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中医医案——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温中益气、健脾降逆法治愈反胃病案:孟某,女,17岁。
初诊:1977年8月12日。
主诉及病史:自1972年起食后即吐,吐后即舒,须餐后胸膝位在床上爬半小时至一小时方可缓解。
经本院反复X线摄片检查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近年来,病情逐渐加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伴见神疲乏力,面黄体瘦,时有畏寒,纳少,大便略稀日2~3次,月经自13岁初潮后至今未行。
经西药治疗症减不显,故转中医门诊治疗。
诊查:舌质暗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辨证:脉证合参、诊为寒凝中州,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脾气主升,胃气主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治法:治当温中健脾,和胃止呕。
处方:法半夏15g 陈皮10g 茯苓15g 川朴10g 丁香3g 柿蒂6g 鲜生姜9g 灶心土45g灶心土另包先煎代水。
二诊:8月17日。
药后症情好转,呕吐已减,并思纳食,能1进食稀粥等易消化之品。
舌脉如前,守原方续进药。
三诊:8月30日。
呕吐时减时增,大便已调,纳食显增;但气短仍甚,动则易汗。
苔薄脉弱。
此病程久延,呕吐频繁,中气大伤,治以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法。
处方:炙黄芪15g 党参12g 炒白术12g 陈皮10g 炙甘草9g 茯苓12g 当归10g 升麻3g 柴胡4.5g 半夏15g 鲜生姜9g 四诊:9月15日。
呕吐明显减轻,食后不需在床上俯卧,精神较振,体力有增,纳食可,面色渐转红润,唯月事仍未行。
舌苔薄,脉沉细略弦。
治以原法增活血之剂,原方加生山楂15g、红花9g。
五诊:9月24日。
药后经行3天,量少色淡,自无不适,呕吐未发,精神体力渐增,苔薄脉弱。
治宗原方调理2个月。
病情趋愈,呕吐已止,纳佳便调,精神体力恢复正常,月事按月而至,量可色正,自无所苦。
按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少见病,根据其临床见证属中医的“反胃”一证。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适当运动
定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 散步、慢跑等,有助于促进肠
道蠕动,缓解症状。
避免诱因
避免长时间站立、久坐等可能 导致腹腔内压力升高的行为,
以及过度用力等动作。
护理方法
饮食护理
遵循低脂、低糖、高蛋白的饮 食原则,避免进食过饱,少量
多餐,以减轻肠道负担。
疼痛护理
对于腹痛症状明显的患者,可 采取适当的止痛措施,如口服 止痛药或进行热敷等。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必 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 者保持乐观的心态。
病情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如 出现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等
情况,应及时就医。
康复指导
健康宣教
01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相关知识,提高对疾
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康复训练
02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腹部按摩、肠道功能训
患者男性,38岁,因反复发作性腹痛、呕吐就诊 ,经检查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治疗经过
患者在接受保守治疗无效后,接受手术治疗,解 除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术后恢复良好。
3
治疗经验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尽早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术后应加 强营养支持治疗。
特点
SMAS多见于体型瘦长、脊柱前凸的 年轻人,尤其是女性。其主要临床表 现为饱胀、腹痛、呕吐等症状,进食 后加重,呕吐物多为胆汁。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SMAS的病因主要包括解剖学因素和动力学因素。解剖学因素包括脊柱前凸畸 形、十二指肠水平部位置异常等;动力学因素包括胃肠蠕动减弱、腹腔内压下 降等。
控制并发症
对于并发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 发症的患者,需积极控制并发症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疾病PPT演示课件
饮食调整
指导患者采取少量多餐、 低脂、高纤维的饮食,避 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
生活方式改善
建议患者保持适当的运动 ,避免长时间卧床或久坐 ,以改善肠道功能。
心理支持策略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调整对疾病的认知,减少焦虑和恐惧情 绪,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放松训练
教授患者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 以缓解身心紧张状态。
XX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 合征
汇报人:XXX
2024-01-16
REPORTING
