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教学案例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历史(统编版选必3)
1.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培养学生通过史料搜集、分析、归纳的方法,掌握历史知识;
3.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剖析;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史料分析、课堂提问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以印度为例,让学生了解殖民统治对当地人民的影响,以及人口跨地域转移的原因和后果;
4.通过分析印度独立运动,让学生认识到殖民统治最终会导致被殖民地人民的觉醒和反抗。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1.殖民活动为什么会发生在近代?它与之前的殖民扩张有何不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历史素养;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3.培养学生关注人类命运,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4.培养学生勇于批判、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人性化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历史,感受历史的伟大与悲壮,激发他们对历史的热爱。同时,通过分析殖民活动及其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冲突与痛苦,从而培养他们关注人类命运,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3.认识殖民统治对被殖民地的影响,以印度为例进行分析;
4.掌握人口跨地域转移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提出自己的观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人口迁移教案范文
人口迁移教案范文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人口迁移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使学生了解人口迁移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口迁移的定义、原因和影响;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人口迁移的定义和分类;2.人口迁移的原因;3.人口迁移的影响;4.解决人口迁移问题的方案。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入人口迁移的话题,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现状。
2.讲授(30分钟):a.人口迁移的定义和分类:讲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包括内部迁移和国际迁移。
b.人口迁移的原因:介绍不同的人口迁移原因,如经济因素、政治因素、自然灾害等。
c.人口迁移的影响:探讨人口迁移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如就业机会变化、文化冲突、社会稳定等。
3.案例分析(30分钟):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一个具体的人口迁移案例,并回答以下问题:a.为什么会发生人口迁移?b.迁移对当地社会和经济有什么影响?c.你认为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4.解决方案(30分钟):组织学生提出解决人口迁移问题的方案,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让每个小组根据他们的分析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列出具体的措施和步骤。
5.总结(10分钟):总结人口迁移的内容和学生的解决方案,并强调人口迁移问题的复杂性和需要多方合作来解决。
四、教学评价:1.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工作中的积极程度;2.解决方案评价:评估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创新性;3.写作评价:要求学生根据案例分析撰写一篇关于人口迁移问题的短文,并对其进行评价。
五、拓展延伸:1.邀请相关专家或学者来讲解人口迁移的问题;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地的人口迁移情况;3.设计一个小项目,让学生提出解决人口迁移问题的方案,并实施一部分措施。
关于人口迁移的案例教学——从黄姓“逃”“跑”的传奇说起
学生的探究 ,将整部 黄姓迁移历史塑造得更加形 象和丰满 。对学生而言 ,这不再是一个陌生家庭 的事 件 ,而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各种原因导致下所发生的人口 迁移现象的缩影 。
三 、充分挖 掘 ,丰 富案例 内涵
案 例 教 学 过 程 中 ,教 师 可 以 引导 学 生 的 思 考来 拓
考。
四 、回归 生活 ,案例 就在 身边
我们学校是一个地级 市的市直学校 ,学生 中随父 母或更前面的祖辈来衢 州的有不少 。在课堂的最后 时 段 ,我就安排学生谈 自己家族的迁移。这个学生的父母 是福建人 ,改革开放后出来做生 意而定居衢州 ;那个 学生的爷爷是山东人 ,解放初随解放大军南下而落户衢 州 。另外 ,江山人和北京人相遇 了,都想把对方吸引到
惠的政策导 向等等。这种非一般情况的探究 ,是为了让
学生拥有更全面和客观的思维。 这些设问 ,帮助课堂环节有条不紊地过渡 ,学生 由前一个问题的回答 ,引发新的疑惑与思考 ,学生的思 维始终是活跃的,变被动回答为主动提问。
宽学生的视野 ,从而丰富其知识 。在此 ,教师重在设计
各个阶段的问题 ,以适时地激发学生思考 。 提 问之一 :大家想 ,我和我 的祖辈们迁移时的心 情一样吗? 学生的 回答是前者为 自愿 ,后者为被迫 ,这是 人 口迁移的一种分类。这个课堂伊始抛 出的问题 ,其用意 是促使学生对一个陌生的案例尽J 决熟悉起来 ,主动去思
提 问之四 :在这些原 因的影响下 ,人们分别从哪
里 迁 向哪里 ?
