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质管理
某煤矿煤质管理制度、职责(三篇)

某煤矿煤质管理制度、职责煤矿煤质管理制度是指为了确保煤矿生产出的煤炭质量符合规定要求,确保煤炭生产安全和顺利进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管理系统。
煤矿煤质管理制度的主要职责包括:1. 制定煤质管理标准和规范:煤矿应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制定公司内部的煤质管理标准和规范,明确煤炭质量检测、评价和控制的要求。
2. 负责煤炭质量检测和测试:煤矿应设立专门的煤质检测实验室或委托权威机构进行煤炭质量检测和测试工作,确保煤炭质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完善煤炭质量记录和信息管理:煤矿应建立健全煤炭质量记录和信息管理系统,及时记录和保存煤炭质量数据和相关信息,方便随时查询和分析。
4. 联络供应商和用户:煤矿要与煤炭供应商保持密切联系,确保供应商提供的煤炭符合质量要求。
同时,要与煤炭用户沟通,了解用户对煤炭质量的要求和反馈,以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5. 开展煤炭质量分析和评价:煤矿应定期对煤炭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确保煤炭的煤质指标满足国家标准和用户要求,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6. 负责煤炭质量事故的调查和处理:煤矿要积极调查和处理发生的煤炭质量事故,对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7. 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煤矿要提供煤质管理方面的技术支持和培训,加强员工的煤质管理意识和技能,提高煤炭质量管理水平。
总之,煤矿煤质管理制度的职责是确保煤炭质量符合标准和用户要求,维护煤矿生产安全和稳定,提高煤炭质量管理水平。
某煤矿煤质管理制度、职责(二)煤矿煤质管理制度是煤矿组织制定的规范管理煤矿煤质的文件,用于指导煤矿煤质管理工作的开展。
以下是某煤矿煤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相关职责:1. 煤质管理目标:确定煤矿煤质管理的总体目标,包括提高煤矿产品煤的质量、保证煤矿生产运营的安全和高效性等。
2. 煤质管理体系:建立煤质管理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3. 煤矿煤质监测:确定煤矿煤质监测的标准和方法,包括对原煤的采样、分析和检测等程序,以及对煤矿产品煤的质量控制和监测等。
2024年煤矿煤质管理办法

2024年煤矿煤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煤矿煤质管理,提高煤质质量,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矿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煤矿的煤质管理工作。
第三条煤矿煤质管理应坚持科学技术、安全高效、资源节约的原则。
第四条煤矿煤质管理应实行责任制,各相关部门和人员要依法履行管理职责,确保煤质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
第五条煤矿煤质管理应注重综合治理,全面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第二章煤矿煤质管理的基本要求第六条煤矿应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组织有关人员,制定并实施煤矿煤质管理方案。
第七条煤矿煤质管理应加强煤质监测和检测工作,确保煤质数据真实准确。
第八条煤矿应建立健全煤质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煤质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
第九条煤矿煤质管理应完善相应的制度和流程,确保煤质质量符合要求。
第十条煤矿应配备专业的煤质管理人员,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
第三章煤矿煤质管理的具体措施第十一条煤矿应建立煤炭质量控制体系,制定并执行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第十二条煤矿应定期对煤炭采样,确保采样过程标准化和采样结果准确可靠。
第十三条煤矿应建立煤炭质量监测体系,对采样得到的煤炭样品进行全面检测和分析。
第十四条煤矿应对煤炭进行分类和分级处理,提高煤炭品质和利用效率。
第十五条煤矿应加强煤炭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防止煤炭质量变差。
第十六条煤矿应加强煤炭贮存和低品位煤精煤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十七条煤矿应加强煤炭矿山灰煤破碎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煤炭品质。
第十八条煤矿应加强煤炭尾矿的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第四章煤矿煤质管理的监督和管理第十九条煤矿煤质管理应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第二十条煤矿应加强自我监督,建立煤矿煤质管理档案。
第二十一条煤矿应加强对煤炭质量监测和检测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第二十二条对于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煤矿,应依法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个人总结年度煤质管理(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煤质管理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作为煤质管理人员,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积极开展煤质管理工作,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概述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我深刻认识到煤质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始终把煤质管理工作放在首位。
在工作中,我积极向领导汇报,争取领导对煤质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同时,我还组织召开了煤质管理专题会议,对煤质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2. 完善制度,强化措施为加强煤质管理,我制定了《煤质管理制度》,明确了煤质管理工作的责任、流程和考核标准。
同时,我还加强了对现场煤质管理工作的监督,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3. 抓住源头,强化过程控制从源头抓起,加强对原煤、洗煤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我组织开展了原煤采样、化验等工作,确保原煤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我还加强了对洗煤过程的监控,确保洗煤产品质量稳定。
4. 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为提高员工煤质管理意识,我组织开展了煤质管理培训,使员工掌握煤质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还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煤质管理工作,形成人人关心煤质、人人参与煤质管理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亮点1. 建立健全煤质管理体系我积极推动企业建立煤质管理体系,使煤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通过不断完善体系,使煤质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高效。
2. 提高煤质检测水平为提高煤质检测水平,我引进了先进的检测设备,并对检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通过加强检测工作,确保了煤质数据的准确性。
3. 降低煤质损失,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加强煤质管理,有效降低了煤质损失,提高了经济效益。
据统计,全年煤质损失率较去年同期降低了5%。
4. 提升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良好的煤质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在煤质管理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三、工作不足及改进措施1. 工作不足(1)煤质管理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部分环节存在漏洞。
煤质管理办法

