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 黄河(区域地理新型教学案)
地理教案长江
地理教案长江教案标题:探索长江——了解中国的母亲河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长江的地理位置、特点和重要性,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母亲河;2.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3. 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和研究能力。
教材与资源:1. 教材:地理教材或相关地理知识读本;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或电子白板;3. 图片、地图和视频资源:长江的图片、地图和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长江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知道长江吗?长江在中国的哪个地方?长江有什么特点?长江对中国有什么重要性?探究长江(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段关于长江的文字资料,要求学生阅读并总结出长江的地理位置、长度、流域范围等基本信息;2. 学生通过查阅地图和其他资源,将长江的地理位置标出,了解长江的流经省市和重要支流;3. 学生观看长江的相关视频,了解长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讨论与分享(15分钟):1. 学生分组展示他们所了解到的长江信息,并进行简短的讨论;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长江对中国的经济和交通有什么重要作用?长江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长江的环境保护为什么重要?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选择长江流经的一个城市或地区,了解该地区的地理特点、人文景观和环境问题;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宣传海报或小册子,介绍该地区的特点和环境保护措施;3. 学生展示并分享他们的宣传作品。
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供肯定和建议;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长江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并保护长江。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当调整教学过程和时间分配;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例如长江的历史文化、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内容;3.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认识中国地理长江黄河珠江
认识中国地理长江黄河珠江中国地理教学案【认识中国地理长江黄河珠江】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地理,掌握长江、黄河、珠江等重要河流的地理位置和流域特点。
2. 了解长江、黄河、珠江在中国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地理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长江、黄河、珠江的地理位置和流域特点。
2. 长江、黄河、珠江在中国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或黑板、彩色笔。
2. 教学PPT或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帮助学生回忆或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
【探究】1. 介绍长江-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全长约6300公里。
- 它流经南方的青藏高原、川藏高原和东部平原,注入东海。
- 长江流域是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也是中国的粮仓和重要支柱产业基地。
2. 介绍黄河-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全长约5500公里。
- 它流经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注入渤海。
- 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的黄金产区和重要灌溉基地。
3. 介绍珠江- 珠江是中国第三长的河流,全长约2200公里。
- 它流经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省份,并注入南海。
- 珠江流域是中国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也是中国的重要发展区域和旅游胜地。
【拓展】1. 请学生就长江、黄河、珠江的重要性进行讨论,并总结交流。
2. 引导学生思考以上三条河流在中国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进行讨论。
【巩固】1. 学生小组或个人展示关于长江、黄河、珠江的地理调研报告或短文,并互相交流。
2. 教师总结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巩固知识。
五、课堂作业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长江、黄河、珠江的重要性的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长江、黄河、珠江的地理位置和流域特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地理特点,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三条河流在中国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初中地理长江黄河流域教案
初中地理长江黄河流域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和流域特点。
2. 掌握长江和黄河的水文特征,如水源、流量、流域面积等。
3. 了解长江和黄河流域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长江和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
2. 长江和黄河的水文特征。
3. 长江和黄河流域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教学难点:1. 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的记忆。
2. 长江和黄河的水文特征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相关章节。
2. 长江和黄河的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
3.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长江和黄河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两条河流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
2. 提问学生对长江和黄河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长江和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10分钟)1. 利用PPT课件讲解长江和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和流域特点。
2. 强调长江和黄河在中国地理中的重要地位。
三、讲解长江和黄河的水文特征(10分钟)1. 利用PPT课件讲解长江和黄河的水文特征,如水源、流量、流域面积等。
2. 对比两条河流的水文特征,引导学生理解长江和黄河的差异。
四、讲解长江和黄河流域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10分钟)1. 利用PPT课件讲解长江和黄河流域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
2. 讲解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人文景观,如历史文化、旅游景点等。
3. 引导学生了解长江和黄河流域在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五、课堂讨论和练习(1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了解和感受。
