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网上呼救》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网上呼救》教学有感

《网上呼救》教学有感

《网上呼救》教学有感第一篇:《网上呼救》教学有感《网上呼救》教学有感《网上呼救》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美国男孩麦克通过互联网救助了芬兰学生苏珊。

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视线,使读者始终关注着事件的发展。

“将近六点”,网上呼救;“六点十分”,麦克求助;“十分钟后”,美国和芬兰联系;“六点三十分”,苏珊得救。

从“网上呼救”到“苏珊得救”总共花了半小时,从时间之短可以让人体会到互联网速度之快;从两人相距之遥可以让人体会到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麦克和苏珊素昧平生,美国男孩麦克在网上看到芬兰大学生苏珊的求助信息后,立刻想办法与救援中心联系,终于使突发疾病的苏珊得救了;苏珊在芬兰,位于美国的大洋彼岸,两国合作救助苏珊,可见网络将世界缩小了。

课文向我们展示了网络的神奇魅力,科技的神奇力量。

在教授此篇课文时我抓住一个时间节点,以阅读芳草地中的练习为突破口,请学生整体自读课文,读一读,找一找,划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想一想,课文中为什么这样写?从而使学生们体会到这些表示时间的词,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一是表示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紧迫性;二是表示苏珊的病情危急,使人不由得为她担心;三是说明互联网的速度之快,网络的神奇魅力;四是也表明虽然大家素昧平生,互不相识,又远隔重洋,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友爱、互助却不受时空的限制。

在讨论反馈过程中,我重视指导学生的朗读。

还请学生谈谈对这件事的感受,可以从网络的神奇谈起,也可从事件本身,可以从对人物的评价,如对麦克,对紧急救援中心的工作人员等。

有感而读,便会感情流露。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课后我在班中开展了一次“生活中网络”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说一说“网络与我”的事情。

除此,我还向学生们介绍“网上论坛”、“MSN”,以此希望学生能亲身加入网络世界进行交流。

第二篇:《网上呼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麦聊珊兰联灼肋距询址,积累词语漫游互联网救援能辨字组词。

《网上呼救》教案设计与实施

《网上呼救》教案设计与实施

《网上呼救》教案设计与实施本文围绕《网上呼救》教案设计与实施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教学背景与目标;2、教学内容和方法;3、评价与总结。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该教案设计与实施的具体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一、教学背景与目标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

其中,网络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各种网络犯罪活动屡见不鲜,对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如何保障网络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而《网上呼救》正是一款具有教育意义的网络安全手游,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玩家了解网络安全知识,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因此,本次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网上呼救》游戏的体验,深刻认识网络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遇到网络安全问题时能迅速反应并及时呼救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安全常识通过播放宣传片、展示案例等形式,了解网络安全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游戏体验学生使用手机或平板,下载并安装《网上呼救》,通过游戏的体验,深刻认识网络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并了解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应对与网络安全相关的问题。

3、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主题为“我身边的网络安全问题”,通过讨论明确网络安全问题的来源和解决方法,形成有效的应对策略。

(二)教学方法本教案的主要教学方法为情境教学法和游戏化教学法。

其中,情景教学法通过专门的职业培训、模拟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掌握相关技能;而游戏化教学法则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场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结合二者,通过少量的讲解和大量的操作、实践,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网络安全知识。

三、评价与总结(一)评价1、教学效果在本次教学中,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学习了网络安全知识,并掌握了基本的防范和应对技能;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理性分析网络安全问题的原因与解决方法,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网上呼救》课程教案设计与思考

《网上呼救》课程教案设计与思考

《网上呼救》课程教案设计与思考一、课程教案设计背景及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对自身安全的问题越来越重视。

网络上的紧急情况呼叫平台也应运而生,成为一种现代化的自身保护手段。

为了让学生在互联网时代紧急情况下能够得到救援,树立安全保护思想,提高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我设计了《网上呼救》课程。

