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梳理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1.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特征:脉管的搏动在皮下较浅表的部位,即位于皮下浅层,轻取即得,按之稍减而不空。
意义:一般见于表证,亦见于虚阳浮越证。
2.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特征:脉管搏动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之处,因此用轻指力按触不能察觉,用中等指力按触搏动也不明显,只有用重指力按到筋骨间才能感觉到脉搏的明显跳动。
意义:多见于里证,有力为里实证;无力为里虚证。
亦可见于正常人。
3.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
特征:脉管搏动的频率小于正常脉率。
意义: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
亦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4.数脉买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而不满七至(每分钟90-120次之间)。
特征:脉率较正常为快,比疾脉慢。
意义:多见于热证,亦见于里虚证。
5.虚脉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
异食无力脉象的总称。
特征:脉搏搏动力量软弱,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无力。
意义:见于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6.实脉三部脉充实有力,其势来去皆盛。
亦为有力脉象的总称。
特征:脉搏搏动力量强,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有力量,脉管宽大。
意义:见于实证、亦见于常人。
7.洪脉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
特征:脉体宽大,搏动部位浅表,指下有力。
意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
8.细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特征:脉道狭小,指下寻之往来如线,但按之不绝,应指起落明显。
9.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特征:脉搏形态应指圆滑,如同圆珠流畅地由尺部向寸部滚动,浮、中、沉取可感觉到。
意义:多见于痰湿、食积和实热等病证。
亦是青壮年的常脉,妇女的孕脉。
10.涩脉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势不均。
特征:脉形较细,脉势滞涩不畅,如“轻刀刮竹”;至数较缓而不匀,脉力大小亦不均,呈三五不调之状。
意义:多见于气滞、血瘀和精伤、血少。
28部诊脉顺口溜
28部诊脉顺口溜人体脉气在病理因素影响下,反映出不同的脉象,称为病理脉象,简称“病脉”。
脉象名称很难记得完整准确,临床上更不容易掌握脉象,没有记忆规律,给初学者带来学习难度,有许多中医大夫,不一定能够完整记下28部名称。
强记四句顺口溜,让你记住28部脉象名称,以便进一步掌握脉理和诊脉要领,对中医临床医疗过程中准确使用“脉诊”,有重要作用。
浮沉迟数缓滑涩,虚实微洪紧弦革,牢伏散动长短芤,促细濡弱疾代结。
四句顺口溜,二十八个“字”,一个“字”代表一部脉象名称,即指28部常见病理脉象。
分别依次是:浮脉、沉脉、迟脉、数脉、缓脉、滑脉、涩脉、虚脉、实脉、微脉、洪脉、紧脉、弦脉、革脉、牢脉、伏脉、散脉、动脉、长脉、短脉、芤脉、促脉、细脉、濡脉、弱脉、疾脉、代脉、结脉。
其脉象和主病是:一、浮脉:脉象轻取即得,重按稍弱,如水上漂木。
主表证。
有力为表实,无力为表虚。
沉脉: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如石沉水底。
主里证。
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迟脉:脉象一息三至,脉来去极慢。
主寒证。
有力为寒实疼痛,无力为阳损虚寒。
数脉:脉象是一息六至,脉流薄疾。
主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二、缓脉:舒缓均匀,一息四至,如初春杨柳舞风之象。
主湿病。
滑脉: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走盘。
主病痰、湿、实热、胎妊。
涩脉:往来坚涩,状如轻刀刮竹,极不流利。
主病:血少、伤精、反胃、亡阳、血痹。
虚脉:脉象轻按大而迟缓,稍加重按松软无力,甚至更有一种极度空虚之感。
主虚证。
如暑伤元气,心虚血少等。
三、实脉:脉象轻取重按,脉大且长,坚劲有力。
主实证。
热藴三焦。
微脉:脉象极细而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主气血俱虚。
洪脉:脉象指下极大,来盛去衰,势如波涛汹涌。
主阳热亢盛。
紧脉:脉象绷急,往来有力,弹击于指,状如牵绳转索。
主病寒、痛、宿食。
四、弦脉:脉象端直以长,如张弓弦,从中直过,挺然指下。
主病:肝病。
胸胁胀痛,疟疾。
革脉:脉象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16种常见病的具体脉象,退休中医整理,建...
16种常见病的具体脉象,退休中医整理,建...
