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社研究一般项目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社研究一般项目结项报告书项目名称: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研究——以阳光体育为背景项目类别: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627SS12020项目负责人:房蕊项目承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9月项目负责人:房蕊项目组成员:刘一民孙晋海韩春利赵溢洋许金芝马德森袁建民目录1 研究背景及研究方法与实施过程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方法 (4)1.3 实施过程 (4)2 研究的方法论及理论基础 (5)2.1 一般系统论 (5)2.2 符号互动论 (5)2.3 解释现象学分析 (7)2.4 “上下求索”方法论及法元论 (8)2.5 自我决定理论 (10)2.6 意向性自我调节及SOC理论 (15)2.7 健身内涵的相关文献综述 (17)2.8 行为内涵的相关文献综述 (19)3 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解读:概念模型的质性研究 (21)3.1 引言 (21)3.2 研究方法与被试 (21)3.2.1 解释现象学分析式访谈法及其被试 (21)3.2.2 开放式问卷调查法及其被试:敏感化概念的应用 (21)3.2.3 数据资料分析:双重诠释法 (22)3.3 结果与分析 (23)3.3.1 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的敏感化概念 (23)3.3.2 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具体表现的描述条目归类及主题归纳 (23)3.3.2.1 行为主体的自我决定 (23)3.3.2.2 行为环境的自主支持 (23)3.3.2.3 行为目标与行为手段的选择、优化及其再选择、再优化即补偿 (23)3.3.3 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的操作化概念及其概念模型 (24)3.4 讨论 (25)3.4.1 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具体表现的行为要素主题 (25)3.4.2 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具体表现的自我决定感主题 (25)3.4.3 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具体表现的自主支持感主题 (26)3.4.4 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具体表现的意向性自我调节SOC策略主题 (26)3.4.5 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概念模型的逻辑合理性 (27)3.5 小结 (28)4 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概念模型的探索与检验:量化研究 (28)4.1 引言 (28)4.2 研究方法 (30)4.2.1 研究参与者(被试) (30)4.2.1.1 预试问卷调查被试 (30)4.2.1.2 大样本调查问卷被试 (31)4.2.2 调查内容及方法 (31)4.2.3 数据管理与统计 (31)4.2.4 问卷研制 (31)4.3 结果分析 (32)4.3.1 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32)4.3.1.1 子量表的KMO、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 (32)4.3.1.2 子量表的题目、因子数目、因子命名确认 (33)4.3.1.3 探索性因子分析所得因子结构 (37)4.3.2 信效度分析结果 (38)4.3.2.1 内部一致性Cronbach α信度分析 (38)4.3.2.2 折半信度分析 (38)4.3.2.3 结构效度分析 (39)4.3.2.4 内容效度分析 (39)4.3.3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40)4.4 讨论 (42)4.4.1 自我决定感的结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42)4.4.2 自主支持感的结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43)4.4.3 意向性自我调节的结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45)4.5 结论 (47)5 总结 (47)5.1 研究结论 (47)5.2 研究创新点及贡献 (48)5.3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展望 (48)6 CSSCI来源期刊发表阶段性研究成果2篇 (50)1、《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概念模型的探索与检验》发表于《中国体育科技》2012年第6期;2、《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概念模型的质性研究》发表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年第7期。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1203SS08021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03SS08021社会分层视野下的城市居民体育行为研究---以杭、宁、温三城市为例(研究成果简介)项目负责人:汤国杰(杭州师范大学)承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完成时间:2009年9月30日项目组主要成员项目负责人:汤国杰(杭州师范大学)项目组成员:陈冀杭(杭州师范大学)虞力宏(浙江大学)高可清(杭州师范大学)蒋伟浩(杭州师范大学)郑永华(杭州师范大学)陈丽霞(杭州师范大学)目录第一章导论------------------------------------------------------------------------(1)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1)第二节本研究的核心概念--------------------------------------------(3)第三节本研究论域及研究思路----------------------------------------(8)第四节研究方法----------------------------------------------------------(10)第五节本研究创新之处------------------------------------------------ (18)第六节本研究的框架-----------------------------------------------------(19)第二章社会分层研究的西方经验与中国实践----------------------(21)第一节社会分层研究概况-----------------------------------------------------------(21)第二节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的发展 ---------------------------------(21)第三节西方社会分层研究的发展趋势------从冲突到融合--------------------(31)第四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中国实践------------------------(32)第三章大众体育行为研究演进---------------------------------- (35)第一节大众体育行为研究的历程-------------------------------(35)第二节体育行为理论的发展-------------------------------------------(39)第三节大众体育行为研究的中国实践-------------------------------(48)第四节大众体育行为研究的展望-------------------------------------(50)第四章社会分层与城市居民体育行为关系的理论构架-------(52)第一节体育中的社会分层 -------------------------------(52)第二节社会分层中的体育 -------------------------------(53)第三节社会分层与城市居民体育行为关系的理论构建 -------(55)第五章社会分层视野下的城市体育人口------------------------(60)第一节城市社会体育人口的阶层结构特征-------------------------(60)第二节城市各阶层社会体育人口活动特征-------------------------(61)第三节城市各阶层社会体育人口活动的主观动因----------------(65)第四节城市各阶层社会体育人口活动的客观动因----------------(80)第六章社会分层视野下的城市居民体育锻炼行为------------(93)第一节城市各阶层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基本特征 ---------------------(93)第二节不同阶层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影响要素的基本特征------ (106)第三节城市各阶层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预测因素----------------------------(119)第七章本研究结论与对策性启示-------------------------------(136)第一节研究结论---------------------------------------------------------------------(136)第二节对策性启示 ----------------------------------------------(138)第三节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探讨的几个问题 --------------------------(139)主要参考文献---------------------------------------------------------------(140)附件一体育行为指标专家问卷--------------------------------- (146)附件二体育行为状况调查问卷--------------------------------- (148)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一、研究背景从中国社会演进的轨迹看,近现代中国社会经历着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艰难历程。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关于2008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结项情况的通报-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关于2008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结项情况的通报正文:----------------------------------------------------------------------------------------------------------------------------------------------------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关于2008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结项情况的通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010年1月,政策法规司组织专家对2008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部分2007年度重点项目和申请暂缓项目、2007年度因评审不合格暂缓项目进行了结项评审,现将相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共立项130项,评审前应收结113项,实际收到92项,另有部分2007年度重点项目和申请暂缓项目、2007年度因评审不合格暂缓项目44项,参加本次评审的项目共136项。
根据专家评审结果,研究确定优秀项目16项(名单附后),占参评项目的11.8%;合格项目112项(名单附后),占82.2%;因不合格暂缓结项项目8项,占6%。
有一项2007年度因评审不合格暂缓项目重新申请后被再次评为不合格,按照《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规定将按撤项处理。
二、2008年度研究项目有3项应结未结(名单附后),也未按时提交暂缓结项申请,按照《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规定,2010年将取消该项目单位设立新课题资格。
三、从评审结果看,部分研究项目从立题、研究方法到研究结果都体现出较高水平。
这些项目能够抓住体育事业发展和体育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研究态度认真,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积极创新,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和政策措施建议。
但同时,这次参评的课题中也有少量成果质量不高,暴露出项目承担者在理论素养、研究能力上的不足,以及对本领域研究状况的了解程度、科研方法的掌握、运用以及研究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
出生年月职务(称)工作单位源自对本项目做出创造性贡献的内容
二、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不少于1200字,不多于1500字)
(1)项目研究综述
(2)项目的详细内容
三、本项目发表及曾获励奖情况
1、何年何月
在何刊物
(出版社、
研讨会议)
发表
2、何年何月
曾获何种奖
励(须注明
奖励等级、
奖金数额、
授奖部门)
四、申报部门意见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
专项奖申报书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国家体育总局编制
2001年7月印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工作单位
任务来源
项目编号
研究
起止时间
联系电话
成果形式
A.专著B.译著C.论文D.研究报告E.工具书F.电脑软件
字数
千字
主要参加者情况表
姓名
公章
年月日
五、评审组评审意见
主审专家建议入选意见
主审专家签字评审组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审批意见
公章
年月日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研究报告课题名称: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的研究课题负责人:薛继升《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的研究》是我们课题组所承担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从2011年9月申请课题至今经过二年多时间的探索,已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现将研究情况及结果报告如下: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康复、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人民的价值观、消费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身心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健康的体魄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体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享受运动所带来的乐趣,提高生活质量是现代人所追求的生活目标。
