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读教师报》有感
《读教师报》有感武守祥身为一名农村教师,每期的《中国教师报》都让我如获至宝,倍加珍爱。
悉心拜读其中的每一篇文章,认真领会其中关于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
多年来,她伴我走过教育生活的风风雨雨,成了我教学的助手,心灵的益友,让我受益匪浅。
在日常工作中,我常常将《中国教师报》上的一些好方法记下来,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
我深知课堂上的每位学生都会产生不可遏止的兴趣和各种奇妙遐想,教师应随机应变,把这种兴趣和遐想视为潜在的学习积极性,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从不同的角度去关心、爱护学生,坚持以表扬、鼓励、激发,正面教育为主,树立正气,把握关键,合理诱导,只有这样,学生在接受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才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为此,我在《中国教师报》中积极寻找各种优秀的教学方法,用以指导学校、班级各项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中国教师报》更是我心灵的益友。
每在工作疲惫之时,它可以让自己得到放松;在遇到困惑无能为力之时,能在其中寻找到突破口和解决之道;在夜晚临睡前慢慢品读,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能找出工作中的各种不足并有意识的去改变。
《中国教师报》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
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包容一切学生的一切差异和缺点,对所有的学生公正无私、一视同仁,不仅要热爱学习成绩挺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和品格不健全的学生更要多一份偏爱。
必须抓住学生的积极因素和独特的方面,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地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
《中国教师报》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
它的一篇篇很有指导性的文章告诉我,教师必须主动地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以慈善的心去关爱学生,不以成人而是以成长、不以现在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优秀7篇)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优秀7篇)《中国教师报》读后感篇一本学期,我阅了《中国教师报》,这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
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
无论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
闲暇之余,我便抓紧时间阅读《中国教师报》。
慢慢地,我便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让我领略到国内、外教育不同的的无限风光;“深度访谈”使我感受到教育的伟大力量;“教师论坛”给了我与名师心与心交流的机会……每一次读,我都受益匪浅。
我品味到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知识大餐”,她激励着我不断地学习,更让我享受到了一份温馨,一份淡然,一份美丽。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教学理念在逐步改变,教学生活也格外丰富多彩了。
《中国教师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同行,认识国内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机会,让我们认识、了解到广大校外、国内同行工作者们的教学状态,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自身教学,改进自身不足,有效地促进我们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中国教师报》给我们这群最广大社会专门群体却是最容易被人淡漠的群体提供了表达思想、总结经验、倾吐对教育的思与学的情感园地,它促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最后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加强和促进了我们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省视自己的教学,为以后工作与生活提供了表达的空间与舞台。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让我拂去心灵的灰尘,端正了一个教师的心态,点亮心灯,不为名利所累,让我做一个面带笑容的老师,时刻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爱学生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不仅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让我更加理智地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随着阅读的深入,在不断陶冶中,我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正确对待学生,学会了乐观对待生活。
2023年《中国教师》读后感9篇_1
2023年《中国教师》读后感9篇《中国教师》读后感1一个有幸的机会,让我知道了《中国教师报》。
那是一次学校召开每周布检会后,语文组教研组长叫住我,让我写一篇有关《中国教师报》的__。
我一听傻眼了,还有这份报纸?我可从来都没听说过。
说来羞愧,生活中学习理论知识很少,以前理解外界新知的唯一的方式便是《中国教育报》、《__教育》等少量教育刊物,以及网络上超多的相关教育__。
这些都是应对广大社会群体,并没有专门针对教师的刊物。
带着教研组长给我的任务,我去学校阅览室找《中国教师报》。
当我静下心来,在阅览室找到这份报纸读完后,心底油然而生一份喜悦之情。
这份报纸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象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
无论版式还是资料,都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一线教师中的一员,这样的报纸怎会不喜欢?首先,它亲切自然,平易近人。