16种常见病的具体脉象,退休中医整理,建议收藏,做自己和家人的医生。
1,动脉硬化——脉诊要点——左关脉肝脉或胆脉涩滞不通
2,神经衰弱及失眠症——脉诊要点——左寸关细数,阴分不足
3,颈椎增生——脉诊要点——左关胆脉涩滞,复加肾脉变化
4,腰椎间盘突出——脉诊要点——右尺脉为主,脉象以涩滞为主
5,高血压——脉诊要点——左关浮弦、浮滑,或弦滑,或沉实有力
6,糖尿病——脉诊要点——下部脉多小数,同时右关下部胃脉也小数,尺部脉常虚
7,肝炎——脉诊要点——右关脉细数或虚数
8,前列腺病变——脉诊要点——右尺部肾脉,多沉涩、数,或虚
9,甲状腺病变——脉诊要点——左关下胆脉。
有时涉及左寸脉
10,红斑狼疮——脉诊要点——两尺肾脉,细数而涩,整体脉虚或虚数
11,三叉神经痛——脉诊要点——左尺心脉、肺脉与肝脉,多浮数
12,冠心病——脉诊要点——脉象必涩,瘀血也,兼滑者痰阻,脉迟者寒盛
13,鼻炎——脉诊要点——脉多紧中带数,右寸兼有轻微涩滞
14,脑瘤——脉诊要点——左关部,多滑中带涩
15,肝硬化——脉诊要点——左关上部肝,脉象涩滞
16,精神分裂——脉诊要点——左关胆脉滑,而其他部脉不滑。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
《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
要有效地治疗疾病,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诊断。
现代医学利用科学技术的有关成就,诊断疾病的手段越来越多了。
但在古代,医生诊病主要靠眼望、口问、耳听、鼻闻、手摸等方法。
这在古代世界许多国家几乎都是这样,而且各国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
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
脉诊又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图文解释脉象:脉诊歌1、浮脉: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2、沉脉: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3、迟脉: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4、数脉: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28种脉像总结大全
脉
牢脉主体内的阴寒之邪亢盛;比如阴寒内盛所致的心腹疼痛,风痉拘急等症候都会出现牢脉。
牢脉附着在筋骨上,坚牢不移,因此脉形比较弦长。
当体内的阴寒亢盛时,由于寒邪的特性为收引凝滞,以至于阳气潜藏而难以升张,因此会出现沉而弦长,坚牢不移的脉象。
牢脉与沉脉、伏脉类似。脉象的差别:牢脉比沉脉深沉,几乎是贴着筋骨固定不移的搏动,但是相对来说,牢脉还比不上伏脉来的深沉。
当外部有治病之气侵袭肌表时,人体卫气与外邪相互斗争,因此脉气搏动有力,脉位符而明显。
当人体因久病而虚衰时,由于体内的气血亏损,阳气不能附于阴液而浮越于外,此时的脉象就显得浮大而无力
浮脉与芤、濡、虚、散4种脉象类似。这些脉象的特点是脉位都位于肌表浅处,因此很容易与浮脉混淆。脉象的特征的差别:1.脉象的脉形不大不小,轻取明显,重按稍减,脉体没有空虚感。2.芤脉的脉位浮,脉体形大却有空虚感,如同按在葱管上。3.濡脉的脉位浮,脉形细小而柔软。4.虚脉的脉象软弱无力,脉形细小并且有空虚感。5.散脉的脉位浮,好像没有根基的浮萍一样散乱,脉形细小并且至数不齐。
革脉浮大中空却搏指有力,如同按在鼓皮上,周围的脉象显得较为干硬,中空无力;重按脉象减弱。
当体内的精血严重亏损时,由于阴血不足以充润脉管,因而造成脉管空虚,此时阳气没有阴液可以依附,而浮越在外。于是形成脉管浮大中空之革脉。一般来说,革脉的脉象比芤脉更强而有力,显示革脉的阳气比芤脉更为强盛。
革脉于芤脉、虚脉类似。三者都具有脉管中空的脉象。脉象的差别:1.革脉浮大中空却搏指有力,如同按在鼓皮上,周围的脉管较为刚硬。2.芤脉脉象浮大中空,如同按在葱管上,周围的脉管较为柔软。3.虚脉的脉位浮大,浮中沉三候均软弱无力,却仍有根。
促脉与结脉、代脉类似,三者都具有突然歇止的脉象。脉象的差别:1.促脉的脉象急数,每次歇止的间隔没有一定的规律,歇止的时间也比较短暂。2.结脉的脉象迟缓,每次歇止的间隔没有一定的规律,歇止的时间也比较短暂。3.代脉比促脉迟缓,每到一定的规律就突然歇止。每次歇止的时间较长。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动态图解)收藏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动态图解)收藏中医切诊方法是指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切脉的部位可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三种,其中常用的是寸口诊法和。
寸口位于两手腕后桡动脉搏起动处,分为寸、关、尺三部。
掌后高骨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寸口脉可分候脏腑之气,左寸候心,小肠;左关候肝、胆;左尺候肾、膀胱;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
切脉应注意时间、姿势、指法。
时间应选在清晨病人未活动时,若病人活动,应休息15分钟左右再进行脉诊。
病人可坐位或卧位,手臂伸平,手心向上,使手臂与心脏接近于同一水平。
切诊时,三指要同时切脉,用力要平衡,由轻到重,分为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指力。
诊脉时间应不少于1分钟。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1、浮脉【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2、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3、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中医常见脉象口诀 速度收藏
中医常见脉象口诀速度收藏
中医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可以了解其身体的状况和疾病的变化。
中医常见脉象有很多,每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诊断价值。
下面是一些中医常见脉象的口诀,可以帮助医生和学习中医的人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脉象诊断。