2.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总结和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江和黄河在中国地理中的重要地位。
2. 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保护和利用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长江和黄河的地理位置、水文特征和流域资源,使学生了解了长江和黄河的基本情况。
2023地理黄河教案
2023地理黄河教案2023地理黄河教案1【教具】: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引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
[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了解的基本情况。
[板书]一、的基本概况[活动]请学生读"流域水系略图",并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3、找出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4、结合中国地形图,看看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5、在图上明确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6、找到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的哪一个河段。
[教师过渡]: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板书]二、的水文特征[教师提问]:大家注意看,课本上说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可以将长江、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为水量不大。
[板书]1、水量不大[提问]提起,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别浑浊)这说明什么?(泥沙多)结合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小结]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录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板书]2、中游含沙量大[补充]: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
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
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
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转折提问]: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出孟津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而成)[板图讲解]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地理《长江黄河》教案
地理《长江黄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黄河的概况;2.学会分析河流的开发与治理。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长江、黄河的概况。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河流的开发与治理。
五、教学方法:读图法、比较法。
六、教学过程:1.长江(1)概况: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最终注入东海。
长度:全长6300千米,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
水量:年径流量近1万亿立方米,仅次于亚马孙河、刚果河。
流域面积: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千米,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0%。
干流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共11个省级行政区(八省二市一区)。
流经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
上游:源头——宜昌,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中游:宜昌——湖口,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下游:湖口——入海口,江阔水深,水流缓,少支流,江海相连,航运便利。
(2)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巨大的水能: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
长江的能蕰藏量在世界仅次于刚果河、亚马孙河。
水能丰富的原因:地形起伏大、落差大,降水丰沛、流量大。
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其中自源头至宜宾,长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经横断山区的高山峡谷,陡然降落到四川盆地,是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长江上游段落差达6000米以上,占长江总落差90%)(地势第一、二阶梯交界处)。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东到湖北宜昌,依次由瞿塘峡(最短、最险峻)、巫峡(以曲折、秀丽闻名)、西陵峡(以滩多水急著称)组成,全长204千米。
河谷特征是峡谷与宽谷相间排列。
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里程的2/3,形成一个纵横广阔的水运网。
如此优越的天然航道,在世界大河中也是不多见的。
长江黄河教案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重点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1、理解概念流域:是指河流和水系的集水区域。
水系:是指流域内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泽、地下暗河等组成的水流系统。
外流河: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
外流区:外流河分布的区域。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
内流区:内流河分布的区域。
2、活动读图,找出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淮河、长江和珠江。
从内、外的划分看,这些河流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3、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教师总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启发提问〕分析内流区和外流区水量的大小及原因?〔教师总结〕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
让学生看我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图。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面积各占我国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教师总结〕出示表2:中国河川流域面积。
同学们想一想,回答问题: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教师总结〕这与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及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
西北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所以多内流河;东部距海近,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
〔转折过渡〕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等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
