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册PPT课件 共644张PPT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3琵琶行 优秀课件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3琵琶行 优秀课件
点评: 以音写声、以人衬声、惜墨如金、无尽感伤
讨论:这首诗是如何表现乐声美妙的?
1、以声喻声,声中有情,声中有形。用一连串比
喻(博喻)来描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 不仅以读者熟悉的种种声音来形容读者比较生疏的 琵琶声,还使读者在闻其声的同时能见其形 ,激发 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2、直接妙语点睛,通过对乐声的描写评价来揭示 乐曲的无穷含蕴。
第二曲
雄浑、激昂、大气
过程
场景
特点
方法
序曲(初弹):转、拨、掩抑、思、诉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以议评声
《 霓
开始:大小弦弦——嘈切嘈 切——急私雨语

错杂弹、落玉盘
浊杂粗重 轻细凄切 清脆圆润
以喻摹声 以形绘声
》 过渡:间关—滑 幽咽—难 婉转凝咽
《 六
发展:冷涩—凝绝 不通—暂歇 声弦暂歇
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 其乐融融; (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 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 其情凄凄。(谪居九江,凄凉落魄)
京官→谪官:恨
青衫泪 —— 同是天涯沦落人 风物意 —— 一枝一叶总关情 琵琶声 —— 尽诉心中悲伤情
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 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 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 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 体裁的作品。
关于歌、行、引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 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 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 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 乐府名曲之一。
急切愉悦
激愤难言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三语文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三语文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三语文课件16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PPT课件.rar16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PPT课件3.rar16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PPT课件2.rar 15 凤蝶外传PPT课件3.rar15 凤蝶外传PPT课件2.rar15 凤蝶外传PPT课件1.rar14 宇宙的边疆PPT课件3.rar14 宇宙的边疆PPT课件2.rar14 宇宙的边疆PPT课件1.rar13 动物游戏之谜PPT课件2.rar13 动物游戏之谜PPT课件1.rar12 师说PPT课件3.rar12 师说PPT课件2.rar12 师说PPT课件1.rar11 过秦论PPT课件3.rar11 过秦论PPT课件2.rar11 过秦论PPT课件1.rar10 劝学PPT课件3.rar10 劝学PPT课件2.rar10 劝学PPT课件1.rar9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3.rar9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2.rar9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1.rar8 李商隐诗两首PPT课件2.rar8 李商隐诗两首PPT课件1.rar7 琵琶行并序PPT课件3.rar7 琵琶行并序PPT课件2.rar7 琵琶行并序PPT课件1.rar6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五首(其三)PPT3.rar 6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五首(其三)PPT2.rar 6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五首(其三)PPT1.rar 6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PPT课件3.rar 6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PPT课件2.rar 6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PPT课件1.rar 6 杜甫诗三首登高PPT课件3.rar6 杜甫诗三首登高PPT课件2.rar6 杜甫诗三首登高PPT课件1.rar5 蜀道难PPT课件3.rar5 蜀道难PPT课件2.rar5 蜀道难PPT课件1.rar4 老人与海PPT课件2.rar4 老人与海PPT课件1.rar3 十八岁出门远行PPT课件2.rar3 十八岁出门远行PPT课件2 (1).rar 3 十八岁出门远行PPT课件1.rar2 祝福PPT课件3.rar2 祝福PPT课件2.rar2 祝福PPT课件1.rar1 林黛玉进贾府PPT课件3.rar1 林黛玉进贾府PPT课件2.rar1 林黛玉进贾府PPT课件1.rar。