• 疾病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法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目录
XX
PART 01
疾病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又称Wilkie病或十二指肠动脉压迫综合征,是由于 肠系膜上动脉或其分支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所引起的肠腔梗阻和一系列症状。
发病机制
主要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过小,导致肠系膜上动脉压迫 十二指肠水平部,从而引起十二指肠梗阻。此外,脊柱前凸、身体瘦长、内脏 下垂等因素也可增加发病风险。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性别差异
相对较低,但具体发病率因地区和人 群而异。
男女均可发病,但女性略多于男性。
发病年龄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青 壮年多见。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餐后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消瘦、营 养不良和水电解质紊乱。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可分为轻、中、重三型。轻型症状较轻,中型 有典型餐后上腹部胀痛和呕吐等症状,重型则症状严重且持续时间长。
胡桃夹综合症超声诊断标准
胡桃夹综合症超声诊断标准胡桃夹综合症(HAT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又称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该综合症主要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受到胃、十二指肠或胰头肿瘤的压迫,导致上消化道症状和肠套叠的形成。
超声诊断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无辐射、价格低廉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胡桃夹综合症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超声诊断胡桃夹综合症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肠系膜上动脉的位置和压迫程度:超声能够直接观察到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解剖关系,以及动脉的位置、长度和压迫程度。
正常情况下,肠系膜上动脉应位于胃的前方,与腹主动脉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而在胡桃夹综合症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可能与胃、十二指肠或胰头肿瘤紧密相连,导致其受压,产生症状。
2.腹部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超声检查能够定量分析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的血流速度、流量和阻力指数等参数。
在胡桃夹综合症患者中,受压的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速度可能增加,流量增大,而阻力指数则减小。
这些改变可能提示肠系膜上动脉受到了压迫,并导致肠血供不足。
3.上消化道症状的评估:超声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上消化道症状,如腹痛、呕吐等。
在超声图像中,可以观察到胃的形态、大小和蠕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胃或十二指肠的压迫。
此外,还可以评估胃的排空功能,检测胃内容物是否滞留。
这些结果有助于判断症状是否与胡桃夹综合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超声诊断胡桃夹综合症虽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但该病的临床表现和超声特征可能具有一定的多样性。
因此,对于存在疑似病例的患者,在超声诊断结果不一致时,需要综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或MRI,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总之,超声诊断在胡桃夹综合症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凭借其操作简便、无创、无辐射等特点,超声成为一种理想的诊断工具,并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胡桃夹综合症,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内科学_各论_疾病: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预防: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预防_肠系膜上 动脉压迫综合征怎么调理
本病目前尚无具体预防措施。
内科学疾病部分: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有关症状:
结肠梗阻、便秘伴剧烈腹痛、阵发性肠绞 痛、结肠梗阻、便秘伴剧烈腹痛、阵发性 肠绞痛、鼓肠、麻痹性肠梗阻、持续性肠 绞痛、脐周阵发性绞痛、内脏梗阻、腹痛、 恶心与呕吐。
根据间歇性进食后腹胀,恶心呕吐, 症状与体位有关,仰卧位时加重,俯卧位、 侧卧位时减轻,和X线造影显示十二指肠 水平段有压迫征象,B型超声或血管造影 检查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缩 小时一般可做出诊断。
