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与经济
美学价值与经济市场
美学价值与经济市场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繁荣,而经济市场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引擎。
然而,经济市场的繁盛常常会对美学价值产生一定的冲击。
美学价值是指艺术、文化、审美等领域所追寻的对优美、和谐、真实的追求。
在经济市场主导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可能会出于功利性的考虑而忽视了一些美学价值。
经济市场对美学价值产生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对艺术产业的商业化。
当艺术作品成为商品时,艺术家可能会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而局限于商业利益的追求,而不再关注艺术本身的内在价值。
商业化往往会导致大众追求流行,艺术品的审美标准也会被市场需求主导。
例如,音乐市场上流行的歌曲可能并不具备高度的艺术价值,而是因为其商业化的包装和市场推广手段。
这样一来,艺术作品的真实性和创新性可能会受到压制,美学的多样性和独立性也可能被稀释。
此外,经济市场的竞争也会对美学价值产生影响。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企业可能会倾向于使用低成本的生产工艺和材料,从而可能降低产品的质量和美学价值。
这种以降低成本为目的的做法往往会削弱创造力和创新性,从而使得市场上的产品缺乏美学上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而消费者则可能因为追求低价而忽视了对产品的美学价值的重视,进一步推动了以低价竞争、品质低下为特点的市场格局。
然而,尽管经济市场的盈利导向可能会对美学价值产生冲击,但现实中也存在一些积极的趋势来平衡这种冲突。
首先,一些企业开始重视社会责任,注重产品的品质和设计,以满足消费者对美学价值的需求。
由此产生的一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不仅可以带给消费者美的享受,也可以在市场中形成良性竞争,推动经济的繁荣。
其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意识的觉醒,对美学价值的追求也在不断升级。
人们对于艺术、文化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市场需求,而是更加强调个体的精神文化追求。
这种觉醒将推动市场供给的变革,从而在经济市场中形成更为多样化和富有美学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经济市场和美学价值之间的关系也呈现出相互促进的趋势。
浅谈艺术的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
济 价值 凸显 而 审 美 价 值 逐 渐 削 弱 的 时代 , 如何 认 清 和处 理 好 二 者 之 问 的关 系 将 十 分 重 要 。
一
、
艺 术 的审美 价值 是 艺术 存在
的 根 本
首 先 , 术 的 审 美 价 值 来 源 于艺 术 家 自由 自 艺
的、 自由的内心世界 , 因而 以审美作 为艺术 品存 在 的 意 义 可 谓 实 至名 归 。 尚 的审 美 理 想 必 然 导 高
的审美理想。 以艺术 的审美价值是艺术价值的 所 主体 和 核 心 本 质 。
人们 常 说 艺术 是 无 价 的 , 作 品 的 艺 术 价值 而 则 是 以 艺 术 本 身 为依 据 和 准 则 对 艺 术 作 品作 出
一
的活动 ,是将使人的生命 潜质得 以充分 发挥 、 人
的智 慧 和 才 能 得 以全 面 彰 显 , 通 过 人 对 客体 世 并 界 的审 美 掌 握 及 对 未 来 世 界 的 先行 对 话 , 现 人 实
产 的需 要 。如 果 没 有充 足 的经 济 收 入 , 不 能维 就
现方式 的关 系 中, 其各 自的具体 意义 、 内涵 、 质
量 等 方 面是 可 以相 互 比较 和估 量 的 , 而 产生 它 从 的经 济 价值 。随着 艺 术 品市 场 化 的进 程 , 多 的 更 艺 术家 开 始关 注艺 术 市场 , 种形 式 的 艺术 逐 渐 各
存发展 的必经之路 。艺术 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
在 艺术 以其 综 合性 价 值 服务 于 社 会 与人 民大众 , 人们 在 消 费 艺术 品时 须 支付 费 用 , 由此 而 产 生 并 的 经 济 效 益 。艺 术 活 动 应 当也 必 须 生 成 其 经 济 价 值 。 艺 术 的 经 济 价 值 首 先 是 维 系 其 艺 术 再 生
文化创意产业的审美经济力
文化创意产业的审美经济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创意活动为核心内容,以知识、技术和信息为基础,以文化特点和知识创新为内在特征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
他有着独一无二的审美经济力。
审美经济力是指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创造和传播具有独特品质和审美价值的产品、服务和体验,引导消费者对美的追求和价值认同,促进经济增长的能力。
文化创意产业的审美经济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人的审美需求转变为经济增长点。
文化创意产业以创意产品和服务为载体,通过艺术、设计、音乐、影视等形式,满足人们对审美享受的需求,激发他们的消费欲望。
艺术品、设计精品、音乐作品等都是通过人们对美的认同和欣赏而产生的消费需求。
而人们对美的需求又不断激发了创意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二是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交叉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是能够与其他产业形成良好的融合,文化与旅游结合形成文化旅游产业;文化与科技结合形成数字文化产业;文化与教育结合形成创意教育产业等。
这种产业交叉的融合不仅能够丰富各个产业的内涵和外延,还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就业机会。
四是培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增长。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新,他注重创意和创新,追求不同寻常的美感和体验。
他通过培养人们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创新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推动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文化创意产业的审美经济力是一种具有独特特点和优势的经济现象。
他通过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推动经济增长;通过融合其他产业,丰富产业内涵;通过传承文化传统,弘扬民族文化;通过创新能力培养,推动经济发展。
只有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审美经济力,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审美经济名词解释
审美经济名词解释在当今社会,审美经济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它不仅仅是关于艺术和美学的讨论,更是涉及到了经济、市场和社会的多个方面。
审美经济名词解释,旨在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与审美相关的名词,探讨其在经济运作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是指企业或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的独特形象。
它涉及到产品的外观、包装、广告等多个方面,通过美学的手段来塑造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情感。
品牌形象的审美设计对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二、商品附加值商品附加值是指在商品本身价值之上,通过美学设计、品牌塑造等手段为商品增加的附加价值。
