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多变的云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多变云》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天空中变化》,详细内容为《多变云》。
通过观察、描述云形态、颜色和变化,让幼儿解云基本知识,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云形态、颜色和变化。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 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云形态、颜色和变化描述。
2. 教学重点:观察云基本方法,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云图片、视频,画纸、彩笔、画板。
2. 学具: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带领幼儿观察窗外天空,引导他们发现云朵。
(2)让幼儿用自己语言描述看到云朵,教师记录。
2. 例题讲解(1)展示云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2)讲解云形态、颜色和变化,引导幼儿解云基本知识。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观察云图片,描述其形态、颜色和变化。
(2)邀请幼儿上台分享自己观察成果。
4. 创作环节(1)发放画纸、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云朵。
(2)鼓励幼儿为自己云朵涂上颜色,发挥想象力。
(1)让幼儿回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收获。
六、板书设计1. 《多变云》2. 内容:(1)云形态:棉花状、羽毛状、波浪状等。
(2)云颜色:白色、灰色、黑色等。
(3)云变化:聚集、分散、升高、降低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喜欢云朵,并描述它形态、颜色和变化。
2. 答案示例:(1)我喜欢这朵像棉花糖一样云朵,它是白色,看起来很柔软。
(2)这朵云像一只大鸟,翅膀展开,正在飞翔。
它颜色是灰色,变化是从左边向右边慢慢移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描述和创作,让幼儿解云基本知识,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好奇心。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云描述较为简单,需要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多加引导。
2. 拓展延伸:(1)开展“云朵观察日记”活动,让幼儿记录每天看到云朵。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优质教案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天空的秘密》中的第四章《多变的云》。
详细内容包括:云的成因、云的种类、云的观察方法以及云与天气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云的成因,认识不同种类的云,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
2. 培养幼儿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云的种类及其与天气的关系。
重点:云的成因、观察方法以及认识不同种类的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云的成因挂图、云的种类挂图、观察云的工具(如望远镜、手机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的天空,引导幼儿关注云朵的形状、颜色和变化。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云朵,引导幼儿描述云朵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挂图讲解云的成因,让幼儿了解云是由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2)介绍不同种类的云,如:积云、层云、高积云、卷云等,并讲解它们与天气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云的图片,让幼儿识别云的种类。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说出云与天气的关系。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用学具制作自己喜欢的云朵。
(2)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制作过程和成果,其他幼儿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多变的云》2. 内容:(1)云的成因:水蒸气遇冷形成。
(2)云的种类:积云、层云、高积云、卷云等。
(3)云与天气的关系:云的种类和形态可以预示天气的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天空中的云朵,记录云朵的种类和天气情况。
2.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描述云朵的种类和天气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云的成因、种类和与天气的关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提高课堂互动性。
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三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三篇)教学资料参考范本目录: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一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变的颜色》含反思二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吃蔬菜》含反思三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一大班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了解云会变成雨、雪等落下来,使幼儿了解云的颜色、形状是多变的,培养幼儿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含反思教案吧。
教学目标:1、使幼儿了解云的颜色、形状是多变的。
2、使幼儿初步了解云会变成雨、雪等落下来。
3、培养幼儿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雨、雪是由云变成的。
教学准备:平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各种各样的云;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教学过程:1、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天上的云※教师:请你们看看现在外面的云?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让幼儿自由讨论)※教师:云会不会移动?怎样移动?(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云的位置移动等变化)想一想,云为什么会移动?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云。
※教师:云会不会变成其它的样子?你有没有见过别的云?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时候见到的?(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小结:如下雨前的乌云,阴天的云,傍晚时的云彩等等。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云呢?(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不同的云是和天气有关系的)3、借助幼儿用书画面帮助幼儿认识云的多变性。
※教师:这幅图上的云像什么?你们见过吗?分别说说这些云像什么?4、讨论云会变成什么。