它给人一种极其的亲切感,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反映了我们这群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动态:我们的教与学,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我们的对话,我们对教育与教学的反思、总结。
其次,它感情真挚,贴近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
第三,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紧随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己之思之察,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等热点焦点问题都有不同的切身体会与独到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
第四,它促进我们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潜力的提高,以其为参照物,从他人的实践与总结中,我们不断汲取有益营养,获得更多的教学理论与间接知识;同时,以其为参照物和理论指导,它促使我们从自身实践中寻找不足,构成从理论指导实践的回归,向其看齐。
扬师德 之帆,起教育之航 李中力
扬师德之帆,起教育之航姓名:李中力读《中国教师报》有感进步是来自于对知识的探索学习和发自内心的自省。
在我从教的生涯中有幸偶读《中国教师报》甚是荣幸。
它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为我前进的道路指明方向。
它是无垠沙漠中的一汩清泉,为我探索真理的途中补充能量。
它是长途跋涉中的一座驿站,为我奔波疲惫之余提供了歇脚之地。
在此,感谢《中国教师报》带给我的快乐和慰藉,在读报中我看到师德的光辉闪光熠熠,为我提供了丰盛的知识大餐,领悟到强化自身修为,强化师德,善于学习和总结才能让自己在教育的大道上实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水有源固其流不穷,木有根固其生不穷。
新时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师德教育的强化,师德光辉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到高效课堂的探索中,从高精端教育模式的发展到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开展中,无不感知到师德教育的春风拂面而来,让人倍感欣慰。
正所谓,既生繁花,亦生野椑。
无论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还是在网络媒体的报道中,有违师德师风的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强化师德教育还需正本清源,切中肯綮,只有如此,才能让教育的航程充满惊喜,走的更远、更顺、更踏实。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习总书记在第三十个教师节时提出“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即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习总书记把理想信念作为第一条标准,可见,树立终身从教的理念难得可贵。
93岁高龄的徐光宪是我国杰出的化学家、教育家,曾两次获得“何梁何利奖”,2008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誉为中国的“稀土之父”。
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我国稀土分离工业,推动了我国稀土分离科技和产业的全面革新,大大提高了我国稀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得知徐光宪在高校从教的60多年间,始终坚守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第一线,其撰写的《物质结构》等教材和主讲的课程广受师生欢迎,刘延东深有感触地说,您是我国杰出的化学教育家,是终身从教的楷模。
2023中国教师报读后感6篇
2023中国教师报读后感6篇中国教师报读后感1一个有幸的机会,让我认识了《中国教师报》。
那是一次学校召开每周布检会后,语文组教研组长叫住我,让我写一篇有关《中国教师报》的__。
我一听傻眼了,还有这份报纸?我可从来都没听说过。
说来羞愧,生活中学习理论知识很少,以前理解外界新知的唯一的方式便是《中国教育报》、《江西教育》等少量教育刊物,以及网络上超多的相关教育__。
这些都是应对广大社会群体,并没有专门针对教师的刊物。
带着教研组长给我的任务,我去学校阅览室找《中国教师报》。
当我静下心来,在阅览室找到这份报纸读完后,心底油然而生一份喜悦之情。
这份报纸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象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
无论版式还是资料,都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一线教师中的一员,这样的报纸怎会不喜欢?首先,它亲切自然,平易近人。
它给人一种极其的亲切感,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反映了我们这群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动态:我们的教与学,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我们的对话,我们对教育与教学的反思、总结。
其次,它感情真挚,贴近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
第三,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紧随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己之思之察,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等热点焦点问题都有不同的切身体会与独到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
第四,它促进我们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潜力的提高,以其为参照物,从他人的实践与总结中,我们不断汲取有益营养,获得更多的教学理论与间接知识;同时,以其为参照物和理论指导,它促使我们从自身实践中寻找不足,构成从理论指导实践的回归,向其看齐。
李宝金《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一等奖
实用挚友——读《中国教师报》有感2011年,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我,顺利通过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并被分配到溪口镇的一所山村小学任教。
