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赏析

合集下载

李商隐《落花》的赏析和解释

李商隐《落花》的赏析和解释

李商隐《落花》的赏析和解释
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商隐《落花》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解
1、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2、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3、沾衣:指流泪。

译文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
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
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
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
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赏析
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

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籍耐人寻味。

颔联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

颈联直接抒发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

末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

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李商隐《落花》赏析: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凄婉和感慨

李商隐《落花》赏析: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凄婉和感慨

李商隐《落花》赏析: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凄婉和感慨李商隐的《落花》是一首深刻而感伤的咏物诗,通过描绘落花的情景,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凄婉和感慨。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李商隐入秘书省不久,母亲去世,诗人辞职回乡守丧。

在闲居永乐(今山西芮城县)的这段时间,诗人栽植了不少花草,创作了不少咏物诗,此诗即是其中之一。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因令狐楚拔擢得中进士,他的婚姻却使他无形中站到了牛党的对立面,于是备受令狐绚的诽谤压抑,说他“诡薄无行”、“放利偷合”。

李商隐的处境极不如意,于是,便借园中的落花抒发自己忧伤身世之感。

一、作品原文落花李商隐〔唐代〕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高阁上的游人早已远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曲折的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肝肠欲断,真不忍心把扫去满地落花;盼望残留枝头的春花能长久地保持下去。

盛开的鲜花将随着春天而去,面对这一切,我只有落泪沾衣。

2、注释竟:完毕;终了。

参差:错落不齐的样子。

曲陌:曲折的小径。

迢(tiáo)递(dì):迢递:遥远的样子。

指花飞得很远,或远处亦有花在飞。

斜晖:西斜的太阳。

肠断:形容心情极度悲伤。

眼穿:同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仍欲归:仍然希望其能归还枝头。

归:一作“稀”。

芳心:花心,这里既指花的精神灵魂,又指怜爱花的人的心境。

沾衣:这里既指落花依依沾在人的衣服之上,又指怜爱花的人伤心而抛洒的泪滴。

三、创作背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李商隐入秘书省不久,母亲去世,诗人辞职回乡守丧。

在闲居永乐(今山西芮城县)的这段时间,诗人栽植了不少花草,创作了不少咏物诗,此诗即是其中之一。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因令狐楚拔擢得中进士,他的婚姻却使他无形中站到了牛党的对立面,于是备受令狐绚的诽谤压抑,说他“诡薄无行”、“放利偷合”。

2021年《落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1年《落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There's only one corner of the universe you can be sure of improving, and that's your own self.同学互助一起进步(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落花》原文及翻译赏析《落花》原文及翻译赏析1落花(朱淑真)宋朝朱淑真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落花》译文连理枝头艳丽的鲜花正在盛开,但风雨嫉妒鲜花的美丽,时时刻刻想要催促鲜花凋谢。

我真想让掌管春天的神长久做主,不让娇嫩可爱的鲜花落到碧绿的青苔上。

《落花》注释连理枝:两棵树连生在—起,枝叶交缠。

诗人常以之比喻夫妻恩爱。

催:催促。

愿:希望。

青帝:传说中的春神,主管春季节令。

莫遣:不要让。

点翠苔;指花瓣飘落,点缀在翠绿的苔藓之上。

《落花》赏析惜春和怜花的情感中,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珍惜,而且包含着一种自怜、对人生短促的叹惜、对生命不能圆满的茫然。

也就是所谓的写景以自况,借花以自怜。

《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怜花、葬花最明显也最强烈地表现了这种心态。

这首诗直露惜花之情,并借惜花来表达她对人世间不平的愤慨和对美的呼唤。

前两句写象征邪恶力量的横雨狂风侵袭着象征美好事物的花;后两句写呼唤青帝为落花做主,莫让风雨欺凌花,隐含着诗人对人间幸福和美的呼唤。

诗写得含蓄而深情。

唐代的孟浩然曾写过一首有名的“惜花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在春眠中被欢快的鸟啼惊醒,想来当时还并未完全从梦中清醒,却唯独想起了昨夜的风雨和遭风雨的花。

怜花之情写得很是生动。

而这首朱淑真的诗,惜花之情却写得更是直露。

起首两句,展开的似乎是一种搏斗的场面,一方面是正在开的弱花,另一方则是满怀妒意的横雨狂风,作者用“正”和“便”两个字突出了其间时间的紧迫,有搏击的紧张感。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摧”,花开正好,风雨何急,但是在作者眼里,横雨狂风夹着妒意向落花袭来时,已经成为人间暴虐力量的化身,而那正当新鲜、美好而又娇嫩的花枝则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李商隐《落花》古诗鉴赏答案《落花》古诗赏析详解