该课程在知识内容上,内容广泛,包括紧急情况的种类、应对措施、网上呼救的平台等。

在实践运用上,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网络安全和紧急情况的认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紧急情况的种类,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常见方法。

2. 认识紧急情况呼救平台的种类,能够在平台上进行紧急呼叫。

3. 培养学生的危机应对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个人安全防范意识。

三、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重点围绕紧急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方法、呼救平台等进行系统性讲解。

2. 教学方法通过理论讲解、剖析实例、案例分析、模拟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紧急情况的应对方法和呼救平台的使用。

3. 教学过程(1)引入:引导学生分享身边的紧急事件,从生活实例切入,激发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

(2)讲解:介绍紧急事件的分类及应急处置方法。

(3)知识普及:介绍相关的应急救援知识,比如何为伤员做心肺复苏、如何避免紧急情况升级等。

(4)呼救平台的介绍:讲解如何使用紧急呼救平台,比如电话报警、网络报警、火警报警、自助呼叫等。

(5)实战操作:模拟突发事件,并引导学生通过紧急呼救平台进行联络,并运用案例进行演练,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和行动能力。

(6)总结:对此次课程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回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手段1. 课件课件的设计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形象生动地呈现紧急事件应急处置方法、呼救平台的使用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三年级语文《网上呼救》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网上呼救》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网上呼救》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学校三年级语文《网上呼救》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学校三年级语文《网上呼救》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帮忙到大家。

[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详细了解互联网的作用,知道它的奇妙和在它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激发同学学习的爱好。

3、培育同学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习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心理活动描写对于推动情节进展的作用[教学预备]多媒体软件、照片。

[课时支配]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现代生活中还有一种看不见的网,那是什么网?出示:互联网2、现代生活中它有哪些作用?你能说说看吗?3、揭示课题:有人在危险的`时刻,还能在网上呼救。

(板书:网上呼救)4、理解“呼救”的意思5、网上呼救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解释一下呼救吗?板书:求救6、“网”是什么?象形文字用图画的形式给予了“网”的含义,纵横交叉,相互交织。

生活中有实体的网,还有无形的网。

互联网,网罗的是什么?我觉得这篇文章给了我们诠释,网络把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维系了起来。

二、默读思索,整体感知:1、出声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

2、开火车轮读课文,反馈预习,读准生字读音。

3、默读课文,思索:谁在网上呼救?谁组织了救援?呼救的人最终得救了吗?三、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

其次课时一、复习导入1、分段朗读课文,思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沟通总结主要内容。

二、深化学习,理解苏珊要在网上呼救的缘由1、联系生活阅历,了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求救(1)通常我们通过什么途径呼救?(2)苏珊为什么要在网上呼救呢?快速默读,找找课文哪一节写了苏珊只能在网上呼救的理由。

2、精读课文的第三节,指名读思索:你能从中找到几个理由?理由(1)整个楼面只有她一个人理由(2)电话无法拿到3、引读第3节由于苏珊突然之间……,她想求人帮忙,然而……,她想拨打急救电话,可是由于……,她能够借助的就是网络,不知她的呼救是否会有人收到,但抱着一丝期望,她……。

《网上呼救》教案、说课稿及反思

《网上呼救》教案、说课稿及反思

《网上呼救》教案、说课稿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网上呼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如何在紧急情况下正确使用网上呼救。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网上呼救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和自我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勇于求助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网上呼救的基本概念:介绍网上呼救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2. 网上呼救的方法:讲解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网上呼救,如使用搜索引擎、在线地图、社交媒体等。

3. 网上呼救的注意事项:强调个人信息保护、避免上当受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网上呼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难点:如何在紧急情况下正确使用网上呼救,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对网上呼救的关注。

2. 讲解网上呼救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网上呼救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3. 演示网上呼救的方法:教师现场演示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网上呼救,如使用搜索引擎、在线地图、社交媒体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讨论网上呼救的注意事项,如个人信息保护、避免上当受骗等。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网上呼救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总结网上呼救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网上呼救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网上呼救方法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否注意个人信息保护。