这种附加值不仅仅是产品的功能,更多的是通过审美设计来体现商品的品质和独特性,从而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认可度和购买意愿。
三、消费者体验消费者体验是指在购买和使用商品过程中,消费者所感受到的情感和满足感。
审美设计在消费者体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独特的外观设计、舒适的使用感受等方式,提升消费者对商品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四、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文化与创意为核心内容,以创新、设计、艺术等为表现形式的产业。
审美经济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美学的手段来创造独特的艺术品和创意产品,不仅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还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五、审美消费审美消费是指人们通过购买和使用美学设计和艺术品来满足审美需求的行为。
审美消费不仅仅是对产品本身的消费,更多的是对审美价值的追求和满足。
审美消费的兴起,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六、设计创意设计创意是指通过审美的手段来实现创造性的设计和创意的产生。
设计创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功能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审美设计来使产品与众不同,赋予产品独特的价值和形象。
设计创意的成功对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七、美学市场美学市场是指以审美需求和消费为基础的市场。
在美学市场中,消费者更注重产品的外观和形象,而不仅仅是功能和性能。
美学市场在商业运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产品的差异化和品牌的塑造。
艺术与审美的提高是如何带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艺术与审美的提高是如何带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艺术和审美的追求越来越高,艺术与审美的提高也成为了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股强大力量。
一、艺术和审美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力1. 艺术品市场的繁荣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艺术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艺术品市场也日益繁荣。
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不仅推动了艺术品的创作和生产,还带动了相关的产业链发展,如艺术品保险、保管、鉴定、交易等领域。
2. 旅游业的发展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等成为旅游景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艺术品展览和文化活动呈现出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3. 创意产业的崛起人们对于艺术和审美的追求,推动了创意产业的崛起。
比如文学、设计、音乐、电影等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知识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推动着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
二、艺术和审美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1. 文化自信的提升艺术和审美的提高不仅让人们在审美上拥有更高的标准,更让人们实现了文化的自信。
人们的思想和认知水平得到不断提升,自信心也与之提高,社会也更加文明、理性、和谐。
2. 促进了精神生活的丰富绘画、音乐、文学、电影等等,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推动了文化交流与传承。
精神生活的丰富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拥有更多的情感寄托和精神支持。
3. 促进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艺术和审美的提高,不仅可以拓展人们的视野,让人们拥有更广泛的文化积淀,同时也为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提供了更严谨和全面的考察标准,不断增强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总而言之,艺术和审美的提高不仅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因此,我们有必要注重艺术和审美的培养,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让更多人拥有更高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标准。
美学经济概论
美学经济概论美学经济概论是一门研究美学和经济学之间关系的学科。
美学作为一门关于审美和艺术的学科,探讨的是人类对美的感知、评价和创造。
而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中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以及经济行为和市场的运作。
美学经济概论则是将美学和经济学的两个领域进行交叉研究,旨在探索美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和经济对美学活动的影响。
美学经济概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美的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关系。
美学中的美是指人们对于艺术、文化、自然景观等方面的审美体验和感受,而经济价值则是指物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的交换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艺术品和文化产品都是有价格的,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即美的价值是否可以通过经济价值来衡量?在市场经济中,艺术品的价格往往是由市场供需关系、稀缺性和人们的需求所决定的,但是否能够准确地反映艺术品的美学价值仍然存在争议。
美学经济概论探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美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美学活动,如艺术创作、文化传承和设计创新等,不仅仅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作不仅可以为市场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还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同时,美学活动也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文化景观和艺术展览,为当地经济带来收入和就业机会。
美学经济概论还研究了经济对美学活动的影响。
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为艺术家和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经济的增长和人们收入的提高,也为人们更多地参与到艺术和文化活动中提供了条件。
例如,人们可以购买艺术品、观看演出、参观博物馆等,这些都促进了艺术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为创意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需求,推动了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和发展。