李商隐《落花》古诗鉴赏答案《落花》古诗赏析详解

李商隐《落花》古诗鉴赏答案《落花》古诗赏析详解《落花》由李商隐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

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籍耐人寻味。

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落花》作者: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落花》【注解】参差(cēncī):参差不齐,花瓣乱飞的样子,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曲陌:曲折小路。

迢递(tiáodì):遥远的样子。

此句说落花在斜阳下随风飘得很远。

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肠断”句:写惜花。

“眼穿”句:指望眼欲穿盼春天到来,但很快春天又要离去。

沾衣:泪水沾湿衣衫。

《落花》【翻译】高阁上,曲终人散;小园里,落花随风漫天飞舞,飘落到了田间曲折的小径上,斜阳在花雨中徐徐西下。

我痛惜这如雨的落花,不忍将落红扫去。

我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天却又匆匆归去。

赏花的心意也随着春天的归去而消失,春去花谢,只留下我泪湿衣裳。

《落花》【韵译】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落花》【讲解】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

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1、2句直接写落花。

上句叙事,下句写景。

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籍耐人寻味3、4句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

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

李商隐诗词《落花》原文译文赏析

李商隐诗词《落花》原文译文赏析

李商隐诗词《落花》原文译文赏析《落花》唐代: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译文】高阁上的游人早已远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曲折的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肝肠欲断,真不忍心把扫去满地落花;盼望残留枝头的春花能长久地保持下去。

盛开的鲜花将随着春天而去,面对这一切,我只有落泪沾衣。

【注释】客竞去:客人竟然都离去了。

参差:错落不起的样子。

曲陌:曲折的小径。

迢(tiáo)递(dì):高远貌。

此处指落花飞舞之高远者。

仍欲归:仍然希望其能归还枝头。

芳心:这里既指花的精神灵魂,又指怜爱花的人的心境。

沾衣:这里既指落花依依沾在人的衣服之上,又指怜爱花的人伤心而抛洒的泪滴。

【赏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首联是说,高阁上的游客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已经随风飘零纷纷乱飞。

诗一开始便写落花景象,前人称赞它发端“超忽”。

其实,“小园花乱飞”一句不过是人皆可道之景,手法平平,并不新奇;妙就妙在首联两句之间的联系。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和客人来去本无必然的联系,但诗人却说花是因为客人去了才“乱飞”,这样一来,连落花也看作有情的了。

这种因果关系的描写颇出人意表,却又在情理之中。

落花虽然早有,客人在时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孤独惆怅之情袭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绿花,而且生出同病相怜的情思。

两句诗不单写花,也兼写人,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颔联是说,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三四两句承上,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

“参差”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结曲陌;“迢递”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

诗人是立于高阁向下俯视,所以园内景象尽收眼底。

这两句对落花的本身描绘显得很客观,但对“斜晖”的点染却透露出作者的内心并不平静。

《落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落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落花》原文及翻译赏析《落花》原文及翻译赏析《落花》原文及翻译赏析1落花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翻译满天都是飞舞的落花,带着各自的伤感,在烟雨迷蒙的青楼里,我不由想起故人,怎么舍得忘记呢。

花儿在空中仿佛随着美人吟唱的曲子纷纷飘落,花落了,恰似化了半面妆的美人,楚楚可怜。

我这流浪的人儿看了落花的情景,不由感同身受,泪流满面,这种心境犹如繁华的街头游人离去一样空荡落寞,只有落花的残香还飘散在空中。

引来了两只美丽的蝴蝶,把它们的爱情全部酿成甜美的蜜。

注释坠素:坠落的白花。

翻红:凋谢的红花。

望:这里读平声。

回风舞:古小说《洞冥记》载,汉武帝宫人丽娟在芝生殿唱《回风曲》,庭中花皆翻落。

半面妆:化了一半的妆。

徐妃在他来时,故意作半面妆(即只在半边脸上化妆)等待他。

沧海:古代通称今黄海、东海海域为沧海,南海海域则称南海或涨海。

只有南海才产珍珠,此处沧海泛指诸海。

这里指以蚌生珠喻人落泪。

章台:西汉都城长安中的一条繁华街道。

骨:指花瓣。

传:招引。

蜜房:蜂窝,特指蜂藏蜜的所在。

品评这是一篇构思十分精巧的咏物诗。

我国古代美学认为,摹写物景,大体有三个不同的层次:首先是要形似,即能传达出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

