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中常见脉象的研究(一)
常见病脉脉象
常见病脉脉象由于对脉象感觉与体会的差异,历代医家对常见病脉的分类和命名亦存在着差别。
《内经》记载有二十一种脉象,《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二十六种,《脉经》总结分为二十四种,《景岳全书》只分为十六种脉,《濒湖脉学》、《三指禅》则分为二十七种,《诊家正眼》增疾脉而为二十八脉,《脉理求真》增至三十种,《辨证录》则更有三十八脉之多。
近代临床所提及的脉象,有浮、沉、迟、数、洪、细、虚、实、滑、涩、弦、紧、结、代、促、长、短、缓、濡、弱、微、散、芤、伏、牢、革、动、疾等二十八种。
(一)浮脉【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浮脉可理解为“浅脉”,形容为“浮如水漂木”、“浮如水上负轻舟”。
其脉象特征是脉管的搏动在皮下较浅表的部位,即位于皮下浅层。
因此,轻取即得,按之稍减而不空。
【临床意义】一般见于表证。
【机理分析】浮脉为阳脉,《内经》称为毛脉,在时应秋,在脏应肺。
桡动脉部位浅表而显浮象,瘦人肌薄而见浮脉,夏秋脉象偏浮,皆属常脉。
表证见浮脉是机体驱邪向外的表现。
外邪侵袭肤表,卫阳抗邪于外,人体气血趋向于肤表,脉气亦鼓动于外,故见浮脉。
邪盛而正气不虚时,脉浮而有力;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时,脉多浮而无力。
外感风寒,则寒主收引,血管拘急,故脉多浮紧;外感风热,热则血流薄急,故脉多浮数。
【相类脉】1.散脉脉象特征:浮取散漫,中候似无,沉候不应,并常伴有脉动不规则,时快时慢而不匀(但无明显歇止),或脉力往来不一致。
故散脉为浮而无根之脉,形容其为“散似杨花无定踪”。
临床意义:多见于元气离散,脏腑精气衰败,尤其是心、肾之气将绝的危重病症。
机理分析:由于气血虚衰,精气欲竭,阴不敛阳,阳气离散,脉气不能内敛,涣散不收,无力鼓动于脉,以致浮大无根,至数不匀。
2.芤脉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芤脉的脉象特点是应指浮大而软,按之上下或两边实而中间空。
说明芤脉位偏浮、形大、势软而中空,是脉管内血量减少,充盈度不足,紧张度低下的一种状态。
脉象之正常脉象全解
脉象之正常脉象全解正常的脉象,亦名常脉,又称平脉或缓脉。
常脉脉象从容和缓,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不细不洪,节律均匀,一息(一呼一吸)脉搏四或五至,每分钟约60~90至,且应指有力。
中医认为常脉一般都有胃气(从容和缓、节律一致)、有神(脉至数来去清楚,无三五不调,亦不过快或过慢)、有根(尺脉候肾,如两尺脉沉取有力而柔和,即是脉象有根)。
中医在切诊时,还十分注意排除影响脉象的因素,以避免误断。
如从年龄看,脉象小儿多快于成人,年龄越小,脉搏越快;青壮年体多强健,脉多有力;老年人体衰弱,脉来缓迟;成年女性较成年男性脉象濡弱而略快;瘦人脉多稍浮;腾人脉象多沉伏。
另外,当长途旅行、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或饮酒、饱食、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较弱;气候对脉象也有影响,如春天的脉象微弦(春弦),夏季的脉象微洪(夏洪),秋季的脉象微浮(秋毛)、冬季的脉象微沉(冬石)。
至于“反关脉”(脉不见于寸口,而见于腕关节的背侧)、“斜飞脉”(脉从尺部斜向虎口),都因桡动脉位置异常所致,一般不是病脉。
正常脉象是指正常人在生理条件下出现的脉象,亦称为平脉.平脉是正常生理功能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和范围,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二种脉象。
如健康人的脉象,随年龄的增长而产生形态变异,年轻人多带滑,老年人脉象多带弦,所以,滑、弦都可以是相应年龄组的平脉。
同一个人在不同季节或昼夜,脉象亦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尤其人体在受外界条件刺激下产生生理性调节时,脉象的变化更为明显,当然,这种变化往往是暂时的、可逆的。
在疾病过程中见到平脉,表明病情轻浅,正气未伤,预后良好,或为邪去正复的征兆。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一)、正常脉象的特点正常脉象的主要特点是:一息四~五至,相当于70~8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流利有利力;寸、关、尺三步均触及,沉取不绝。
这些特征在脉学中称为有胃、有神、有根。
常见脉象种类及其特点是什么
常见脉象种类及其特点是什么常见脉象种类及其特点是什么脉象是中医学名词,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常见脉象种类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脉象的种类特点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优于,按之不足。
见于表证,虚阳外越证,瘦人,秋季脉。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主里证,亦见于肥胖者,六阴脉,冬季脉。
迟脉: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
多见于寒证,亦可见于邪热结聚之里实热证(特指阳明腑实证)。
数脉:脉来急促,一息五六至。
多见于热证,亦可见于里虚证(主要指心气血虚证)。
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痰湿医|学教育网整理、食积和实热,青壮年人及妇人妊娠。
涩脉: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势不匀。
气滞、血瘀、精伤、血少。
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肝胆病、疼痛、痰饮、胃气衰败、老年人、春季脉。
脉象要素脉象要素,指脉象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位、数、形、势等四个方面。
脉象的辨识主要依靠手指的感觉。
脉象的种类很多,中医文献常从位、数、形、势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归纳,它与脉搏的频率、节律,呈现的部位、长度、宽度,脉管的充盈度、紧张度,血流的通畅流利度,心脏搏动的强弱等因素有关。
掌握脉象要素,对于理解各种脉象的特征及形成机理,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一脉位指脉搏跳动显现的部位和长度。
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显现部位的深浅、长短。
正常脉搏的部位不浮不沉,中取可得,寸、关、尺三部有脉。
如脉位表浅者为浮脉;脉位深沉者为沉脉等;脉搏超过寸、关、尺三部者为长脉,脉动不及寸、尺者为短脉。
二脉数指脉搏跳动的至数和节律。
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的频率快慢和节律是否均匀。
正常成人,脉搏的频率约为每分钟70-90次,且节律均匀,没有歇止。
如一息五至以上为数脉等;一息不满四至为迟脉;出现歇止者,有促脉、结脉、代脉等脉的不同;脉律快慢不匀者,为三五不调,有散脉、涩脉等。
三脉形指脉搏跳动的宽度等形态。
不知平脉,焉知病脉!浅谈正常人的脉象到底应是什么样?