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课件ppt(打包17套) 课件下载2

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课件ppt(打包17套) 课件下载2
当说起几年来的创业经历时,王强自.鸣.得.意.,同学们都啧啧 称赞。
辨析: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咬文嚼字”使用正确。 “自鸣得意”为贬义,可改为“踌躇满志”。
Ⅱ.易混辨析
锱铢必较vs睚眦必报
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
课本 样 锱铢必较 不可。
锱铢必较: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
重要作品:《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 作 学史》。译著:黑格尔的《美学》、克罗齐的《美学原 品 理》、莱辛的《拉奥孔》、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爱
克曼的《歌德谈话录》。 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他是中
评 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
价 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一)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
1.流涎.(xián ) 3.茗.烟( míng) 5.箭镞.( zú ) 7.剥啄.( zhuó ) 9.清沁.( qìn) 11.灞.桥( bà )
2.憎.恶( zēng ) 4.斟.酌.( zhēn zhuó ) 6.鲁莽.( mǎnɡ ) 8.意蕴.( yùn ) 10.词藻.( zǎo ) 12.付梓.( zǐ )
大大落.落luō
2.语境辨析法 (7)他说话恶.(è)气,真叫人恶.( ě )心,周围的人都憎恶.(wù ) 他。 (8)《人民画报》封面上刊载.( zǎi )了一个载.(zài)歌载.(zài )舞的姑娘。 (二)写准字形
chán婵 娟 chán蝉 联 1.dān殚 精竭虑 肆无忌dàn惮
(二)常识整理 1.古代重量单位 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 不可。 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 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现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隋书·说苑》 云:称(同秤)之所起,起于黍。十黍为一絫,十絫为一铢,二十四 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

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ppt(打包14套) 语文版12

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ppt(打包14套) 语文版12

8 山地回忆
山中留客 [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这是生活中常见 的现象。不过要在四句短诗中把这一矛盾 解决得完满、生动、有趣,并不是一件容易 的事。诗人没有回避客人提出的问题,也不 是用一般的客套话去挽留,而是针对客人的 心理,用山中的美景和自己的感受,一步一 步地引导客人开阔视野,驰骋想象,改变他 的想法,从而使客人留下来。事虽寻常,诗亦 短小,却写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水 乳交融,浑然一体。 其中虚实相间,跌宕自如, 显示出绝句的那种词显意深、语近情遥、 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1.在作品中,作者设置了这样两个情境:八路军女兵教会妞儿纺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妞儿的父亲作为农民代表,来到天津市, 参观工业展览会,对那些改良的农具特别感兴趣。这体现了作者怎 样的情感? 提示:作者希望信息的传播能给封闭落后的山地带去一些变化, 因为作者内心充满对山地人民的感激之情,真心希望山地的人们能 更好地生活。
2.写汉字
词 语 土 diàn 白洋 dià n fánɡ 止 fánɡ 碍 jì 中 飞 yì
易错字 靛 淀 防 妨 冀 翼
词 语 wà 底 泡 mò 线 chuí tuò 液 剪 cá i 装 zài
易错字 袜 沫 锤 唾 裁 载
3.解词义 (1)穷山恶水:形容自然条件很差,物产不丰富的地方。 (2)盈余:收入中除去开支后剩余;收入中除去开支后剩余的财物。 (3)心平气和: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4)破绽:衣物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学法提示 1.梳理小说情节。情节是小说的主体,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性 格的展现,都是在情节发展中完成的,小说的主题、作者的思想倾 向也都和情节密切相关。抓情节,就是要弄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 点、人物、事件、前因、后果等。 2.鉴赏人物形象。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 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其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 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这一 人物进行评价的语句;再次,看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 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 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它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 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有重要作用。小说中对环境的描写及其作用 多种多样,学会分析鉴赏环境描写,才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作品的 内容,从而更好地感受和领悟艺术之美,不断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套PPT课件汇总 共644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套PPT课件汇总 共644张PPT