社会有需求必然会影响到社会分工的变化,因此,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引起更多人的重视。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是社会体育重要支撑条件之一,是我国体育工作者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宏观上看,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增进公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社会精神文明、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从微观看,是社区体育、群众体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基层健身站(点)百姓健身的传播者、引领者和饯行者,是群众体育的中坚和灵魂。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质量、深度和广度,影响到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前途。
回顾十几年来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历程,虽然在队伍规模、数量和质量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体制和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因,其中,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健建设问题尤为严重,因此,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的保证,是实现我国群众体育大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人力资源之一,可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体育总局•【公布日期】2010.09•【文号】•【施行日期】2010.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2010年9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使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下简称总局社科项目)的管理更加规范、科学,促进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多出优秀成果,多出优秀人才,在总结以往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总局社科项目是指国家体育总局(以下简称总局)确认立项的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第三条总局社科项目的管理,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积极探索、努力遵循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更好地为体育事业发展服务,促进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第四条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以下简称政法司)负责总局社科项目的规划与管理工作。
第二章项目申请和立项第五条总局社科项目实行全国公开招标,公平竞争,专家评审,择优立项。
第六条总局社科项目分为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和自筹经费项目。
重点项目指选题紧密结合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有重要学术价值,同时对体育工作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研究项目。
总局对重点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研究时间一般为1-2年。
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自筹经费项目研究时间一般为1年。
项目立项后,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研究时间时,可以提出延期结项申请,经批准后执行。
项目一般只批准一次延期申请。
第七条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工作需要,政法司可设立委托研究项目,指定相关专家、学者对体育工作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并根据情况列入总局社科研究重点项目或一般项目。
第八条申请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项目负责人一般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副处级以上行政职务;申请青年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一般应为39周岁以下,已获硕士以上学位,尚未获得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副处级以上行政职务者。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研究总报告
XX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研究总报告我国发达和欠发达省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的研究成果负责人:XX 教授成果参与者:XX成果完成单位:XX师范学院成果完成时间:XX年8月目录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1.1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 (4)1.2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价值 (4)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5)2.1 国外农村体育研究现状 (5)2.2 农村体育国内研究现状 (5)2.3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国内研究现状 (5)3 研究对象与方法 (6)3.1 研究对象 (6)3.2 研究方法 (6)3.2.1 文献资料 (6)3.2.2 访谈法 (6)3.2.3 问卷调查 (6)3.2.4逻辑分析法 (7)3.2.5 数理统计 (7)4 结果与分析 (7)4.1 我国目前“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现状 (7)4.2 我国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 (12)4.2.1 农民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 (12)4.2.2农民的余暇主要休闲方式 (12)4.2.3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 (12)4.2.4 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具体情况 (14)4.3农民对农民健身工程的了解情况 (17)4.4实施“农民体育建设工程”出现的问题 (18)4.4.1 各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18)4.4.2农村体育发展的经费来源狭窄 (18)4.4.3 农民健身缺乏必要的健身指导 (18)4.4.4 农民参与体育锻炼意识淡薄 (19)4.4.5 基层农村体育管理机制发展滞后 (19)4.5 GIS(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在农民健身工程中的应用 (20)4.5.1 GIS地理信息系统界定 (20)4.5.2 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20)4.5.3 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20)4.5.4 GIS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1)5 实施“农民体育建设工程”的发展策略 (27)5.1 营造体育锻炼氛围、强化农民健身意识。