4. 学生对网上呼救的注意事项的认知程度。

说课稿:《网上呼救》这节课,我主要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网上呼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如何在紧急情况下正确使用网上呼救。

在导入环节,我选择了一个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网上呼救的重要性。

接着,我讲解了网上呼救的定义、作用和意义,为学生奠定了基础知识。

在讲解网上呼救的方法时,我以搜索引擎、在线地图、社交媒体等为例,进行了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网上呼救。

《网上呼救》教案、说课稿及反思

《网上呼救》教案、说课稿及反思

教案:网上呼救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上呼救的概念和意义,知道在网上遇到危险时如何求助。

2. 培养学生具备网络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学会理性对待网络信息,做到文明上网。

二、教学内容:1. 网上呼救的概念和意义2. 网上遇到危险时的求助方法3. 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4. 正确使用网络,文明上网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网上呼救的方法和技巧,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做到文明上网。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网上遇到危险的场景,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网上呼救。

2. 案例分析:分析网络安全案例,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就如何正确使用网络、文明上网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

4. 课堂讲解:讲解网上呼救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网上呼救的概念和意义。

2. 情景模拟:设置网上遇到危险的场景,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网上呼救。

3. 案例分析:分析网络安全案例,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就如何正确使用网络、文明上网展开讨论。

5. 课堂讲解:讲解网上呼救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网络安全和实践的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巩固。

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是《网上呼救》这一课题。

这个课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而网络中也存在着各种危险。

学会网上呼救,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对我们的成长非常重要。

我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那就是让学生了解网上呼救的概念和意义,知道在网上遇到危险时如何求助,培养学生具备网络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学会理性对待网络信息,做到文明上网。

我要介绍的是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会学习网上呼救的概念和意义,了解在网上遇到危险时的求助方法,还会学习如何培养网络安全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网络,文明上网。

《网上呼救》教案、说课稿及反思

《网上呼救》教案、说课稿及反思

教案:《网上呼救》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学会在网上遇到危险时如何求助和报警。

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在网络世界中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1. 网络中的安全隐患。

2. 网上求助和报警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识别网络中的安全隐患。

2. 如何在遇到危险时正确求助和报警。

教学准备:1. 课件:网络安全隐患图片、求助和报警方法示例。

2. 教学视频:网络安全教育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谈谈对网络的认识,以及网络中的安全隐患。

2. 引导学生思考:在网上遇到危险时,我们应该如何求助和报警?二、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1. 展示网络安全隐患图片,让学生识别并了解其危害。

2. 讲解网络安全隐患的分类,如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

3. 介绍网上求助和报警的方法,如拨打110、发送紧急短信等。

4. 通过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5分钟)1. 提供一个网上求助和报警的案例,让学生讨论并分析其处理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在类似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自我保护?四、课堂小结(3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网络安全隐患的识别和处理方法。

2. 提醒学生在网络世界中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信息素养。

五、课后作业(2分钟)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思考自己在网络中的行为是否规范。

2. 制定一个网络安全计划,提高自己在网络世界的保护能力。

说课稿:《网上呼救》这节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在网上遇到危险时如何求助和报警。

我选择了图片和视频作为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网络安全隐患和求助方法。

在导入环节,我会让学生谈谈对网络的认识,以及网络中的安全隐患,引导学生思考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观点。

接着,我会展示网络安全隐患图片,让学生识别并了解其危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网上呼救