“谁知道云会变成什么?”(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天上下雨就是云变成的,冬天下雪也是云变成的)5、活动延伸:让幼儿去户外观察天上的云,分别说说天上的云块像什么?并把它画下来。
活动反思:幼儿到了大班好奇心明显增强,他们喜欢在生活中发现,在玩中发现许多有趣的事物,针对本班幼儿的特点,我在设计《多变的云》这节活动时,注重“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教学方法,把复杂的自然想象,用浅显易懂的实验呈现给幼儿,虽然在实验的过程中,幼儿对云的形成认识还是很模糊,但是只要通过活动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保护他们这份积极探索的热情,就已经达到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了。
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云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云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中“天空的奥秘”章节,详细内容为“多变的云”。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云的形态、分类及简单形成原因,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认识不同形态的云,了解云的分类及简单形成原因。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分析云的能力,提高幼儿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云的分类及形成原因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云的形态,了解云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云的图片、视频,投影仪,画纸,彩笔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的天空,引导幼儿关注云的形态变化,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云的形成原因,帮助幼儿理解科学原理。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云,巩固云的分类知识。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讨论云的形态变化及其与天气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多变的云2. 内容:云的形态:积云、层云、高积云、高层云等。
云的分类:水云、冰云、混合云。
云的形成原因:水蒸气凝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云,并描述它的形态特点。
2. 答案示例:我喜欢的云是积云,它形状像棉花糖,洁白柔软,漂浮在天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天空中的云,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云的形态变化,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关系到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天空中的秘密》,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多变的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云的形态、分类和变化,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不同形态的云,了解云的分类和变化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云的分类和变化过程。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云朵模型、投影仪、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形态的云朵图片,引发幼儿对云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云的形态。
2. 讲解:用投影仪展示云的分类和变化过程,让幼儿了解云的特点。
3. 实践:分组让幼儿用画纸、彩笔描绘出自己喜欢的云朵,并用剪刀剪下,粘贴在黑板上。
4. 交流: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描述所画云朵的形态和特点。
5. 例题讲解:讲解云的分类和变化过程,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云朵之间的联系。
6. 随堂练习:让幼儿观察窗外或教室内的云朵,描述其形态和变化。
六、板书设计1. 《多变的云》2. 内容:云的分类、形态、变化过程3. 图片:展示不同形态的云朵图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天空中的云朵,描绘出自己喜欢的云朵,并描述其形态和变化。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云的形态、分类和变化,提高了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云的分类和变化过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天空中的云朵,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云的特点,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共同观察和探讨云的奥秘。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

活动目标:1.了解云的外形特征、形成及变化。
2.培育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3.使幼儿对探究自然现象感爱好。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觉、探究和沟通的爱好。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爱好。
活动预备:1.活动前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观看天上的云,启发幼儿依据云的外形去想想他们像什么;2.酒精灯1盏、烧杯1个,玻璃瓶每人一个,玻璃片每人1块,毛笔,火柴。
活动过程:一、猜谜导入“身体轻又轻,空中来旅行。
有时像棉花,有时像鱼鳞。
”幼儿猜出后,让他们去争论:云是怎么来的?二、探究发觉1.老师动手试验(1)将毛笔浸湿,在黑板上画画,让幼儿观看黑板上的画慢慢看不见了。
(2)将放有冷水的烧杯放在燃烧的酒精等上,引导幼儿观看蒸发觉象,让幼儿知道水烧开就形成水蒸气,很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2.启发幼儿见过的“蒸发觉象”。
洗过的衣服在太阳下被太阳一晒,就变成了水蒸气;江河里的水被太阳一晒也变成了水蒸气。
3.争论:那么多的水蒸气都飞到哪儿去了?!.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飞到天空去了)那么云是怎么来的呢?4.让幼儿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给幼儿桌前的玻璃瓶倒入开水,幼儿先观看水蒸气蒸发的现象,然后提示幼儿摸一摸玻璃片,感觉其冷热,将玻璃片盖在瓶口上,引导幼儿观看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5.启发幼儿联想地面上那么多的水蒸气正发到很冷的天空后会怎样?(变成很多小水珠)天上的水珠为什么没有马上掉下来?(引导幼儿观看玻璃片上的水珠。
)它们已相互连在一起,那么云是怎么来的?(幼儿争论)三、云的形成水遇热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蒸发到天空后遇到冷空气,变成了很多小水珠,越聚越多的小水珠沾在一起,就形成了云。
活动反思:幼儿到了大班好奇心明显增加,他们喜爱在生活中发觉,在玩中发觉很多好玩的事物,针对本班幼儿的特点,我在设计《多变的云》这节活动时,注意“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阅历化”,的教学方法,把简单的自然想象,用浅显易懂的试验呈现给幼儿,虽然在试验的过程中,幼儿对云的形成熟悉还是很模糊,但是只要通过活动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喜爱,爱护他们这份乐观探究的热忱,就已经达到科学领域的训练目标了。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趣味科学》第四章《天空中的奥秘》,详细内容为“多变的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云的形态、种类,以及简单形成原因,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不同形态的云,了解云的种类及其简单形成原因。
