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脉象

合集下载

我的脉象总结

我的脉象总结

脉诊正常脉:从容和缓、平和有力、无间歇、沉取仍有脉(即有根,病危之人才会无根),一息四至,一分钟跳70到80次。

注意:有些常人是六阴脉:左右的寸关尺脉显得沉、细、力弱一点。

六阳脉:脉大一点、浮一点、数一点、有力一点。

一、浮脉类:浮脉:指目轻触有但不明显,轻中取之则明显,沉取不明显。

一般和肺有关,肺脉是浮,因为浮脉表征,肺主表。

另外,人瘦也有点浮、秋季也有点浮。

按以75克力时脉象明显、100克时很明显、150克时不明显。

散脉::浮散无根,轻取则有,中取很不明显,沉取消失,脉象间歇、时有时无,散漫无规律、时大时小,时快时慢。

表明人已经极度虚弱!!病已久,心气衰竭!心脏快要停时会出现。

芤脉:浮虚而软,按之如按葱,轻取则有,中取则无,沉取则有。

此脉在大失血与失液的时候才会出现、因为这么短的时间内血管来不及收缩。

如动脉正在出血时去把脉,血管里的血明显不足。

革脉:浮弦而硬、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类似芤脉,但是脉管很硬!!主症:亡血失精失液,半产、漏下。

因为没血的濡养,所以血管都硬了,这是病了十几天以上的危症!!是芤脉的延伸!!二、沉脉类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中取也不明显、如石投水、如棉裹砂。

就是深脉。

按之以100克时很微弱、直到200克力时才很明显。

冬季脉稍微沉、特别是女性有肾病时更沉。

沉脉主肾,肾主寒冷,肾在下焦,肾脉有点沉。

肾脉主里症。

沉而有力为里实症,有实邪!里热之证,痰、瘀、湿等等。

沉而无力,多是虚证,气血虚、阳虚;鼓动无力、阳气亏虚、脏腑虚弱。

伏脉:推筋着骨始得,注意:按之有力!!要深按到桡骨才行,比沉脉深。

主暴病,如邪闭(气机闭塞)、厥病(痰厥、气厥,生气的昏倒)、痛极、痛闭、寒闭、实邪。

出现此脉的时间不会太长,可能痰一清、气一通就会消失。

牢脉:(像牢房,很坚固)、深居于内、坚固牢实。

实际上是五个脉的复合脉:沉、实、大、弦、长。

就是:(位置)沉+(力量、有力)实+大(形体)+弦(脉管硬,类似革脉)+长(脉型,有时尺脉、鱼际都有脉跳动)。

中医的正常脉象

中医的正常脉象
在各种病脉中,带有不同程的胃气叫顺脉,否则称逆脉。 脉与人体内外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受年龄、性别、体质、 气候及精神状态影响。婴儿一息七八至,五六岁儿童一息六至 。成年男子脉多粗大和缓,女子较细弱而略快。胖人多沉小, 老人稍弦。夏天脉较洪大,冬天较沉小。活动及情绪波动时可 影响脉象。
另外,血管走行异常而有斜飞脉、反关脉,不属病脉。斜飞 脉为脉管走行从尺部斜向手背。反关脉为脉管显现于手背部。
下载后 可复制文字哦
中医的正常脉象
《景岳全书》曰:“先识常脉,而后可以察变脉。”三部有 脉,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快不慢,均匀和缓,一息四五至 ,是为平脉(缓脉)。 脉象有顺逆,根据脉是否有胃气、有神、有根。脉象从容和缓 ,节律正常,柔和有力,尤其是两尺部脉。《素问》曰:“脉 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取之以时。”《三指禅》曰:“ 缓即有胃气。”

(中医)正常脉象

(中医)正常脉象

(中医)正常脉象
正常人体的生理脉象,称为“常脉”,又称“平脉”。

诊脉,首先要熟练掌握平脉,以常衡变,才能准确辨别各种复杂的病脉。

平脉,一息4~5至,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长不短,不快不慢,脉来和缓,节律均匀。

其中以三部有脉、应指和缓最为重要。

平脉可因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因素而存在差异。

如年龄越小,脉的至数越快,5~6岁的小儿脉常一息5~6至。

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老年体弱脉来亦弱。

成年女性较成年男性一般脉来弱。

身高的人,脉的显现部位较长;矮小的人,脉的显现部位较短。

瘦小的人,脉常较浮;肥盛的人,脉常稍沉。

性急之人,脉常数,性缓之人,脉常迟。

凡人体常见六脉沉细相等,而无病象的为“六阴脉”;六脉常见洪大同等,而无病象的为“六阳脉”。

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饮酒饱餐,或情绪激动时,脉多急数有力;疲劳饥饿时,脉多较弱。

此外,尚有个别人的脉象不见于寸口部位,而见于关后的,叫“反关脉”;脉从尺部斜向虎口的,叫“斜飞脉”,这都是桡动脉位置异常所致,不作病脉论。

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反映在脉象上亦有不同的变异,春季脉象见弦,夏季脉象见洪,秋季脉象轻虛浮软而见浮如毛,冬季脉象沉潜有力,如石沉水底。

