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一等奖
《中国建筑的特征》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8《中国建筑的特征》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内容,明确“文法”“可译性”等词语。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课文结构层次。
3.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中国建筑之美。
4.文化传承与启示: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对文中部分术语和主要观点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梁思成:他有着诸多令人赞叹的身份:才女林徽因的丈夫、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儿子、人民英雄纪念碑主持设计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参与设计者、享誉世界的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1901年4月出生于日本东京,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父亲梁启超的影响下,梁思成对祖国有着浓厚的爱国情怀。
1924年,梁思成远赴美国攻读建筑学。
一天,正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的梁思成收到父亲从国内寄来的包裹,里面是一本古籍善本《营造法式》。
这是中国第一本详细论述建筑工程做法的官方著作,是迄今为止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建筑著作。
从1932年到1940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过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物都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全国、全世界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比如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
经过对古建筑的系统调查研究,梁思成得到了丰硕的成果。
1934年,他编著了《清式营造则例》一书,这一部书成为初学中国古建筑的入门必读教材,研究中国古建筑不可缺少的资料,也是如今古建筑修整工作人员常用的工具书。
除了建筑学家,他还是建筑教育家。
1928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举行婚礼,回国后,赴沈阳东北大学任教,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
梁思成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他的学生们总会记得梁思成给自己上课的样子:“先生虽然个头不大,但两眼炯炯有神,而且带着对建筑学专业的无比热爱和自信。
国家一等奖《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中国建筑的特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体味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风格,把握文体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筛选整合信息,理清文章层次脉络,归纳文章的主要观点,合作探究文章相关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树立科学意识;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读出文字背后的拳拳爱国心与浓浓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品味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科普文字背后的人文情怀。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准确概括中国建筑的特征,体会作者的人文情怀。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本文结构思路、说明顺序、语言风格,领会作者的科学精神第二课时:用正确的方法准确筛选概括信息,运用从文中学到的九大特征欣赏中国建筑,理解作者的人文情怀【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播放配乐PPT《汉字中的建筑》,居、室、房、囱、窗等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演变及文字部件的组成,根据这些字的构成猜测“宇宙”二字。
“宇”字甲骨文外面是房屋,下面是横梁和柱子,指向空间。
“宇”本义“屋檐”,从屋檐向上下四方是空间的扩展,“宙”本义“支点”,从支点向古往今来是时间的延伸,合起来,无限的时间与空间,便是宇宙。
中国古人把宇宙想象为一间大房子,天是屋顶,地是台基,天地之间由擎天柱撑起。
这种想象与当时人们居住的建筑是分不开的。
今天我们就继续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看看“梁上君子”梁思成为何如此热爱中国建筑。
二、温故知新1、回顾昨天学的三大块内容:①PPT本文的思路脉络:1-2中国建筑概说:地域广、历史久3- 13 九大特征是什么14-19中国建筑的“文法”为什么20写作目的:古为今用围绕“古为今用”的观点,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是这样的特征。
板书:思路严密。
②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从结构牢到装饰美。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 (5)
中西建筑的不同风格
请同学们谈谈你所了解的梁思成。
1924年,梁思成赴美国入宾夕 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 1944年,梁思成抱病撰写《中 国建筑史》。 1946年,梁思成回到母校清华 大学创办了建筑系。 1953年,梁思成为了北京城古 建筑的拆除问题和吴晗争论, 被气得失声痛哭。 1954年,《中国建筑的特征》 发表。
1947年4月,梁思成 (右四)在纽约与建筑师们 讨论联合国总部设计
中国古代建筑是“拆”是“保”?
“兵来匪往的荒野中,非常不和谐地行走着几位,自带 行李铺盖卷,背着测量仪器考察古建筑的学者……一次又一 次的意外惊喜、骄傲,散落在中国各处的古建筑,被这些执 着的中国学者,一一发现,拍摄、测量、记录在他们的考察 报告中。”
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 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解释, 给我们一个明晰的印象。那么,作者是按照什么 顺序来介绍这些特征的?
