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态的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2024年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范文

《2024年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范文

《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篇一城市形态、交通模式与居民出行方式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形态、交通模式以及居民出行方式成为了城市规划、交通工程和城市管理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及居民出行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为城市规划与交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城市形态研究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结构特征。

城市形态的演变受到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自然环境对城市形态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山区城市的形态往往呈现出紧凑、多层次的特征,以适应地形条件;而平原地区的城市则可能呈现出较为规整的形态。

其次,历史文化对城市形态的塑造作用也不可忽视。

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理念,都会在城市形态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此外,经济发展也是影响城市形态的重要因素。

随着产业布局和人口流动的变化,城市形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三、交通模式研究交通模式是指城市内部的交通组织和运行方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模式的优化对于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和缓解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城市交通模式主要包括公共交通、私人交通和共享交通等。

公共交通包括地铁、公交、轻轨等,具有运量大、准时性高等优点;私人交通主要包括小汽车、摩托车等,具有灵活性高的特点;共享交通则是一种新兴的交通模式,包括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具有环保、经济等优势。

不同城市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交通模式组合。

四、居民出行方式研究居民出行方式是指居民在城市内部的出行方式和工具选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出行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如地铁、公交等,以提高出行效率和节省成本。

同时,随着共享交通的兴起,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新型出行方式也逐渐受到居民的青睐。

此外,私人小汽车仍然是部分居民的出行选择,但随着城市拥堵和环保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考虑其他出行方式。

城市形态调研报告

城市形态调研报告

城市形态调研报告城市形态调研报告一、引言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规模、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的总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形态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城市形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城市形态的调研。

二、调研目的1.了解城市形态的现状;2.分析城市形态的特点和规律;3.探讨城市形态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三、调研方法1.文献资料调研: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城市形态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成果。

2.实地考察:选择了几个不同类型的城市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商业中心城市、工业城市和新兴城市。

四、调研结果1.城市规模:调研发现,城市规模的大小与城市形态密切相关。

大型城市往往呈现出高密度、垂直结构和多中心的特点;中小城市则相对较为分散且紧凑。

2.城市功能:根据实地考察,商业中心城市以商业和服务业为主要功能,形成了以核心商圈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的城市形态;工业城市以工业和制造业为主要功能,呈现出工业区偏重、城市功能单一的特点;新兴城市则以多元化发展为目标,将产业、居住、建筑和生态等因素纳入城市规划,形成了综合性城市形态。

3.交通状况:城市交通是城市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地考察表明,商业中心城市交通密集,以交通枢纽和公共交通为主;工业城市交通以货运为主,大量通过公路运输;新兴城市注重交通规划,以提高市民生活便利性为目标,采用多种交通方式。

五、调研分析1.城市形态与城市功能有着紧密联系。

城市的功能定位不同,城市形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模不断增大,而城市形态也在发生变化。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注重合理规划和优化城市形态。

3.城市形态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良好的城市形态有助于提高生态环境、交通便利性和居住舒适度。

六、结论与建议1.加强城市形态规划研究,为城市形态的合理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注重城市形态与城市功能的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理论研究综述及本土化探究

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理论研究综述及本土化探究

中图分类号 TU-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2-0001-04 收稿日期 2023-04-14摘 要 康泽恩城市形态学已经在西方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对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遗失、管理混乱等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该文试图通过以中微观层面出发的康泽恩城市形态学为理论基础,对其产生、发展及在中国的实践研究展开论述,重点分析谷凯、怀特汉德针对平遥古城展开的形态学研究,探讨该理论在中国的可适性与发展困境,为中国的历史城镇保护、城市边缘带演进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考。

关键词 康泽恩城市形态学 研究综述 本土化Abstract Conzen urban morphology has formed a mature theoretical system in the west, which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loss and management chao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we try to take Conzen's urban morphology from the micro level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attempt to discuss its generation, development and practical research in China. We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orphological research method of Pingyao Ancient city by Gu Kai and Whitehand, and discuss theKeywords Conzen urban morphology, Research review, LocalizationReview赵 瑞 | Zhao Rui郝占鹏 | Hao Zhanpeng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城市建设、旧城区改造、乡村振兴等城市改革运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欧洲城市形态学研究综述:存量规划下城市设计转型的理论支撑