网上呼救
下午放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点三十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点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分钟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点四十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学生就可以发现所要填写的内容,从而做到学以致用,对我们的写作起到引领的作用,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随笔9月22日
课题
7、网上呼救
学科
语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执教者
教学重、难点:
读文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是救援人员的真情、爱心使苏珊在短时间内得救。
问题设计:
1、课文从苏珊得病到得救经历了多少时间?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笔划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边读边思考,这
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实践反思:(感悟、优势、不足------)
备注:(学生即兴问题、追问等)
1、不可能只有麦克一个人在救人,还有哪些人呢?
《网上呼救》这篇课文有许多语言的知识技能训练内容,如表示时间的词语、并列句式“一边……一边……”、对话语言的掌握等。孤立于文本的语言知识技能训练是机械的操练,对学生的语言掌握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这些知识技能学习应当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领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本文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整个救援的过程,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找出了各时间的节点,从中可以看出救援的全部时间只有短短半个小时,然而在半个小时中许多人为了挽救苏珊都积极地行动起来。时间的一再出现,救援行动的积极展开,最终苏珊在三十分钟内成功得救了。通过师生相互呼应的朗读,学生不仅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同时也体会到了时间与救援行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网上呼救教案

网上呼救教案

网上呼救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网络在紧急情况下的作用和价值。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苏珊在网上呼救的过程。

(2)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2、难点(1)感受网络的神奇,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使用网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大家会想到拨打报警电话或者向身边的人求助。

但是,如果身边没有人可以帮助,又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网上呼救》,就讲述了一个通过网络成功获得救助的故事。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者向老师、同学请教。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默读课文,思考:苏珊为什么要在网上呼救?她是怎样呼救的?2、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展示。

(1)苏珊为什么要在网上呼救?(因为她独自一人在家,突然旧病复发,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情况十分危急。

)(2)她是怎样呼救的?(她在网络聊天室里发出了求救信息。

)4、当苏珊发出求救信息后,谁收到了?他是怎么做的?(一位叫桑恩的男孩收到了求救信息,他立即与相关救援部门取得联系,最终成功救助了苏珊。

)5、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网络的神奇和力量,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

)(五)拓展延伸1、假如你是苏珊,在得救后,你想对桑恩说些什么?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六)总结全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网上呼救》这篇课文,了解了苏珊在网上呼救的经过,感受到了网络的神奇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希望同学们能够正确使用网络,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帮助。

《网上呼救》课后教学反思

《网上呼救》课后教学反思

《网上呼救》课后教学反思引言《网上呼救》是一部展现网络时代的创新技术对救援行动的影响的纪录片。

通过该片可以看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在面临危险和紧急情况时,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网络寻求帮助和救援。

在观看完《网上呼救》后,我深感其所传递的信息与我们教育教学工作息息相关。

因此,在本文档中,我将就《网上呼救》这一主题展开教学反思,探讨如何将电影中的观点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能力。

网络安全意识教育针对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强化密码安全意识根据《网上呼救》中的揭示,许多人在上网过程中使用简单密码或将密码保存在电脑上,这为黑客入侵提供了便利。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宣传密码安全知识,提醒他们不要使用易猜测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2. 警惕网络诈骗等风险网络诈骗屡见不鲜,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呈现各类网络诈骗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网络诈骗的危害性,并提供一些防范网络诈骗的有效方法和技巧。

3. 宣传网络隐私保护知识在网络时代,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大大增加。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介绍一些网络隐私保护的基本概念和技术,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信息,并提醒他们在网上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应急救援能力培养在《网上呼救》中,纪录了网络工具对救援行动的重大作用。

为了提升学生的应急救援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1. 教授网络应急救援工具的使用方法我们可以将网络应急救援工具设为课程的一部分,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各种网络工具进行应急救援。

例如,介绍一些App,如地图导航、紧急求助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培养他们运用这些工具进行实际应急救援的能力。

2. 举办模拟应急救援演练活动通过模拟应急救援演练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可以设置不同的场景和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应急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网上呼救》教材分析

《网上呼救》教材分析

《网上呼救》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从内容上看似乎并不复杂,它写的是一个帮助人的故事。

但细读时就会发现这次帮助并不简单。

帮人者与被帮者远隔千山万水,一个身在美国,一个却远在北欧的芬兰。

两个人不曾谋面,只是通过小小的屏幕,靠电脑网络联系在了一起。

凭借这小小的屏幕和神奇的网络,美国男孩桑恩挽救了芬兰大学生的性命。

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会被桑恩的爱心和机智打动,同时也会赞叹现代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桑恩在苏娜旧病复发的危急情况下,利用互联网拯救生命,并体会到人与人的爱可以超越国界和种族。