煤质管理办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为了确保煤炭的质量,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制定严格的煤质管理办法。
本文将探讨煤质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煤质管理的具体办法。
一、煤质管理的重要性煤质管理是指对煤炭杂质进行控制,确保煤炭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煤质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煤炭作为主要的能源资源,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通过严格控制煤炭中的杂质含量,可以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确保能源可持续发展。
2. 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对环境和人民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通过煤质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煤炭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减少环境污染,保障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3. 提高燃料利用效率:煤炭的燃烧效率直接影响到能源利用效率。
煤质管理可以通过控制煤炭品质,提高煤炭燃烧的整体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二、煤质管理的具体办法为了实施有效的煤质管理,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办法:1.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制定国家标准是确保煤炭质量的基础。
各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参与煤炭标准的制定工作,明确煤炭质量的评价指标和限值要求,确保煤质管理工作的科学和规范。
2. 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建立完善的煤质监测体系,对煤炭质量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
监测工作应覆盖整个煤炭生产、运输和销售链条,确保煤炭质量的全程可控。
3. 强化煤炭品质管理:通过严格筛选、分类和贮存,确保煤炭的品质符合标准要求。
加强煤炭的贮存管理,防止受潮、自燃等问题的发生,提高煤炭的贮存效率和安全性。
4. 加强煤炭质量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的煤炭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加大对煤炭质量的监督力度。
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打击煤炭质量造假、夹带杂质等违法行为,保障煤炭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
5. 推动科技创新:加大对煤炭质量管理领域的科技研发和创新力度,推动煤炭质量管理的技术升级和优化。
煤质管理办法

煤质管理办法煤质管理办法一、总则1.1 煤质管理办法的作用本煤质管理办法为了加强对煤矿生产中煤质的管理,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高效性和合规性,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益,保护环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1.2 合用范围本煤质管理办法合用于所有煤矿企业的煤炭生产过程中的煤质管理,包括煤矿的开采、运输、选煤和销售等环节。
1.3 术语定义1.3.1 煤质指标煤矿生产中用于衡量煤质的各项指标,包括灰分、硫分、挥发分、固定碳、发热量、挥发性气体等。
1.3.2 煤质检测对煤炭样本进行分析和测试,以确定其煤质指标的过程。
1.3.3 煤质监测对煤矿生产中的煤炭样本进行定期检测,以了解煤质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二、煤质管理组织2.1 煤质管理部门煤矿企业应当设立煤质管理部门负责煤质管理工作,并配备专业的煤质管理人员。
2.2 煤质管理人员职责煤质管理人员应负责制定和实施煤质管理的工作方案,组织煤质检测和监测,分析煤质数据,提出改善煤质的建议,并将相关情况报告给企业管理层。
2.3 煤质管理档案煤矿企业应当建立完整的煤质管理档案,包括煤质检测报告、煤质监测记录、煤质改善方案等。
三、煤质检测与监测3.1 煤质检测方法煤炭样本的煤质检测应使用标准的化验方法,包括化学分析、物理分析和热值测定等。
3.2 煤质检测频率煤矿企业应按照规定的检测频率对煤炭样本进行检测,以确保煤炭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3.3 煤质监测方法煤矿企业应对煤炭样本进行定期监测,以了解煤质的变化情况,并及时采取调整措施。
四、煤质改善措施4.1 煤质改善技术煤矿企业应采用各种煤质改善技术,如煤炭筛分、磁选、浮选等,以提高煤炭的质量。
4.2 煤质改善方案煤矿企业应根据煤炭的具体情况制定煤质改善方案,包括改善设备的选型、工艺参数的调整等。
五、煤质管理责任5.1 生产责任煤矿企业的生产单位要对所生产的煤炭质量负责,确保煤炭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5.2 检测责任煤质检测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对煤炭样本进行准确的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有效。
煤矿煤质管理办法

煤矿煤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煤矿煤质的管理,保证煤矿生产安全和矿工健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国内煤矿,包括地下煤矿和露天煤矿。
第三条煤矿应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要求,进行煤炭测量、抽样、检验、贮存和销售。
第四条煤矿应建立相应的煤质管理制度,并定期对煤质进行监控和评估。
第二章煤质标准第五条煤矿应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制定煤质标准,并向矿工和监管部门公示。
第六条煤矿煤质标准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灰分含量、硫分含量、挥发分含量、发热量、水分含量、粘结指数等。
第七条煤矿的煤质标准应根据不同的煤种和用途进行区分。
第八条煤矿应确保煤质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的要求。
第三章煤炭测量第九条煤矿应购买合格的煤炭测量设备,并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校准。
第十条煤矿煤炭测量应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一条煤矿应每日清点和记录煤炭库存,确保库存数量的准确性。
第四章煤炭抽样第十二条煤矿应购买合格的煤炭抽样设备,并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校准。
第十三条煤矿煤炭抽样应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同时应保证抽样的代表性。
第十四条煤矿应每批次抽取煤炭样品进行监测和测试,确保煤炭质量达标。
第五章煤质检验第十五条煤矿应购买合格的煤质检验设备,并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校准。
第十六条煤矿煤质检验应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七条煤矿应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煤质检验,确保煤质达标。
第六章煤质贮存第十八条煤矿应建立相应的煤炭贮存设施,并严格按照煤种和质量进行分类贮存。
第十九条煤矿煤炭贮存设施应具备防火、防爆、防渗透等安全性能。
第二十条煤矿应定期对贮存煤炭进行检测和管理,确保质量不受影响。
第二十一条煤矿应对贮存煤炭进行定期清理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七章煤质销售第二十二条煤矿应建立健全的煤质销售制度,确保煤质与货物相符。
第二十三条煤矿应建立与购买方签订的煤炭交付合同,并按合同约定的标准交付。
煤业公司煤质管理制度

