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的回顾,从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定位出发,研究得出校企合作办学将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技能校企合作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回顾

(一)第一阶段:职业教育的孕育萌芽阶段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在2008年《中国职业教育30年的回顾、思考与展望》研讨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我国现代形式的职业教育发端于19世纪60年代,至今已经走过140多年的发展历史。毛泽东主席在1951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中等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培养技术人员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之图”。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新中国的职业教育得以孕育,在1965年形成了第一次高峰。当年,全国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包括中专、技校、农业中学、半工半读学校,加起来有6万多所,在校生499.5万人。使当年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53%。后来的文革十年,使职业教育受到了很大破坏,职业学校绝大部分已经停办,到1976年,我国整个高中阶段教育中绝大部分就是普通高中,当时留下的中专学校比例已经很低,教育结构严重失调。

(二)第二阶段:职业教育的调整扩张阶段

文革结束后的1980年,教育部批准了国家教育总局《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报告》,教育部开始着手中等教育的调整工作,原

有的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与此同时。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一些中心城市又率先创办了一种新的大学教育——职业大学

教育。为了正确引导职业教育的发展,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逐步建立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学历层次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1996年,我国《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自从,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如雨后春笋,在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规的支持下开始蓬勃发展壮大。在世纪之交,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一段调整之后,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2004年、2005年,由国务院或经国务院批准连续召开了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两个职业教育专门决定,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出台政策来扶持,职业教育形成了又一个发展高峰。

(三)第三阶段: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阶段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中进一步明确了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明确确立了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提出了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

要。由此可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我国的职业教育必将翻开崭新的一页。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接受职业教育将成为越来越多人员的第一选择;职业教育本身也会发生深刻的变革。不论是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会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使职业教育更贴近社会,更服务社会。

二、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变化

(一)职业教育发展第一阶段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有文化基础的技术人员

建国初期,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把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新中国需要的技术人员。由于当时的中国工业相对来说非常落后,懂技术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周恩来总理在1952年发表的文件《关于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的指示》明确指出“培养技术人才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必要条件”。本着这一指导思想,当时的职业教育机构以技校居多,著重培养学生的一技之能。但由于技校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的学生,尤其当时是学习成绩不够好的学生才考虑上技校,文化基础薄弱,再加上当时教学条件有限,在学校基本上也就是理论的传授,学生得等到毕业去企业实习才能接触学习到真正的技术。基本上是在学校学理论,到企业去实践掌握技术。这些学生一般在企业可评到初级工和中级工。

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会。各行各业都需要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精通专业技能的人才。当时的普通高等教育满足

不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文革后成立的中等职业学校把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中等专业人才。在专业的设置上和大学类似,又比大学灵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增加了师资力量的投入和实验实训的经费投入,吸引了大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报考。在这个阶段,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校里受到了比较正规的职业教育,毕业后既有一定的理论又有一定的技能,非常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二)职业教育发展第二阶段对人才培养的定位——高技能的人才

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来,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定位再一次发生了变化。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兼具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特点,2003年时任教育部部长的周济在第二次全国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上。高技能的人才是指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这一新的目标在这以后的若干年中引领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课程改革方面都倾向于对学生的高技能的培养。增加了技能实训课程的比重,聘请了企业的从业人员做兼职教师和指导,培养自己的双师型教师,争取让学生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走出校门之前掌握专业技能,最大程度的缩短学生上岗的时间。

(三)职业教育发展第三阶段对人才培养的定位——高端技能型

人才

2010年,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各级教育要科学定位、科学分工、科学布局,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多样化。中等职业学校应发挥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学校要发挥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重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探索高端技能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制度,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能力。培养一支技艺精湛的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队伍,实现到2015年,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400万人,2020年达到3900万人。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职业教育主要是为企业培养懂技术、会技能、毕业就能上岗的应用型人才,尽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个培养目标的层次在不断的提高:从最初的培养普通的技术人员,提高到后来的培养高技能的人才,又提高到现在的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但是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却始终如一:这就是在所学专业上的技术和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出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而不是培养拥有满腹理论却对企业生产、经营、运作一窍不通的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提出越来越高的希望和要求,我们如何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如何才能培养出高端的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