的迁移原因不同,历史上多为政治、自然因素 ,今天侧
重经济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③不同年龄段 ,人的迁移
学生的答案 ,反映的就是迁移的一般规律 ,教师
原因不同 ,少年时多为社会文化 因素 ,成年后多为经济 因素 ,而老年时 自然因素、社会文化 因素又成为主要原
【中学课件】人口的迁移教案
【中学课件】人口的迁移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定义和分类。
2. 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迁移的现象和影响。
教学内容:1. 定义人口迁移:指人们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2. 分类人口迁移: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些人口迁移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人口迁移的了解和观察,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迁移的现象。
3. 讲解:介绍人口迁移的定义和分类,解释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人口迁移的定义和分类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看法,了解他们对人口迁移的关注点。
第二章:人口迁移的原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原因。
2. 引导学生思考人口迁移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人口迁移的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政治原因、环境原因等。
2. 人口迁移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城市化、劳动力市场变化、社会融合与冲突等。
教学活动:1. 复习:回顾上一章的人口迁移的定义和分类。
2. 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人口迁移原因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人口迁移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3. 讲解:介绍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人口迁移原因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看法,了解他们对人口迁移对社会和经济影响的认识。
第三章:人口迁移的影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人口迁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人口迁移的影响:个人层面的影响和社会层面的影响。
2. 个人层面的影响:生活方式的变化、教育和工作机会的改变等。
3. 社会层面的影响:人口结构的变化、社会融合与冲突等。
教学活动:1. 复习:回顾前两章的人口迁移的定义、分类和原因。
2. 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人口迁移影响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人口迁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 讲解:介绍人口迁移的影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学科融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人口迁移”为例
082课程建设┆学科案例学科融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人口迁移”为例信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高学通 黄日昌 李季瑶 李慧敏 牛继强摘 要:学科融合是认识现实世界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以“人口迁移”为例,通过情境化教学、问题式教学、表现性评价等手段,整合地理知识、数学方法、历史背景,分析了学科综合的内涵,总结了学科融合的价值,探索了高中地理学科融合教学的有效路径,并辅以案例说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学科融合;高中地理;“人口迁移”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21)01-0082-02 DOI:10.12240/j.issn.2095-9214.2021.01.040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注重学科间的融合。
地理学科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在地理课堂中开展学科融合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现有教学研究中,教师虽有突破学科本位的意识,但多数还停留在将相近学科内容进行简单拼凑的阶段,在处理各学科关系时还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本文以地理学科为主导,厘清学科融合的内涵价值与教学路径,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一、学科融合的内涵学科融合是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对至少两门学科进行整合,通过不同学科资源的介入,有效化解难题,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并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科融合打破了以往“泾渭分明”的学科界限,但却并不是几门学科相互割裂的“拼盘式”整合,而是学科之间的有机统一、主次分明的配合过程。
它既允许多门学科知识的融入,又保留了主导学科的个性特质。
基于此,学科融合首先要处理好学科之间的关系,切实发挥不同学科资源的效能作用;其次,学科融合不宜喧宾夺主,要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落实;最后,学科融合还应让学生感到自然有趣,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融会贯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人口迁移的定义、类型、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对人口迁移问题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人口迁移的认识和思考。
2. 提出问题:你们所在的城市有没有人口迁移的现象?你们对人口迁移有什么了解?二、讲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1. 介绍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地域范围内的流动和转移。
2. 分类:内部迁移和国际迁移。
内部迁移又分为农村迁徙和城市迁徙。
三、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1. 就业机会:城市吸引力、农村就业困难等。
2. 生活水平: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3. 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地震、洪水等灾害迫使人口迁移。
4. 政治原因:战争、政治迫害等。
四、探讨人口迁移的影响1. 经济影响:人口迁移可能会影响原地和迁移地的经济发展。
2. 社会影响:迁移可能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文化的传播和融合等。
3. 生态影响:人口迁移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五、案例分析1. 分组讨论一个实际的人口迁移案例,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2. 汇报讨论结果,分享不同组的分析和见解。
六、总结与评价1. 总结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原因和影响。
2. 评价人口迁移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影响,思考人口迁移对社会的启示和挑战。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案例分析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结束后,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人口迁移的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和视野。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湘教版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人口迁移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人口迁移的原因、类型、影响等核心知识点,以案例辅助讲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不同案例中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关于人口迁移的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十.板书设计
