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3《兼爱》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旧的政治、经济以 及社会伦理秩序渐趋瓦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 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于变革之中。当时的社会,到处充满 着大国攻小国、强凌弱、众暴寡、贵傲贱的不合理现象,甚至出现 了下层人民被迫“易子而食”的惨剧。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 时代里,墨子这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和平的倡导者,目睹了当时 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首先提出了为广大平民着想的“兼爱”思想 主张。
迁移练笔 请以“看人不可求全责备”为题目,运用正反对比法,写一个300 字左右的议论性文段。
示例: 看人不可求全责备
看待一个人,我们不能只看到其自身的不足而忽视他的特长。 西汉的汉文帝,明知贾谊是难得的人才,却不重用他。后人李商 隐叹曰:“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原来汉文帝向贾谊请 教的不是治国大计,而是些鬼神之说。贾谊难怪无言以对。而汉文 帝却因此弃贤臣不用。呜呼,求全责备误人竟至于此!
②层层推理,正反对比。本文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论证道理,由小 及大,层层推理,正反对照,通俗易懂。行文中作者抓住事物的内在 联系,揭示其相互间的利害关系,如君臣、父子、大夫和诸侯之间 的爱与不爱的关系及其正反不同的结果,通过结果的对比,由浅入 深,一层一层地深入下去,使要表达的意思清清楚楚。
(2)在语言方面,文风质朴,不重文采。就近取譬,至为浅近,重在 以理服人。没有铺陈扬厉的气势,也没有辞藻华丽的语句,读起来 更没有佶屈聱牙之感。在《兼爱》整篇文章之中,字里行间都散发 着一种浅白朴实的文气,让我们在赞叹墨子论辩色彩的同时,也感 受到了他清新质朴的文风。
6.孟子的仁爱和墨子的兼爱,究竟有什么区别? 点拨:(1)儒家“仁”的核心价值——强调“忠孝”,人与人之间要有 贵贱尊卑之分。《孟子·尽心上》中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 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也就是说,对于万物, 只需要爱惜,但不需要用仁德对待。对于老百姓呢,只需要仁德,但 不需要亲爱。所以孟子的仁爱是有等级的,有先后次序的,并不是 平等无差别的爱,这就是“仁爱”。 (2)墨家“兼爱”的核心价值——倡导博爱,人与人之间没有贵贱 尊卑之分。墨子直接把别人的国家看成自己的国家,把别人的亲人 看成自己的亲人,把别人看成自己。爱自己多少,就要爱别人多少; 爱自己父母多少,就要爱别人父母多少,一视同仁,一律平等,分毫不 差。这就是“兼爱”。墨子的兼爱实际上倡导四海之内皆兄弟,相互 关爱,团结互助,没有怨恨,没有矛盾,没有战争,这也正是我们人类所 追求的理想社会。
观点3:继承墨子的“兼爱”思想,弘扬墨子身体力行的“兼爱”精 神,促进社会和谐。墨子和墨家学派提出“兼爱”作为治世理想,而且 墨家从墨子到其弟子,都亲身参加生产劳动,为他人利益而不爱惜 自身,奔走四方解人急难。墨子的这种思想,就像我们今天所说的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他那种身体力行的精神,也确实给了我们 很大的感召力。如能弘扬墨子所倡导的“兼爱”精神,并能尽我所能, 身体力行,那么对消除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化解民事纠纷,在全社会 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扶贫济困的风气,以及促进社会和谐是 有很大益处的。
3.墨子说:“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那么他是如何分析产生这 种混乱的原因的?
点拨:墨子从彼此两方面进行分析:君自爱不爱臣,臣自爱不爱 君;父自爱不爱子,子自爱不爱父;兄自爱不爱弟,弟自爱不爱兄。这 种“利己”“亏他”的现象,都是由于不相爱引起的。“虽至天下之为 盗贼者,亦然。” 即使是小偷、强盗也是这样的,偷盗别人的家来使 自己家得利。以至于“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 已矣。” 天下的混乱,全部都在这里了。 损人利己是天下混乱的总 根源。
①若使天下兼相爱(假使,如果) ②爱人若爱其身(就像) (3)若 ③彼与彼年相若也(同,相当) ④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
和反问句)〕 ⑤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人称代词,你) ①恶施不孝(wū,相当于“何”,怎么) (4)恶 ②交相恶则乱(憎恨) ③廉君宣恶言(坏;不好)
4.词类活用
观点2:墨子“兼爱”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借鉴作用。墨 子说:“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其次,“兼爱” 是社会公德。“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也 就是说“兼爱”与“相利”是统一的。再者,消除社会罪恶产生的基本 方法是“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 措施就是力倡“兼爱”,“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 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4.既然墨子认为“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那么他提出了怎样 的方法来解决“乱”呢?本文又是如何论证的?