本病可发
内科学疾病部分: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症状及病史:
生于任何年龄,但以消瘦的中青年女性或 长时卧床者多见。呈慢性间歇性发病,持 续数天后可自行缓解,也偶见急性发病者。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十二指肠梗阻的表现, 进食后上腹部饱胀、疼痛,随后出现恶心 呕吐,呕吐量较大,类似于幽门梗阻,本 病突出的特点为症状与体位有关,仰卧位 时由于向后压迫症状加重,而
病因:
血管造影正常人夹角为47~60°,当肠系 膜过长过短,内脏下垂,脊柱前倾以及肠 系膜上动脉本身的变异等均可造成。肠系 膜向下牵拉,使夹角变小,常<6~25° 而压迫十二指肠的水平部,形成肠管的狭 窄,而出现十二指肠梗阻症状。
内科学疾病部分: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症状及病史: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症状_肠系膜上 动脉压迫综合征有什么症状
应注意与其它造成十二指肠淤滞的疾 病相鉴别,如十二指肠肿瘤、结石、寄生 虫以及十二指肠外的其它病变(如肿瘤、 囊肿)的压迫等。
肠系膜动脉压迫综合征诊断标准
肠系膜动脉压迫综合征诊断标准大家好,今天我们聊一个可能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很重要的话题——肠系膜动脉压迫综合征。
别急,听到这么一大堆词你是不是有点懵?别担心,我们一起来把这事儿搞明白。
1. 什么是肠系膜动脉压迫综合征?首先,咱们得知道这玩意儿是啥。
肠系膜动脉压迫综合征,听起来就像是个长篇大论的医学名词对吧?其实简单来说,它就是咱们腹部的一个血管——肠系膜动脉,被压迫了,导致血液流动不畅。
怎么压迫的呢?就是肠系膜动脉跟它旁边的结构之间的“距离”变小了。
这个“距离”变小可能是因为咱们的肠子撑起来,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让它们挤在了一起。
2. 诊断标准是什么?哎呀,听到“诊断标准”这几个字,很多人可能就有点脑袋发热。
别担心,咱们慢慢来,把这些标准拆开来讲,可能会更容易明白。
2.1 临床症状首先,得看看你有没有相关的症状。
比如说,你是不是常常觉得肚子胀胀的,吃东西之后很快就觉得不舒服,或者有些腹痛。
这些症状像是小偷一样,偷偷地潜伏在你的日常生活里,时不时就会露个脸。
特别是有些朋友吃了点东西,没过多久就开始肚子痛得厉害,简直像是被人用针扎了一样,这可得小心了。
2.2 体检和影像学检查光有症状还不够,还得靠体检和影像学检查来确认。
医生会用一些方法来看看你的肚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比如用超声波、CT扫描等等。
这些检查就像是为你的肚子装了个高清摄像头,把里面的情况一清二楚地展示出来。
要是看到肠系膜动脉被压迫了,说明可能就是这个问题。
3. 其他要注意的事项当然,除了上述的症状和检查,咱们还得注意一些其他的情况。
比如说,有时候肠系膜动脉压迫综合征可能会跟其他疾病混在一起,这时候就需要医生的高明手段了。
就像一杯调料丰富的汤,里面可能藏着各种味道,得通过仔细品尝才能分辨出哪些是主要的味道,哪些是次要的。
3.1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在确定是否是肠系膜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时候,医生还得排除其他一些可能性,比如胃溃疡、胆囊炎这些病。
有时候,这些病的症状和肠系膜动脉压迫综合征很像,就像是孪生兄弟一样,所以得仔细分辨。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病人的护理课件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2. 病人护理的目标是什么? 3. 如何实施护理方案? 4. 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5. 护理评估的关键指标有哪些?
什么是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什么是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定义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是由于肠系膜上动 脉受压导致的消化系统问题。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止痛药及其他药物。
需要定期监测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
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病人教育
向病人及家属普及有关SMAS的知识,提高自我管 理能力。
教育内容可包括饮食、症状监测和何时就医等。
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密切观察
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尤其是腹痛及胃肠道 功能。
可以通过个别咨询或小组治疗来实现。
如何实施护理方案?
如何实施护理方案?
定期评估
定期评估病人的症状及营养状态,及时调整护理 计划。
使用评估工具如NRS(数字评分量表)监测疼痛 程度。
如何实施护理方案?
饮食管理
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鼓励病人少量多餐。
避免刺激性食物,选择易消化的食物。
如何实施护理方案?
及时报告异常情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团队合作
与医生、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多学科团队密切合 作,提供全方位护理。
定期召开病例讨论会,共同制定最佳护理方案。
护理评估的关键指标有哪些?
护理评估的关键指标有哪些? 疼痛评估
使用标准化工具评估病人疼痛的性质与程度。
确保病人能够准确描述其疼痛感受。
病人护理的目标是什么?