1. 重点详细阐述
① 人口迁移的概念:定义、类型、原因和影响。
② 人口迁移的影响:环境、经济和社会等方面。
③ 我国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户籍制度等。
④ 地理思维能力和人口观念的培养。
2. 艺术性和趣味性
① 使用生动的图表、图片,增强视觉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② 设计有趣的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析人口迁移的能力。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口迁移的知识点,掌握分析人口迁移的能力。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学术文章:推荐学生阅读关于人口迁移的学术论文,如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人口迁移与社会政策等,以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人口迁移》教案
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上节内容的延伸,是引起一个地区人口的变化原因之一。
在当今社会人口迁移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对该部分内容学生在生活中应该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知识内容教学难度不大。
本节教学总体上可以遵循“问题提出——案例分析——合作探究——共同建构”的思路展开。
利用“我国春运人口大流动”等现象,引出本节主要问题: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会带来什么影响?人们为什么会迁移?人口迁移有何特点?首先通过举例、讨论、对比等方法,区分人口迁移与短暂的人口移动之间的区别,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
接着联系实际,结合具体案例,讨论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
对“人口为什么会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这一问题,可在分析、探讨“推拉理论”原理的基础上,在通过列举大量的实例(如生态移民、叙利亚难民等)和一些典型案例(如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爱尔兰的土豆大饥荒和移民潮等)的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不同因素。
人口迁移的特点有一定时空性,分析是要结合人口迁移示意图和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来展开。
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问题的结论,并建构知识框架。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分析,教师在讲授时,应该多列举身边的例子让学生理解。
【教学重难点】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因素。
难点:运用资料,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和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方法】判断法、比较法、举例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视频【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人口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了解到:世界人口分布是不均衡的,有些地方密集,有些地方稀疏,而影响到这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是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源、经济发展水平、发展历史、政治、军事、文化等都会影响到人口的分布。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是上节内容的延伸——人口空间变化,也就是人口迁移!我们知道,不论何时何地,人们总是在不断的进行空间移动,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人口空间移动。
地理人口迁移教案
地理人口迁移教案一、引言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现象和过程。
它常常涉及到各种原因和影响因素,对地理学的研究和理解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介绍地理人口迁移的定义、类型、原因和影响,以及相关的案例研究。
二、人口迁移的定义和类型1. 人口迁移的定义: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现象和过程。
它可以发生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也可以跨越国际边界。
2. 人口迁移的类型:a. 内部人口迁移:人口在同一国家内的迁移,包括城市间、农村到城市的迁移等。
b. 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越国际边界的迁移,包括移民和难民潮等。
三、人口迁移的原因1. 经济原因:a. 就业机会:人们迁移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薪水。
b. 经济差距:经济不均衡导致人们迁移到经济更发达的地方。
c. 城乡差距:城市经济发展带动了农民进城就业的潮流。
2. 社会原因:a. 教育资源:人们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迁移到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
b. 社会福利:人们为了享受更好的社会福利待遇,选择迁移。
c. 家庭因素:婚姻、子女教育等家庭因素也可能引起人口迁移。
3. 政治原因:a. 战乱和冲突:人们迫于战争和冲突逃离原居地。
b. 政策变动:政府政策的变动可能导致人口迁移,如移民政策、土地政策等。
四、人口迁移的影响1. 经济影响:a. 人力资源流动:人口迁移可以提供劳动力资源,助推目的地经济发展。
b. 市场需求:人口迁移会影响目的地市场需求的变化。
2. 社会影响:a. 文化融合:人口迁移可以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交流。
b. 社会结构变化:人口迁移可能导致目的地社会结构变化,如人口老龄化、年轻化等。
3. 环境影响:a. 生态破坏:大规模人口迁移可能导致目的地生态环境破坏。
b. 资源消耗:人口迁移会增加目的地的资源消耗。
五、案例研究:中国内部人口迁移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内部人口迁移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2人口迁移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定义、类型及特点,能够运用相关概念分析实际案例。
2.掌握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政策、社会等因素,并能够分析这些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3.认识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资源环境等方面。
4.能够分析人口迁移对社会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项目的研究,学生能够更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4.技术与实践相结合: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展示人口迁移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同时,设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人口迁移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人口迁移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性,只有精心设计和实施教学内容,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参与,充分运用教学策略,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和谐、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的有序进行,我期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4.通过分析国内外人口迁移案例,培养学生对国家政策和全球合作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上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同时,我也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一个积极、和谐、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人地观念:经过分析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建立热爱家乡、可持续发展的人地观念。