其次就是要形神兼备,即除了事物的外部特征外,还要进一步体现出蕴藏于事物形体中内在精神实质来。

而最高的要求则是遗貌取神,即为了更精确更丰富地表现客观事物,诗人和艺术家有时会故意忽略它们的某些外部形态以突出其内在的精神。

宋祁这篇诗,写的是绿暗红稀的时节,凄烟零雨的光景。

诗人一上来便想到了不但人会惜花,花也会自惜,所以先写出首句,然后才继以次句,花即各自伤,人也就更不忍相望了。

这便形成了一种令人伤感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调子。

一般人都以花比喻美女,而宋祁却反过来,以美女的快舞形容花之飞空,以美女残妆形容花之委地。

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落花》原文、诗意及赏析

《落花》原文、诗意及赏析

《落花》原文、诗意及赏析
【原诗】: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沧海客归珠迸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译意】:
白色和红色的落花各自伤心飘落,那青楼的烟雨繁华怎么忍心忘却。

落花将飞也随风旋转飞舞,落在地上,花瓣残缺,还犹有几分美丽。

花儿飘落犹如仙人归去,沧海的鲛人伤心落泪,眼泪变成珠子;又犹如在繁华的章台街,情人虽然离去,姑娘的贞洁芳香。

落花可能无意转达爱意给双飞的蝴蝶,却把芳心全都交付给了蜜房。

【点评】:
宋真宗天僖五年(1021),宋祁24岁,与其兄庠游学于安州,投献诗文于知州夏竦,以求引荐。

席间赋《落花赋》诗,深得夏竦赏识。

此诗咏落花,极尽缠绵悱恻,一往情深。

但诗人状物而不凝滞于物,表面咏花,实质写我,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精诚专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著精神。

诗人追求的是什么呢?从诗的用典、比喻来看,其中无疑有诗人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追求,但我们又不必拘泥于
此,对之深求,因为诗人借咏落花而引起的象外之义,是远远超越了爱情这一范围的。

这也正是诗歌的艺术魅力所在。

2024年《落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4年《落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4年《落花》原文及翻译赏析2024年《落花》原文及翻译赏析1酒边红树碎珊瑚,楼下名姬坠绿珠,枝上翠阴啼鹧鸪。

谩嗟吁,一半儿因风一半儿雨。

赏析《世说新语》载西晋时石崇与王恺斗富,王恺是国戚,得到晋武帝的援助,赐他一株二尺来高的珊瑚树,作为炫耀的资本。

殊不料石崇举起铁如意,当场狠命一击,珊瑚宝树顿时应声而碎。

石崇随即取出六七株三四尺高的`珊瑚树作为赔偿,王恺羞惭而去。

这段故事并非发生在“酒边”,但该篇首句的“碎珊瑚”,无疑是化用了这则典故。

“酒边”是为了加映珊瑚之红,而以宝物的碎溅来比喻落花的飞散,于形象之外更有一种触目惊心的效果。

第二句的用典也与石崇沾边,即著名的“金谷园绿珠坠楼”。

侍中孙秀垂涎石崇的爱姬绿珠,指名索取,石崇坚决拒绝。

孙秀就矫诏逮捕了石崇。

《晋书·石崇传》对此有一段简练而传神的叙写:“崇正宴于楼上,介士到门。

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

’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前。

’因自投于楼下而死。

”以美人坠楼喻落花殒香,同样是既逼真又惨怛。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杜牧《金谷园》)可见这一比喻是诗人的通感。

第三句语意直白,不像再有什么故实,但仍使读者不禁联想起杜牧的《叹花》:“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狂风落尽深红色”,不就是“落花”命运的写照。

作者在“绿叶成阴”即所谓“枝上翠阴”中,还添上了“鹧鸪”的悲啼,让它来悲挽落花的飞尽。

元诗人萨都剌《过嘉兴》:“春风一曲鹧鸪吟,花落莺啼满城绿。

”可见“啼鹧鸪”确是落花时节固有的景观。

小令的这三句鼎足对,首句从树上繁英纷落的角度着笔,即所谓花雨;次句则是落花飘坠的特写,暗含“一片花飞减却春”(杜甫《曲江》句)的寓意;第三句返回枝上,则是绿叶成荫,片红全无,彻底消抹了落花的存在。

这样的三部曲步步推进,转接无痕,使人浑然不觉对仗的存在,却强烈地表达出“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乌夜啼》)的惋伤。

