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讲解
人教版高中高三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中国建筑的特征”是偏正短语,中⼼词是“特征”,指⽰物的显著特⾊。
“建筑”⼀词界定了作者的专业学术领域,“中国”⼀词,⽓宇轩昂,视野开阔,表现了作者作为建筑学⼀代宗师开阔的视⾓和强烈的民族⾃豪感。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课⽂ 第⼀节中国建筑之特征 建筑之始,产⽣于实际需要,受制于⾃然物理,⾮着意创制形式,更⽆所谓派别。
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
古代原始建筑,如埃及、巴⽐伦、伊琴、美洲、及中国诸系,莫不各⾃在其环境中产⽣,先⽽胚胎,粗具规模,继⽽长成,转增繁缛。
其活动乃赓续的依其时其地之⽓候,物产材料之供给;随其国其俗,思想制度,政治经济之趋向;更同其时代之艺⽂,技巧,知识发明之进退,⽽不⾃觉。
建筑之规模,形体,⼯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化兴衰潮汐之映影;⼀国⼀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貌。
今⽇之治古史者,常赖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以测其⽂化,其故因此。
盖建筑活动与民族⽂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者也。
中国建筑乃⼀独⽴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
在军事,政治及思想⽅⾯,中国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结构及部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序之进展,直⾄最近半世纪,未受其它建筑之影响。
数千年来⽆遽变之迹,渗杂之象,⼀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构系统,随我民族⾜迹所⾄,树⽴⽂化表志,都会边疆,⽆论其为⼀郡之雄,或⼀村之僻,其⼤⼩建置,或为我国⼈民居处之所托,或为我政治、宗教、国防、经济之所系,上⾃⽂化精神之重,下⾄服饰、车马、⼯艺、器⽤之细,⽆不与之息息相关。
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部,⾮但在其结构本⾝之材质⽅法⽽已。
建筑显著特征之所以形成,有两因素:有属于实物结构技术上之取法及发展者,有缘于环境思想之趋向者。
对此种种特征,治建筑史者必先事把握,加以理解,始不⾄淆乱⼀系建筑⾃⾝优劣之准绳,不惑于他时他族建筑与我之异同。
《中国建筑的特征》(精华版)
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
的骄傲。
六、屋顶的装饰作用
滕王阁
岳阳楼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举 例
(七)从着色方面介绍 中国建筑的特征,指出
子 “在使用颜色上,中国
作 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
比 中最大胆的”,不但在
较 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
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
饰木架部件。
七、颜色的选择——朱红
中国馆
全文的整体结构
•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 一、引论: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
中国建筑的影响(1-2) • 二、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3-13) • 三、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14-19) • 四、结语:建筑传统发扬光大(20)
比喻
文章中说的建筑“词汇”指的是 什么?
中国建筑“词汇”是指中国建筑中 如一轩一楼等那些相对独立的建筑个体, 如同“词汇”遵循“文法”构成文章一 样,它们能遵循中国建筑法式组织起来, 形成建筑的整体。
• 四、作者提出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 译性”问题。
罗 马 凯 旋 门
琉璃牌楼 华 表
凯旋门
罗马圆亭子
(三)介绍了中国建筑的 结构方法,即以“木材做 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 并解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 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结 构原则上是一样的。
结构方法
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
柱子支撑的亭子
中国建筑的特征
列摹 图状 表貌 举下 例定 子义
(四)说明斗拱的作用, 先描述“拱”是“弓形 短木”,斗是“斗形方 木块”,它们组合起来 称“斗拱”。它不但可 “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 交接处的剪力”,还具 有装饰作用。
第二部分结构与说明顺序
总 体
中 国
个别建筑构成 整 特 群体建筑构成 体 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图文精选全文
举例子
“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
作比较
“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作者用这些说明方法,阐述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使原本抽象的专业语言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性,使说明富有形象性和生动性
【审题】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文章在第18段提出“可译性”这一概念,在第19段用“语言和文学”做比喻具体论述。“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求……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答案】
师生探究
1.文章第十五段和第十九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简要分析。
写作背景
自1939年起担任中央博物院建筑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的梁思成,从1942年着手编写《中国建筑史》,两年后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纂的比较完善、系统的中国建筑史,它的完成实现了梁先生从20世纪20年代留美学习时就立下的夙愿——“《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当时就读于宾大建筑系的梁思成,看到“欧洲各国对本国的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写出本国的建筑史”,而日本学术界的许多知名学者也已着手研究中国建筑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建筑史》一书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完成的,它无疑也是当时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的历史产物。