欧洲城市形态学研究综述:存量规划下城市设计转型的理论支撑

存量规划转型时期,城市设计也应转向针对存量空间资源的品质提升。

与中国既往的增量城市设计相比,存量城市设计的工作对象和内容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原有的理论基础、方法必然要求重新审视,适时转换,甚至需要“范式”的转型[1]。

作为较早开始城市存量规划的地区,部分欧洲城市已形成理论引导实践的工作方法,进而建立了完善的理论指导实践的存量城市设计体系,其经验对中国现阶段城市设计转型有重要参考意义。

城市形态学研究(urban morphology)是欧洲在存量城市设计中应用的核心理论方法,指对城市的物质肌理,以及塑造其各种形态的人、社会经济和自然过程的分析性研究。

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空间形态(urban spatial form)为核心的技术工具或公共政策,欧洲的城市设计尤其将城市历史结构与构成规律研究作为重要课题。

因此,关于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在欧洲有众多理论与实践成果,而城市形态学研究则是其中的核心理论之一。

在城市形态学的早期发展阶段,欧洲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理论体系相对独立。

在1994年,国际城市形态学会(ISUF)在欧洲成立后,跨学科、多学派的理论方法走向综合,形成了形态类型学方法(typo-morphology),并随着国际交流影响世界各地。

近年来,形态类型学研究面向实践积极探索,在遗产保护、开发规划、设计管控等方向运用广泛,成为引领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2]。

目前中国已进入存量规划时期,与传统空间操作方式相比,转型期的城市设计更需要基于过去的空间形态认知,而国内学者也越发关注城市形态学研究的重要价值。

但目前对于国外城市形态学理论创新与实践经验的引介仍存在下述三点局限性:①在概念框架方面,多将城市形态学与摘要 在中国当下的存量规划转型期,城市设计也正转向针对存量空间资源的品质提升。

作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的核心理论,城市形态学在21世纪成了欧洲先发国家城市设计的重要支撑,但目前中国对城市形态学最新理论的引介仍不足以有效指导转型期的城市设计实践。

1990年以来国内城市形态研究述评

1990年以来国内城市形态研究述评
而广义的城市形态不仅仅是 指城市各组成部分有形的表现 , 也不只是指城市用地在空间上呈 现的几何形状 , 而是一种复杂的 经济 、文化现象和社会过程 , 是 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的社会 经济发展阶段中 , 人类各种活动 与自 然 因 素 相 互 作 用 的 综 合 结
果 ; 是人 们 通 过 各 种 方 式 去 认 识 、感知并反映城市整体的意象 总体 。城市形态由物质形态和非 物质 形 态 两 部 分 组 成 。具 体 来 说 , 主要包括城市各有形要素的 空间布置方式 、城市社会精神面 貌和城市文化特色 、社会分层现 象和社区地理分布特征以及居民 对城市环境外界部分现实的个人 心理反映和对城市的认知[4] 。
形态 与 布 局 的 规 律[21] 。李 加 林
(1997) 认为港口城市形态的演
变 , 是城市内部发展压力作用于
外部产生的 “被动型扩展力”和
“外部自发型吸引力”共同作用
的产物 , 并总结出河口港城市形
态的 演 变 机 制 和 演 变 趋 势[22] 。
王颖 (2000) 在分析传统水乡城
镇的结构形态特征和原型要素的
态的影响因素和组成要素 , 提出
2002 年 第 26 卷 第 7 期 60
了山 地 城 市 形 态 演 变 的 4 个 阶 段[26] 。各 个 城 市 由 于 所 处 的 地 理环境的不同 , 城市形态也就不 可能千篇一律 , 因此城市形态的 研究必须建立在对当地实际情况 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 113 交通运输条件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基金 批准号 : 49831030 和 49901007) 部 分研究成果 。
形状和各组成部分的关系 。在被 其他学科借用概念之后 , “形态 学”研究的是形式的构成逻辑 , 主要探讨实体的 “形”。