在美学经济概论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美学经济学。
美学经济学是将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美学领域的研究,旨在揭示美学活动的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
通过对美学市场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艺术品的价格走势、市场需求和消费行为。
美学对经济市场的塑造
美学对经济市场的塑造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的学科,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然而,很少有人想到美学也对经济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塑造作用。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美学如何塑造着经济市场,并对此进行论述。
首先,美学对产品设计和包装的重要性不能忽视。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产品的外观和包装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美学可以在设计中强调产品的优点,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表现来增加产品的诱惑力。
例如,科技公司如苹果,注重产品的外观设计和用户体验,使他们的产品具有独特的美感和价值感。
通过美学的引导,消费者对这些产品有着更强烈的购买欲望,从而推动了经济市场的发展。
其次,美学对营销策略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市场推广手段,经常使用美学元素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美学在广告中的运用,可以将普通的产品变得更具吸引力和独特性。
例如,一些高端品牌的广告往往利用精美的画面、动人的音乐和精心选择的演员来传达产品的优雅与品味。
这样的美学元素吸引了消费者的视听感知,使得他们对产品更感兴趣,并愿意为之付出更多。
因此,美学对于营销策略的成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着经济市场。
除此之外,美学还从消费者的角度影响着经济市场。
在选择商品和服务时,消费者的审美观念会对经济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消费者更趋向于购买那些外观和质感具有美感的产品,他们相信这些产品会为他们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满足。
因此,经济市场中那些能够满足消费者审美需求的企业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例如,许多优质餐厅注重菜品的呈现方式和用餐环境的美学设计,这些方面的投入为他们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提高了销售额,从而推动了经济市场的发展。
最后,美学对于经济市场的塑造还反映在商业环境的改善上。
美学既可以提升消费者的精神享受,也能够改善商业环境的整体氛围。
例如,一座城市中具有美丽建筑和景观的商业区域,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商家。
这些美学元素的吸引力使得商业环境更加繁荣,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资源流入,推动经济市场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的审美经济力
文化创意产业的审美经济力【摘要】文化创意产业的审美经济力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当今社会,审美经济力对文化创意产业起着重要的影响,不仅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助力产业走向国际市场,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及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审美经济力培育有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和良性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的审美经济力也将持续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为产业的不断变革和创新注入强大的活力和动力。
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审美经济力的培育和发展,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的实力,使产业更加具有竞争力和市场吸引力。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审美经济力、创新发展、市场竞争力、国际市场、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动力、培育、繁荣、良性发展1. 引言1.1 文化创意产业的审美经济力的重要性文化创意产业的审美经济力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审美经济力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软实力,是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石。
在当今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不仅仅是在产品和技术上的竞争,更是在审美上的竞争。
审美经济力不仅仅指产品的外在美感,更包括对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的理解和提炼。
文化创意产业的审美经济力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认可度,也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加强审美经济力培育,有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和良性发展。
审美经济力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提升产品质量和个性化,更在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实现产业的全球化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的审美经济力应当成为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重要抓手,为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作出更大贡献。
1.2 审美经济力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审美经济力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是一个深远而广泛的话题。
审美经济力不仅可以影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创新能力,还可以直接影响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审美经济力可以激发文化创意从业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推动他们设计出更具有审美价值和创新性的作品。
互惠互利,趋于“双赢”——关于音乐审美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的思考
热 衷 的 摇 滚 音 乐 、迪 斯 科 音 乐 , P P P、 HI — 0 R&B 舌 音 乐 饶 等 。 这 些受 青 年朋 友 欢 迎 的音 乐作 品也 被 不 断商 业 化 , 而 从 而形 成 了以音 乐 为载 体 进行 商 业运 作 的消 费模 式 。这 种 借 由 人 们 对 于 音 乐 的 特 殊 审 美 性 质 而 产 生 并 愈 演 愈 烈 的 新 型 消 费 模 式 , 对 于 人 们 的 音 乐 审 美 能 力 最 终 会 产 生