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研究总报告项目类别:一般项目项目名称:我国体育政策执行的阻滞机制及其防治项目编号:1282SS08100项目承担单位:南昌大学项目负责人:罗建河报告日期:2009年8月30日课题组成员:杨青松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处谭新斌南昌大学教育学院吴根洲南昌大学教育学院毕正宇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叶忠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注:本研究的实际参与者还有南昌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应届与往届硕士研究生,他们实施采集的调查数据给本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原申请书中没能列出这些人员的名单,故此处也难以一一列出。
)当前,我国体育政策的执行却并不像想象的那样顺畅,诸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阳奉阴违,拒不执行”、“左顾右盼,敷衍了事”、“区分软硬,选择执行”等体育政策执行阻滞现象时有发生。
对于体育政策执行的理解有两个视角:一是过程的视角,一是构成的视角;从而形成了分析我国体育政策执行阻滞机制的两个分析框架:纵向分析框架和横向分析框架。
体育政策执行阻滞机制的纵向分析框架是从体育政策过程的视角,将“体育政策执行”与“体育政策问题的认定”、“体育政策的制定”、“体育政策的评估”视为不可分割、环环相扣的一个完整过程,体育政策的执行只是其中一环必然要受到其他环节的影响;这一框架的分析意图正在于探讨体育政策过程中的其他环节对于“体育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机制。
体育政策执行阻滞机制的横向分析框架是将体育政策执行分离出整个体育政策过程的单独地加以分析,从体育政策执行的构成上去分析体育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政策执行主体的特性、政策文本的品质、政策的相对人认同和政策资源的投入等。
以体育政策执行阻滞机制的分析框架为理论假设,通过选取我国学校体育政策、群众体育政策和竞技体育政策中的代表性政策进行个案分析,结合相关的实证调查数据,证实了我国体育政策阻滞机制分析框架所揭示的影响我国体育政策执行导致我国体育政策执行出现阻滞现象的相关要素及其运作方式。
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科研究重点项目编号:041019185152
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科研究重点项目编号:1044SS07001我国普通高等学院高水平运动队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首都体育学院:王凯珍刘海元刘平江汪流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谢燕歌张霞2009年11月目录一、前言 (4)二、选题意义 (4)(一)本课题的研究是对过去我国普通高校20年来办高水平运动队总结的需要 (4)(二)本课题的研究是我国教育系统独立承担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目标完成的急需 (4)(三)本课题的研究是探索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和竞技体育人才多渠道培养的需要5三、研究方法与对象 (5)(一)文献资料法 (5)(二)专家访谈法 (6)(三)实地调查法 (6)(四)问卷调查法 (6)(五)专题会议调查法 (6)(六)数理统计法 (6)四、文献综述 (6)(一)关于高校办高水运动队的可行性及意义 (6)(二)关于“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 (8)(三)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 (14)(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15)(五)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 (17)(六)中美大学竞技体育的比较 (18)(七)对先前文献研究的评价 (18)五、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历程 (19)(一)1949年——1956年,初建阶段 (19)(二)1957——1985年,徘徊发展阶段 (19)(三)1986——今,有序发展阶段 (20)六、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现状 (20)(一)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 (21)(二)办队模式 (26)(三)运动设置和布局 (27)(四)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管理体制 (28)(五)运动水平和人才培养 (29)(六)“学训矛盾”问题 (30)(七)训练保障条件 (31)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主要经验 (31)(一)坚持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服务 (31)(二)坚持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的齐抓共管 (32)(三)坚持遵循教育和竞技体育的两个发展规律 (32)(四)坚持加强宏观动态调控 (32)(五)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 (32)八、存在的主要问题 (32)(一)目标定位不明确 (33)(二)宏观管理不到位 (33)(三)高校存在多方面困难与问题 (34)九、结论和建议 (35)(一)结论 (35)(二)建议 (36)2、创造条件,鼓励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承担更多的国家任务 (36)6、构建学校竞赛体系,完善竞赛方法,充分发挥竞赛杠杆作用 (37)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科研究重点项目编号:1044SS07001我国普通高等学院高水平运动队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首都体育学院:王凯珍刘海元刘平江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谢燕歌张霞一、前言自1986年原国家教委、国家体委颁发《关于开展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1986—2000年),1987年在全国51所高校招收高水平学生运动员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以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以下简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历经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宝贵的经验,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研究报告项目名称:提高我国速度滑冰项目竞技水平的对策研究项目负责人:李静负责人所在单位:吉林体育学院国家体育总局编制目录一、前言二、研究成果第一部分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监控第二部分速度滑冰项目专项体能特征、主要训练方法及诊断方法研究第三部分速滑运动员营养生化监控系统的形成和使用第四部分不同型训练课的科研监控与对比分析三、总结一前言我国冬奥会项目开展的历史短,总体投入和人力资源相对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项目的发展速度。