西方建筑学领域的城市形态研究综述

西方建筑学领域的城市形态研究综述
进一 步研究 的方 向.
1 西 方 城 市 形 态 研 究 的 背 景 和 概 况
相对于西方国家 , 我国城市“ 现代化” 进程 出现较晚, 当代有关城市研究 也主要源 自西方相关理论体
收稿 日期 : O8 5 1 2 O—0 — 6 作者简介 : 蒋正 I 17 一 )男 ,  ̄(9 1 , 山东青 岛人. 博士 , 讲师 , 从事城市设计研究. - a : i gh n l n l 3 6. O L 主要 E m i j n z e g a g 6 @1 3 e T l a i I
gon r u d,a d t e I t r a in lS mi a n t i il . Co s q e ty,t e m an s u y me h d n h n e n t a e n ro h s f d o e n e u nl h i t d t o s
mu hitrs fr df rn jr,Ge ga h , c i cu e i ln ig n o il— c eet om i ee t o s n f ma o rp y Arht t r ,Ct pa nn ,a d S c o e y o
g . Th s p p r i to u e t l- a c r a o m e e r h wih t e a c ie t r ak Y i a e n r d c s IayFr n e u b n fr r sa c t h rh t cu e b c —
人类学家列维 ・ 施特劳斯将城市描绘为 : 自 在 然和人工的影响下 , 人类意图最复杂的体现. 城市形态
作 为城市 诸 多问题 的外 在表 现 , 吸引 了不 同学 科 的 学者 从 不 同 的角度 对 其 进 行 识 别 和 剖析 , 括城 市 规 包

近五年日照获取视角下城市形态研究综述

近五年日照获取视角下城市形态研究综述

952024.02 /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城乡规划·设计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强大动力[1]。

太阳能因其丰富、清洁、高效、可持续和广泛的可及性,一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城市地区利用太阳能已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领域。

城市形态对城区日照获取潜力具有直接的影响和限定作用。

为全面了解日照辐射获取(SRA)视角下的城市形态研究的最新进展,对2018—2022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综述。

通过对既有文献的系统综述,包括对其研究内容、方法及工具的综合分析,可以为当下太阳能利用相关的可持续城市形态设计研究与实践提供可参考的路径与方法,并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提供方向性的启发和引导。

1 文献概况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作为检索平台,检索其中的中文期刊、硕博论文及英文期刊。

鉴于建筑能耗和室外微气候与SRA 潜力相关,在检索(topic)中也加入了相关主题。

在具体操作中,中文文献以“城市形态”或“城市布局”,“太阳辐射”或“建筑能耗”或“室外微气候”为主题进行检索,英文文献则以urban morphology or urban form or urban layout, solar radiation or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or outdoor microclimate 作为“topic”。

为确保获得的文献与本文研究领域及主题相关,对初次检索到的文献再进行三轮筛选,分别检查其标题、摘要、关键词和全文内容与本文研究的相关性,在涉及建筑能耗和室外微气候的文献中,仅保留其中与SRA 直接相关的文献。

此外,对所选文献的参考文献也进行了检视,作为相关文献的补充来源。

文献筛选的整个过程如图1所示。

最终,分别获得中文文献264篇(其中期刊116篇,硕博学位论文148篇)和英文文献137篇,后文将其统一简称为“文献”。

《2024年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范文

《2024年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范文

《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篇一城市形态、交通模式与居民出行方式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形态、交通模式以及居民出行方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本文旨在通过对城市形态与交通模式的综合分析,研究居民出行方式的变化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本研究对于提升城市交通效率、优化城市规划以及满足居民出行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形态研究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在地理空间上的布局和结构。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形态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城市中心区通常为商业、文化、行政等核心功能的聚集地,而郊区则以居住、休闲等功能为主。

此外,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形态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在研究城市形态时,需考虑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例如,沿海城市的形态往往受到海洋资源的影响,而历史悠久的城市则保留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建筑风格。

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布局和空间结构。

三、交通模式研究交通模式是指城市内部的交通组织和运营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城市的交通模式已由传统的公共交通为主转变为多元化的交通模式。

这包括地铁、公交、出租车、共享单车、网约车等多种出行方式。

在交通模式的研究中,需关注交通设施的布局、交通流量的变化以及交通拥堵等问题。

例如,地铁网络的完善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出行效率;而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则可以实现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控和调度,优化交通组织。

四、居民出行方式研究居民出行方式是指居民在城市内部进行日常活动所采用的出行方式。

随着城市交通模式的多元化发展,居民的出行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除了传统的公共交通工具外,共享单车、网约车等新型出行方式逐渐受到居民的青睐。

在研究居民出行方式时,需关注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和习惯。

例如,年轻人可能更倾向于使用网约车等便捷的出行方式,而中老年人则更依赖于公共交通工具。

此外,还需考虑出行距离、时间、成本等因素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

五、综合分析与结论综合上述分析,城市形态、交通模式与居民出行方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2024年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范文