5.明清时期——高潮期 明代是白话小说谎蓬勃发展的时代。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又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历
史发展阶段。 清代把中国古代小说推向了最高潮,在短篇文言方面,蒲松龄《聊斋志异》是文言
短篇小说的结晶。 《儒林外史》的问世,把讽刺小说推向了巅峰。 晚清基于社会现实,小说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黑暗的社会现实加上求变图存的社
《红楼梦》相关知识回顾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 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 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 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 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 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 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 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 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 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 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 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 别重逢”。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 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 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 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 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ppt精品课件(14套)3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ppt精品课件(14套)3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3.高启(1336—1374),字季迪,自号青丘子。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是明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 《凫藻集》。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4.赵翼(1727—1814),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云崧,号 瓯北,晚号三半老人。江苏阳湖(今武进)人。其诗与袁枚、蒋士铨 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所著有《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 《瓯北诗钞》《瓯北诗话》等。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5.林则徐(1785—1850),清末政治家。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 老人、瓶泉居士。福建侯官(治今福州)人。著有《云左山房诗钞》 《云左山房文钞》等。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涪 翁 . 邗 江 . 澄 江 . 澄 澄 清 .
读 fú hán

加点字 凫 藻 . 瘗 黄金 . 郁塞 . 塞 边塞 . 加塞 .
* 7
诗五首
剑门道中遇微雨 [宋]陆 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 ① ② 此身合 是诗人未 ? ③ 细雨骑驴 入剑门。 注 ①合:应该。②未: 否。③骑驴:李白、杜 甫、李贺、贾岛等唐 朝诗人,都有骑驴的故 事,故诗人戏将骑驴作 为诗人的一个特征。
[赏析]这首绝句描绘出一个“消魂”的军旅 诗人精神风貌的特征。长年羁旅,频繁调 动,衣上既有旅途中蒙上的尘土,又有喝酒 时沾上的酒迹,却懒得换洗,这就更使人感 到销魂了。但是,最使人感到销魂的还是 “此身合是诗人未”这一问。诗人一贯主张 抗击侵略,收复失地痛 苦时常折磨着诗人,岂止是“人比黄花瘦”? 所以,在细雨中骑驴入剑门的形象并不潇 洒,却很落拓,这里呈献给读者的是一个心 情抑郁的、 并不甘心终生只做个诗人的战 士的形象。

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ppt(打包14套) 语文版12

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ppt(打包14套) 语文版12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1.在作品中,作者设置了这样两个情境:八路军女兵教会妞儿纺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妞儿的父亲作为农民代表,来到天津市, 参观工业展览会,对那些改良的农具特别感兴趣。这体现了作者怎 样的情感?
提示:作者希望信息的传播能给封闭落后的山地带去一些变化, 因为作者内心充满对山地人民的感激之情,真心希望山地的人们能 更好地生活。
学以致用 请运用倒叙的手法叙述一个故事。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示例: 翻越心灵的高山
成功了!他成功了!他翻过了这座高山,也翻越了心灵的高山。 他是一个孤独的小男孩,从小因一场大病失去了左腿,注定一辈 子生活在轮椅上。他的遭遇,使他变得很孤僻,不敢面对生人,也不 敢面对挫折和困难。 这一天,父亲领着他来到山脚下。他往上看了看,不禁打了个寒 战:高耸的山峰深入云层,山腰上的树林显得愈发深幽。父亲指着 这座山对他说:“翻越它!”他惊慌地大叫:“不,这不可能!”父亲 板起面孔,严厉地斥责他:“没有不可能,翻越它!”但他还是没有勇 气去征服这座山,哭着紧紧抓住轮椅不放。父亲只好把他推回家。
孙犁作品的一大特色是写“真善美”,而不写“邪恶”。这和孙 犁自己的创作理念有关联。在《关于<山地回忆>的回忆》 中他写道:“在那可贵的艰苦岁月里,我和人民建立起来的感
观 点 二
不 同 意
情,确是如此。我的职责,就是如实而又高昂浓重地把这种感 情渲染出来。”在《山地回忆》中,这种感情在妞儿一家人身 上都可以看到。因此,虽然孙犁没有写战争年代残酷的一面, 但也绝不是“回避现实”,他要表达的感情是“真实”的。他写
树林中的鸟儿欢快地叫着,似乎正在为他祝贺。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ppt(5份) 人教课标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ppt(5份) 人教课标版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自 主 文 本 初 研 究