建议本课教学用1课时。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24网上呼救_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24网上呼救_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24网上呼救_西师大版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的过程。

在过程中,我们需要耐心、恒心,和决心。

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却会在追求过程和追求结果之间左右摇摆。

比如说,为了教案中设计的板书能顺理成章地出现出来,我一得到答案后就“心中意足”,匆匆往黑板上板书好,认为差不多达到目标(专门是在公布课上)。

我们每位教师内心都要同时必须清晰,学生的进展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而且那个过程是动态行进的,我们要做的是关心、引导学生进展,而不能直截了当去决定他进展到最后的结果。

以下,我就以《网上呼救》一课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样进行有效教学的些许体会。

一、目标——了然于心目标,确实是我们教育过程中的指示灯。

就语文学科而言,按层级来分,目标能够分为小学语文教学总目标,年级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分课教学目标。

它的确立能够明确地告诉我们这一年段,这一学期,这一单元,这一课,我们要关心学生建立哪些知识架构,引导学生进展哪些能力,培养学生形成那些适应。

这些目标体系有其明显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学期目标是比较笼统的的教学目标,单元目标是学期目标与分课目标的中间环节,分课目标则是供师生具体操作的、可测的教学目标。

我们只有在充分内化学期目标的基础上,把每条具体目标放在整体中依照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不拔高,也不降低要求,才能切实起到指引教学方向,有效落实教学策略的作用。

比如:在确立《网上呼救》一课的教学目标时,我先进行了教材分析,从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网络的快捷无处不在。

因此,一开始在设计教案时,我一直把教学重点放在“研读课文,体会互联网快捷的特点”这一板块上。

在那个地点,我设计了先圈划表示时刻的词语,再运算从苏珊发病到得到救治这一过程所花的时刻,然后出示地图,将使用飞机救援和网上呼救两者相比较等等之类的教学步骤。

但是越到后来,我就越感受有点不对劲了。

因此,我停下笔,问自己这一课我就竟要让小孩们明白些什么?互联网进展到今天,关于大都市的小孩而言并不生疏,关于网络的快捷也有所耳闻。

《网上呼救》教案、说课稿及反思

《网上呼救》教案、说课稿及反思

《网上呼救》教案沙沟中心学校王得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自主阅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句子读得自然、流畅,注意停顿。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互联网的作用与神奇,知道它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桑恩在苏珊旧病复发的危急情况下,利用互联网拯救她的生命,并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爱是可以超越国界和种族的。

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卡片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看地图,直接感知“距离的遥远”1.我们来看看美国与芬兰的位置,两国之间相隔几万里,可是有一种东西却可以让两地的人就像近在咫尺,这就是互联网。

(出示:世界地图和互联网的介绍)2.教师简介互联网: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它连接了全球不计其数的网络与电脑,也是世界上最为开放的系统。

它也是一个实用而且有趣的巨大信息资源库,允许世界上数以亿计的人们进行通讯和共享信息。

今天,我们学习的《网上呼救》讲述的正是发生在互联网上的感人故事。

板书课题:网上呼救(齐读课题)3.理解“呼救”的意思网上呼救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解释一下“呼救”吗?板书:求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读提示”(1)快速阅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

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浏览课文。

想一想,苏珊为什么要网上呼救呢?最终获救的原因是什么?你是从文中哪儿体会到的?2.带着问题自己轻声读课文三、自学1、自读课文,把文章读准确、流利,概括文章大意。

2、默读或浏览课文,找出苏珊在网上呼救的原因以及获救的原因,认真进行圈点批划,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做梳理、归纳。

四、交流展示1、开火车读课文,纠错。

2、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共同梳理:(本文写了一个帮助人的故事,美国男孩桑恩凭借小小的屏幕和神奇的网络挽救了芬兰大学生的性命。