〔教师画板图讲解〕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等。
流量指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段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了河流水资源多少,通常以立方米/秒为单位。
长江与黄河的教案
长江与黄河的教案教案标题:长江与黄河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两大主要河流——长江和黄河的地理位置、特点和重要性。
2. 掌握长江和黄河的流域面积、流经省份和主要支流。
3. 了解长江和黄河对中国历史、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长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a. 地理位置:中国东部,流经11个省市区。
b. 特点:流域面积大,水量丰富,是中国最长的河流。
2.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a. 地理位置:中国北部,流经9个省区。
b. 特点:流域面积广,水量较少,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
3. 长江的主要支流a. 长江干流b. 淮河c. 汉江d. 澜沧江4. 黄河的主要支流a. 黄河干流b. 延河c. 河南河d. 渭河5. 长江和黄河的重要性a. 历史影响:长江和黄河是中国两大文明的发源地,对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
b. 经济影响:长江和黄河流域是中国农业和工业的重要基地。
c. 文化影响:长江和黄河流域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民俗传统。
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长江和黄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利用教材、地图和互联网资源,调查长江和黄河的地理位置、特点和主要支流。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调查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比较。
4.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长江和黄河对中国的重要性,并与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5.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视频,展示长江和黄河的风景和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6. 制作海报:让学生分组制作关于长江和黄河的海报,展示他们对这两条河流的理解和感受。
7. 地理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附近的江河或河流进行观察和实地调查,加深对长江和黄河的认识。
教学评估:1. 小组展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展示中的表现,包括调查和分析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等。
2. 测试评估:设计一份关于长江和黄河的测试,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第五单元黄河与长江(教案)
举例解释:
-通过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源,使学生明确黄河与长江的地理位置,掌握其流经省份、主要支流及流域特点,理解这两大河流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强调黄河与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析各河段的特点,如黄河上游的峡谷地貌、中游的泥沙淤积、下游的泛滥问题等,以及长江上游的水能资源、中游的航运价值、下游的河口三角洲等。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来解释黄河与长江的地理特点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种方法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重点和难点内容。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理解河流在我国地理、经济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部分内容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强化和巩固。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黄河与长江》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河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黄河与长江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黄河与长江的基本概念。黄河与长江是我国两大主要河流,它们在地理位置、流经省份、主要支流及流域特点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它们在我国地理、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4.增强人地协调观:通过探讨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增强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5.培养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对河流相关现象进行探讨,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和习惯。
三、教学难点Biblioteka 重点1.教学重点-黄河与长江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主要支流及流域特点。
-黄河与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点。
黄河长江教案
黄河长江教案教案标题:黄河长江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黄河和长江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和重要性。
2. 掌握黄河和长江的特点、水文特征以及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于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的意识。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入地理概念: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向学生介绍黄河和长江的地理位置,并解释它们的流域范围。
探究: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互相交流和研究,了解黄河和长江的特点、水文特征以及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讨论各组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总结:4. 教师总结: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总结黄河和长江的共同点和差异,并强调它们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
5. 学生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黄河和长江的特点、水文特征以及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拓展:6. 环境保护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黄河和长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并讨论如何保护这些重要的水资源。