肠系综合征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医学PPT
编辑版ppt
12
六、鉴别诊断
• 应注意与其它造成十二指肠淤滞的疾病相鉴别,如十二指 肠肿瘤,结石,寄生虫以及十二指肠外的其它病变(如肿 瘤,囊肿)的压迫等。
编辑版ppt
13
7
编辑版ppt
8
编辑版ppt
9
编辑版ppt
10
四、治疗方法
• 症状轻微者应控制饮食、卧床休息,最好采用俯卧位、侧 卧位,恶心呕吐明显者静脉补充液体及电解质,经对症处 理多数患者可逐渐缓解症状。解术,疗效满意。
编辑版ppt
11
五、并发症 • 容易并发肠狭窄,肠梗阻,十二指肠梗阻,营养不良等。
编辑版ppt
3
二、病因、病理
• 十二指肠,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三者的解剖特点与本 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在正常情况下十二指肠位于腹主 动脉及其向前的分枝-肠系膜上动脉的夹角之中,十二指 肠的前方为斜行的肠系膜上动脉,其后为腹腔动脉和脊柱, 通过血管造影正常人夹角为47~60°,当肠系膜过长过短, 内脏下垂,脊柱前倾以及肠系膜上动脉本身的变异等均可 造成,肠系膜向下牵拉,使夹角变小,常<6~25°而压 迫十二指肠的水平部,形成肠管的狭窄,而出现十二指肠 梗阻症状。
编辑版ppt
4
编辑版ppt
5
三、检查方法
• 肠道X线造影:在缓解期多无异常发现,在发作期可见十 二指肠压迫征象,于第三段的(水平端)中心处呈纵形刀 样阻断或呈瀑布状下落,钡剂通过缓慢,可在十二指肠停 留6小时以上,近端有肠管扩张,并与体位改变有关, 20%可伴有胃扩张。
编辑版ppt
6
编辑版ppt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编辑版ppt
1
•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MesentericArtery Compression Syndrome)又称Wilkie病,压迫性肠梗阻, 系指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的水平部所引起的十 二指肠部分或完全梗阻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疗及护理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疗及护理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是指十二指肠横部被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所引起的十二指肠梗阻。
多由于肠系膜上动脉自腹主动脉发出位置过低,或十二指肠悬韧带过短,压迫十二指肠横部,引起十二指肠排出梗阻。
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上腹钝痛、呕吐等。
【主要表现】
(1)症状体征:多见于体形瘦长的患者,20~30岁患者多见,主要症状为餐后上腹部饱胀不适、钝痛、嗳气,严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吐出物为潴留的食物,有时含有胆汁,吐后症状减轻。
频繁呕吐可有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症状体征。
(2)辅助检查:X线钡餐检查有助于诊断,表现为十二指肠横段与升段受阻,胃、十二指肠扩张,幽门通畅。
【治疗与护理】
(1)非手术治疗:一般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少量多餐、餐后俯卧位或左侧卧位等。
出现严重恶心、呕吐,有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症状者,应酌情给予输液治疗。
(2)手术治疗:梗阻明显、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手术治疗,酌情选用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或十二指肠悬韧带松解术。
(3)护理措施:①饮食护理,一般应少量多餐,餐后适当俯卧位或左侧卧位30分钟。
②补充营养,必要时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③手术治疗者,按手术要求做好手术前后护理。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病因治疗与预防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mesenteryarterysyndrome)又称良性十二指肠淤滞,是由肠系膜上动脉或其分支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或升部引起的慢性肠梗阻。
一、病因局部解剖变化是由先天性解剖变异和(或)后天性因素引起的,使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导致十二指肠停滞扩张。
1.先天解剖变异(1)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角度太小:十二指肠水平位于腹膜后,从右到左横跨第三腰椎和腹主动脉,前面有肠系膜上动脉神经鞘。
肠系膜上动脉一般处于第一腰椎水平,与腹主动脉相同50°~60°角。
正常成年人有时可以在十二指肠水平前看到肠系膜上动脉的压痕。
如果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角度过小,或者肠系膜上动脉从腹主动脉的分支过低,可以压迫十二指肠从中间通过,引起梗阻症状。
(2)十二指肠位置高:由于十二指肠悬韧带过短或增厚,致使十二指肠位置较高,引起肠系膜上动脉对十二指肠压迫症状。
(3)脊柱前突:脊柱前突导致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角度过小。
2.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的其他情况(1)瘦体型:瘦体型和各种原因可削弱肠系膜对十二指肠水平部的支撑作用,内脏下垂牵拉肠系膜往往是本病的重要原因。
(2)术后粘连:腹腔内手术后粘连牵拉肠系膜可引起肠系膜上动脉对十二指肠水平部的明显压迫。
二、发病机制这种疾病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膜后固定组织(如腹主动脉和脊柱)的压迫引起的。
其机制(1)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成锐角。
(2)十二指肠与肠系膜上动脉分支的距离缩短。
(3)内脏下垂。
(4)胎儿期肠道分流异常等。
2.鉴于上述解剖关系和以下因素(1)体重急剧减轻。
(2)瘦长。
(3)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卧床。
(4)腹膜后肿瘤。
(5)束腰或脊柱石膏固定易诱发本病。
1、症状:病人起病缓慢,反复发作,典型表现为餐后上腹胀痛或绞痛,有时疼痛可位于右上腹、脐上甚至背部,常见于进食后2~3h发作、俯卧位或胸膝位可减轻,缓解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出类似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由于十二指肠淤塞和胃潴留,患者反复呕吐,饭后呕吐,伴有或不伴有腹痛,呕吐物多为胆汁,仰卧、站立或坐容易呕吐、位置改变、侧卧、躺或胸膝位可减轻症状。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并发症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并发症