不知平脉,焉知病脉!浅谈正常人的脉象到底应是什么样?凡诊病之法,莫妙于脉,人之患病,不外七情六淫,其轻重死生之别,医者何由知之?皆必问其症,切其脉而后知之。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缺一不可,脉诊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古语云:不知常,焉知变,这句话放在脉诊里就是“不知平脉,焉知病脉”,我们平常经常会说把脉,那把脉把的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把的是病脉,什么是病脉?简单的来说不是平脉,就是病脉。
别管中医还是西医,对于人的健康都有一个标准,超过了这个标准就是异常的,脉也一样,如果不知道正常的脉象是什么,就不可能知道病脉是什么,我们今天就来谈一下正常人的脉象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
把脉•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日平人平脉是有别于病脉的存在,它是指正常人的脉象。
那么正常人的脉应该跳几次算正常呢?《黄帝内经》就专门讨论过脉的速率这个问题,在黄帝内经平人气象论这一章里这样写道:黄帝问曰:平人何如?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日平人。
平人者不病也。
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翻译成白话即是:黄帝问岐伯“正常人的脉象是怎样的呢?”岐伯回答说“正常人一呼气一吸气,叫做一息。
是一息四至也。
呼吸定息脉五动者,当其闰以太息之时也。
所以一息共有五次搏动脉象的人就是正常人的平脉。
把脉应该用无病之人的呼吸情况来诊断脉动次数,因为医生无病患者有病,所以医生要调匀自己的呼吸来诊断病人的脉搏次数,这是脉诊的的法则”黄帝内经由此可知正常人的脉的速率应在五次,超过五次就是数疾,少于这个次数就是迟缓,我们要注意的是这个次数应该是以大夫身体健康时候的呼吸为准。
大夫如果生病呼吸不稳,是没法数这个脉率的。
正是因为脉的速率要以大夫的呼吸为准,而大人和小儿呼吸不一致,所以五六岁小儿脉的正常脉的速率一般是大夫一呼一吸跳六次,三岁以下的小儿脉的速率甚至会达到大夫一呼一吸跳七八次。
•五脏平脉知道了常人的脉一息几次,我们再来看看人体的肝心脾肺肾五脏的正常脉象都是何脉象。
28种脉像总结大全
脉
牢脉主体内的阴寒之邪亢盛;比如阴寒内盛所致的心腹疼痛,风痉拘急等症候都会出现牢脉。
牢脉附着在筋骨上,坚牢不移,因此脉形比较弦长。
当体内的阴寒亢盛时,由于寒邪的特性为收引凝滞,以至于阳气潜藏而难以升张,因此会出现沉而弦长,坚牢不移的脉象。
牢脉与沉脉、伏脉类似。脉象的差别:牢脉比沉脉深沉,几乎是贴着筋骨固定不移的搏动,但是相对来说,牢脉还比不上伏脉来的深沉。
当外部有治病之气侵袭肌表时,人体卫气与外邪相互斗争,因此脉气搏动有力,脉位符而明显。
当人体因久病而虚衰时,由于体内的气血亏损,阳气不能附于阴液而浮越于外,此时的脉象就显得浮大而无力
浮脉与芤、濡、虚、散4种脉象类似。这些脉象的特点是脉位都位于肌表浅处,因此很容易与浮脉混淆。脉象的特征的差别:1.脉象的脉形不大不小,轻取明显,重按稍减,脉体没有空虚感。2.芤脉的脉位浮,脉体形大却有空虚感,如同按在葱管上。3.濡脉的脉位浮,脉形细小而柔软。4.虚脉的脉象软弱无力,脉形细小并且有空虚感。5.散脉的脉位浮,好像没有根基的浮萍一样散乱,脉形细小并且至数不齐。
革脉浮大中空却搏指有力,如同按在鼓皮上,周围的脉象显得较为干硬,中空无力;重按脉象减弱。
当体内的精血严重亏损时,由于阴血不足以充润脉管,因而造成脉管空虚,此时阳气没有阴液可以依附,而浮越在外。于是形成脉管浮大中空之革脉。一般来说,革脉的脉象比芤脉更强而有力,显示革脉的阳气比芤脉更为强盛。
革脉于芤脉、虚脉类似。三者都具有脉管中空的脉象。脉象的差别:1.革脉浮大中空却搏指有力,如同按在鼓皮上,周围的脉管较为刚硬。2.芤脉脉象浮大中空,如同按在葱管上,周围的脉管较为柔软。3.虚脉的脉位浮大,浮中沉三候均软弱无力,却仍有根。
促脉与结脉、代脉类似,三者都具有突然歇止的脉象。脉象的差别:1.促脉的脉象急数,每次歇止的间隔没有一定的规律,歇止的时间也比较短暂。2.结脉的脉象迟缓,每次歇止的间隔没有一定的规律,歇止的时间也比较短暂。3.代脉比促脉迟缓,每到一定的规律就突然歇止。每次歇止的时间较长。
简述正常脉象及其特点
简述正常脉象及其特点简介正常脉象是中医诊断中重要的观察指标之一,通过触诊脉搏来了解人体脉搏的特征和变化。
正常脉象的特点可以从脉搏的整体节律、强弱、速度和质地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
本文将对正常脉象及其特点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
一级标题:正常脉象的节律特点二级标题:有规律的脉搏跳动正常脉象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脉搏跳动有规律,即脉搏的节律性强。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脉搏跳动一般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脉搏跳动的间隔时间基本相等。
这种有规律的节律特点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脉相是否正常。
二级标题:脉搏跳动的频率稳定正常脉象的另一个特点是脉搏跳动的频率稳定。
在一定的条件下,正常人的脉搏频率并不会出现明显的波动或变化。