升 能 否通 过音 乐 消费 形式 的发 展 与社 会 市场 经 济 的迈 进
达 成 一 种 “ 赢 效 应 ” 问题 进 行 了 ̄ - 。 双 的 z - , t
关 键词 : 乐 审 美 音
经 济 效益
市场 运作
世 界 上 的万 事 万 物 都 是 在 互 相 联 系 中运 动 和 发 展
着 ,社 会 也 适 应 此 规 律 从 传 统 单 一 的 社 会 发 展 模 式 中走
向多元 文 化 , 乐作 为 对 现实 社 会 的最 特 殊 的 反 映 . 跟 音 也
过 在 大 型 场 合 之 下 结 合 电 、 、 及 多 种 灯 光 舞 台效 果 衬 声 乐 托之 下 产 生与 传播 的音乐 , 将 其 称 为广 场 型音 乐 。 我
在 无 形 中 趋 向 于 市 场 经 济 化 ,成 为 了 多 元 文 化 背 景 下 的
社会审美观念与经济市场的互动
社会审美观念与经济市场的互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日益增加。
社会审美观念逐渐成为人们评判事物的标准之一。
与此同时,经济市场在为人们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审美观念的形成和变化。
本文将探讨社会审美观念与经济市场的相互作用,并讨论它们对个体、群体和市场的影响。
首先,经济市场在满足人们需求的过程中塑造着社会的审美观念。
市场上的各种商品和服务,通过广告、宣传以及产品设计,不断向消费者灌输一种审美观念,引导人们对美的定义和认知。
例如,历史上的一些时尚潮流和流行艺术,往往是商家和设计师们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创新和推崇的结果。
同时,经济市场也反过来受到了社会的审美观念引导。
只有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经济市场才能够蓬勃发展。
其次,社会的审美观念对经济市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的审美观念是对美的价值判断和偏好的集合体现,它既体现了个体的审美意识,也体现了群体的共同认同。
当一个社会对某种审美观念产生共识时,这种共识往往会引导市场的供求关系。
以中国的茶文化为例,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审美追求。
在中国,茶文化的兴盛不仅对于茶叶市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反过来影响了人们对茶的认知和消费行为。
同时,社会的审美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
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审美追求的群体,例如追求时尚的群体、追求自然环保的群体等等。
这些不同的群体对于不同的商品和服务有着不同的审美需求和消费倾向。
商家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这些不同的审美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可以为企业提供创新的方向,鼓励企业不断创造出更具审美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然而,社会审美观念与经济市场的互动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经济市场的竞争和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导致了商品和服务的低劣和低价化。
一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选择使用低品质的原材料或采用廉价的生产工艺,导致产品的外观和品质都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结合案例,论述当代艺术经济与审美。
结合案例,论述当代艺术经济与审美。
当代艺术经济与审美在当前的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背景下,当代艺术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相关的经济活动也愈加繁荣。
同时,审美趋势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结合文献和案例的分析探讨当代艺术经济与审美的关系。
首先,当代艺术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趋势是显著的。
近年来,当代艺术的市场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艺术市场研究机构Artprice的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当代艺术市场的销售总额从2000年的约5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约22亿美元。
其中,亚洲市场成为当代艺术的发展之地,特别是中国市场持续上扬。
在艺术品拍卖中,亚洲市场所占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已经超过了欧洲和美洲市场。
这表明当代艺术经济日益成为全球艺术市场上的重要力量。
其次,当代艺术的审美趋势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当代艺术的审美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
当代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出对当代社会的反思和批判,其中一些作品甚至带有政治色彩。
此外,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的兴起,当代艺术家们也开始尝试各种新的创作方式。
例如,数字艺术、虚拟现实和智能装置等艺术形式已经成为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当代艺术的审美趋势不断变化和发展是不可避免的。
最后,结合一个案例来说明当代艺术经济与审美的关系。
荷兰艺术家丹尼尔•罗茨(Daaniel Rozen)的作品《定格之诗》(Poetry of Time)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件作品由136根表盘串联起来,每个表盘分别展示出不同的数字。
在作品的中心,有一个巨大的时钟表盘,其指针移动的轨迹是非常有规律的。
通过这个作品,罗茨试图传达一个时间的哲学概念,表达出时间的流逝并反思其对人类生命的影响。
这个案例可以从当代艺术经济和审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从经济角度看,罗茨的作品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在拍卖会上的成交价位也体现出了这一点。
在2019年的索斯比拍卖会上,这个作品以超过20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
当代艺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当代艺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当代社会中,艺术贯穿着我们的生活,不仅仅是为我们提供了审美享受,同时也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代艺术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本文将讨论当代艺术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首先,当代艺术对经济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艺术不仅能够提供美感享受,还能够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随着当代艺术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画廊、艺术品拍卖等经济形式涌现出来。
这些都为社会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艺术品市场的兴起,使得许多人投资于艺术品,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艺术品交易不仅仅是一种商品交换,更是一种金融投资。