7. 行动计划: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环境保护行动计划,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评估:8. 学生作业: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黄河和长江的作文,包括它们的特点、水文特征以及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9. 教师评估:根据学生的作文评估他们对黄河和长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 中国地图- 黄河和长江的图片和资料- 分组讨论指导问题- 学生作文评估标准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自感受黄河和长江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可以邀请地理专家或相关机构的代表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黄河和长江的了解。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对您有所帮助,如有需要请随时提问。
长江黄河教案
长江黄河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两大母亲河——长江黄河教学目标:1. 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和重要性。
2. 了解长江和黄河的水文特点及其对中国人民的影响。
3. 掌握长江和黄河的重要支流和主要城市。
4. 培养学生保护长江和黄河的意识。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长江和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
2.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用于展示多媒体资料。
3. 学生练习册和绘画工具,用于学生的练习和创作。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展示一张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长江和黄河的地理位置。
- 提问:你们知道长江和黄河吗?它们对中国有什么重要性?2. 探索长江(15分钟)- 展示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 介绍长江的水文特点,如流经省份、流经主要城市等。
-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长江的主要支流有哪些?长江流经的主要城市有哪些?3. 探索黄河(15分钟)- 展示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 介绍黄河的水文特点,如流经省份、流经主要城市等。
-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黄河的主要支流有哪些?黄河流经的主要城市有哪些?4. 比较长江和黄河(10分钟)- 引导学生比较长江和黄河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如流域范围、水文特点等。
5. 保护长江和黄河(1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长江和黄河面临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保护的建议。
- 学生完成练习册中关于保护长江和黄河的练习。
6. 总结(5分钟)- 强调长江和黄河对中国人民的重要性,并总结学习到的知识。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自主制作关于长江和黄河的海报或PPT,展示给全班同学。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江河,让他们亲身感受并了解江河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深入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
教学评估:1. 老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学生完成练习册中关于长江和黄河的练习。
3. 学生展示的海报或PPT的质量和内容。
初中地理黄河长江教案
初中地理黄河长江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长江与黄河的地理分布、流域特点、水文特征等基本知识;能够通过地图等资料,分析比较两条河流的异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资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河流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人类活动与河流环境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 长江与黄河的地理分布、流域特点、水文特征。
2. 比较长江与黄河在不同河段的自然特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1. 长江与黄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 长江与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教学准备】1. 地图:长江与黄河流域图、中国地形图。
2. 资料:长江与黄河的治理、开发案例及相关数据。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通过展示长江与黄河的流域图,引导学生观察两条河流的分布情况。
2. 提问:同学们对长江与黄河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长江与黄河的地理特征。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长江与黄河的地理分布、流域特点、水文特征。
2. 学生结合地图,分析长江与黄河在不同河段的自然特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长江与黄河的地理分布、流域特点、水文特征,引导学生理解记忆。
2. 分析比较长江与黄河在不同河段的自然特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如上游的水能资源开发、中游的治理沙漠化、下游的防洪等。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长江与黄河的开发与治理,分享各自的看法。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江与黄河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认为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长江与黄河的资源?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绘制长江与黄河流域图,标注两条河流的主要特点。
长江与黄河 教案
长江与黄河教案教案标题:长江与黄河教案目标:1. 理解长江与黄河是中国两大重要河流,了解它们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以及对中国的重要性。
2. 掌握长江与黄河的主要特点,包括流域面积、流量、水质等。
3. 了解长江与黄河的历史文化意义,包括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贡献以及与中国人民的紧密联系。
4.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认识到长江与黄河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1. 掌握长江与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以及对中国的重要性。
2. 了解长江与黄河的主要特点,包括流域面积、流量、水质等。
3. 了解长江与黄河的历史文化意义,包括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贡献以及与中国人民的紧密联系。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认识到长江与黄河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长江与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
2. 相关资料,介绍长江与黄河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文化意义。
3.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准备工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地图,让学生指出长江与黄河的地理位置。
2. 引发学生对长江与黄河的兴趣,提问:“你知道长江与黄河有什么特点吗?它们对中国有什么重要性?”二、知识讲解与学习(15分钟)1. 介绍长江与黄河的主要特点,包括流域面积、流量、水质等。
2. 分析长江与黄河对中国的重要性,包括农业灌溉、水资源供应、交通运输等方面的贡献。
3. 讲解长江与黄河的历史文化意义,包括与中国古代文明的联系,如长江三峡和黄河流域的文化遗址等。