《2024年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范文

《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篇一城市形态、交通模式与居民出行方式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发展中的形态变化,分析交通模式的演变及其对城市的影响,并研究居民出行方式的变迁及其背后的原因。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研究,以期为城市规划、交通设计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城市形态研究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实体空间的结构形态,包括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道路网络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形态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首先,现代城市发展趋向于多元化和集约化。

城市的建筑密度、空间利用率得到提高,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空间的优化布局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此外,生态友好型城市的理念也逐渐被接受,绿化率提高,公共空间增多,使得城市环境更加宜居。

其次,历史文化因素对城市形态的影响不可忽视。

一些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保留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

这些城市的形态变化更多地是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

三、交通模式研究交通模式是指城市内部的交通组织和运行方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交通模式的演变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公共交通的发展是交通模式演变的重要标志。

地铁、轻轨、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优化,极大地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了出行效率。

另一方面,共享出行等新型交通模式也逐渐兴起,为市民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出行选择。

此外,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也对交通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实现了对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和调度,提高了交通运行效率,减少了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居民出行方式研究居民出行方式是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采用的出行方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交通模式的演变,居民出行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首先,私家车出行依然占据一定比例。

然而,随着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寻求其他出行方式。

城市形态调研报告

城市形态调研报告

城市形态调研报告根据城市形态调研,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城市形态的定义和特征: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在空间上的组织和布局方式。

它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

城市形态的特征包括城市尺度、城市布局和城市结构等方面。

二、城市形态的分类:1. 紧凑城市形态:主要特征是城市中心区域人口密集,建筑高度较高,交通便利,城市空间利用率高。

典型代表有纽约、东京等。

2. 分散城市形态:主要特征是城市发展沿着交通路线或道路延伸,城市外围区域人口稀少,建筑低矮,交通不便。

典型代表有洛杉矶、悉尼等。

3. 环状城市形态:主要特征是城市中心区域被环状道路围绕,形成明显的圆环结构,通行方便。

典型代表有巴黎、北京等。

4. 多中心城市形态:主要特征是城市内有多个独立的中心区域,各个中心区域拥有相对完整的商业、文化和住宅等功能,形成多中心的城市结构。

典型代表有伦敦、上海等。

三、城市形态的影响因素:1. 地理条件: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地理条件对城市形态起到决定性影响。

例如,山地地形会限制城市扩展和布局,平原地区则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2. 经济条件:城市形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影响。

发达地区的城市往往采用紧凑城市形态,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往往采用分散城市形态,以满足快速城市化的需求。

3. 社会文化:城市的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影响城市形态。

例如,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会影响城市规划和建设。

4. 政府规划:政府的城市规划政策和土地利用政策对城市形态具有重要影响。

政府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

四、城市形态调控策略:1. 加强城市规划: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合理规划城市的功能布局、交通网络和公共设施等,以实现城市形态优化。

2. 促进城市更新:通过城市更新项目,拆除老旧建筑,改善城市形象和功能,增加城市的紧凑度和便利性。

3. 鼓励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鼓励步行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2024年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范文

《2024年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范文

《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篇一城市形态、交通模式与居民出行方式研究一、引言城市形态与交通模式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共同塑造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出行方式。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城市的空间布局、交通系统以及居民出行习惯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未来优化策略。

二、城市形态及其特征城市形态指的是城市的总体空间结构及外在表现形式,其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城市的规模、形态和布局等。

城市的规模往往与人口密度和资源分配相关;城市的形态往往决定于自然环境及人类历史活动等因素,呈现多样的布局和空间组织方式。

在现代,由于技术的革新与经济的发展,许多城市在不断扩大其规模和影响范围,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景观。

三、交通模式的演变交通模式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传统城市往往依赖于步行和马车等传统交通方式,而现代城市则出现了多种交通模式共存的现象。

随着公共交通的发达和私家车的大众化,交通系统愈发多样化,地铁、公交、共享单车等多样化的出行方式已经渗透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这些变革对城市的布局、规划和人们的生活品质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居民出行方式的多样性现代城市的居民在出行时选择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步行和公共交通外,还包括私家车、共享单车、电动车、出租车等出行方式。

不同的出行方式不仅代表了居民的经济实力和出行需求,还反映了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及服务质量。

对于高密度居住区或繁忙的商业区,人们更倾向于选择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而对于那些距离较远或者居住在非城市中心的地区的人们来说,私家车和共享单车成为更加便利的出行方式。