综合思想:结合洪洞人口迁移的案例综合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文明要素。
地理理论力:能联系实践,探求本地人口迁移的类型,分析次要原因。
区域认知:经过我国不同时期、当今世界人口迁移的学习,加强对国家国际发展状态的认知。
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缘由、影响教学难点人口挪动的缘由【教学过程】导入P1要问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加入一个学习交流QQ群,群内备注:路文霞,收到群内好友请求,他名:路明飞,他父亲:路文*,我侄子名:路明*。
这是巧合吗?本来,我们600年前是一家,明初从山西洪洞大槐树出发,我家在灵寿落户,他家远走至安徽芜湖。
荣幸的是,我们都还严厉按照家谱起名字,所以虽然相隔千里,还能相认。
(明朝初年,我们为甚么要从山西迁出?人口的迁移又会产生哪些影响呢?本节课我们一同学习解答这些疑问。
)P2 章节信息人口迁移名词辨析(对一个地区来说,人口增长除了上节课受生物学规律制约的人口自然增长外,还有人口迁移,又称人口机械增长。
)P3浏览(16页第二段),判断某老师从大学毕业后的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A. 在大学求学四年B. 毕业后来农村工作C. 今年春节假期去云南旅游D. 周末去超市买水果生:回答,阐明缘由板书:人口迁移定义(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挪动,但不能把一切的空间挪动都当做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是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需求具备三个条件:①人口迁移是一种空间流动行为,这里的空间需求超越必然的行政界线,比如县、市、省、国家。
②改变了居住地。
(灵寿到石家庄通勤)③定:工夫永世或1年以上。
如果由于探亲、出差,短期又回到原居住地,这类空间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
板书定义:变更定居地空间流动5min Q1:按照不同的标准,人口迁移有不同的分类方式,常用的有两种,按照空间流动范围,也就是能否跨越国界线,分为?Q2:P16图1-9近古代世界人口的迁移流动路线表示。
公开课教案-《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用平板辅助教学已经不是新鲜事,“翻转课堂”也已经成为了一个很热的词。
这节课我结合平板、互联网等技术手段,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了新型地理教学的尝试,利用平板的交互功能和互联网的资源搜索功能,引领学生结合身边的案例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探究,既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也让学生了解了现实中“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同时培养了学生参政议政的意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公民意识和爱国精神。
的成果,渗透学科前沿技术与生活的关系。
探究活动:延续预习任务学习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人口移动,学生自主思考2分钟,之后合作探究6分钟,之后学生交流展示。
学生谈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时引出“留守儿童”的问题,播放关于“留守儿童”的视频,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
探究活动: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召开,如果你作为人口迁出大省湖南或人口迁入大省浙江的人大代分的合作探究解决一系列问题,通过学生展示和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通过“留守儿童”的视频开阔学生的视野,用“两会”这一情境让学生代入身份,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参政议政的意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深刻了解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大力发展中西部的经济,缩小经济差距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
通过总结让学生。
【精选教案】《人口迁移》(第1课时)
《人口迁移》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案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会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2.通过学习,认识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具体影响,并理解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经常的一种现象,是人与环境协调的一种体现。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分类,结合案例能说出人口迁移的类型。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学会分析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其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难点】1.以城乡为例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激趣导入,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小马老师家的迁移故事》,通过一则人口迁移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人口迁移相关知识的兴趣。
【讲授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一般规律,以及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我们知道,人口迁移是影响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其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节课我们将要开始学习世界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
你知道什么是人口迁移吗?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有哪些区别呢?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各种因素是怎么影响人口迁移的呢?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重点探究和解决的问题,现在开始吧!(板书)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板书)1.人口迁移的概念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人口迁移?2.人口迁移的两个重要属性是什么?具体含义分别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1.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人口迁移具有两个重要属性: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
时间属性:即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流动行为,才能称为人口迁移;空间属性:即人口迁移必须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
教师继续运用示意图讲述人口迁移的判定标准。
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并能够分析引起具体迁移的原因。
2.辩证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给资料分类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的一种现象,它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
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迁移的概念以及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在当代社会,无论是国际迁移还是国内迁移,人口的主要流向都是从欠发达地区迁移到发达地区。
国内人口迁移的重要形式是城乡之间的迁移,人口主要是从农村迁移到城市。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流向?设计意图:通过知识回顾,力图把新知与旧知结合起来,保持知识学习的连贯性。