通过购买艺术品,人们不仅能够享受艺术带来的快乐,还可以在价值的升值上获取经济利益。
其次,经济发展也对当代艺术起到了推动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艺术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累积,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追求艺术,参观艺术展览,购买艺术品等。
这为当代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许多城市也通过建设艺术中心、博物馆等来提高城市形象和吸引游客,进一步促进了艺术的发展。
经济的增长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己的作品,推动了当代艺术的繁荣发展。
此外,当代艺术与经济发展之间还存在着互相借鉴和互相影响的关系。
经济发展为艺术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和资源保障,使得艺术家有更多的创作条件和机会去呈现自己的作品。
同时,艺术也通过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
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和艺术作品的风格也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艺术作品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
经济与艺术的互相合作促进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及文化的多元发展,使得社会更加丰富多样。
最后,当代艺术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为人们提供了思考和反思的空间,使得社会的发展更加均衡和可持续。
艺术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能。
社会审美观念对经济消费模式的影响
社会审美观念对经济消费模式的影响在当代社会中,审美观念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社会审美观念对经济消费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社会审美观念塑造了人们对于商品价值的认识。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审美观念也随之变化。
过去,人们主要关注商品的实用性和功能,而今,人们更加注重商品的外观和设计。
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外观精美、独特的商品,尽显个人品味和个性。
因此,很多企业不再仅仅满足于提供一件产品,而是致力于打造具有艺术性和审美价值的商品,如奢侈品牌的潮流。
其次,社会审美观念推动了消费模式的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消费者的审美观念不再受限于传统的标准和框架。
人们开始尝试多样化的消费方式,追求个性和独特的购物体验。
这促使了各种新兴消费模式的涌现,比如个性化定制、二手交易平台、共享经济等。
这些新兴消费模式既满足了人们对于个性化的需求,又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社会审美观念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
审美观念的改变使得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舒适度。
人们追求的不仅是物质层面上的满足,更加关注环境、情感和自我实现的价值。
例如,现代家居装饰越来越注重舒适和美观,人们购买家具、家电和装饰品时更加注重质量和设计。
同样地,旅游行业也因为社会审美观念的改变而崛起,人们更加愿意花费金钱去体验独特的旅行方式,例如寻找纯净的自然环境、参与文化交流等。
最后,社会审美观念对经济消费模式的影响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
由于人们追求个性化和独特的商品,一些商家利用人们对美的追求来制造虚假的需求和炒作。
一些品牌通过高昂的价格和华丽的包装来提高产品的价值感,误导消费者。
此外,对于外表美的过度追求也可能导致人们对内在价值的忽视,损害了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的整体价值观。
综上所述,社会审美观念对于经济消费模式具有巨大的影响。
它不仅改变了人们对商品价值的认知,推动了消费模式的多元化,还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
经济学中的美学原理
经济学中的美学原理经济学与美学原理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美学作为一门研究艺术、审美和美的学科,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美的体验、美的创造、美的欣赏等方面。
与此相比,经济学则主要研究生产、交换和分配等经济活动。
尽管两者研究领域看似有所不同,但实际上,经济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与美学相关的原理和概念。
首先,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可以与美学进行类比。
经济学认为,人们通过满足需求来获得效用,而需求的满足程度会对人们的幸福感产生影响。
同样地,在美学中,人们追求美的体验也是为了获得愉悦和满足感。
因此,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可以被看作是对美学追求的经济解释。
其次,供需理论也可以与美学联系起来。
供需理论主要描述市场中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当某种商品供应过剩时,价格下降,需求增加,从而形成新的均衡价格。
在美学中,美的价值也是相对的,需要在供给与需求之间找到平衡。
例如,一幅画作的市场价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供给过剩将导致价格下降,而需求过剩则会推动价格上升。
此外,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也与美学有着一定的关联。
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在市场中没有得到反映。
在美学领域,艺术作品对人们的情感和审美体验产生的影响也具有外部性。
例如,在城市中建立公共艺术品展览,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形象,还可以增加居民的审美体验,但这些好处无法通过市场交换来体现。
经济学中的公共物品理论也与美学相关。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享受,而且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影响其他人使用的程度。
在美学中,一些文化遗产和公共艺术作品也可以被视为公共物品。
例如,公共图书馆中的图书、国家博物馆中的文物都是供所有人免费欣赏和学习的公共物品。
此外,经济学中的非理性行为理论也与美学领域相联系。
非理性行为指的是人们在做出决策时受到情绪、习惯和社交因素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美学的审美决策也常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例如,人们在购买艺术品时往往受到情感、个人喜好和社会潮流等因素影响,而非只考虑价格和投资回报。
艺术与经济的融合
艺术与经济的融合艺术与经济是两个看似相互独立的领域,一个关注审美和情感,一个关注效益和利益。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艺术与经济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融合的可能性也变得越来越大。
一方面,艺术对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
艺术作品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引发思考,甚至改变观念。
这种创造力和感性的力量,可以为经济带来新的动力和活力。