1980年首次参加冬奥会,仅获得了第18名的成绩;后经过12年的努力在1992年冬奥会上取得了第8名;10年后在2002年冬奥会上才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获得2金、2银、4铜的佳绩。
在2010年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冬季奥运会代表团创造了历史最好战绩,共获得5金2银4铜,超过了之前参加的8届冬奥会中获金牌的总和(4金),实现了我国在冬奥会上的历史性突破,其中有4枚金牌来自短道速滑,而作为冬奥会项目之一的速度滑冰在本次冬奥会上仅获得了一枚铜牌。
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同属于体能主导类项群,成绩差别却如此之大,根据项群训练理论,同项群项目无论是在体能特征、技术和战术能力特征,心理和智能特征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一些先进的训练手段与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移植,为同项群项目提供借鉴。
因此,可以说速度滑冰项目也是我国冬季项目的潜优势项目,通过运动员的各种比赛,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体能差是中国速度滑冰运动员公认的弱点,在比赛的前半程还处于领先位置,一到后半程慢慢就被落下了,这也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速度滑冰竞技水平快速提高的关键因素。
本课题的课题组成员在跟队进行调研过程中,主要从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身体机能的评定;专项体能特征、主要训练方法及诊断方法;速滑运动员营养生化监控和不同类型训练课的科研监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为提高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水平,以及促进我国速度滑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007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
2007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美国业余体育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编号:1114SS07071)结项摘要(6000字)项目主持人:郭树理项目承担单位:湘潭大学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国业余体育运动迅速开展,在参与人数和体育设施数量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
在业余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的同时,体育纠纷也大量涌现,体育矛盾十分突出,这引起了美国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保障业余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美国国会逐步探寻解决纠纷的良性方案,最终出台了《业余体育法》。
①该法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美国奥委会和国内单项体育联合会展开的,规定了由美国奥委会为主导,国内单项体育联合会为下级的体育社团垂直管理体系。
该法授权美国奥委会协调美国业余体育运动,而且规定了国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结构和法律地位。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其他哪个国家为了业余体育而专门制定国家法典,所以该法典在世界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该法典不但对美国参加国际竞赛的相关问题做出了规定,而且调整职业运动员的行为,并对国家体育管理组织的适格性问题作出了规定,同时该法对规划美国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促进美国体育发展、提高公众体育参与程度等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虽然美国与中国在体育政策、体育管理、体育环境等诸多方面迥异,但是美国业余体育法律规范、典型的业余体育法判例无疑对中国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美国业余体育法之精华,是进一步加强我国体育法改革的需要,也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
美国《业余体育法》被称为“其他国家业余体育立法的范本”;相比之下,我国的体育法律框架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的,它虽然适应了当时的社会需求,但不十分适应当今社会环境的需求,对体育过于宏观的规范,也不能适应市场化、法制化、产业化的需要。
所以研究借鉴已有的体育成文法,可以让我们在规范体育活动、制定体育法律法规上少走弯路。
通过对美国业余体育立法的具体考察,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借鉴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改的启示1.1 对第四条和三十一条的启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四条规定了全国体育和地方体育的主管部门,即“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体育工作。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最终成果(1234SS08052)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最终成果(1234SS08052)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规划与赛后利用的研究课题负责人:欧阳静仁副教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课题组成员:王进副教授华南农业大学顾伟农教授广州体育学院周毅教授广州体育学院黄继珍副教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饶舒扬副教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陈华副教授广州体育学院2009年6月18日摘要本研究应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的建设规划与赛后利用为研究对象,从广州市体育场馆建设和利用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国外奥运会场馆建设规划与赛后利用的一些实际经验,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的建设规划与赛后利用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广州亚运会场馆的建设规划与赛后利用提供参考。