通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安静状态下的脉率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也就是每秒钟跳动1-1.67次。
若脉率偏高或偏低可能意味着身体出现了异常情况。
二级标题:脉搏跳动的规律性变化正常脉象中,脉搏跳动的规律性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人体的脉搏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休息、运动、精神紧张等状态下,脉搏的节律性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例如,在剧烈运动后,脉搏会加快,而在睡眠状态下,脉搏会相对缓慢。
这种规律的变化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脉搏来判断人体的状态和病理变化。
二级标题:脉搏的有力强弱正常脉象的第一个强弱特点是脉搏的有力强弱。
正常情况下,通过触诊可以感觉到脉搏的有力度。
有力的脉象代表着人体气血旺盛,体力充沛,身体健康。
而衰弱的脉象则可能意味着气血不足,身体虚弱等。
二级标题:脉息的节律变化正常脉象的第二个强弱特点是脉搏的节律变化。
正常情况下,脉搏跳动的强度会有规律性的变化,如有时强有时弱,或者有时候较为均匀。
这种节律的变化可以反映人体的正常生理状况,如运动后脉搏加强,静息时脉搏相对较弱。
二级标题:脉象的强弱程度正常脉象的第三个强弱特点是脉搏的强弱程度。
通过触诊可以判断脉搏的强度,从而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正常脉象中,脉搏的强弱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过于弱或过于强都可能意味着身体出现了异常情况。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脉学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摸诊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健康状况。
下面是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及其详细解释:浮脉(FúMài):特点:脉搏弱而快,像浮在水面上的树叶。
意义:表示阳气亢盛、阴气不足,外感病邪初起。
沉脉(Chén Mài):特点:脉搏沉重,像沉入水中的重物。
意义:表示阴虚阳实,病邪深入体内。
迟脉(ChíMài):特点:脉搏搏动缓慢,节律不齐。
意义:通常表示阳气虚弱、阳虚,或寒邪入侵。
数脉(ShùMài):特点:脉搏跳动频繁,有时伴有力度增强。
意义:表示热邪病毒侵入,或阴虚内热。
濡脉(RúMài):特点:脉搏濡滑且滑利。
意义:表示阴虚,病邪已深入体内。
紧脉(Jǐn Mài):特点:脉搏紧绷有力,如紧绷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外感风寒、气滞、瘀血。
滑脉(HuáMài):特点:脉搏顺畅、滑利。
意义:常见于寒湿、风湿、血虚、气虚。
洪脉(Hóng Mài):特点:脉搏搏动强劲有力,如潮汐般。
意义:表示寒邪或湿邪入侵。
弦脉(Xián Mài):特点:脉搏如拉紧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病邪阻滞,气血不畅。
结脉(JiéMài):特点:脉搏如珠串一样,有断续感。
芤脉(Kòu Mài):特点:脉搏硬而粗,如钢丝般。
意义:表示痰饮、瘀滞、风寒。
细脉(XìMài):特点:脉搏弱且细,有时难以触及。
意义:表示气血虚弱。
濡数脉(RúShùMài):特点:脉搏湿滑、快而数。
意义:多见于痰湿、湿热。
弦滑脉(Xián HuáMài):特点:脉搏兼具弦脉和滑脉的特征。
意义:表示气血不畅、阴阳失调。
脉象大全——精选推荐
脉象⼤全28种脉像总结⼤全脉诊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
历代医家分类⽅法不⼀,常使⼈⽆法适从。
清张⽯顽对脉象分类最多最细,共分32脉;李濒湖分为27脉;陈修园分为28脉;现⼀般仍沿⽤28脉。
据临床体会,脉象分类不宜过多,以免彼此易于混淆。
根据临床需要,对⼀般常⽤的28脉,如能鉴别清楚,精⼼体会,使⽤熟练,对于指导临床辨证,运⽤⼋纲⼋法诊断疾病,⽴法⽤药,即能得⼼应⼿。
由于脉象繁多,不易掌握,前⼈便考虑执简驭繁的办法。
汉张仲景把脉象分为阴阳两⼤类,以⼤、浮,数、动、滑为阳脉,沉、涩、弱、弦、微为阴脉。
元滑伯仁主张,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统辖各脉,以浮沉候部位,以迟数候⾄数,以滑涩候形状。
陈修园则主张以浮、沉、迟、数、虚、实、⼤、缓⼋脉统各脉。
芤浮脉包括芤脉、⾰脉、散脉。
沉脉包括牢脉、伏脉。
迟脉包括结、代。
数脉包括促、紧、动。
虚脉包括弱、濡、细、微、短、涩。
实脉包括滑、长、洪、弦。
⼤脉包括缓脉。
以上28脉,可通过脉位、脉率、脉⼒、脉形来辨认。
例如浮沉,是脉位的不同;迟数是脉率的不同;⼤⼩微细,是脉形的不同;虚实芤弱,是脉⼒的不同。
这些脉象均是在病邪与正⽓⽃争过程中形成的。
病有表⾥寒热虚实,体有盛衰强弱,脉象就有浮沉迟数⼤细长短的不同,故取⼋脉,作为28脉的纲领,是初学诊脉的⼀种执简驭繁的⽅法。
先掌握这⼋种脉象,再进⼀步详细体认28脉,由浅⼊深,循序渐进。