写作顺序:作者从结构特征说到装饰特征,由 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
课文题为“中国建筑的特征”,在九点 特征之后为什么又写那么多的篇幅?
中国建筑的‘文法’
(1-2) 二、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3-13) 三、探讨中国建筑的 “文法”。(14-17) 四、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18-20)
细读第二部分,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故宫
部件的装饰作用
霸王拳
三福云
昂嘴
脊吻
瓦当
这些建筑是不是中国的建筑呢?
日韩 本国 越缅 南甸
“古建筑绝对是宝,而且越往后越能体现出它的 宝贵。但是怎样来保护它们,就得在城市的总体规 划中把它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撞到谁,就把谁推 倒,这是绝对不行的……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 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学地对待 它,它会生病的。”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一篇精妙绝伦的自然科学小论文,收录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此篇文章观点鲜明,论证严谨,文笔自然流畅,既深入细致地阐述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又全面总结了其独特风格和卓越技巧。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还提出了一个颇具启发性的问题:各民族建筑之间是否存在“可译性"。
对于已经具备初中阅读基础的高一年级学生而言,这篇课文的学习并不会构成太大挑战。
相反,它将是一次愉快而充满启发的学习之旅,必将让学生们领略到中国建筑的魅力,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 透过文章的深度剖析,我们可以洞悉其内在逻辑,全面把握其核心要义,进而精确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领悟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
2. 通过学习我国的古老建筑艺术,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热爱之情,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对中国建筑独特基本特征的深入挖掘与全面理解,以及对丰富多样风格手法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难点则在于精准把握并形象理解文中出现的专业建筑名词,以便更深入地领悟其背后的深邃文化和历史内涵。
课前准备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展露不凡的认知天赋,然而,在说明文阅读的领域里,他们仍需不断磨砺。
因此,课前,我们将引领他们深入钻研课文,鼓励他们积极搜寻相关资料,并广泛涉猎与之相关的丰富知识,以便更好地领悟和内化课文内容。
这样的精心准备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更能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知识的光芒在他们的心中闪耀。
教学过程《中国建筑的特征》千年文化,历史沉淀,中国建筑矗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诉说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
它们是静默的史诗,是时间的见证,更是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
寺庙、宫殿、民居、亭台,每一座建筑都彰显着中国建筑独特的韵味。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一等奖设计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一等奖设计1、《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一等奖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课要学的内容《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一篇自然科学小论文,其核心是总括说明我国建筑的特征,理解这篇文章的关键是要掌握其文体特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的逻辑性和文章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在初中到高中的课文中,我们已接触过说明文,本课作为自然科学小论文就是说明文的深度发展,即说明文重在说明,而说明性论文重在说明后的论述。
因此,本课在本学科教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有巩固说明文知识、向纵深开掘论文知识、为今后论文写作打基础的作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掌握说明顺序以把握结构的逻辑性,并体会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与严密性,解决这两个重点的关键是要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方法是加强变式训练。
二、目标及其解析目标定位:A、了解这种说明性论文的文体特点;B、理清文章思路,把握结构的逻辑性;C、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目标解析:A、了解就是指对论文与说明文的异同点要弄清楚;B、把握就是指对本文的思路及其思维的逻辑性要理清楚;C、体会就是指对有关句子中起修饰作用的定语的含义及其作用要能准确把握。
三、问题诊断与分析本课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是难以把握思维的逻辑性。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限。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强化学生的抽象思维,加强学生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北京清华园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称为这所著名大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镜,正微微地笑着,平静,坦然,好像刚刚走出家门,到他创建50周年的清华建筑系去上班。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2)
重点:
了解文章的行文特点和结构写法,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难点:
理解课文的关于建筑特征的一些独特论述,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普遍兴趣不高,学习本课时激发学生兴趣是关键。本文作者梁思成,家学渊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浸染,且学贯中西,养成了谨严的治学风格,探究这篇文章的语言运用,学习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可作为本课学习的重点。对于忽视汉语基本功训练的同学,是学习品味语言,锤炼文字的典范教材。善于透视关键语词所传递的语言信息,逐渐形成简洁、严密、清晰的语言风格,对提高阅读和写作小论文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小结全文:
1、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建筑的特征。
2、锻炼了筛选信息、整理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3、了解了两点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
拓展延伸(进一步明确中国建筑的特征)
1、你能不能举出家乡现存的传统样式建筑?