*导读: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并发症包括急性胃扩张、肠坏死、十二指肠穿孔、上消化道大出血、门静脉血栓等。
1.急……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并发症包括急性胃扩张、肠坏死、十二指肠穿孔、上消化道大出血、门静脉血栓等。
1.急性胃扩张:急性胃扩张是指短期内由于大量气体和液体积聚,胃和十二指肠上段的高度扩张而致的一种综合征。
通常为某些内外科疾病或麻醉手术的严重并发症。
2.肠坏死:肠坏死又称为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可以由许多原因导致肠坏死,一旦发生肠坏死将会有腹痛、便血、恶心呕吐等症状。
恶心呕吐常与腹痛、腹泻同时发生。
呕吐物可为黄水样,咖啡样或血水样,亦可呕吐胆汁。
3.十二指肠穿孔:十二指肠穿孔的局部表现是位于十二指肠壁的局限性圆形,或者是椭圆形缺损,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嗳气、反酸等,容易反复发作,而且呈现出慢性经过。
4.上消化道大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表现为大量呕血或便血;在成人,如果一次出血量在800ml以上,占总循环血量的20%,即可出现休克体征。
5.门静脉血栓:门静脉血栓形成可导致肝硬化或节段性萎缩,若同时合并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则可急性致死。
约三分之一
患者门脉血栓形成缓慢,可形成侧支循环,而且门静脉可再通,但最终仍进展为门脉高压。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护理查房PPT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提高护理人员的 专业水平和综合 素质
流程
查房目的: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查房时间:每日上午或下午进行
查房人员:主管医生、责任护士、进修医生、实习医生等
查房内容:了解患者病史、护理措施、病情变化等
04
患者基本情况与病 史回顾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年 龄、职业
既往病史、家族 史
实施方案
护理目标:确保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安全 和舒适,预防并发症的采取措施缓 解症状;保持患者饮食均衡,避免过度进食;定 期进行康复训练,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护理计划: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 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定期评 估患者的病情和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护理 计划。
单击添加标题
定义: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是指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或水平段,引起十二 指肠内容物通过受阻,导致梗阻性呕吐、腹胀、腹痛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
单击添加标题
发病机制: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肠系膜上动脉的解剖结构异常有关。当肠 系膜上动脉过长、过粗或位置异常时,容易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或水平段,导致食物通过受 阻。此外,长期卧床、胃内压增高、体位变化等因素也可能诱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08
总结与建议
总结本次护理查房的成果与不足之处
• 成果:通过护理查房,发现并解决了患者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护理问题,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不足之处:在护理查房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患者 的满意度。 总结本次护理查房的经验教训与改进措施
护理计划与实施方 案
护理计划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健康宣教
心理辅导
心理压力:了 解患者心理压 力,提供心理 支持
01
心理干预:针 对患者心理问 题,进行心理 干预
03
02
情绪调节:帮 助患者调节情 绪,保持积极 心态
04
家庭支持:鼓 励家属参与心 理辅导,提供 家庭支持
家庭支持
家庭成员的关心与理解:家庭成员应给予患
01
者关心和理解,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家庭环境的改善: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
迫综合征。
临床表现
01
腹痛:主要表现为持 续性、阵发性腹痛, 可放射至背部或下腹
部
04
腹部包块:部分患 者可触及腹部包块,
多为肠系膜上动脉 压迫所致
02
恶心、呕吐:由于肠 道缺血、缺氧,可出 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03
腹泻:肠道缺血、缺 氧可导致肠道功能紊 乱,出现腹泻等症状
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
增加膳食纤维 摄入:多吃蔬 菜、水果、全 谷类食物
02
静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家庭护理:家庭成员应学会基本的护理知识,
03
帮助患者进行日常护理。
家庭心理支持:家庭成员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04
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发病原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肠系膜上动脉压 迫综合征的主要 原因是肠系膜上 动脉与腹主动脉 之间的夹角过小, 导致肠系膜上动
脉受到压迫。
02
肠系膜上动脉压 迫综合征的发病 率随着年龄的增 长而增加,尤其
是老年人。
03
肥胖、高血压、 糖尿病等疾病也 可能增加肠系膜 上动脉压迫综合 征的发病风险。
04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病情说明指导书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概述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是因肠系膜上动脉或其分支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进而引起一系列急、慢性十二指肠梗阻症状的一种疾病,亦称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或 Wilkie 综合征。