脉学不难体会,今根据前⼈的分类⽅法,加以具体化,以浮沉迟数长短细⼤为纲,⽽以兼见之脉附于其中。
为使易于分析记忆,编成脉象⼋纲四⾔体状歌,附录于后,为初学⼊门之⽤:浮脉主表属腑属阳轻⼿⼀按形象彰彰浮⽽有⼒洪脉⽕炀浮⽽⽆⼒虚脉阴伤浮⽽虚甚散脉靡常浮如葱管芤脉⾎殃浮如按⿎⾰脉外强浮⽽柔细濡脉湿伤浮兼六脉疑似当详沉脉主⾥属脏属阴重⼿寻按始了于⼼沉⽽着⾻伏脉邪深沉⽽底硬牢脉寒淫沉⽽细软弱脉虚寻沉兼三脉须守规箴迟脉主寒脏病亦是⼆⾄三⾄数⽬可揣迟⽽不衍缓脉病解迟不流利濇脉⾎痞迟⽽时⽌结脉郁实迟⽌定期代脉多死数脉主热腑病亦同五⾄以上七⼋病凶数⽽流利滑脉痰涌数⽽牵转紧脉寒攻数⽽时⽌促脉热烘数见于关动脉崩中数见四脉休得朦胧长主素强得之最罕上鱼⼊尺迢迢不短长⽽端直弦脉属肝指下迢迢⽓郁多见短脉素弱不由病伤上下相准缩⽽不长多因禀虚瘦枯其相诸脉见此宜补阴阳细主诸虚蛛丝其象脉道属阴病情可想细不明显微脉⽓殃细⽽⼩沉弱脉失养细有三脉辨须明详⼤主诸实形阔易知阳脉为病邪实可思⼤⽽涌沸洪脉热司⼤⽽坚硬实脉邪肆⼤兼⼆脉病盛邪炽健康⼈脉象应为⼀次呼吸跳4次,⼨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尺脉沉取应有⼒。
中医常见脉象
中医常见脉象
1. 虚弱脉:脉象微弱,弱不可闻,如风吹细草之声,常见于气虚、血虚、阳虚等病证。
2. 滑脉:脉象滑利,如玉石相互摩擦之声,常见于湿热、痰湿等病证。
3. 洪大脉:脉象弦有力,大如钩,如大钟声响,常见于阳盛、血瘀等
病证。
4. 紧弦脉:脉象弦紧有力,如弓弦之紧,声音细长,常见于肝郁、肝
火等病证。
5. 细弱脉:脉象细弱无力,如小孩儿呛到水后的气息声,常见于阳虚、气虚、血虚等病证。
6. 牢脉:脉象坚牢有力,如搂铁之声,常见于气结、气滞等病证。
7. 洪滑脉:脉象洪大滑利,如塞满棉花的声音,常见于湿热、痰湿等
病证。
8. 濡弱脉:脉象濡润而微弱,如脉中有阻塞之感,常见于阴虚、阳衰、气虚等病证。
9. 代脉:脉象莹滑有力,如珠串相碰的声音,常见于肝肾阴虚、血瘀、痰火等病证。
10. 血管脉:脉象弦如绳索,青筋暴起,如金属撞击的声音,常见于
血瘀、寒凝等病证。
中医诊断:正常脉象综述
正常脉象称为平脉、也称常脉。
是指正常⼈在⽣理条件下出现的脉象。
是⼈体⽓⾎充盈,⽓机健旺,阴阳平衡健康的征象。
正常脉象特征是:三部皆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息4-5⾄,在成年⼈相当于每分钟72—80次,不⼤不⼩,从容和缓,节律⼀致,尺部沉取有⼀定的⼒量,并随⽣理活动、⽓候、季节和环境等的不同⽽有相应变化。
正常脉象的特点为“有胃”、“有神”、“有根”。
有胃:即脉有胃⽓。
脉有胃⽓的表现是:不浮不沉,不疾不徐,来去从容,节律⼀致。
即使是病脉,不论浮沉迟数,但有冲和之象,便是有胃⽓。
脉之胃⽓,反映了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营养状况的优劣和能量的储备状况。
⼈以胃⽓为本,脉亦以胃⽓为本,有胃⽓则⽣,少胃⽓则病,⽆胃⽓则死。
因此,诊察脉象有⽆胃⽓,对于推断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神:即脉有神⽓。
脉有神表现有:脉律整齐、柔和有⼒。
脉之神⽓反映了机体精⽓盛衰的状况。
因为神以精⽓为物质基础,并受后天⽔⾕精⽓的充养,故有胃即有神。
脉象有神,在正常⼈说明精⽓充盛;在有病之⼈,说明虽然有病⽽精⽓未竭。
故观察脉神对推断疾病预后也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有根:即脉有根基。
脉有根表现为:尺脉有⼒或沉取不绝⼆个⽅⾯ 脉有根⽆根与肾⽓盛衰有关。
脉有根在正常⼈说明肾⽓充盛;在病中,则为肾⽓未绝,尚有⽣机。
相反,若尺脉沉取不应,则说明肾⽓已败,病情危重。
总之,脉有胃、有神、有根,是从不同侧⾯强调正常脉象的必备条件。
脉有胃、有神、有根,说明脾胃、⼼、肾等脏腑功能不衰,⽓⾎精神未绝,虽病⽽病尚轻浅,⽣机仍在,预后良好。
此外平脉脉象还因为个体差异、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存在⼀定的⽣理变异,这些变异仍属平脉范围。
脉诊图解大全,28种脉象让你快速掌握脉诊
脉诊图解大全,28种脉象让你快速掌握脉诊什么是脉诊?脉诊是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方法。
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
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
脉诊在临床上,可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
临床上主要掌握脉诊的时间、病人的体位,医生的指法和指力轻重,每次按脉时间,以每侧脉搏跳动不少于50次为限,同时要了解健康人脉象的变化情况,才能正确地进行脉诊。
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
《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甚至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他把我国古代脉诊的发明完全归功于扁鹊,并不确切。
据历史记载,我国脉诊的渊源很古,例如,传说中的上古医生做贷季、鬼臾区等已经讨论了脉诊。
到春秋战国时期,脉诊已经达到相当水平。
当时开始出现的重要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和稍晚的《难经》中,已经对脉诊有许多详细论述。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药文献帛书——《脉法》、《阴阳脉症候》,也有用脉诊判断疾病的宝贵材料。