2、想一想有哪些成语、诗句、文句与中国建筑的特征相关,试举例说明。
如:鳞次栉比、金碧辉煌、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琼楼玉宇、碧瓦朱甍、富丽堂皇、钩心斗角等。《滕王阁序》《阿旁宫赋》《林黛玉进贾府》等。
3、(六)至(九)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征。
重点介绍了建筑的结构特征,因为这是建筑中的主体部分。
思考: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什么顺序展开的?
明确:1、由整体到局部
2、由主(结构)到次(装饰)
三、阅读相关文段,摘录信息,思考:在介绍九点基本特征之后,作者谈到了中国建筑的“文法”。 “文法”是指什么?
(7)朱红彩绘,用色最大胆。(8)结构部分成为装饰。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表格预习,初步了解中国建筑的九种特征及本文的说明方法。
2.通过情境模拟、小组合作探究,理解中国建筑的“美"与“文化”。
3.通过本文的学习,发现生活中自己周边建筑的“美"与“文化”。
教学重点:通过情景模拟、合作探究,理解中国建筑的“美"与“文化”。
教学难点:发现生活中自己周边建筑的“美"与“文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很高兴能有这样一次机会与在座的各位同学一起分享梁思成的这篇说明文《中国建筑的特征》。
这篇文章有很多的专业术语给大家带来一定的阅读难度。
同学们觉得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看的?——明确:建筑专业的学者。
①本文选自《建筑学报》(关注课文注释)②“我们就必须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中国‘文章’的。
"(关注人称“我们”)虽然这篇文章有很多的专业术语,但同学们依然很出色地完成了预习工作。
二、初读课文,预习呈现1.呈现预习那么“由结构到装饰"又是什么说明顺序呢?参考:从主到次。
2.探究“图示法”在“平面布置"的“说明方法”中,我们班金洋洋同学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发现,她写的是“列图表",关注到了课文旁边的这幅图,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1)如果我把这两张图片隐去,你读过来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明确:没有图片,纯粹文字,更抽象,只能对文字进行想象,有了图片,更为具体,对说明对象有更清晰的认识。
——板书:清晰(2)那我们很多文章里也有很多插图,也可以让我们对描写对象有清晰的认识,那梁思成的这幅插图与文学性文章中的插图有什么区别?明确:文学性文章中的插图侧重于形象性,说明文中的图示是对文字内容的补充,是文本内容之一。
——板书:简明、补充(3)补充了哪些文章中文字所未能表达的内容?参考:疏密相间、对称之美、和谐之美、规整之美、主次分明、文化(宗法伦理观念)载体……明确:图示法:是对文字说明进行补充、辅助的一种方法,使说明对象简明清晰。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一等奖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派
二、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 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 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古 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 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流派
三、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 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 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 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 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 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流派
九、后现代主义建筑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 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 地位的建筑潮流。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 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 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 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 现有环境融合。
返回
三、结构方法 木材结构。以木材做立柱和横
梁的框架结构。
横梁
立柱
柱子支撑的亭子
四、斗拱
四、斗拱
斗拱特征 用以减少立
柱和横梁交接 处的剪力,还 具有装饰作用
斗拱
各种各样的斗拱
五、举折、举架 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举架
在图中找出立柱、橫梁、斗拱和举架。 橫梁
斗拱
举架
立柱
六、屋顶的装饰作用
木刻
彩漆
浮雕 琉璃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点。这九 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中国建筑 的特征
(一)~(二) 总体特征 (三)~(五 ) 结构体系 (六)~(九) 外观装饰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 (3)
个体建筑构成
群体建筑构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举 (二)讲平面布局,
例 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
子 打 比 方
群落组成,左右呈轴 对称,主要房屋朝南, 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
有“户外的空间”。
故 宫 全 景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举打 例比 子方
(三)介绍了中国建筑 的结构方法,即以“木 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 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 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 这与现代的结构原则上 是一样的。
建筑材料的装饰
木刻
彩漆
浮雕 琉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什么 顺序展开的?