李商隐《落花》赏析5篇

李商隐《落花》赏析5篇

李商隐《落花》赏析5篇李商隐《落花》赏析1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韵译】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赏析】这首咏物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乐期间。

当时,李商隐因娶王茂元之女一事得罪了牛党的令狐绹,境况极糟。

自然景物的变化极易引发他的忧思羁愁,于是便借园中落花隐约曲折地吐露自己的心境。

诗一、二句“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写落花景象,“小园花乱飞”一句不过是人皆可道之景,并不新奇;妙就妙在首联两句之间的联系。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和客去本无必然的联系,但诗人却说花是因客去才“乱飞”,落花成为有情物,这种因果关系的描写颇出人意表,却又在情理之中。

落花虽然早有,客在时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孤独惆怅之情袭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生出同病相怜的情怀。

三、四两句“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分别从不同角度进一步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

“参差”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四处纷飞,连接曲陌;“迢递”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休无止。

诗人是立于“高阁”向下俯视,所以园内景象尽收眼底。

这两句对落花本身的描绘显得很客观,但对“斜晖”的点染却透露出作者内心的骚动不安。

此时此刻,在他眼前出现的“落花”和“斜晖”已经不是常人眼里的自然现象,而是同人一样充满感情具有生命的事物,它们象是在同自己十分美好的青春和年华告别。

于是整个画面笼罩在落花余晖这一副沉重黯淡的色调里,透出了诗人心灵的深重伤感和悲哀。

五、六句“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断肠人又逢落花,自然倍觉伤情。

“眼穿仍欲稀”一句写出诗人的痴情和执着,他望眼欲穿,希望花莫再落,却事与愿违,枝上残留的花朵仍然四处纷飞不止,越来越稀疏。

落花(宋祁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落花(宋祁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落花宋代:宋祁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标签咏物、写花、古诗三百首、寓人译文满天都是飞舞的落花,带着各自的伤感,在烟雨迷蒙的青楼里,我不由想起故人,怎么舍得忘记呢。

花儿在空中仿佛随着美人吟唱的曲子纷纷飘落,花落了,恰似化了半面妆的美人,楚楚可怜。

我这流浪的人儿看了落花的情景,不由感同身受,泪流满面,这种心境犹如繁华的街头游人离去一样空荡落寞,只有落花的残香还飘散在空中,引来了两只美丽的蝴蝶,把它们的爱情全部酿成甜美的蜜。

注释①坠素:坠落的白花。

翻红:凋谢的红花。

②青楼:墙壁涂以青色的楼房,汉唐时指贵妇人住所,元明以来,逐渐转化为妓院的代称。

这里仍用作本义。

望:这里读平声。

③回风舞:古小说《洞冥记》载,汉武帝宫人丽娟在芝生殿唱《回风曲》,庭中花皆翻落。

④半面妆:化了一半的妆。

徐妃在他来时,故意作半面妆(即只在半边脸上化妆)等待他。

⑤沧海:古代通称今黄海、东海海域为沧海,南海海域则称南海或涨海。

只有南海才产珍珠,此处沧海泛指诸海。

语意本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

古代传说:南海有鲛人,泣泪成珠。

这里指以蚌生珠喻人落泪。

⑥章台:西汉都城长安中的一条繁华街道。

骨:指花瓣。

⑦传:招引。

⑧蜜房:蜂窝,特指蜂藏蜜的所在。

赏析1021年(宋真宗天禧五年),宋祁二十四岁,与其兄宋庠以布衣游学安州(治所在今湖北安陆),投献诗文于知州夏竦,以求引荐。

席间各赋“落花”诗,夏竦以为宋祁很有才,必中甲科。

宋祁亦因此在宋初文坛崭露头角。

足见此诗非一般惜花伤春之作。

清代沈德潜说:“诗贵寄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

”(《说诗晬语》)该诗即是。

首联破题,刻画落花时一片迷离凄苦的景象,状物而不滞于物。

起句,诗人捕捉住所咏物的自然特征,以“素”、“红”代指花。

唐人韩偓有“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惜花》)之句,么“白”、“红”状花。

落花(李商隐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落花(李商隐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落花唐代: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标签咏物、唐诗三百首、抒怀、写花译文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注释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沾衣:指流泪。

赏析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

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

上句叙事,下句写景。

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

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

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

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

“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

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新解高阁上,曲终人散;小园里,落花随风漫天飞舞,飘落到了田间曲折的小径上,斜阳在花雨中徐徐西下。