)板书:芬兰的苏珊3、理解苏珊在网上呼救的原因(1)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求救?①通常我们通过什么途径呼救?②苏珊为什么要在网上呼救呢?快速默读,找找课文哪一段写了苏珊只能在网上呼救的理由。

《网上呼救》探究感悟.doc

《网上呼救》探究感悟.doc

《网上呼救》探究感悟-
本文写了一个帮助人的故事。

美国男孩桑恩凭借小小的屏幕和神奇的网络挽救了芬兰大学生的性命。

2、桑恩为什么用粗体大字打出信息?
因为苏娜感到眩晕,桑恩担心她因看不见而失去信心。

感悟
①哪些因素使得苏娜最终获救?
苏娜最终获救是大家共同协作的结果。

原因有四:
1. 科学的发达,网络的快捷。

2. 桑恩富有同情心。

3. 美国紧急救援中心的艾眉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

4. 当地的紧急救援人员的及时救助。

《威尔逊出游》探究感悟-
因为妈妈准备给予孩子尝试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亲身经历自己去悟出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的道理,这比空洞的说教更让孩子印象深刻。

感悟
①您放心,威尔逊信心十足地说:我会照顾好自己。

信心十足:很有信心的样子。

表明了威尔逊是一个很有自主意识的人。

②威尔逊说:我带的衣服太少了,而且因为我没有带手电筒,每天晚上都要向别人借,才能够出去。

这两件事让我很难堪。

难堪,联系上下文知道是指两个失误让威尔逊很不好意思。

通过理解难堪,我们能了解威尔逊的内心活动;。

《网上呼救》教案、说课稿及反思

《网上呼救》教案、说课稿及反思

《网上呼救》教案、说课稿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互联网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学会自我保护,避免沉迷于网络。

3. 教育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能够正确使用互联网进行求救。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互联网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在网上求救。

2. 教学难点:如何教育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自我保护,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求救。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联网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在网上求救。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网上求救案例,让学生学会正确应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互联网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典型的网上求救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3. 准备学生分组讨论的问题和任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互联网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互联网的作用和影响。

2. 新课导入:讲解互联网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在网上求救。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网上求救案例,让学生学会正确应对。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

六、教学拓展:1. 邀请网络安全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网络安全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网络安全展览,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3. 开展网络安全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网络安全知识的兴趣。

七、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互联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分析网上求救案例时的思考和应对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自我保护意识。

八、教学反思:1. 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对互联网知识和网上求救技能的掌握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调整?3. 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九、课后作业: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互联网知识和网上求救技能,并进行复习。

《网上呼救》优秀教案与反思

《网上呼救》优秀教案与反思

《网上呼救》优秀教案与反思[教学目标]□ 1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具体了解互联的作用,知道它的神奇和在它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 2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习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心理活动描写对于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软件. 照片。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 •现代生活中还有一种看不见的,那是什么?□出示:互联□2.现代生活中它有哪些作用?你能说说看吗?□3•揭示课题:有人在危急的时刻,还能在上呼救。

(板书:上呼救)□ 4 •理解“呼救”的意思5.上呼救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解释一下呼救吗?□板书:求救□ 6. “”是什么?象形文字用图画的形式赋予了“”的含义,纵横交错,相互交织。

生活中有实体的,还有无形的。

互联,罗的是什么?我觉得这篇文章给了我们诠释,络把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维系了起来。

□二.默读思考,整体感知:□1•出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开火车轮读课文,反馈预习,读准生字读音。

□3.默读课文,思考:谁在上呼救?谁组织了救援?呼救的人最后得救了吗?□三、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 •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交流总结主要内容。

二、深入学习,理解苏珊要在上呼救的原因□ 1 •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求救□(1)通常我们通过什么途径呼救?□(2)苏珊为什么要在上呼救呢?快速默读,找找课文哪一节写了苏珊只能在上呼救的理由。