师:布洛赫在《希望原理》中说到: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首要驱动力。
人们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生活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生: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医疗、更高的工资、更便捷的交通、更好的生活环境……设计意图:以布洛赫的话语引出同学们对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初步认知,在讲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时,全篇围绕着“更好的生活”这一主题,也为引出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做了铺垫。
师: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十三页和十四页,找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学完请同学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把资料袋的卡片分类,看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种因素?设计意图:本节课采用了资料袋的形式,让学生对资料袋的知识分类。
通过背景知识的补充,让学生学习方式多元化,自学为小组讨论奠定了知识基础,小组讨论使自学知识升华。
资料袋的运用能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主动带着资料袋的信息去分析问题,就会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人口迁移教案导入
人口迁移教案导入篇一:《1.3 人口迁移》教案湘教版地理必修Ⅱ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案例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认识到人口迁移也是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形成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
2、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三、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自主学习法、活动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走西口的视频和从古到今人口迁移的图片和材料,根据课程标准、考纲、学情引出本节课学习目标。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自学探究】学生看书自主学习,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激励性评价,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强调。
1、引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变动与哪些因素有关?人口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影响全球人口数变化)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区域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对全球人口数无影响由。
3、人口迁移分类:掌握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种类型。
)结合教材第17 页活动第 2 题,完成相关内容。
分组讨论:按人口迁移方向,国内人口迁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亦即人口城市化过程)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亦即逆城市化过程)(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清代,大批华北饥民为什么要“闯关东”?自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许多人口为什么返乡回迁?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哪些?思考讨论: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推力:原定居地排斥人口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人口的迁移教案
人口的迁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定义、类型和影响。
2.认识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分析人口迁移在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探索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5.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信息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人口迁移的定义和类型2.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3.人口迁移对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4.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三、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一组人口迁移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人口迁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随后,向学生提问:“你认为什么是人口迁移?你知道有哪些类型的人口迁移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快速回答问题。
教学步骤:步骤1:人口迁移的定义和类型1.通过讲解方式给学生介绍人口迁移的定义和类型。
2.以城市化和农村人口流动为例,解释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
步骤2: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1.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归纳整理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引导学生思考人口迁移因素与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步骤3:人口迁移对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1.通过案例分析和数据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对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2.鼓励学生分析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步骤4: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1.通过教师串讲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引导学生综合分析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人口迁移的相关概念、原因和影响等知识点。
2.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人口迁移的原因、影响因素和作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迁移对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设计一些选择题和简答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他们对人口迁移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1.2《人口迁移》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调研,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人口迁移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人口迁移现象,认识到人口迁移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案例背景中,我选择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迁移现象作为主要教学素材。通过分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因素。同时,结合我国城市化进程,让学生认识到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推动作用。此外,我还挑选了一些关于人口பைடு நூலகம்移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案例,如京津冀地区的雾霾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关于人口迁移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视角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意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地理素养。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交流,共同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地域观和环境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人口迁移的定义、原因、类型及特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 了解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分析人口迁移问题的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难点: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投影仪用于展示PPT课件。
