合、共同订立的规章制度为活动依据,其权力建立在组织成员平等的契约关系之上;公共组织则以国家强制权力为活动依据,具体而言,就是以国家法律作为活动的依据和准绳.法律是国家权力的象征,依法管理是公共组织的重要特点.13.公共组织的结构1公共组织的纵向结构:最高层次的公共组织为决策层,中层公共组织为协调指挥层,基层公共组织为技术操作层2公共组织的横向结构:按业务性质分工,按管理程序分工,按管理对象分工3公共组织的主要结构形式: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矩阵制14.科层制方法的主要特征1组织标准化2工作秩序化3管理规范化15、传统科层制组织的困境1传统科层制理论的基本贡献:首先,把专业化分工原理广泛地引入组织管理之中,提出了职能化管理的原理,为构造科学管理的组织结构及其发展演变奠定了一般的原则基础.其次,总结概括出管理的基本原理,提出建立理性组织结构的依据,力图构建高效的等级制组织.第三,倡导“理性化-法律化”的组织形态,强调组织的运作应以法律为规范.2科层制组织的内在缺陷:①科层制管理造就了一种刚性的官僚系统,就像一部机器,没有灵活性和主动精神,只有齿轮之间的被动运转.②采用标准化的管理和服务,忽视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③排除了竞争的必要与可能,组织成员照章办事,默守陈规,以至造成得过且过、不负责任.④依靠条块分割的专业化单位来解决不断出现的新老问题,导致机构不断膨胀,职能交叉重叠.15.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1公共组织职能要发生变革:a、从职能作用的领域来看,公共组织是由以政治职能为重心,逐渐向以经济职能、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科技文化职能为重心转移的.b、从职能作用的性质来看,公共组织是由保卫性、统治性职能为主向管理性、服务性职能为主的方向转变.c、从职能的分化程度来看,公共组织的职能由原来混淆不清向高度分化转变.d、从职能行使方式来看,公共组织是由以人治为主转向以法治为主、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 2公共组织结构要发生变革:①在横向部门结构上,公共组织的变革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从公共管理的过程来看,正在由重决策与执行部门而轻监督、咨询、信息等部门的倾向,向重咨询、信息、监督部门转变,力求与决策、执行部门相平衡.从公共管理的作用领域来看,由“微观管理部门为主转向以宏观管理部门为主的变革.②在纵向层级上,整个公共组织结构有着从集权式、尖塔型的结构形式向着分权式、扁平型的结构形式发展的趋势.3公共组织权力关系要发生变革:首先,公共组织向社会组织还权;其次,横向分权;最后,在纵向权力分配上,有着集权与分权互相融合的趋势.16.市场机制的缺陷1市场不能消除垄断和非公平竞争2市场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3市场无法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4市场不能解决社会福利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化问题5市场不能确定和控制宏观经济总量平衡17. 公共管理在市场经济中怎样克服缺陷市场经济中公共管理职能的内容1限制垄断和促进竞争2界定和维护财产权,克服外部性3提供公共物品4保障收入分配的公正化5调控宏观经济18.公共政策的过程:设计、执行、评估、修正与终止19.公共政策:是公共行为主体,在职能范围内为了某一特定的目的,经过政治活动所选择的行动方案,并通过公共管理过程实现这一特定目标的过程.20.政策执行研究的途径:自上而下的公共政策执行途径和自下而上的公共政策执行途径21.政策评估结果的处理方式1政策方案调整2政策方案持续3政策方案终止4政策方案重组22.领导方式的划分标准1以领导者对权力运用的方式为标准划分为独裁式的领导、放任式的领导、民主式的领导2以领导者的作风与态度为标准划分为以人员为中心的领导、以工作为中心的领导23.绩效管理:是在设定的公共服务绩效目标的基础上,对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全过程进行追踪监测,并作出系统的绩效评估的过程.绩效管理是公共管理者的主要职责.24.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的四要素“4E”指标:1经济Economic:经济指标一般指组织投入到管理项目中的资源量2效率Efficiency:效率指标通常包括服务的提供、活动的执行、服服务与产品的数目、服务的单位成本的等3效能Effectiveness:效能通常是指公共服务实现标的的程度,又可称为公共服务对于标的团体的状态或行为的影响4公平Equity:公平作为衡量绩效的指标,它关心的主要问题在于“接受服务的团体或个人能否都受到公平的待遇,需要特别照顾的弱势群体是否得到了更多的社会照顾.25.政府绩效的测评标准和方法1 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标准:数量标准、质量标准、时效标准、费用标准2公共部门绩效的测评方法:职能测定法、费用测定法、标准比较法、要素分析法26.目标管理的过程:设定组织目标、目标的具体化、目标完成检查和业绩考评27. 公共权力:公共权力的获取一般是通过授权方式获得的,以职位权力为主,其中主要有合法权、强制权和奖惩权28.公共权力的内涵及其特性1内涵:①公共权力的拥有者是全体社会成员,而行使者是公共管理者②公共管理者获得的权力是由全体社会成员授权赋予的合法权③公共权力的最终作用对象是公共事务④公共权力的目标是谋取公共利益.2特性:社会性、政治性、工具性、独立性、多元性.29.