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一 明治维新共3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八《明治维新》优质课件(37张)(共37张PPT)
影响
(1)建立了资产阶级的近代军队。
(2)增强国防力量,提升了国家地位,为摆 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创造了条件;
(3)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走上对外扩张 道路,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四、文明开化——脱亚入欧
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的改革:核心词-文明开化
核心提示
具体内容
形式上确立君主立宪,实质上天皇专制
性质: 1889年宪法是一部具有日本特色的、基
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带有浓厚 的封建色彩,实质上天皇专制。
影响
(1)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近代 天皇政治体制
(2)局限性: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2)进步性: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联系英国君主立宪制回答:
(1)领导阶层:中下级武士具备了军事和政治等 方面的素质,而且力量很大;
(2)斗争目标:幕府统治危机重重, 已经失去民心;
(3)群众基础:得到一些藩主、商人、新兴地主 和下层民众支持;
(4)经济基础:以长州、萨摩等强藩为根据地, 并进行了富国强兵措施;
(5)政治优势:以天皇为号召,具有政治优势。 (6)正确方针:依靠自身力量武装倒幕,
在经济上,土地归将军、藩主等领主所有,农民 对份地拥有世袭的耕作权,承担沉重的租税负担。 幕府严禁土地买卖,对农民的经济活动实行严密的 限制,禁止农民种植经济作物,政府采取重农抑商 政策。据《世事见闻录》(1816年)记载,贫苦的 农民连“吃杂粮度日,都成为不可能”,他们“衣 不蔽体,饥寒交迫,住的地方更是墙塌壁倒,破陋 不堪”,甚至被迫出卖自己的亲生骨肉。
废藩置县
县 县
县
京 都
县
县 县
县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ppt课件
改革的局限导致日本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1
42
甲午战争中,打头阵的日本大岛混成旅团以 及成为其俘虏的清军
1
43
思考:明治维新后,日本经济的增强,与中日甲午战 争有没有关系?说明原因。
对外战争的胜利,增强了日本的经济——
通过《马关条约》,日本得到了二亿多两白银,大 大增加了工业投资;又获得了廉价的工业原料,还在中 国开办工厂,得到了广阔的市场 ,日本经济进入了高 速发展的阶段。
1
20
五条誓文 1、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2、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3、官民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 4、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 5、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明治天皇宣布《五条誓文》
1
21
日本明治维新背 景知识解析
1
22
归纳: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课标: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 条件)
③幕府维持统治的镇压、禁闭等政策激化了矛盾
1
12
德 川 幕 府 大 政 奉 还
明 治 天 皇
1
13
仅15岁的明治天皇
1868年1月3日,西南各诸侯率兵包围皇宫,解除
德川幕府驻后宫警卫队的武装。他们簇拥着年少
的明治天皇,召开御前会议,宣布“王政复古”,
大权全归天皇掌握。明治天皇随即颁布诏书,决
定建立由他领导的新的中央政府,并委派西乡隆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1
1
课标要求:明治维新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 历史地位。
1
2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公开课教学课件共47页
材料二:19世纪初,以丝织业为首手工工场显著发展, 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幕府为维护封建领主经济, 竭力压制和阻止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 材料三:德川幕府确立了“锁国体制”。禁止日本与海 外交往,只许同中国、朝鲜、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 在长崎一地进行。 材料四:近来清朝鸦片烟之乱,乃前车之覆辙。中国拘 泥于古法,日本应在未败前学习到西洋之法。
学习目标四:依据以上图片材料,结合所学 知识,解释美国学者的观点?(要求:确定 核心发言人,探究时间3分钟)
积极:
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是日本历 史的转折点,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经济:从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提高了日本国力. 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统一的民族国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 宪国家 社会文化:逐渐文明开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军事: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国力增强。提高 了日本的国际地位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
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 维新
科目:历史
《马关条约》签订 威海刘公岛甲午战争遗址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明治维新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在日本近代化 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一、内忧外患明背景 二、励精图治知内容
三、富国强兵话影响
代议制民主 初步确立 工业革命
英国议会改 革
世界市场形成
工 业 革 命
启蒙思想传 播
世 界 性 改 革 浪 潮
美国内战 俄国1861年 改革 1871年德 意志统一
材料一:幕府既是政治统治机构,又是军事指挥体系。 将军掌握全国的军事指挥权,幕府是全国武装力量的最 高统率机关。日本实行幕藩体制及森严的等级制度,引 起社会动荡不安。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第8讲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 其子阿历克塞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 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 上,几乎没有什么人能产生如此重大的个 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 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 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 显然摆脱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 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 界史的一部分”。 • ——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 第8讲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明治维新
•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 1.国内因素:幕府统治出现危机 • (1)政治:天皇没有实权,实行幕藩体制, 等级制度森严。 • (2)经济: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义发 展受阻。 • (3)文化:洋学兴起,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知 识得到传播,为日本学习西方准备了条件。 • (4)阶级: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中下级武士对 幕府不满。
•