我痛惜这如雨的落花,不忍将落红扫去。

我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天却又匆匆归去。

赏花的心意也随着春天的归去而消失,春去花谢,只留下我泪湿衣裳。

意境浅尝花朵,用生命装点着春天;春天,却用凋残凄凉了花朵。

所谓“落花有意随流水,而流水无心恋落花。

落花(李商隐)原文及赏析

落花(李商隐)原文及赏析

落花(李商隐)原文及赏析落花(李商隐)原文及赏析落花满天飞,何处觅春归?千里迢迢怀君意,只愿君心似我心。

《落花》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抒情诗,以细腻的描写和内心的独白让人感受到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落花》这首诗的原文,然后再进行赏析。

在这首诗中,李商隐以“落花满天飞”的景象开篇,将目光聚焦在春天落花飘零的美丽景色上。

落花满天飞的场景形象而鲜明,让人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感受到了春天带来的美好与生机。

同时,这种景象也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了过往的时光。

接下来,诗人问道:“何处觅春归?”这是一个反问句,意味着诗人内心的迷茫和不安。

在漫天落花中,诗人似乎迷失了春天的踪迹,不知该向何方去寻找那个被时间带走的春天。

这个问题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对于人生追求和对美好时光渴望的一种表达。

紧接着,下一句“千里迢迢怀君意”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所在的心怀思念。

以千里迢迢的心情怀念远方的人,这种情感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心中的寂寥和无奈。

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自然景色之中,以表达出他对远方所在的思念之情。

最后,诗中以“只愿君心似我心”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对于亲密之人心灵相通的期待。

诗人希望对方能够像自己一样,感受到那种迷失春天与无限思念的心情,以实现心灵的情感共鸣。

总体来说,李商隐的《落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手法,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在了一起,让读者们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在简洁中蕴含了丰富的意境,给人以深思和回味之感。

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能够体会到李商隐在文字中所展现出的细腻情感和独特的表达技巧。

《落花》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意境,成为了唐代诗歌中一朵瑰丽的花朵,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心灵的触动和启示。

《落花》李商隐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落花》李商隐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落花》李商隐唐诗注释翻译赏析首联“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描绘了高阁上的客人已经离去,小园中的花朵却在空中飞舞的场景。

“高阁”和“小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出诗人所处的环境的清幽和孤寂。

“客竟去”说明客人已经离开,留下诗人独自面对落花的飘零,增添了一种孤独和失落的感觉。

“花乱飞”则生动地描绘了花朵在空中飞舞的姿态,给人一种轻盈、迷茫的感觉。

颔联“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进一步描写了落花的景象。

“参差”形容落花错落有致,“曲陌”指曲折的小路,“迢递”表示遥远。

这两句诗描绘了落花随着小路蜿蜒延伸,一直延伸到远方,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更加美丽而又令人感伤。

诗人通过对落花的描写,表达了时光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颈联“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表达了诗人对落花的眷恋之情。

“肠断”形容内心的痛苦和悲伤,“未忍扫”表示诗人不忍心将落花扫去,仿佛在留恋着什么。

“眼穿仍欲归”则描绘了诗人的目光穿过花丛,一直追寻着落花的身影,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执着和追求。

尾联“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

“芳心”指诗人的内心,“向春尽”表示随着春天的结束,诗人的心事也渐渐消散。

“所得是沾衣”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为落花而落泪,衣裳被沾湿的情景。

诗人通过这两句诗,将自己的情感与落花融为一体,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奈和感慨。

李商隐的《落花》是一首意境优美、情感深沉的诗歌。

通过对落花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身世飘零的悲哀。

这首诗语言优美,对仗工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翻译方面,为了使译文更加忠实于原文的意思,我采用了直译的方法。

同时,为了使译文更加流畅和自然,我对译文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润色。

以下是《落花》的英译文:The Falling PetalLeaving guests in the high pavilion, Petals dancing in the small garden. Intertwined, they follow the meandering path, Farther and farther they float in the slanting sunlight.My heart aches yet I cannot sweep them away, My eyes search but they still return no more. My longing heart follows the fleeting spring, All I gain is a dress soiled with tears.。

唐诗赏析-李商隐《落花》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赏析-李商隐《落花》原文译文赏析

李商隐《落花》原文|译文|赏析'《落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律,这首诗通过对花叶飘落表达了诗人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唐代: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韵译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注释①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②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③沾衣:指流泪。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

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

上句叙事,下句写景。

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

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

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

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

“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

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新解高阁上,曲终人散;小园里,落花随风漫天飞舞,飘落到了田间曲折的小径上,斜阳在花雨中徐徐西下。

