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用地评价、经济条件分析与用地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的洪水位、洪水频率、洪水淹没范围等,对于城市建 设项目的布局、用地安排、堤防工程建设等有重大影响。
一般要求:百年一遇洪水位以上0.5~1米的地段,才可选作 城市用地;反之,常受洪水威胁的地段,则不宜作为城市建 设用地。如必须利用,则应根据土地使用性质的要求,采用 不同的洪水设计标准(50年、100年一遇),并修筑堤防等 防洪设施。
1. 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条件影响建筑物地基的稳固性和工程建 设的经济性。
工程地质条件用地基承载力表示。即kg/cm², 或 t/m²。不同地表组成物质地基承载力不同。
类别
承载力 (t/m2)
类别
承载力 (t/m2)
碎石
40~70 细沙;稍湿 16~22
砾石
30~50
湿
12~16
粘土
25~50
大孔土
15~25
高会腐蚀硅酸盐建筑基础。
3. 地震地质
掌握活动断裂带的分布,对城市规划与建设中采取防震 措施很有意义。
在强震区一般不宜设置城市。在震区设置城市时,除制 定各项建设工程的设防标准外,还须考虑震后疏散救灾等问 题,如建筑不宜连绵成片,尽量避开断裂破碎地段等。
地震断裂带上一般可设置绿化带,不得进行城市建筑的 建设,同时也不能作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
a.加强城市用地分析评定工作,对强烈褶皱带、活动断
裂带、古河道、矿藏采空区、大型水库下游、洪水淹没 区、地形上平原与山地接合部等,一般不宜选择作为城 市建设用地,或布置重要的建筑物。
b.调整、迁出易产生次生灾害的油库、化工厂、货场等
设施。
c.适当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合理安排城市居住区小块绿
地。
d.搞好道路规划,适当增加主要干道宽度,最好修建有
2.5~3.0
低层建筑
0.8~1.0
道路
1.0
地下水质状况也会影响到对用地的选择
地下水地的下水水质中影氯响离:子(Cl-)和硫酸根离子(SO4 2-) 含量生多活少饮对用建—筑微物量有元一素定含影量响高,或其低含都量会较影多响或,较 高如,硬将水对、硅软酸水盐都水不泥符产合生饮一用定要的求侵。蚀,甚至会影 响到腐建蚀筑建物筑基物础基的础稳—固氯性离。子、硫酸粒子含量过
过高的堤防也影响城市对水面的利用和联系。 如图湖北沙市,荆江大堤对沙市用地、利用水面、 取水、排水等有不利影响。
三、地貌条件
❖地貌类型 ❖ 地表形态 ❖ 各种地貌现象
1. 地貌类型
研究规划范围内地貌类型及其组合特点,是进行城市用地 评定和确定城市结构的重要的基础工作。 在各种地貌类型中,河谷地带的阶地,山区的山间盆地以 及一般的平缓丘陵,在其它条件的配合下,是城市建设的理 想用地。
此外,在地震活动强烈地区,城市的上游不宜修建水库。
3. 地震地质
在城市规划中,对地震活动的影响,主要从两个 方面考虑:
根据可能发生的地震的强度、频率,考虑城市是 否建设发展,乃至城市的发展规模,或确定限制发 展哪些工业项目。
在规划中研究安排应采取的各项抗震防震措施。
在常地震地区,除合理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外, 在规划布局上可采取如下各种防震措施:
两条以上通路和多方向对外交通出口。
e.对被铁路、河流分割的城市,适当保留河流渡口,铁
路平交道口。
f.合理控制城市建筑密度,扩大房屋间距,少建高层建
筑。
g.为保证震时救护工作的需要,对通讯、消防、公安、
救护等,应有较高的设防标准。
h.在给排水市政设施和电力、煤气、电讯等设施上,都
应有备用措施和进行分区的抗震、防震规划。
合理确定地震烈度
基本烈度——以100年内在本地区可能遭遇的地震最 大烈度为准。 设计烈度——在地区宏观基本烈度的基础上,考虑到 地区的地质构造特点,地形、水文、土壤条件等 的不一致性所出现的小区域地震烈度的增减,并 据此制定的更切实而经济的小区域烈度标准。
二、水文条件
❖ 河川湖海等地表水体的分布,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本条件
❖ 江河等地表各水情要素与城市用地规 模、布局关系密切
❖ 河川洪水位状况对沿河城市规划建设 具有重大影响
1.河川湖海等地表水体的分布,是城
市形成发展的基本条件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工业生产的集中,运输量 和用水量的剧增,河川分布状况对城市形成发展的 作用更加明显。
水文条件对城市产生、分布等的影响,主要反 映地理位置上,近江或沿海、沿江仍然是城址选择 的首要目标。
城市用地评价、经济条件分 析与用地选择
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 城市用地建设与经济条件分析 城市用地的构成 城市用地选择
第一节 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
一、地质条件 二、水文条件 三、地形条件 四、气候条件
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 ❖ 水文地质 ❖ 地震地质
2.江河等地表各水情要素与城市用地 规模和建设布局关系密切
河川流量、水深、流速,影响桥涵工程、给排水 工程的标准、港口码头的位置与规模,以及稀释污 染物的能力;江河的流量、流向直接关系到工业区 与居住区的相互位置等。
在西北干旱地区及沿海岛屿等地,淡水往往是影பைடு நூலகம்响城市发展的制约条件。
3.河川洪水位状况对沿河城市规划建 设具有重大影响
地下水的分布,按其成因和埋藏条件, 可以分为三层,如图
上层滞水 埋藏深度
潜水面
地表水
潜水 承压水
隔水层 隔水层
地下水位的状况——地下水埋藏深度,影 响建筑物建筑,从而影响到城市用地和建筑 物的具体布局。
一般建筑物对地下水埋藏深度的要求
建筑层数
地下水埋深(米)
三层以上建筑
1.0~1.5
有地下室的建筑
粗沙、中沙 24~34
淤泥
4~10
泥炭
1~5
各种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具有不同的要求
单位:t/m2
类别 地基承载力 类别 地基承载力
工业建筑 重工业厂房 道路与建筑
用地
15~20 >25
5
民用建筑: 一层 二层
三、四层 四层以上
5~7 7~12 12~15 >20
及 地某 基城 承市 载用 力地 分地 析基
土 分 类
2. 水文地质
水文地质条件一般是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的厚 度、矿化度、硬度,水温及水的流动状态等条件。
地下水常常作为城市用水的水源,特别在远离江河湖泊 或地面水水量不足而水质又不符卫生要求的城市,调查并探 明地下水资源尤为重要。
探明地下水的蕴藏量和补给情况,确定开采的适当水量。 以防止地下水过量开采,形成“漏斗”,影响城市发展与布 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