1、由整体到局部 2、由主(结构)到次(装饰)
第二部分结构与说明顺序
总 体
中 国
个别建筑构成 整 特 群体建筑构成 体 征
建 主 结构 木材结构
结
筑
特征 斗拱
构
的
方
基
举折和举架
法
本 特 征
屋顶的装饰作用 局
第三部分 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 (14—19) 法”)。
第四部 以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 分(20) “词汇”,建造新中国建筑作总结。
三、探究中国建筑九大“特 征”的内涵、说明方法。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一)讲立体构成,
作 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 诠 一般是由台基、主体 释 (房屋)和屋顶三个
坡或曲面。
举折、举架
中国建筑的特征
作 比
(六)介绍屋顶,指 出它是“中国建筑中
较 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引 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 用 的比较中,盛称“翘
起如翼”的屋顶是我
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屋顶的装饰作用
中国建筑的特征
第三单元8 《中国建筑的特征》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8 《中国建筑的特征》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体味本文准确生动、简洁严密的语言风格。
引导学生“文寻其脉”,归纳文章的主要观点,并能自主探究体味语言的角度和方法。
领悟作者寄寓文中的拳拳爱国心与浓浓的民族自豪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难点】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图片,请指出右下角图片中的中国传统建筑。
明确:宫殿的屋檐,天坛。
(另外两个建筑是鸟巢和央视大楼)2.你是根据什么特征进行判断的呢?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过渡语:通过同学们的发言,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传统建筑有着鲜明的特征。
那么,中国传统到底具体都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探究竟。
二、理读课文,明特征1.小组合作,文中一共讲了中国建筑的几个特征?这些特征分别是什么呢?请简要概括。
作者认为中国建筑有九个基本特征。
特征一:立体结构单个的建筑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部分构成的。
特征二:对称布局(请学生从文本中找具体特征)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有“户外的空间”。
最能体现这种特征的典型建筑就是北京四合院,坐北朝南的是正房(堂屋),正房两侧有耳房,正房前左右两侧各有东西厢房(东屋西屋),坐南朝北的叫做倒座房(南屋)。
正房住长辈,东西厢房住晚辈,这体现了儒家文化强调的“贵贱有等,长幼有别”的礼制。
特征三:木质结构中国民间有句俗语“墙倒屋不塌”,这种结构以梁柱承重,墙壁只作间隔作用,不承重,因此墙壁位置可以按所需室内空间的大小而安设。
墙壁上的门窗也可以按需要开设,可大可小,可高可低,甚至可有可无,如四根柱子支撑的凉亭。
特征四:斗拱(1)什么是斗拱?明确:“斗拱”是由一些斗形方木块和弓形短木构成的。
(2)请根据课文描述,找出左图中的“斗拱”。
【核心素养目标】8《中国建筑的特征》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核心素养目标】8《中国建筑的特征》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品析简明、准确的语言风格。
把握中国建筑文法和“词汇"的含义。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理清文章思路。
审美鉴赏与创造:思考为何说不同建筑词汇能表达不同的感情;理解各民族之间建筑的可译性。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兴趣,树立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难点:帮助学生弄清文章中建筑属术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中国的音乐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器乐就有独特的二胡、古筝,那么中国的建筑是否一样拥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呢?下面请大家用关键词来写出中国建筑的特征,大家的答案很丰富,我们一起学习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看看我们的答案是否准确。
二、写作背景本文发表于1954年1月。
建国之初,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1950年5月7日梁思成发表了《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1953年,在极“左”思想影响下,一些人主张扫除北京古建筑和古城墙为此,梁思成奔走呼吁:“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
在北京城墙存废的辩论会上他说,拆城墙如同抽他的筋、剥他的皮一样他曾向中央政府谏言,力主在北京城的西面建座新城作为政府所在地,这样便可以完整地保留全部老北京城。
然而,他的呼吁无济于事,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并蒙受不公正对待城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拆除了。
三、作者介绍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生于日本东京,1915—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1.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难点:1.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3.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北京清华园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称为这所著名大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镜,正微微地笑着,平静,坦然,好像刚刚走出家门,到他创建50周年的清华建筑系去上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先生的一篇科普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板书课题)。