五、问题分析然而,现代城市的交通状况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由于城市拥堵、交通流量过大导致的拥堵现象屡见不鲜;另一方面,一些偏远地区或新兴区域的基础设施尚待完善。

同时,人们也普遍认识到单一依赖私家车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此外,交通工具的使用方式还对城市的社区布局和社会互动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国内外城市形态发展综述

国内外城市形态发展综述

1 工业文明前期➢公元前 1500 年,商朝盘龙城遗址一号宫殿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前寝后朝〞式建造布局事例➢公元前 1100 年,我国在奴隶制鼎盛时期的西周开国之初就有了满足等级制度需要的城市形态的规划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这一制度代表了正统的表达王权意志的营造观念和理论。

➢几乎同一时期,管子一书提出了与周礼.考工记截然不同的灵便性、因地制宜、遵从自然的观点。

管子中的“乘马〞曰:“因天材,就地利。

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那末〞,“凡例国度,非于 XX 之上,比于大山之下,高毋近旱而水租用,低勿近水而沟防省。

〞➢公元前 450 年,古希腊的重要贸易城市米利都出于“商业的殖民地系统需要〞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棋盘方格网都市形式。

➢于此同时,希腊创造了最早的神居广场➢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的军事工程师维特鲁在建造十书中提出了有利于城市谨防和避风的八角形城市方案。

➢15、6 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弗朗切斯科.迪乔治在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市方案上,制定了一个道路按放射状、中央有圆形记念建造物的城市方案。

“统一完整的构图轴线方法直接影响了 17、8 世纪巴洛克时期的城市布局实践,其美学构图上的作用和意义影响至今。

2 工业文明时期——历史进化的转折点➢西方 18 世纪下半叶开场工业革命,改变了原有城市自然有机开展的传统。

X 易斯.芒福特认为“1820-1900 年之间,大城市里的破坏与混乱状况简直和战场上一样“。

城市社会面临着巨大的种种危机。

➢19 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代表——欧文和傅里叶关于理想城市的设想和实践。

➢1898 年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概念。

他的著作明天——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阐述的核心思想是在认同工业文明的前提下把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统一体系发展研究,其所蕴涵的生态思想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开展极限的概念,而是城市群体有机组合。

城市形态的研究综述

城市形态的研究综述

其主要研究主题有:
国外相关研究
(1)美国独特的文化价值观与“美国形式”,揭
示美国特有的一些城市形态、建筑类型,如殖
民地时期产生于欧洲根基上的多元文化建筑类
型、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摩天大楼等。
(2)美国城镇平面的分类、区域特征和时代分布、
产生与演化。
国外相关研究
(3)美国的土地市场、规划管理方式对城市形态
前言
1.城市形态的定义 城市形态是一种复杂的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
过程;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的社会发展
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与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
综合结果;是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去认识、感知
并反映城市整体的意向总体。城市形态由物质 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部分所组成。[1]
前言
2.研究意义:
(1)城市形态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 。
总结与展望
从研究的总体进展来看,我国城市形态研究内
容的广度和深度均出现出了不断提高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城市形态研究对于城市 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研究实践中不 断借鉴国外学者以及别的学科研究的经验和研 究方法,拓宽了城市形态研究的思路,也促进
了城市科学的发展。但是我国关于城市形态的
(2)我国城市数量众多,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城市
形态类型,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3)我国城市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发展问题众
多,亟需正确的理论进行引导。
国外相关研究
1.英国的城市形态研究 (1)微观形态学研究。
(2)Conzen的“形态时期”与意大利Muratoti学派的“类型过程”两概 Nhomakorabea的结合。
(3)关注城市经济、社会、以及规划管理决策等
国内相关研究

可持续城市形态研究的空间测度指标和方法综述

可持续城市形态研究的空间测度指标和方法综述

4平方长方形房间设计理念
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房屋的面积通常都是有限的,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实
现舒适、实用和美观的设计成为了许多人的关注焦点。

而4平方长方形房间,作为一种常见的小户型房屋,更需要精心的设计来充分利用空间,满足居住者的需求。

首先,对于4平方长方形房间的设计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空间的利用率。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家具和装饰品来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寸空间。

比如选择多功能家具,比如可以收纳的床、折叠桌椅等,可以让房间在不同的功能之间灵活切换,既实用又节省空间。

其次,色彩和光线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明亮的色彩和充足的自然光可以让
房间显得更加宽敞和通透。