煤业公司煤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煤业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竞争力,保护环境和资源,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煤业公司的煤质管理工作,包括煤矿生产、煤炭加工、煤炭销售等环节。
第三条煤质管理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炭行业标准》等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确保企业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
第四条公司领导班子对制度的遵守和执行负有全面责任,各部门和人员要积极配合,确保制度的有效运行。
第二章煤质检测与评价第五条公司应建立健全的煤质检测与评价体系,包括实验室设备的采购和维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等。
第六条煤质检测项目应包括煤的灰分、挥发分、固定碳、硫分、水分、灰熔点等指标,同时考虑煤炭资源的特性和用途。
第七条公司应定期对矿井和生产环节取样,委托专业实验室进行煤质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对产品进行评价和调整。
第八条公司应建立煤质档案,包括每批次煤的检测报告、评价结果和使用情况,用于追溯和监督。
第三章煤质管理的控制与改进第九条公司应对煤质管理进行全面控制,包括煤质检测、生产工艺、设备运行等方面,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第十条对于煤质不合格的产品,应进行彻底的调查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改进。
第十一条公司应建立煤质改进机制,包括设立监督检查岗位、加强培训和教育等措施,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第四章煤质风险管理与应急预案第十二条公司应建立煤质管理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发现煤质问题,避免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第十三条公司应制定煤质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处理流程、应急设施、应急救援队伍等内容,确保煤炭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
第十四条对于重大煤质事故,公司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进行调查和处理,保护企业的财产和声誉。
第五章煤质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第十五条公司应加强煤质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包括制度宣传、员工培训、知识考核等内容。
第十六条公司领导班子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煤质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业务水平。
2024年煤矿煤质管理办法(三篇)

2024年煤矿煤质管理办法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两级公司有关煤质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企业的效益”意识。
进一步稳定我矿原煤生产质量,提高商品煤煤质,巩固“神华煤”品牌形象,建立煤质管理制度,健全煤质管理体系,对煤炭生产进行全过程监控,狠抓煤质管理不放松,加强对生产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使我矿的煤炭产品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
根据神东煤炭分公司《煤质管理考核办法》和《煤质管理实施细则》的具体要求,结合我矿生产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煤质管理机构建立煤质行政管理、煤质监督检查和煤质管理实施体系,形成从工作面、生产、运输、入仓全过程的煤质管理网络,成立矿、科队、班组三级煤质管理机构。
(一)成立矿煤质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田小明副组长:孟永兵李锋成员:杨纯伟李小元刘民强秦琳张悦高来维刘栓和徐忠周党文杨建林白子君王开慧刘忠陈元良左云祁平生石彬雁吴景红王俊祥(二)设立煤质监督检查机构:生产指挥中心质量管理组负责全矿煤质的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工作。
(三)成立煤质管理实施机构:各队成立煤质管理小组,队长任小组组长,副职及技术主管为小组成员,班组长兼任煤质员。
负责生产过程中的原煤质量。
各班组为煤质措施的执行机构,相应成立煤质活动小组,并在生产过程中开展全面煤炭质量管理活动。
二、管理职责与权限(一)煤质管理领导小组的职责与权限:1、负责贯彻落实两级公司有关煤质方面的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2、负责全矿的煤质管理行政领导工作,领导煤质管理机构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煤质管理。
3、指导煤质管理工作,协调解决管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4、负责推广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和检测手段,并根据煤质情况进行技术研究,优化工艺流程,满足煤质指标。
5、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制定煤质管理措施,完成公司下达的月度煤质指标。
6、组织召开煤质分析会,制定提高和改进煤质的措施,落实对各生产单位的煤质考核指标。
7、负责制定和修改煤质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煤质质量管理制度

煤质质量管理制度一、煤质质量管理制度的背景与意义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占据了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煤炭的利用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煤炭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其在生产和使用中的效果,因此煤质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煤质质量管理制度可以规范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确保煤炭的质量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定。
通过建立制度,可以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杜绝生产过程中的违规操作,确保煤炭的质量稳定和可靠。
其次,建立煤质质量管理制度可以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规范生产过程和加强质量管理,可以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推动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建立煤质质量管理制度还可以保障煤炭消费者的利益。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资源,煤炭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建立健全的煤质质量管理制度可以确保煤炭的质量稳定可靠,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建立煤质质量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和考核,才能确保煤炭的质量稳定可靠,推动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煤质质量管理制度的内容与要求1. 煤质检测与评价:建立健全的煤炭质量检测与评价体系,包括煤质化验、煤质抽样和检测等环节。
要求生产企业对每批煤炭进行全面和有效的质量检测,确保煤炭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2. 煤质管理流程与质量控制:对于煤炭的生产、运输、储存等环节建立健全的管理流程和质量控制系统。
要求企业加强对煤炭生产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质量控制和过程管控的有效性。
3. 煤炭质量标准及技术要求:制定相关的煤炭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明确煤炭的质量指标和评价标准。
要求生产企业严格按照标准和要求生产,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可靠。
4. 煤质质量管理人员培训与岗位责任:加强对煤炭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强化其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和责任意识。
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团队,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职责。
煤矿煤质达标管理制度

