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详案
地球公转作业设计
地球公转作业设计摘要:一、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1.地球公转的定义2.地球公转的方向和轨道二、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1.季节的变化2.昼夜长短的变化3.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三、地球公转的周期和速度1.公转周期2.公转速度四、地球公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农业生产2.节日和历法3.天文学的发展正文:地球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天文现象。
根据我的训练数据显示,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方向和轨道。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地球公转的周期和速度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重要知识。
最后,地球公转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如农业生产、节日和历法以及天文学的发展。
首先,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方向和轨道。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地球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365.25 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年。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同。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其次,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季节的变化是因为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球的不同部分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导致季节的变换。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轴的倾斜造成的,当某个地区离太阳更远时,昼夜长短就会发生变化。
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球不同位置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影响气候的形成。
再者,地球公转的周期和速度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重要知识。
地球公转的周期约为365.25 天,而地球公转的速度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等。
最后,地球公转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地球公转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季节的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和收成有很大影响。
此外,地球公转也影响了节日和历法的发展。
古人们根据地球公转的规律制定了各种历法,如我国的农历。
在天文学领域,地球公转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的运行规律。
地球的公转教案人教版反思十汇总
“地球的公转教案人教版反思十汇总”教案目标:1.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自然现象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一、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如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等。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是否还有其他运动,进而导入新课——地球的公转。
2.教学内容(1)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解释地球公转的定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展示地球公转的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公转的过程。
(2)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365天)。
(3)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
分别用动画和图片展示这些地理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公转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影响。
(4)地球公转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公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生产、作息时间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地球公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地球公转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
(2)反思地球公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运动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动画、图片等直观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
但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巩固。
2.教学改进(1)在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时,可以增加一些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现象。
(2)在课堂练习环节,可以增加一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目,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加强课堂小结,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感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肯定轨道环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1个恒星年。
从北天极看呈逆时针,从南天极看呈顺时针。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供大家参考。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使学生理解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
5的夹角、太阳直射点的改变规律、二分二至点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地球公转示意图,弄清二分二至点的含义教学媒体:手电、地球仪、自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夹角模型。
教学过程:[片段]:分析地球公转示意图[讲解]:地球上的光热来自太阳,冷暖的改变也与接受到的太阳光热亲密相关。
由于日地距离遥远,地球比太阳小的多,一般把太阳照耀到地球的光线看作一组平行光。
[板图]:平行光照身射球体时直射点的图形特征[提问]:哪儿是直射点?直射点在图形上有什么特征?[小节]:平行光线延长过圆(球)心的光线是直射线,和球的交点就是直射点[演示] 步骤:(1) 地球仪在灯泡的照耀下,最亮处就是直射点(2) 另一地球仪摆在对面(留意视察两者轴的倾斜方向)用教鞭连接两地球仪的直射点,教鞭恰好通过光源中心,三点成一线。
(留意两个球体的光点的位置有什么不同)(3) 旋转教鞭一周,所得轨迹就是公转轨道。
[学生活动] 由学生充当太阳和地球,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
请视察,地球绕日公转中,直射点的位置有无改变?一个学生(个儿稍高)当太阳,在中间,向两侧张开双臂,表示平行光四个学生(个儿差不多)的头当地球,分别站在P11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四个位置上。
[演示步骤]:1.找齐. “太阳”张开双臂旋转一周,他的手指均指向四位同学鼻子位置。
(鼻尖代表赤道)2.倾斜. A,B,C,D四个“地球”的头同时指向北极星方向(A前倾,C后仰,B,D侧偏)3.视察. 确定二分二至点。