这些都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脉学已成为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浮脉大凡浮脉主表、主风。
寸脉浮,上焦之风,多表证;关脉浮,风在肝脾;尺脉浮,风在肾与大小肠腑。
风为百病之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无处不到,虽内伤杂病亦多见风邪盘踞,若邪气不去,日久根深蒂固,五脏不调,气血失和,则酿生重症痼疾。
但浮脉又分有力无力,并兼紧、缓、迟、数、虚、芤、洪、濡、涩、短、弦、滑,因此上有虚实之别。
又,“水饮应沉而言浮者,上焦阳不能运,随着停留”句,是风邪闭郁肺气、不能宣发、水饮停留上焦,治当宣发上焦之气,肺气一转而水饮消散。
中医理论中医基础知识:正常脉象特点
正常脉搏的形象特征是:寸关尺三部皆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4~5至,相当于是72~80次/分钟(成年人),不大不小,从容和缓,节律一致,尺部沉取有一定的力量。
并随生理活动、气候、季节和环境等的不同而有相应变化。
古人将正常脉象的特点概括称为“有胃”、“有神”、“有根”。
(一)有胃
脉有胃气的表现是指下具有从容、徐和、软滑的感觉。
平人脉象不浮不沉,不疾不徐,来去从容,节律一致,是为有胃气。
(二)有神
“脉以胃气为有神。
”脉有神与脉有胃气的表现基本一致,都是具有和缓有力之象,故周学海说:
神以精气为物质基础,而精气产生于水谷之气,故有胃即有神。
(三)有根
有根脉主要表现为尺脉有力、沉取不绝二个方面。
因为尺脉候肾,沉取候肾,尺脉沉取应指有力,就是有根的脉象。
总之,脉有胃、有神、有根,是从不同侧面强调正常脉象的必要条件。
胃神根三者是三位一体的,有胃必然有神、有根。
不论是何种脉象,只要节律整齐,有力中不失柔和,和缓中不失有力,尺部沉取应指有力,就是有胃、有神、有根的表现。
中医常见的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种脉象详解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1.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特征:脉管的搏动在皮下较浅表的部位,即位于皮下浅层,轻取即得,按之稍减而不空。
意义:一般见于表证,亦见于虚阳浮越证。
2.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特征:脉管搏动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之处,因此用轻指力按触不能察觉,用中等指力按触搏动也不明显,只有用重指力按到筋骨间才能感觉到脉搏的明显跳动。
意义:多见于里证,有力为里实证;无力为里虚证。
亦可见于正常人。
3.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
特征:脉管搏动的频率小于正常脉率。
意义: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
亦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4.数脉买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而不满七至(每分钟90-120次之间)。
特征:脉率较正常为快,比疾脉慢。
意义:多见于热证,亦见于里虚证。
5.虚脉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
异食无力脉象的总称。
特征:脉搏搏动力量软弱,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无力。
意义:见于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6.实脉三部脉充实有力,其势来去皆盛。
亦为有力脉象的总称。
特征:脉搏搏动力量强,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有力量,脉管宽大。
意义:见于实证、亦见于常人。
7.洪脉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
特征:脉体宽大,搏动部位浅表,指下有力。
意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
8.细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特征:脉道狭小,指下寻之往来如线,但按之不绝,应指起落明显。
9.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特征:脉搏形态应指圆滑,如同圆珠流畅地由尺部向寸部滚动,浮、中、沉取可感觉到。
意义:多见于痰湿、食积和实热等病证。
亦是青壮年的常脉,妇女的孕脉。
10.涩脉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势不均。
脉诊图解大全,28种脉象让你快速掌握脉诊
脉诊图解大全,28种脉象让你快速掌握脉诊脉诊❈脉诊步骤歌诀:首分浮沉,二辨虚实;三去长短,四算疾迟;五察脉形,样样皆知。
❈1、什么是“首分浮沉”?现解释如下:①、首先区别脉象是浮脉还是沉脉。