我痛惜这如雨的落花,不忍将落红扫去。

我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天却又匆匆归去。

《落花》朱淑真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落花》朱淑真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落花》朱淑真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落花》是南宋女诗人朱淑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原文如下: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这首诗的意思是:连理枝头的鲜花正在盛开,却遭到了妒花风雨的摧残。

我希望司春之神能够永远掌管春天,不让那繁花缤纷的花瓣飘落在青苔之上。

这首诗描绘了风雨摧残落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被摧残的惋惜之情,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感叹。

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公正和美好的渴望。

起句“连理枝头花正开”,描绘了连理枝上的鲜花盛开的景象,连理枝象征着美好的爱情或友谊,这里的花正开,暗示着美好的事物正在发展。

然而,“妒花风雨便相催”,一句突然转折,描绘了风雨摧残鲜花的情景。

妒花风雨象征着世间的嫉妒和恶意,它们无情地摧残着美好的事物。

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美好与丑恶的对立。

后两句“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表达了诗人的愿望。

诗人希望春神能够永远掌管春天,让鲜花常开不败,不要让风雨随意摧残它们。

青帝是古代神话中的春神,诗人在这里祈求青帝的庇护,实际上是表达了对公正和美好的渴望。

最后“莫遣纷纷点翠苔”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风雨过后,花瓣飘落,点缀在青苔上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了落花的悲惨命运。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对比鲜明:诗中通过连理枝与妒花风雨的对比,美好与丑恶的对比,突出了主题。

2. 借景抒情:诗人借风雨摧残落花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对美好事物被摧残的惋惜之情和对命运无常的感叹。

3. 象征手法:诗中连理枝象征美好爱情或友谊,妒花风雨象征世间的嫉妒和恶意,青帝象征公正和美好,运用象征手法,使诗更具表现力。

4. 语言优美: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如“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等句,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总之,《落花》这首诗通过描绘风雨摧残落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惋惜和对命运无常的感叹,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公正和美好的渴望。

诗的艺术特色鲜明,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一读的好诗。

朱淑真《落花·连理枝头花正开》原文+赏析

朱淑真《落花·连理枝头花正开》原文+赏析

朱淑真《落花·连理枝头花正开》原文+赏析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注释】①青帝:掌管春天的神,又称东君,东皇。

【赏析】朱淑真是位知名度相当高的才女,她的《断肠集》不知感动过多少同样在深闺中惆怅无限的女子。

不少人对央视版《红楼梦》中的这一幕记忆犹新:苦命的香菱,于深夜里对着滴泪红烛正在读这本《断肠集》。

然而,此时却传来夏金桂的一声狮吼,她悚然一惊,忙丢下诗集去服侍那个悍妇。

蜡烛红泪点点,滴在这“断肠”两个字上。

《千家诗》编选者大概是一些老儒,他们选的诗,士大夫气浓,头巾气冲,重男轻女,对于才女们的诗几乎不选。

但奇怪的是,他们不选李冶、薛涛、鱼玄机,也不选李清照,却偏偏选了两首朱淑真的诗。

这让一贯喜?八卦的江湖夜雨不禁相信起原来一直不大相信的传闻——朱淑真是朱熹的侄女。

前面一再说过,《千家诗》选编者最“粉”程朱,只要和程朱有关系的,优先录入。

不过朱淑真的作为,可和程朱那一套截然相反,她曾“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也曾“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做出一系列放纵大胆、惊世骇俗的举动。

《千家诗》的旧本原注说:“花正开而芳姿艳丽于连理枝头,如少年夫妇燕婉和谐也,花开而遇嫉妒之风雨相催,百花摇落如夫妇不幸,中道分离乖阻也,安得青帝常主四时,使连理花常开并蒂,而无风雨纷纷之摇落也。

”?对于朱淑真来说,她对“连理枝”的态度,前后是大不一样的。

这首诗想必是作于朱淑真的少女时代。

何以见得?因为这首诗中还句句怜惜“连理枝”来着,此时的朱淑真,心中的“连理枝”应该不是她未来嫁的老公那样子。

少女时的朱淑真,对将来的另一半要求挺高的,她有首《秋日偶成》诗这样写道:“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

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

”哪知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据载,朱淑真后来嫁了个庸俗不堪的商人,明《尧山堂外纪》中称:“其夫村恶,蘧篨戚施,种种可厌。