新课标·语文
必修3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时 作 业
(3)山东 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古义:
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今义:山东省。 (4)宽厚而爱人 ..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自 主 文 本 初 研 究
古义: 爱护人民 。 今义:①指丈夫或妻子;②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5)以致 天下之士 .. 古义: 两个词,以:来;致:招纳 。 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 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菜 单
新课标·语文
必修3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时 作 业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6.文言句式 (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判断句)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自 主 文 本 初 研 究
译文: 然而陈涉(不过)是个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系门
板的贫家子弟,(替人种田帮工的)下层人民,又是个被征发) 译文: 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 ?
草绳系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自 主 文 本 初 研 究
(3)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名词用作动词) 当帝王 .. (4)有席 卷天下,包 举宇内,囊 括四海之意(名词作状语) . . .
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


新课标·语文
必修3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时 作 业

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ppt(打包14套) 语文版5

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ppt(打包14套) 语文版5
第一单元 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
课序 题 目 作者 千篇一律 梁思 1 与千变万 成 化 2 人们如何 曼 做出决策 昆 痛与不痛 韩济 的秘密 生
3
学习目标 ①理清课文层次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 ②学习作者深入浅出、明白晓畅的说明语 言。 ①理解作者在文中阐述的经济学理论。 ②学习作者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表达方 式。 ①通读全文,理清镇痛研究的进程,了解有 关知识。 ②学习本文使用比喻说明事理的写作方 法。
学法提示 1.理解文中的基本概念。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总是要运用科学概 念。而文中基本概念的含义,就是文中的重要信息。在具体的文章 中,基本概念的含义有时是用下定义的形式来集中表述的,有时是 分散表述的。如果是前者,理解基本概念就是对有关句子的理解; 如果属后者,就需要有一个对相关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整合的过 程。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这里所谓“重要句子”主要是从 表达的内容上说的,是指突出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含义比较丰富 的句子。与文学作品理解重要句子不同的是,它着重考查对句子所 表达内容的理解、分析,较少涉及表达技巧。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文中的信息是通过语言来传达 的,辨别语言信息,要读懂语句本身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或需要抽 象概括,或需要排除干扰信息。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2)悠然自得 泰然自若 辨析:二者都形容不慌张、不紧张的神情。“悠然自得”,形容 悠闲、舒适、不紧张的神情,多指平常的悠闲情态;“泰然自若”, 形容镇定、毫不在意的样子,多指非常情况下或面对非常事件所采 取的态度。 例句:①在这座浪漫之城,人们可以在海岛上悠然自得地享受海 天一色的美景。 ②有的人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泰然自若地面对各种刁难 和不如意,在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ppt1(打包14套) 语文版10

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ppt1(打包14套) 语文版10

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④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
者,亦不能至也 ⑤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⑥而余亦悔
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解析:①是作者借托古人,说他们因对事物深入观察与思索, 才没有探索不到的地方,是为后面的议论而张本;⑤说明游后洞 的人少,属于记游后洞的经过;⑥说明作者自己游洞出来后的“后 悔”心情,意在说明自己意志不坚定。这三句都不属于“所得”。
三、从名言中积累
1.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孔子
2.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陆九渊
3.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方以智
4.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李四光
5.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亚里士多德
6.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 ——巴尔扎克
7.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滕王阁序》 在中华大地上,古往今来,被铭记的名山
大川有之,被描绘的深林淼水有之,被称颂的 仙阁神楼有之,被吟唱的古城新市更有之。但 由一序名千秋者,惟滕王阁也。滕王阁,已成了一种文化的象征; 而斯序,则是一首中华文化最响亮的歌!
第 11 课
游褒禅山记
本课话题——质疑 一、从课本中积累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深思慎取” 是传统文人思想的集中体现,强调的是一种勇于质疑的精神。
于是,你便与落霞为伴,与雾霭为友,与天空为朋。文人, 爱在宅边留下你的身影;高士,会为你流连。是你的高贵与挺拔的 气质让世人折服,于是便有了一个个感人的瞬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总复习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总复习PPT课件