□ 2 •精读课文的第三节,指名读思考:你能从中找到几个理由?□理由(1)整个楼面只有她一个人□理由(2)电话无法拿到□ 3 •引读第3节因为苏珊突然NJ可,她想求人帮忙,然而...... ,她想拨打急救电话,可是因为……,她唯一能够借助的就是络,不知她的呼救是否会有人收到,但抱着一丝希望,她 ........ O 此时,将近六点, 屏幕上出现了一行黑体字:□三、研读课文,感受互联快捷的特点。

《网上呼救》教学有感

《网上呼救》教学有感

《网上呼救》教学有感《网上呼救》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美国男孩麦克通过互联网救助了芬兰学生苏珊。

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视线,使读者始终关注着事件的发展。

“将近六点”,网上呼救;“六点十分”,麦克求助;“十分钟后”,美国和芬兰联系;“六点三十分”,苏珊得救。

从“网上呼救”到“苏珊得救”总共花了半小时,从时间之短可以让人体会到互联网速度之快;从两人相距之遥可以让人体会到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麦克和苏珊素昧平生,美国男孩麦克在网上看到芬兰大学生苏珊的求助信息后,立刻想办法与救援中心联系,终于使突发疾病的苏珊得救了;苏珊在芬兰,位于美国的大洋彼岸,两国合作救助苏珊,可见网络将世界缩小了。

课文向我们展示了网络的神奇魅力,科技的神奇力量。

在教授此篇课文时我抓住一个时间节点,以阅读芳草地中的练习为突破口,请学生整体自读课文,读一读,找一找,划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想一想,课文中为什么这样写?从而使学生们体会到这些表示时间的词,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一是表示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紧迫性;二是表示苏珊的病情危急,使人不由得为她担心;三是说明互联网的速度之快,网络的神奇魅力;四是也表明虽然大家素昧平生,互不相识,又远隔重洋,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友爱、互助却不受时空的限制。

在讨论反馈过程中,我重视指导学生的朗读。

还请学生谈谈对这件事的感受,可以从网络的神奇谈起,也可从事件本身,可以从对人物的评价,如对麦克,对紧急救援中心的工作人员等。

有感而读,便会感情流露。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课后我在班中开展了一次“生活中网络”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说一说“网络与我”的事情。

除此,我还向学生们介绍“网上论坛”、“MSN”,以此希望学生能亲身加入网络世界进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1 页 《网上呼救》教学反思
《网上呼救》这篇课文有许多语言的知识技能训练内容,如表示时间的词语、并列句式“一边……一边……”、对话语言的掌握等。

孤立于文本的语言知识技能训练是机械的操练,对学生的语言掌握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这些知识技能学习应当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领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作者运用这样的语言技巧进行表述必有其道理,其目的就是为了作文、立意,使文章更精彩,使思想更深刻。

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不仅让学生学会怎么用,还要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用,以后自己在作文时也可以这样用。

本文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整个救援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找出了各时间的节点,从中可以看出救援的全部时间只有短短半个小时,然而在半个小时中许多人为了挽救苏珊都积极地行动起来。

时间的一再出现,救援行动的积极展开,最终苏珊在三十分钟内成功得就了。

通过师生相互呼应的朗读,学生不仅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同时也体会到了时间与救援行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常见的句式训练莫过于给例句再模仿的方法了,可是没有语言环境,句子的表达是毫无意义的。

就如本文中的句式“一边……一边……”,工作人员为什么要同时做两件事情,因为时间紧迫,所以他这样做合情合理,作者可以这样描写他,是环境所迫。

那么同样的麦克也因为时间紧迫同时做着许多事,可课文略写了,于是教师把这个情景创设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运用句式的同时,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用意。

包括教学中让同桌用对话的形式演一演美国紧急救援中心是如何与芬兰有关方面联系的,也离不开原有文本的情景,时间紧迫对话语言的设计就必须简短、清晰、准确。

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的实现不是孤立的,是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本文的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