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

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

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之马矢奏春创作脉象由脉位、脉力、脉率、脉形等的混合演变构成28脉.脉象示意图即以图象表达脉象的位置、力量、形状和频率等.以便初学脉学者易于识别掌握.脉象示意图, 将正凡人的脉搏力量假设作6个脉力单元, 在示意图上以五个黑格暗示.脉象由脉位、脉力、脉率、脉形等的混合演变构成28脉.脉象示意图即以图象表达脉象的位置、力量、形状和频率等.以便初学脉学者易于识别掌握.脉象示意图, 将正凡人的脉搏力量假设作6个脉力单元, 在示意图上以五个黑格暗示浮、中、沉, 每部脉象分别用三图暗示之.代表诊脉时浮中沉三候.正凡人脉的宽度, 假设作两个单元计算, 在示意图中于脉搏升波的基底部用两个黑格暗示, 如脉细则填画一个或一个半横格, 年夜脉、洪脉较正常为宽则填画两个半或三个格, 以示比正常脉象宽的倍数.正常脉的波峰, 假设为7个波, 为正凡人脉搏跳动的次数.(一)脉象:轻按即得, 浮泛于皮肤之表.举之则泛泛流利, 按之则稍减而不空.(二)浮脉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 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 久病逢之却可惊.(三)图解:以浮取上边之黑线为皮层, 其波峰透出黑线, 暗示脉搏浮泛于皮肤之上, 其脉力浮取脉力较猛, 正常脉力一般为五个脉力单元, 在最上年夜黑线中为五个小黑格.浮脉的脉力, 浮取超越正常, 故浮取黑线中为6格;中取较弱, 故在中取部位为5格;重取有的为4个脉力单元, 在沉取部位画4格.脉形一般不宽, 故在起波基底横线上, 绘两个格.说明浮脉脉力, 浮取较猛, 中取稍软, 而重取显弱.而浮脉在持脉时毫不加压, 即明显的泛泛于皮肤之上.若轻按不显, 中取方见, 重取明显, 即非浮脉.(四)主病:浮脉主表, 为六淫之邪侵入肌表, 当外邪侵袭肌表, 人体之气血为捍卫机体, 而趋向于表, 故脉应之而浮.浮脉虽属外邪袭表之征, 但有虚实之分, 浮而有力为表实, 浮而无力为表虚.不论表实表虚, 只要脉现浮象, 必有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之表证.表实者可发汗以宣邪, 麻黄汤主之.表虚者, 可解肌散风, 桂枝汤主之.如脉浮兼迟, 为胸阳缺乏, 风寒外袭, 宜温散寒邪, 宜麻黄附子细辛汤.如浮而兼濡, 多为伤暑.浮而兼数, 多为风热.久病见浮, 为阴气过伤, 无以维阳, 致虚阳上泛, 而脉现浮象.另有久病体虚, 脉多沉细, 如突变浮脉, 多因正气虚损, 外邪内犯所致, 故久病见浮, 病多反复.(五)浮脉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 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 无力而浮是血虚.寸浮头痛眩生风, 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 尺中溲便亦流通.(六)浮脉辨证分析表浮脉主表(1)外邪侵袭一实证①浮而有力——表实②浮而无力——表虚③浮而兼迟——表寒④浮而兼洪——表热⑤浮而兼缓——中风风湿⑥浮而兼濡——伤暑⑦浮而兼实——阳胜⑧浮而兼滑——风痰(2)里证内伤--虚证①浮而兼散——极虚②浮而兼细——气虚③浮而兼涩——血虚┌──┬────┬─────┬─────┬────┬────┬─────┐│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右寸│右关│右尺│├──┼────┼─────┼─────┼────┼────┼─────┤││伤风发│皖满胁│膀胱风热、│感冒风│腹胀皖满│淋浊便血、││主病│热, 头痛│胀、恶│便赤涩淋│邪、咳嗽│不能食、│关节肿痛, │││目眩 . │心、烦│痛、下肢│痰多、胸│灼心胃痛│风热客于││││闷、厌食.│肿痛等. │满气短.│等│下焦.│└──┴────┴─────┴─────┴────┴────┴─────┘(一)脉象:洪脉如波涛汹涌, 来盛去衰, 脉如洪水之洪, 年夜而且数, 上涌有力.(二)洪脉体状诗脉来洪盛去还衰, 满指滔滔应夏时,若在年龄冬月分, 升阳散火莫狐疑.(三)图解:洪脉浮取脉力超越正常, 罕见之浮脉, 浮取脉力一般多在5个脉力单元, 而洪脉多在6—7个脉力单元, 而脉形宽阔, 正常脉宽度, 以升波基底部暗示为2格, 洪脉为3格, 暗示洪脉宽度超越正常1/3以上.其脉力突出在浮取力猛, 中取和沉取一般皆在5个脉力单元, 而浮取脉力较猛,有时患者浮取可至6—7脉力单元, 形成上泛有力, 波涛汹涌之势, 即形态较正常为宽, 上泛较正常有力, 至数亦较正常为快.(四)主病:病现洪脉, 多为热邪炽盛, 深入阳明之候, 其脉多右年夜于左.证状多为身发高热, 汗出而不恶寒, 心烦口渴, 舌质红绛, 而苔黄燥.在热性病, 洪脉多现于右关, 当脉洪年夜, 身热不退, 宜重用清热解毒之剂, 以白虎汤清解气分之热毒.临床凡各种急性沾染病, 在热深陷气分时, 右关脉多见洪年夜滑数, 高热继续不退, 此时应放胆重用清热解毒, 生石膏有时用1—2两或3—4两, 务使洪脉脉力减至5个脉力单元.脉形渐细, 而数象渐减, 身热下降为度, 须使热毒由气分透卫外达, 防其深陷营分, 缱绻不愈.总之药量年夜小, 须视脉象变动, 而斟酌增减.洪脉象征毒热炽盛, 机体为抗御年夜敌, 而气血涌腾, 以抗御之.由其脉象洪年夜, 知其毒热炽盛.若病后久虚, 或虚劳失血, 而现此脉, 为阳盛阴竭之凶象.由于邪盛正虚, 机体的阴阳不能维持平衡, 而现阴阳行将离决之象.另有洪脉浮取虽猛, 而脉力仍在5单元之间, 而中取重按, 则较正常脉力为弱, 脉形略宽, 亦形成上涌之势, 但身不年夜热, 心不烦, 多为阴虚火盛, 而非阳明经实热.可以脉浮取脉力未超越正常, 中取重取均较正常为弱以资鉴别.(五)洪脉主病诗脉洪阳盛血应虚, 相火炎炎热病居;胀满胃翻须早治, 阴虚泄痢可迟疑.寸洪心火上焦炎, 肺脉洪时金不胜;肝火胃虚关内察, 肾虚阴火尺中看.(六)洪脉辨证分析表洪脉为热邪燔灼(1)洪而有力——实热(2)洪而无力——虚热(3)洪而兼浮——表热(4)洪而兼沉——里热(5)洪而虚软——热盛阴虚表四洪脉分部主病表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右寸右关右尺主病口苦、心热、心烦目眩, 目赤, 口糜头痛. 肝热、腹胀、胁满痛, 头眩晕、心烦、喜怒,失眠、目赤.淋浊, 尿急、尿频小便赤涩、尿血腰痛, 下肢肿痛等.肺热胸胀痛、咳嗽喘逆, 气短痰多、咽痛.胃热、脘满胀疼、灼心, 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喧闹.少腹胀满、腰酸疼、便燥、尿血, 淋浊.3.虚脉(一)脉象:虚年夜而软, 按之缺乏.凡脉重按无力为虚.寻按脉浮中沉力量的比较, 如重按之力弱于浮取或中取即谓之无力.(二)虚脉体状诗举之迟年夜按之松, 脉状无涯类谷空,莫把芤虚为一例, 芤来浮年夜似慈葱.(三)示意图解:虚脉宽度和正常相同, 而脉力浮取略弱, 一般在4—5个脉力单元, 中按脉力弱于浮取, 重按更弱, 一般多在2—3个脉力单元, 差距愈年夜, 则阴虚愈甚.如浮取为5个脉力单元, 中取4个脉力单元, 重取为2个脉力单元则阴虚较轻.若浮取4个脉力单元, 中取2个脉力单元, 重取1个脉力单元则阴虚为重.本图浮取脉力为3个脉力单元, 中取重取皆为1个脉力单元, 标明阴虚为重.(四)主病:虚脉为正气之虚, 临床罕见的虚脉, 有阴虚阳虚两种, 诊脉时须审清.阴虚之脉, 虚年夜中空重按无力;阳虚之脉, 细弱无力, 多暗示为浮取无力, 脉象偏沉;阴虚无力皆为沉取无力, 脉象偏浮.《脉经》云:“浮以候阳, 沉以侯阴”.治疗时应根据阴阳之偏胜, 制订益阴补阳的法则, 决不成反其道而行, 以免呈现不良反应, 这是辨证治疗的关键, 应格外注意.辨证的方法, 浮而无力为气虚, 沉而无力为血虚, 数而无力为阴虚(数而无力, 临床称为虚数脉), 迟而无力为阳虚.阳虚之脉, 舌质多淡, 便溏肢冷;阴虚之脉, 舌质偏红, 阴虚的陪伴阴虚之证, 而阳虚的亦具有阳虚之证, 二者综合辨证, 方能得其真象.通过临床的体验, 凡气血虚弱的, 其脉必虚, 如虚而浮细, 每为卫气之虚, 必有恶风自汗, 心悸气短等证, 虚而细数, 为肾阴缺乏, 必有心烦失眠, 腰酸痛等证.(五)虚脉主病诗:脉虚身热为伤暑, 自汗怔忡惊悸多,发热阴虚须早治, 养营益气莫蹉跎,血不荣心寸口虚, 关中腹胀食难舒;骨蒸痿痹伤精血, 却在神门两部居.