人教版高中高三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三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内容,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对中国建筑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课文学习,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中国建筑的特征。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一些中国著名建筑图片,如故宫、颐和园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建筑的特点。
(2)简要介绍中国建筑的历史背景,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中国建筑有哪些特征?3.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2)分析课文第二段,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在结构上的特点。
(3)分析课文第三段,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在审美上的特点。
4.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中国建筑与其他国家建筑相比,有哪些独特之处?(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课后作业(1)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国建筑特点的短文。
(2)收集有关中国建筑的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
四、教学策略1.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建筑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建筑的特点。
2.采用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结合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通过课后作业的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2.中国建筑图片3.相关资料本节课通过学习《中国建筑的特征》,让学生了解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高中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5
人教版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精讲语篇感知【语篇结构分析】一、(第1、2段)中国建筑体系是个独特的体系。
二、(第3—12段)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三、(第13—16段)中国建筑的“文法”。
四、(第17、18段)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五、(第19段)若想建造具有中国特征的建筑,就必须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
语篇品读【重点语段品读】(一)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它的发展成为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品味】此段采用了两种说明方法。
一、比较说明。
中国建筑中“ 当屋顶是四面坡的时候,屋顶的四角也就是翘起的。
它的壮丽的装饰性也很早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了。
在其他体系建筑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通过比较,说明了中国建筑屋顶的特征。
二、引用说明。
引用《诗经》中“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说明“ 在中国,古代智慧的匠师们很早就发挥了屋顶部分的巨大的装饰性”。
【体会】阅读文章,要善于把握文章内容。
阅读此段,可以通过抓关键句的办法来把握说明中心。
此段的关键句是:“屋顶不但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并且是我们民族所最骄傲的成就。
它的发展成为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二)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
……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品味】这段话采用了比喻说明的方法。
如,“ 建筑的‘ 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
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 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用“ 小品”比喻小巧别致的建筑,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恰切明了。
【体会】这段话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第一句话总说“ 这种‘ 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
中间分说了两层意思:一、文章有多种体裁;二、建筑也有“大文章”或“ 小品”。
【完美导学】8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统编版)
思考1:试分析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体现了文章语言的什 么特点。 (1)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 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 留到了近代。 明确 “至迟”强调最晚截止时间,“已经”点明了这个体系形 成的时间之久,“基本上”是大体上的意思。这几个词语准确、 严密,很有分寸感,符合科学论文的语言特点。
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三单元-8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
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用哪些成语来形容看到的 传统建筑物呢?