(太阳的直射光分别指向 ---A眼睛、C嘴、C,D鼻子)4.公转. 四个“地球”在轨道运行,位置相互替换。
初中地球公转的详细教案
初中地球公转的详细教案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 使学生理解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二分二至点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地球公转示意图,弄清二分二至点的含义。
2. 掌握地球公转的运动方向和周期。
教学准备:1. 地球仪2. 自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夹角模型3.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向学生展示地球的自转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2. 提问: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哪些?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提问:地球除了自转,还有其他的运动吗?2. 引入地球公转的概念,向学生解释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现象。
3. 提问: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什么?周期是多长?4.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讲解地球公转的运动方向和周期。
三、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10分钟)1. 提问:地球公转产生了哪些现象?2. 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现象。
3. 利用地球仪和自制模型,展示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
四、二分二至点的含义(10分钟)1. 讲解二分二至点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概念。
2. 利用地球仪,展示二分二至点的位置和特点。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回答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等问题。
2.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点评答案。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等。
2. 强调地球公转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球仪和自制模型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
在讲解二分二至点的含义时,通过地球仪的展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概念。
在巩固练习环节,通过学生的互相讨论和教师的点评,加深了学生对地球公转知识的理解。
地球公转教案
地球公转教案
【教案】地球公转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
2.掌握地球公转的轨迹、周期和原因。
3.理解地球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让学生回顾一下地球自转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自转对日出日落和昼夜交替的影响。
2.呈现:
通过讲解和示意图展示地球公转的定义和特点,重点强调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是椭圆形,且周期为一年。
3.讲解:
解释地球公转的原因,即地球绕太阳公转是由于太阳的引力作用。
4.实验: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利用一个磁铁和一根绳子,在课堂上模拟地球的公转运动,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5.拓展:
让学生思考地球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引导他们讨论地球公
转对不同地区的季节差异的影响。
6.巩固:
请学生完成一些与地球公转相关的练习题,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7.总结:
总结地球公转的内容,并强调地球公转是地球上各种气候现象和季节变化的基础。
8.实践:
鼓励学生到户外观察和记录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加深对地球公转的理解。
三、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实验和练习题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延伸:
可引导学生开展一些研究活动,如观察不同季节的气温和日照时间变化,进一步探讨地球公转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板书设计:
地球公转
- 椭圆轨迹
- 周期为一年
- 太阳引力的作用
六、反馈和复习:
在下一堂课开头回顾和检查上一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地球公转的知识。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案详案
以“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案详案”为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速度。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计算及地理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地球仪3.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1.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2)引导学生回答:地球有两种运动,一种是自转,另一种是公转。
2.地球自转(1)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2)展示地球自转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3)讲解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4)讲解地球自转的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分为角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为15°/小时,线速度因纬度而异。
(5)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区差异。
3.地球公转(1)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叫做地球公转。
(2)展示地球公转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的方向。
(3)讲解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天,也就是一年。
(4)讲解地球公转的速度:地球公转的速度约为30千米/秒。
(5)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更替、五带划分。
4.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1)讲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它们共同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季节等地理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5.课堂小结(1)回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方向、周期、速度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6.课后作业(1)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示意图。
(2)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方向、周期、速度及产生的地理现象,使学生掌握了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中,我注重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动画,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球公转作业设计
地球公转作业设计
【最新版】
目录
1.地球公转的定义和概念
2.地球公转的影响
3.地球公转的计算方法
4.地球公转的意义
正文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它是地球上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以及昼夜长短变化等现象的主要原因。