煤矿煤质达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煤矿煤质管理工作,提高煤矿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资源之一,煤矿煤质是煤炭生产和利用的重要方面。
根据国家煤矿煤质监管相关法规和政策,煤矿应当按照规定要求开展煤质管理工作,确保煤炭质量稳定、安全生产。
第三条煤矿煤质达标管理制度适用于煤矿开采、运输、贮存、销售等全过程煤质管理工作。
第四条各煤矿应当建立健全煤矿煤质管理机构,明确煤质管理人员职责和权利,确保煤矿煤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条各煤矿应当定期开展煤质质量检测和评价工作,对煤炭的主要质量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为煤炭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第六条各煤矿应当建立健全煤炭质量追踪和溯源管理制度,确保煤炭的来源和运输过程清晰明了,做到溯源可查。
第七条煤矿应当建立健全煤炭质量管理档案和数据系统,对煤炭的生产、质量、运输等信息进行及时记录和归档。
第八条各煤矿应当建立健全煤炭质量管理制度培训体系,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煤炭质量管理水平。
第二章煤炭质量检测第九条各煤矿应当建立健全煤炭质量检测实验室,配置专业检测仪器设备和人员,确保煤炭质量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条各煤矿应当建立健全煤炭质量检测标准和方法,对煤炭的主要质量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排除人为干扰因素,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第十一条煤矿应当建立煤炭质量监测网络,对煤炭开采、运输、贮存等关键环节进行监测和把控,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第十二条各煤矿应当建立煤炭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煤炭质量检测实验室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检测工作的规范和有效。
第三章煤炭质量评价第十三条各煤矿应当建立煤炭质量评价体系,对煤炭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评价和比较,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维护煤炭质量水平。
第十四条煤矿应当根据煤炭质量评价结果,对煤矿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煤炭的质量符合市场需求。
第十五条各煤矿应当建立煤炭质量信用评价制度,对煤炭供应商和客户的质量信用进行评估,建立质量信用档案,保障煤炭贸易的良性发展。
煤质管理办法及处罚规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煤质管理办法及处罚规定煤质管理是指对煤炭进行质量控制、监管和管理的一系列措施和规范。
煤炭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燃烧效果、环境污染和工业安全等方面,对煤炭的煤质管理进行规范和处罚是确保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一、煤质管理办法1.建立煤质管理体系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的煤质管理体系,包括煤质检测、煤质评估、煤质控制、煤质数据管理等。
要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和流程,确保煤质管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加强煤炭质量检测和评估对进口和国产煤炭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估,确保煤质符合国家标准和合同要求。
对于未能达到标准的煤炭,要及时通知供应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用户合法权益。
3.煤质控制和改进根据煤炭使用的具体要求,对煤炭进行合理的控制和改进。
包括控制煤质的主要指标、提高煤质利用效率、减少煤炭的污染排放等。
4.加强煤炭运输和储存管理对煤炭的运输和储存过程进行规范和管理,确保煤质不受污染和变质。
要注意控制煤炭的含水量、温度和湿度等指标,避免煤炭质量的变化。
5.加强煤炭供应商管理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对煤炭供应商进行认证和评估,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
要定期进行供应商的质量监督和抽样检测,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追究其责任。
二、煤质管理处罚规定1.质量不合格罚款对于提供质量不合格的煤炭的供应商,要责令其退货,并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
罚款数额的大小取决于煤炭的不合格程度和对用户的损害程度。
2.煤炭供应商限制交易对于多次提供质量不合格的煤炭的供应商,要限制其交易和合作,直至其能够提供符合要求的煤炭为止。
对于故意提供质量不合格的煤炭的供应商,要立即终止与其的合作关系,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3.煤炭使用单位处罚对于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地使用质量不合格的煤炭的用户,要依法进行处罚。
处罚可以包括罚款、停产整顿、吊销矿山开采许可证等。
4.煤炭行业管理规定对于违反煤炭质量管理办法和规定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进行处罚。
煤矿煤质管理责任制及考核标准

煤矿煤质管理责任制及考核标准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煤矿煤质管理责任制:建立煤质管理部门或岗位,明确煤矿煤质管理的职责和权力,确保煤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进行。
煤质管理责任制应包括煤矿领导对煤质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各级管理人员对煤质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各相关部门对煤质管理的配合和支持,煤质管理人员对煤质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等。
2. 煤质管理的考核标准:建立煤质管理的考核体系,明确相关指标和考核标准。
考核指标可以包括煤质的主要指标,如灰分、硫分、发热量、挥发分等,以及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指标,如煤层气抽采率、尘埃排放等。
考核标准可以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法规和煤矿自身的要求来确定,以确保煤质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煤质管理的责任分工: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煤质管理部门和岗位的具体责任分工,确保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作。
各级管理人员应对煤质管理工作进行统筹和指导,负责煤质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煤质管理部门和岗位应具体负责煤质监测、煤质评价、煤质分析等工作,并及时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为煤矿生产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煤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建立煤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对煤质管理工作进行定期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
监督和检查可以通过巡查、抽查、专项检查等方式进行,
对煤质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对煤质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确保煤矿煤质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有效。
总之,煤矿煤质管理责任制及考核标准的建立和落实,可以提高煤矿煤质的管理水平和煤质的质量,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高效和环保。
煤矿井下煤质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煤炭生产过程中的煤质稳定,提高煤炭产品市场竞争力,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及国家有关煤质管理的法律法规,结合本矿井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本矿井井下煤炭生产的全过程,包括采掘、运输、洗选等环节。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第三条成立矿级煤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矿井煤质管理的决策、协调和监督工作。
第四条煤质管理领导小组下设煤质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煤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五条各生产单位设立煤质管理小组,负责本单位的煤质管理工作。
第三章煤质管理制度第六条建立健全煤质管理制度,包括原煤生产质量管理制度、商品煤质量管理制度、煤质检测制度、煤质考核制度等。
第七条严格执行国家煤炭质量标准,确保煤炭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第八条加强原煤生产质量管理,严格控制原煤质量,确保原煤质量稳定。
第四章煤质检测第九条建立煤质检测实验室,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仪器。
第十条定期对原煤、洗精煤、块煤等煤炭产品进行检测,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一条检测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持证上岗。
第五章煤质考核第十二条建立煤质考核制度,将煤质指标纳入生产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
第十三条对煤质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与生产单位的经济利益挂钩。
第十四条对违反煤质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第六章保障措施第十五条加强煤质管理宣传和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煤质意识。
第十六条定期组织煤质管理培训,提高职工的煤质管理技能。
第十七条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设备故障对煤质的影响。
第十八条加强井下环境管理,确保煤炭生产过程中的煤炭质量不受污染。
第七章附则第十九条本细则由矿级煤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注:以上内容为矿井井下煤质管理实施细则的示例,具体内容需根据矿井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煤质管理办法与处罚规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煤质管理办法与处罚规定煤质管理是指对煤炭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
煤质管理的目标是确保煤炭质量合格、安全、环保,并将煤炭资源合理利用。
为了保障煤炭质量,必须实施科学规范的管理办法和严格的处罚规定。
本文将就煤质管理的相关办法和处罚规定进行详细介绍。
煤质管理办法:1、煤炭质量检验和监督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了煤炭质量检验和监督管理的原则、目的、范围、程序等,以确保煤炭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
2、煤炭质量监测和评价办法:该办法规定了对煤炭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的方法、标准和程序,以及对监测结果的处理和利用,为改进煤炭生产和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3、煤炭质量分类和等级划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煤炭质量的分类、等级划分标准和方法,以便于不同用途和需求的煤炭选择和使用。
4、煤炭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该办法明确了煤炭质量的标准和检验方法,以规范煤炭质量检验工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煤炭质量追溯和溯源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煤炭质量的追溯和溯源管理的原则、方法和程序,以确保煤炭生产和加工环节的质量可追溯和可控制。
煤质管理处罚规定: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生产单位违反煤炭质量标准的,根据违规情况和后果,可以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情节严重的可以暂停生产和吊销生产许可证。
2、销售单位销售质量不合格煤炭的,根据销售质量不合格煤炭的数量和情节严重程度,可以给予警告、罚款或者暂停销售等处罚。
3、煤矿企业在生产、加工、运输等过程中违反煤炭质量管理规定的,可以给予警告、罚款或者吊销煤矿企业的经营许可证等处罚。
4、煤炭质量监管部门不履行监管职责,导致煤炭质量问题严重的,可以给予警告、罚款或者行政记过、行政撤职等处罚。
5、对于煤质管理违法行为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产安全事故,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总之,煤质管理办法和处罚规定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煤炭质量、提高煤炭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煤质管理办法