(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卷)【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 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 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前,绝大多数 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 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 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 京 • 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 (3)冲击着旧体制,客观上推动了日本社会 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 • (4)先进思想的传入,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 学习。列强的入侵,进一步暴露日本社会 的落后和幕府统治的腐朽,因此反对幕府 统治,要求变革社会的呼声更加强烈。
• 二、明治维新的过程和主要内容 • 1.过程 • (1)形成以下级武士为主的改革派,公开反 对幕府。 • (2)确定武装倒幕方针,采取割据富强的策 略。 • (3)建立了由农民和商人子弟组成的武装力 量。 • (4)武装倒幕成功,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中 心的新政府。 • (5)颁布《五条誓文》作为施政纲领。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专题点睛】本专题主要讲授了19世纪中期日本的改革运动明治维新和19世纪晚期中国近代史上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重点内容包括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主要过程与基本内容、历史影响等。
戊戌变法的历史根源、政治主张与基本内容、变法的结局与影响等。
通过本专题复习让学生能够结合历史背景科学地认识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有利条件、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与作用;通过本专题学习能够从实现民族独立与近代化的双重角度认识明治维新的过程与内容,从近代化的角度认识变法的主张与实质。
理解近代化的多样性,通过戊戌变法失败的史实体会并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通过学习维新志士们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与历史的责任感。
明治维新(2课时)【课标考点1】(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幕藩政体、大名领主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闭关锁国、“黑船来航”、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幕府的统治危机和武装倒幕运动等。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包括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土地制度改革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日本帝国宪法》、军国主义与对外扩张等,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解析考点1】1.结合史实说明明治维新前日本幕府统治面临着的主要社会形势(即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1)政治: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
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利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日本社会被严格地划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日本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下级武士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要求改变现状,成为改革的主力和领导者。
(2)经济:领主土地所有制和幕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日本社会进步和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3)外交:西方殖民侵略,威胁日本安全。
1853年,美国舰队武力叩关,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对日本社会产生巨大的冲击。
(4)倒幕运动: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课件(共36张PPT)
德
二、室町幕府
川
(1336——1573年)
家
三、德川幕府
康
(1603——1867年)
天 皇(傀 儡) 幕 等
藩 级 幕府将军(实际统治者)
士 体 “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福泽谕吉
此后,政府又购买了邮政轮船公司的18条轮船,无偿交给三菱经营。 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三四十年代侵华战争
面对危机.幕府对内残酷镇压.对外出卖国家主权
通过幕府改革来挽救民族危机的希望破灭
4.明治政府建立
①王政复古: 1860-1864
②武装倒幕: 1867-1868 ③施政纲领: 颁布《大五条誓文》
施政纲领:《五条誓文》(1868)
•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 官民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
问题:等级森严 阶级矛盾尖锐
措施3:“四民平等” 取消等级身份制和武 士特权
废除武士特权
带 刀 者 斩
殖产兴业的具体内容就
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国营 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 板,大力扶持日本资本主义的成 长。
日本使团出发
1871年日
本使节
赴欧美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内忧外患)
立新的途径: 向西方学习 幕府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日本思想文化领域 出现什么现象?
洋学的传播,冲击了传统的封建思想。
民族危机
美国东印度舰队 司令佩理
浦贺港
1853年
荷、俄、英、法…… 开港通商、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
黑船驶抵浦贺港
佩里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内忧外患)
岳麓版高中历史课件:选修一 第4单元第14课日本明治维新 (共47张PPT) (1)
三、明治维新的内容
(一)政治上:破旧立新
1、措施: (1)废藩置县,加强对地方管辖。
(2)宣布“四民平等”,
取消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级的特权。
2、作用:
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实现了民族国家 的统一,为进一步推行改革、富国强兵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二)、经济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产兴业
三、明治维新的内容: 1、开始: 2、目的:
1.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2.实现民族振兴 3.摆脱外来压迫 4.发展资本主义 (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一)内忧:幕府的腐朽统治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二)外患: 西方列强的入侵,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危机加剧 (三)、前提: 随着西学的传播,改革派的形成,通过武装倒幕 运动,推翻幕府的统治,建立了明治政府,为明治维 新奠定基础 (四)明治维新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专制统治的严重阻碍 。
幕府背景资料 幕府是古时日本一种权力曾一度凌驾于天皇 之上的中央政府机构。将军的政厅叫做幕府。 日本历史上共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 江户(德川)幕府三个幕府历史时期。 始于 1185年终于1867年共682年。1603年,德川 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幕府, 开始了德川幕府的统治,因德川将军的幕府 设在江户(今东京),故17—19世纪中期称 为江户时代。19世纪幕府统治出现危机 一、幕府统治的危机: 设问:19世纪,幕府统治出现哪些危机?