(六)虚脉辨证分析表虚脉多见于气血虚弱(1)虚而兼浮——表虚自汗(2)虚而兼沉——里虚多泄(3)虚而兼迟——多为虚寒(4)虚而兼数——阴虚劳热(5)虚而兼年夜——阴虚不敛(6)虚而兼细——气弱血虚(7)虚而兼涩——心血之虚(8)虚而兼小——脾阳不振表五虚脉分部主病表┌──┬────┬────┬────┬─────┬─────┬─────┐│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右寸│右关│右尺│├──┼────┼────┼────┼─────┼─────┼─────┤││心悸气│血虚不│腰腿酸│自汗咳喘、│脾虚食少、│食少便溏, │││短、惊悸│荣、胁胀│痛, 下肢│气充足乏以│皖满腹胀、│小便清长, │││头眩、耳│痛不适、│痿痹不│息、虚咳、│消化痴钝、│少腹胀痛, ││主病│鸣胸闷, │心烦喜│仁、遗精│面色苍白等│浮肿便溏、│遗精, 月事│││心烦热、│怒、食欲│早泄、月│证. │气短等. │不调等.│││舌尖红.│不振、头│事不调等│││││││眩耳鸣等││││││││证. │││││└──┴────┴────┴────┴─────┴─────┴─────┘图4 散脉示意图(一)脉象;散脉浮年夜而散, 举之散漫, 按之全无, 形如羹上肥, 即浮取散漫无纪, 中取重取皆无, 这就是说浮取散漫节律不齐, 而中取重取, 则脉象渺然无踪.(二)散脉体状诗散似杨花散漫飞, 去来无定至难齐,产为生兆胎为堕, 久病逢之仔细医.(三)示意图解:散脉浮取脉力很弱, 多在3个脉力单元或更少, 而脉搏节律不整, 时有间歇, 中取重取脉搏渺无踪迹, 仅浮取, 脉浮泛无力, 而脉律不齐, 形如汤中上浮之油, 泛泛于概况之上, 而中按重取, 则指下感空空无物.(四) 主病:散脉多见于心肾阴虚, 不能维阳, 形成阴阳离决之候, 为一种病势危笃不容易治疗之险证, 在心脏病弥留时往往见之.(五)散脉主病诗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饮左关应软散,右关软散胫(月+行)跗肿,散居两尺魂应断.5.芤脉图5 芤脉示意图(一)脉象:指下浮年夜无力为芤, 凡脉浮取有力, 而中取重按皆无力为芤.(二)芤脉体状诗芤形浮年夜软如葱, 边实须知内已空;火犯阳经血上溢, 热侵阴络下流红.(三)示意图解:芤脉浮取脉力正常, 一般为5个脉力单元, 中取脉力则显著减弱, 临床罕见者多在1—2脉力单元.重按较好, 每在2—3单元, 以中取脉力最弱, 为与虚脉分歧之点.虚脉浮取有力, 而中按重按皆无力, 芤脉浮取有力, 中取重按虽皆无力, 而中按无力更为突出.(四)主病:芤脉多为失血亡阴, 阴气损伤, 阳气浮散之象,如因突然失血过多, 为阴气损伤, 阳气偏胜, 阴虚则无以维阳,致阳现浮散之象.凡失血过多, 及产后多见此脉.如小量出血或慢性出血, 临床一时见不到芤脉, 若时间较长, 虽小量出血亦往往呈现芤脉.宜养阴止血, 补血法治之.芤脉除失血伤阴外, 在热性病, 灼津铄液, 热邪不解, 临床亦可见到芤脉.(五)芤脉主病诗寸芤失血在于胸, 关里逢芤肠胃痈,尺部见之多下血, 赤淋红痢漏崩中.(六)芤脉辨证分析表芤脉(1)芤而寸盛:多为吐衄上焦的出血.(2)芤而尺盛:罕见漏崩尿血便血等证.(3)芤而上泛有力:多属热邪内犯.(4)芤而虚数:阴血两虚.表六芤脉分部主病表┌──┬────┬────┬────┬─────┬─────┬─────┐│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右寸│右关│右尺│├──┼────┼────┼────┼─────┼─────┼─────┤││心血妄行│胁间血气│小便下│咳嗽吐血、│肠痈下血、│年夜便下血、│││为吐衄.│痛、肝不│血、痔瘘│为衄为呕│及呕血不│尿血、女子││主病││藏血、为│出血、女│血. │食. │经病. ││││吐血目│子崩漏.│││││││暗. │││││└──┴────┴────┴────┴─────┴─────┴─────┘6.革脉图6 革脉示意图(一)脉象:革脉之形状, 内空虚而外绷急.凡脉浮取坚硬搏指, 重按豁然而空的即谓革脉.(二)革脉体状诗革年夜弦急, 浮取即得;按之中空, 浑如鼓革.(三)示意图解:革脉浮取脉力超越正常, 多在6—7个脉力单元, 而坚硬搏指, 无缓和柔软之象.中取重按脉力细弱, 每在1—2脉力单元, 是阴气年夜伤, 无以维阳, 形成孤阳外越, 即将离决之象.(四)主病:革脉呈现, 在男子为失精亡血, 妇人为半产漏下.按革脉自古即有两种分歧的见解, 一谓病见革脉, 为危证死证;一谓革脉为阴气虚竭.这两种说法, 从概况看, 似有矛盾, 其实是革脉在轻重水平上的分歧.如革脉浮取虽坚硬搏指, 而定息寻按,尚较和缓, 为阴气骤伤, 无以维阳, 致孤阳外越坚硬搏指, 毫无雍容和缓之意, 久按较缓是一时性的孤阳外越, 如及时以育阴扶正, 养阴以维阳, 尚能挽救.总之革脉的呈现, 不外两种情况;一为外邪袭表, 病势较重, 机体为捍卫外邪, 竭尽全力, 促使气血趋表以抗病, 故脉现坚硬绷急, 一为阴气虚竭, 无以敛阳, 孤阳外越.二者均属危候.(五)革脉主病诗革主表寒, 亦属中虚.左寸之革, 心血虚痛;右寸之革,金衰气壅.左关迂之, 疝瘕为祟;右关迂之, 土虚为疼.左尺诊革, 精空可必, 右尺诊革, 殒命为忧.妇女得之,半产漏下.表七革脉分部主病表┌──┬─────┬────┬─────┬─────┬─────┬─────┐│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右寸│右关│右尺│├──┼─────┼────┼─────┼─────┼─────┼─────┤││胸闷、气│右胁胀│腰酸痛, │咳喘胸闷、│腹胀脘满, │腹胀神疲、│││短、心悸、│疼、心烦│遗精早│气充足乏以│食少、消化│女人崩漏半│││胸中有压│喜怒、脘│泄、失眠、│息, 喘促、│痴钝胃疼│产腰酸痛││主病│缩感、心│满不思食│尿频、记│痰涌等. │等. │等. │││绞痛, 心│等. │忆力不集││││││烦等. ││中、健忘││││││││等. ││││└──┴─────┴────┴─────┴─────┴─────┴─────┘7.滑脉(一)脉象;滑脉往来流利, 如珠走盘, 即指下感到流利如珠.(二)滑脉体状诗滑脉如珠替替然, 往来流利却还前,莫将滑数为同类, 数脉惟看至数间.(三)示意图解:滑脉浮取有力, 根据病情而略有分歧, 体健热盛者, 脉力可在5—6脉力单元, 中取重取, 年夜致相同, 指下有圆滑流利之感, 热轻体弱者, 一般在4—5脉力单元.脉的宽度一般和正常接近, 或有时宽些.(四)主病:滑脉为气实血壅之候, 为痰热上逆, 或食积、呕吐、满闷.脉象滑年夜, 滑数, 为内热, 上为心肺头目咽喉之热, 下为小肠膀胱之热, 总视滑脉暗示之部位而定.如妇人脉滑数, 而经断者, 为有孕.若平人脉滑而和缓, 为荣卫充分, 健康之象.若滑年夜滑数, 则为热邪内犯.凡发热由外邪诱发者, 其右脉多现滑数.而各种沾染病, 当热毒在气分时, 则右脉多现洪年夜滑数.(五)滑脉主病诗滑脉为阳元气衰, 痰生百病食生灾;上为吐逆下蓄血, 女脉调时定有胎.寸滑膈痰生呕吐, 吞酸舌强或咳嗽;当关宿食肝脾热, 渴痢颓淋看尺部.(六)滑脉辨证分析表(1)病脉①滑而兼浮--风痰②滑而兼沉-一食满③滑而兼数--风火痰热、热毒壅盛④滑而兼实--积滞(2)平脉①滑而和缓--健康之象②滑而经断--妇女受孕之征表八滑脉分部主病表┌──┬─────┬─────┬────┬─────┬────┬────┐│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右寸│右关│右尺│├──┼─────┼─────┼────┼─────┼────┼────┤││心经痰│头痛目│腰痛、小│胸满痛、│皖满腹│淋痛尿│││火、心烦│眩、胁胀│便赤涩、│咳嗽痰│胀、宿食│血、小便││主病│热、头眩、│痛、心烦、│淋痛、小│多、喘逆│不化、呕│赤涩、下│││心悸、气│喜怒、食│便尿频、│气短. │吐、腹│肢肿痛│││短、失眠、│少、脘闷│尿急. ││痛、消化│等. │││多梦. │等. │││痴钝. ││└──┴─────┴─────┴────┴─────┴────┴────┘8.濡脉(一)脉象:濡脉细小, 与弱相类, 但弱在沉分, 而濡脉多现于浮分, 浮而柔细即是濡脉.(二)濡脉体状诗濡脉细软, 见于浮分;举之乃见, 按之即空.(三)示意图解:濡脉浮泛于皮肤之上, 脉力较弱, 一般多在3—4脉力单元, 脉体较细, 比正常脉有时细到一倍, 正常脉体的宽度皆为两格, 而濡脉宽度, 在起波基底仅为一格, 脉率无特殊情况不数, 故皆用7波峰记录.(四)主病:濡脉为湿伤气血之候, 濡主外伤暑湿, 故濡脉偏浮.内伤虚劳, 亡血伤阴, 阴失潜敛, 虚阳上泛, 而脉亦偏浮.暑湿为外邪, 机体为抗御暑湿, 而气血奔集于表而脉偏浮.阴血两伤, 无以维阳, 而虚阳不敛, 脉亦现浮.考濡脉虽同为浮而细软, 而有内伤外感之分歧, 所以溽暑季节及南方湿热地带, 多见此脉.