当初我满怀着信心和热情投身教育事业,但是我现在知道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得有能为我指明方向,答疑解惑的引导者。
《中国教师报》就是我的教育事业的引导者、领航者。
在她的引导与帮助下,我不断地成长,通过品读其中的文章,我受益匪浅。
古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就告诉我们在课堂上,既要教授学生知识又授予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孩子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有自学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上,我只是个初出茅庐年轻教师。
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在实践教学中总是有很多迷惑。
起初,一堂课下来,总是发现学生学习的效率并不是很好,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我想:‚是不是自己的课讲得不精彩,吸引不了学生?‛就在我苦思冥想的时候,《中国教师报》走进了我的生活。
她里面那一线教师贴近教学生活的一篇篇教学心得,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减少了我教学上很多的弯路!在课堂教学上,我不再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我不再只顾自己个人一味地讲课。
慢慢地,我的课不再枯燥无味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高涨起来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自认识了《中国教师报》之后,我对自己实践教学更加有信心了。
‚以手为心,以心为首‛这是我坚守的宗旨。
自从我踏上这三尺讲台起,我更加坚定了这一信念。
‚以手为心‛手是身上重要的部位,学生也是,是手心的一块肉,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到爱生如子;‚以心为首‛用真心对待学生,用心将知识传授给他们,育好一个人。
我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布朗先生说,我不是你的朋友,我是你的老师!师生之间,不会也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教师是承担着责任来引领孩子们的,不是来和孩子们纠缠这些‘恩恩怨怨’的。
‛我认为:‚老师与学生只有将心打开了,才可以获得彼此的信任,真心交融,学生才可以顺利地从我们身上获取更多的知识。
‛我们是施教者,是学生的最好朋友,是学生的表率,老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影响到学生。
读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读中国教师报读后感2022年秋季,喜爱看书的我在《中国教育报》、《教学与治理》、《德育报》等报刊杂志,几乎同时见到有关《中国老师报》的创刊消息。
当时的我,还仅仅只是记住了它的广告词,《中国老师报》----全国老师自己的报纸,这也可能是中国老师自己的的第一份报纸,再看看她的理念-----零距离贴近老师,她的办刊宗旨-----一心一意为老师服务。
我当时就想:以前征订过《老师报》,老师们都说刚开始的时候觉得特别适合我们一线老师看,但是,过几久,就被它很多功利性的征文给吓跑了。
虽然这只是部分老师的观点,但至少,我心里也有这样一种担忧。
《中国老师报》,听起来觉得亲切,但会不会是糊弄糊弄我们的,上面还不知刊登些什么呢?是不是都是些政策文件呢?过不久,我正好有一篇文章要寄给《辅导员》杂志,是关于我校开展同学评价改革的文章----《欢乐成果袋》,编辑老师立刻说要发表,并建议我上“成长论坛”看看。
当我走上“成长论坛”,除了学习别人的文章,发表自己的建议外,就积极发帖子,这时候,我发觉这里有《中国老师报》的两位编辑,网名为“wury”,还有一位网名为“帘卷西风”的老师,我就给她们发短信,说自己有几篇随笔想寄给她们看看,两位热忱的编辑马上说:“好啊,欢迎上我们的论坛看看。
”我这才知道《中国老师报》的实力还很强大呢,除了报纸,还有自己特地的读者论坛,可见那里云集了许多颇有性格、颇有技能的编辑老师。
接着,我更加对她产生了新奇,知道了报纸的地址,学校也破季订阅了这份报纸,当我第一次看到《中国老师报》时,心里早已拥有了几份欣喜。
正如广告上说的:“这是我们自己的报纸埃”每一期有16版,编辑阵容强大,里面精品荟萃,涉及教育热点、难点,新闻跟踪报道,剖析教育教学案例,关注老师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报道了国内外的最新教育动态,信息量掩盖面特别广……我一页一页、细心地读过去,有新奇转为惊态,有惊态转为感慨,再有感慨触发了很多灵感……读着每一期的报纸,我知道了前卫的教育理念,了解了教改动态,知道了班级工作的新方法,很多在新课程实施中迷惑的东西在看了杨伟广老师主持的“创新课堂”栏目里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分析后,立刻豁然开朗起来。
中国教师报征文荐读
中国教师报征文「荐读」中国教师报征文「荐读」范文一:中国教师报征文伴着轻快的音乐,手捧着她,端坐在办公室里,阅读着她的精彩文章,品味着她的清香油墨,她的这一切带给我充实而快乐的每一天。
她让我视野开阔、抒发了人文情怀;她——《中国教师报》让我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使我在生活中乐观开朗;对我来讲她不是报纸,而是一份引导我、帮助我、一生不可或缺的朋友。
她内容蕴盖丰富,栏目精彩纷呈,《新观察》、《特别报道》、《健康人生》、《深度访谈》、《区域教育周刊》、《海外》……每每读到她们,我都乐此不彼.在遇到困惑时,班级在线、教师论坛就成了我的最佳求助热线,寻求专家们、同行们的解惑妙方。
教学中有了成功的案例和喜悦,我会向她发出以求共享的信息。
《教师论坛》里的“老师,别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海外》中的“课改,绕不过的是大问题”《班级在线》中的“当好班主任的五要素”等类似话题成为我茶余饭后和同事们讨论的热题, 《班级在线》让我感受到了班级工作需要从点点滴滴抓起,科学理智的去对待班级工作中的每一件事,用自己的爱心、科学的眼光来引导,成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
《家校彩虹》帮助我领会了和家长沟通的重要性和沟通方法。
悉心拜读,领会她关于教学的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
诸如:“发散思维”“和谐课堂”、“网络资源”、“创新思维”令我耳目一新;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沈阳的立人学校、山西新绛中学的课改模式, 展现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幅幅壮丽篇章;杰出教师贺洁、茅卫东、陈小华、焦照峰、袁卫星等等,激发我许多真切的感受。
放飞理想、轻松作文、激情课堂令我激情迸发。