(二)、黑船来航的冲击(外患) 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入侵,被迫签 订不平等条约,民族危机 加深。 1853 佩里
【课堂思辩】 十九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都难 逃被侵略的厄运,有何共同原因?从中有何启 示?
高中历史岳麓版《明治维新》优秀课件1
3.经济: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 ,发展近代经济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经济
图为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允许土地买卖)
经济
1872年东京与横滨铁路通车
1869年,日本建造的第一艘 轮船“孝明丸”(“横滨丸” )从筑地驶往横滨 。
富冈缫丝厂于明治 5年(1872年)由明治 政府为实现日本的近 代化而第一次成立的 制纱厂。
三府七十二县
京
都
东
京
大
阪
加强 国家 统一
日本海 军舰队
早在1867年,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就 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894年,日本 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加紧控制朝鲜……1910年正式吞 并朝鲜。
2.军事: 实行征兵制, 建立新式军队
。提倡“武士道”精神。
对外侵略扩张
大凡国之富强系于人民之贫富, 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物 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于工 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 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
3.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 使学生 认识到 历次危 机爆发 的形式 虽有所 不同, 但就其 根源来 讲,都 是源于 资本主 义社会 的基本 矛盾。
4.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的 讲述, 使学生 认识到 罗斯福 新政在 维护资 本主义 制度的 前提下 进行调 整改革 ,克服 了危机 ,但不 能根本 消除危 机。引 导学生 辩证地 看待资 本主义 国家的 改革和 内部调 整。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一、什么是明治维新?
明治
维新
日本天皇睦仁的年号(日 本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阶 级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 新政府)
2020版高中历史岳麓选修一课件:4.14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2.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 材料
思考:材料反映的是什么事件?结果如何?
【点拨】由关键信息“1853年培理登陆”提炼归纳事 件;结果要结合日本社会性质的变化进行提炼。 提示:黑船事件。强迫日本签订《日美亲善条约》,打开 了日本的国门,使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
3.倒幕运动的兴起。 材料 三千年来独立不羁之大日本,一旦受人羁缚,有 血性者岂能忍视之乎?如不奋起拿破仑之勇而高唱自由, 则腹闷难医。
(1)内忧。 ①政治:幕藩体制激化了社会矛盾。 ②经济: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 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外交: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 的大趋势。 (2)外患: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入侵,民族危机加 深。
3.改革的可能性:日本社会面临着内外的新情况。 (1)内部条件具备。 ①政治前提:中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社会现状并 成为领导者;武装倒幕,建立了明治新政府。 ②经济条件: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因素产生和 发展。
三、影响 1.历史作用: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使日本走 上了_近__代__化__的道路。 (1)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落后的农业国 转变为先进的_工__业__国__。
(2)政治:结束了封建割据状态,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 民族国家;确立近代资产阶级_君__主__立__宪__制__,开始了民主 化进程。 (3)军事: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 (4)思想文化:传统文化和习俗被打破,西方近代思想文 化得到传播。
(5)对外关系:摆脱沦为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 _独__立__富__强__的道路,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6)世界影响:成为成功启动近代化的典型,为其他落后 国家提供重要的启迪和经验。
2.局限性: (1)经济:随着工业化的开展,_地__主__土__地__所__有__制__导致农 民生活贫困,影响了国内市场扩大,制约了工业发展。 (2)政治: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 同虚设,人民没有获得民主权利。 (3)文化:藩阀为了维持专制统治,推行愚民政策,灌输 天皇崇拜思想,强制民众绝对服从天皇,为天皇卖命。
高中历史选修1 岳麓 日本近代化起航—明治维新
(4)其它国家:为亚洲邻国的变法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评 价
3.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与积极对外扩张。
忠君思想、武士道、军国主义、天皇权力至上
(1)地主土地所有制,制约工业的发展。
(2)对外扩张,给被侵略国与本国带来深重的灾难。
(3)人民没有获得民主权利,实行愚民政策,强制民
众绝对服从天皇。
启 示
世袭的统治权,但必须要听
命于将军。从而形成了由幕 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 即幕藩体制。
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武士。
日本武士
武士从将军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
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这些武士一般是
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特权,他们构成了幕 府统治的基础。
背 景
天皇
将军
只是傀儡, 毫无实权 掌握政权, 组成幕府
3.文明开化:改革教育,生活西化。
4.军事:建立近代化军队,对外侵略扩张。
评 价
1.性质: 一次自上而下、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
2.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的标志。 (1)经济: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2)政治:亚洲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当时唯一独立的亚 洲国家,并逐步成为强国。 (3)文化:打破社会旧习俗,社会风貌发生深刻变化。
(1)“改革”说:
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且自上而下
完成;日本由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⑵“革命”说: 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的前提下
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 联合专政. ⑶“中兴”说: 维新前,日本遭受外来侵略,天皇
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促进了经济发 展,维护了民族独立.