比如,一部优秀的电影可以吸引观众前往电影院观看,为电影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同样,一幅引人入胜的画作可以成为艺术市场的抢手货,推动艺术品交易的繁荣。
艺术家们的创作活动也为城市带来了观光旅游和文化消费的需求。
另一方面,经济对艺术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经济繁荣可以为艺术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促使艺术创作活动的蓬勃发展。
例如,当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他们通常会更愿意去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这就为艺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同时,经济发展也使得艺术走向商业化变得更加容易,艺术家们可以通过商业化的方式获得更多收入,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活力。
艺术与经济的融合并非一帆风顺。
一方面,市场经济对于艺术的商业化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商业利益的追逐可能会导致数量上的过剩而降低作品的品质,艺术的纯粹性可能也会受到商业利益的影响。
另一方面,艺术的发展与变革也可能对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和不确定性。
例如,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兴起,艺术作品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传统的艺术市场和市场规则带来了挑战。
艺术家们也面临着如何将自己的作品转化为经济价值的问题。
然而,艺术与经济的融合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艺术家和文化企业家可以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和运营策略,开创出新的艺术市场空间。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也为艺术与经济的融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艺术作品可以更广泛地传播、被观众所感知。
此外,将艺术与经济结合也可以为社会带来更广泛的影响,比如通过艺术教育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人们的创造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美学经济发展的意义
美学经济发展的意义在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国家和地区繁荣的重要基础。
然而,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美学的发展,也许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因此,美学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美学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不仅促进了人们的审美教育和品味提升,还助力于推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美学的发展在经济领域中强调了人类的观念和审美教育。
美学使人们能够欣赏美丽的事物,培养审美品位,提升个人的品质和内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投资于美学教育和培训将迎来大量的市场需求。
例如,在古琴艺术领域,古琴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
古琴市场和相关文化旅游产业因此蓬勃发展,经济获得了新的增长点。
因此,美学的发展在触及人们内心深处的同时,也为相关的艺术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机遇。
其次,美学经济发展的意义还在于推动创新和创造力的释放。
美学旨在培养人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而美学则为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通过美学教育的培养,人们能够开发出独特的思维模式和观念,进而推动不同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例如,苹果公司的成功与其注重美学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苹果设计师注重产品的美感和用户体验,使得苹果产品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因此,美学对于推动创新和创造力的释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推动经济的全面发展。
此外,美学经济发展的意义还体现在可持续发展方面。
美学关注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而美学正是促进这种关系的桥梁。
通过美学教育,人们开始重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这不仅有益于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对经济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例如,绿色建筑的兴起正是美学对经济发展的一种回应。
绿色建筑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了建筑的能效性,从而降低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文化创意产业的审美经济力
文化创意产业的审美经济力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审美经济力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审美经济力是指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和文化认同,从而引导人们进行消费和创造,进一步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首先,文化创意产业的审美经济力体现在产品设计和创意方面。
在产品设计方面,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仅是追求实用性和功能性,更注重设计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比如,高端家具品牌LUXXU就是以简洁、奢华的设计风格著称,让人们在使用它们的同时也享受到艺术品般的审美享受。
而在创意方面,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关注商业利益,也关注文化价值和社会效益。
比如,中国传统工艺品制作的创新和推广,既能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也能带动区域产业的发展和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
其次,文化创意产业的审美经济力还表现在文化艺术方面。
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推动文化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不仅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也鼓励人们参与到文化创意的创作和传播中。
比如,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每年都有大量的展览和活动,吸引着众多的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和学习。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激发了人们的创作欲望和艺术灵感。
另外,艺术品的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比如艺术品保险、认证等。