信任、宽容、尊重、民主等词语让我感到教育的希望;人生、讲台、灵魂之窗更让我感受到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荣的事业的尊严。
《中国教师报》贴近教学生活,事例生动,给人启发,可操作性强,是一份真正的“我们教师自己的报纸”。
她其中许多指导性的文章都给我很多感悟,《解开心结,重在沟通》一文让我懂得在做学生工作时,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要少埋怨孩子,多改变自己;《还孩子一片蔚蓝的天空》一文更是让我意识到:给学生施加过多的压力,又不注重身心的调解放松;看重了书本知识,反而远离了本色的生活,疏离了自然,这势必造成教育的顾此失彼;《中国教师报》使我真正意识到,教师对孩子要“蹲下来跟孩子说话”、“注视孩子的眼睛,抚摸孩子的脑袋”、“给孩子一个拥抱”、“给孩子出错的权力”等一系列细节教育。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8篇
《中国教师报读后有感》中国教师报读后有感(一):一年来,《中国教师报》成了我贴心的朋友,给我带来了很多教育智慧,他是我专业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不时在促我成长,助我进步!感谢你――《中国教师报》!作为全国老师自己的报纸的《中国教师报》,大多数版面登载的都是像我们同样工作在基层的教师作品,反应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切的生活、真切的工作、真切的教课,切近我们的实质。
所以,不论版式仍是资料,都令人耳目一新。
空暇的光阴,老是舒适的,我跟平常同样喜爱顺手翻看报纸,这日顺手打开《中国教师报》时,课改中国行这几个大标题映入我的眼帘,深深吸引着我。
个性报导分为四篇:检查篇、专家篇、志愿者篇和花絮篇。
而这几篇里面感人我的是志愿者篇,标题《课改路上,我们一齐行走》,从这些志愿者的话语中我感觉到他们对课改的热忱与希望,这与我校一直以来倡议课程改革的看法不约而同,瞬时触动了我这根麻痹的神经,引起我的思虑:一、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学校一直倡议新课程理念,要求老师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坚持每周的听评课活动。
现在细想起来,仿佛自己不过盲目地跟着他人走,这条路走得很费劲、很迷惑。
刚开始的教课中,我比较着重基础知识的教授,而忽略学生潜力的培育,只重视单元里面四篇课文的解说,甚至将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而忽略园地里面的口语社交和综合性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修养正确掌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专心倡议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四条让人耳目一新的课程理念,听评课活动中,听到专家的评析,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教课风格。
让学生怀疑课题,带着疑问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等等。
但我有时发现自己真的不过在走这样的一个形式,没有真切去关注过孩子在议论什么,没有好的方法去指引他们如何议论。
这样的讲堂看似十分的喧闹,而实质上还不如从前脚扎实地的学习一点知识。
所以,新课改的第一步,就是要让自己真切认识课程理念,正确解读课程理念,将新课程理念真切意识化。
我与中国教师报共成长【多篇】
前些日子,当我了解到正在举行《中国教师报》读后感征文比赛时,内心一阵狂喜,心想终于能借此机会表达内心对《中国教师报》的钟爱与感激,它可是我的精神上的好食粮,生活中的好伙伴,或者说它已经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吧。
我与《中国教师报》刚刚结识在去年的秋季。
去年的,我满怀憧憬,满怀壮志来到了现如今任教的一所比较简陋的小学。
这里的教室不是如我所憧憬的那般宽敞明亮,道路不是如我所预想的那般宽阔平坦,同事不是如我所期待的那般年轻有活力……实不相瞒,当时我的内心萌生了些许的失落,些许的彷徨,些许的迷惘,甚至些许的动摇,正当我心生“悔意”之时,我结识了《中国教师报》这位工作中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是它拨开了沉寂在我内心许久的那片乌云,拯救了我近乎绝望的灵魂,照亮了我并不宽阔的人生之路。
的确,读一份好报,就如同与一群高尚的人对话,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的,特别是对于我这样的初来乍到的新任教师而言。
每到一期,我都认真细致的研读,渐渐懂得了报纸所阐述的办刊理念“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
慢慢的熟悉了她的栏目和风格,我觉得这里是了解教育世界的一扇窗口,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一个思维跳跃展示的平台,在这里我可以驰骋思想,飞扬激情。
《中国教师报》“阅读”、“健康人生”、“对话”、“新课程”、“校长峰会”等栏目上的一篇篇教师心得体会与经验之谈,让我受益匪浅,一个个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案例,让我豁然开朗,一则则充满人问关怀的新闻报道,观点,让我不禁凝眸沉思。
教育工作者的真切经历,班级管理心得体会、学生管理智慧精选等短小精悍文章深深的吸引着我,一次次与坛友对话,与编辑交流,似乎有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某次在《课改研究周刊》中我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校长,他就是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良渚实验学校的王红军校长,他开设了“校长聊天课”在轻松的环境中体察学生的心灵,借助非正式教育手段游戏和以谈话形式为主的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宽松的表达平台。
在王校长的文章中,我放佛看到了一位充满童趣的长者,作为校长,他没有高高在上,作为长辈,他没有让孩子们感受到任何压力,所有的孩子可以在“校长聊天课”中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倾诉自己想说的话。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2)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中国教师报》有感如果人生的丰富可以用色彩来比喻,书报就是透射五光十色的水滴;如果世界的广阔可以用无垠来形容,书报就是普照大地万物的阳光。
《中国教师报》,就是这样的一份报纸。
她让烦躁的心慢慢沉淀,让自己在烦琐的教学中得到心灵的启迪,她是我教学工作的“源头活水”。
初为人师时,为了一节课的出色完成,我常常设计教案、反复备课到深夜。
望着满天星斗,倾听夜虫轻鸣,在疲倦时翻一翻中国教师报,总能从中得到放松,收获灵感!在平凡的耕耘中,我迎来了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个春节,可是学生的成绩却与理想相差甚远。