1. 阴阳浮沉病脉知,头面常动是阳脉;胸腹起伏为阴脉。
这句口诀指出了脉象的阴阳属性和反映的疾病部位。
阳脉通常表现为脉搏紧实有力,而阴脉则相对柔和缓慢。
2. 寸口浮脉真阳脉,尺中沉大为阴脉。
这句口诀是指脉象的浮沉属性和阴阳属性。
寸口脉象通常浮而细软,代表真阳脉,而尺中脉象则较沉大,代表阴脉。
3. 寸口与尺中,逆尺则为阴阳。
这句口诀强调了尺中脉象的变异和逆转。
正常情况下,寸口脉象浮而细,尺中脉象沉大。
如果尺中脉象反而浮细,可能反映出一些阴阳失调的情况。
4. 十脉一毛,足络多刚。
这句口诀指出了足脉的特点。
十脉指的是手足三阴三阳经脉的脉象,其中足脉通常比手脉更为刚实,有力。
这些口诀只是中医脉象的简单概括,实际上,脉象的诊断是非常复杂和精细的工作。
医生需要通过多种因素综合判断患者的脉象,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因此,对于学习中医的人来说,除了掌握这些口诀,还需要深入了解中医脉学的理论知识,结合临床实践进行学习和实践。
总之,中医常见脉象口诀是中医脉学的基础,可以帮助医生和学习中医的人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脉象诊断。
但是,口诀只是一个辅助工具,真正的脉象诊断需要医生综合判断,并结合其他临床信息进行分析。
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
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脉象由脉位、脉力、脉率、脉形等的混合演变构成28脉。
脉象示意图即以图象表达脉象的位置、力量、形状和频率等。
以便初学脉学者易于识别掌握。
脉象示意图,将正常人的脉搏力量假设作6个脉力单位,在示意图上以五个黑格表示。
脉象由脉位、脉力、脉率、脉形等的混合演变构成28脉。
脉象示意图即以图象表达脉象的位置、力量、形状和频率等。
以便初学脉学者易于识别掌握。
脉象示意图,将正常人的脉搏力量假设作6个脉力单位,在示意图上以五个黑格表示浮、中、沉,每部脉象分别用三图表示之。
代表诊脉时浮中沉三候。
正常人脉的宽度,假设作两个单位计算,在示意图中于脉搏升波的基底部用两个黑格表示,如脉细则填画一个或一个半横格,大脉、洪脉较正常为宽则填画两个半或三个格,以示比正常脉象宽的倍数。
正常脉的波峰,假设为7个波,为正常人脉搏跳动的次数。
1.浮脉(一)脉象:轻按即得,浮泛于皮肤之表。
举之则泛泛流利,按之则稍减而不空。
(二)浮脉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三)图解:以浮取上边之黑线为皮层,其波峰透出黑线,表示脉搏浮泛于皮肤之上,其脉力浮取脉力较猛,正常脉力一般为五个脉力单位,在最上大黑线中为五个小黑格。
浮脉的脉力,浮取超过正常,故浮取黑线中为6格;中取较弱,故在中取部位为5格;重取有的为4个脉力单位,在沉取部位画4格。
脉形一般不宽,故在起波基底横线上,绘两个格。
说明浮脉脉力,浮取较猛,中取稍软,而重取显弱。
而浮脉在持脉时毫不加压,即明显的泛泛于皮肤之上。
若轻按不显,中取方见,重取明显,即非浮脉。
(四)主病:浮脉主表,为六淫之邪侵入肌表,当外邪侵袭肌表,人体之气血为捍卫机体,而趋向于表,故脉应之而浮。
浮脉虽属外邪袭表之征,但有虚实之分,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不论表实表虚,只要脉现浮象,必有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之表证。
表实者可发汗以宣邪,麻黄汤主之。
表虚者,可解肌散风,桂枝汤主之。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脉学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摸诊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健康状况。
下面是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及其详细解释:浮脉(FúMài):特点:脉搏弱而快,像浮在水面上的树叶。
意义:表示阳气亢盛、阴气不足,外感病邪初起。
沉脉(Chén Mài):特点:脉搏沉重,像沉入水中的重物。
意义:表示阴虚阳实,病邪深入体内。
迟脉(ChíMài):特点:脉搏搏动缓慢,节律不齐。
意义:通常表示阳气虚弱、阳虚,或寒邪入侵。
数脉(ShùMài):特点:脉搏跳动频繁,有时伴有力度增强。
意义:表示热邪病毒侵入,或阴虚内热。
濡脉(RúMài):特点:脉搏濡滑且滑利。
意义:表示阴虚,病邪已深入体内。
紧脉(Jǐn Mài):特点:脉搏紧绷有力,如紧绷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外感风寒、气滞、瘀血。
滑脉(HuáMài):特点:脉搏顺畅、滑利。
意义:常见于寒湿、风湿、血虚、气虚。
洪脉(Hóng Mài):特点:脉搏搏动强劲有力,如潮汐般。
意义:表示寒邪或湿邪入侵。
弦脉(Xián Mài):特点:脉搏如拉紧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病邪阻滞,气血不畅。
结脉(JiéMài):特点:脉搏如珠串一样,有断续感。
芤脉(Kòu Mài):特点:脉搏硬而粗,如钢丝般。
意义:表示痰饮、瘀滞、风寒。
细脉(XìMài):特点:脉搏弱且细,有时难以触及。
意义:表示气血虚弱。
濡数脉(RúShùMài):特点:脉搏湿滑、快而数。
意义:多见于痰湿、湿热。
弦滑脉(Xián HuáMài):特点:脉搏兼具弦脉和滑脉的特征。
意义:表示气血不畅、阴阳失调。
(完整word版)脉象解析中医
(完整word版)脉象解析中医脉象分析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 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缓和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常有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
主病:表证因为外感病邪逗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煽动于外,故脉位浅易。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
主病:里证。
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衰弱,阳虚气陷,脉气煽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脉搏迟缓,(每分钟脉搏在 60 次以下)。