研究主要结论如下:广州亚运会场馆赛后需求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过度投资带来的问题增加了赛后场馆运营风险;场馆布局存在的矛盾导致赛后经营困难;设施功能的单一致使赛后场馆功能转换不利;经营管理体制缺陷难以适应赛后市场化运作的需要;专门经营管理人才的匮乏制约赛后场馆经营管理水平。
现代奥运会场馆建设规划与赛后利用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推动奥运会“瘦身运动”;注重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开发;建立奥林匹克基金会;把奥运会场馆的赛后利用开发跟职业体育紧密结合起来;建立新型产业园区;以组织大型活动为核心;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采取政府和企业合作的建设与运营模式。
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规划与赛后利用阶段划分为准备阶段、试运转阶段、亚运会阶段和全面拓展阶段四个阶段。
建设规划与赛后利用原则包括厉行节约原则;多中心、多功能原则;“场馆建设—地区发展”联动原则;场馆及配套设施与城市公共配套结合原则;场馆与大众健身相结合原则。
规划与赛后利用的经营目标定位为: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管理方式定位为统一管理与分散经营相结合;营销策略定位为改善营销手段,建立营销网络;功能设置定位为以体为本,进行多元化功能开发。
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111 1 1 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121SS07078北京奥运会档案管理研究(摘要)课题负责人:盛淑英单位: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二○○九年一月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121SS07078北京奥运会档案管理研究1 档案工作档案是历史文明的产物,甲骨金石、竹简木牍、缣帛卷帙、金册铁卷、纸墨文件,都是人们进行生产和从事政治以及科学文化活动等社会实践的纪录。
1.1档案的定义(略)1.2档案的特点1.2.1原始记录性;1.2.2知识属性;1.2.3信息属性。
1.3档案的功能1.3.1我们了解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历史;1.3.2我们认识了奥林匹克运动的角色和作用;1.3.3我们感悟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奥运情结。
2.北京奥运会档案管理研究基础2.1工作背景2.1.1北京奥运会概况北京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至24日举行,进行28个大项、38个分项、302个小项的比赛;报名参赛的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共计204个,参赛运动员共计11194人,创历届奥运会之最。
北京残奥会于2008年9月6日至17日举行,进行20个大项、21个分项、472个小项的比赛;报名参赛的国家和地区残奥委会共计147个,参赛运动员约计4000人,创历届残奥会之最。
2.1.2特点分析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从1896年诞生到今天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已经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奥运会具有广泛的、多元的社会功能,是当今世界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政见者会聚一堂、放弃偏见、停止冲突、同场竞技、公平竞争的唯一舞台。
2.1.2.1北京奥运会——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奥林匹克运动会2.1.2.2两个奥运同样精彩2.1.2.3百年奥运圆梦中华2.2课题目标课题组成员为不辱使命,以北京奥运会档案管理工作为平台,以真实记录奥运筹办工作全部历程所面对的挑战与对策选择为研究和实践对象,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课题研究和实践过程。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
体育美学研究的方法与意义
研究方法
体育美学研究采用的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和实验研究等。通过这些方法,研究者 可以系统地梳理体育美的理论发展历程,分析具体运动项目中的美学元素,以及探讨观众审美体验的 心理机制。
研究意义
体育美学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体育活动中美的本质和规律,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和创新,提高观众的 审美水平和观赏体验。同时,体育美学研究还有助于深化人们对于身体之美、力量之美和精神之美的 认识,丰富和拓展美学的研究领域。
阐述世界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对于促进世 界和平、增进国际友谊、推动体育事业发 展的重要意义。
03
体育伦理道德研究
竞技体育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竞技体育精神与道德风范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主 要涉及竞技体育精神的培养和道德风范的树立,如尊重对 手、遵守比赛规则、拒绝不正当手段等。
运动员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
运动员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也是竞 技体育伦理道德研究的重要议题,包括良好的体育风尚、 对社会和年轻人的榜样作用等。
竞技体育中的兴奋剂问题
兴奋剂问题一直是竞技体育伦理道德的核心问题之一,涉 及运动员的诚信、公平竞赛原则以及对运动员健康的保护 等。
大众体育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特征
体育美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具有直观性,即通过运动员的体态、动作和技能可以直接感知到美 。其次,它具有动态性,体育比赛中的美是随着运动员的动作和比赛进程而不断变化的。最后,体育美还具有社 会性,因为它不仅是个人的身体和技能展现,也代表着团队、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风貌。
体育美的表现形态与审美体验
如如何公正、公开、公平地组织和管理体育活动,防止腐败和权力寻租
2007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指南
附件:2007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指南一、体育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体育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体育研究;当代中国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历史研究;体育运动协调发展研究;我国体育政策法规理论与实践研究;长三角地区体育加快改革发展的研究;举国体制与体育发展研究;中国奥林匹克的思想和实践;我国奥运战略发展研究;我国地方(区县)体育行政管理机制研究;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体育目标和对策研究;“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推广实践研究;“体教结合”含义、目标和运作机制研究;中国体育社团发展与改革研究;体育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