我失望了,我开始反思。
初战折戟之后,挥一把辛酸的泪水,我相信,在挫折面前,年轻不怕失败!于是,我走进了《中国教师报》,夏蚊满屋的夜里,我埋头“齿啃”,从“现代课堂周刊”中学习课堂艺术,从“教师论坛”中分析课堂问题,从“杏林春晓”中汲取生活故事,从“阅读”中寻找我的“教学勇气”,任汗水淌过面颊,任蚊虫肆意叮咬,如痴如醉地沉迷。
记得,无数个课间,我为后进生单开“小灶”;无数个早晨,我带领学生朗朗而读;无数个饭后,我逐个给学生面改作业。
我感到我和天真烂漫的孩子们融为了一体,我感到我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我的爱一样不可分割,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到工作的愉悦轻松。
《中国教师报》,你不仅仅让我快速的在成长,还让我在这漫长的道路上看到了希望。
刚分到这里任教时,可以说很多东西都不懂,又当班主任,让我在工作中连连撞墙。
不过通过《中国教师报》的学习,让我在工作中少走了许多弯路,也促成了我现在的得心应手。
同时我带的班级无论是在班级管理,学风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步,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使我不得不感谢你,是你伴随我成长,促使我进步,助我取得成功。
在教学中,我常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特别对那些后进生,我经常用鼓励的目光、温柔的语气去激励他们,从简单的问题开始让他们回答。
当他们取得一些进步时,我就带着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
美,是一种感觉_高二作文
美,是一种感觉--------读中国教师报有感很幸运在2010年我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也很荣幸能够有机会拜读中国教师报。
虽然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我也曾读过许多各色的书籍、杂志、报纸,见识过不少美文,但不知怎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份普通的报纸。
即使这里没有多少奇闻轶事,故事的主人翁也大都平凡普通,文章的作者也不都是名家大师,但是在他们的笔下大都流露出了真实的感情,这些情感最贴近我现在的生活,这些平凡的故事最触动我的心灵。
中国教师报让我心存感激,因为通过它我与许多素未谋面的灵魂的工程师们在心灵上相遇相知。
2010年4月21日第337期中国教师报如春风吹来,平复了我那颗浮躁的心。
陈宝侠的《我的心中装满快乐》让我细细体味了一翻装在心中的快乐滋味,在我身边也和他一样突然飞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天使,簇拥着我,每天会在耳边喊着:“袁老师早上好,中午好!……”的确如陈宝侠所说,这种滋味是幸福的,很甜。
当我为走不进孩子的世界而苦恼,迷茫又不知所措的时候,非常感谢中国教师报,因为在这里有许多的专家和有经验的前辈毫无保留地为我献计献策。
阮伟才的《走出逆反心理的误区》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他教会了我怎样走进孩子的世界,手把手教我怎样与孩子沟通,如何去引导一个孩子走出逆反的心理误区。
雷小军的《陌上青》让我痴痴回想,童年的我是不是也一样?在陌上花开时,缓缓归矣。
而今,我再度行走在一个草色青青,曲曲弯弯水田绕农舍的闲适地方。
与这里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朝夕相处。
心里的这种恬静的美好一定也就是雷小军的幸福吧?美是一种感觉,胡胜盼这样题名作文。
我也想说,美,是一种感觉。
“景随情生”,这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秘密,也是我们每个人心里装点的阳光。
有孩子说:“我长大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农民。
”在这个地方说出这样的理想是会被人笑话的。
他们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
送孩子进学校就是希望今后有一天他们的孩子能离开这里去大城市工作生活。
但是我想说,换种心态来体味生活。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中国教师报》读后感(精选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教师报》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1我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闲暇之余,总该读点杂志或翻阅一些报纸,每次总有或多或少的收获。
当我第一次拿到《中国教师报》时,便感到一种惊喜,如一股春风扑面而来。
没想到竟然有我们教师自己的报纸。
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我发现该报共有A、B、C、D四个基本版块。
不论是“杏坛春晓”、“新观察”、“健康人生”,还是“现代课堂”,每个版块都有让我为之动容的地方。
每每读起,我都如获珍宝。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深地爱着我的课堂,爱着我的学生。
我也和其他教师一样在实践着新课改要求下的新课堂。
我学过“洋思经验”,也实践过“杜郎口教学模式”,但总是收效甚微。
我怀疑自己是否在走弯路,是不是没有真正践行新课改的理念,没有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
在阅读了该报B版块“建设新课堂”之后,我如梦方醒,我感觉到自己做得是那么微不足道。
课改不是纸上谈兵,不是一两个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就能实现的。
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该报“建设新课堂”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建设新课堂的途径和方法,为我的课堂教学指点迷津,让我从传统教学的束缚中走出来。
今天的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是老师讲,学生说的单向灌输。
教学也不再是教师从“一桶水”向“一杯水”倾倒的简单行为,学生不再是被灌输知识的容器。
教师已不能治简单地自己知道的知识。
教师一次“充电”,终身“放电”的时代已经结束。
教师不仅要拥有“一桶水”,更要成为带领学生寻找水源的人。
该报用寥寥数语,以名校访谈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如何把学生从高耗低效的学习中解脱出来。
其中有位名师讲到:“面对目前的课改形势,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改变教师满堂灌,课堂效率低,学生成绩不理想的现状,我们要想继续发展,必须解决这个问题,突破这个瓶颈。
《中国教师报》读书心得范文.