濡脉细软, 为气血缺乏, 故主诸虚, 但湿邪外袭, 压抑脉道, 脉亦软而浮, 又不成作为虚论, 临床辨, 必需脉证合参.(五)濡脉主病诗濡主阴虚, 髓竭精伤.左寸见濡,健忘惊悸;右寸见濡, 腠虚自汗.左关逢之, 血不荣筋;右关逢之,脾虚湿侵.左尺得濡, 精血枯损,右尺得濡, 命火衰微.表九濡脉分部主病表┌──┬─────┬─────┬────┬───┬─────┬─────┐│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右寸│右关│右尺│├──┼─────┼─────┼────┼───┼─────┼─────┤││心虚惊│右胁胀满不│男子伤│咳逆憎│脾胃虚弱、│下元虚冷, │││悸、胸满│适、心烦喜│精、女子│寒、胸│胃脘胀闷、│肠虚泄泻, ││主病│气短、盗│怒, 血不荣│脱血、腰│闷、气│消化痴钝、│便溏、肢│││汗、失眠.│筋而筋挛疼│腿酸痛.│短, 自│虚肿、身│冷. ││││痛. ││汗. │倦、食少.││└──┴─────┴─────┴────┴───┴─────┴─────┘(一)脉象:沉脉举之缺乏, 重按乃得, 即浮取摸不见, 须重按至骨肉之下, 筋骨之上方能得之.按正常无病之人, 也可呈现沉脉.镇静沉潜的人, 脉多现沉.肥胖者脉亦多沉, 所谓沉脉必需浮取摸不到, 中取略见, 重取最显.若浮取摸到, 即不能谓之沉脉, 正凡人夏季多见沉脉.(二)脉象体状诗沉行筋骨, 如水投石,按之有余, 举之缺乏.(三)示意图解:沉脉浮取摸不到, 中取模糊不清, 只有沉取方能形状宛然.如浮取摸到, 即不能称之为沉脉.至于脉力、脉体、应根据病情的分歧, 而有分歧的体现.(四)主病:沉脉属阴脉, 多见于下利、浮肿、呕吐及情绪郁结、气滞血郁等证.故沉脉其病在里、在下、属寒, 属久病.然须察其有力无力以辨虚实, 若脉现沉微、沉细、沉迟或沉伏, 为阴盛阳微, 宜用回阳生脉之法.若脉现沉数、沉滑、沉实, 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少津, 为实热, 宜用清热解毒、育阴退热法.故沉脉的诊法, 为辨证的关键.用以察寒热, 辨虚实.诊脉时应时刻注意脉象浮中沉力量的比较, 以观察疾病的演变.每见表邪初感, 风寒外束, 经络壅滞, 脉象不浮, 而反现沉紧, 是沉其实不是在里, 应以宣表散寒之法.此种病人, 脉虽见沉, 而其症状, 必有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身疼痛之表证.(五)沉脉主病诗沉脉为阴, 其病在里, 寸沉气短,胸痛引胁, 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关主中寒, 因而痛结, 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 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六)沉脉辨证分析表沉脉(1)沉滑——痰食(2)沉实——内有积滞(3)沉数——内热(4)沉紧——阴寒冷痛(5)沉弦——痰饮壅闭(6)沉缓——内郁寒湿(7)沉微——阳微气虚(8)沉涩——血虚气滞表十沉脉分部主病表┌──┬────┬─────┬────┬────┬─────┬────┐│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右寸│右关│右尺│││││││││├──┼────┼─────┼────┼────┼─────┼────┤││胸部寒痰│肝郁胁满│肾寒腰│肺寒停│胃中积滞、│腰痹疝│││气壅、胸│痛、脘满│痛、小便│饮、胸满│脘满腹胀、│痛、少腹││主病│满痛、心│腹胀、食│频浊、少│痛咳喘息│食不用嗳│胀、小便│││悸气短, │少、心烦、│腹胀满.│短, 缺乏│酸胃痛│不顺畅等.│││头眩. │喜怒. ││以息. │││└──┴────┴─────┴────┴────┴─────┴────┘10.伏脉(一)脉象:伏脉脉行筋下, 极重指按之, 著骨乃得.戴同父说:“伏脉轻取不见, 中按亦不见, 迨重手极按, 又模糊不显, 直至用力左右寻按, 其脉乃见.”与沉脉的区别, 沉脉浮取中取不见, 重按则脉象显然, 伏脉浮取中取不见, 重按模糊不清, 须经用力左右寻按, 方能得其脉象.(二)伏脉体状诗伏脉推筋着骨寻, 指间裁动隐然深,伤寒欲汗阳将解, 厥逆脐痛证属阴.(三)示意图解:伏脉浮取中取不见, 惟沉取用力寻按始见, 而波峰亦隐微不显, 脉力脉体, 与常脉无异.(四)主病:凡邪伏幽深, 则脉常隐伏不出, 如湿邪阻隔、火闭、寒闭、气闭、, 疼痛郁结之症, 及吐泻太过之际, 多见伏脉.严重吐泻时可见伏脉, 为休克的先兆.《脉简补义》云:“久伏致脱”, 即是说伏脉可能是虚脱之前的暗示.在类中风突然发生时可见伏脉.其它如惊骇及暴怒时, 亦可罕见到伏脉.凡气郁血结久痛及疝瘕留饮, 水气宿食, 霍乱吐利等证, 脉多沉伏, 皆经脉阻滞, 营卫欠亨之故.(五)伏脉主病诗伏为霍乱吐频频, 腹痛多缘宿食停,蓄饮老痰成积聚, 散寒温里莫因循.食郁胸中双寸伏, 欲吐不吐常兀兀,当关腹痛困沉沉, 关后疝痛还破腹.(六)伏脉辨证分析表伏脉为闭塞阻隔之证(1)实证①火闭——热邪阻滞、经络郁涩.②寒闭——寒气壅滞、阳气闭塞.⑧气闭——气机不顺畅, 血行郁闭.(2)虚证①吐泻后, 津伤气郁②血虚不运表十一伏脉分部主病表┌──┬────┬────┬────┬────┬────┬────┐│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右寸│右关│右尺│├──┼────┼────┼────┼────┼────┼────┤││头眩痛、│头眩痛、│肾虚、腰│胸满气│胃脘胀满│脐下冷│││胸堵闷心│肝气上│痛、少腹│短、咳嗽│不思食、│痛、寒气│││悸气短、│冲、胁胀│胀满疝瘕│气促痰│中脘积聚│挛急. ││主病│有时隐│痛、心烦│寒痛. │多、胸中│疼痛. ││││痛. │喜怒, 脘││痹硬等.││││││满不思││││││││食. │││││└──┴────┴────┴────┴────┴────┴────┘11.牢脉(一)脉象:牢脉在沉分, 重取弦实有力, 而浮取中取, 则渺不成得, 重取时弦长实年夜有力, 和革脉正成反比.革脉浮取坚实, 而中下空虚, 牢脉重按坚实, 而浮取中取空虚.(二)牢脉体状诗弦长实年夜脉牢坚, 牢位常居沉伏间,革脉芤弦自浮起, 革虚牢实要详看;(三)示意图解, 牢脉浮取则渺不成得, 中取沉而无力, 一般多在两个脉力单元, 重取则脉力较猛, 多在6—7个脉力单元, 而脉体宽度重取亦在正常以上.(四)主病:牢脉主病邪牢固, 虚证少见牢脉, 凡风痉拘急, 坚积内伏, 寒疝症瘕等病多见之.牢脉主实, 有气血之分.症积有形痞块, 是实在血分, 瘕聚无形痞结, 是实在气分.如牢脉见于失血, 阴虚等证, 是阴气暴亡, 无以维阳, 孤阳外越, 阴阳离决, 属危重证候.(五)牢脉主病诗牢主坚积病在内, 左寸之牢伏梁病,右寸之牢主息贲, 左关见牢肝郁成.(六)牢脉辨证分析表牢脉(1) 牢而兼数——热邪阻滞(2) 牢而兼迟——痼冷寒积(3) 牢而兼实——症积郁结12.弱脉(一)脉象:弱脉极软而沉细, 浮按如无, 重按无力, 弱脉与濡相似, 但濡脉细软而浮, 弱脉细软而沉.弱脉偏沉, 《脉经》云:“浮以候阳气之盛衰”, 弱脉偏沉而细软, 是阳气之虚.临床体验, 凡细弱之脉, 其舌质必淡, 宜补气健脾, 不宜养阴益精.(二)弱脉体状诗弱来无力按之柔, 柔细而沉不见浮,阳陷入阴精血弱, 白头犹可少年愁.(三)示意图解:浮取偏沉, 轻按波幅不明显, 脉力较中取为弱, 一般在1—2脉力单元, 脉体较细, 多在一横格左右.中取脉力多在2—3个脉力单元, 重取亦在2—3个脉力单元之间, 总比正常脉力少1—2个脉力单元, 是弱脉的脉力, 浮取弱, 而中取重取较浮取略较有力.而脉体、浮中沉无年夜差别.(四)主病:弱为阳气缺乏, 机能衰退之证, 临床凡见弱脉, 多现心悸气短、自汗、脾虚食少、肢冷便溏、消化痴钝、身倦神疲、腹部冷痛、年夜便不实、头眩耳鸣等证.凡属阳虚证状, 皆可呈现弱脉.左寸脉弱, 多现心悸气短胸闷, 动辄气促.右关弱则腹胀脘满, 食少纳呆, 消化痴钝, 肢冷便溏, 身倦无力等.尺脉弱则腰腿酸痛, 失眠多梦, 记忆力减退等.(五)弱脉主病诗弱脉阴虚阳气衰, 恶寒发热骨筋痿;多惊多汗精神减, 益气调营急早医.寸弱阳虚病可知, 关为胃弱与脾衰;欲求阳陷阴虚病, 须把神门两部推.(六)弱脉辨证分析表弱脉主气血衰弱之疾(1)寸脉弱——心肺气虚, 心悸气短, 胸闷自汗, 失眠多梦等.(2)关脉弱——脾虚肝弱, 脘满腹胀, 食少纳呆, 肢冷便溏等.(3)尺脉弱——腰酸腿疼, 遗精早泄, 月事不调, 失眠多梦.表十二弱脉分部主病表┌──┬────┬────┬────┬─────┬─────┬─────┐│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右寸│右关│右尺│。