美轮美奂、金碧辉煌、鳞次栉比、雕梁画栋、富丽堂 皇、钩心斗角等等。
那么,从这些词语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的中国建筑的特 征有哪些呢?首先,从颜色上我们发现中国建筑以哪些 颜色为主色调?(鲜艳的红、绿、黄)的确如此,大红、 大绿、大黄是我们中国大型建筑的主色调,譬如故宫! 再者,从装饰来看,雕刻、绘画、塑像融合其中。
思考3:什么是“可译性”?提出该概念的依据是什么?提出 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 (1)可译性,即“同一性质”,各民族为了相同的目的选 用自己的建筑手法,建造多种多类的建筑物。 (2)依据: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 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 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 的。 (3)意义:表明不同民族的建筑物实际上是不同民族历史发 展的自然选择,是民族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为文章主旨 的提出张本。
初读感悟
1.明确字音。
厢(xiāng)廊 墁地(màn) 屋檩(lǐn) 接榫(sǔn) 额枋(fāng) 水榭(xiè) 穹(qióng)窿 琉(liú)璃 抱厦(shà) 辉煌(huáng)
任务活动 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任务说明: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 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 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 心思想的方法。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人教课标教材必修5第四单元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关于建筑特征的一些独特论述。
2.学习理清文章思路,归纳作者观点的方法,培养善于透视关键语言信息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的关于建筑特征的一些独特论述,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教读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雅典卫城、意大利的古罗马斗兽场、英国的伦敦大桥、法国的凡尔赛宫、美国的白宫、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这些具有鲜明特征的代表性的伟大建筑,成为人们精神的永恒家园。
那么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建筑,有什麽样的特征呢?我们如何理解我们传统的建筑语汇呢?欢迎大家和我一起来欣赏中国建筑的美,一起走进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的特征》二、作者介绍: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
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三、整体感知:中国建筑的特征1.解题: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偏正短语。
中心词“特征”,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
定语逻辑严密,分为两个层面:“建筑”一词,界定了作者研究的专业学术领域;“中国”一词,气宇轩昂,视野宏观,表现了作者作为中国建筑学一代宗师开阔的视角和强烈自豪的民族情感。
2.结构脉络:•①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
(1-2)•②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3-13)•③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
(14-17)•④作者最后提出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并提出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
(18-20)四、研读赏析1.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中国建筑的特征【1】梁思成①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
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2】,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3】的区域在内。
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②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最近代。
3500年来,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不断地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把它提高,达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辉煌成就。
③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下列九点。
④(一)个別【4】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
⑤(二)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5】、廂【6】、耳【7】、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
在这种布置中,往往左右均齐对称,构成显著的轴线。
这同一原则,也常应用在城市规划上。
主要的房屋一般地都采取向南的方向,以取得最多的阳光。
这样的庭院或天井里虽然往往也种植树木花草,但主要部分一般地都有砖石墁【8】地,成为日常生活所常用的一种户外的空间,我们也可以说它是很好的“户外起居室”。
⑥(三)这个体系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
这就是说,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付梁架。
每一付梁架有两根立柱和两层以上的横梁。
每两付梁架之间用枋、檩之类的横木把它们互相牵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要构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
⑦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分划内部空间而已。
因此,门窗的位置和处理都极自由,由全部用墙壁至全部开门窗,乃至既没有墙壁也沒有门窗(如凉亭),都不妨碍负重的问题;房顶或上层楼板的重量总是由柱承担的。
《中国建筑的特征》 (1)解析
2018年10月18日星期四
6
2018年10月18日星期四
7
少 年 时 的 林 徽 因
2018年10月18日星期四
8
中 年 时 的 林 徽 因
2018年10月18日星期四
9
才女佳人
• 20岁的林徽因以才貌双全闻名于北京上层文化圈。 20世纪30年代她业余创作出了具有专业水准的文 学作品,其范围涉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各 个领域,在京派作家圈中声誉鹊起;林徽因也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 计者;她与梁思成情投意合的美满婚姻,与徐志 摩、金岳霖之间超凡脱俗的亲密友情……在她生 前,没有人能够忽视她的存在。 甚至林徽因的早 逝,也留给同辈亲友惘然的失落,因为她的离去, 也预示着他们最具创造力的黄金年华的结束。