煤矿煤质管理办法
是指针对煤矿生产中的煤质问题,制定的管理措施和规定。
煤质是指煤矿生产的煤炭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燃烧特性等方面的指标。
煤质管理办法旨在对煤矿生产中的煤炭质量进行监管和管理,确保煤矿生产的煤炭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保障煤炭的质量和安全。
煤矿煤质管理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煤质监测:规定煤矿应当建立健全煤质监测体系,对每批煤炭进行质量监测,包括采煤工艺、洗选工艺等各个环节。
2. 煤质评价:制定评价方法和标准,对煤炭进行质量评价,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燃烧特性等指标。
3. 煤质分类:根据煤炭的不同特性,将煤炭进行分类管理,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
4. 煤质调整:针对煤质不合格或者不符合需求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调整措施,对煤炭进行处理、改进或淘汰。
5. 煤质追溯:建立煤炭的追溯机制,对原始煤炭的来源、加工过程、运输等进行记录和追踪,保证煤炭质量的可追溯性。
6. 煤质信息公开:提倡煤矿主动公开煤炭质量信息,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和交流,确保用户了解并满意煤炭的质量。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煤矿煤质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办法和措施还需根据不同的煤矿条件和要求进行制定。
第 1 页共 1 页。
煤矿煤质管理责任制及考核(三篇)

煤矿煤质管理责任制及考核煤矿煤质管理是煤矿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矿井生产安全和煤炭质量控制。
为了规范煤矿煤质管理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责任制和考核机制,下面提供一个煤矿煤质管理责任制及考核范本供参考:第一章总则为加强煤矿煤质管理工作,规范责任分工和考核评价,提升煤炭质量,特制定本责任制及考核范本。
第二章责任划分第一条煤矿煤质管理责任划分应根据企业煤质管理岗位职责和任务,明确各级负责人的职责和权限。
第二条煤矿煤质管理责任划分如下:1. 企业总负责人(1)负责制定煤质管理的总体战略、目标和政策;(2)保证煤质管理组织机构的健全,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3)检查、评估和决策煤质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
2. 煤矿矿长(1)负责煤质管理工作的全面组织、协调和指导;(2)负责煤矿煤质管理工作的计划制定和实施;(3)推动煤质管理相关的技术改进和创新;(4)负责煤质管理工作的督导、考核和评价。
3. 煤质管理部门负责人(1)负责煤质管理组织机构的构建和管理;(2)编制煤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组织煤质监测、分析和评价工作;(4)协助矿长完成煤质管理工作的计划制定和实施;(5)负责编制煤质管理工作的报告和汇总。
4. 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采掘、运输、洗选等)(1)负责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煤质管理;(2)按照煤质管理的要求,组织和实施相应的工作;(3)配合煤质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和评价。
第三章考核办法第一条煤矿煤质管理的考核工作应定期进行,考核周期一般为半年或一年,根据煤矿实际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第二条考核指标应包括煤矿煤质指标、煤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煤质监测设备使用情况等。
第三条考核评价办法应为综合评估,既考虑质量问题,也要考虑过程管理、绩效和改进。
第四条考核结果应为定量评价,可以设置不同等级,以便对绩效进行明确的评判。
第五条考核结果应作为激励和约束机制的依据,激励优秀者,约束不达标者。
第四章奖惩措施第一条对于煤矿煤质管理工作成效显著、达到或超过考核指标的单位和个人,可给予奖励和表彰。
煤炭企业煤质管理工作方法与措施