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即 365.24 天。
地球公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角度,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的季节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导致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其次,地球公转也影响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在夏至时,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而在冬至时,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
此外,地球公转还影响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在春分和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而在夏至和冬至时,昼夜长短相差最大。
地球公转的计算方法是通过观测和数学模型进行的。
根据开普勒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地球公转的轨道参数,从而预测地球在未来某个时刻的位置和速度。
此外,通过观测地球公转过程中的天象,我们也可以对地球公转进行精确的计算。
地球公转的意义也非常重大。
首先,地球公转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
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使得地球上的生物能够进行生长和繁殖。
其次,地球公转也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农业生产就需要根据地球公转的变化来安排种植和收割的时间。
此外,地球
公转也对人类的气候和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地理教案详解
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地理教案详解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2.掌握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对气候和季节的影响;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运动,完成一周大约需要356.26天,约为1年。
地球公转是地球天文学中重要的基本运动之一。
2.什么是黄赤交角:黄赤交角是指地球自转轴和公转轨道法线的夹角,其值约为23.5度。
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不垂直,因此导致地球的季节和气候的变化。
3.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对气候和季节的影响:(1)地球公转对气候和季节的影响地球公转使得地球的热量分布不均匀,不同地区的气温、降水等天气现象也会随之变化。
在季节变换时,地球公转使得不同地区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导致季节的变化。
(2)黄赤交角对气候和季节的影响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公转后得到阳光的面积和时间。
当地球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最高时(夏至),地球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最低(冬至),当地球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最高时(夏至),地球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最低(冬至)。
黄赤交角还影响了各大洲的气温和降水的分布。
三、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对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多媒体课件: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对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进行动态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两个概念的实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太阳、地球的运动轨迹,让学生了解太阳、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引起学生对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兴趣。
2.探究(1)地球公转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日晷、经纬仪等仪器,让学生感受地球公转的影响。
另外,可以通过视频播放和讲解,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地球公转的过程和影响。
(2)黄赤交角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感受黄赤交角对气候和季节的影响。
地球的公转教案
地球的公转教案【篇一: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地球公转的运动特点以及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现有的知识基础,因而对于本部分内容的处理,一是有意识地对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了简化处理,回避了一些难懂的概念。
二是教师尽量运用直观的教具演示、学生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如模拟演示地球公转等,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参与实验,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并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体验,归纳总结地球公转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标要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公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教学目标】1、会用地球仪演示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
2、能够结合季节变化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3、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图说出五带划分界限,并能够举例说明各带的特点。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四季变化及五带划分教学难点:二分二至点太阳照射情况,四季变化现象。
【教学方法】演示法、小组讨论法、联系实际法、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过程】导入:开门见山,导入新课教学环节一:公转运动的概况视频演示地球的公转,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球公转的围绕中心、运动方向,说出公转一周的时间,得出结论:地球公转概况:绕太阳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等。
活动一学生分组活动,利用地球仪和自制教具演示地球公转:问题引领: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还是竖直的?地轴指向是否发生了变化?学生活动结束后,选派小组集体到讲台前利用仪器演示地球公转,其他小组同学对其展示进行评价,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和纠正。
特别强调:1、正确演示地球公转,正确摆放地球仪,地轴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
2、地球公转轨道保持在同一平面上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正确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获取新知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地球公转教案(第一课时)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课时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速度;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二分二至日时地球的位置教学难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问题演绎法、图表法、总结归纳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法教学过程:导入北极熊在北极呆腻了,决定换个环境到南极去走走看看。