主病:寒证。
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寒则呆滞,气血运转迟缓,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
阳气虚损,无力运转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 90 次以上)。
主病: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煽动,血行加快,脉快有力为实热。
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
重按空虚。
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煽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
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分,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滑脉:按之流畅,圆滑如按滚珠。
常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分。
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
均属生理现象。
洪脉:脉大而有力,如波浪汹涌,来盛去衰。
主病:热盛。
内热盛脉道扩充,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细脉:脉按之渺小如线,起落显然。
主病:虚证,常见于阴虚、血虚证。
又主湿病。
阴血亏虚不可以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渺小。
弦脉: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
主肝胆病、痛证、痰饮。
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
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负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
中医把微观脉方法(精心收集的把脉口诀以及图表
中医把微观脉方法(精心收集的把脉口诀以及图表把脉口诀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
(虚、实、芤、长)(郭按:焉字在这里是其中的意思)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忌。
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弦脉: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应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
散脉: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
细脉: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
伏脉:伏脉状,仔细求,下指推筋着骨头,气郁寒凝食内结,欲吐不吐邪闭由。
病理脉象知识点总结
病理脉象知识点总结一、基本知识1. 脉搏的形成脉搏的产生源于心脏的收缩和脉动将血液推送到血管中,形成的血流波动在身体表面的血管可以感受到,并形成脉象。
正常情况下,脉搏的频率和幅度是稳定的,脉搏的形态和节律也具有一定的规律。
2. 脉象的测量部位中医将脉搏测量部位分为左、右、中三个部位,即左、右、中尺、关、昆脉,而在实际临床中,我们常用的是远端和近端两个部位。
远端部位是指桡动脉、尺动脉和足背动脉,近端部位是指肱动脉、腘动脉和胫前动脉。
不同部位的脉象有其独特的特征,需要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3. 脉象的特征脉象的特征包括形态、节律、力度和频率等。
正常的脉象应该是有规律、有力度、有弹性的,频率适中。
而当脉象出现病理变化时,这些特征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
二、病理脉象的分类和诊断1. 脉象的分类根据中医经典著作《素问》、《灵枢》的记载,脉象的分类主要包括六经脉、脉象病情、脉象体质三个方面。
六经脉主要包括太阳、阳明、少阳、太阴、阳跷、少阴,每个经脉都有其独特的脉象特征。
脉象病情主要是根据疾病的表现特征,包括实证、虚证、气郁、湿热、痰饮、血瘀等六大病情。
脉象体质则主要包括平和、虚弱、实实、虚虚、偏颇等脉象特征。
2. 病理脉象的诊断在中医诊断中,不仅要了解脉象的分类,还要了解病理脉象的诊断。
病理脉象的诊断是对患者脉搏进行观察和分析,结合病史及其它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以达到确定病证的目的。
具体诊断病理脉象需要多方面考虑,包括脉象的形态、节律、力度和频率等。
一般来说,根据脉象的不同表现,可以判定患者是属实证还是虚证,是气滞还是痰饮等。
因此医师在进行脉诊时,需要全面观察和分析,准确判定病理脉象。
三、临床应用1. 病理脉象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病理脉象在临床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它对临床诊断和辨证施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脉搏情况,可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帮助医师确定治疗方案和药物的选择。
此外,病理脉象还可以在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保健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伤寒论27种脉诊详解
伤寒论27种脉诊详解《伤寒论》是中医经典之一,它对于研究中医脾胃病、肝病、风湿病、病毒感染等疾病有很大帮助。
其中,脉诊在中医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详细解释了《伤寒论》中的27种脉象,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 缓脉:脉慢而细软,如丝缕相连。
多见于气虚、血虚、胃虚等症。
2. 紧脉:脉紧而有力,如坚强之意。
多见于气郁、肝郁、血瘀等症。