(20) 以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
建造新中国建筑作总结。
2018年10月18日星期四 18
一 、个体建筑构成
2018年10月18日星期四
19
中国建筑的特征
作 诠 释
(一)讲立体构成, 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 一般是由台基、主体 (房屋)和屋顶三个 主要部分构成的。
2018年10月18日星期四
2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8年10月18日星期四
四、斗拱
2018年10月18日星期四
28
2018年10月18日星期四
29
中国建筑的特征
列摹 图状 表貌 举下 例定 子义
(四)说明斗拱的作用, 先描述“拱”是“弓形 短木”,斗是“斗形方 木块”,它们组合起来 称“斗拱”。它不但可 “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 交接处的剪力”,还具 有装饰作用。
中国建筑的特征资料讲解
作 诠 释
木刻、石雕、砖雕等,
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
饰特征。
第二部分结构与说明顺序
总 体
中中 国国
个别建筑构成 整 特
结构
体 群体建筑构成
征
建 筑
建 筑 的
主 特征
木材结构 斗拱
结 局构 部方
的基
举折和举架
法
特本
屋顶的装饰作用
征
特 征
次 装饰 特征
颜色的选择——朱红 部件的装饰作用
外 观 装
材料的装饰作用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指事物作为标志的
显著特色 探究重点
中国建筑 的 特征
析题
研
研
究
究
对
方
象
向
回顾文章的结构脉络
(1—2) 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 的影响。
(3—13) 分析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重点一)(本节探究点)
(14—19) 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
(重点二)(下节质疑点)
六、屋顶的装饰作用
中国建筑的特征
列 (六)介绍屋顶,指
图 表 作
出它是“中国建筑中 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比 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
较 的比较中,盛称“翘
引 用
起如翼”的屋顶是我 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七、颜色的选择——朱红
中国建筑的特征
列举 图例 表子
作 比 较
(七)从着色方面介绍 中国建筑的特征,指出 “在使用颜色上,中国 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 中最大胆的”,不但在 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 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 饰木架部件。
塔
海
式
金
茂 大
人教版高中高三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三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中国建筑的特征”是偏正短语,中心词是“特征”,指示物的显著特色。
“建筑”一词界定了作者的专业学术领域,“中国”一词,气宇轩昂,视野开阔,表现了作者作为建筑学一代宗师开阔的视角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课文第一节中国建筑之特征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
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
古代原始建筑,如埃及、巴比伦、伊琴、美洲、及中国诸系,莫不各自在其环境中产生,先而胚胎,粗具规模,继而长成,转增繁缛。
其活动乃赓续的依其时其地之气候,物产材料之供给;随其国其俗,思想制度,政治经济之趋向;更同其时代之艺文,技巧,知识发明之进退,而不自觉。
建筑之规模,形体,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
今日之治古史者,常赖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以测其文化,其故因此。
盖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者也。
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
在军事,政治及思想方面,中国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结构及部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序之进展,直至最近半世纪,未受其它建筑之影响。
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渗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表志,都会边疆,无论其为一郡之雄,或一村之僻,其大小建置,或为我国人民居处之所托,或为我政治、宗教、国防、经济之所系,上自文化精神之重,下至服饰、车马、工艺、器用之细,无不与之息息相关。
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
建筑显著特征之所以形成,有两因素:有属于实物结构技术上之取法及发展者,有缘于环境思想之趋向者。
对此种种特征,治建筑史者必先事把握,加以理解,始不至淆乱一系建筑自身优劣之准绳,不惑于他时他族建筑与我之异同。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说明方法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说明方法中国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非常明显,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美学的特殊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融合了自然与人文的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人文的追求。
本文将从建筑的整体气势、结构、装饰、材料等方面逐一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
首先,中国建筑的整体气势通常体现出雄伟、壮丽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整体布局的庄严和宏伟,建筑的结构和形式通常都具有雄浑的气势。
比如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常常采用横轴对称的布局,整体造型线条流畅,富有庄严和肃穆之气。
另外,诸如寺庙、陵墓等建筑也常以山形或水形作为构思,让人感受到与自然景观的交融,展现出了中国古代建筑雄伟壮丽的整体气势。
其次,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非常明显。
中国传统建筑采用木结构作为主体结构,这与西方建筑中多采用石头、砖块等不同。
中国木结构建筑在结构上具有独特的特点,采用榫卯、斗拱等工艺,使得建筑能够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保持稳定。
同时,中国古代建筑也充分考虑了建筑的抗风性,大多采用斗拱结构来增强建筑的稳定性。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的屋檐造型也是其结构特点之一。
多采用回廊、檐角之间的榫卯结构,塔刹的檐角多为弧形,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结构美学。
再次,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也是其独特之处。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主要特点是“工笔绘画”,这种装饰方式使得建筑装饰形式上凝练、轻盈而又丰富多彩。