在南极生活了一年后,他对企鹅兄弟说:“我在北极一年要比你这多晒几天太阳呢!”企鹅将信将疑,决定到北极走一趟,验证一下北极熊兄弟的话。
你觉得北极熊说的对吗?为什么?(学生思考)预知结果如何,请听本节课分析。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你对地球公转知道多少呢?活动一观看多媒体,归纳地球公转的特点。
[你来做小结][考考你自己] 即讲即练设问过渡一月份日地距离近,七月份日地距离远,而我们感到七月气温要比一月气温高得多,为什么距日近时反倒比距日远时气温低呢?[我们质疑]总结:近日点(1月初)地球离太阳近,地球从太阳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但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比北半球多,因此南半球是夏半年,北半球是冬半年,气温较低。
而远日点(7月初)地球离太阳远,地球从太阳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但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比南半球多,因此北半球是夏半年,气温较高。
活动二观看动画,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存在夹角)图形导读 [由动到静,读黄赤交角图](1)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地轴与赤道平面、黄道平面的夹角分别是多少?(2)黄赤交角与地轴和黄道平面的夹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问过渡 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在地球公转过程中会给太阳直射点位置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动动手 根据上表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讨论 根据我们绘制的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讨论下列问题:(1)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的时段是(2) 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的时段是(3)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一直向南移的时段是(4)地表各点一年中接受阳光直射的次数:①南、北回归线上的各点一年中有 次阳光直射的机会;②南、北回归线间的各点一年中有 次阳光直射的机会③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的各点一年中有无阳光直射机会?大胆假设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制作模型演示)假设一 如果没有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将如何变化?假设二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变小)呢?解决问题 (课前设问问题)企鹅的疑问?巩固练习23º23º0º板书设计一、地球公转的特点1、方向:自西向东2、轨道:接近正圆的椭圆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一恒星年)4、速度:近日点(一月初)速度快,远日点(七月初)速度慢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黄赤交角(1)定义(2)大小(3)影响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规律(2)周期:365日5小时48分46秒(一回归年)。
关于公转的地理意义的地球教案
关于公转的地理意义的地球教案章节一: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教学内容:1. 地球公转的定义。
2.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 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
教学活动:1. 引入地球公转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
2. 讲解地球公转的方向,通过图片或模型演示地球自西向东的公转。
3. 解释地球公转的周期,让学生了解一年为何时地球完成一次公转。
章节二: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2. 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对不同季节形成的原因。
教学内容:1. 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2. 地球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地球轴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变化,进而影响季节。
教学活动:1. 引入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季节变化的原因。
2. 讲解地球轴倾斜的概念,通过图片或模型演示地球轴倾斜对太阳直射点的影响。
3. 解释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变化,进而影响季节的原因。
章节三:地球公转与昼夜长短变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2. 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对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地球公转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2. 地球公转对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地球轴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变化,进而影响昼夜长短。
教学活动:1. 引入地球公转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2. 讲解地球轴倾斜的概念,通过图片或模型演示地球轴倾斜对太阳直射点的影响。
3. 解释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变化,进而影响昼夜长短的原因。
章节四:地球公转与五带划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与五带划分的依据。
2. 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对五带划分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地球公转与五带划分的依据:地球轴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变化,进而影响气候带划分。
2. 地球公转对五带划分的影响:热带、温带、寒带的划分。
地球的公转教案
地球的公转教案一、引言地球的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运动的现象,也是地球日、季节的形成依据。
本教案将介绍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地球的公转现象。
二、地球的公转原理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现象。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被称为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5天,即一年。
三、地球的公转带来的影响1. 季节变化: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了不同季节的变化。
当地球绕太阳运动到离太阳最近的位置时,叫做近地点,此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较靠近地球的南温带,所以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是冬季。
当地球离太阳最远的位置叫远地点,此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稍稍偏向南温带,所以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
这样就形成了四季更替的现象。
2. 昼夜变化:地球的公转运动使得地球不同地区的昼夜时间发生变化。
当地球某一地区正对着太阳时,这个地区就是白天;而当地球某一地区背离太阳时,这个地区就是黑夜。
公转使得地球经历一天的时间,从而形成昼夜交替。
3. 时间计量:地球的公转周期365.25天决定了我们通常使用的公历年。