公共责任应如何落实1公共责任的分配问题:公共责任的分配应当清晰明确,而且公共责任与公共权力对应,即拥有多大的权力必须课以相应的责任2公共责任与公共权力的落实必须通过监控方式实现3落实公共责任必须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4公共责任的落实需要兼顾客观责任和主观责任的落实与监控5总之,公共责任的落实应坚持的原则是: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应对等;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的分配应明确;公共权力行使过程必须受到监控;公共权力机构具有行使权力和承担责任的能力.30.如何正确处理对公共权力监控中的问题一公共权力监控中存在的问题:1对被监控者实施监控的问题:专业知识与信息不对称;专职地位的优势;人事制度的保护性质;被监控者设法逃避监控.2对监控者实施监控的问题:监控者内在动力不足;对监控者的公共权力的监控与约束;监控者之间的协调.3政治指导的监控手段缺乏问题4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分割问题5公共权力的监控成本问题二正确处理监控中的问题:1建立监控机构2完善监控机制3提高监控机构绩效4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社会公众参与监督、舆论监督31.政府职能的有限性:也称政府职能的限度,具体包括:1能力限度,即政府是否具备承担某些社会或市场管理的能力,如果没有能力,就最好不要干预2效率限度,即在市场机制、社会组织和政府行政具有相同调节能力的条件下,应当有一个成本收益的比较问题,行政干预应当以效率最高为限度;3合法限度,即如果现存的政府行政、社会组织或市场机制在技术上都有能力,在经济上都能以低成本来满足特定的需求,那么谁能更符合法律与公正的原则,就应由谁来承担.32.非营利组织:是有别于政府组织、营利组织的各种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总称,它提供部分公共物品与服务,强调个人奉献、成员互益等价值观念,具有非营利性、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等重要特征.33.目前世界各国非营利组织成立制度,主要有许可批准制度、登记备案制度和登报声明制度3种.据1992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等资料,国外非营利部门的资金来源有3个基本渠道:私人付费、公共部门、民间慈善捐赠.34.公共物品的特性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指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2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某一个人或厂商对公共物品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厂商对其的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厂商享用该种公共物品的数量或质量3受益的非排他性,是指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之外35.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即公共部门在分析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基础上,确立和调整组织的长期战略目标,并进行适当的政策选择,整合组织资源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的政策决策与实施过程.36.公共部门战略的类型:1支配者型战略2指导者型战略3造势者型战略4适应者型战略5流浪者型战略6官僚型战略7妥协者型战略8共生者型战略37.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实施的三个阶段: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控制38. SWOT分析strengths,weakness,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是目前战略管理与规划领域广泛使用的分析工具,其主旨在于通过了解本组织的优势与弱点,抓住组织外部的机会,规避组织外部的威胁,从而制定行动战略的方法.39.企业型政府:是与“官僚政府”相对应的,它是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精神的公职人员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使绩效不佳的政府更有效地运作.40.政府再造的“5C策略”:1核心策略Core Strategy2结果策略Consequences Strategy3顾客策略Customers Strategy4控制策略Control Strategy5文化策略Culture Strategy41.民营化:是指政府利用市场或私人部门来执行公共项目,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优点:(1)降低成本(2)提高服务质量(3)增加选择机会(4)整合民间资源用于国家发展(5)示范效果目标:1减少政府开支、政府债务2增加政府收入3减少政府在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干预4建立与强化市民社会,弱化政府的社会角色5改革官僚制,获得公众支持6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类型:1委托授权2撤资3替代Build、Operate and Transfer模式:是公共工程民营化的基本模式,是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具体表现,它由兴建、营运、转移三阶段构成.。