《中国教师报》读书心得范文2019-11-05当读书成为一种爱好、一种习惯,于是每每见到好的书籍、报纸杂志便欣喜不已。
一年前,在同事的推荐下我接触了《中国教师报》,从此我便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书香冬季”史峰老师的《无“读”不丈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被深深的感染了。
仔细回顾了自己的读书之路,追本溯源则是为了更好的教学。
师范上学的时候,就常听老师们说“教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多读些书,为自己的水桶加满水”之类的话。
可是那时候却不以为然。
而多年语文教学经历让我体会更深的是,一桶水也有不够的时候。
这是时候才真正明白--读书对我是那么重要。
曾多次悔恨自己,没有握住身边逝去的日子,美好的学生时代就在一次次蹉跎中白白流逝了,留下现实无尽的懊悔。
每次上完课后这种感觉变得更为强烈。
词语的晦涩,使原本生动精彩的故事,变得平淡无味;言不达意,让学生听得也不够透彻。
孩子们对语文的热情慢慢冷却。
望着那一双双为求知而不满的眼神,我心里着急万分。
作为老师,我们必须锤炼自己的语言技巧,提高语言的感召力;拓宽自己的语言内涵,增强语言的亲和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再现语言的趣味性、灵活性、厚重性。
想要我们的话起到“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的作用,多读书是必由之路。
我下定要看书的决心,就为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好在我的语文课上能充分发挥。
双休日一到,泡上一杯暖暖的茶,强迫自己静下心,重新拿起那一本本不曾被我重视而一直放在角落里的书,抖掉上面的灰尘。
打开书,静静地阅读。
我才明白,我为自己打开的不仅仅是书,而是一个个崭新的世界。
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
从书中我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还更清楚的了解了多位语言大师,他们运用语言的技巧让我如获至宝。
渐渐地我喜欢上读书,我为书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沉醉,为书里人物的命运而牵肠挂肚。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
更让我鼓起了面对困难的勇气。
细雨湿衣看不见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读《中国教师报》有感安徽省怀远第三中学褚绍峰刚参加工作的两三年里,懵懵懂懂并没有真正地接触过什么教育教学类报纸期刊,更不用说深入研读了。
有幸结识第一份教育教学类报纸期刊——《中国教师报》,还是在十年前的一次学校例会上。
至今仍清晰记得,当时我是在会前十多分钟到的,校会议室里人声嘈杂,“热闹”非凡,只有前排一位头发几乎全白、戴着花镜的老教师正在全神贯注地研读着一份报刊。
他是那样的专注与投入,偌大的会议室里鼎沸的人声好像对他没有丝毫的影响。
好奇心的驱使,使我急于想搞明白到底是什么报刊令这位老前辈读得如此津津有味;再加上例会前无聊的等待,我也很想借阅一会儿以打发会前的时光。
轻轻地走近他,才发现原来他正在读的是一份《中国教师报》。
向他表明我的来意后,他欣然同意,并如数家珍般的向我介绍起这份报刊,就这样我结识了《中国教师报》并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十年来,每次捧读《中国教师报》,我都会心潮澎湃,兴奋不已。
你就像是我的一位良师益友,在无声无息中濡染着我,使我获益良多。
“新闻”“要闻”让我及时了解党的最新的教育方针政策,捕捉最新的人物事迹和教育动态;“区域教育”使我得以“窥视”更多的发达地区成功的教育举措,获取践行新课改的动力;“现代课堂”教会了我有效教学的方法,激活了我高效课堂的智慧;“教师生活”让我体味到身为人师的酸甜苦辣,感悟到教学生涯的喜怒哀乐;“课改研究”更新了我的教育教学理念,丰富了我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师成长”使我看到了一批批名师平凡而伟大的成长之路,坚定了我继续从师的信念;“网评天下”更是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十年的相知相伴,十年的润物无声!我所取得一次次进步,一项项成绩——怀远县首届教学能手、怀远县高三优秀教师、怀远县优秀教师、怀远县师德先进个人,获奖和发表的一篇篇论文,都与《中国教师报》分不开。
十年来,每当我在生活工作中感到困惑迷惘时,都是你——《中国教师报》,廓清我心灵的迷雾,指明我前进的方向。
爱与责任
爱与责任读《中国教师报》有感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是爱与责任。
这是通过对《中国教师报》的学习,我深深的感悟到的!不记得从何时起,我便与在,《中国教师报》结下了深刻的“友谊”,我义无反顾,一往情深的对她深深地眷恋。
是的,几年来,她有如一位睿智的师长,播洒着智慧的种子;犹如一位温馨的益友,贴近着我的心灵;又如一位贴心的知己,鼓励着我的成长。
不久前,一篇来自一线的教师郑卫琼的《做玫瑰花一样的老师》文章,给我以“震撼”,在对待哪些天真可爱,又有些调皮的学生,她感叹道:“仅仅因为他们没有达到我所期望的目标,我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对他们失去了耐心,甚至迁怒于他们。