同时,地球的公转运动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时间计量的基础。
例如,我们以地球公转的时间为基准设置了24个时区,可以方便地计算不同地区的时间差。
四、地球公转的实践应用1. 农业活动:地球公转的季节变化直接影响着农业活动。
农民们会根据不同季节的阳光和温度变化选择合适的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方式,以获得最好的产量。
2. 天文观测:地球的公转运动为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提供了观测天体的机会。
地球的公转让不同星座在不同季节中能够观察到,丰富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
3. 导航和定位系统:地球的公转运动促成了导航和定位系统的发展。
GPS系统利用地球公转的时间计算出不同位置之间的距离,并帮助人们准确导航。
五、地球公转的启示了解地球的公转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地球,理解季节变化、时间计量的原理,而且还可以应用于农业、天文观测和导航等领域。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案(详案)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案(详案)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案(详案)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详案〕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根本规律及其意义;2.根本技能目的;可以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可以读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各种示意图,会画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能利用自转和公转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进步分析^p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二、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近日点,远日点,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空间概念的建立。
四、课型:单一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教授法,演示法。
六、安排课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尊敬的为人____同志在他所作的《送瘟神》当中有一句是这样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我想请一个同学告诉我,这句诗是什么意思,提醒了一个什么地理现象?〔学生答复,教师对学生的答复进展点评,2分钟〕大家来看我手上这个地球仪,这中间有一个连接北极点和南极点的固定点,波动这个地球仪,看,是不是好似中间有个轴,而这个地球是不是在绕这个轴转动呢?是的,这种地球地球自身的转动就叫做地球的自转,这个轴呢,就叫做地轴,这是一根假想的轴线,现实中是不可能真的存在这么一根轴线对吧?不然那得是多大一个轴啊!还有大家要记住,地轴是永远指向北极星的。
知道了地球的自转,我们都知道任何物体的转动都是有方向的对不对?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呢?学生:“自西向东”很好〔用地球仪演示〕,如今我们知道地球围绕地轴作自西向东的`自转运动,那么大家来看这个正在转动的地球仪,我们从北极点看去〔这是将地球仪放低,拿下讲台给同学们看〕她的转动方向是怎样的呢?学生:“逆时针转动!”很好,既然在北极点俯视是逆时针转动,那么很显然从南极点俯视的话呢就是?学生:“顺时针转动!”很好,大家都知道了,那么地球的自转周期有事怎样的呢?大家看到课本17页的阅读,这上面告诉我们地球的周期有两个,一个是恒星日23时56分4秒,另一个是太阳日24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差异呢?那个主要是因为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恒星日是选择恒星作参照物,假设地球上有一个A点正对着恒星,地球转360°A点再一次正对着恒星所需的时间是23h56′4″,而太阳日所选的参照物是太阳,我们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绕地球公转,A点正对着太阳,自转360度所花的时间里地球也在公转,这样一圈后A点就不能正对着太阳,需要再偏转一点角度才可以,偏转这个角度的时间是3′56″,所以太阳日就是24时。
初中地理地球的公转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的公转教案示例文章篇一:《初中地理地球的公转教案》嘿,同学们!今天咱们要来一起探索一个超级神奇的话题——地球的公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呀?为什么有时候白天长,有时候夜晚长呢?这可都和地球的公转有关呢!想象一下,地球就像一个超级大的运动员,在太阳这个巨大的“操场”里不停地奔跑。
地球沿着一个椭圆形的轨道,一刻不停地绕着太阳转圈圈,这就是地球的公转啦!咱们先来看看地球公转的方向吧!地球公转的方向就像我们跑步的时候向前跑一样,是自西向东的。
这就好像我们在操场上跑步,总是从一边朝着另一边跑,不是吗?那公转的周期呢?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大约需要365 天,也就是一年啦!一年的时间里,地球带着我们经历了好多好多的变化。
说到这,我忍不住要问啦,同学们,你们难道不觉得这很神奇吗?地球就这样一直不停地转呀转,给我们带来了四季的更替。
春天的时候,大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难道这不像是地球给我们送来的一份温暖的礼物吗?夏天,阳光炽热,我们可以去游泳、吃冰淇淋,这难道不是地球带给我们的欢乐时光吗?秋天,果实累累,树叶金黄,就好像地球为我们绘制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冬天,白雪皑皑,我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这难道不是地球给我们创造的独特乐趣吗?再看看地球公转的轨道,它可不是一个完美的圆形,而是椭圆形的哟!这就好比我们跑步的赛道不是直直的,而是有点弯曲的。
在公转的过程中,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也不是一直不变的。
老师给你们讲哦,当地球离太阳比较近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比较热,就像夏天;当地球离太阳比较远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到比较冷,就像冬天。
同学们,你们说这神奇不神奇呀?那地球公转到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具体的影响呢?首先就是四季的变化啦!当北半球倾向太阳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夏季;而当北半球背离太阳的时候,就是冬季。
南半球则正好相反。
还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呢!在夏天,白天的时间长,夜晚的时间短;到了冬天,就反过来啦,白天短,夜晚长。
初中地理地球公转规律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公转规律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3. 能够运用地球公转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2.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公转方向的理解。
2.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解释。
教学准备:1. 地球仪。
2. 地球公转示意图。
3.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地球公转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2. 提问:地球公转是什么?为什么地球会公转?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绕着太阳做椭圆形的轨道运动,这个运动叫做地球公转。
2. 讲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3. 讲解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公转一周需要大约365.25天,即一年。
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0分钟)1. 讲解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
2. 讲解四季的变化: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不同地区四季的变化。