2. 培养幼儿对天空、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词语描述云的形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云的形态、种类和简单形成原因。
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词语描述云的形态,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云的图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
2. 学具:画笔、水彩颜料、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带领幼儿观察窗外的天空,引导幼儿关注天空中的云。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见过的云的形状,激发幼儿对云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形态的云,让幼儿观察并说出云的形状。
(2)讲解云的种类及其形成原因,让幼儿了解云的奥秘。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画笔和水彩颜料在画纸上描绘出自己喜欢的云。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用词语描述云的形态。
4. 小结与拓展(5分钟)(2)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培养观察力。
六、板书设计1. 《多变的云》2. 内容:云的形态:棉花状、羽毛状、鱼鳞状等。
云的种类:积云、层云、高积云等。
云的形成原因:水蒸气遇冷凝结成云。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云,并用词语描述它的形态。
2.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云是积云,它像一朵朵白色的棉花糖,飘浮在天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分享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云的形态、种类和形成原因,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天空中的云,并记录下来。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云》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云》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云的形成原因及分类。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云的形成原因。
2.云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云的形成原因。
2.辨认和分类不同类型的云。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教师出示多张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云是怎样形成的?云有哪些分类?
二、展示(10分钟)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云的形状和变化,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类型的云。
三、探究(20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并让学生描述云的形状、颜色和变化。
2.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云是由什么形成的?云中都有些什么?为什么
会有不同类型的云?
四、合作探究(25分钟)
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4-5人,每组分配一个观察和记录的任务。
2.学生在操场上观察并记录云的形状、颜色、变化等特点,并记录在
观察记录表上。
3.学生回到教室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比较不同小组记录的
云的特点,找出共同点和差异。
五、总结(15分钟)
1.学生报告各小组观察记录和分析结果,展示不同的云的形状和特点。
2.教师总结云的分类和形成原因,并让学生归纳总结。
六、拓展延伸(15分钟)。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云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云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学生可以:•理解云是什么以及云的多变形态。
•学习云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提高观察能力和自然科学学习兴趣。
•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开场引入(15分钟)1.放映有关云的短视频片段,展示课题主题和目的。
2.通过引导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例如:你们都一定看过云,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云是怎么形成的呢?3.通过组成小组的形式,展开头脑风暴,让学生们分享一个与云有关的自由想象,激发他们对该主题的探索和学习兴趣。
认识云(30分钟)1.通过PPT展示云的定义和云的分类。
让学生们认识积云、层云、卷云等云的形态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
2.分成小组,观察窗外云的形态,并在黑板上画出云的形状和颜色。
3.让学生自由发挥,绘制他们眼中最有意思或最好玩的云的形状,并在班级里展示出来。
实践操作(60分钟)1.展示用水蒸气形成云的实验,食用柠檬味的棉花糖。
–将柠檬味的棉花糖捏碎。
–手指轻轻戳破背面的塑料袋口,用手指稍稍提起塑料袋中的棉花糖。
–缓慢、稳定地吹气入袋中。
–直到棉花糖出现白烟即是水蒸气状态,学生们可以围绕袋子观察到云的出现。
2.拓展实验:制作云的成因模型。
–老师将透明杯加满温水,让学生观察杯内的水蒸气,提高他们观察力。
–用一个干净的吹气口呼出气,从杯口吹入水蒸气,立刻出现针状的云雾。
–老师解答,通过气压差异,冷空气向热空气汇集,这时水蒸气再凝结变成了水滴,就形成了云。
3.小组内分工合作,根据所学掌握的云的形态特征,制作自己的云的成因模型。
总结归纳(15分钟)1.老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云的神秘美丽。
2.请学生每人写下自己对云的认识和发现的感受。
3.分享学生们刚才制作的云的成因模型,让学生了解模型所表示的意义。
4.请学生在自己的云模型上贴上自己的名字,展示在班级里。
教学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和实践操作进行了云的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学习,其中实践操作更是让学生们将云的形态“论证”变为“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动手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学习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云》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天气的变化》,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多变的云》。
通过观察、描述、想象云的形态,让幼儿了解云的多样性,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云的形态和变化,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