建筑上的砖雕、木雕、砖刻等精美的装饰,表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对于艺术的追求。
比如古代的宫殿、寺庙等建筑的木雕、砖雕通常都构思精巧,图案丰富,色彩艳丽,这些精美的艺术装饰给建筑增添了灵气和生机。
最后,中国古代建筑的材料也是其独特特点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采用的是木材和砖瓦,这种建筑材料具有天然、环保、易得等特点,是中国古代建筑材料选择的首选。
而且,中国古代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充分考虑了建筑的实用性和美学性,使得整体建筑更显华丽和雄伟。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在于其雄伟、壮丽的整体气势,独特的结构特点,精美的装饰风格以及天然、环保的建筑材料。
人教版高中高三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三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原文及教案第一节中国建筑之特征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
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
古代原始建筑,如埃及、巴比伦、伊琴、美洲、及中国诸系,莫不各自在其环境中产生,先而胚胎,粗具规模,继而长成,转增繁缛。
其活动乃赓续的依其时其地之气候,物产材料之供给;随其国其俗,思想制度,政治经济之趋向;更同其时代之艺文,技巧,知识发明之进退,而不自觉。
建筑之规模,形体,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
今日之治古史者,常赖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以测其文化,其故所以。
盖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者也。
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
在军事,政治及思想方面,中国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结构及部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序之进展,直至ZUI近半世纪,未受其它建筑之影响。
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渗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表志,都会边疆,无论其为一郡之雄,或一村之僻,其大小建置,或为我国人民居处之所托,或为我政治、宗教、国防、经济之所系,上自文化精神之重,下至服饰、车马、工艺、器用之细,无不与之息息相关。
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
建筑显著特征之所以形成,有两因素:有属于实物结构技术上之取法及发展者,有缘于环境思想之趋向者。
对此种种特征,治建筑史者必先事把握,加以理解,始不至淆乱一系建筑自身优劣之准绳,不惑于他时他族建筑与我之异同。
治中国建筑史者对此着意,对中国建筑物始能有准确之观点,不作偏激之毁誉。
今略举中国建筑之主要特征:一、于结构取法及发展方面之特征,有以下可注意者四点:(一)以木料为主要构材凡一座建筑物皆因其材料而产生其结构法,更所以结构而产生其形式上之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笔记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笔记第一篇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国建筑的特征》这篇课文。
一说起中国建筑,那可真是太有特色啦!你看那屋顶,高高翘起的檐角,就像鸟儿展开的翅膀,是不是特别美?这叫飞檐,不仅好看,还能让雨水快速流走,实用得很呢!还有那墙壁,有的是用砖头砌成,有的是用木头搭建,各有各的妙处。
而且墙上还常常有精美的雕刻,什么花鸟鱼虫、人物故事,活灵活现的,仿佛在跟你讲述着古老的传说。
中国建筑在布局上也很有讲究。
四合院大家都听说过吧?几间房子围在一起,中间是个院子,一家人住在一起,热热闹闹,温馨又和睦。
而且这种布局还有利于采光和通风,住着可舒服啦!建筑材料也很特别哦!木头可是咱们老祖宗常用的宝贝,经过能工巧匠的加工,能变成各种各样精美的构件。
还有那砖头、石头,也都被巧妙地运用,建造出坚固又美观的房子。
中国建筑的装饰也不容忽视。
门窗上的雕花,柱子上的彩绘,每一处细节都透着精致和用心。
这可都是工匠们的心血之作,让人忍不住赞叹他们的高超技艺。
中国建筑就像是一部丰富多彩的史书,每一个特征都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记忆。
怎么样,小伙伴们,是不是觉得特别有趣?第二篇嗨,朋友们!今天接着跟大家唠唠《中国建筑的特征》。
咱们中国建筑的结构那叫一个巧妙!比如说斗拱,小小的构件,却有着大大的作用。
它既能支撑起沉重的屋顶,又能增加建筑的美观,简直是天才的设计。
还有那些宫殿、寺庙,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走进去,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的辉煌和庄严。
那一根根粗壮的柱子,撑起了一片天空,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建筑在色彩方面也很有一套。
红墙黄瓦,那是皇家的气派;白墙黑瓦,透着江南的婉约。
色彩的搭配不仅好看,还蕴含着不同的寓意。
而且,中国建筑和周围的环境总是融合得那么完美。
在山水之间,一座古建筑静静地矗立着,就像一幅天然的画卷。
这就是咱们常说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再说那园林,曲径通幽,一步一景。
假山、池塘、亭台楼阁,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11、《中国建筑的特征》讲解
四、词语释义 大同小异: 大部分相同,只有少部分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变万化: 有千万种变化,形容变化非常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闻乐见: 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图表: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 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通过什么图表的展示,使读者 对什么的理解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 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 (给什么下 定义,科学、准确、精练、严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内涵) (7)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 (8)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 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把什么比喻成 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9)摹状貌: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10)引资料: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引用什么资料,更充实具体地 说明了什么) 注: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 等。
等,对说明的主要对象进行说明的。