3. 讲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不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实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地球公转对我国春节和中秋节的影响。
2. 分析地球公转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五、小结(5分钟)1. 总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强调地球公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制作地球公转示意图。
2. 写一篇关于地球公转的应用的小论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动画展示、讲解、实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但在讲解地球公转方向时,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地球公转教案
地球公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性运动。
2. 地球公转的特点:方向、周期、速度。
3.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公转的概念、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难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的模型,加深对地球公转概念的理解。
2. 采用讲解法:讲解地球公转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3. 采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地球公转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公转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运动。
2. 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性运动。
3. 讲解地球公转的特点:方向、周期、速度。
4. 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
5. 观察地球公转模型:让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的模型,加深对地球公转概念的理解。
6.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地球公转的意义。
8.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地球公转示意图,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地球公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地球公转特点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行星的公转特点。
2. 探讨地球公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九、教学资源1. 地球公转模型。
2. 地球公转示意图。
3. 相关视频资料。
十、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内容:地球自转教案。
2. 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详细安排。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教学方法五、教学过程六、教学评价七、教学拓展八、教学反思九、教学资源十、教学计划本地球公转教案以教学目标为指引,通过详细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初中地理地球公转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公转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的基本情况,特别是旋转和公转的关系。
2、了解天文年、回归年和平均太阳日的概念和关系。
3、掌握简单的用基本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人类生产、生活等相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的公转运动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公转周期为365.24天,通常按照日内平均速度(1日恰好24小时)计算。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也就是扁圆形,两个焦点都在椭圆的中心。
这个运动也被称为地球绕日运动或地球的公转。
2、天文年和平均太阳日公转周期一年,也称为日的长度。
公转速度并不是匀速的,平均公转周期长于一天恰好360度的实际公转周期。
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比一年的时间要长一些,这就是天文年。
其中天、月、昼夜、季节的交替变化也与地球的公转有关,是公转运动的必然结果。
平均太阳日的长度为24小时。
它是基于地球绕日运动的平均速度来计算的,计算过程中并不考虑地球的自转。
这样算出来的结果并不完美匹配地球的自转,实际上,太阳看起来是在天空中移动的。
3、自然现象的解释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可解释许多常见的自然现象。
例如,为什么昼夜交替出现?这是由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为什么山顶上的天空更深蓝色?这是因为在大气中,蓝色光的波长更短,更容易被散射。
夜晚的天空在没有大气的情况下,是黑色的。
4、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地球的公转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文化。
例如,现代日历是基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而设计的。
人们依靠公转和自转来确定时间和日期。
太阳能是一种无限清洁、环保的能源,太阳辐射,使每个人都能以更加便利的、价格更低的方式进行生产和生活。
地球公转和自转对气候、地貌和生物分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部分通过图文并茂的介绍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公转是如何影响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
实践部分通过手工制作模型和展览活动,让学生深入体验和了解地球的公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地球公转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地球公转,学生能说出地球公转的概念、规律以及特点。
(2)学生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并能准确地解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学生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及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地球公转的了解,体验从了解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研究过程。
(2)尝试运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
(1)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习惯,感悟地理科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黄赤交角的形成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黄赤交角的形成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教学方法讲解、提问教学、图表演示、归纳总结、练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
主要环节和时间教师(讲解、提问、演示)活动学生活动
一、新课导入时间:0—2分钟同学们,上堂课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基本运动形式中的自转。
但是,大家都知道,每天我们的地球在自己运动的同时,还
围绕着太阳进行转动,这就叫做公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地球的另一种基本运动形式——公转。
倾听和讨论
二、新课展示地球公转的一般
规律
时间:3—7分钟(展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同学们,通过了地球自转的学
习来观看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你们可以得出哪些地球公
转的规律呢?