最后,文化创意产业的审美经济力也体现在城市营造和旅游方面。
文化创意产业通过设计和营造各种具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景观和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比如,日本的京都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魅力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商家前来投资和消费。
与此同时,京都还得到了许多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的组织的认可和保护。
这也为京都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和发展空间。
经济学的审美转向
经济学的审美转向以复归为导向的经济活动审美化与消除异化是一致的――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值得注意:后现代主义经典作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往往把美学与经济学混合在一起写作;与此同时,当前典型的后现代经济实践(体验经济实践)中,审美与经济也混合在一起实践。
这种理论与实践上的共振,背后是否具有某种神秘的内在联系?审美的政治经济学历来是以异化及异化的消除为基本主题的,而经济活动本身的日益审美化是以复归为导向的,所以这两股力量是同一股力量。
在这种力量推动之下,经济学可能发生一场“审美转向”:从以资为本,单纯进行工具理性的实证研究,转向以人为本,对幸福快乐这种感性目的的价值判断。
美学(Aesthetics)这个词,在其创立者鲍姆嘉通那里,是“感性学”的意思。
美学作为“感性学”,与经济学这门“理性”学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在“感性―理性―更高感性”螺旋上升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当前现代化潮流正处于第三个阶段(以第三次浪潮、信息社会、体验经济、“高科技、高情感”等为标志)。
在复归感性的现代化总背景下,以“理性”为旗帜的经济学帝国主义大本营,反而受到美学这门不起眼的“感性学”的“侵略”,就不足为奇了。
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必然:以“感性学”所长,补“理性”学所短,这是在主流经济学缺乏反省精神情况下,响应历史潮流的“替天行道”之举;而行为经济学则从经济学内部,通过对感性快乐的研究,里应外合式地配合了这股历史潮流。
经济学的两次现代化:现代转型与后现代转型快乐是经济学与美学共同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在其古典时期,曾以研究快乐为中心。
例如,古典经济学家边沁,就把快乐作为其经济学研究的核心。
边沁在《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中,把快乐和痛苦作为判断价值的最终标准。
边沁认为快乐是一种终极价值和终极判断标准。
他据此提出后来被称为“最大幸福原理”的“功利原理”,并区分出十四种人性可感觉的快乐。
斯密最初的《道德情操论》,也不回避对于情感愉快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美与经济经济学家认为,迄今为止人类经济发展历程,表现为三大经济形态。
第一是农业经济形态,我们祖辈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
自己既是产品生产者,又是这些产品消费者,和大自然处在比较和谐关系中。
第二是工业经济形态,工业革命后,工业迅猛发展,工业产值逐步超过了农业产值,工业在社会生活中居主导地位。
劳动分工日趋细密,生产和消费隔绝,生产者不在是自己产品消费者。
人们不断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和自然处在比较对立关系中。
工业生产给社会带来巨大财富,然而也造成了污染,破坏了生态,第三是大审美经济形态,即我们现在所处时代。
所谓大审美经济,就是超越以产品实用功能和一般服务为中心传统经济,代之以实用和审美,产品和体验相结合经济。
人们进行消费,不仅仅是“买东西”,更希望得到一种美体验或情感体验。
经济审美化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产品审美化和环境(居住环境、工作环境、商业环境等)审美化。
这种大审美经济标志是“体验经济”出现。
体验经济就是以企业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活动。
研究经济审美化内在动因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在生活水平低下时候,快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钱,可是在生活比较富裕后,快乐并不正比例地取决于是否有钱。
因此,不能把效用、而要把快乐做为经济发展根本目。
卡尼曼区分出两种效用:一种是主流经济学定义效用;另一种是反映快乐和幸福效用。
卡尼曼把后一种效用称为体验效用,并把它作为新经济学价值基础。
最美好生活应该是使人产生完整愉快体验生活。
这是经济学200多年最大一次价值转向。
一、有别于传统经济,审美经济更加突出经济活动中审美要素,这些审美要素为传统经济行为增加了新内容,也就是为消费者增加了新消费理由和全新体验2001年,德国学者格尔诺特·伯梅(Gernot Bhme)在《审美经济批判》中提出了“审美经济”概念。
据其定义,审美经济引入了马克思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外第三种价值即“审美价值”,从而呈现为一种新经济形态。
在审美经济时代,文化、审美影响力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中,产业文化逻辑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有别于传统经济,审美经济更加突出经济活动中审美要素,这些审美要素为传统经济行为增加了新内容,也就是为消费者增加了新消费理由和全新体验。
2004年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审美经济展开讨论持续发酵,一度成为热点。
“审美经济学”学科构想也逐渐显现了出来,“体验经济”、“大审美经济”不仅成了学术关键词,更在文化产业实践中得到了印证。
审美经济把产品中美因素作为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动力,同时也适应了人不同层次内在需要。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经济对物质追求转向了对人内在精神需求关注,这种转向曾被有学者誉为“是经济对人性回归”。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凯生动地描述说:“当我洒上我名牌香水时,我说,我是不可征服;当我从我宝马车中钻出,我说,我是一个商业银行家;当我倒上一杯超浓储藏啤酒时,我说,我是不谙世事青少年;当我穿上我莱维牛仔时,我说,我是英俊。
”在产品相对丰富情况下,消费者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对产品审美需要、他们情绪和兴趣就成为消费行为内驱力。
在这些超经济行为中,买卖除了具有经济行为特性之外,也被赋予了社会行为和审美行为意义。
对以满足使用需要而进行生产艺术设计来说,实用性被认为是其第一特性。
这决定了它三个设计形态划分: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而且均实用目明确。
相比而言,艺术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设计产品和谐外在形式上。
艺术设计通过与功能相协调,最大限度地给消费者提供和谐、美体验,从而使实用性和审美性完成新融合与构型,这在现代生活中早已司空见惯。
设计产品以其各自特有结构、形式、质料、色彩等形式在兼具产品使用功能同时充分发挥其审美特性,我们日常使用水杯、笔记本、电脑、手机、穿着服饰、用来代步交通工具、甚至我们居住房屋,无一不渗透着设计艺术元素。
这些艺术元素使其代表着一定社会意义、象征着一定社会身份。
设计艺术使日常生活成为一种具有现实意味美,提升了生活中审美意识。
从其对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重要意义讲,艺术审美介入已有了实质性影响。
某种程度上说,这已成为文化产业或者审美经济发展重要突破口。
二、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全球经济增长明显减速情况下,我国文化产业逆势上扬成为备受关注现象,文化产业如何实现审美经济突破,也成为重要课题在审美经济中,消费不仅是消费本身,更是在消费中获得美或情感体验。