点拨:“兼相爱”是治理社会混乱的良方。 他说:“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如果让 天下人都彼此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会有不孝顺的人吗?用反 问句来作肯定的回答。“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 乎?”臣子对君王父兄孝顺,君王父兄还会有不慈爱的人吗?视人若 己,爱人若爱其身,就不会出现君不惠、臣不忠,父不慈、子不孝,兄 不友、弟不恭的情况;也就不会出现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乱,甚至 连小偷强盗也会没有了,像这样天下就能得到治理。“故子墨子曰 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所以墨子说:不能不劝人彼此相爱,就 是这个道理。
(1)故亏.父而自利
亏:使动用法,使……受损wk.baidu.com。
(2)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
盗:动词作名词,小偷。
(3)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利:使动用法,使……受利。
(4)故贼.人以利其身 贼:名词作动词,伤害。
5.古今异义 (1)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古义:给人治疗。 今义:攻击别人。 (2)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 古义:小偷和强盗。 今义:小偷。 (3)大.夫.各爱其家 古义:古代官职名。 今义:对医生的尊称。 (4)视弟.子.与臣若其身 古义:弟弟、儿子。 今义:徒弟。
任务二 把握思想观点 5.“兼爱”的思想可谓是墨子为当时的乱世开出的灵丹妙药,它 对当时的社会有效吗? 点拨:由于墨家是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客观地反映了身处贫 困与战乱的人们的愿望,因而它成为战国时期一大学派。但是,这 种“兼爱”的学说在封建等级社会难以施行,且墨子所处的时代正值 春秋末战国初,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此时所出现的 社会动乱并不是墨子所简单朴素理解的各方不兼爱、“交相恶”引 起的,而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因此,墨子的这种兼爱的 思想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理想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
(1)焉 停顿) ④犹且从师而问焉(表第三人称,相当于“之”) ⑤割鸡焉用牛刀(表疑问,哪里,怎么) 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相当于“于之” , 在哪里)
①故亏父而自利(所以) ②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旧的;原来的) (2)故 ③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旧交情) ④暮去朝来颜色故(衰退;衰老) ⑤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故意;特意) ⑥此物故非西产(同“固”,本来)
墨家 墨家学派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墨子),是诸子百家 之一。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 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 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 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平等地相爱(兼爱);反 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等。 因为墨家思想独有的政治属性,兼之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的政策,墨家不断遭到打压,并逐渐失去了存身的现实基础。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初步了解了墨子的“兼爱”思想,那么继承墨 子“兼爱”思想,对于我们当今现代社会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点拨:观点1:墨子的“兼爱”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宗旨是 相一致的。墨子的“兼爱” 思想不是局限于社会的等级身份范围,而 是充盈着现代意义上人道主义的博爱精神。以兼相爱治理天下,让 耳聪目明的人都互相帮助,身强体壮的人都互相帮忙,具有道德学 问的人都互相教诲,使年老而没有妻子儿女的人得以颐养天年,年 幼弱小没有父母的儿童有所依靠而长大成人,使饥者都得食,寒者 都得衣,劳者都得息,乱者都得治。这样,所有天下的祸害、抢夺、 怨恨,都可以不发生,这是由于相爱的缘故,所以仁者称赞它。因此, 墨子的上述“兼爱”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不相矛 盾的,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完全一致的。
教学目标:
运用所学的实词、虚词及句式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体会“兼爱”的思想内涵。 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01 知人论世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方面的知识,去阅读浅易的文 言文。 2.体会“兼爱”的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 始人,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子出身平民,注重实践,善于制作,相 传他的木工技术,与鲁班齐名;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响,后嫌儒家的 “礼”过于烦琐,创建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
正反对比论证方法 墨子善于抓住事物的内在联系,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论证,如君 臣、父子、大夫和诸侯之间的爱与不爱的关系及其正反不同的结 果,通过结果的对比,由浅入深,一层一层地深入下去,使要表达的意 思清清楚楚。 正反对比法,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 这种方法有两种情况: 1.横比。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 的或者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对比,对错误的或者坏 的事物予以否定,对正确或者好的事物进行肯定。 2.纵比。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 较。今昔进行对比,往往能给人深刻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效果。
任务一 理解文章内容 1.如何理解“兼爱”? 点拨:“兼”就是“广泛地、全部地”;所谓“兼爱”,就是“跳出自爱 的狭小圈子,广泛地、全部地爱,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兼相 爱”指的是一种不分尊卑贵贱、平等无差别的爱,是全体的、无差 等的爱,与孔子所谓“爱人”的主张有所不同。 2.文章第一段是如何说理的? 点拨:第一段先用比喻论证法,提出要治理好天下混乱的状况, 就要知道发生混乱的原因,就像医生要知道病人的病根,才能对症 下药,把病治好一样。作者用形象、易懂的比喻,说明“治天下”,“必 知乱之所自起” 的重要性,以此来引起下文。
02 基础过关
1.读准字音
加点字
读音
焉.
yān
兼.
jiān
2.通假字 (1)当.察乱何自起 “当”同“尝”,意义:尝试。 (2)故不孝不慈亡. “亡”同“无”,意义:没有。
(3)故盗贼有.亡
“有”同“又”。
加点字
譬. 恶.
读音 pì wū
3.一词多义 ①焉能治之(于是)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常用在句末,根据情 况可译为“啊”“呢”“了”等,有时也可不译) ③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作句中语气词,表示
6.文化常识 圣人:一是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二专指孔子。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03 析文释义
兼爱
04 重点剖析
本课阐述了墨子“天下兼相爱则治”的思想主张。文章从探究 世乱的根源入手,从反面证明了“乱何自起?起不相爱”的症结,然后 对症下药,从正面指出治乱的灵丹妙药是“兼相爱”,并具体阐述了什 么是“兼相爱”和实施“兼相爱”的社会效果,从正面证明了“兼相爱” 的重要性,最后告诫人们 “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任务三 赏析艺术特色 7.《兼爱》一文在说理和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 点拨:(1)在说理方面,逻辑严密,论辩一气呵成,富有说服力。 ①有很强的逻辑性。文章开头提出“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必知乱之所自起”的观点,接着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起不相 爱”,接着又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最后总结“故天下兼相爱则治, 交相恶则乱”。文章中每一段的开头句都是一个小的分论点,但段 与段中间又环环相扣,一气呵成,逻辑严谨,结构富有层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