因为切脉时手指是从浅表往深层逐渐探查的,首先轻触皮肤(即“举”),即可探出脉象是否浮脉;无浮脉则又加压(即“寻”),在这个层次可触到许多脉象;然后第三种力量即“按”,此时检查是否沉脉。
所以实际上“首分浮沉”是按照指头用力的顺序来探测脉象的位置。
②、在区别浮、沉过程中,可根据是否浮脉或沉脉来区别与浮、沉相关的脉象种类,它们是:浮脉类——浮脉、濡脉、革脉、芤脉、散脉;沉脉类——沉脉、牢脉、伏脉。
③、区别了浮脉类和沉脉类,在辨证诊断上可指明表证或里证。
2、什么是“二辨虚实”?现解释如下:①、在完成浮与沉两类区别后,既知道了病证是表证或是里证,还要知道正气和邪气的关系(虚证或实证),而实证和虚证在脉象上的区别就是虚脉和实脉。
所以探测脉象的第二步是区别脉象的虚与实(有力与无力。
②、在区别脉象的虚或实(即有力与无力)时,又可区别与虚、实脉象相关的其他脉象。
虚脉类——虚脉、微脉、弱脉;实脉类——实脉3、什么是“三去长短”?现解释如下:①、长脉与短脉是两类在脉形上有十分明显特征的脉象,手指触及脉管即可区别是长或是短。
②、在作寸、关、尺三部探测时,首先区别出脉象的长脉、短脉,然后才能进一步探测寸、关、尺的脉象。
③、在区别长、短脉时,可以同时察知其他相关的脉象,如:长脉类——长脉、弦脉、细脉短脉类——短脉。
4、什么是“四算疾迟”?现解释如下:①、在确定好脉的脉位(脉位者左右辨长短弦细,上下看浮沉)和脉势(脉势者虚实也)后,接着就是脉搏的频率和节律问题。
②、与脉搏频率与节律相关的脉象有8种:脉率——数脉、疾脉、迟脉、缓脉脉律——促脉、结脉、代脉、散脉5、什么是“五察脉形”?现解释如下:①、在完成以上四步探测后,即可区别23种脉象,余下的便是以脉形为主要特征的4种脉象,它们是:洪、滑、涩、紧。
中医诊断-正常脉象及常见脉象
(二)脉数——快、慢;节律
<快>
7. 数脉
【脉象特征】脉率增快,一息脉来五至以上 (相当于每 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临床意义】数脉主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脉理分析】邪热亢盛,气血运行加速,故见数脉,必 数而有力;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脉数而无力;若阳 虚外浮而见数脉,则数大而无力,按之豁然而空。生 理性数脉可见于儿童(每分钟110次左右)和婴儿(每 分钟120次以上)。正常人在运动和情绪激动时,脉率 也加快。
(二)脉数——快、慢;节律
<节律> 11. 促脉 【脉象特征】脉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临床意义】促脉主阳盛实热,气血痰饮宿食停滞,亦主 脏气虚弱,阴血衰少。
【脉理分析】阳盛实热,阴不和阳,故脉来急数有力而时 见歇止。促脉亦主真元衰惫,若促而细小无力,则为脏 气虚弱,阴血衰少,致脉气不相接续,多是虚脱之象。
(一)脉位分类——浅、深
<深> 5. 牢脉 【脉象特征】脉位沉,轻取中取均不应,其形大体长,势
微弦,力强坚牢不移 【临床意义】牢脉主阴寒内实,疝气癥瘕。
【脉理分析】因阴寒内积,阳气沉潜于下所致。牢脉主实, 有气血之分,癥积、肿块,是实在血分;瘕聚、疝气, 是实在气分。若牢脉见于失血,阴虚等证,便属危重征 象。
(二)脉数——快、慢;节律
<慢>
9. 迟脉
【脉象特征】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 60次以下)。
【临床意义】迟脉主寒证,有力为寒积,无力为虚寒。
【脉理分析】寒凝气滞,阳失健运,故脉象见迟,迟而有力 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多属虚寒。脉迟并非皆为寒证, 如伤寒阳明病邪热与燥屎互结,阻滞血脉流行,可见迟而 有力之脉。生理性迟脉可见于久经锻炼的运动员,脉迟而 有力。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中医诊断中,脉诊是一项重要的技能,通过诊断脉象来了解人体气血运行状况和脏腑功能,进而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及其特点、临床意义和诊断方法。
一、28种脉象概述根据《脉经》的分类,脉象分为浮、沉、迟、数、滑、涩、长、短、紧、缓、芤、弦、濡、散、革、实、牢、虚、细、濡、促、代、洪、细微等28种。
每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二、肺脉肺脉位于寸口,属于浮脉,具有轻按即触、散大无力的特点。
若肺脉异常,可能存在肺脏病变,如咳嗽、气喘等。
三、心脉心脉位于中指,属于沉脉,具有重按始触、强大有力的特点。
若心脉异常,可能存在心脏病变,如心悸、胸闷等。
四、肝脉肝脉位于关部,属于弦脉,具有如悬弦之状、长而有力、柔和不紧的特点。
若肝脉异常,可能存在肝气郁结、肝火上炎等病变。
五、肾脉肾脉位于尺部,属于沉脉,具有重按始触、细长而有力等特点。
若肾脉异常,可能存在肾虚、肾气不足等病变。
六、奇脉奇脉又称怪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脉象,具有沉细欲绝、似有似无的特点。
若出现奇脉,常提示病情危重或预后不良。
七、其他脉象除了以上常见的五种脉象,还有一些其他的脉象,如芤脉、洪脉等。
这些脉象的特点和临床意义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具体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