1.运动轴心及其轨道
轨道为黄道面,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太阳位于椭
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公转位置有近日点(1月初)和远日点
(7月初)之分。
2.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
时针。
3.周期
(1)恒星年:公转360°,365日6时9分10秒,是真
正周期。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日5时
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
分析、总结
地球公转的
基本规律。
4.速度
(1)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
(2)平均角速度每日约1°,平均线速度约为30千米/秒。
黄赤交角的形成时间:8—10分钟(展示黄赤交角示意图)由于地球自转倾斜的角度是不变的
(一定时期内)所以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即黄赤
交角也是不变的(一定时期内)。
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自转轨道面的夹角(目前为
23.5°)。
思考与讨论
地球公转的地理
意义
时间:11—38分钟地球公转的意义有哪些?对我们日常的生活又有哪些影响
呢?
总结概括:
1、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展示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图)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自北纬23°26′向南移动,经
过赤道(秋分时)到达南纬23°26′即南回归线。
从冬至日到第二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自南纬23°26′向北
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北纬23°26′即北回归线。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概念: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叫太阳高度,太阳高
度在地方时12时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叫正午太阳高度,直
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
(2)规律:
纬度分布规律:
春秋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季节变化规律:
冬至到夏至北回归线以北太阳高度渐增
夏至再到冬至北回归线以北太阳高度渐减
北半球夏至日最大冬至日最小
南半球反之。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90-|a-b|
H是所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a是所求地的纬度永远取正值如北京a=40
b是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夏半年正值冬半年负值。
讨论、回答、
思考、总结
得出方法
地球公转的地理
意义
时间:11—38分钟同学们,除了以上的地理意义,你们还能想到一些和我们生
活息息相关的意义吗?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地球公转的一些其
他的意义。
3、昼夜长短的变化:(大家都知道一年之内,每一天的变天
黑夜的时间是不相同的,现在我们就将学习它的变化规律)
(1)春分日和秋分日: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2)春分→秋分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
越短。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
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3)秋分→春分
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
越长。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
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通过以上的学习,大家在以后的生活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去
解一些关于昼夜长短的问题了。
4、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大家在初中时就已经学过四季
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它也是地球公转的重要意义之一,今
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这些知识)
(1)天文四季:
中国: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四季。
欧美: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划分四季
(2)气象四季:
3、4、5月为春季;
6、7、8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
12、1、2月为冬季
(3)五带的划分(展示五带的划分示意图)
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分界线把全球划分为热带、南温
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讨论、回答、
思考、总结
得出方法
三、运用联系时间:39—43分钟学了这些知识,就要看看我们同学们是否正在掌握了,让我
们来做一做吧!
图是我国北京某一窗户朝南的房屋和地球公转示意图。
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观察、讨论、
联系、回答
(1)地球公转到图中________位置时,正午射进屋内的阳光面积可达一年中最大。
(2)地球从A公转到C位置时,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北京日出时刻太阳在________方向,日落时刻太阳在________方向。
(4)一年中每日正午时刻该房屋的阴影朝向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结课
时间:43—45分钟
同学们都学得不错!想必通过学习地球公转大家都能获得不少的知识,但是还是不要忘了课后的复习和加强练习来巩固。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下课之后来找我。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