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背景和特征

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背景和特征

面向21世纪的中国政策科学必须充分考虑公共部门管理研究(公共管理学)发展的背景与趋势,把它放在公共管理的大视野中加以考虑,这有助于把握政策科学发展的未来取向,拓宽政策科学的研究主题,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加快政策科学的知识创新。

一、公共政策学的缘起政策科学又称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学)和政策研究,是二战后在西方(主要是美国)的思想库和大学兴起的一个全新的跨学科、应用性的研究领域。

它的出现被视为“当代公共行政学的最重要的发展”、当代政治学的“一次最重大的突破”以及当代西方社会科学领域的一次革命性变化。

政策科学的迅速成长以及它对各国政府政策制定和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它成为各国政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学科.现在政策科学已构成当代公共管理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而富有活力的部分。

一般认为,“政策科学”概念是美国政治科学家拉斯韦尔首先提出的。

早在1943年的一个备忘录中,他就提到了“政策科学”的概念,而这一概念在出版物中的首次出现则是他与卡普兰在1950年合著的《权力和社会:政治研究的框架》一书.1951年,拉斯韦尔在与拉纳合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一书特别是拉斯韦尔本人所写的“政策方向”一文中,首次对社会科学中的政策研究方向,即政策科学的对象、性质和发展方向作出规定,奠定了政策科学发展的基础,成了政策科学诞生的标志,拉斯韦尔因此成为“现代政策科学的奠基人”;政策科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形成,则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事,它以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三部曲”--《公共政策制定检讨》(1968)、《政策科学构想》(1971)和《政策科学进展》(1971)的出版为代表,这些著作构成政策科学发展的第二里程碑。

“政策分析"一词则是美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首先提出的。

他在1958年发表了“政策分析”一文,用“政策分析”表示一种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渐进比较分析类型。

在西方文献中,“政策科学”与“政策分析”两个概念的关系颇为复杂,有的学者将两者当作同义词使用;有的学者将它们加以区别,用“政治科学"作为一个总的学科领域名称,强调它的跨学科、综合性特征,而将“政策分析"看作政策科学的一个分支,强调政策分析作为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个应用性学科的特征。

公共管理理论

公共管理理论

公共管理理论公共管理理论是研究和实践公共事务的学科,它涉及到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如何管理和组织公共资源,以提供公共服务和满足公众需求。

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公共政策制定、公共经济学、组织行为学、政府运作、社会学和法律等。

本文将从公共管理理论的起源和发展、核心概念、主要模型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公共管理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这是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开始认识到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和提供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这促使了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早期的公共管理理论主要侧重于行政管理和组织管理,主要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和组织效率。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共管理理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并形成了一些核心概念和方法。

其中之一是公共选择理论,它强调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基于利益和权衡的结果。

另一个核心概念是权力和权威,它研究政府和组织如何行使权力和权威,以实现组织目标和公共利益。

此外,公共管理理论还建立了一些模型和框架,以帮助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其中之一是“政策过程模型”,它描述了公共政策从制定到实施的过程。

这个模型包括政策议程设置、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等阶段。

另一个重要的模型是“领导力模型”,它研究政府和组织领导者在实现组织目标和公共利益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公共管理理论的实践应用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政府层面,公共管理理论指导着政府如何制定和执行政策,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公共服务。

在非政府组织层面,公共管理理论帮助组织更好地运作和管理资源,实现组织目标。

此外,公共管理理论也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促进了公共管理实践的进步和创新。

总的来说,公共管理理论是一门关于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学科,它涉及到政策制定、组织管理、决策行为、领导力等方面。

公共管理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受到历史背景和社会变革的影响,它的核心概念和模型提供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框架。

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现状与前途

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现状与前途

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现状与前途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现状与前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事务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更好地解决公共问题,公共管理学科应运而生。

公共管理学科是一个以政府为中心,包括公共政策制定及实施、公共组织管理、公共财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学科,旨在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效率、推进政府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目前,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教育和实践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本文就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一、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现状公共管理学科是一个涵盖范围较广的学科,以政府为中心,包括公共政策制定及实施、公共组织管理、公共财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学科。

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早期、阶段性和现代化。

早期,公共管理学科是从实践中形成的,其主要关注政府机构和公共服务部门的管理。

此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机构的组织管理、公共资源配置和政策实施等方面。

阶段性,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逐步发展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1960年代至1980年代,公共管理学科经历了马斯洛、西蒙、梅奥、斯塔纳等学者的理论探讨和学科建设。

理论上,公共管理学科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交叉学科方向发展,并将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各相关学科的理论纳入公共管理学科之中。