八、诊断方法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对脉象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同时,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分析病情,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九、结论中医的28种脉象各具特点,每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通过对脉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全面了解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十、展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脉诊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
常见脉象——精选推荐
常见脉象一1、脉位的分类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主表证,亦主虚证。
2、散脉浮散无根、稍按则无主元气离散,脏腑之气将绝。
3、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主失血,伤阴。
4、沉脉举之有余,按之有余主里证。
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5、伏脉脉位深沉,推筋按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主里证。
常见于邪闭,厥证,痛极。
6、牢脉脉形沉而实大弦长,轻取、中取均不应,沉取始得,坚着不移。
主阴寒内实,疝气癥瘕。
二1、脉率的分类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主寒证。
有力为寒积,无力为虚寒。
2、缓脉一息四至,来去缓怠。
其脉率稍慢于正常脉而快于迟脉。
主湿病,脾气虚弱。
脉缓亦主热3、数脉脉来急数,一息五六至。
数脉主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4、疾脉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
1/15页主热盛阳极,亦主亡阴、亡阳。
三1、脉宽度分类洪脉脉来宽大,充实有力,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主气分热盛,亦主邪盛正衰。
2、大脉大脉脉体宽大,但无脉来汹涌之势。
大脉的出现提示病情加重。
3、细脉(小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又主湿病。
四1、脉长度分类长脉脉形长,首尾端直,超过本位。
主肝阳有余,阳盛内热等有余之证。
2、短脉首尾俱短,不及三部。
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
五1、脉力度分类虚脉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主虚证。
2、弱脉极软而沉细。
主气血俱虚,阳虚。
3、微脉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主气血大虚,阳气衰微。
4实脉三部脉举按均有力。
主实证。
六脉流利度分类2/15页1、滑脉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
主痰饮、食滞、实热。
2、动脉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
关部尤为明显,且动摇不定。
主痛、惊。
3、涩脉脉细而缓,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主伤精,血少,气滞血瘀、夹痰、夹食七1、脉紧张度分类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主肝胆病,诸痛、痰饮、疟疾;亦主虚劳、胃气衰败。
2、紧脉脉来紧张,状如牵绳转索。
主寒证、痛证、宿食。
3、革脉浮而弦硬,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几种常见的基本脉象
几种常见的基本脉象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切脉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一环。
脉像有20余种,一般中医很难全部掌握;普通百姓提起号脉常是云里雾里,感到很神秘,所以敬而远之。
今天向大家介绍以下几种常见的脉象,这是把脉最基本的要素,也是诊脉最基本的功夫。
一、脉之浮沉浮沉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把手轻轻地放到脉上,只稍稍用力,就能摸到明显的脉动,这就叫浮。
要是一直摸不着,不断加力,几乎已经按到骨头了,才能摸到明显的脉动,这就叫沉。
如果不用力摸不着,稍加点力往里按,但又不至于按到底,这个就叫不沉不浮,为中脉。
另一种就是把脉的时候,只明显感到了寸部的脉动,而关、尺部远没那么明显,这也叫浮;如此类推,寸关不明显而尺明显,也叫沉;寸尺不明显而关明显,也叫中。
二、脉之力度找到脉之后,不是按住不动就可以了,医生们会搞一些“小动作”。
慢慢加力向下按,然后再把力减少一点,把手指再提回原处,反复做上好几次。