可以选择明亮的墙面颜色和淡色调的家具来增加空间感,同时在窗户的设计上也要尽量保证充足的采光,可以选择透明的窗帘或者不挡光的窗饰来让阳光尽可能地照射进来。

另外,在4平方长方形房间的设计中,要注重收纳和整理。

可以通过墙面橱柜、嵌入式储物柜等方式来增加房间的收纳空间,让杂乱的物品都有合适的存放位置,保持房间的整洁和美观。

最后,装饰和布局也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可以选择简约大方的装饰风格,避免过多的杂乱装饰品,让房间看起来更加清爽和整洁。

在布局上,可以根据房间的实际需求来合理规划家具的摆放位置,让整个房间显得更加舒适和实用。

总的来说,4平方长方形房间的设计理念需要充分考虑空间的利用率、色彩和
光线的运用、收纳和整理以及装饰和布局等方面。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打造出一个舒适、实用和美观的小户型房间。

愿每个人都能在有限的空间中找到自己的小天地。

《2024年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范文

《2024年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范文

《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篇一城市形态、交通模式与居民出行方式研究一、引言城市,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其形态与交通模式的形成对居民的生活品质产生着深远影响。

本研究通过多维度考察城市的物理形态、空间结构及其与交通模式之间的关联,进一步探讨了居民出行方式的变化与需求。

本文旨在解析当前城市形态和交通模式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并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城市形态概述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结构的物理表现,包括城市的布局、建筑风格、道路网络等多个方面。

城市形态的演化往往伴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变革和技术进步等复杂因素的推动。

城市中心区多表现为高密度的建筑和复杂的交通网络,而郊区则更多表现为低密度居住区和相对便捷的交通网络。

三、交通模式分析(一)交通模式的概念与分类交通模式指的是城市中人们出行的交通方式和组织形式。

根据不同的城市形态和居民需求,交通模式可分为公共交通模式、私人交通模式等。

公共交通模式以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地铁等为主,而私人交通模式则以私家车、摩托车等个人交通工具为主。

(二)城市形态与交通模式的关联城市形态对交通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分散式、低密度的城市形态中,私家车等私人交通工具更为普遍;而在高密度、集中式的城市中,公共交通系统更为发达,居民更倾向于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四、居民出行方式研究(一)居民出行需求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民的出行需求日益多元化。

除了日常通勤和购物需求外,旅游、休闲等也成为重要的出行需求。

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出行质量和舒适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二)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城市形态、交通模式、个人经济条件、个人喜好等。

在公共交通发达的城市中,居民更倾向于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而在私家车普及的地区,居民则更可能选择驾驶私家车出行。

(三)未来趋势与展望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未来的出行方式将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

《2024年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范文

《2024年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范文

《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篇一城市形态、交通模式与居民出行方式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因此,对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进行研究,对于优化城市规划、提升城市交通效率、改善居民出行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为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城市形态研究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内部各要素的布局和结构关系。

城市形态的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经济基础、文化传统等。

在城市形态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现代城市的形态呈现出多元化、网络化、绿色化的特点。

城市中心区逐渐向多中心、多节点、多层次的结构转变,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骨架的城市交通网络。

同时,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城市形态也越来越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城市绿化和生态空间的扩大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交通模式研究交通模式是指城市内部的交通组织方式和运输系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现代城市的交通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包括公共交通、私家车、步行、骑行等多种出行方式。

其中,公共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大量的客运任务。

随着科技的发展,公共交通也在逐步实现智能化和绿色化,如智能公交系统的应用和新能源车辆的普及等。

此外,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新型交通方式也逐渐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居民出行方式研究居民出行方式是指居民在城市内部进行日常活动所采用的交通方式。

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出行距离、出行时间、个人喜好、经济成本等。

在现代城市中,居民出行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除了传统的私家车出行外,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公共交通、步行、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2024年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范文

《2024年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范文

《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篇一城市形态、交通模式与居民出行方式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形态、交通模式以及居民出行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因此,对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及居民出行方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城市形态研究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结构。

现代城市的形态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

1. 自然环境对城市形态的影响:自然环境如山地、河流、湖泊等对城市形态的塑造起到决定性作用。

例如,沿江而建的城市往往形成带状的城市形态。

2. 历史文化对城市形态的影响:历史文化的积淀也会影响城市的形态。

例如,一些历史悠久的城市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和历史街区,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

3. 经济发展对城市形态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产业结构、功能分区等都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城市的形态。