三、小组讨论与展示(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长江与黄河所面临的问题,如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2.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长江与黄河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文化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长江与黄河,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如参加河流清理行动等。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长江与黄河的作文,包括它们的地理位置、主要特点以及对中国的重要性。
第三节“长江”“黄河”教案 (第二课时)
第三节“长江”“黄河”教案(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主要从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三个方面介绍我国的自然环境。
河流第二课时学习的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长江、黄河,两河在我国工农业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所以,本节课应该从两河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流过的省级单位、地形区等方面学习两河的地理特征。
教材在P46和P49,分别配置了两河流域图,并设置读图活动引导学生去认知两河特征。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读图、使学生知道长江、黄河流经的省级单位、流经的地形区及主要支流;明确两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2、技能目标:通过绘制地理板图,提升学生使用地图、绘制板图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度析两河在利用过程中存有的问题,唤醒学生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准确的环境观点。
三、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段,学是中心,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
地理学科的学习方式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生学会应用地图,也就学会了学习地理的方法。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水平。
本节课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完成教学任务:1、归纳总结:归纳出学习河流应该从那几方面入手,教会学生学习河流的方法。
2、绘制板图:引导学生读图,将归纳总结出的几方面再现到板图中,培养、提升学生的读图用途水平。
3、合作、自主学习:培养、提升学生的自学、合作学习水平。
教学分两部分:“长江”是通过老师绘制板图引导学生学习的,“黄河”则是按照学习长江的方式,让学生合作自主学习,之后,老师再绘图归纳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特色是利用板图教学,地理板图老师能够边讲边画,能很好地化教材上的静态图为动态图,能很好地再现静态图表的生成过程,使图的内容去繁存简,又重点突出,简单易读,协助学生理解记忆,提升课堂效率。
四、教学流程:1、读P46的“长江流域图”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河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发源地、注入的海②流过省级单位③流过主要地形区④主要支流和湖泊⑤上、中、下游的分界点⑥河流在利用过程中存有的问题及解决措施2、引导学生读P46的图。
长江黄河 教案
长江黄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黄河的概况;2.学会分析河流的开发与治理。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长江、黄河的概况。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河流的开发与治理。
五、教学方法:读图法、比较法。
六、教学过程:1. 长江(1)概况: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最终注入东海。
长度:全长6300千米,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
水量:年径流量近1万亿立方米,仅次于亚马孙河、刚果河。
流域面积: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千米,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0%。
干流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共11个省级行政区(八省二市一区)。
流经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
上游:源头——宜昌,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中游:宜昌——湖口,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下游:湖口——入海口,江阔水深,水流缓,少支流,江海相连,航运便利。
(2)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巨大的水能: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
长江的能蕰藏量在世界仅次于刚果河、亚马孙河。
水能丰富的原因:地形起伏大、落差大,降水丰沛、流量大。
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其中自源头至宜宾,长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经横断山区的高山峡谷,陡然降落到四川盆地,是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长江上游段落差达6000米以上,占长江总落差90%)(地势第一、二阶梯交界处)。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东到湖北宜昌,依次由瞿塘峡(最短、最险峻)、巫峡(以曲折、秀丽闻名)、西陵峡(以滩多水急著称)组成,全长204千米。
河谷特征是峡谷与宽谷相间排列。
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里程的2/3,形成一个纵横广阔的水运网。
如此优越的天然航道,在世界大河中也是不多见的。
地理教学设计 长江
地理教学设计长江地理教学设计:长江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的起源、流经的地域、流向和长度等基本情况;2.了解长江的重要地理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认识长江流域的重要地理问题和环境挑战;4.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介绍长江的视频,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引出学习长江的目的。
2.基础知识的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PPT向学生介绍长江的起源、流经的地域、流向和长度等基本情况,让学生初步了解长江的基本情况。
同时,教师还介绍长江的重要支流、大大小小的湖泊以及流域所涵盖的省份。
学生可以通过互动问答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3.地理特征与影响(3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向学生展示长江的地理特征,如河川沿线的地貌、自然景观等。
并引导学生思考长江的地理特征对中国的影响,如农业发展、交通运输、水利建设等。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并总结长江对中国的重要影响。
4.探索长江流域的问题(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析长江流域面临的重要地理问题和环境挑战,如水污染、水资源匮乏、生态破坏等。
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对策。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将自己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呈现给全班同学。
5.总结与拓展(15分钟)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再次强调长江的重要性以及长江流域面临的地理问题和环境挑战。