可由多种病因引起,腹主动脉(AO)、肠系膜上动脉(SMA)及十二指肠三者解剖关系出现异常是其发病基础。
因其无典型临床表现,常被误诊为胃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误诊率高达57.1%~67.3%。
该病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的餐后恶心、呕吐、腹痛和腹胀为主。
消化道造影、腹部彩超、内镜、腹部 CT、选择性 SMA 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等均已成为诊断 SMAS 的有效辅助检查手段。
目前以保守治疗为主,预后一般。
英文名称: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 ,SMAS其它名称: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Wilkie 综合征相关中医疾病:腹痛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相关性发病部位:腹部-十二指肠常见症状:反复发作的餐后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主要病因:解剖结构异常、恶性肿瘤、胃下垂、淋巴结肿大、医源性因素检查项目:体格检查、立位腹平片、血常规检查、便常规+潜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查、上消化道造影、腹部彩超、胃镜检查、胃黏膜组织活检、SMA 造影重要提醒:慢性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病程长、病情重,可进一步加重原发病,形成恶性循环,需引起重视。
外科脊柱矫形手术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当及时就医治疗。
临床分类:基于发病情况分类:1、急性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急性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较少见,其发生多与创伤、躯干石膏固定、牵引、卧于过度伸展的支架之上有关。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讲课PPT课件
医护人员:关注患者的心理 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汇报人:
疾病发展: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 心、呕吐等症状。
预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预后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法。如果治疗及时,预 后良好;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肠坏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治疗方法: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是 使用抗炎、解痉、止痛等药物;手术治疗主要是解除压迫,恢复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
深入研究肠系膜上动脉压迫 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研究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与其他疾病的关系,寻找新的
治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
开发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患者:定期进行体检,及时 发现病情,及时治疗
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饮食、运动等,以减轻症状
医护人员:加强专业知识的学 习和培训,提高诊断和治疗水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避免过度 劳累和紧张
保持良好的饮食 习惯,避免暴饮 暴食和过度饮酒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焦虑 和抑郁
定期进行体检, 及时发现并治疗 相关疾病
康复锻炼:定期进 行有氧运动,如散 步、慢跑等,增强 体质
生活习惯:保持良 好的饮食习惯,避 免暴饮暴食,多吃 蔬菜水果
心理调适:保持乐 观积极的心态,避 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预防措施:预防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当运 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PART THREE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一种由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引起的疾病 病因: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导致肠系膜上静脉回流受阻 病理生理:肠系膜上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肠壁水肿、肠壁缺血、肠壁坏死等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应该做哪些检查?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如何诊断鉴别,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血管造影、十二指肠钡餐造影*一、检查一般无特异,长期不能正常进食者可有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化验指标异常。
1、X线钡餐检查 X线钡餐检查可见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钡剂通过延迟,甚至呈直线状中断;近端十二指肠肠管明显扩张,在部分病人还可见到压迫近端肠管逆蠕动增强构成的钟摆运动;取俯卧位时即可见压迫解除,钡剂顺利通过,近端扩张消失。
2、血管造影检查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可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主动脉解剖角度的关系,通常肠系膜上动脉与主动脉夹角小于25°*以上是对于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应该如何鉴别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易混淆疾病。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如何鉴别?:*一、鉴别1、消化性溃疡腹部胀痛、呕吐及消化不良症状需与消化性溃疡鉴别,特别是伴有幽门梗阻时。