2. 教学软件展示地图和图表。
3. 黑板用于书写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于人口迁移的认知情况。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影响。
3.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以及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人口迁移的新闻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口迁移,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和影响。
2. 讲授新课:讲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影响因素和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配合PPT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3. 巩固练习: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人口迁移,并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人口迁移教学案例
地理教学案例——人口迁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2.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中“战争与巴尔干人口迁移”等实例,掌握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人口迁移的含义。
2.培养学生关注当地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形成正确的人口迁移的观点。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均为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方法:实例讲解与分析、多媒体课件等三、教学过程播放民歌《走西口》师:同学们听出是什么歌了吗?生:《走西口》。
师:前段时间电视上播出《走西口》,走西口实际上是反映的明末清初到新中国成立前,山西一带人多地少,十年九旱,民不聊生,山西人外出谋生的真实写照。
那么同学们知道走西口是去什么地方谋生了吗?生1:内蒙古。
生2:包头。
生3:河套一带。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正确,那么我们地理课本中,把山西人从山西到内蒙古包头、河套一带谋生,这种人口空间上的变动称作什么呢?生1:人口变动。
生2:人口迁移。
师:这两个概念一样吗?生1:一样。
生2:不一样。
师:想要知道一样不一样,那么我们先来思考一下,怎么样就能够引起一个地方的人口变动了?生1:一个地方如果有婴儿出生或者有人去世。
生2:一个地方的人口搬迁走了或者别的地方的人搬迁来了。
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好!那么人口变动就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是生1说的,我们把它称为人口自然增长(和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关);第二、人口机械增长(由人口迁移引起)。
但是生2说的不一定为人口迁移。
生:为什么生2说的不一定为人口迁移?师:那我们来分析一下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口迁移案例教学课件.doc
人口迁移案例教学课件人口迁移案例教学课件一.教材湘教版二.章节第一章第三节三.学时1个学时四.课程标准解读“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课标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在此之前,学生必须对人口迁移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包括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分类;进而学生需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运用所学知识,举例分析。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的分类;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2.难点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六.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
通过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文字、图片、动画等材料。
2.案例分析法。
通过文字和图片材料,让学生自主分析,得出结论。
七.教学过程【问题引入】引起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动的原因有哪些?1.自然增长: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影响全球人口数量变化);2.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对区域人口数量变化有影响,对全球人口数量变化无影响)。
【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三大要素:两个地区间的移动(需跨越一定的行政区划界限);居住地变更(旅游、度假、出差、暂时搬迁等不属于)和时间限度(通常为一年)。
2.分类:国际迁移(跨越国家界限)和国内迁移(跨越行政界限)3.人类迁移历史(1)国际迁移19世纪以前:旧大陆(亚、非、欧)→美洲、大洋洲等大陆(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等(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2)国内人口迁移古代:迁往自然条件好的地区;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有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主要受计划经济和国家政策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有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和工矿区,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思考:人们为什么要进行迁移?1.推力因素:农村生活困难;就业机会少;升学与升迁机会少;生活质量低;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社会地位低······2.拉力因素:工作机会多;赚钱机会多;医疗服务相对理想;教育与升迁机会多;休闲机会多;居住舒服;社会地位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①气候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影响人口迁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有更多这样的农民,这会对农村、城市造成怎样的影响?
假如二:
假如我们就是科技移民,我们试着来分析引起迁移的原因?
如果有更多这样的……,这会对迁出地、迁入地造成怎样的影响?
小组内部分工合作进行角色扮演
(问题情景教学法)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学以致用,方为真学。让知识从课堂走向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闯关东》的视频文件
学生观察:播放《闯关东》的视频文件
采用学生熟悉的而且能产生共鸣的情境导入,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产生好奇心理,主动地投入学习。
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1.什么是人口迁移?