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资料或网址,拓展学生对长江的更深入了解和研究。
6.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长江的介绍文章,或者设计一份宣传海报,展示长江的重要性和环境问题。
三、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1.课堂互动问答,检查学生对长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2.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估学生对长江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3.作业评分,评价学生的写作或设计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1.配备投影仪和电脑,播放长江相关的视频和PPT;2.准备长江的地图、图片以及流域的地理数据;3.准备小组活动所需的相关资料和素材。
长江黄河教案
标题:中国河流之长江、黄河教学目标:中国两大外流河:长江、黄河教学重点:1、长江VS黄河2、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难点:1、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一:导入:1、河流的分类:内流河、外流河2、主要外流河?长江、黄河二:长江VS黄河1、发源地、注入海洋2、长度、年径流量、流域面积3、流经的省级行政区4、流经的地形区5、上、中、下游的划分6、主要支流与湖泊长江黄河发源地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入海口东海渤海长度6300多千米5464千米上游起点至宜昌起点至河口中游宜昌至湖口河口至桃花峪下游湖口至入海口桃花峪至入海口年径流量9500多亿立方米660多亿立方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青海、甘肃、四川、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75万多平方千米流经的地区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乌江、湘江、赣江汾河、渭河主要湖泊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扎陵湖、鄂陵湖三:长江、黄河的有利之处1、大型水利枢纽工程2、长江沿江地带拥有许多城市。
其中,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3:长江:①内河航道②灌溉水源③丰富水能黄河:①塑造平原②灌溉水源③丰富水能四:长江、黄河的不利之处1、长江:①地理图册P23长江上游地区经济较落后,人们为了眼前利益,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水库淤积,降低了水库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河道淤塞,导致通航能力下降;中下游江河、湖泊淤积,加剧了洪水灾害。
酸雨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现象,通常将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如雾、露、霜等)统称为酸雨。
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
1998年长江洪水,受灾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
地理长江黄河教学设计
地理长江黄河教学设计引言:长江和黄河是中国最重要的两条河流,对中国的地理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授地理学科时,我们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地理特征、水文系统和对中国社会经济的贡献。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中学地理课程的长江黄河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这两条重要河流。
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长江和黄河的地理特征,包括长度、流域面积和流经省份等。
2. 学生能够解释长江和黄河的水文系统,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的特征。
3. 学生能够分析长江和黄河对中国社会经济的贡献,包括水资源利用和农业发展等方面。
二、教学活动1. 地理特征展示a. 教师准备一份包含长江和黄河的地理特征的PPT,并分享给学生。
PPT应包括长度、流域面积、流经省份等信息。
b. 学生们分组进行探讨和查找资料,以补充PPT中未提及的地理特征。
c. 学生们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一份关于长江和黄河地理特征的小册子,并进行展示。
2. 水文系统图解说明a. 教师给予学生一个长江和黄河的水文系统图,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的主要特征和支流。
b. 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并解释图中的各个部分的含义和作用。
c. 学生们共同创作一份长江和黄河的水文系统图解说明文章,并将其发表在班级地理课展板上。
3. 长江和黄河的社会经济贡献研究a. 教师给予学生一些关于长江和黄河的社会经济贡献的案例研究,如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和黄河流域的农业发展。
b. 学生们分组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一份关于长江和黄河社会经济贡献的报告。
c. 学生们进行报告展示,并进行互动讨论,以深化对长江和黄河社会经济贡献的理解。
三、教学评估1. 小组小册子展示评估:评估小组在地理特征展示活动中制作的小册子的质量和详尽程度。
2. 水文系统图解说明评估:评估学生在水文系统图解说明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和对图解的理解。
3. 报告展示评估:评估学生在长江和黄河社会经济贡献研究活动中的研究深度和报告展示的清晰度。
地理教案-长江2篇
地理教案-长江地理教案-长江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长江教案目标:1. 了解长江的基本情况和重要性;2. 了解长江的流域分布以及相关地理特点;3. 掌握长江的重要支流、主要流经城市和重要港口。
教学重点:1. 长江的地理特点和流域分布;2. 长江的重要支流、主要流经城市和重要港口。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长江的流域分布和重点城市和港口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准备:地理书籍、地图、照片、PPT演示、视频、模型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导入长江的话题,通过展示长江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对学生了解长江的基本情况进行提问,引导他们思考和回答。
Step 2:讲解长江的地理特点(15分钟)使用PPT演示或地图来讲解长江的地理特点,包括长江的起点、流经省份、流域面积、流经长度、流量等方面的情况。
同时解释长江之所以被称为“亚洲之母”的原因,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江的重要性。
Step 3:长江流域的分布(15分钟)使用地图展示长江流域的分布,并解释流域中的主要山脉、湖泊和平原的情况。
同时解释流域对于长江水系的重要性,以及流域内的农业、工业和交通发展情况。
Step 4:长江的支流、主要流经城市和重要港口(20分钟)讲解长江的重要支流、主要流经城市和重要港口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使用地图和图片展示支流、城市和港口的位置,并介绍它们的经济和交通等重要信息。
Step 5:总结和展望(5分钟)对长江的基本情况、地理特点以及支流、主要流经城市和重要港口进行总结,并展望长江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长江保护和利用的问题,并写一篇短文总结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实地参观长江相关的地理景点,加深对长江的了解;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分析长江的利与弊,并提出解决方案。
资源评价: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参与讨论以及作业的撰写可以评价学生对于长江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 (1)发源地:A. 注入海B.