2. 能用语言描述云的形状,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激发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云的形状和变化。
重点:让幼儿了解云的多样性,认识云与天气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云的图片、天气预报视频、画纸、画笔。
学具: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让幼儿观察窗外的天空,引导幼儿关注云朵。
(2)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天空中的云朵像什么?它们是怎么变化的?”2. 新课内容(10分钟)(1)出示云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云的形状。
(2)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幼儿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
(3)引导幼儿用画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云朵。
3. 例题讲解(5分钟)(1)出示一张云的图片,让幼儿描述其形状。
(2)引导幼儿思考:这张云朵可能预示着什么天气?(3)给出答案,并解释原因。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观察天空中的云朵,描述其形状。
(2)引导幼儿猜测云朵可能预示的天气。
(1)让幼儿分享自己画的云朵,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六、板书设计1. 云的形状:棉花糖、羽毛、羊群、城堡等。
2. 云与天气的关系:晴天、多云、阴天、雨天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天空中的云朵,画下自己喜欢的形状,并描述其可能预示的天气。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云的认识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让幼儿观察不同时间的云朵,了解其变化规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同时,鼓励幼儿用云朵形状创作故事,激发想象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云的形状和变化。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多变云》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美术课程,涉及教材第六章《天空中奇观》,具体内容为《多变云》。
通过观察和描绘云朵不同形态,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自然美感知和欣赏。
二、教学目标1. 解云朵基本特征,观察云朵形态变化。
2. 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幼儿绘画技能,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云朵。
4. 培养幼儿对自然美热爱和欣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云朵形态变化,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绘画技能,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云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湿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观察窗外天空,引导他们关注云朵形态变化,讨论云朵形状、颜色等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形态云朵,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喜欢云朵形状,教师示范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描绘云朵。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按照自己喜欢云朵形状,用画笔和水彩颜料进行绘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分享与展示(5分钟)邀请部分幼儿展示自己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其他幼儿给予掌声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多变云》2. 内容:云朵形态、颜色、绘画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云朵,并用文字描述云朵形状和颜色。
2. 答案示例:我喜欢像棉花糖一样云朵,它洁白如雪,形状像一只可爱小兔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云朵观察和描绘表现出较高兴趣,但仍有个别幼儿在绘画技能上存在一定困难。
在今后教学中,应加大对绘画技能指导力度,提高幼儿整体表现。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共同观察和描绘云朵,增加亲子互动,提高幼儿对自然美感知和欣赏。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设计《多变的云》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设计《多变的云》教案设计:幼儿园大班科学《多变的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多变的云》,主要介绍云的不同形态和特点。
通过观察云朵的图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云的多样性,以及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云朵的愿望。
2. 帮助幼儿认知云的不同形态和特点,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引导幼儿发现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思维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云的不同形态和特点。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推理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云朵图片、天气预报视频、PPT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a. 展示云朵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云朵的名称。
b. 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幼儿注意观察云朵的形态和变化。
2. 课堂讲解(10分钟)a. 介绍云的不同形态和特点,如白云、乌云、彩云等。
b. 讲解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如云多代表天气可能变化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a. 展示云朵图片,让幼儿判断云朵的形态和天气情况。
b. 引导幼儿描述云朵的特点和变化。
4. 随堂练习(5分钟)a. 发放彩纸,让幼儿剪出自己喜欢的云朵形态。
b. 引导幼儿用画笔在云朵上添加细节,如颜色、光线等。
5. 课堂小结(5分钟)a.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复述云的不同形态和特点。
b.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创作的云朵作品。
六、板书设计云的不同形态和特点:1. 白云:白色、轻盈、蓬松2. 乌云:黑色、厚重、压抑3. 彩云:多彩、绚丽、美丽七、作业设计1. 观察天空中的云朵,描述云朵的形态和天气情况。
2. 家长协助幼儿拍摄云朵照片,回家后进行观察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a.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b. 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关注。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天空中的奥秘》,详细内容为《多变的云》。