表现为胃潴留,主要临床症状为呕吐,呕吐物常为12h以上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呈酸臭味,但不含胆汁为其特点。
2、十二指肠外的肿瘤胰头癌或巨大胰腺囊肿压迫可引起十二指肠淤积,腹部超声波、CT检查、内镜检查及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可予以区分。
偶也可因腹主动脉瘤压迫十二指肠引起本症。
3、其他本病还需与十二指肠内的结石、毛粪石、蛔虫团、异物所致十二指肠梗阻相区别。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应该做哪些检查,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PPT演示课件
病理生理
十二指肠受压
肠系膜上动脉在腹主动脉前方横跨十二指肠降部,若夹角 过小或脂肪垫减少,可导致十二指肠受压,引起肠道梗阻 。
肠道运动障碍
受压的十二指肠可能出现运动障碍,表现为肠道推进性蠕 动减弱或消失,导致食物在肠道内滞留。
胃肠道症状
由于肠道梗阻和食物滞留,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 胀、腹痛等胃肠道症状。长期受压还可能导致肠道吸收功 能障碍,出现营养不良等表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预后。
03
提供信息和建议
向患者提供有关疾病和治疗的信息和建议, 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的问
题。
05
02
增强信心和积极性
通过心理支持,患者可以更好地面对疾病和 治疗过程中的挑战,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 积极性。
04
倾听和理解
医护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理 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给予关心和支 持。
03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餐后腹痛
表现为进食后中上腹部或左上腹 部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
状。
体重减轻
由于长期进食后腹痛、恶心、呕吐 等症状,导致患者体重减轻、营养 不良。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腹泻、便秘、腹胀 等症状。
诊断方法和标准
腹部X线平片
血管造影
可见胃及十二指肠第一段扩张,有液平面 ,钡剂通过受阻。
饮食调整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 过度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以减轻肠
道负担。
疾病知识
向患者详细解释肠系膜上动脉压迫 综合征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 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
解自身病情。
A
B
C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诊断与治疗PPT
其他辅助检查
腹部CT扫描:观 察肠系膜上动脉 压迫情况
超声检查:评估 肠系膜上动脉压 迫程度
血管造影:明确肠 系膜上动脉压迫的 具体位置和程度
内镜检查:观察肠 壁和肠腔情况,排 除其他疾病可能
治疗方法与策略
体征评估: 检查患者 腹部是否 有压痛、 反跳痛等 体征
影像学检查: 通过CT、 MRI等影 像学检查评 估肠系膜上 动脉压迫程 度
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常规、 肝功能、肾 功能等指标, 评估患者身 体状况
治疗效果 评估:观 察患者治 疗后症状 是否改善, 生活质量 是否提高
预后评估: 根据以上评 估结果,预 测患者预后 情况,制定 相应的治疗 方案和康复 计划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根据 病情选择合适的 药物,如抗炎药、 止痛药、抗焦虑 药等
药物剂量:根据 病情和患者体质, 合理调整药物剂 量
药物副作用:注 意药物的副作用, 如胃肠道反应、 肝肾功能损害等
药物联合使用: 根据病情需要, 合理联合使用多 种药物,以增强 疗效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解除肠系膜上动脉压迫, 恢复肠道血供
MRI检查:可提供更详细的病变信 息,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CT检查: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 压迫综合征的病变部位和程度
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肠系膜上动 脉压迫综合征,并指导治疗方案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观察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 生化检查:检测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检查,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情况 内镜检查: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情况,并进行活检 超声检查: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估 血管造影: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 NCP 的发 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病的 典型症状为 非肾小球性血尿和 / 或直立性蛋白尿,近年 来还有以慢性疲劳综合征、左侧 精索静脉 曲张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的NCP的报道。
NCP 的解剖学基础
下腔静脉( IVC )位于 A0 右侧,右肾 静脉( RRV ) 与 A0 的行程短而直,可 直接汇入IVC;而 LRV则需穿过A0与 SMA形成的夹角,才能注入IVC。这一 夹角约为45 ° ~60°, 并被肠系膜 脂肪、 淋巴结、腹膜等组织充填。正 常情况下 LRV不受压迫,某些特定情 况下(如青春期儿童增长迅速, 形成 瘦长体形,脊椎过度伸展,体位急剧 变化等)可使夹角变小,影响 LRV 的
谢
谢!
腹主动脉造影:可见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 间的夹角减小
腹部 CT :可以在横截面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 动脉的关系,十二指肠水平段受压变窄的程度, 以及观察周围脏器有无病变.