这样做的目的是要用指头感受脉对手指的抵抗力。
按下去的时候,感觉脉很硬、很实、反弹力度很强,就证明这个脉有力量。
要是手指按下去没遇到多少抵抗,甚至稍一加力,脉就没有了,那这个脉就是没力量。
脉有力,代表正气足,邪气也足,为实证,常用的是攻、泄之法。
脉无力,为虚脉,不能攻下,只能补养。
三、脉之粗细用指头从拇指一方向尾指一方、再由尾指一方向拇指一方,这样水平来回地小心感知脉管的宽度,看看脉有多粗大或者多细小。
正气津血足,不仅力量大,要求输送血管的空间也得大,脉就粗。
“细”就是气血不充沛。
临床上常有脉大而无力或脉小而有力的例子,这涉及到气血的偏盛偏衰问题。
气血是互为阴阳的两个东西,气主管把血灌输到全身,属阳;血属阴,主滋养。
脉的力量或粗细是气血共同的结果,但血侧重于脉的力量,气侧重于脉管的粗细。
它们都强,脉就粗而有力;都衰,就细而无力;气衰血强,脉就细而有力;气强血衰,脉就粗而无力。
阴虚、要吃阿胶之类的滋阴养阴药,但如果你的脉细,吃这个就很可能会长痘痘;有的人喜欢吃补气药,人参、黄芪,但如果你的脉粗,吃了就会上火、失眠、烦躁。
中医的正常脉象
另外,血管走行异常而有斜飞脉、反关脉,不属病脉。斜飞 脉为脉管走行从尺部斜向手背。反关脉为脉管显现于手背部。
下载后 可复制文字哦
中医的正常脉象
《景岳全书》曰:“先识常脉,而后可以察变脉。”三部有 脉,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快不慢,均匀和缓,一息四五至 ,是为平脉(缓脉)。 脉象有顺逆,根据脉是否有胃气、有神、有根。脉象从容和缓 ,节律正常,柔和有力,尤其是两尺部脉。《素问》曰:“脉 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取之以时。”《三指禅》曰:“ 缓即有胃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人中常见脉象的研究(一)
【摘要】目的观察常见脉象在正常人中出现的比率。
方法将医师诊脉与ZM-ⅢC型智能化脉象仪检测相结合,对1062例在校健康大学生进行脉象测定。
结果受检者中,浮脉、沉脉、迟脉、数脉、弦脉、细脉、滑脉、缓脉、实脉出现的比率分别为13.75%,10.26%,5.46%,4.33%,11.11%,12.90%,15.35%,9.23%,8.85%。
洪脉则未出现。
结论浮脉、沉脉、迟脉、数脉、弦脉、细脉、滑脉、缓脉、实脉皆可在正常人中出现,因此在临床上遇到这些脉象时,必须注意辨别是生理性因素还是病理性因素引起。
【关键词】常见脉象正常人比率
正常人在生理条件下,除了出现平脉外,还可出现28脉中的多种脉象,可反映不同的机体状况,对防治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脉诊研究的关键之一是要能准确客观地定脉,以往对脉象的研究中,定脉或是单以医师诊脉结果为依据,或是单以脉象仪检测结果为依据,而这两种方法各有所长,因此,笔者试将这两种方法相结合以准确测定脉象,对常见脉象在正常人中出现的比率作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观察对象共1062例,为2003-04~2007-01广西中医学院进行脉诊实验课程学习的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医疗美容、公共卫生管理等专业的大学本、专科学生,均身体健康,无全身器质性病变病史,无任何自觉症状,无阳性体征;年龄19~23岁;男524例,女538例。
1.2研究方法
1.2.1医师诊脉以全国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所列的常见脉象表现为标准〔1〕,由具有国家执业医师资格并有3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广西中医学院中医诊断专业教师用寸口诊脉法进行诊脉。
1.2.2脉象仪检测采用上海中医大科技发展公司2003年出产的ZM-ⅢC型智能化脉象仪,受检者取自然坐位,于左手寸口脉关部安置脉象换能器,调节换能器压力调节螺旋纽,对50、100、125、150、175、225g6个取脉压力段的脉图进行连续采样、储存,并从6段系列脉图中由仪器自动选择最佳脉图、调整参数后,调整到屏幕所提示的最佳取脉压力再次采样,并由脉象仪进行分析、辨脉。
1.2.3脉象确定医师诊脉与脉象仪检测结果一致者即确定脉名。
对于医师诊脉与脉象仪检测结果不一致者,则让受检者休息15min后,再次用ZM-ⅢC型智能化脉象仪按同样的方法进行脉象检测,两次检测结果相同者确定为该脉,两次检测结果不一致者以与医师诊脉结果相同者为准。
2结果
1062例受检者中,浮脉为146例,占受检者总数的13.75%;沉脉为109例,占受检者总数的10.26%;迟脉为58例,占受检者总数的5.46%;数脉为46例,占受检者总数的4.33%;弦脉为118例,占受检者总数的11.11%;细脉为137例,占受检者总数的12.90%;滑脉为163例,占受检者总数的15.35%;缓脉为98例,占受检者总数的9.23%;实脉为94例,占受检者总数的8.85%;洪脉则未出现(注:相兼脉者分开计算,如浮细脉分别计为浮脉和细脉)。
3讨论
浮脉脉位表浅,见于表证,也可见于虚证。
但浮脉亦可见于正常人,此即生理性浮脉。
本研究中,13.75%的健康青年人会出现生理性浮脉。
生理性浮脉的出现多与体型消瘦有关,各代医家对此早有认识。
《伤寒杂病论》曰:“瘦人当浮。
”《脉说》曰:“瘦人得浮脉,三部相得曰肌薄,肥人得之未有不病者。
”《医碥》曰:“瘦人多浮,有变于时令者,春夏气升而脉浮。
”瘦人肌肉薄,脉位表浅,故出现浮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