通过观察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让幼儿了解云的奥秘,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云的基本特征,如形态、颜色和变化。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想象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云的形态变化及其原因。
重点:观察云的形态、颜色,了解云的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云的图片、PPT、放大镜、画纸、画笔。
学具: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云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利用PPT展示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讨论。
a. 云的形态:让幼儿观察各种形状的云,如棉花糖云、羽毛云、鱼鳞云等。
b. 云的颜色:让幼儿观察不同颜色的云,如白色、灰色、红色等。
c. 云的变化:让幼儿观察云的动态变化,如云的聚散、飘动、形状变化等。
3. 实践: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真实的云,让他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来。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一道关于云的谜语,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谜语:天上飘来一块布,不是白布是黑布,布上有个小洞洞,雨点掉下来嘀嘀嗒。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画笔和画纸描绘出他们观察到的云。
六、板书设计1. 《多变的云》2. 内容:a. 云的形态:棉花糖云、羽毛云、鱼鳞云等b. 云的颜色:白色、灰色、红色等c. 云的变化:聚散、飘动、形状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天中云的变化。
2. 答案:a. 云的形态:如上午的云呈棉花糖状,下午的云呈羽毛状。
b. 云的颜色:如上午的云为白色,下午的云为灰色。
c. 云的变化:如云的聚散、飘动、形状变化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让幼儿了解了云的基本特征,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拓展延伸:a. 带领幼儿观察其他自然现象,如彩虹、雷电等。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多变的云》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多变的云》一、教学背景和目标1.1 教学背景本节课是一节大班科学课,针对大班学生的认知和兴趣特点,设计了《多变的云》这个主题,以调动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在该课中,希望学生们能够正确理解云的形成和变化原因,并能亲身实验,探究云的物理特性。
1.2 教学目标•认识和描述不同形态的云;•掌握云的形成原理;•通过实验模拟云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加深对实验和观察结果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教学过程2.1 活动一:云的分类和观察•目标:认识和描述不同形态的云;•环节:–给学生展示几张不同类型的云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代表来展示并描述他们选出的云的类型。
–教师补充和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
2.2 活动二:云的形成原理•目标:掌握云的形成原理;•环节:–教师用白板和笔,向学生介绍云的形成原理。
–让学生尝试解答一些问答题,帮助他们加深理解。
2.3 活动三:实验模拟云的形成和变化过程•目标:通过实验模拟云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加深对实验和观察结果的理解;•环节:–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用工具,包括塑料瓶、火柴、水、雾化器等。
–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从实验中探究云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实验后,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
2.4 活动四:感性认识云的物理特性•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环节:–教师利用PPT和动画向学生介绍云的物理特性,包括云的三维形态和变化过程。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实验的基础上,感性认识云的物理特性。
三、教学反思本次课程教学目标清晰,环节流畅,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理解程度也很好。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活动一中,由于时间原因,教师只展示了少量云的图片,没有覆盖到更多的云的类型,可能会影响学生们对云的整体认知;•在活动三中,由于实验工具比较多,需要学生们进行一定的操作和调整,操作过程较长,对班级整体时间控制存在影响;•在活动四中,由于时间有限,教师只能通过PPT和动画进行认识云的物理特性,有一定的局限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多变云》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主要围绕“多变云”这一主题展开。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认识天气现象》,重点探讨云形态、特点以及与天气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不同形态云,解云与天气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表达天气现象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云形态变化与天气关系。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描述、表达天气现象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云图片、视频、天气预报卡片、画纸、彩笔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云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看到云,引导幼儿关注云形态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云形态、特点以及与天气关系,让幼儿解不同形态云预示着不同天气。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根据天气预报卡片上云形态,预测对应天气,并分享自己预测结果。
4. 小组讨论(5分钟)a. 你见过哪些形态云?b. 不同形态云与天气有什关系?c. 你认为云为什会变化?5. 创作环节(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学具,创作一幅描绘云作品。
6. 分享展示(5分钟)邀请幼儿展示自己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多变云2. 内容:云形态、特点、与天气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内云形态变化,预测对应天气。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结合云形态与天气关系,给出预测结果。
2. 作业要求:每天记录一次,尽量在固定时间观察,以便于发现规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创作等形式,让幼儿对云形态、特点及与天气关系有更深入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云形态描述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a.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实地观察云形态变化。