幕府统治结束,也标志着日本封
建时代的结束、近代日本的开始。
高中岳麓版历史选修1 第4单元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课件PPT
栏目导航
传统文化和习俗被打破,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 文化上
貌发生深刻变化 外交上 摆脱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2)对世界:是东方国家中经改革成功启动近代化的典型,为其他落 后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启迪和经验。亚洲邻国纷纷效仿。
栏目导航
2.经济: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 (1)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 (2)重点是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 (3)派使节团出访欧美,学习经验,推进殖产兴业 。 (4)突出国企的示范作用,通过创办国营“模范工厂 ”,大力发展民 用工业;通过出售国营工厂的方式扶植私人企业,推动民间企业 的兴起。 (5)注意培养人才,聘请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派遣留学生,设立 东京大学 等高等教育机构。
栏目导航
[课中思考] (1)日本人的姓氏反映了什么历史变迁? 【提示】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宣布“四民平等”,取消等级身 分制和武士阶级的特权。从此,普通百姓才开始有姓。它反映了社会变革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栏目导航
(2)国营企业富冈缫丝厂和江户时代的手工工场有何不同? 【提示】 富冈缫丝厂采用近代机器生产,手工工场采用手工劳动。 较之手工工场,富冈缫丝厂规模大,生产效率高。富冈缫丝厂为政府投资, 手工工场是民间投资。手工工场对日本近代工业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 响。
(3)政治上:藩阀长期垄断政权,议会 形同虚设,人民没有获得民主 权利。
(4)思想上:推行愚民政策,灌输天皇崇拜思想,带有浓厚的封建专 制色彩。
栏目导航
[课中思考] 你认为近代化取得成功的国家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和对 待邻国?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八《明治维新》同步课件(共37张PPT)
德川幕府(1603——1867)
1603年,德川家康所建立,历经260多年。
德川家康
在日本历史上,17—19世纪中 期称为江户时代,因最高统治者德 川将军的统治机构幕府设置在江户 (今东京)而得名。江户时代的统 治机构有两级——幕府(掌管国政) 和藩国。将军把领地分封给藩主, 藩主效忠将军,二者形成主仆关系。
使人心不倦; • 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发展资本主义,改革封建制度,向西方学习
中央集权 世界強國 殖产兴业
废除 不平等条约
富国强兵
文明开化
二、明治维新的过程
1、时间、人物、文件 2、措施 政治方面 1)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统一。 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
军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
或大名.
国
名义首脑,没有实权
天皇 一直希望能重掌大权
内 社
封 建 统 治 阶 级
会
将军 最大的封建主,掌握政权
将军的政厅称为
幕府
矛 盾 尖
大名 藩国的统治者,逐渐对幕府不满
有些从事工商业,倾向改革
锐 ,
武士
经济状况恶化,不满情绪增强 号召推翻幕府,进行改革
明治时期,日
本确立了“和魂 洋才”的教育原 天皇 则,既要培养学 万岁万岁 生具有日本旧的 万万岁 忠君爱国思想, 同时又要掌握西 方先进的科学技 术知识。
三、明治维新的影响
1、性质:
天皇为首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2、积极: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课件(岳麓版选修1)
1、政治: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宣布“四民平等”,取消等级身份、特权 2、经济: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 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 3、文化教育:实行“文明开化”政策,向西方 学习,改变落后的社会风俗,大力发展近代教 育 4、政治体制的确立: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 国宪法》,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
天 皇 (傀 儡) 将 军
士
大 名
武 士 农 工 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培 理 登 陆
睦 仁 天 皇 改 年 号 为 【 明 治 】
五条誓文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 心不倦; 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明 治 维 新
文化教育:学习西方,近代教育
政治体制:近代天皇制 评价 积极作用: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为亚洲其他国家提供启迪和经验 局限性:保留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 加入侵略行列,挑起二战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幕府统治的危机(内因):引发国内社 会矛盾 2、黑船来航(外因):引发民族危机 3、武装倒幕,建立明治政府(前提)
幕府统治危机的表现
1、政治:实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2、经济:实行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重农抑 商政策 3、对外关系: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政治上德川幕府的统治
三、评价明治维新
1、积极作用:
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 发展道路;为亚洲其他国家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如中国的戊戌变法) 2、局限性: 保留了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加入侵略的行列, 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