(2)干流沿岸重要城市:C. D. E. F.
G. H.
(3)主要支流:①②③④⑤
⑥⑦
(4)水利枢纽:㈠㈡(5)湖泊㈢
2.流经的地形区有哪些?高原、山脉、高原、盆地、山、平原
3.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有哪些?、、、、、、、、、、(11个)
4.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度,流域面积,水量。
5..别称有哪些?“”、“”
6.水能主要集中在哪个河段?
7.为什么长江航运量巨大?自然:(1)。
(2),。
(3)。
人文:(1)。
(2)。
8. 为什么要治理川江?9.治理川江采取了什么措施?
10.为什么要治理荆江?11.治理荆江采取了什么措施?
12.沿江地带面临的生态问题有哪些?上游:。
中下游:
13.上游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
14.上游水土流失的应对措施是什么?
15. 为什么洪涝灾害多发?(1)(2)(3)
16. 怎样应对中下游的水污染?17.三峡工程首要的作用是什么?
18.为什么三峡河段能建大型水电站?
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读图:(1)发源地:A. .注入海B.
(2)上中下游划分城市:C. D.
(3)冲击成的平原E. F. (4)主要支流:
①②③
(5)重要水利枢纽:㈠㈡㈢
2.上游冲击成的平原有哪些?别称是什么?平原、平原。
“”
3. 为什么下游流域面积狭小?,。
4. 流经的地形区有哪些?高原、高原、平原
5. 流经省级行政区有哪些?、、、、、、、、(9个)
6.凌汛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7.黄河凌汛产生时间、河段及对策是什么?
1
时间:。
河段:、、境内对策:。
8.黄河上中下游忧患的表现、原因、对策各是什么?
(1)上游。
表现:。
原因:对策:
(2)中游。
表现:原因:①②
③ (④
⑤对策:①②③。
(3)下游。
表现:“”。
原因:对策:
9.小浪底水利枢纽首要的作用是什么?
10.黄河下游“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中游
下游
11.新中国成立后,治理黄河采取了哪些措施?(1)。
(2)。
(3)。
12.为什么黄河流经宁夏、内蒙古河段水量减少?(1)(2)(3)
13.黄河为所流经的地区作出了哪些贡献?
(1)(2)(3)
14.长江、黄河发源于哪个省?共同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 (1)发源地:A.唐古拉山.注入海B.东海
(2)干流沿岸重要城市:C.上海 D.南京 E. 湖口 F.武
汉G.宜昌H.重庆
(3)主要支流:①赣江②汉江③湘江④乌江⑤嘉陵江
⑥岷江⑦雅砻江
(4)水利枢纽:㈠三峡㈡葛洲坝(5)湖泊㈢鄱阳湖
2.流经的地形区有哪些?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3.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有哪些?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
4.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
5.别称有哪些?“水能宝库”、“黄金水道”
6.水能主要集中在哪个河段?上游
7.为什么长江航运量巨大?自然:(1)无结冰期,四季通航。
(2)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域内降水多,河流水量大。
(3)流经长江中下流平原,水流平稳。
人文:(1)流经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高,货运量大。
(2)与多条铁路干线联通。
8.为什么要治理川江?滩多流急。
9.治理川江采取了什么措施?兴建了三峡水利工程。
10.为什么要治理荆江?河道弯曲,地势低洼。
11.治理荆江采取了什么措施?裁弯取直。
12.沿江地带面临的生态问题有哪些?上游:水土流失。
中下游: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
2
13.上游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陡坡垦殖,滥伐森林,过度放牧。
14.上游水土流失的应对措施是什么?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禁止过度放牧,禁止乱砍滥伐。
15.为什么洪涝灾害多发?(1)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域内降水丰富。
(2)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3)中上游水土流失,使河道淤积,泄洪能力减小。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泊缩小,蓄洪能力减小。
16.怎样应对中下游的水污染?废水、污水达标排放。
17.三峡工程首要的作用是什么?防洪
18.为什么三峡河段能建大型水电站?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交接地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读图:(1)发源地:A.巴颜喀拉山.注入海B.渤海
(2)上中下游划分城市:C. 河口 D. 桃花峪。
(3)冲击成的平原E. 宁夏平原F. 河套平原(4)()主要
支流:①渭河②汾河③湟水
(5)重要水利枢纽:㈠小浪底㈡三门峡㈢龙羊峡
2.上游冲击成的平原有哪些?别称是什么?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塞上江南”