实践上,公共管理学科逐渐形成了统一的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并开始强调公共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和国际化。

现代化时期,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重心在于提高公共管理的实践性和应用价值。

随着科技和信息的发展,公共管理模式正在转型,而公共管理学科也在不断更新、创新和完善。

当前,公共管理学科正面临着多个挑战,其中最突出的是如何更好地解决政治、经济、社会等不同领域的问题,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二、公共管理学科的前景分析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公共管理学科在未来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和需求。

下面从发展趋势、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背景和特征
面向21世纪的中国政策科学必须充分考虑公共部门管理研究(公共管理学)发展的背景
与趋势,把它放在公共管理的大视野中加以考虑,这有助于把握政策科学发展的未来取向,拓宽政策科学的研究主题,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加快政策科学的知识创新。

一、公共政策学的缘起政策科学又称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学)和政策研究,是二战后
在西方(主要是美国)的思想库和大学兴起的一个全新的跨学科、应用性的研究领域。

它的出现被视为“当代公共行政学的最重要的发展”、当代政治学的“一次最重大的突破”以及
当代西方社会科学领域的一次革命性变化。

政策科学的迅速成长以及它对各国政府政策制定和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它成为各国政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学科。

现在政策科学已构成当代公共管理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而富有活力的部分。

一般认为,“政策科学”概念是美国政治科学家拉斯韦尔首先提出的。

早在1943年的一个
备忘录中,他就提到了“政策科学”的概念,而这一概念在出版物中的首次出现则是他与卡
普兰在1950年合著的《权力和社会:政治研究的框架》一书。

1951年,拉斯韦尔在与
拉纳合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一书特别是拉斯韦尔本人所写的“政策
方向”一文中,首次对社会科学中的政策研究方向,即政策科学的对象、性质和发展方向
作出规定,奠定了政策科学发展的基础,成了政策科学诞生的标志,拉斯韦尔因此成为“现代政策科学的奠基人”;政策科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形成,则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事,它以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三部曲”——《公共政策制定检讨》(1968)、《政策科学构想》(1971)和《政策科学进展》(1971)的出版为代表,这些著作构成政策科学
发展的第二里程碑。

“政策分析”一词则是美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首先提出的。

他在1958年发表了“政策分析”一文,用“政策分析”表示一种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渐进
比较分析类型。

在西方文献中,“政策科学”与“政策分析”两个概念的关系颇为复杂,有的
学者将两者当作同义词使用;有的学者将它们加以区别,用“政治科学”作为一个总的学科
领域名称,强调它的跨学科、综合性特征,而将“政策分析”看作政策科学的一个分支,强
调政策分析作为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个应用性学科的特征。

二、公共管理学
的发展背景、特征及对政策学的影响尽管拉斯韦尔和德洛尔等人所提倡的政策科学是一
种全新的跨学科、综合性的学问,是一种“统一的社会科学”(元社会科学),但是政策科
学既然主要以公共政策作为研究对象,那么它主要是关于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的学问。

70年代以来,政策科学与经济学、工商管理学、政治学以及公共行政学等学科日
益相互融合,最终导致公共部门管理领域新范式或新途径的出现,即“新公共管理”的兴起。

因此,要认识和把握政策科学,就不能离开公共部门管理学科(公共管理学)发展的背景与趋势。

政府及公共部门管理研究领域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分支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
初开始的。

在百余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该学科领域经历了三次范式转变,即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新公共行政学和政策科学,再到新公共管理学三次重大突破。

政策科学可以说是政府管理研究领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形成于本
世纪20、30年代,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斯·韦伯的官僚体制理论和威尔逊、古德诺等人的
政治-行政二分法理论。

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有六大信条:(1)非政治化的文官制度以及
将政治与行政分开的假定;(2)强调层级制和规章制度(即采用官僚体制模式);(3)公务员的终身受雇和政府组织的稳定性;(4)以文官制度作为人事管理的基本制度;(5)对文官的控制(外部规制);(6)要求结果的公平。

早期公共行政学采取了一种
形式主义或静态的研究方法,只注重对官僚体制(正式政府组织机构)的分析,忽视了对行政行为及行政管理过程的研究;它将政治与行政(即政策的制定与政策的执行)绝然分开,忽视了政策制定以及政治因素的地位与作用;它将丰富多彩的行政管理现象及过程仅仅抽象为若干原理或原则;效率的标准则被不恰当地过分推崇(价值因素以及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被忽视)。

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范式由于公共管理学科本身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必然引起批评,并促使其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