可我平时不是常常教育他们要勇于接受挫折,不怕失败吗?那些鼓励他们要自信、要奋发、要努力的话,到我这里怎么就失去了意义呢?”这不正是我成长是史的真实写照吗?刚从师范毕业出来,我就信奉“严师出高徒”,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一点也不宽容,也常常令自己不开心,影响情绪。
后来,我逐渐感觉到,教育不能光是严厉,更要有爱。
那是一种风格,是一种风度,是一种风范,我们要学会爱学生,蹲下来看学生,赏识学生,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的,他们都有巨大的潜能的,正等待着老师去发现,去挖掘。
我们再看看《中国教师报》刊登的白金声老师的《微笑是最好的礼物》吧,初为人师的你,是该用威严“镇”住学生,还是该用微笑面对学生呢?特级教师白金声老师用他的亲身经历,给我们以诠释:在教书育人中,教师的微笑,有着多么神奇的感染力。
微笑,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彼此的情感;微笑,也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扉。
对学生多一份微笑,教育情感的氛围就多一份浓度。
当然,微笑的背后需要有教师宽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度,开朗的性格,丰厚的知识,诙谐的谈吐,以及端正的教育思想做支撑。
陶行知就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作为教师,我深深地懂得,这种爱和责任将超越一切,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力量。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7篇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7篇读中国教师报有感1科学文明的进步,物质技术的发达,信息产业革命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时代与网络的普及使得今天人们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彻底变化。
以往单纯的课程教学不再成为人们获取新知、接受教育的唯一。
相应地,在教育领域,广泛地教育信息媒体正在悄悄地丰富我们的生活与大脑神经。
从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我有幸认识了《中国教师报》,从这份报纸上我看到了大部分的作品都是跟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的教师的真实写作,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
从阅读这些报纸,给我的感触很多,收获很大。
我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了这样一篇__“为人师表、坚守道德”,其中的一些话很有道理:教师是一份特殊的职业。
这份职业不同于流水线上的生产工人,产品不合格了可以重新生产;这份职业不同于在田地里劳作的农民,种植的禾苗不言语、不思想…..教师是心灵的工程师,教师面对的是一群会思想的活泼可爱的孩子。
为人师表-----这一道德规范,非常朴素,教师虽不是名星,但教师的一言一行有许多天真的双眼在看着;虽不是名家,但一举一动影响着无数稚嫩的心灵,如果教师言行相悖、表里不一,学生怎能“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我们不能随波逐流,应把握自己人生的航向,坚守自己,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在教师的眼中,后进生是最令人头疼的群体,从《中国教师报》上让我了解到了“转化后进生的策略”,其实,只要我们充满爱心、细心和耐心,就会发现后进生都是未经清洗的玉石,是等待着春雨滋润的小草,只要找准方法就可转化他们,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维护后进生的自尊心(有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二、用关爱去感化学生(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师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尤其是后进生,爱之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
三、集体帮助,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开展各种活动:1、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
2020年《中国教师报》读后感(推荐5篇)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推荐5篇)下面由的作者为你提供《中国教师报》读后感的写法。
在我参加工作以来,《中国教师报》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份教育刊物,和她两个多月的亲密接触,我深深地体会到,她犹如一位长者,引领我在工作业务中不断进取。
更如一位智者,时刻为我解答着教育中遇到的种种困惑。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可谓着“初生牛犊不怕虎”。
站在小学课堂上,我以为自己一名堂堂本科毕业生,面对一群“小屁孩”应该能运筹帷幄,不在话下。
然而,一切并非我想象的那样,小学科学的课堂,我面对的是无法压制的吵闹和不被重视的学习态度。
这一切犹如当头一棒,浇灭了我内心的所有激情,于是,我茫然,困惑。