对啊!除此以外,我认为阅读这类 文章,理解文中 重点词语和句子 的含意 也非常重要,尤其是注意品味科普文章 简明、严密、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更好地帮 助我们深入地理解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 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 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 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 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 事物的习惯,是最合理的顺序 。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 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 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 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凡 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 宜。 以上是说明文几种常见的说明顺序。针对不同的说明对象,我们应用不同的说 明,但实际上这几种说明顺序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综合运用,只是以 哪种说明顺序为主罢了。在考虑运用何各说明顺序时,既要注意客观事物本身 的特点,又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只有合理地运用说明顺序,才能使说 明文的写作完成得更好
人教版高中高三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三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中国建筑有典型的民族特色,这些特色是在长时间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形成的。
中国建筑一般采用清凉、明快、简练、含蓄的风格,这种风格体现了中国人崇尚和谐的精神。
中国建筑最典型的特点是注重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注重利用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来调和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包括殿堂、宫殿、园林和寺庙等。
其中,殿堂饰以琉璃瓦、彩画、木雕等,色彩斑斓,华丽而不庸俗。
宫殿则宏伟壮观,富有气势,游客可在这些建筑中体味到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威严与尊荣。
园林则注重自然与人工相融,构建小巧玲珑的景观,体现了中国人对环境的审美追求。
寺庙则处处以素净清幽为主,反映了中国人对宗教信仰和平安祥和的向往。
中国现代建筑也在不断发展进步,现代建筑大多是建筑师结合西方建筑风格创造的。
其中,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上海的外滩金融城等都是以现代化的面貌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建筑实力。
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特色;2.探究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与哲学思想;3.了解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历程与成就;4.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意识。
教学重点1.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色;2.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与哲学思想;3.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教学难点1.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思路和哲学思想;2.掌握中国现代建筑的新理念和技术。
教学方法1.授课;2.分组讨论;3.群体讨论;4.走进建筑,实地考察。
教学步骤及内容1.教师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给学生查看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特点,让学生感受到传统建筑的美和文化底蕴。
2.教师讲解(20分钟)讲解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思路和哲学思想,包括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建筑的组成结构、建筑的装饰和色彩、建筑的文化内涵等方面。
3.分组讨论(20分钟)分成小组,结合学校及家乡的传统建筑,讨论其主要特色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多样性和文化丰富性。
中国建筑的特征—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 (1)
4.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 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以弟兄关系来比喻中国周边国家的建筑与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 它们属于一个系统(大家庭),从而可见中国建筑的影响力之大已超出了国家的界限。
5.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 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以“帷幕”比喻墙壁,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中国建筑中墙壁的作用:“隔断内外”,“ 划分内部空间”,而不担负承重的任务。
6.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 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比喻小巧别致 的建筑,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恰切明了。
中
走进中国建筑的特征
国
建
筑
快速阅读层次的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把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埋怨(mán) 接榫(sǔn) 厦门(xià) 辍学(chuò) 穹窿(qióng) 哺育(bǔ) 门槛 (kǎn) 直栏横槛(jiàn)
本文的结构:第一部分(1~2):中国建筑具有独特的体系第二部 分(3~13)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㈠(㈠~㈡)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讲立体构成——讲平面布局㈡(㈢~㈤)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结 构方法——斗拱的作用——“举折,举架”的作用㈢(㈥~㈨)中 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屋顶——着色——装饰部 件——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第三部分(14~16)中国建筑的风格和 手法第四部分(17~19)各民族建筑的可译性
二是热爱。日本奈良有着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唐代木建筑,那是梁思成的保护之功。林徽音的三弟 林恒,是一个年轻的空军飞行员,刚刚牺牲于对日空战。但在1945年初,美军开始猛烈轰炸日本本土的 时候,梁思成赶到美军设在重庆的指挥部,向布朗森上校陈述保护奈良城的重要性。布朗森不明白一个 中国人为什么要保护日本的古建筑,但是美军指挥部还是高度重视梁思成的建议。美国的原子弹终于没 有投向奈良。