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其它造成十二指肠淤滞的疾病相鉴别, 如十二指肠肿瘤、结石、寄生虫以及十二指肠外 的其它病变(如肿瘤、囊肿、主动脉瘤)的压迫 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先天性腹膜带(可见于儿童,使 儿童形成巨十二指肠,成人少见,如考虑此病而 内 科 治 疗 无 效 应 注 意 ) 。
概
述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 )也称胡桃夹综合征( nutcracker syndrome)或 胡 桃 夹 现 象 ( nutcracker phenomenon,NCP) 是 临 床上 引起血尿、蛋白尿的重要原因之一。 它是指 行走 于 腹主动 脉( Abdominal aorta, AO)肠系 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 )之间的左肾静脉 ( Left re-nal vien,LRV) 受到挤压 引起的 一系列的临床表现。
与 SMA 间夹角变窄,导致 NCP 的发生 。
前“胡桃夹”现象:左肾静脉在肠 系膜 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受压称之 为前 “胡桃夹”现象或肠系膜上动脉现象 ;
后“胡桃夹”现象:是指左肾静脉 行 走于腹主动脉之后所形成的“胡桃 夹 ”现象,称之为后“胡桃夹”现象。
影像学表现
DSA
C T 检查
可显示LRV 被挤压的征象, 在相应 平面增强扫描显示 AO、SMA 与受压 的LRV 三者的解剖关系, 可见LRV 近 端淤血扩张, 有时还能显示侧支循环情 况。
临床表现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消瘦的中青年女性或长时间 卧床者多见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十二指肠梗阻的表现,进食后上腹部饱 胀、疼痛,随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量较大, 含有胆汁 呈慢性间歇性发病,持续数天后可自行缓解,也偶见急性 发病者
突出特点为症状与体位有关,仰卧位时由于向后压迫症状 加重,而俯卧位,膝胸位,左侧位时可使症状缓解
三维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3D -MRA 3D - MRA 可立体清晰地显示LRV 受压 部位及程度,并能很好地 观察狭窄远端有 无扩张;NCP的LRV 于SMA 处受压,其压 迹边缘清楚整齐, 受阻的远端呈狭窄后扩张 表现, 有时可见侧支循环及曲张的静脉影 , 通常有腰升静脉、左肾上腺静脉、输尿 管周围静脉、生殖腺静脉等。
肠系膜上动脉在第一腰椎水平起源于腹主动脉, 在立位和卧位时,向下向右行走于小肠系膜内, 与腹主动脉形成一锐角(正常值为25°-60°),并 在进入小肠系膜前跨过十二指肠水平段,故十二 指肠水平段位于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所构成 的锐角间隙内。 十二指肠水平段在腹膜后比较固定,其升段被十 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悬吊固定于腹后壁。
流动力学,使LRV和引流到 LRV的血 管发生瘀血或形成侧支循环,从而引 发一系列临床表现。近 年来,有学者 认为 NCP 可引起 LRV 及肾内各级分 支动脉的血流变化,导致肾小球及肾 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萎缩、坏死,从 而引发肾脏病变的发生。
IVC
SMA
LRV受压的因素 青春期身高迅速增长、椎体过度伸 展、体型趋向瘦长,内脏下垂,直立 活动时 腹腔脏器因重力牵拉 SMA , SMA 起始部脂肪组织减少,淋巴结肿 大以及 肿瘤压迫等情况,都可使 AO
反复发作患者可有消瘦、贫血、脱水和电解质失衡等营养 不良表现。还有一部分出现神经官能症表现。
肠道x线造影
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扩张,可伴有胃扩张. 十二指肠水平部黏膜皱褶的陡然的垂直或斜行压 迹,呈“笔杆样”或“刀切样“改变. 胃十二指肠排空延迟4h-6h.
改变体位(俯卧位或胸膝卧位)钡剂可通过.
X线透视下梗阻近端逆蠕动所致的钡剂反流,形 成 钟 摆 样 运 动 。
病因和发病机制
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减至 6 °~ 15°(正常为25°~60°) 肠系膜上动脉到腹主动脉之间的平均距离缩短至2 mm~8 mm(正常为10mm~28mm) 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到十二指肠中点的距离缩短至 10 cm以下 十二指肠悬韧带过短、固定、位置过高 十二指肠上动脉起始部位过低
自1972年 De Schepper 首先报道NCP 可引起左肾出血以来, 至今已30多年,通 过 大量临床观察 和研究,目前对本病的病 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大部分都已 比较清楚。 本病多见于儿童, 也可见于成 人,儿童多在发育期发病,发病年龄 7~13 岁,男性居多,且常发生在 体形比较瘦长 的青少年中。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2014-10-23
又称 wilkie 病、压迫性肠梗阻,由于 肠系膜上动脉位置异常,压迫十二指 肠水平段引起的十二指肠部分或完全 梗阻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备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不同于十二指肠壅积 症,前者是后者发病的主要原因,约占50%。
解剖学位置
十二指肠水平部是较固定的肠管,位于腹膜后, 肠管后面是腹主动脉和脊柱的第三腰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