《多变的云》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多变的云》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多变的云》,主要内容包括云的种类、形成原因和观察方法。
通过学习,使孩子们了解云的多样性,培养他们观察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认识不同种类的云,了解它们的特点。
2. 培养孩子们观察云的变化,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3. 提高孩子们的沟通、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不同种类的云,了解它们的形成原因。
难点:观察云的变化,并用语言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云的图片、视频、PPT等。
2. 学具:画笔、纸张、云的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云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云的特点,引发他们对云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云的种类、形成原因和观察方法。
以PPT或视频形式展示不同种类的云,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云的特点。
3. 实践:让孩子们用画笔和纸张绘制自己喜欢的云,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4. 讨论:分组讨论云的变化,鼓励孩子们用语言描述云的形状、颜色等变化。
六、板书设计云的种类特点1. 白云轻盈、柔软2. 乌云厚重、暗淡3. 卷云纤细、透明4. 雨云浓厚、有降水七、作业设计1. 观察天空中的云,用语言描述云的形状、颜色和变化。
2. 家长协助孩子拍摄云的照片,让孩子尝试区分不同种类的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了解孩子们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组织孩子们进行云的观察活动,如 CloudWatching Day,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现云的更多奥秘。
同时,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增进亲子关系,共同探索科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1. 图片的选择:教师应选择清晰、具有代表性的云的图片,以便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云的特点。
2. 观察引导:教师在展示图片的同时,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引导孩子们观察云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帮助他们建立观察云的基本概念。
大班科学活动:多变的云

大班科学活动:多变的云背景天气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常见而又神秘的话题。
许多幼儿不知道云彩是什么,也不知道形成云彩的原因。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观察和探究云彩的组成、形态和变化,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天气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目的和目标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希望幼儿能够:1.了解云彩的组成和形态;2.理解云彩形成的原理;3.培养观察云彩的能力;4.培养幼儿的表达和想象力。
活动流程1. 热身活动(10分钟)让孩子们想一想,云彩是什么?在天空中为什么会出现云彩?引导他们通过想象、探究和交流来激发兴趣。
2. 探究云彩组成和形态(20分钟)现场观察:带着孩子们出门,观察周围天空中的云彩。
引导他们观察云彩的形态、颜色、大小和移动方向等信息,并让他们描述和比较不同云彩的异同之处。
云彩拼图:准备一些图片,代表不同形态的云彩。
让孩子们分组,完成一张完整的云彩拼图,了解不同类型的云彩名称和形态。
3. 观察云彩变化和形成过程(30分钟)让孩子们在一张白纸上,画出自己眼中的云彩形状。
然后,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彩,了解云彩的变化过程和形成原理。
以云朵为主题的绘画:让孩子们准备一张白纸和一个画笔,让他们自由绘制自己眼中的云朵。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云朵的形态和构成。
4. 回顾(10分钟)引导孩子们,本次活动中他们所了解的云彩知识,以及自己对云彩的认识和感受。
可以请孩子们口头回答或画图形式展示。
与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了解了云彩的组成和形态,了解云彩形成的原理,通过观察和想象,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本次活动也启发了幼儿对天气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在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亟需改进的地方。
比如,在云彩拼图环节,需要更好地引导幼儿和家长参与,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在活动的设计中,也可以探究更多具体化的问题,如对空气中水蒸气的了解、云朵微生物的影响等等。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天气现象,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认识。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多变的云》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多变的云》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形状的云朵。
2.能够使用语言描述云朵的颜色、大小和位置。
3.能够了解云朵的变化,了解云朵与天气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用于云朵观察的图片。
3.用于云朵钩织活动的材料。
4.能够展示云朵变化的视频。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1.播放与课题相关的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不同的云朵和云朵的变化。
2.与学生一起探讨不同的云朵形状及其特征,比如说形状如绵羊或者瓢
虫等等。
2. 学习
1.给学生使用图片进行云朵观察。
2.用学生简单的语言描述一张云朵的特征。
3.目测云的距离以及大小,利用比较和比例关系描述云朵位置。
4.了解云的变化和天气的关系。
5.展示云朵变化的视频,让学生更好地观察云朵的变化。
3. 拓展
1.学生利用钩织材料做一个自己的云朵。
2.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自主设计自己的云朵。
四、教学反思
此次教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视频展示、云朵观察、比较和比例关系、钩织拓展等多种方式。
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加生动有趣,更加深入的了解云朵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需要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引导学生,避免出现走神的情况。
此外,在拓展环节中,钩织活动也可以更加具体说明,即具体告知学生如何进行细节的处理等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加顺利进行拓展活动。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云》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云》一、教学目标1.了解云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引导幼儿探究和发现云的实际意义;2.提高幼儿观察、记录和绘画的能力,发展幼儿的动手经验和创新意识;3.培养幼儿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发展幼儿的社交能力。