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40页)
第四部分 (18-20段) 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
代社会中发扬光大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
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 找出关键词、关键句,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归纳这些特点。
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 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
①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 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以弟兄关系来比喻中国周边国家的建筑与中国 中心地区的建筑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它们属于一 个系统(大家庭),从而可见中国建筑的影响力之 大已超出了国家的界限。
②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 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生字词
jù
遽变
màn
墁地
qiónɡ lónɡ
穹隆
huī
如翚斯飞
chsēnǔgn
接榫
fānɡ
额枋
yì
翼
jǐ
脊吻
xiè
水榭
03. 整体感知
ZHENGTIGANZHI
1.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1-2段) 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 第二部分 (3-13段) 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 (14-17段) 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揭示“为什么”的
2.怎样理解文中 提出的“中国建 筑的‘文法’”?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 “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 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 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 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 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 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 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 特的个性。
高中语文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解读
高中语文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解读《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一篇科学小论文,属于实用类文本。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解读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
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①,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区域在内。
(①葱岭:古山脉名,传说以山多青葱而得名。
包括天山、帕米尔高原、昆仑山等。
)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间属于一家的关系。
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近代。
3500年来,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不断地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把它提高,达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辉煌成就。
第一部分(第1、2段),作者首先指出中国建筑体系是个独特的体系,点出本文说明的中心,接着从地域和历史,即空间和时间两方面作了简要的说明。
地域分布是广阔的,不独局限于中国境内,几乎涵盖了整个东亚大陆:西起葱岭,东到日本,南至越南,北至蒙古;历史则源远流长,公元前1500年时,这个体系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并“一直保留到了近代”,在3500年的历史中不断完善。
这样,作者便从世界和历史的高度,突出了中国建筑体系在世界文化史中的独特地位。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下列几点。
(一)个别的建筑物①,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
(①个别的建筑物:指相对独立的一座房屋。
个别,在这里是单独的意思。
)(二)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①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②、厢③、耳④、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感知
(六)至(九)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六)介绍屋顶,指 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盛称翘起如翼的 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七)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指出"在使用颜色 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且还大 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八)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 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强的装饰形状或图案。(九)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 的装饰特点,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 征。
第四单元 · 科普
中国建筑的特征
本课时编写:洛阳市 李金霞老师
课文导入
北京清华园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称 为这所著名大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 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镜,正微微 地笑着,平静,坦然,好像刚刚走出家 门,到他创建50周年的清华建筑系去上 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先生的一篇科 普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
整体感知 (3)作者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点?这九点可以概括为哪三个方面?