正常脉象的描述

正常脉象的描述

正常脉象的描述
正常脉象,亦名常脉,又称平脉或缓脉,主要特点是一息四至五至,相当于70~8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流利有力;寸、关、尺三部均可触及,沉取不绝。

这些特征在脉学中称为有胃、有神、有根。

正常脉象描述如下:
1.有胃。

指脉象从容和缓、节律一致。

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胃气盛,
则气血充盈,脉象从容和缓、节律一致。

2.有神。

指脉至数来去清楚,无三五不调,亦不过快或过慢。

因心主血脉,心气充沛,
则脉来应指有力、节律均匀。

3.有根。

指尺脉候肾,如两尺脉沉取有力而柔和,即是脉象有根。

因肾藏精,为先天之
本,元气之根,故尺脉沉取有力而柔和,是肾气充盛之象。

正常脉象是指正常人在生理条件下出现的脉象,是正常生理功能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和范围,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二种脉象。

同一个人在不同季节或昼夜,脉象亦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尤其人体在受外界条件刺激下产生生理性调节时,脉象的变化更为明显,当然这种变化往往是暂时的、可逆的。

简述正常脉象的特点

简述正常脉象的特点

简述正常脉象的特点
正常脉象是指心脏正常跳动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节律性变化,它可以通过触诊来检测。

正常脉象的特点有:
1. 节律性:正常脉象是有节律的,每次心跳之间的时间间隔是一致的,每次心跳的强度也是一致的。

2. 强度:正常脉象的强度要比其他脉象强,表现为触诊时有明显的振动感。

3. 平坦:正常脉象是平坦的,表现为触诊时有明显的滑动感。

4. 持续性:正常脉象是持续的,表现为触诊时可以持续感受到脉搏。

5. 弹性:正常脉象具有弹性,表现为触诊时有明显的弹性感。

6. 清晰:正常脉象是清晰的,表现为触诊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脉搏。

以上就是正常脉象的特点,它们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病人的心脏状况。

中医脉象规律

中医脉象规律

中医脉象规律
中医脉象是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判断身体状况的一种诊断方法。

根据中医理论,脉象的规律可以反映体内脏腑的功能状态和气血的流通情况。

中医脉象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脉搏节律:正常的脉象应有节律感,即按照一定的节奏有规律地跳动。

如果节奏不齐、忽快忽慢或跳动不规律,可能表示身体有问题。

2. 脉搏强度:正常的脉象应有适度的强度,既不过弱也不过强。

如果脉搏过弱,可能表示气血不足;如果脉搏过强,可能表示气血亢盛。

3. 脉搏浮沉:正常的脉象应该有一定的浮沉感。

浮脉意味着阳气上升,象征着脾肺功能偏弱或阴虚火旺;沉脉则表示阴气下降,象征着肾气不足或阳痿等。

4. 脉搏滑数:正常的脉象应该滑而有力,不应该感到涩或滑数。

滑数脉象可能表示气滞或血瘀等问题。

5. 脉搏长短:脉搏的长短可以判断体质的虚实程度。

长脉可能表示实证,如热证、实质过剩等;而短脉则可能表示虚证,如寒证、气血不足等。

总之,中医脉象的规律可以反映出体内气血的运行情况和脏腑
的功能状态,有助于中医师对疾病进行判断和诊断。

但需要强调的是,准确判断脉象需要结合其他相关的症状和体征综合分析。

【最新精选】正常人的脉搏一分钟跳动的次数是多少

【最新精选】正常人的脉搏一分钟跳动的次数是多少

正常人的脉搏一分钟跳动的次数是多少成人:60-100次/分(多数为70-80次/分)新生儿(1天-28天):120-140次/分婴儿(28天-1岁):100-120次/分幼儿(1岁-3岁):90-110次/分学龄前儿童(3岁-7岁):90-110次/分学龄期儿童(7岁-14岁):80-100次/分脉搏即动脉搏动,脉搏频率即脉率。

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

正常成人为60到100次/分,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

老年人较慢,为55到60次/分。

正常人脉率规则,不会出现脉搏间隔时间长短不一的现象。

正常人脉搏强弱均等,不会出现强弱交替的现象。

脉搏的频率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婴儿每分钟120-140次,幼儿每分钟90-100次,学龄期儿童每分钟80-90次。

另外,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增快,而休息,睡眠则使脉搏减慢。

成人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每分钟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

临床上有许多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可使脉搏发生变化。

因此,测量脉搏对病人来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

中医更将切脉作为诊治疾病的主要方法。

心动周期中,由于心室收缩和舒张的交替进行脉管发生周期性扩张和回位的搏动。

病情危重,特别是临终前脉搏的次数和脉率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脉博正常范围是:60~100次/分钟.指导意见:大于100次每分钟的,叫心动过速,低于60次的叫心动过缓。

也有一部分身体素质较好的运动员,每分钟低于60次,约合50次~60次之间。

如果过低,则有可能会引起心脏骤停。

而在运动或是激动的情况下,是可以大于100次/每分钟的。

脉搏即动脉搏动,随着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缩,在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