二、群众体育研究群众体育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第三次全国群众体育状况调查与研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研究;县级体育发展水平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应用;国民体质测定与监测工作管理系统的研究;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研究;中外“体育节”的研究;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研究;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的相关研究;省域全民健身体系理论与实践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分类及其现代化发展研究;我国现阶段不同阶层休闲方式研究;体育与生活方式研究;中小学生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残疾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民族传统体育与新农村建设研究;村落体育研究;健身气功对外宣传与推广模式研究。
三、竞技体育研究我国运动训练竞赛创新研究;我国竞技体育的规模和效益研究;中国竞技体育的价值研究;我国竞技体育评价体系研究;体育单项运动协会改革研究;我国职业体育发展研究;运动员保障理论与实践;运动员退役安置理论与实践研究;运动员养老保险制度研究;优秀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研究;竞技体育人力资源流动性问题研究;优秀运动员管理的法律理论与实践研究;综合性运动会赛制改革研究;国内职业联赛研究;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社会化运行机制研究;竞赛体系结构与功能研究;我国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办学模式中若干问题的研究;外教聘用的实证研究;我国竞技体育竞争优势理论研究;竞技体育法律问题研究;国家队运动员素质教育创新研究;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重大赛事中各种不端行为的预防及对策研究;基层业余训练和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全国单项体育竞赛的办赛成本与效益分析;全运会、城运会研究。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设计论证(活页)
3.课题负责人的前期相关成果只填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和发表时间,不能填写作者姓名、单位、发表刊物等。
4.课题负责人的相关著作不列入参考文献。
5.以上各项目可添加附页填写,申请也可根据理论专著、论文、译著等不同内容需要自行设计活页形式。
登记号
项目序号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设计论证(活页)
课题名称:
1.研究目的(选题的理论意义和预期应用价值)。
2.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步骤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主要观点和创新。
4.假想性结论与建议。
5.主要参考文献,限10个以内。
说明:1.活页上方2个代码框申请人不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11 1 1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121SS07078北京奥运会档案管理研究(摘要)课题负责人:盛淑英单位: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二○○九年一月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121SS07078北京奥运会档案管理研究1 档案工作档案是历史文明的产物,甲骨金石、竹简木牍、缣帛卷帙、金册铁卷、纸墨文件,都是人们进行生产和从事政治以及科学文化活动等社会实践的纪录。
1.1档案的定义(略)1.2档案的特点1.2.1原始记录性;1.2.2知识属性;1.2.3信息属性。
1.3档案的功能1.3.1我们了解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历史;1.3.2我们认识了奥林匹克运动的角色和作用;1.3.3我们感悟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奥运情结。
2.北京奥运会档案管理研究基础2.1工作背景2.1.1北京奥运会概况北京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至24日举行,进行28个大项、38个分项、302个小项的比赛;报名参赛的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共计204个,参赛运动员共计11194人,创历届奥运会之最。
北京残奥会于2008年9月6日至17日举行,进行20个大项、21个分项、472个小项的比赛;报名参赛的国家和地区残奥委会共计147个,参赛运动员约计4000人,创历届残奥会之最。
2.1.2特点分析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从1896年诞生到今天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已经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奥运会具有广泛的、多元的社会功能,是当今世界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政见者会聚一堂、放弃偏见、停止冲突、同场竞技、公平竞争的唯一舞台。
2.1.2.1北京奥运会——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奥林匹克运动会2.1.2.2两个奥运同样精彩2.1.2.3百年奥运圆梦中华2.2课题目标课题组成员为不辱使命,以北京奥运会档案管理工作为平台,以真实记录奥运筹办工作全部历程所面对的挑战与对策选择为研究和实践对象,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课题研究和实践过程。
档案管理工作目标是:收集全面,整理规范,归档及时,移交到位。
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分析法、调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
课题目标是:综合借鉴项目总体规划、项目时间管理、项目风险管理等方法,力求构建大型运动会档案管理工作模型。
2.2.1特点分析2.2.1.1收集范围广2.2.1.2协办城市多2.2.1.3载体类别多2.2.2风险识别2.2.2.1档案管理人员均为兼职——专职人员少2.2.2.2筹办工作阶段紧凑——收集工作精力少2.2.2.3赛时工作任务密集——赛事期间时间少为全面收集、永久保存2008年北京奥运会档案,真实记录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运行的全部历程,将长达7年之久的奥运筹办工作系统的载入史册,课题组及其档案工作人员必须面对档案收集范围广、协办城市多、档案载体和数量多的严峻挑战,在奥运筹办工作期间,为丰富主办城市档案馆藏,构建举办国家奥林匹克运动记忆工程而努力工作。
3 国内大型运动会档案工作调研课题组在认真分析奥运档案工作的背景和挑战之后,首先对国内大型运动会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调研。
3.1调研目的力求在全面学习大型运动会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和奥运筹办工作实际,有效识别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有效规避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北京奥运会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实现档案管理目标。