煤炭企业煤质管理工作方法与措施contents •煤炭企业煤质管理概述•煤炭采购过程中的煤质管理•煤炭生产过程中的煤质管理•煤炭销售过程中的煤质管理•煤质管理的创新与发展•煤炭企业煤质管理案例分析目录CHAPTER煤炭企业煤质管理概述煤质管理的意义提高煤炭产品质量良好的煤质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信誉,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提升企业竞争力保护资源和环境煤质管理的重要性确保安全生产01满足市场需求02提高经济效益03煤质管理的现状与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煤炭企业的煤质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不规范、技术手段落后、人员素质不高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煤炭企业的发展,影响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煤质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煤炭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煤质管理的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应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推动企业整体发展。
CHAPTER煤炭采购过程中的煤质管理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评估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估合同签订合同执行采购合同的签订与执行验收流程制定严格的煤炭验收流程,包括样品采集、化验、质量检验等环节。
质量把控对进厂的煤炭进行质量把控,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煤炭验收与质量把控CHAPTER煤炭生产过程中的煤质管理生产工艺的选择与优化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如采煤、洗选、加工、运输等,确保各环节的煤质数据在控制范围内。
建立完善的检验体系,对原煤、洗选后产品以及销售的煤炭产品进行定期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生产过程的监控与检验VS煤炭产品的分类与分级根据煤炭的物理、化学和工艺性质,对煤炭产品进行分类和分级,以满足不同用户和市场的要求。
针对不同类别的煤炭产品,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和销售策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对不同等级的煤炭产品进行标识和标识管理,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
煤质管理措施

煤质管理措施煤质管理措施概述煤是一种常见的化石燃料,广泛应用于发电、钢铁、化工等工业领域。
煤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发电效率、钢铁品质、化工产品质量等方面,因此,对煤质进行有效的管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煤质管理措施的相关内容。
煤质管理措施1. 采样分析采样分析是煤炭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采样分析,可以对煤炭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从而评估煤炭质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采样分析应该在煤炭入库前、加工过程中和产品出库前进行,以确保煤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选煤工艺煤的不同组分对应着不同的物理性质。
为了提高煤质量,需要采用正确的选煤工艺。
选煤工艺包括浮选法、重介选法、气力选法等。
选择合适的选煤工艺,可以有效地降低煤中含灰量、含硫量和含水量等不良指标。
3. 煤质改良煤的不良指标会直接影响其应用价值。
为了提高煤的应用性能,需要采取煤质的改良措施。
煤质改良包括湿法、干法和化学处理方法。
在湿法改良中,可以采用洗粉、湿煤制浆等方法;在干法改良中,可以采用汽流烘干、碳化等方法;在化学处理方面,可以采用氧化、还原等方法。
4. 煤仓管理煤仓管理是煤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煤仓应该保持干燥、通风、清洁。
在煤仓管理中,应避免因堆积不当、贮存时间过长等原因导致煤仓生产失控和变质。
在煤仓出库、运输和进入加工环节中,应实行区域管控、分类贮存和避免双污染等措施。
5. 煤质监测在煤炭生产和使用中,煤质会发生变化。
为了保证煤质的稳定性,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
煤质监测可以通过在线监测、现场检测和定期复检等方式实现。
通过煤质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保证煤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论煤质管理是保证煤的质量和应用性能的重要手段。
在煤质管理中,需要采取科学、系统、人性化的管理措施,从采样分析、选煤工艺、煤质改良、煤仓管理和煤质监测方面入手,实现煤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对于煤炭企业,煤质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024煤矿煤质管理实施细则