3. 散脉:脉象散乱,无规律可循。
多见于寒热、水肿、肠胃疾病等症。
7. 局脉:脉象只在一处感受得到,如被框固定之意。
多见于外伤、损伤等症。
8. 虚脉:脉搏虚弱无力,象几乎失去之意。
多见于气虚、血虚、脾虚等症。
9. 实脉:脉象有力有力,坚实有力之意。
多见于实热、实寒、实症等疾病。
12. 添脉:脉象间断不连续,如有间欠之意。
多见于疲劳、过度劳累等症。
13. 促脉:脉搏加快,短促有力之意。
多见于急症、焦虑等病症。
15. 连脉:脉搏连续流畅,如水流不止之意。
多见于气血畅通、康复之时。
16. 阴脉:脉象细弱,只能在尺部感受到。
多见于阴虚内热等症。
17. 阳脉:脉象粗大,有力有气。
多见于阳虚、阳盛等症。
18. 革脉:脉象有点晃动感,如革质之间的摩擦之意。
多见于疟疾、清热解毒等症。
20. 衰脉:脉搏弱小,如逐渐消失之意。
多见于病程逐渐加重之时。
21. 继脉:脉搏有原有亡,如旧时相承之意。
多见于恢复阶段。
23. 虚实交错脉:脉搏时强时弱,不规律之意。
多见于阴阳失调。
24. 脏腑脉:脉象似有不同器官之感。
如心悸、神志不清等症。
25. 季节脉:脉象随季节而异,如春季多舌苔、夏季多出汗等。
26. 时间脉:脉象随时间而异,如清晨脉象略弱、午后脉象稍强等。
总之,《伤寒论》中提到的27种脉象,是通过中医悠久的历史和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
读者可以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脉象,对各种病症的诊断和治疗起到很大的帮助。
脉象知识点总结
脉象知识点总结一、脉象的基本概念脉象是指人体动脉搏动的感觉表现,其包括搏动的频率、力度、形态、长度、宽窄、变化规律等多种信息。
在中医诊断中,主要关注患者的脉率、脉力、脉形等特征。
通过对这些脉象特征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判断患者的阴阳虚实、表里虚实、寒热虚实等病理情况,为中医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二、脉象的分类1、按照脉率的不同,可以分为濡数脉、芤数脉、数脉、弦数脉、迟数脉,这些脉象反映了患者的阳虚、阴虚、实热、虚热等病理情况。
2、按照脉力的不同,可以分为沉弱脉、浮缓脉、细滑脉、弦紧脉、盛滑脉,这些脉象反映了患者的气血运行和充盈情况。
3、按照脉形的不同,可以分为洪脉、细脉、滑脉、涩脉、弦脉,这些脉象反映了患者的气虚、血虚、阳盛、阴盛等病理情况。
三、脉象的诊断方法1、取脉部位:脉部位包括尺部、关部、神关部、尺泽部、尺卫部等,不同的脉部位与脏腑有着特定的联系。
2、触诊方法:触诊脉搏时要用三指并拢,轻柔地触摸,力度均匀、稳定,以避免因手法不准确而导致脉象误读。
3、脉象分析:触诊完脉搏后,要观察脉搏的频率、力度、形态、长度、宽窄等特征,然后结合患者的舌象、面色、症状等信息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辨证论治的结论。
四、脉象与疾病的关系1、脉象与疾病的关系密切,中医医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脉象可以对疾病做出初步判断。
2、脉象可以反映患者的气血状况,对气虚、气滞等疾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脉象可以反映患者的阴阳状况,对阴虚阳亢、阳虚阴盛等疾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脉象可以反映患者的脏腑状况,对肝气郁结、脾阳虚等疾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五、脉象诊断的注意事项1、触诊脉搏时,手法要轻柔,力度要均匀,避免因手法不准确而导致脉象误读。
2、在诊断脉象时,要结合患者的舌象、面色、症状等综合信息,做出全面准确的脉象判断。
3、对于不同的体质、年龄、性别、季节等因素,要对脉象进行综合分析,避免因单一因素误读脉象。
六、脉象的诊断价值1、脉象对于了解疾病的病情、病机、病因有着重要的价值,可以为中医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29种经典脉象的简单记忆法(总结收藏版)
29种经典脉象的简单记忆法(总结收藏版)脉诊中有经典的29种脉象,这里我们进行了记忆歌诀的汇总,希望大家在学习以后可以轻而易举的去记并实践。
一、浮脉类(轻取即得浮脉主,浮洪濡散芤革全)1.浮脉:举之有余按不足,表证为主虚阳浮。
2.洪脉:脉体阔大实有力,来盛去衰热盛主。
3.濡脉:濡脉浮细软无力,虚证湿困二类主。
4.散脉:浮取散漫而无根,脉力不匀伴至数,脏气将绝元气散。
5.芤脉:浮大中空如葱管,伤阴之际如失血。
6.革脉:中空边坚浮搏指,亡血失精半产崩。
二、沉脉类(重按始得沉脉类,沉脉伏脉弱与牢)1.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得,沉脉主里是唯一。
2.伏脉:重按推至筋骨得,邪闭厥病与痛极。
3.弱脉:弱脉沉细无力软,阳气虚衰气血虚。
4.牢脉:沉按实大而弦长,疝气癥积阴寒积。
三、迟脉类(一息不足四至迟,迟缓涩脉与结脉)1.迟脉:迟脉一息不足四,寒证亦见邪热聚。
2.缓脉:脉来怠缓息四至,平人脾虚与湿病。
3.涩脉:迟滞不畅往来艰,精伤血少为虚证,气滞血瘀痰食阻。
4.结脉:迟而时止无定数,寒痰瘀血气血虚,阴盛气结症候全。
四、数脉类(五至以上数脉征,数疾促动4类分)1.数脉:五至以上不足七,热证亦主里虚证。
2.疾脉:脉来急疾七八至,热证亦主里虚证。
3.促脉:数而时止无定数,阳亢脏衰痰瘀食。
4.动脉:脉短如豆是动脉,滑数有力痛惊恐。
五、虚脉类(应指无力虚脉类,虚脉细脉微代短)1.虚脉:举按无力指松软,虚脉虚证一对一。
2.细脉:脉细如线指明显,气血俱虚与湿证。
3.微脉:似有似无极细软,气血大虚阳气衰。
4.代脉:迟而中止有定数,跌仆痛惊脏气衰。
5.短脉:不及本部首尾短,无力气损有力郁。
六、实脉类(应指有力实脉类,实滑弦紧长大6)1.实脉:举按充实而有力,实证平人两类全。
2.滑脉:往来流利指圆滑,痰湿食积与实热,青壮年脉或孕妇。
3.弦脉:端直以长按琴弦,肝胆病疼或痰饮,疟疾老年健康者。
4.紧脉:绷急弹指如转索,实寒疼痛与宿食医学教|育网整理。
中医脉诊二十八部脉