【明确】
(一)(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一)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 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二)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 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
背景介绍
1931年9月,在创立以研究中日古代建筑为宗旨的中国营 造学社社长朱启钤先生的邀请下,梁思成离开东北大学,回到 北平,进入中国营造学社任职,开始踏上了他研究中国建筑发 展史的漫漫长路。为了积累资料和寻求科学依据,梁思成开始 了他的艰苦的,同时也是颇具独创性的建筑调查活动。在长达 几十年的时间里,他跋山涉水,历尽困难,陆续实地考察了河 北、山西、浙江、山东、河南、陕西以及西南地区的古建筑遗 迹,进行了大量的拍照、测绘、资料整理和科研工作,于1944 年写成《中国建筑史》。
(三)至(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三)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木 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 骨架"从结构原则上是一样的。(四)说明斗拱的作用,先给予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拱是"弓形短木", 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 装饰作用。(五)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整理文章的结构脉络。 (2)小组系是独特的,并从地域和历史,即空间和时 间两方面作了简要的说明。地域分布是广阔的,不独局限于中国境内,几乎 涵盖了整个东亚大陆:东到日本,南至越南,北至蒙古。历史则源远流长, 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公元前1500年时,这个体系就"已经基本形成了", 并"一直保留到了近代",在3500年的历史中不断完善。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的基本意思; 2.理解建筑的“文法”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 3.品味自然科技小论文语言简洁、严密、明晰的特点。
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广东省新会人,其父梁启超。中 国近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中国建筑教 育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中国古建筑 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 动者。曾主持我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作品有《清 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等。
最后,作者提出了"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指出同一性质的建筑,各民 族"建筑语言"的风格是不一样的,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心理,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我们 首先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建筑风格,才能用它的"文法"和"词汇"为新中国的建筑事业服务。
课堂探究
(1)如何把握全文的整体结构?
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1)帷幕( wéi ) (2)垂脊( jǐ ) (3)接榫( sǔn ) (4)穹窿( qiónɡ) (5)翘起( qiào) (6)点缀(zhuì)
(7)辍学( chuò ) (8)抱厦( shà ) (9)切削( xiāo ) (10)角叶( jiǎo) (11)槛( kǎn ) (12)柁墩(tuó)
(13)额枋( fānɡ ) (14)戗兽( qiànɡ ) (15)水榭( xiè ) (16)檩( lǐn ) (17)墁地( màn ) (18)框架(kuànɡ)
理解词义
(1)抱厦: 围绕厅堂、正屋后面的房屋。 (2)厢: 厢房,在正房前面两旁的房屋。 (3)耳: 耳房,跟正房相连的两侧的小房屋,也指厢房两旁的小屋。 (4)替木: 联系桁(檩)与斗拱的短木枋。 (5)昂: 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斜撑或杠杆作用。 (6)额枋: 檐柱之间的联系梁,用以承托其上的斗拱。 (7)戗兽: 垂脊上的兽形装饰构件。 (8)墁: 用砖、石等铺地面。 (9)瓦当: 筒瓦的头部,上面多有装饰性的文字、图案。 (10)垂脊: 从正脊沿屋面下垂的脊。 (11)正吻: 正脊上的鸟兽形装饰构件。 (12)正脊: 屋顶前后两斜坡相交而成的脊,位于屋顶最高处。 (13)喜闻乐见: 喜欢听,乐意看。
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解 释,给读者一个明晰的印象。
然后,作者提出了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从更深层次上探讨了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 这种风格,既有一定之规,"有一定的约束性",表现出"千篇一律"的一面;又可以灵活创 新,"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表现出"千变万 化"的一面。作者以"词汇"和"文法"为喻,说明了"建筑的'文章"'的构成原理,并进而与世界 各民族的建筑相比较,说明中国建筑一直坚持木架结构法,并把它发展得尽善尽美,不但 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