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更; 今义:增加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古义:开仓救济; 今义:发现、出发 王无罪岁:古义:年成; 今义:指年龄 6.几个重点词语的解释 填然鼓之:象声词,指击鼓声 养生丧死:供养活人为死人安葬 孝悌:尊敬父母,敬爱兄长 负戴:负担。负,背负;戴,把东西顶头上。
7.词类活用 填然鼓之:名作动,击鼓 树之以桑:名作动,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作动,穿上 谨庠序之教:形作动,认真从事 然而不王者:名作动,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8.特殊句式 是亦走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非我也,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未之有也:宾语前置,“未有之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则无望民之于 邻国多” 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以孝悌之义申之” 树之以桑:状语后置,“以桑树之”
《李商隐诗两首》
1、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有《李 义山诗集》。 2、关于《锦瑟》 《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是一 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意境高远,感情真挚,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 感。 3、关于《马嵬(其二)》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采 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 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批判唐 玄宗沉迷酒色,荒废朝政,意韵典雅厚重。
发:①打开 ②派遣 ③花开放 ④发射 野芳发而幽香( ③ ) 百发百中( ④ )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① )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② ) 直:①通“只” ②直接 ③价值 ④不弯曲 ⑤径 直 直不百步耳( ① ) 系向牛头充炭直( ③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④ ) 理直气壮 ( ② ) 随君直到夜郎西( ⑤ ) 兵:①兵器 ②军队 ③战争 ④士兵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② ) 穷兵黩武( ④ ) 草木皆兵( ① ) 非我也,兵也( ③ ) 胜:①尽 ②战胜 ③胜利 ④承受 ⑤超过 ⑥优美 巴陵胜状( ⑥ ) 谷不可胜食也( ① )

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ppt (14)

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ppt (14)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文白对译
【目标二】 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1.作者为什么要写“仆道”石碑上文字“漫灭”,“独其为文犹 可识,曰‘花山’”? 提示:作者写“其文漫灭”的“仆碑”上“独其为文犹可识,曰 ‘花山’”,说明今人称褒禅山为“华山”是错误的,也为后文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提供事实根据。 2.本文的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是怎样紧密联系的? 提示:(1)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第二段最后一句“不得极夫 游之乐”开启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 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2)文字上前后呼应,意思贯通。 前文的记叙正是为议论部分埋下伏笔,使议论有依据。议论部分是 对记叙的深化,是从具体事物中悟出来的含有哲理的感想。(3)作者 把治学处世比作游山,抓住它们之间的共同点:都必须具有百折不 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态度。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文白对译
3.这是一篇游记,所写的东西有很多,作者是如何处理这些材料的? 提示:本文的主旨在于阐述要“有志”及“尽吾志”的观点,另 外也涉及“深思而慎取”的观点,因此,文章的选材、详略都紧扣 文章的主要观点。记游部分就写景来看似乎平淡无奇,实际上是深 思熟虑、刻意安排的。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从略;第二段记游洞 经过从详。前者又详记仆碑文字,其余从略;后者又记前洞和后洞 概况从略,记游后洞经过颇详。记前洞和后洞概况,又前洞略,后洞 详;记游后洞,又写经过略,补叙经过、写心情之“悔”详。议论部 分对应记叙部分,也有侧重。议游洞的心得甚详,借仆碑抒发感慨 从略。议游洞的心得,又议“志”较详,议“力”“物”从略。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ppt1(打包14套) 语文版