3. 为什么下游流域面积狭小?泥沙淤积,形成了“地上河”。
4.流经的地形区有哪些?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5. 流经省级行政区有哪些?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
6.凌汛产生的条件有哪些?(1)河流有结冰期;(2)河流的流向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3)流经平原地区。
7.黄河凌汛产生时间、河段及对策是什么?时间:初冬、初春。
河段:宁夏、内蒙古、山东境内对策:用飞机、大炮炸开冰坝。
(炸冰)
8.黄河上中下游忧患的表现、原因、对策各是什么?
(1)上游。
表现: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原因:气候干旱、过度放牧、滥垦草地。
对策:禁止过度放牧,退耕还草,治理荒漠化土地。
(2)中游。
表现:水土流失严重。
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②地表缺少植被保护。
③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④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⑤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对策:①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
②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
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退耕还林、还草,禁止过度放牧等。
(3)下游。
表现:“地上河”。
原因:泥沙淤积。
对策:加固堤坝,冲刷河道。
9.小浪底水利枢纽首要的作用是什么?防洪、减淤,冲刷河道。
10.黄河下游“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水中含沙
量增大。
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道变宽,水流变缓,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11.新中国成立后,治理黄河采取了哪些措施?(1)在黄河上游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进行梯级开发。
(2)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
(3)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冲刷河道。
12.为什么黄河流经宁夏、内蒙古河段水量减少?(1)气候干旱,河水补充少;蒸发量大,下渗严重。
(2)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引水灌溉,需水量大。
(3)人口稠密,工业用水、生活用水量大。
13.黄河为所流经的地区作出了哪些贡献?(1)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2)提供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3)冲击形成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
14.长江、黄河发源于哪个省?共同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青海。
青海、四川。
3
前言
从事初中地理教学20多年,接触了海量的初中地理教学资料,吸收其优点,经过对比修整,编写出了自己的教学案。
工作的需要,被安排到高中部教学,深感高中学生初中地理知识的欠缺。
采用初中地理教学案的编排模式,按照初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吸收初中地理各个版本的优点,对应北斗区域地理教材的知识体系,编写出了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区域地理教学案。
教学案的编写与教材同步,采用了正反页的方式。
正面提出问题,反面相应位置展示答案。
解决了学生背诵不知答案,感觉背好后无法自我检测的问题。
学生可对着反面背诵,对着正面自我检测。
教学案集教案、学案、笔记、测评等于一体,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减轻了教师的讲课负担,真正做到了学生能学、教师能教、家长能查,解决了教案与课堂脱离、学案与课堂冲突、教学反馈不够及时等问题。
区域地理知识与地图有密切的联系,编写中对地图进行了详细修改,去除了无关内容对学生记忆知识的影响,只保留了《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图上记忆的知识,更利于学生学习。
学生掌握好了基础知识才能做题,没有对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做再多的题,也会有欠缺。
有了对知识的拓展提高,才会考高分。
教学案两者都兼备了。
教学案中地球、地图、气候部分设置了大量的习题,因为这部分像理科知识一样,变化很多,需要学生掌握方法。
其它部分考试题就直接从基础知识及拓展部分中出,设置过多的习题只能是重复,只设计了少量拓展对比性的习题。
教学案的编排分《区域地理认知基础》、《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三部分,非常适合高中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