二、教学内容通过“观察云、绘制云画、制作云缸”等活动,让幼儿了解云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提高幼儿的观察、记录和绘画能力,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社交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10分钟)老师向幼儿引入本次活动主题:“多变的云”。
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云的形状和变化,引导幼儿发现云的实际意义。
2. 观察云(20分钟)老师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云。
引导幼儿观察云的形状、颜色和变化,让幼儿发现云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3. 绘制云画(30分钟)回到教室后,老师将展示一些云的图片和样板。
引导幼儿用颜料和颜色胶带等材料制作云画。
让幼儿观察云的特点和变化规律,通过绘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 制作云缸(30分钟)老师将自制云缸与幼儿分享,并讲解云缸的制作方法。
引导幼儿合作制作云缸,并在其中加入水和干冰,观察云朵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同时,引导幼儿探究干冰与水的关系,发现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变化规律。
5. 整理活动(10分钟)活动结束后,老师指导幼儿整理云画和云缸材料。
四、教学评价本次活动将观察、绘画和制作结合,引导幼儿发现云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提高幼儿的观察、记录和绘画能力。
通过制作云缸,让幼儿探究材料的物态变化,培养幼儿动手经验和创新意识。
同时,活动中的合作制作和观察,有利于培养幼儿团队意识和社交能力。
五、教学延伸教师可在活动结束后,通过观察天气预报、读绘本等方式,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究云的变化规律和实际意义。
同时,教师扩大幼儿天文知识储备,增强幼儿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多变的云》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精品教案示范课面试试讲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多变的云》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精品教案示范课面试试讲教案一、教学内容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多变的云》选自现行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活动内容主要围绕云的形态、颜色和运动等方面展开。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云的多样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认识不同形态、颜色和运动的云。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云的多样性。
难点:让幼儿用恰当的语言描述云的形态、颜色和运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空图片、云朵图片、彩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每位幼儿一份云朵图片、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一张天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云。
引导幼儿关注云的形态、颜色和运动。
2. 观察与讨论(5分钟)分发云朵图片给每位幼儿,让幼儿观察云朵的形态、颜色和运动。
鼓励幼儿用恰当的语言描述云朵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肯定和鼓励。
3. 实践活动(5分钟)邀请幼儿用彩纸、画笔和颜料制作自己喜欢的云朵。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4.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让幼儿将自己的云朵作品贴在黑板上,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
鼓励幼儿相互欣赏、交流,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画出一片天空,用云朵图片和文字标注出云的形态、颜色和运动。
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天空中的云,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云的形态、颜色和运动。
2. 家长协助幼儿用相机或画笔记录下观察到的云,第二天带到幼儿园与大家一起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幼儿对云的形态、颜色和运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实践活动环节,幼儿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在课堂导入环节,部分幼儿对云的观察不够仔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多变的云
大班科学活动多变的云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使幼儿了解云的颜色、形状是多变的。
使幼儿初步了解云会变成雨、雪等落下来。
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多变的云教案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多变的云
一、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云的颜色、形状是多变的。
2、使幼儿初步了解云会变成雨、雪等落下来。
3、培养幼儿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平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各种各样的云;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三、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天上的云※ 教师:请你们看看现在外面的云?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让幼儿自由讨论)
※ 教师:云会不会移动?怎样移动?(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云的位置移动等变化)想一想,云为什么会移动?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云。
※ 教师:云会不会变成其它的样子?你有没有见过别的云?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时候见到的?(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小结:如下雨前的乌云,阴天的云,傍晚时的云彩等等。
※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云呢?(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不同的云是和天气有关系的)
3、借助幼儿用书画面帮助幼儿认识云的多变性。
※ 教师:这幅图上的云像什么?你们见过吗?分别说说这些云像什么?
4、讨论云会变成什么。
谁知道云会变成什么?(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天上下雨就是云变成的,冬天下雪也是云变成的)
5、活动延伸:
让幼儿去户外观察天上的云,分别说说天上的云块像什么?并把它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