中医脉诊二十八部脉浮脉类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表证,亦主虚证洪指下宽大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热邪亢盛濡浮而细软主虚,又主湿散浮散无根,稍按则无,至数不齐元气离散,脏腑之气将绝芤浮大中空,如按葱管失血伤阴革弦急中空,如按鼓皮精血虚寒沉脉类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里证伏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邪闭,厥证,痛极牢沉按实大弦长阴寒内实,疝气,症瘕迟脉类迟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寒证缓一息四至、来去缓怠湿证,脾虚涩脉细而缓,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气滞血瘀,精伤血少结脉来缓慢,时见一止,止无定数阴盛气结,寒痰血瘀数脉类数脉率增快,一息脉来五至以上热证,亦主虚证促脉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阳盛实热,气滞血瘀疾一息七至以上,脉来急疾阳极阴竭,元气将脱动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痛,惊虚脉类虚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虚证,多为气血两虚微极细极软,似有似无,至数不明阴阳气血诸虚,阳虚危候细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湿代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脏气衰微,跌扑损伤,主湿弱柔细而沉气血不足短首尾俱短,不能满部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实脉类实脉三部脉举按均有力实证滑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痰饮,食滞,实热紧脉来紧张,状如牵绳转索寒,痛,宿食长首尾端直,超过本位阳气有余弦端直而长,如按琴弦肝胆病,痛证,痰饮,疟疾歌括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
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
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脉诊图文详解
整理版ppt
51
相类脉——迟 缓脉:脉来和缓, 一息4次(60—70
次/分)。
❖ 脉来缓怠无力,驰纵不鼓。
❖主病:湿病,脾胃虚弱,
❖正常人。
整理版ppt
52
示意图
缓脉
浮 中 沉
一息
脉图
常缓脉
40
60
如 微 风 拂 柳
心脏—心主身之血脉, 推动血液在脉内运行
脉—血脉、血管 是血液运行的通道 心脏与血脉紧密相连,共同作用, 形成脉象
整理版ppt
5
气血的作用
❖ 气---- 推动血液运行 固摄血液于经脉
宗气--聚于胸中—“贯心脉而行血气”---虚里
❖ 血----充盈血脉
整理版ppt
6
脏腑的作用
心气的推动
肺气的敷布
脾气的统摄
体表约呈45度左右,使手指紧贴脉搏。 ❖ 指目按脊,指目对准脉脊,便于体会脉象。 ❖ 指目——指尖和指腹交界棱起处与指甲二角之
间的部位。触觉灵敏,便于推移。 ❖ 诊脉时三指不宜平按或垂直。
整理版ppt
20
手指敏感部位--指目
整理版ppt
21
❖ 2、布指 中指定关,食指定寸,无名指定尺。 布指疏密视患者手臂长短,医生手指粗细而定。 臂长,指细,布指宜疏;臂短,指粗,布指宜密。 ❖ 小儿一指定三关。
脉诊
整理版ppt
1
切诊
脉诊
概念: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动脉,根据其不
同的形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整理版ppt
2
脉诊简史
切诊
1、扁鹊:已将脉诊用于临床实践。 2、《内经》:“三部九候论”、“独取寸口”。 3、张仲景:“平脉辨证。” 4、王叔和:著《脉经》,记载24种脉象。 5、李时珍:著《濒湖脉学》,记载27种脉象。 6、周学霆:著《三指禅》,以缓脉为权衡标准。 7、黄宫绣:著《脉理求真》。 8、赵绍琴:著《文魁脉学》。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中医诊断中,脉诊是一项重要的技能,通过诊断脉象来了解人体气血运行状况和脏腑功能,进而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及其特点、临床意义和诊断方法。
一、28种脉象概述根据《脉经》的分类,脉象分为浮、沉、迟、数、滑、涩、长、短、紧、缓、芤、弦、濡、散、革、实、牢、虚、细、濡、促、代、洪、细微等28种。
每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二、肺脉肺脉位于寸口,属于浮脉,具有轻按即触、散大无力的特点。
若肺脉异常,可能存在肺脏病变,如咳嗽、气喘等。
三、心脉心脉位于中指,属于沉脉,具有重按始触、强大有力的特点。
若心脉异常,可能存在心脏病变,如心悸、胸闷等。
四、肝脉肝脉位于关部,属于弦脉,具有如悬弦之状、长而有力、柔和不紧的特点。
若肝脉异常,可能存在肝气郁结、肝火上炎等病变。
五、肾脉肾脉位于尺部,属于沉脉,具有重按始触、细长而有力等特点。
若肾脉异常,可能存在肾虚、肾气不足等病变。
六、奇脉奇脉又称怪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脉象,具有沉细欲绝、似有似无的特点。
若出现奇脉,常提示病情危重或预后不良。
七、其他脉象除了以上常见的五种脉象,还有一些其他的脉象,如芤脉、洪脉等。
这些脉象的特点和临床意义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具体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
八、诊断方法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对脉象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同时,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分析病情,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九、结论中医的28种脉象各具特点,每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通过对脉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全面了解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十、展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脉诊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
每个中医都要掌握的脉象:6种常见脉象汇总!(内含测试题)