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ppt1(打包14套) 语文版

i áo ) (12)缭 乱(l .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l ò l ò u u .. 疏疏落落 落 下 l à . (2)落 枕 l ào 落 . u u l ō l ō 大大落落 ..
u j à n 手卷 . (1)卷 缩j ǎ n u 卷 .
营(某事 )。本句使用了后一层意思,使用正确。“层出不穷”指接 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使用正确。“引人入胜”指引人进入佳 境(指风景或文章等)。此处说层出不穷的营销方案,属于错用对象。
(二)易混辨析 1.贯串 vs 贯穿
①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可以听到 ____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鳟鱼”主题和它的层 贯串 出不穷的变奏。 填一填 ②青岛地铁1号线是_____ 贯穿 青岛南北,连接东西两岸的 骨干线路,对缓解城市南北交通压力,促进城市结构 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贯串”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一 般用于抽象事物,如贯串着革命精神。 “贯穿”指穿过;连通。对象可是抽象事物,也 可是具体事物。
[ 理脉络]
一、阅读课文第 1~8 段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1.文章第一段是全文的“纲”,请写出第一段表达的三层意思。 [对应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
参考答案:①艺术创作既要有重复,又要有变化。 ②指出重复与 变化的关系,相互依存,辩证统一。③“持续性”的内涵。
2.作者列举《鳟鱼五重奏》的例子说明了什么?列举《清 明上河图》和《放牧图》的例子又为了说明什么? [对应考点:分析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1)形象地说明音乐是一种时间的艺术,音乐的重复 是指它的主题,变化是指它的变奏,以及它们的辩证关系。 (2)绘画大多是时空综合的持续艺术, 也有着重复和变化的统一。
3.“水波涓涓的伴奏也不断地重复着,使你似乎看到几条鳟 鱼在这片伴奏的‘水’里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嬉戏, 从而‘知鱼之 乐’焉。”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对应考点:分析表现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曾祖父曹 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 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雍正六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 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 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 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 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 伟大作品——《红楼梦》。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乾隆二十七年, 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除夕,因贫病无医而逝。
《红楼梦》相关知识回顾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 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 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 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 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 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 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
1.先秦两汉时期——萌芽期( 神话——寓言 ) 2.魏晋南北朝——童年期 志怪小说:干宝《搜神记》; 志人小说:刘义庆《世说新语》。 3.唐五代时期——成熟期(从鬼怪奇人轶事转向了现实生活) 传奇:《李娃传》《莺莺传》《柳毅传》《霍小玉传》等。 4.宋元时期——发展转折期(话本) 中国小说史自此由文言、白话两条线索交互发展,它们既有各自的特点,又相互吸收、 相互渗透,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地位也越来越高。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 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 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 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 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 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 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 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 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 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 别重逢”。
会风气,小说中出现了很多新因素,体现了变革时期的特点,但总的说来,晚清小说比 起明代和清初期都显得很薄弱。
《红楼梦》前五回概述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 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 浪漫主义色彩。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 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 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 “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 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 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5.明清时期——高潮期 明代是白话小说谎蓬勃发展的时代。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又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历
史发展阶段。 清代把中国古代小说推向了最高潮,在短篇文言方面,蒲松龄《聊斋志异》是文言
短篇小说的结晶。 《儒林外史》的问世,把讽刺小说推向了巅峰。 晚清基于社会现实,小说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黑暗的社会现实加上求变图存的社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 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 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 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 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套PPT课件汇总
第一至四单元课件汇总
共644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套PPT课件汇总
第一单元目录
第一单元课件汇总
1 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
2 祝福 鲁迅
3 *老人与海 海明威
1.林黛玉进贾府
第一课时
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 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身魂,荣府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 海之独生女,外祖母贾史氏因幺女贾敏早亡,怜惜外孙女林黛玉没有母亲, 从而格外关照,10岁接到身边抚养教育。本文就是林黛玉初次到贾府的经 过。
《红楼梦》87版林黛玉剧照
学习目标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曹雪芹和《红楼梦》; 2.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3.学习课文对贾府环境描写方法,掌握环境描写的特点。
作者资料
曹雪芹(1715—1763) ,名沾, 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 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出生于 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 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 之孙 ,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