调研工作分三步进行:一是查阅1983年至2006年我国举办的全国运动会、全国冬季运动会、全国城市运动会、全国体育大会、亚运会、亚冬会的档案资料;二是参加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大型运动会档案工作研讨会,与会议代表进行交流;三是进行重点访谈和实地考察。
3.2调研报告3.2.1国内大型运动会概况3.2.2国内大型运动会档案工作概况3.2.2.1文献查阅3.2.2.2实地调研3.2.2.3重点访谈3.2.2.4工作交流3.2.3大型运动会档案工作思考之一3.2.3.1建章立制是做好运动会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3.2.3.2超前管理是确保运动会档案系统性的关键3.2.3.3培训督导是确保运动会档案标准统一的重要措施3.2.3.4属地管理是建立运动会档案工作网络的根本途径3.2.4大型运动会档案工作思考之二3.2.4.1缺乏总体规划3.2.4.2大型运动会期间督导力度不足3.2.4.3档案管理网络布局不尽合理3.3结语课题组认真汲取国内大型运动会档案管理的基本经验,切实规避上述存在的问题,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牢记使命,让盛世的奥运舞台演绎成为珍贵的载体档案,载入中华文明的历史长卷。
4 北京奥运会档案管理研究理论基础通过对北京奥运会档案工作的背景分析,以及对大型体育赛事档案工作的调研,课题组认为北京奥运会档案管理工作应最大限度克服片面性思维,弱化个体组成要素,打破组织内部的封闭性研究。
为有效实现这一思路,课题组引进了系统管理的思想和项目管理理论。
系统管理思想是北京奥运会档案管理的世界观,它强调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尤其是整体论思想,分析组织问题和管理行为,它以全局观点突破了片面性思维,以“关系说”代替“要素说”,以开放观点突破了封闭性研究;项目管理理论是北京奥运会档案管理的方法论,它弥补系统管理思想的不足,人为界定系统的界限,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实施北京奥运会档案管理工作。
4.1系统管理理论(略)4.1.1系统理论的起源4.1.2系统理论的精髓系统管理理论由目标和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机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组成,五个分系统之间相互影响,而组织系统又处于环境超系统之内,这一模型在组织管理的系统分析中具有范式作用。
4.1.3世界观——系统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提供了一种分析和研究组织及其管理的整体思维,用系统关系把以往的各种管理理论联系起来,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宏观的、全面的、包罗万象的管理学框架,成为解决管理理论的一种新的世界观。
4.2项目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属于世界观,而项目管理理论则是方法论。
项目管理是由人为界定系统定义,以项目为对象,运用系统管理的思维方式,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综合协调与优化。
4.2.1项目的特点项目是为提供某项独特产品、服务或成果所作的临时性努力,即两个特点:临时性和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
4.2.2项目管理的理论基础4.2.3项目管理的精髓项目管理的重大贡献是基于系统管理理论的系统分析模型之上,确立了项目管理理论的九大知识领域,分别是:项目整体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
更为重要的是,项目管理理论对于每一个分系统都详细描述了其功能、结构、目标和进行管理的相关技术,充分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统筹考虑项目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并运用辨证思维分析各个知识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用理论指导实践,成为管理历史上划时代的标志,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4.2.3.1项目整体管理基本任务是项目计划开发、项目计划实施、全程变化控制。
4.2.3.2项目范围管理阐述了项目的可交付成果和为提交这些可交付成果而必须开展的工作。
项目范围的确定必须慎重考虑与权衡工具、数据来源、方法论、过程与程序、以及其他因素,确保项目范围与项目的大小、复杂程度和重要性对称,将影响到项目的整体成功。
项目范围管理包括界定范围和项目分解。
4.2.3.3项目时间管理确定项目按时完成必须实施的各项过程及完成的时间节点。
项目时间管理包括活动排序、活动持续时间估算、制定进度表三个方面。
4.2.3.4项目费用管理4.2.3.5项目质量管理4.2.3.6项目人力资源管理4.2.3.7项目沟通管理4.2.3.8项目风险管理4.2.3.9项目采购管理4.3项目管理的广泛运用(略)5 .北京奥运会档案工作实践基于忠于历史、着眼未来的使命,在对全国大型运动会档案工作调研的基础上,在系统学习项目管理理论的前提下,课题组紧密结合奥运筹办工作的实际,于2007年4月完成北京奥运会档案工作总体规划的制订工作。
5.1总体规划5.1.1指导思想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党中央、国务院确立的总体目标,是实施奥运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5.1.1.1工作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工作规则》的规定,北京奥组委应将北京奥运会筹办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各种文字、图表、实物、声像等历史记录归档后永久保存。
5.1.1.2工作目标收集全面,整理规范,归档及时,移交到位,丰富主办城市档案馆藏,构建举办国家奥林匹克运动记忆工程。
5.1.1.3工作原则1.遵守我国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
2.遵循档案工作规律,实行系统管理、全面收集。
3.结合奥运筹办实际,实行统筹安排、分级管理。
5.1.2工作重点5.1.2.1机构设置由秘书行政部牵头,北京市档案局(馆)、国家体育总局、京外赛区城市档案局共同参与,形成涵盖各归档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网络。
即:档案工作协调小组、档案管理机构、专兼职档案队伍、残奥会档案队伍、专家顾问队伍。
5.1.2.2培训督导档案工作人员培训纳入北京奥组委培训工作体系,采取专业培训、集中培训、操作培训、专项培训方式。
5.1.3建章立制北京奥运会档案管理制度框架主要包括5个方面:5.1.3.1规范不同载体档案的制度;5.1.3.2规范不同类别档案的制度;5.1.3.3规范文件归档过程的制度;5.1.3.4规范档案管理过程的制度;5.1.3.5规范不同工作重点的制度。
5.1.4工作机制5.1.4.1协调沟通机制;5.1.4.2通报推动机制;5.1.4.3归档责任机制;5.1.4.4验收移交机制。
5.1.5档案归属5.1.5.1不同载体的档案归属5.1.5.2不同类别的档案归属5.1.5.3档案目录的归属5.1.5.4京外赛区的档案归属5.1.5.5档案归属程序与备忘录5.1.6时间节点 2009年5月31日完成全部档案的验收、移交工作。
5.2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的目的是:计划项目时间,对项目进行分解,根据总体规划和急缓程度确定任务何时开始与结束;监控项目进度,根据整体任务实际进展,并且参照预期进度进行跟踪,调配资源加强或减少执行某一项任务的力量,以保证任务协调运行;测定工作负荷,根据人力资源数量确定工作负荷,将任务合理地分解到人、月、天;实施检查督导,以期提高效率,按时完成任务。
北京奥运会档案项目时间管理实践分为三个部分:编制项目进度表、监控项目进度、实施督导。
5.2.1编制时间进度表北京奥运会档案项目采用甘特图的方法编制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