然而,就在一次无意的机会,我看见了静静躺在办公桌角落的《中国教师报》。
一次随意的阅读,我被《中国教师报》深深吸引,像《现在课堂周刊》,《教育家周刊》等版块,字字句句鼓励着我,犹如海洋上的灯塔,指引我们教师前进的`方向;又犹如喧嚣城市中安静的家,无时无刻都充溢着丝丝的暖意。
该报刊中,有六大板块,像《区域教育周刊》,《现代课堂周刊》,《幼儿教育周刊》,《教育家周刊》…每个版块都各具特色,有一定的针对性,从的不同角度给我指明前行的方向。
最让我觉得受益的是特别报道《课改》,尤其是最近的几期中,我欣喜地看到,话题中不断地重申了作为一名科学教师的重要性和价值。
很多的科学教育者始终在这条孤独的路上不断进取。
像河南省安阳市举办的以“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为主题的“殷都杯”比赛,让我明白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要在课改这条路上发挥先锋作用,要倡导变传统课堂的以“教”为中心,蜕变成新课改理念下的以“学”为中心。
努力在课堂中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那样学生就会回报你无限的精彩…向着“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的新教师的目标孜孜不倦的努力。
要有白居易铁杵磨成针的毅力。
首先,《区域教育周刊》版块主要报道了各个城市各个地区的教育实况、教育新闻,让我的眼界开阔,提醒不要局限于眼下的工作,应该跟上社会的需求,及时改进自己的业务,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生活在小地方,信息闭塞再加之性格内向“一心只教书,两耳不闻事”,所以直到前些日子看到学校贴“征文比赛通知”才知贵报刊的存在。
看都没看过怎么写读后感呢?我想《中国教师报》这么知名报纸应该有电子版吧,于是就开始和《中国教师报》一段情缘。
随着我一次次,一期期的阅读《中国教师报》,我渐渐认识到《中国教师报》是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认识到她的理念——零距离贴近教师,认识到她的办刊宗旨——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
《中国教师报》每个周三出版,一到周三,我便迫不及待的打开《中国教师报》的网站,一个栏目、一个栏目的浏览,寻找、阅读自己关注的文章。
每次我都能有新的收获。
但是我特别的钟爱《中国教师报》的新闻、海外和新观察这三个栏目。
在新闻版中的《一周教育新闻榜》特别吸引人。
在这个栏目中总是汇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媒体、资讯关注的教育界的焦点新闻,特别能开拓教师的视野,引人深思。
我常常把这个栏目看作是全国教育界动向的风向标和最好的教育新闻搜索引擎。
每每浏览了这个栏目之后,我就能知道教育界
又发生了什么大事,教育方面的那些问题有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一旦我想关注什么教育焦点新闻,我都会一期期浏览《一周教育新闻榜》,看看她都收集那些媒体对这个问题的报道,我就能很快的通过这些信息找到这些新闻所在的媒体,深入的了解新闻前前后后。
可以说这样做比在百度里更高效,更准确也更加的权威。
在这里我了解到了吉林高考案件的始末,新高考作文引发的争议,人们对高考加分的高度关注,农村教育的种种不足等等。
海外版又是我关注的一个栏目。
人们都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这个栏目收集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的教育方法,教育动态,同时还有很多的国内著名学者对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教育动态的观察和感悟,特别的发人深省。
在这里我了解了国外的教育制度,英美国家考试制度,英美国家优秀教师……。
其中有许多对我们一线教师是特别有帮助,特别值得一读的。
我就介绍此栏目中介绍的极为优秀的作品之一来说明这个栏目是多么的值得我们关注。
栏目连载的《西方教师学生管理策略精选》一文对我感触极深。
在这连载文章中,我学到了很多、很实用的教师用的一些管理学生的策略,不仅可以完善自己的工作方法,同时也可以
和国内已有的一些方法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不足和优点。
在这一文章中介绍的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策略,可是说,会让很多的中国教师汗颜。
西方教师和他们学生的家长沟通是多么的讲究技巧,多么的富有人文关怀,多么的专业,让人感叹。
这一文章值得许多的班主任教师一读。
海外版就是这样的一个栏目,在这里教师们可以拥有全球性的视野审视自己的工作。
最后我来说说新观察这个栏目。
这个栏目专注于当今流行于教育界的一些弊病进行剖析,给人警示。
有了这样的一面明镜,教师们可以时不时的照一照,找一找自身的一些不足,是不是自己也再不知不觉中跟风学习,而没有深入的理解一些流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自己的工作走入了误区。
由于自身的一些原因我特别钟爱这几个栏目。
其实《中国教师报》的每一个栏目都是精品,都值得每一个老师深入的学习。
我相信每一个教师都能像我一样,在《中国教师报》中找到自己热衷的栏目,能够在《中国教师报》的指导下成长和进步。
在这里我也祝愿《中国教师报》越办越好,继续为广大教师指引方向,继续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心灵的家园,也祝愿《中国教师报》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