2.结合世界各地的建筑体会中西建筑的不同风格(多媒体显示图片)3.作者简介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广东省新会县人。
梁思成教授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
192 8年回国,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 31年。
8《中国建筑的特征》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8《中国建筑的特征》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略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脉络,归纳内容要点,总结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手法。
2、思维发展与提升:横向比较西方古建筑基本特征,理解中外建筑的“可译性"。
3、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义,学习本文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特色。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中国古建筑的特点,激发对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以任务为导向,以项目学习为载体,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或表格,梳理重要内容,归纳要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义,学习本文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一、情境导入:(课前展示学生的摄影作品,内容为城市走廊的凉亭、飞檐斗拱等仿古建筑,配诗句,标作者姓名。
)同学们,想必有着与以往不同的感受。
周末外出赏景时都纷纷拍下了唯美图片,在班级群里分享,我选取了一部分关于建筑的摄影作品,制成了简单的PPT,作为我们本次摄影活动的一个成果,在课前展示。
但是,我们梅河现有的都是仿古建筑,体现的特征不是很全面,真正的中国古建筑到底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的特征》,感受中国建筑之美。
二、写作背景:真正能够体现中国建筑特征的必然是千年帝都北京城的古建筑,但建国初,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1953 年,一些人主张扫除北京古建筑和古城墙。
为此,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等人奔走呼吁:“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
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
在北京城墙存废的辩论会上他说,拆城墙如同抽他的筋、剥他的皮。
他曾向中央政府谏言,力主在北京城的西面建一座新城作为政府所在地,这样便可以完整地保留全布老北京城。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一等奖共46页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一等奖
儒家文化影响
建筑等级制度
儒家文化强调社会等级和秩序,中国建筑中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如宫殿、庙宇等建筑 的规模和装饰都体现了不同社会地位和身份的差异。
中轴对称布局
儒家文化追求和谐与平衡,中国建筑中常见的中轴对称布局体现了这种思想,使建筑在视 觉上达到平衡和稳定。
注重建筑的教育功能
儒家文化注重教育,许多建筑如书院、学堂等体现了对教育的重视,通过建筑的形式和空 间布局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采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专家点评及建议
专家点评
该作品创意新颖,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和普及意义的公开课作品。通过对中国建筑特 征的深入剖析和生动呈现,有助于激发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建议
在后续的创作中,可以进一步拓展中国建筑的多样性和地域性特征,加强对传统建筑技艺和文化的挖掘与传承。 同时,可以结合当代建筑实践和创新成果,探讨传统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与发展,为观众呈现更加全面、深入的中 国建筑特征公开课。
传统建筑保护实践
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传统建筑保护实践,通过修缮、维护、复原等措施,使大 量传统建筑得以保存和传承。
传统建筑保护技术研究
针对传统建筑的材料、结构、工艺等特点,开展保护技术研究,提高保护水平和效果。
现代建筑设计创新
1 2 3
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
现代建筑设计在追求创新的同时,注重融合传统 元素,使传统与现代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03
屋顶形式多样
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多样,包括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等。
这些屋顶形式不仅美观,而且符合建筑结构和功能需求。