脉搏多少正常脉搏正常范围是多少脉搏正常范围脉搏即动脉搏动,脉搏频率即脉率。

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

正常成人为60到100次/分,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

28种脉像总结大全

28种脉像总结大全
散脉
散脉主元气离散,如果人体于精血严重损伤,由于阴阳离绝,脏腑气血即将衰竭,因而会出现散脉。
散脉沉浮无根,浮取时脉象时快时慢,来去不明,重按反而摸不着脉。
当脏腑元气即将绝竭时,由于心力衰竭,阳气离散,以至于血液难以运行,因此会出现浮散而无根,时快时慢,没有规律的散脉。
散脉与濡、虚、芤脉类似。都属于脉位浮的脉象,脉象的差别:1.散脉浮散无根没有规律。2.濡脉的脉位浮,细小而柔软,且有脉律。3.虚脉的脉位浮大,浮中沉三候都软弱无力,却仍有根。4.芤脉的脉位浮大,浮取时脉管中空,大而柔软。


牢脉主体内的阴寒之邪亢盛;比如阴寒内盛所致的心腹疼痛,风痉拘急等症候都会出现牢脉。
牢脉附着在筋骨上,坚牢不移,因此脉形比较弦长。
当体内的阴寒亢盛时,由于寒邪的特性为收引凝滞,以至于阳气潜藏而难以升张,因此会出现沉而弦长,坚牢不移的脉象。
牢脉与沉脉、伏脉类似。脉象的差别:牢脉比沉脉深沉,几乎是贴着筋骨固定不移的搏动,但是相对来说,牢脉还比不上伏脉来的深沉。
(脉分类
主病
脉象特征
脉理
鉴别





脉象通常主表证时,则脉象有力,不大亦不小
当浮脉主虚证时,则脉象表现为浮大却无力。
浮脉也可能出现于风水或皮水的患者,也就是说,当风邪夹着水湿壅积于肌表时,也会出现浮脉。
切脉时,用指轻按肌表上就可以感到搏动,当用力重按时,反而感到指下的搏动减弱,但脉体并没有空虚的感觉。


弱脉主气血亏虚,如果因久病不愈而耗伤元气,或是因失精亡血,虚劳久咳,或是因脾虚泄泻,胃弱纳呆,筋骨萎弱等症候都会出现弱脉。
弱脉轻取不得,必须重按才诊得,并且显得柔软无力。
当体内的气血不足时,由于血液不能充盈脉道,阳气无力推动血液的运行,因此会出现沉而细软的弱脉。

中医脉诊

中医脉诊

脉搏次数少,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脉搏少于60次),主寒证,迟而有力为冷积(阳虚阴盛),迟而无力为虚寒证,常见于心气虚弱等病证。
(4)数脉(附疾脉)
脉膊次数多,一息六至以上(每分钟脉搏多于90次)。主热证,浮数为表热,沉数为里热,洪数为实热,细数为虚热,弦数多为肝火旺,常见于热性病或甲状腺机能亢进,数而无力也可见于气虚证。
细脉可能与心功能下降,心排血量减少,周围血管收缩,血管弹性阻力增加,脉压小等因素有关。
濡脉可能与心排血量减少,血管弹性阻力不高有关。
弦脉的形成可能与动脉壁弹性差或动脉硬化,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壁增厚,舒张时血管直径较小致血管阻力增加,动脉紧张力高及血压增高等因素有关,疼痛及肝病时出现弦脉可能为神经体液的变化对血管功能影响的结果,其形成因素比较复杂。
脉来绷急,应指有力,如绳索绞转,脉的张力大,脉跳有力。主寒证,痛证及宿食。见于外感风寒、剧痛等。
(9)缓脉
一息四至,不快不慢,不强不弱,脉来和缓,脉的硬度、张力适中,是有胃气的正常脉象,见于健康人。病脉则见于气机为湿所困之湿证,或病后复元。
(10)洪脉(附大脉)
相兼脉又称复合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脉象的综合表现。只要不是完全相反的两种或几种单一脉,都可能同时出现而成为相兼脉,如浮紧、浮数、沉迟、沉细数等,其临床意义一般是组成相兼脉的各单一脉主病的总合,如浮紧脉主表寒证;浮数脉主表热证、沉迟脉主里寒证;沉细数脉主里虚热证等等。
脉象的描记:以脉搏描记器描出脉搏波曲线,可分为波辐、主波、升枝、降枝、切迹及重波等。由于描记仪器的性能不同,测量参数的标准不同,结果不太统一,但据现在描出的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洪脉、弦脉、滑脉、涩脉、细脉、大脉、紧脉等不同脉象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与切脉所得基本一致。如浮脉是在不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可描得明显的曲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而施加外压(相当于切脉重按)时,脉波反而减低;沉脉则相反,不加外压时描不出波形,要加相当的外压才能描出波形曲线;洪脉曲线是波幅特别高,主波陡直上升,很快下降,相当于切脉时的来盛去衰;弦脉曲线在主波上升后,延续一个短时间开始下降,故主波顶点是平坦的;相当于切脉时如按弓弦;数脉与迟脉是脉搏的速率改变,描记所得与切脉是完全一致的;滑脉曲线上升与下降均迅速,重搏波明显,显得来往流利如珠;细脉波幅低,上升与下降斜率均较小;涩脉波形的上升与下降均较细脉更缓慢,脉峰及下降支均见细小切迹,切脉时感到不流利。

正常人脉象的特点

正常人脉象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脉象平稳有节律,目光有神,肌肉有弹性,脉象不大不小,不浮不沉。

心悸患者的脉象可能会出现不齐,不规律等现象,正常人的脉象是十分平稳的,一般一息4-5次左右,不大不小。

阳盛时脉象会宏大有力,就像涛涛江水滚滚流淌,阳虚时脉象会微弱无力,就像蒙蒙细雨滴滴答答。

正常的脉象会平稳有节律,就像缓缓流淌的山泉水,不快不慢。

表证患者的脉象会出现浮脉,痰湿患者会出现滑脉,里证患者会出现沉脉等,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脉象力道适中,轻轻一按即可感受到。

判断脉象的方法

判断脉象的方法

判断脉象的方法
判断脉象的方法可以从脉势、脉形、脉率、脉位等几个方面进行。

1. 脉势:指诊脉时脉搏的强弱、流畅度等。

正常情况下,脉象较为和缓且力度适中。

过于有力的是实脉,虚弱无力的是虚脉。

2. 脉形:指脉搏跳动的形态,需观察脉搏的大小、软硬等。

如果脉管充盈、幅度较大,称为洪脉。

而脉管不太充盈、搏动的幅度也较小,则为细脉。

3. 脉率:即脉搏跳动的快慢。

正常的脉率是每分钟72-75次左右。

如果脉
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表明身体存在某种问题。

4. 脉位:指脉搏在寸、关、尺三个位置的深浅程度。

正常情况下,脉象在寸、关、尺三个位置的深浅程度适中。

如果脉象在某个位置过于深或浅,可能表明身体存在某种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脉象时需要结合望、闻、问等措施,确诊后需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同时,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判断脉象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脉象

脉象

右;肺脾命(缓),左:心肝肾(弦)正常脉象
把脉手法:举、按、寻
位(浮沉)、数(快慢)、形(脉管形状大小)、势(走形来去)正常脉象需具备的特点:胃(有无脾胃之气)、神(心气有力)、根(重按有力有根,重按无力无根),
脉象分为6大类
一、浮脉类包括:浮、洪、濡、散、芤、革
浮脉:轻举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洪脉:浮大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濡脉:浮而形细势软,不任重按,
散脉:浮散无根,稍按即无,散似杨花无定踪
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革脉:浮而弦急,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二、沉脉类包括:沉、伏、牢、弱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伏脉:重按推筋著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
牢脉:沉实大弦长,坚劳不移
弱脉:脉软弱而沉细
三、迟脉类包括:迟、缓、结、涩
迟脉: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
缓脉:一息四至,脉来怠缓,
结脉:脉来缓慢,时见一歇,止无定数
涩脉、细而迟,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
四、数脉类包括:数、促、疾、动
数脉:一息脉来伍至以上
促脉:脉来急数,时见一止,止无定数
疾脉: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
动脉:脉短如豆,滑数有力,关部尤显
五、虚脉类包括:虚微细代短
虚脉: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微脉: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细脉: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代脉: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短脉:首尾具短,不能达于三部,常只显予关部六、实脉类包括:实滑紧长弦
实脉:三部脉举按均有力
滑脉:往来流利,应指明显,如珠走盘
紧脉:弦紧有力,如转绳索,坚搏抗指
长脉:脉形长,首尾端直,超过本位
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脉势较强而硬。