2.它与人口移动有何区别?
3.人口迁移按照空间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还要重视让学生从案例学习讨论中获得某种经历、感悟和学习的技巧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讨论,能让学生主动思考,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3.采用研究性学习法,改变单纯的接受式学习
1)自然因素
2)经济因素
3)政治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
九.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我注重了:
备问题情境,备思维情境,备活动情境,备媒体情境,备环境情境,备教学策略。
2.注重学生的过程体验和评价,力求做到:
能让学生观察的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总结。
我允许所有的小组来分享并听取我们同学的想法。
我允许大部分班级小组来分享并听取我们同学的想法。
在共享环节我经常打断别人的发言。
热衷程度
我会考虑每个小组成员的感受,并鼓励他们用有意思的方法参与到活动中。我努力让每个人都能在活动中得到一个很愉快的经历。
我表现出对别人的感受和想法很敏感。
我有时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和想法。
设疑:大学毕业后,你会留在家乡还是到外地就业定居?你能说其中的原因吗?
投影三组人口迁移案例图片
学生观察:展示案例图片
小组合作探究
1.针对每个案例分析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2.讨论这一组案例人口迁移因素的共同之处?
3.探究这个共同因素是如何影响人口迁移的?
4.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哪些人口迁移是由这个共同原因导致的?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判断迁移类型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用阅读法阅读并归纳教材内容
2.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1.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2.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社会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发展观。
目标
我帮助小组设立有意义的目标,并帮助建立达成目标的方法。
我帮助我的小组设立并达到目标。
我偶尔在设立和达到目标上做出贡献。
我妨碍了目标的设立和达成。
小组协作
我分享我的想法,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贡献相关信息。
在鼓励下我分享了想法。
在鼓励下我偶尔分享想法。
我不希望分享我的想法。
反馈
我能很好的进行发言,并倾听同学的反馈,仔细的考虑他们的想法。
课题:1.3人口迁移
科目:地理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课时:1课时
提供者:李莹
单位:石家庄第十五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三节。人口问题是人文地理学习的核心,而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发展、人类居住地的形态和人口迁移都有直接关系,所以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内容。本节的课程标准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把握本条“标准”重在“举例”两个字上,主要看学生是否能用具体实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仍偏重于经验型。
2、长期受传统教学、考试制度的影响,学习主动性不强
3、学生刚开始接触人文地理内容,学习方法尚未形成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要善于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以及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与教师的教学目标达到统一是本课设计的指导思想。
教学方法
本节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并辅以读书指导法和问题情境教学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
1.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2.自制多媒体课件
3.学校的媒体网络,图书资料以及学生课前搜集到的相关信息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难点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六、教学过程
探究各因素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对人口迁移造成的影响程度是否一样?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
分析总结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使学生从口头语言表达落实到书面语言表达上来。构建知识体系,再现了知识产生的过程以及知识的顺延,突破知识产生过程中的障碍,螺旋提高。学习过程中体现赏识教育的理念。
新知应用,拓展迁移
假如一:
4.我国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迁移方向,为什么?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读书指导法和比较法)让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不同事物的异同,可以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感受到知识理解过程中的成功感,也掌握一种学习方法。
投影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案例图片
列举身边人口迁移案例
辨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概念
七、教学评价设计
小组合作组员自评量表
4分
3分
2分
1分
对讨论的贡献
我贡献了很多想法和相关信息,在小组活动中表现的非常活跃。
我对小组讨论做出了很多贡献。
我没有持续参加小组讨论。
我选择不参与。
职责
我自愿完成任务,并在我的小组成员需要的时候帮助他们。
我及时地完成了作业任务。
在鼓励下我完成了作业任务。
我没有完成我的作业任务。
3.体现:
以问题为主轴,以思维为主攻,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组织模式。
我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和想法。
问题解决
我积极地和小组成员一起解决问题。我帮助小组做出合理的决定。
我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我帮助小组做出决定。
有时我会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有时我会帮助小组做出决定。
我选择不参与解决问题或做出决定。我有时给小组带来麻烦。
八、板书设计
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