建筑材料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一等奖46页文档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6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 一等奖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国家一等奖《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中国建筑的特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体味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风格,把握文体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筛选整合信息,理清文章层次脉络,归纳文章的主要观点,合作探究文章相关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树立科学意识;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读出文字背后的拳拳爱国心与浓浓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品味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科普文字背后的人文情怀。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准确概括中国建筑的特征,体会作者的人文情怀。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本文结构思路、说明顺序、语言风格,领会作者的科学精神第二课时:用正确的方法准确筛选概括信息,运用从文中学到的九大特征欣赏中国建筑,理解作者的人文情怀【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播放配乐PPT《汉字中的建筑》,居、室、房、囱、窗等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演变及文字部件的组成,根据这些字的构成猜测“宇宙”二字。
“宇”字甲骨文外面是房屋,下面是横梁和柱子,指向空间。
“宇”本义“屋檐”,从屋檐向上下四方是空间的扩展,“宙”本义“支点”,从支点向古往今来是时间的延伸,合起来,无限的时间与空间,便是宇宙。
中国古人把宇宙想象为一间大房子,天是屋顶,地是台基,天地之间由擎天柱撑起。
这种想象与当时人们居住的建筑是分不开的。
今天我们就继续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看看“梁上君子”梁思成为何如此热爱中国建筑。
二、温故知新1、回顾昨天学的三大块内容:①PPT本文的思路脉络:1-2中国建筑概说:地域广、历史久3- 13 九大特征是什么14-19中国建筑的“文法”为什么20写作目的:古为今用围绕“古为今用”的观点,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是这样的特征。
板书:思路严密。
②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从结构牢到装饰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练习
1、以兄弟关系来比喻中国周边国家的建筑与中 国中心地区的建筑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它们 属于一个系统(大家庭),从而可见中国建筑 的影响力之大已超出了国家的界限。 2、以“帷幕”比喻墙壁,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中 国建筑中墙壁的作用:“隔断内外”,“划分 内部空间”,而不担负承重的任务。 3、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 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比喻小巧别致的建 筑,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 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恰切明了。
故宫 琉璃屋顶
木刻
彩漆
浮雕
琉璃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点。这九 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二)
总体特征
中国建筑 的特征
(三)~(五 ) 结构体系 (六)~(九) 外观装饰
第二部分结构与说明顺序
中 国 建 筑 的 特 征
中 国 建 筑 的 基 本 特 征
总体
个别建筑构成
特征 主
结构
特征
装饰 次 特征
群体建筑构成 木材结构 局 斗拱 部 举折和举架 屋顶的装饰作用 颜色的选择——朱红 部件的装饰作用
材料的装饰作用
整 体
总 体 特 征 结 构 方 法 外 观 装 饰
文章在九大特征前后分别讲了哪些内容?
全文分为几个部分?
一、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 建筑的影响。(1-2)
斗拱
立柱
六、屋顶的装饰作用
屋顶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翘起如翼”的屋顶
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七、颜色的选择——朱红
八、构件的装饰作用
构建露头。所有构件交接部分都 露出并加工成装饰部分。
美丽屋脊 雕饰瓦当
各式门环
霸王拳
三福云
脊吻
瓦当
九、建筑材料的装饰
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 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
二、中国建筑有九大特征。(3-13)
三、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14-19)
四、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提倡 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 (18-20)
探究 文章中说的建筑的“词汇”“文 法”指的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词汇”指建筑材料, “文法”指建筑 的“规矩”, 这是比喻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 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 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 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 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 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 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 的个性。
检查学习效果
看看下面这些现代建筑, 体现了中国建筑的哪些特征?