(新编)正常的脉象

(新编)正常的脉象

(新编)正常的脉象
一般情况下,正常的脉象是平脉,脉象比较稳定,不浮不躁,并且节奏均匀,从容有力。

通过把脉能够判断身体是否出现疾病,一般是中医的一种检查疾病的方法,正常健康的脉象是平脉,脉搏次数每分钟大约在70次到80次,说明身体指标一切正常,但是可能会受到情绪、饮食因素或者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脉象紊乱的现象。

如果在把脉时出现频率过慢,频率过快,可能是由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或者肾虚等疾病导致的,建议到医院进行就诊。

— 1 —。

八种基本脉象

八种基本脉象

八种基本脉象包括浮、沉、迟、数、滑、涩、长、短。

1. 浮脉:轻按即感到脉浮,重按则逐渐减小。

这种脉象多见于外感病初期或阳气亢盛的正常人体。

2. 沉脉:轻按即不明显,重按则明显。

这种脉象多见于内伤病或阳气虚弱的病人。

3. 迟脉:脉来缓慢,每分钟在60次以下。

这种脉象多见于寒证或阳虚的病人。

4. 数脉:脉来快速,每分钟在90次以上。

这种脉象多见于热证或阴虚的病人。

5. 滑脉:脉来流利圆滑,如珠滚盘。

这种脉象多见于痰饮、食积、实热等病证。

6. 涩脉:脉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这种脉象多见于气滞、血瘀、痰饮等病证。

7. 长脉:脉来长而有力,如浮而长大。

这种脉象多见于阳明腑实证。

8. 短脉:脉来短小无力,如按刀切。

这种脉象多见于气血亏虚的病人。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中医书籍或咨询专业医生。

中医28种脉象

中医28种脉象

就是平常健康人的脉象。

【1】一般而言,脉来不大不小,不浮不沈,来去从容,一息四五至(正常人的一呼一吸叫做一息),就属于平脉。

而常人的脉又会随着时令、年龄、性别、体力、生活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

由于这些都是因为季节而有的脉象变化,因此并不属于病况,所以称为「平脉」。

年老人脉较快且硬,成年人脉较慢而柔,小儿脉更快;男子脉较慢,女子脉较快,这是因男女老幼不同而有的脉象差异;至于经常劳动体力的人,脉多大而有力,经常用脑的人,脉细且无力。

在运动后、饮酒、洗浴、激动之后,脉会较快。

相反地,安静或睡眠时,脉会较慢,这是因生活起居不同而有所变化的平脉。

大体而言,这些脉象的变动,只是会稍微地变化,与正常的脉象并不会有太大出入。

在切脉时,必须把握「不大不小、不浮不沈、来去从容、一息四五至」(小儿一息可有六至)的原则。

如果超过了这些范围,又出现了其它的病象时,就属于病脉。

◎病脉与「平脉」相出入时,就称为「病脉」。

古人将它分为二十八脉:浮、沈、伏、迟、数、疾、代、促、结、洪、细、长、短、弦、虚、实、弱、微、散、缓、濡、紧革、牢、滑、动、涩」各自描写出不同的脉象与主病。

在临症上,言二十八种脉象,很少只见一种脉象,通常都是兼见几种的脉象。

为了便于记忆,清代名医陈园将这二十八脉分为八大类,并且以浮、沈、迟、数、细、大、短、长八脉为纲,分别叙述各种脉象与主病。

浮脉:(附洪脉、虚脉、散脉、芤脉、革脉、濡脉)浮脉的脉象,是指用轻的指力,就可以得到脉象,虽然彰明易见,但是重按反而不见。

它的主病,是表症、阳症与腑病。

在浮脉相类的脉象中,又包括洪、虚、散、芤、革、濡等六种脉象。

凡是浮而有力的叫洪脉,主要是邪盛火亢;浮而无力的是虚脉,主要是气血虚弱;浮且中空如管的是芤脉,主病为失血;脉象浮而散乱的是散脉,主病是肾气衰败;浮而外强中空较芤为剧的是革脉,主病是阴阳不交而极为细软的是濡脉,主要为阳虚有湿。

中医诊断-正常脉象及常见脉象

中医诊断-正常脉象及常见脉象

(二)脉数——快、慢;节律
<快>
7. 数脉
【脉象特征】脉率增快,一息脉来五至以上 (相当于每 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临床意义】数脉主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脉理分析】邪热亢盛,气血运行加速,故见数脉,必 数而有力;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脉数而无力;若阳 虚外浮而见数脉,则数大而无力,按之豁然而空。生 理性数脉可见于儿童(每分钟110次左右)和婴儿(每 分钟120次以上)。正常人在运动和情绪激动时,脉率 也加快。
(二)脉数——快、慢;节律
<节律> 11. 促脉 【脉象特征】脉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临床意义】促脉主阳盛实热,气血痰饮宿食停滞,亦主 脏气虚弱,阴血衰少。
【脉理分析】阳盛实热,阴不和阳,故脉来急数有力而时 见歇止。促脉亦主真元衰惫,若促而细小无力,则为脏 气虚弱,阴血衰少,致脉气不相接续,多是虚脱之象。
(一)脉位分类——浅、深
<深> 5. 牢脉 【脉象特征】脉位沉,轻取中取均不应,其形大体长,势
微弦,力强坚牢不移 【临床意义】牢脉主阴寒内实,疝气癥瘕。
【脉理分析】因阴寒内积,阳气沉潜于下所致。牢脉主实, 有气血之分,癥积、肿块,是实在血分;瘕聚、疝气, 是实在气分。若牢脉见于失血,阴虚等证,便属危重征 象。
(二)脉数——快、慢;节律
<慢>
9. 迟脉
【脉象特征】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 60次以下)。
【临床意义】迟脉主寒证,有力为寒积,无力为虚寒。
【脉理分析】寒凝气滞,阳失健运,故脉象见迟,迟而有力 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多属虚寒。脉迟并非皆为寒证, 如伤寒阳明病邪热与燥屎互结,阻滞血脉流行,可见迟而 有力之脉。生理性迟脉可见于久经锻炼的运动员,脉迟而 有力。

奇脉名词解释

奇脉名词解释

奇脉名词解释奇脉是中医诊断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人体经络系统中与正常人体脉搏不同的一类特殊脉象。

奇脉是中医辨证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观察奇脉的性质、特点和变化情况,可以判断疾病的病机和辨证类型,进而指导治疗。

下面对奇脉的一些常见类别进行解释。

1. 平脉:即正常人体脉象,脉搏有规律、有力、节律性强。

2. 洪脉:脉象强硬有力,脉搏强盛而沉实,通常表现为脉搏跳动有力、血流充盈。

洪脉多见于外感热病或肝胆湿热病、血痹等。

3. 细脉:脉象弱细无力,脉搏轻微而弱,通常表现为脉搏触摸不明显、脉息很弱。

细脉通常见于阴虚体质或失血过多等。

4. 弦脉:脉象有节奏感,脉搏有力而有弹性,如琴弦之鸣,因此得名。

弦脉多见于肝郁体质或肝气郁结等。

5. 涩脉:脉象有阻滞感,脉搏有力但不畅通,多见于气滞体质或痰湿等。

6. 空脉:脉象虚弱无力,脉搏弱微而虚弱,通常表现为脉搏触摸极轻微、脉息微弱。

空脉多见于气虚体质或血虚等。

7. 滑脉:脉象滑利顺畅,脉搏有力且韵律流畅,通常表现为脉搏触感顺畅、脉息流利。

滑脉多见于身体健康或病情好转等。

8. 迟脉:脉象缓慢而有节奏感,脉搏节律缓慢但有力,多见于寒性体质或阻滞病变等。

9. 散脉:脉象离散分散,脉搏波动不规则、无力,通常表现为脉搏触感不连续、脉息混乱。

散脉多见于寒病或虚弱体质等。

10. 日随脉:脉象随时间变化,通常表现为脉搏强弱交替、脉息有时快有时慢。

日随脉多见于阴阳互动失调、内分泌紊乱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奇脉的解释,每一种奇脉都代表了不同的病理变化和体质特点,通过观察和辨识奇脉,中医医生可以更准确、有针对性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当然,奇脉的解释是相对的,需要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分析,因此,对奇脉的解释也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综合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的脉象,亦名常脉,又称平脉或缓脉。