2024煤矿煤质管理实施细则以下为2024煤矿煤质管理实施细则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煤矿煤质管理工作,确保煤矿煤炭质量安全,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煤质管理机构及职责第二条煤质管理机构是煤矿专门负责煤质管理工作的部门,由煤矿负责人任命并聘请具有煤质管理专业背景的人员组成。
煤质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一)制定煤炭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指标;(二)组织制定煤质检测和分析方法;(三)开展煤质监测、分析、评价工作;(四)制定煤炭质量控制措施和改进方案;(五)提供煤质管理咨询和技术支持;(六)参与煤矿的煤炭选矿、洗选工艺优化工作;(七)对煤炭采购进行质量监控;(八)定期向煤矿负责人报告煤质管理工作情况。
第三章煤质标准与控制要求第三条煤炭质量标准是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制定的,煤矿应根据所生产的煤炭种类和用途,制定相应的煤质标准,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生产和销售。
第四条煤炭生产过程中,煤矿应按照煤质标准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煤炭质量符合标准。
第四章煤质监测与分析第五条煤矿应设立煤质检测室,并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仪表,对每批煤炭进行质量检测和分析。
第六条煤矿应确保煤质检测室的人员具有相关的煤质检测和分析技能,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七条煤质检测室应严格按照标准的方法和要求进行煤质检测和分析,对结果进行准确记录,并及时通报煤矿负责人和相关部门。
第五章煤炭采购管理第八条煤矿在进行煤炭采购时,应严格按照煤质标准要求进行采购,并对采购的煤炭进行质量监控。
第九条煤矿应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并明确煤炭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和验收标准等内容。
第十条煤矿应定期对供应商的煤炭进行抽样检测,并与供应商共同监督煤炭质量,并根据检测结果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和奖惩。
第六章煤炭质量改进第十一条煤矿应不断改进煤炭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提高煤质质量和利用效率。
第十二条煤矿应设立质量改进小组,制定具体的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业规程的编制与审查,⑴根据地质条件审查分幅高度炮眼布置是否有 利于提高质量;⑵对易碎顶板或底板起伏大的,要有强有力的支护措施 和保证煤质措施;⑶机采工作面要防止割底、破顶避免矸石混入;⑷对 有较厚夹石层工作面要有煤矸分采分运或单独处理的条件或措施;⑸配 备必要的拣矸人员;⑹有复杂地质情况时要有专门具体的煤质保证措施 ;⑺要有切实可行的煤质管理制度。
1、地质报告中的煤质资料
♣ 煤层厚度 可采煤层厚度、总厚度、分层厚度、层间距等 ♣煤层结构 简单煤层、复杂煤层。夹石层的层数、厚度、岩性、硬度以及与煤层 的接触关系。 ♣ 煤层产状以及变化规律 走向、倾向、倾角等。 ♣ 煤层顶底板 厚度、岩性、稳定性、可塑性、膨胀性以及与煤层的接触关系。 ♣ 煤层煤质特征 ♣ 水文地质特性 含水层、透水层的厚度以及透水性、位置、断层裂隙的透水性等 。
煤炭生产过程煤质管理
掘进工作面煤质管理
掘进是按照开拓设计、采区设计开凿各种类型巷道。掘进工作面 产量一般占全矿产量10%左右,灰分比回采面高10%左右左右, 因此,煤质管理不可忽视。 ♣加强顶板管理,搞好超前支护。 ♣合理布置炮眼,以免崩碎顶底板岩石,夹矸层。 ♣采取措施,有效分离煤矸。 ♣遇地质构造时采取相应措施。 ♣支护时产生的顶板岩石,快速处理,避免混入煤种。 ♣挑顶破底矸石挖矸子窑充填或集中排矸。
煤炭工业部 4、1999年《煤炭经营管理办法》(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第11号) 5、200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6、 2002年 《关于明确煤炭产品质量责任和严格煤质管理的若干规定》煤炭工业部 7、2004年《煤炭经营监管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25 号 8、2004年 《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强化煤炭质量管理的紧急通知》中国煤炭工业
♣ 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对煤质的影响。
煤炭生产过程煤质管理
开采设计与煤质管理
4、回采工作面工艺设计
回采工作面工艺设计就是根据回采工作面地质条件及生产技术现状,合理 选择工作面参数以及回采工艺方式,编制回采工作面作业指导书。
♣ 合理确定回采工作面范围,综合考虑地质构造煤层因素,在较大断层、 褶曲、岩溶陷落柱以及煤层不可采地带和区部可采区,这些都是回采过 程中影响煤质的不利因素,因尽量考虑这些因素。
♣ 利用大的地质构造、与丰富含水层有联系的断层、煤种变化线、煤层露 头、河流湖泊以及永久建筑作为井田划分的依据。
♣ 当煤层结构、厚度、倾角变化大时,为了便于用不同的采煤方法和采掘 运输设备,有利生产管理、有利煤质,可以考虑在变化分界处划分井田 边界。
♣ 根据煤种划分水平和采区。 ♣ 根据煤质变化规律划分水平和采取。
煤炭洗选加工煤质管理
1、选煤厂生产过程日常检查要以《选煤厂技术检查规程》为标准。 2、加强选煤厂生产过程日常检查,严格按规程操作,确保数据及时
准确可靠,切实知道选煤生产。 3、各厂应严格按照用户对产品质量、规格的要求,合理组织选煤生
产,生产适销对路产品。 4、严格生产过程个环节质量指标控制,从原煤入厂、洗选加工、到
煤炭营销过程煤质管理
♣气化煤 煤的气化是指把固体的煤转化为煤气的过程,气化的原理是在高温 气化炉内,煤在一种气化剂(空气、氧气、水蒸气)的作用下, 煤中氢等有机物转化成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合成气体。
⑴固定床气化工艺 固定床(移动床)工艺是我国气化最早工艺,也是目前普遍使用 的一种工艺,煤与气化剂在气化炉内逆向移动,一定块度煤自炉 顶加入,气化剂自炉底鼓入,煤料自上而下经过干燥层、还原层 、氧化层、煤中的有机质逐步转化,残渣自炉底排除,煤气自炉 顶排除。 粒度, 13~75mm ,最好25~50mm ;煤种以没有粘结性的无