例如,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往往呈现出多中心、网络化的形态。

三、交通模式研究交通模式是指城市内部的交通组织和运行方式。

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模式也在不断演变。

1. 传统交通模式: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包括公交、地铁等。

这种模式下,交通流量相对稳定,但易受天气、道路状况等因素影响。

2. 现代交通模式:以智能交通系统为支撑,包括共享单车、网约车、自动驾驶等新兴交通方式。

这种模式下,交通流量更加灵活,但也需要解决一系列新的挑战,如交通安全、交通拥堵等。

四、居民出行方式研究居民出行方式是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采用的出行方式。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交通模式的演变,居民的出行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1. 公共交通出行:公共交通仍然是大多数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

为了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需要提高公共交通的准点率、舒适度和便捷性。

2. 共享出行: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共享出行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居民的青睐。

这种出行方式既环保又经济,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主要研究主题有:
国外相关研究
(1)美国独特的文化价值观与“美国形式”,揭
示美国特有的一些城市形态、建筑类型,如殖
民地时期产生于欧洲根基上的多元文化建筑类
型、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摩天大楼等。
(2)美国城镇平面的分类、区域特征和时代分布、
产生与演化。
国外相关研究
(3)美国的土地市场、规划管理方式对城市形态
几何和尺寸关系等。
国外相关研究
(5)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反思和研究,重新评
价现代主义城市形态和肌理的价值,如花园城
市、林荫道等的研究。
(6)大城市郊区研究,如市郊高速公路、小城
镇、乡村的形态特征。
国内相关研究
1.关于城市形态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 (1)历史发展 (2)地理环境 (3)交通运输条件 (4)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 (5)社会文化因素 (6)城市职能、城市规模及城市结构 (7)政策与规划控制
国内相关研究
2.关于城市形态演变的驱动力和演变机制研究
(1)武进(1990)认为城市形态演变的内在机
制,从其本质上来说,是其形态不断地适应功
能变化要求的演变过程。
(2)邹怡等(1993)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
了城市形态的变化。
国内相关研究
3.关于城市形态的构成要素研究 武进(1990)认为城市形态的构成要素可概括 为道路网、街区、节点、城市用地、城市发展 轴以及不可见的非物质要素。
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
总结与展望
1.存在的问题 (1)对城市形态研究的深度不够。 (2)研究方法和计量方法缺乏系统化。 (3)信息化对未来城市形态发展影响的研究很 少。 (4)城市形态的研究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 指导不足。
总结与展望
2.研究展望 (1)加强城市形态理论研究的深度。 (2)完善城市形态研究的方法尤其是计量方法。 (3)注重信息化对城市形态影响的研究。 (4)加强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指导能力。
前言
1.城市形态的定义 城市形态是一种复杂的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
过程;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的社会发展
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与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
综合结果;是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去认识、感知
并反映城市整体的意向总体。城市形态由物质 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部分所组成。[1]
前言
2.研究意义:
(1)城市形态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 。
利文脉主义的思想,研究城市形态与单体建筑
建立历史城镇保护理论,从单体建筑的保护走 向整体环境的保护。
设计方案的关系,城市基底如何影响建筑设计,
国外相关研究
(3)吸收法国社会地理研究的思想,关注现代城
市的产生过程,尤其是普通住宅研究,用新马
克思主义的社会地理理论解释城市形态。
(4)对于城市形态的纯形式研究,如形态的拓扑、
过程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4)关注城市边缘带的研究。
国外相关研究