常脉脉象从容和缓,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不细不洪,节律均匀,一息(一呼一吸)脉搏四或五至,每分钟约60~90至,且应指有力。

中医认为常脉一般都有胃气(从容和缓、节律一致)、有神(脉至数来去清楚,无三五不调,亦不过快或过慢)、有根(尺脉候肾,如两尺脉沉取有力而柔和,即是脉象有根)。

中医在切诊时,还十分注意排除影响脉象的因素,以避免误断。

如从年龄看,脉象小儿多快于成人,年龄越小,脉搏越快;青壮年体多强健,脉多有力;老年人体衰弱,脉来缓迟;成年女性较成年男性脉象濡弱而略快;瘦人脉多稍浮;腾人脉象多沉伏。

另外,当长途旅行、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或饮酒、饱食、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较弱;气候对脉象也有影响,如春天的脉象微弦(春弦),夏季的脉象微洪(夏洪),秋季的脉象微浮(秋毛)、冬季的脉象微沉(冬石)。

至于“反关脉”(脉不见于寸口,而见于腕关节的背侧)、“斜飞脉”(脉从尺部斜向虎口),都因桡动脉位置异常所致,一般不是病脉。

常见病脉
病证和脉象是密切相关的。

中医对病脉的分类不够一致,有的分浮、沉、迟、数、虚、实六类;有的则述21脉、24脉、27脉
或28脉不等。

常见的病脉有:
浮脉:浮在皮肤,轻按即得,重按反弱,主表证,有力为表实,无力为表虚。

浮紧为风寒,浮数为风热,浮缓多表虚。

浮脉多见于各种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初期,发热而见脉浮时,一般可能是由于心搏排血量增加,周围血管扩张,血管弹性阻力降低,桡动脉充盈度增大所致。

沉脉:沉居筋骨,按之有余,举之不足,主里证。

沉数为里热,沉迟为里寒,沉细为里虚,沉实为里实。

沉脉的形成与心搏排血量降低,周围血管收缩,血管弹性阻力增加有关。

迟脉:脉来缓慢,一息不满四至(一分钟不到60次)。

主寒证或阳虚。

其形成可因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或房室传导阻滞等引起。

数脉:脉来快速,一息五至以上。

主热证。

有力为实,无力为虚。

主见于热证,包括某些热性病的全过程。

如邪在卫分,则脉浮数;邪入气分,则脉洪数或滑数;邪入营分,多脉细数;邪传血分,则脉细数或虚数。

数脉可见于窦性心动过速,因感染因素引起的数脉多数而有力。

若有心肌兴奋性增加,或因心肌力量减弱,心搏代偿性增加,以维持每分钟的输出量而见数脉的,则必是数而无力。

虚脉:指下空虚,搏动无力。

主虚证(机体功能衰弱,对疾病反应性降低)。

因气不足以推动血液运行,血不足以充盈脉道,故脉体空虚,脉来无力。

可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实脉:应指有力,长大而坚。

主实证。

邪气盛而正气不虚,病邪与正气相搏,以致脉道坚满,三候有力。

洪脉:大而有力,来盛去衰,状如洪水。

主热盛、暑证。

浮大有力为洪,浮大中空为芤。

由于热盛血涌,以致心搏排血量增加,周围血管扩张,收缩压增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血流速度加快,故脉来如洪水,气势滔滔。

细脉:脉来如线,细直而软。

主诸虚劳损,尤主阴虚、血虚。

或见于水湿内阻。

一般情况下,细弱为血虚,细数为阴虚。

可能是由于血容量不足,血管充盈度降低,以致血管收缩而脉细。

湿邪压抑脉道,亦可见细脉,但必细而有力。

细脉可见于贫血、热性病后期或慢性消耗性疾病。

滑脉:往来流利,如珠走盘。

主血盛、妊娠、痰饮、食积。

有生育能力的妇女,无病月经停止而有滑脉时,应考虑是否怀孕。

这可能是孕期血液增多,血管平滑肌舒张,总的外周阻力减少,血
液变稀,血流量增加所致。

痰饮病如慢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等;食积多由消化不良引起。

涩脉:短细不畅,如刀刮竹,往来滞涩。

主见于血少、气滞、血瘀、精少,如久病体弱、贫血、闭经、肝硬化或内脏瘀血等病。

亦可见于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脉来滞涩是气血运行不利的结果。

血少、精伤、血流缓慢,亦可形成涩脉。

弦脉:长而有力,指下端直,如按琴弦。

主肝胆病、气郁、痰饮、痛证、疟疾。

弦而有力,见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痰饮(如慢性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等)一般脉弦滑;身体任何部份的痛证、疟疾,脉亦弦,中医有“疟脉自弦”的说法;肝阴虚,脉多弦细;正常人脉象也有兼弦的。

弦脉的形成,可能与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影响平滑肌收缩有关。

紧脉:脉来绷急,状如车绳转索,弹指有力。

主寒、主痛。

浮紧为外感风寒、表实。

沉紧为里寒痛证。

紧脉形成,可能与心搏排血量增高,周围血管收缩,动脉紧张度增强等因素有关。

结脉:迟缓脉中止,止无定数(不规则的脉搏间歇)。

主气郁、寒痰、瘀血(包括心脏病、期前收缩、传导阻滞、精神紧张等)。

气郁者,必兼胸胁闷胀、窜痛;寒痰者,必兼胸脘闷痞、呕恶、血
瘀者,必兼心胸刺痛、唇舌紫暗。

张景岳认为;结脉的形成,“多由气血渐衰,精力不继,所以断而复续,续而复断,常见久病者多有之,虚劳者多有之”。

但是,气血凝结,痰食停滞以致脉道阻塞,血行不利而现结脉者,并不少见。

代脉:脉有规律间歇,止有定数,良久复动(有定数的若干至一止,歇止后复来较迟)。

主惊悸、疼痛、脏气衰弱,气血不足(见于多种心脏病)。

代脉的歇止具有一定的规律,歇止而后的中间间隔,比结脉的间歇为长。

代脉一般由脏气衰、血运乏力所致,但惊悸扰乱气机,或疼痛导致气逆,也可有代脉。

心肌损害及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亦可见代脉。

促脉:数(快速)脉中歇、歇无定数。

主阳盛实热(包括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心肌炎、其它原因的心脏病、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等)、气血郁结,痰饮、食积。

促而无力为津伤气脱。

心房纤颤或心动过速伴有早期收缩者,多有促脉。

辨识病脉时,还要注意下述几个问题。

(1)象多兼见:脉诊时单一脉象较少见,多为几种脉象如“浮数”、“沉迟”、“沉细弦”,“沉细迟涩”等混合并见。

这些兼见脉象,必须结合其它诊察资料,才能对病证的表里、寒热、虚实以及病势的
盛衰作出判断。

(2)有关脉与证的取舍问题:当脉象与证候不相符合时,可考虑“舍脉从证”(即舍去脉的假象而以真实的证候为诊断依据)或“舍证从脉”(即舍去证候的假象反映而以真实的脉象作为诊断依据)。

例如,心腹急痛,脉见沉伏(见于疼痛性休克时),当舍脉从证;胃腹胀满,脉象微弱(因脾不健运而有虚胀),当舍证从脉。

一般情况下,应是脉证相符;在特殊情况下,则须全面考虑,去伪存真。

(3)四诊合参:诊断不能单靠切脉,而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切不可不问病情,单凭切脉就主观臆断。

(4)不能机械地、一成不变地对待两手寸、关、尺(共六部)分主脏腑的规定,而应全面地从脉象主病出发,参考其它三诊,对病证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