”对于这几句的注解,不妨借柏杨先?笔下的文字来诠释:“巧妇嫁了拙夫,真是人间最大的不公平,人人见了都要跺脚,盖深惜之也。

李商隐《落花》赏析

李商隐《落花》赏析

李商隐《落花》赏析李商隐《落花》赏析落花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韵译: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赏:这首咏物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乐期间。

当时,李商隐因娶王茂元之女一事得罪了牛党的令狐,境况极糟。

自然景物的变化极易引发他的忧思愁,于是便借园中落花隐约曲折地吐露自己的心境。

诗一、二句“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写落花景象,“小园花乱飞”一句不过是人皆可道之景,并不新奇;妙就妙在首联两句之间的联系。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和客去本无必然的联系,但诗人却说花是因客去才“乱飞”,落花成为有情物,这种因果关系的描写颇出人意表,却又在情理之中。

落花虽然早有,客在时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孤独惆怅之情袭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生出同病相怜的情怀。

三、四两句“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分别从不同角度进一步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

“参差”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四处纷飞,连接曲陌;“迢递”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休无止。

诗人是立于“高阁”向下俯视,所以园内景象尽收眼底。

这两句对落花本身的.描绘显得很客观,但对“斜晖”的点染却透露出作者内心的骚动不安。

此时此刻,在他眼前出现的“落花”和“斜晖”已经不是常人眼里的自然现象,而是同人一样充满感情具有生命的事物,它们象是在同自己十分美好的青春和年华告别。

于是整个画面笼罩在落花余晖这一副沉重黯淡的色调里,透出了诗人心灵的深重伤感和悲哀。

五、六句“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断肠人又逢落花,自然倍觉伤情。

“眼穿仍欲稀”一句写出诗人的痴情和执着,他望眼欲穿,希望花莫再落,却事与愿违,枝上残留的花朵仍然四处纷飞不止,越来越稀疏。

【唐诗三百首】唐诗《落花》赏析

【唐诗三百首】唐诗《落花》赏析

【唐诗三百首】唐诗《落花》赏析作者:李商隐
原文: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译文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
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
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
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
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意境
《落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律。

此诗通过对花叶飘落表达了诗人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

赏析
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

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籍耐人寻味。

颔联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

颈联直接抒发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

末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

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落花》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落花》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落花》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落花》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落花宋祁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①烟忍相望。

将飞更作回风舞②,已落犹成半面妆。

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注】①青楼:墙壁涂以青色的楼房。

②回风舞:古小说《洞冥记》载,汉武帝宫人丽娟在芝生殿唱《回风曲》,庭中花皆翻落。

(1)诗首联的景物描写对全诗的感情抒发起了作用?请结合诗的内容分析。

(5分)(2)本诗写“落花”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参考答案(1)白花坠落,红花凋谢,残红满地,烟雨青楼,烘托了一种迷离凄苦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内心的伤感,奠定了忧伤的基调,照应标题“落花”。

(意象描绘2分,迷离凄苦1分,基调,照应各1分)(2)借代,以“素”“红”代指花,写出花的娇艳,而“坠”“翻”形象地写出了红颜薄命,花的凋谢,表达了诗人的叹惋之情。

(修辞1分,分析2分)比喻,第二联作者以美女的快舞形容花之飞空,以美女残妆形容花之委地,以美女喻花,别具匠心,写出了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扰坚持到底的精神。

拟人,首句“花自伤”,人也就更不忍相望了,显得更加感人;末联花把自己的芳心已经交给蜜蜂,就无意招引蝴蝶了,写出了落花的精诚专一,表达了诗人的忠厚悱恻之情。

(写出任意两种,分析得当即可给6分,其它手法,言之有理也可给分)二1.从修辞的角度对诗歌的首联和颔联进行赏析。

(5分)【答案】诗歌的前两联运用借代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落花。

(1分)首联中用颜色“红”和“素”借代落花;(1分)第二联中用以美女的快舞形容花之飞空,以美女残妆形容花之委地。

(1分)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落花的姿态和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精神。

(2分)2.诗写到了落花,寄寓了什么情感,结合诗歌进行简要分析。

答:表达了一种惋惜之情,各自伤”“忍相忘”表达作者不忍花落的伤感和惋惜。

通过“花落犹舞”“骨有遗香”“付芳心与蜜房”表达了作者对落花精神的之情。

(2分)(3)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朱淑真《落花》的翻译赏析

朱淑真《落花》的翻译赏析

朱淑真《落花》的翻译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演讲致辞、祝福语、名言句子、感悟故事、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工作计划、党团资料、条据书信、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peeches, blessings, famous quotes, sentences, insights, experiences, summary reports, work plans,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nd rules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朱淑真《落花》的翻译赏析原文:落花朱淑真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楼主:无花果真难吃时间:2012-11-21 15:41:00 昨天收拾家物,看到丘处机祖师的一首小诗,很有意境。