每个中医都要掌握的脉象:6种常见脉象汇总!(内含测试题)常见脉象鉴别是每一个中医都必须具备的技能,也是一个中医开展医疗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涉及的重要知识点,今天小编为你汇总了6种常见脉象,最后还有测试题,可以检验一下你学的怎么样!1.浮脉类:共同特点为轻取即得。
浮脉脉象特点: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主表证,亦见于虚阳浮越证。
洪脉脉象特点: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
主热盛。
濡脉脉象特点:浮细无力而软,主虚证,湿困。
散脉脉象特点:浮取散漫而无根,伴至数或脉力不匀。
主元气离散,脏气将绝。
芤脉脉象特点:浮大中空,如按葱管,主失血、伤阴之际。
革脉脉象特点:浮而搏指,中空边坚,主亡血、失精、半产、崩漏。
2.沉脉类:共同特点为重按始得。
沉脉脉象特点: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主里证。
伏脉脉象特点:重按推至筋骨始得,主邪闭、厥病、痛极。
弱脉脉象特点:沉细无力而软,主阳气虚衰、气血俱虚。
牢脉脉象特点:沉按实大弦长,主阴寒内积、疝气、癥积。
3.迟脉类:共同特点为一息不足四至。
迟脉脉象特点:一息不足四至,主寒证,亦见于邪热结聚。
缓脉脉象特点:一息四至,脉来怠缓,主湿病,脾胃虚弱,亦见于平人。
涩脉脉象特点:往来艰涩,迟滞不畅,主精伤、血少;气滞,血瘀,痰食内停。
结脉脉象特点:迟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主阴盛气结,寒痰瘀血,气血虚衰。
4.数脉类:共同特点为一息五至以上。
数脉脉象特点:一息五至以上,不足七至,主热证,亦主里虚证。
疾脉脉象特点: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主阳极阴竭,元气欲脱。
促脉脉象特点: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主阳热亢盛,瘀滞,痰食停积,脏气衰败。
动脉脉象特点:脉短如豆,滑数有力,主疼痛,惊恐。
每个中医都要掌握的脉象:6种常见脉象汇总!(内含测试题)5.虚脉类:共同特点为应指无力。
虚脉脉象特点:举按无力,应指松软,主气血两虚。
细脉脉象特点:脉细如线,应指明显,主气血俱虚,湿证。
微脉脉象特点:极细极软,似有似无,主气血大虚,阳气暴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脉象梳理一.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寻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之令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寸浮头疼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伤风感冒·发热头疼·头昏目眩·咳痰受风……风寒咳喘鼻塞流涕自汗体倦)关浮脾虚肝气旺,(腹满腹胀·胁疼口苦·肝木克脾土……中满不食)尺中溲便不流通。
(癃闭·膀胱风热·小便涩赤·右尺便秘)1.浮紧风寒。
2.浮虚中暑·伤暑·右尺浮虚元气不足。
3.浮缓风湿。
风寒入肌肉。
4.浮滑宿食·宿痰·风痰·痰热·痰饮。
5.浮数热·风热入肝。
6.浮芤失血。
左尺浮芤:男子尿血,女子崩漏,左尺浮迟:冷疝,脐下疼。
7.浮涩伤血。
右关浮大涩宿食。
8.浮洪虚热。
右寸浮洪:肺热喘咳。
浮迟咳嗽9.浮散劳极·心耗虚烦。
10.浮促怒气伤肝,心胸满逆。
11.浮短气病。
肺伤·诸气少。
12.浮弦痰饮。
13.浮虚迟:心气不足,心神不安。
14.浮洪散:心热。
15.浮大中风头重·塞流涕。
16.浮洪大:伤寒。
17.浮细滑:伤饮。
18.浮洪大长:风眩癫。
19.浮洪疾紧:20.浮迟:脾胃虚浮脉是临床常见的脉象,一般是外感之象。
取浮脉之法:《难经》“三菽为浮,九菽为沉”。
王叔和《脉经》:“浮有轻取微散”之意。
《黄帝内经》仅诉诊脉位置深浅,《脉经》初形脉形边界。
浮脉成了兼具脉位、脉形的复合脉。
崔嘉言《四言脉决》:“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当是以部位论浮脉。
又:“浮紧风寒,浮散虚剧”,前一句以浮论位置,紧论脉的紧张度,当无问题。
后一句中“散”脉本身就已经是浮了。
《蘋湖脉学》中“散脉,大而散,有表无里”。
《素问》云:“浮而散者为眴仆”,浮散同出,故知叔和为非,当尊《黄帝内经》为是。
《景岳全书.杂证》:“脉诊浮而略有收束之意方是风,紧则有寒,大数为风”,则提示浮是脉的浅出部分。
可知浮脉有两个概念:一是浮取所得之脉,一是脉的浅出部分浮脉辩证:浮紧风寒,以三部分之,寸主气为卫,关主血为荣。
浮紧脉在寸,病在气分,当用麻黄汤散之。
若浮紧在关,病在血分,当用桂枝汤宣通。
浮紧在尺,风寒束表入于足太阳膀胱经,当用败毒散通一身之表。
若脉浮紧,而尺脉略沉,则当用桂枝加附子汤。
浮洪为风热,寸脉浮洪当用银翘散表散,此证当有头痛。
左关脉浮洪,当用桑菊饮通透,以达少阳经气。
热性上浮,若兼尺浮大者必是有积滞,宜防风通圣散,表里双解,上下宣通。
单纯尺脉浮数必是膀胱有热,当用二草丹以主之。
肿疡浮脉恐多虚,或有风寒在表居,溃后脉浮气外泻,频加补剂始相宜。
《脉经》:“浮而大者,中风头重、鼻塞。
浮而缓者,皮肤不仁,风寒入肌肉。
浮而滑者,宿食。
浮短者,其人肺伤,诸气微少,不过一年死,法当嗽也。
浮洪大者,伤寒。
浮滑而疾者,食不消,脾不磨。
浮而细滑,伤饮。
浮洪大长者,风眩癫疾。
浮滑疾紧者,以舍百病久易愈。
”《千金方》:“寸口脉浮而滑,头中痛。
寸口脉浮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徽而涩,故知有谷气缩食。
关上脉散浮,积热在胸中,呕吐蛔虫,心健忘。
尺散浮者,客阳在下焦。
”《崔氏四言举要》:“浮鼓风热,浮迟风湿,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火,浮微劳极,浮濡阴虚,浮弦痰饮,浮滑痰热,浮散虚剧。
”《三因方》:“浮大为鼻塞,浮缓为不仁,浮大长为风眩癃疾,浮滑疾为宿食,浮大而涩为宿食滞气,浮短为肺伤诸气,浮滑为饮、为走刺。
浮细而滑为伤饮,浮滑疾紧为百合病,浮散为大便坚、小便暾,浮紧为淋、为癌闭。
”《参家枢要》:“浮大伤风鼻塞,浮滑疾为宿食,浮滑为饮。
左寸浮而虚迟,心气不足,心神不安。
浮散,心气耗、虚烦,浮而洪散,心经热。
关浮而数,风热入肝经,浮而促,怒气伤肝,心胸逆满,浮大胸胁胀满。
尺浮打而芤,男于小俱血,妇人崩带。
浮而迟冷疝,脐下痛。
右寸浮而洪,肺热而咳,浮而迟,肺寒喘嗽。
关浮大而涩为宿食,浮而迟脾胃虚。
尺浮而虚元气不足,浮而数,下焦风热,大便秘。