煤炭营销过程煤质管理
2、购销合同质量内容 ♣炼焦煤
全水分Mt,越小越好,一般8~10%;分析水Mad ,换 算;干基灰分Ad,越小越好,一般12以下%;干基全 硫St,d,越小越好,一般1以下%;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Vdaf,中等,一般28~32%; 。角质层指数Y,一般16 ~20mm;粘结指数GRI、坩埚膨胀序数CSN,一般65~ 85为宜;奥亚膨胀度b等。
煤炭生产过程煤质管理
开采设计与煤质管理
3、采区巷道布置
采区巷道布置大概有两种:单一采区巷道布置和联合采取巷道布 置。
♣ 对于不同煤种的煤层可以将这些煤种单独划组,单独布置,以便分采、 分装、分运。
♣ 同一矿井内,在设计不同采区或煤层开采顺序时,还要考虑不同煤层或 采区内煤质的好坏搭配开采,以保证煤炭质量为定。
⑵遇薄煤层时,降低采高,做到不割顶、不割底,若面积大,失去采煤价 值,重开切眼,甩掉薄煤层。
⑶底鼓时,提升工作面。 ⑷遇复杂地质条件时,灵活增加炮采。
煤炭生产过程煤质管理
回采工作面煤质管理
2、控顶过程中的煤质管理 ♣顶板类型 ⑴按与煤层相对位置和岩性特征:伪顶、直接顶、老顶。 ⑵按采煤过程中悬露面积和垮落时间:不稳定顶,中等稳定顶。稳 定顶。 ⑶底鼓时,提升工作面。 ⑷遇复杂地质条件时,灵活增加炮采。 ♣顶板管理 ⑴伪顶 伪顶管理是降低冒昧灰分的主要途径,提前支护、托。 ⑵直接顶,比较完整时,普通支护,比较破碎时,加强管理。 ⑶再生顶及假顶,一般比较难以支护,加大支护面积。
煤炭生产过程煤质管理
开采设计与煤质管理
2、井田划分、矿井开拓
划分给一个矿井或露天矿开采的那一部分煤田叫做井田 ,井田内划分 为阶段和水平 ,把井田分成几条,条的走向平行于煤层的走向,每一条 那就是一个阶段。 阶段内再划分采区。 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在开采技术条件下,矿井开拓巷道可有多种布置方 式,开拓巷道的布置方式,通常称为开拓方式。
煤质管理
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
煤质管理
法律法规要求
1、1965年 《煤炭部等煤炭送货办法》煤炭部、交通部、铁道部 2、1994年《关于颁发国有重点煤矿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安全创水平标准及考核办法
的通知”》煤生字231号,煤炭工业部 3、1997年《关于发布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
重切眼,采取跳采的办法采煤。
煤炭生产过程煤质管理
回采工作面煤质管理
⑸遇褶曲、底鼓时,随时将工作面提升或降低。 ⑹遇薄煤层时,降低采高,若面积大,失去采煤价值,迁巷甩掉。 ⑺遇老项时,为防止顶板冒落,提前支护、打前探梁等。 ⑻遇夹矸层便后时,煤、矸分采。
♣普采、综采煤质管理
⑴遇断层时,若断层在两头,可以采取分割、分运的方式,先割全煤部分 ,等煤运出去以后,再割岩石。
清理。 ⑵火工品必须专人保管,严格履行领用制度。 ⑶严格执行煤质管理细则以及预测预报规定。 ⑷严格执行搭配采比例。 ♣井下疏排水 ⑴采掘工作面必须合理布置排水系统。 ⑵井下皮带运输巷道所设水幕点,要防止外水进入皮带。 ⑶开机前要有专人处理刮板机、皮带积水。 ⑷加强冷却水管、泵站供排水管、皮带巷灭尘水管以及阀门检查。 ⑸采掘工作面根据水文情况,提前采取疏排措施。
煤炭生产过程煤质管理
回采工作面煤质管理
1、采煤过程中的煤质管理
♣ 炮采过程中的煤质管理
炮采工作面就是利用爆破方法,把煤体从煤壁上崩落,放炮时不能破坏煤层顶板, 防止底板岩石混入煤中。
采用爆破法落煤时,要根据煤层的厚度、倾角,煤的硬度等参数,正确选用各种爆 破方法。
⑴炮眼深度:做到放炮后要能较好的实现爆破装煤顶板振动小、悬顶面积小。一般 0.8~1.0米。
煤炭生产过程煤质管理
回采工作面煤质管理
4、放顶过程中的煤质管理 ♣除了前面的工作外,还要做好放顶煤的煤质管理工作。这部分煤 煤量是割煤量的2~3倍,最大的问题是在放煤的同时,顶板随之 冒落。确定好以下几个参数,是放顶煤质量管理的关键: ⑴放煤步距,在一定采高,步距越小,含矸越多,步距过大,导致 顶煤放不出来。 ⑵放煤次数,放煤次数越多,导致混入矸石越多。 ⑶放煤间隔,放煤口间距越大,两放煤口形成的漏斗互补影响,煤 质较好,但回收率较低。 ⑷放煤工艺也是影响煤质的主要因素。双论双口工艺最有利煤质管 理。
煤炭生产过程煤质管理
露采工作面煤质管理
露天开采具有机械化水平高、煤质波动大等特点,毛煤灰分、含 矸率一般要比井下开采高。 ♣加强领导 ♣地测人员及时补测,提供设计依据。 ♣编制年度开采计划时考虑煤质因素。 ♣安排生产计划时注意煤质搭配开采。 ♣采煤作业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 ♣爆破人员严格执行《爆破操作规程》。 ♣挖掘人员严格执行《挖掘机采掘规程》等。 ♣加强质量考核。
⑵炮眼布置方式:要做到不打顶、不打底、不打矸石。方式包括单排眼、对眼、三 花眼、三排眼。
⑶装药量:依据炮眼位置、煤质软硬确定。 ⑷遇断层时,若断层沿工作面走向发布在工作面上头或下头,且对煤质影响较大时
,可以考虑沿受断层影响部分边缘重新做一条回采巷道,若是小断层,可以硬过 ,但要采取措施,保重渣块有一定的大小,以便拣矸。若斜角或平行,可以考虑
最后装仓装车,要建立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做到上过成为下过 程负责。 5、严格执行各项选美工艺规程,提高选煤司机操作水平,增强其对 煤质变化的适应性,确保选后产品质量稳定。 6、选煤厂要根据《选煤厂质量标准化及考核评级办法》和《优质高 效选煤厂试行标准》中队煤质技术指标的要求,严格管理。加强 筛选和选煤厂机电设备管理,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筛 选煤质质量,稳定选后产品质量。
烟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褐煤最好;干基灰分Ad ,越小越好,一般25%以下;干基全硫St,d,越小越好,一般2%以 下; 软化温度ST,高于1200℃为宜; 块煤热稳定性好、行随强 度高、反应性好。
煤炭生产过程煤质管理
回采工作面煤质管理
♣回采中水分管理 ⑴排水,开排水沟。 ⑵洒水,合理洒水。
3、煤质管理技术 图表管理 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 回采工作面地质平面图; 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 采掘工作面煤样报告表; 主要工作面煤层煤样报告表其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