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另外谈谈我对这首诗的体会。

聊做今天的更新吧,呵呵。

落花
昨日花开满树红,今朝花落万枝空。

滋润实籍三春秀,变化虚随夜夜风。

物外光阴缘自得,人间生灭有谁穷。

百年大小荣枯事,过眼浑如一梦中!
《落花》赏析
这诗是在我第一位道法师父所传的法本资料里找到的,当年第一次看到的时候,仅仅是为诗中那超然物外的逍遥之风所钦慕。

如今再来看这诗,顿觉邱祖境界之高,已入化境。

楼主认为本诗借物立意,着实妙绝。

讲的分别是诸行无常、因缘和合、自性圆满、空性觉悟。

下面便斗胆逐句的分析一下,恳请各位同修不吝赐教。

“昨日花开满树红,今朝花落万枝空。

”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皆属无常。

花开花落、沧海桑田。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独立永恒的存在形式,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今天眼前的一栋楼房拆迁之后就不复存在,构成它的砖石又被砌入新的建筑或者填海造地,那钢筋重回熔炉之后又以另一种形式发挥作用。

我们辛苦一生积累的庞大家业随着肉身入土也会易主,当下我们视若珍宝的物品也许几年之后一文不值,反之亦然。

一切都在变化,没有永恒,这便是诸行无常。

“滋润实籍三春秀,变化虚随夜夜风。

”一切事物皆是因缘和合而生,当构成它的因素有一条不在,事物也就随之改变了。

举例来说:我正在写的这个小帖,首先要有天涯的平台,然后我要有真实的修行体悟经历,我还要有时间,最后还需要我的让更多人明白一点道理的愿望作为动力。

而这四点再往后推:天涯论坛需要有服务器、服务器需要有计算机专家的开发、计算机专家需要有资金的支持、资金需要有政府的协调。

这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追溯过程,可以扩大到整个宇宙去。

任何一个因缘不在了,这帖子就没有了。

而这帖子又把我们聚在一起产生了新的因缘:很多人因为看了本帖而改变了原来的认知,继而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改变……,这改变产生的果又可以一直影响到整个宇宙。

楼主曾经在微博上写过:“万物皆是因缘和合而生,当生成事物的任何一个因产生了变化果也就不复存在或随之变化。

我们活在犹如沙子堆砌的世界里,却盲目固执的认为一切都应该是永恒坚固的城堡。


“物外光阴缘自得,人间生灭有谁穷。

”既然万物无常,因缘不定,那我们的人生究竟有何意义呢?答案便是:找回那个本来圆满的自性。

佛法认为众生平等,皆具如来本性。

这个本性也叫本元心、真心、如来藏等等,见到并且保任住了这本性,最后和这本性融为一体,便是最终极的智慧和解脱。

心外无法,心外无佛。

我既是佛,佛既是我。

我们每个人甚至六道的每个众生都本自具有这个真心,它不是外在的,不是神佛给我们的,不是通过各种方式无中生有的。

它如同宝藏一般埋在我们自己心里。

我们通过修持各种法门不断挖掘,总有一天泥沙淘尽,那璀璨的明珠便在心田冉冉升起,把我们永照在智慧的大光明之中。

“百年大小荣枯事,过眼浑如一梦中。

”这时就会明白所有的外物、世界、觉受、甚至生死轮回等皆是自己内心的外现,是自己心中那面智慧宝镜所映射出的图像。

一切万物的本质并非我们当下认知的实际存在。

它是如梦如幻,终归空性。

明白了“万法唯心造”的道理之后,再连那证悟的心和空性也放下,不要去执着。

就会获得终极的大智慧和大解脱。

需要说明的是,空性绝不等于没有。

空和无不是一个概念,空是有觉知的、灵动的、能升起智慧的。

犹如镜子,虽然能如实的照出万物,但镜子本体是如如不动的。

犹如虚空,虽然无有自性,但却可以容纳万物。

这时再回头看全诗,顿觉无话可说。

那感受,已经超越了一切名词所能形容。

它是一种直观体悟。

个中滋味有缘之人自能领会。

备注:楼主自己也没有证悟空性,上面的感悟很多借鉴了雪漠上师的《光明大手印》系列修行专著,加上自己的一点点体会而成。

不足之处请各位同修多多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