”《外科精义》:“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浮而数者热也,浮数之脉应发热其不发热而反恶寒者,疮痘之谓也。
”《濒湖脉学》:“浮迟表风,浮数表热,浮紧表寒。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诊家正眼》:“无力表虚。
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医学入门》:“浮而有力则为风,浮而无力斯为虚。
浮数风热微欲解,浮迟身痒汗亦无,浮紧滑疾百合辜,浮大瘾疹久为癞,浮滑痰饮痛如锥。
”《医宗必读》:“有力为风,无力血虚,浮迟表冷,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署,浮芤失血,浮洪虚火,浮微劳极。
浮濡阴虚,浮散虚剧,浮弦痰饮,浮滑痰热。
”《古今医统》:“浮实为邪,浮虚少气,浮盛按衰,里虚表实,浮有按无,无根之喻。
左寸浮而无力,主表虚自汗,腠理不固,寒气不卫,恶寒寒战、恶风。
浮而有力主表邪盛,头痛发热,目眦赤涩,身疼或口干。
左关浮而无力,主表证,目视不明目生花。
浮而有力表邪证,主胁痛腹胀,目痛目胀。
左尺浮而无力主表虚,为盗汗、为耳聋,膀胱癃、小便短。
浮而有力表邪实,为淋沥、小便难,便赤便浊。
右寸浮而无力表虚证,自汗恶寒恶风,皮肤搔痒,背恶寒,喷嚏流清涕,浮而有力实,邪盛为发热头痛,头风眩运。
右关浮而无力主表虚,四肢不举,倦息嗜卧,或而目浮肿。
浮而有力主表实,主腹胀,胸膈痞满。
右尺浮而无力与左同,浮而有力主肠风、风痹、耳鸣。
”《景岳全书》:“浮大为伤风,浮紧为伤寒,浮滑为宿食,浮缓为湿滞,浮芤为失血,浮数为风热,浮洪为狂躁。
浮而有力、有神者,为阳有余,阳有余则火必随之,或痰见于中,或气壅于上,可类推也。
若浮而无力空豁者,为阴不足,阴不足则水亏之候,或血不营心,或精不化气,中虚可知也{若以此等为表证,则害莫大矣!其有浮大弦硬之极,甚至四倍以上者,内经谓之关格。
此非有神之谓,乃真阴虚极而阳无无根,大凶之兆也。
”《脉确》:“浮洪主风火,浮数主风火,浮弦主风痰,浮滑主风痰、风热,浮长主风热、风癞。
”《脉诀汇辨》:“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数风热,浮迟风虚,浮虚暑备,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濡阴虚,浮涩血伤,浮短气病,浮弦痰饮,浮滑痰热,浮数不热,疮疽之兆。
”《脉诀启悟注释》:“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数风热,浮洪风火,浮涩伤营,浮芤失血,浮短气亏,浮濡气衰。
”《三指禅》:“浮紧伤寒,浮虚伤暑,浮数伤风,浮迟伤湿。
”《脉学阐微》:“浮迟表寒,浮洪表热,浮缓中风、风湿,浮濡伤暑,浮滑风痰,浮细气虚,浮涩血虚,浮散极虚。
”浮濡脉条下,有主阴虚者,有主气衰、气败者,有主伤暑者,究其脉理为何按浮、濡二脉均属浮脉类,轻手按之即得。
但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如水上浮木。
濡脉浮细极软,如水上浮帛。
浮濡相兼,是脉位浅,轻取即得,脉势弱,按之无有。
故《濒湖脉学》濡脉条下谓:“浮而柔细知为濡。
濡为亡血阴虚病,髓海丹田暗已亏。
”根据浮濡脉所见之分部不同,其主病不一。
若见于寸脉,是阳气虚衰;若见于关脉,又常为湿邪所犯;若见于尺脉,是阴虚血伤。
故李时珍说:“寸濡阳微自汗多……尺伤精血虚寒甚。
”李中梓亦说:“右关逢之脾虚湿侵,左尺得濡血枯损,右尺得之,火败命乖。
”《脉学阐微》谓:“浮而兼濡伤暑。
”因暑湿外邪,机体为抗御暑湿气血奔集于表而脉浮。
又濡为气阴不足之征,且暑易伤津耗气,所以浮濡为伤暑常见之脉象。
二.浮脉类别之洪脉(大脉。
钩脉):洪大有力。
洪脉来盛去还衰,满指哄哄在夏天。
若在春秋冬月里,升阳散火莫狐疑。
洪脉阳盛血应虚,火热炎炎心病剧。
胀满胃反须早治,阴虚泻痢可踌躇。
寸洪在左主心火,(寸洪胸胁满,左寸心烦,右寸胸满。
)右寸洪时肺不堪。
肝火胃虚察关内,肾虚阴火尺中多。
1.洪大热病2.浮洪大伤寒3.洪实癫4.洪紧痈疽喘急胀甚5.浮洪无力虚火,表热6.沉洪有力实火。
里热·胀满·烦渴·狂躁·斑疹·咽干咽疼·痈疽·口疮·癃闭·动血·甚至关格。
7.洪长壮热8.腹疼脉洪大,不沉弦,蛔厥。
《脉经》:“洪则为气(一作热)。
关脉洪,胃中热,必烦满。
”《脉诀》:“洪主头痛,四肢浮热,大肠不通,燥粪结涩,口干,遍身疼痛。
关前热在胸,到关反胃,尺中小便赤涩脚酸疼。
”《千金方》:同《脉经》,从略。
《活人书》:“寸口洪,主胸膈烦热,关洪主胃热口干,尺中洪主大小便血,三部俱洪,三焦俱热。
”《四言举要》:“洪脉为热,其阴则虚。
”《三因方》:“洪为胀为满,为痛为热为烦。
”《诊家枢要》:“洪为荣络大热、血气燔灼之候,为表里皆热,为烦为咽干,为大小便不通。
左寸洪,心经积热,眼赤、口疮、头痛、内烦;关洪,肝热及身痛,四肢浮热;尺洪,膀胱热,小便赤涩。
右寸洪,肺热毛焦,唾粘咽干;关洪,胃热、反胃、呕吐,口干;尺洪腹满大便难或下血。
”《外科精义》:“洪主血实积热,疮肿。
”《濒湖脉学》:“脉洪阳盛血应虚,相火炎炎热病居,胀满胃翻须早治,阴虚泄痢可愁知。
寸洪心火上焦炎,肺脉洪时金不堪,肝火胃虚关内察,肾虚阴火尺中看。
”《诊家正眼》:“洪为盛满气察火亢。
左关见洪肝脉太过,右关见洪脾土胀热,左尺洪兮水枯便难,右尺洪兮龙火燔灼。
”《医学人门》:“洪为胀痛,为热烦。
”《古今医统》:“洪为热候。
”《景岳全书》:“洪脉为阳,为血气燔灼大热之候。
”《脉确》:“洪主真阴不足,邪气相攻,寸洪身热兼肤痛,咳唾烦心亦可窍,呕与胀察关中,尺虚宜壮水,泄痢不宜逢。
”《医宗金鉴》:“洪是火伤。
”《脉诀汇辨》:“洪为盛满,气察火亢,左寸洪者,心烦舌破;洪在左关,肝脉太过;左尺得洪,水枯便难。
右寸洪者,胸满气逆,洪在右关,脾土胀热;右尺得洪,龙火燔灼。
”《脉诀刊误集解》:“洪主头痛、四肢烘热,大肠不通,燥热粪结、口干遍身疼痛口洪脉关前热在胸,当关翻胃热失衡,更向尺中还若是,小便赤涩脚酸疼。
”《脉诀启悟注释》:“洪为盛满,气盛火亢。
右寸脉洪,胸满气逆;左寸脉洪,心烦舌破;左关脉洪,肝木太过;右关脉洪,胃热胀闷;左尺脉洪,水枯溺涩;右尺脉洪,龙火燔灼。
”《三指禅》:“洪脉胀兼呕,阴虚火上浮,应时惟夏月,来盛去悠悠。
”《脉义简摩》;“主病为腹满烦渴、为狂躁、为斑疹、为头痛面热、为咽干喉痛、为口疮痈肿、为大小便不通、为动血。
”《脉学阐微》:“洪脉多为热邪炽盛、深人阳明之候,其脉多右大于左。
热性病,洪脉多现于右关,……若病后久虚,或虚劳失血,而现此脉,为阳盛阴竭之凶象。
左寸洪,口苦、心热、心烦、目眩、目赤、日糜、头痛。
左关洪,肝热、腹胀、胁满痛,头眩晕、心烦、喜怒、关眠、目赤。
左尺洪,淋浊、尿急、尿频、小便赤涩、屎血、腰痛、下肢肿痛,右寸洪,肺热胸胀痛、咳嗽、喘逆、气短、痰多、咽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