人们看动漫或者购买游戏软件,并非是对某种物质产品索取,只是为了内容体验。
在网络游戏当中,玩家可以选择不同于现实中年龄、性别、身份,体验完全不同于真实世界中生活,感知不一样生命意义。
不同玩家选择自己角色并通过这个角色活动与他人互动,借助影像或者文本,创作或者思考着更多生活以及生命意义。
在玩网络游戏时候,玩家是主动、积极,甚至是可以控制自己游戏命运人。
网络游戏创造是一个虚拟平等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摆脱了现实世界中角色不平等和不自由,消除了隔阂,每个人机会都是平等。
从某种角度来讲,获得了更加丰富人生体验和生命意义,以作为自己真实生活补充和试验。
为了保持体验新鲜和神秘,体验式产品必须不断更新。
随着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其产业链也得到健全与发展,给受众提供内容消费之外更多感知意义。
某种艺术形式在向受众传递美信息时,是在发挥其审美功能,同时在这种艺术形式进行产业链拓展时,就已经开始通过审美发挥其产业功能,这是审美产业化。
以迪斯尼公司为例,作为全球第三大娱乐公司,迪斯尼传媒集团成长发展正如其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一样都具有传奇色彩。
迪斯尼动漫影视制作一直是公司品牌支柱,是其产业链经营源头,是其系列衍生产品母体。
迪斯尼乐园则将动漫影视中出名动画人物、故事场景等以主题公园形式进入人们现实生活,发展“体验式营销”。
随着媒体科技进步,迪斯尼公司将业务拓展到媒体网络,给迪斯尼产业链增加筹码。
受众不仅可以观看迪斯尼动画片,体会童话故事中梦幻般美好,而且还可以在迪斯尼乐园和小矮人一起舞蹈,在真实童话城堡中感受童话故事当中公主与王子美好爱情。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购买到特许经营与衍生消费品,随时触摸和感知迪斯尼带给我们快乐。
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全球经济增长明显减速情况下,我国文化产业逆势上扬成为备受关注现象。
经过十年发展,中国文化产业已由探索、起步、培育初级阶段步入快速发展新时期,面临新机遇与挑战。
“在这样一个体验经济时代,这样一个大审美经济时代必须要求文化产业大发展。
这样来认识文化产业才能把握它时代特点,从而具有一种理论高度。
”北京大学教授叶朗在《文化产业与中国文化走出去》一书中这样说。
文化产业如何实现审美经济突破,也成为重要课题。
审美经济学本身就是跨学科,它形成和发展有赖于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美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
随着学科发展,很多学科研究都需要运用跨学科方法,而这在审美经济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例如,审美经济学研究需要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知识,因为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是实施经济审美化具体途径;审美经济学需要消费文化理论,需要符号学知识等等。
某种意义上说,审美经济学研究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相关领域熟悉程度。
音乐审美与经济在审美经济时代,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物质产品精神性价值。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勒和贝克尔在论文《偏好是无可争辩》中认为,从音乐消费中产生边际效用依赖于消费者已经消费总量及其欣赏音乐能力,而欣赏音乐能力又是以往音乐消费一个函数。
简而言之,消费越多,欣赏能力越高。
欣赏能力越高,就会更加激发消费者对该类文化产品兴趣和购买欲望。
推而广之,其他文化产品也适用。
国内消费者特别是青少年一旦对国外某种文化产品产生强烈归属感,慢慢地疏远自身文化,这对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危害是显而易见。
审美文化与经济发展互动规律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经济和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时代。
首先,经济生产活动中越来越多地注入了审美文化,消费活动中越来越注重审美情趣。
其次,审美文化向经济活动渗透,又促进了经济发展。
在社会生活中经济活动属于社会存在,审美文化属于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经济发展决定审美文化,审美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一.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审美文化产生、层次与发展趋势,在经济发展与审美文化矛盾运动中,经济发展始终是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方面。
1.经济相对富足决定了审美文化产生审美文化是经济发展必然结果。
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说过:“食以常饱,然后求善。
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早在两千多年前墨子就发现经济相对富足是审美需求产生基础。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也指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是说经济富裕了,才有精神高层次追求。
人类文明历史证明: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和富足,是审美文化发生发展前提。
这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在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物质资料比较贫乏时代,人们把食能果腹、衣能蔽体、屋能遮雨当作理想生活状态,所以生产理念只停留在廉价、耐用非审美水平上,停留在“经济实用”原则上,生产经营活动与审美活动之间有一条界线,二者是被分开。
随着经济水平提高,使人们不仅满足于吃饱,穿暖, “有瓦遮头”,还要吃讲究营养合理,穿讲究品位美观,住讲究个性化、环保化、舒适化,这就使得审美活动与审美因素进入经济活动空间。
经济活动审美化打破了生产经营与审美之间界限,这也导致了审美文化产生。
可见,经济富足为包括审美在内观念文化发展创造了条件,而对以审美为代表观念文化追求,是人类经济水平提高结果,也反映了人类生活质量提高。
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审美文化层次现实生活中,我国人民衣食住行消费审美取向呈现多元化发展。
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在消费中审美需求层次越高,并且随着人们经济收入提高,消费取向由对产品功能需求转向审美体验需求。
3.经济发展趋势决定审美文化发展走向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看,全球化或者说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了一个不可抗拒潮流。
它不但表明以世界五百强为代表跨国公司打破国家界限兼并整合全球市场事实,同时,它也给不同学科学术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
这种世界经济大趋势,使当代社会人们日常生活审美取向发生了改变。
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看,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处于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推进,不仅使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在人们思想领域激起强烈共振。
事实上,任何经济变革,从来就不是一种单纯经济运作过程,而是一个“经济-意识形态”双向运动过程,它必然伴随着新旧观念剧烈摩擦和审美文化重新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