红色
国家大剧院内
对称 红色 屋顶
珠 海 金 域 廊 院 小 区 规 划 图
上 海 金 茂 大 厦
塔 式 轴 对 称
重庆人民大礼堂
红色 屋顶 彩绘 对称
布达拉宫
课堂小结: 世界在发展,我们要不断发 展创新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但是,我们也不能摒弃富有 民族特色的古建筑,毕竟民族的 东西,无论何时,都不能丢弃。
梁思成评价林徽因
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 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他诙 谐地说:“所以做她的丈夫 很不容易。中国有句俗话, ‘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 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 ,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 老婆的好。我不否认和林徽 因在一起有时很累,因为她 的思想太活跃,和她在一起 必须和她同样地反应敏捷才 行,不然就跟不上她。”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流派
一、巴洛克建筑 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 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 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 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 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 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流派
二、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 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 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古 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 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才女佳人
20岁的林徽因以才貌双全闻名于北京上层文 化圈。20世纪30年代她业余创作出了具有专业水 准的文学作品,其范围涉及诗歌、散文、小说、 戏剧各个领域,在京派作家圈中声誉鹊起;林徽 因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 主要设计者;她与梁思成情投意合的美满婚姻, 与徐志摩、金岳霖之间超凡脱俗的亲密友情…… 在她生前,没有人能够忽视她的存在。甚至林徽 因的早逝,也留给同辈亲友惘然的失落,因为她 的离去,也预示着他们最具创造力的黄金年华的 结束。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流派
九、后现代主义建筑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 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 地位的建筑潮流。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 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 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 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 现有环境融合。
探究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 的 各民族建筑 之间的“可译性”? 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 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 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 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 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 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 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 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辨字正音
• 墁地( màn) 接榫( sǔn ) 斗拱( ɡǒnɡ ) 帷幕(wéi ) • 蚂蚱(mà zhɑ) 脊吻( jǐ ) 屋檩( lǐn ) 柁墩( tuó dūn ) • 戗兽(qiànɡ) 影壁( bì) • 穹窿( qiónɡ lónɡ )
探究重点
指事物作为标志的 显著特色
中国建筑
的
特征
析 题
研 究 对 象
研 究 方 向
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什么呢?作者是 从哪些方面写中国建筑的特征的? (要求:抓关键词语)
一、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
单个建筑一般由台基、房屋本身和 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屋 顶
房屋
台基
二、平面布置
鸟 瞰 故 宫
平面布置 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
探究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 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 样性的表现。”这种“拘束性和“灵活性” 表现在哪里?用了哪些手法?
“拘束性”指建筑物必须严格遵守一定的 “文法”,即惯例,但是可以在惯例下出现不 同的样式。这种特点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 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的风格,又具的独特性。 用了比喻/类比的修辞手法 所谓类比,即是用不同类(相同类)的两 种事物的比较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流派
七、文艺复兴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继 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 十五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 洲其它地区,形成了有各自特点的各 国文艺复兴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 筑在文艺复兴建筑中占有最重要的位 置。
八、现代主义建筑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流派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 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 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 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 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 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 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流派
五、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 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 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 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 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 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流派
六、浪漫主义建筑 浪漫主义建筑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 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 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 筑风格。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 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 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 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 趣味和异国情调。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流派
三、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 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 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 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 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 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流派
四、古典复兴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是十八世纪60年 代到十九世纪流行于欧美一些国 家的,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罗 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 建筑。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流派
十、折衷主义建筑
折衷主义建筑是十九世纪上半叶 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 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折衷主义建筑 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 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 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 注重纯形式美。
谢谢,再见!
了解中国文化——中 国建筑的特征 ; 加强自然科学文章的 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作者简介
• 梁思成(1901—1972),梁启超长子,我国著 名建筑学家、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 新会县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1915 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 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 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 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 • 1946年为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 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 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 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 副主任等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们英雄 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著作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营造 法式注释》《梁思成文集》(4卷), 作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 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北京市计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