2.德国的城市形态研究 (1)中世纪的社会经济结构如何影响城市平面形 态,研究主要受到城市社会地理学的影响,探 讨了如不同社会阶层的居住格局、社会等级制 度对居住格局的影响、中世纪手工业用地的分 布和形态等课题。 (2)地方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对地方建筑风格类 型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武进.中国城市形态:结构、特征及其演变.南京,江苏科学技 术出版社,1990. [2]段进.城市形态研究与空间战略规划[J].城市规划,2003. [3]蒋正良,李兵营.西方建筑学领域的城市形态研究综述[J].青岛理 工大学学报,2008. [4]刘志丹,张纯,宋彦等.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多维度、多尺度的 城市形态研究——中美城市形态研究的综述及启示[J].国际城市 规划,2012. [5]张蕾.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及其启示[J].人文地理,2010. [6]郑莘,林琳.1990年以来国内城市形态研究述评[J].城市规划,200 2. [7]王旭东.城市形态与城市规划、城市交通的关系研究[J].城市建 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5). [8]田银生,谷凯,陶伟等.城市形态研究与城市历史保护规划[J].城 市规划,2010. [9]段炼,刘玉龙.城市用地形态的理论建构及方法研究[J].城市发展 研究,2006. [10]刘义军.武汉市城市形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11]杨立国,周国华.怀化城市形态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理科 学进展,2010.
(2)我国城市数量众多,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城市
形态类型,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3)我国城市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发展问题众
多,亟需正确的理论进行引导。
国外相关研究
1.英国的城市形态研究 (1)微观形态学研究。
(2)Conzen的“形态时期”与意大利Muratoti学
派的“类型过程”两概念的结合。
(3)关注城市经济、社会、以及规划管理决策等
总结与展望
从研究的总体进展来看,我国城市形态研究内
容的广度和深度均出现出了不断提高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城市形态研究对于城市 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研究实践中不 断借鉴国外学者以及别的学科研究的经验和研 究方法,拓宽了城市形态研究的思路,也促进
了城市科学的发展。但是我国关于城市形态的
的影响,美国式土地细分和产权地块的专题研
究等。
(4)研究创造城市景观的人、阶层、思潮、时代 精神等对城市形式的影响,探讨“话语”对形 式的建构。
国外相关研究
4.法国的城市形态研究 (1)城镇规划思想史研究和单个城市发展史研究,
是法国城市形态研究的两个基本传统。
(2)建筑设计领域的反现代主义思潮,吸收意大
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大多是在此基础上的细化。
国内相关研究
4.关于城市形态的分析方法探讨 (1)城市空间分析方法 (2)数理统计中的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 (3)几何学中的分形理论方法 (4)文献分析法 (5)系统动力学方法
国内相关研究
5.关于城市形态的计量方法研究 (1)林炳耀(1998 ) (2)段汉明等(2000 ) (3)杨山等(2001 )
前 言
2.孙施文就城市规划作用方式的演变,划分了城市形态理论的发展阶段: (1)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 (2)工业革命后的城市规划,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经济领域的巨大变革, 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形态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变。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城市规划,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规划设想,从 解决最广大劳动者的工作、生活问题出发,确立了城市规划的新方向。 (4)本世纪60年代以前的规划,功能主义思想成为这一时期和城市规划中 的主流思想。 (5)1960年代以后的城市规划,西方各国在60年代以后进入了相对稳定的 发展阶段,各类城市都已经拥有了能够指导城市发展的城市规划,或者 能够起相同作用的其他法律文本。社会运动风起云涌,学术领域多元化 思潮兴起。
谢 谢
(2)1916年—1945年,核心思想词:城市发展空间理论,当代城市,广亩 城市,基础调查理论,邻里单元,新城理论,法西斯思想,城市社会生 态理论; (3)1946年一1960年,核心思想词:战后的重建、历史城市的社会与人、 都市形象设计、规划的意识形态、综合规划及其批判; (4)1961年~1980年,核心思想词:城市规划批判,公民参与、规划与人 民、社会公正、文化遗产保护、环境意识、规划的标准理论、系统理论、 数理分析,控制理论、理性主义; (5)1981年—1990年,核心思想词:理性批判、新马克思主义、开发区理 论、现代主义之后理论,都市社会前沿空间理论、积极城市设计理论, 规划职业精神、女权运动与规划,生态规划理论、可持续发展; (6)1990年—2000年,核心思想词:全球城,全球化的理论,信息城市的 理论,社区规划、社会机制的城市设计理论.
国外相关研究
(3)建筑风格流行的周期、风格的创新和循环,
新旧不同的城市肌理的保护,研究受到了旧城
保护运动和1973年成立的“旧城镇”研究会的
推动,大量应用于城市历史建筑及街区的保护
中。
国外相关研究
3.美国的城市形态研究 美国的城市形态研究呈现多元化,使用较多的 称谓是“城市景观”,比较强调研究不同于欧 洲的美国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和城市景观特征。
城市形态的研究综述
人文地理学
张银玲
汇报提纲
前言 国内外研究进展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 言
2.关于城市形态观的历史发展阶段,吴志强按历史与思潮相结合方法,划 分了100多年的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史,可分为6个阶段:
(1)1890年—1915年,核心思想词:田园城市理论,城市艺术设计,市政 工程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