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最新-登岳阳楼导学案 精品

合集下载

登岳阳楼导学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文翻译 (2)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3)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5)一、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诗人杜甫的生平与创作背景,从而深入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深沉情感和崇高境界。

学习并欣赏诗歌中运用的精妙艺术手法,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体会诗人如何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壮观的岳阳楼景象。

通过深入品读这首诗,我们要感悟到诗人对国家兴衰、人民疾苦的深刻关注与忧虑,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登岳阳楼》一诗的作者是唐代的________。

2.诗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绘了________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

3.诗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心情。

二、选择题1.下列对《登岳阳楼》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早闻洞庭湖之名,暮年才实现登临的愿望,表达了喜悦之情。

B.颔联实写,寓实于虚,寓虚于实,一实一虚,一静一动,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C.颈联“亲朋无一字”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情,“老病有孤舟”则表达了诗人的凄苦之境。

D.尾联写诗人眼望国家动荡不安,对家国不幸的哀痛之情。

2.《登岳阳楼》一诗中,押韵的字有()个。

A.2B.3C.4D.5三、简答题1.请简述《登岳阳楼》一诗中“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所表达的情感。

2.《登岳阳楼》一诗中的颔联是如何突出洞庭湖的特点的?三、全文翻译《登岳阳楼》译文如下: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在这首诗中,诗人杜甫通过描绘洞庭湖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动荡、人民疾苦的深切忧虑和哀痛之情。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孤独无依、凄凉痛苦的心情,以及对家国不幸的哀痛之情。

《登岳阳楼》导学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重点:1、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诗人的爱国情怀。

(一)知识链接:(1)岳阳楼,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高三层,下瞰洞庭湖,碧波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

始建于唐,以宋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而著名。

(2)杜甫(712——770),早年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意在踏上仕途,一展宏图。

但朝政腐败,统治者之间明争暗斗,使杜甫的报国宏愿化为泡影。

他一生不为重用。

只做过小官。

弃官后的杜甫处境艰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尽管这样,他仍关注民生疾苦,写下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诗篇。

(3)这首诗写于公元768年,这时杜甫身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离去世只有两年。

当时吐番进攻,京师戒严,战争频繁,处于多事之秋。

杜甫抱病登上岳阳楼,凭轩远望,忧国伤时,悲从中来。

(二)初知意象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孤舟——孤单漂泊(三)置身诗境什么叫缘景明情呢,就是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反复诵读,品味作品中描绘的景或物或人或事,也就是抓住表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词句反复品味,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

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参考: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

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

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四)自主探究1 、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

最新杜甫《登岳阳楼》教案优秀3篇

最新杜甫《登岳阳楼》教案优秀3篇

最新杜甫《登岳阳楼》教案优秀3篇杜甫《登岳阳楼》教案篇一同学们从小学到现在,学习不少杜甫的诗歌,你学习过的杜甫诗有哪些,(学生背诗接龙)请说说杜甫诗歌有哪些特点?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杜甫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在这首中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1、投影出示课题2、投影有关岳阳楼图片3、简介背景注意划分节奏和语速语调(1)结合注释疏通句意(2)共同讨论质疑解难学生评议,教师点结(1)。

品读意境:(投影)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讨论明确景物有洞庭水、岳阳楼、吴楚大地、天地日月星辰。

孤老病、关山、涕泪栏杆。

这些景物壮阔而悲凉。

(2)读后有怎样的感受?试着将其改写成一段写景散文。

————使人读后仿佛进入战事不断,游子漂泊他乡,老病交加,悲痛欲绝,孤苦无助的境地。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2)品读情感这首诗抒发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从“无一字”“孤舟”“涕泗流”等词中可看出本诗主要抒发作者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哀伤。

(3)品味语言(投影)你较喜欢哪句诗,说说喜欢的理由5、比较阅读试比较《题破山寺后禅院》与《登岳阳楼》同异都是五言律诗,都有借景抒情————主要表达方式不同,前者以写景为主,后者以自叙和抒情为主————写景方式不同,前者以写实为主,后者写实与想像想结合————景物特点不同,前者着眼于细节描写,后者细节与全景相结合————抒发感情不同,前者是物我两忘的愉快心情,后者抒发的忧郁之情。

6、配乐齐读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诗歌,掌握了朗读技巧,并感受了作者的情感,对重点词句做了研读品味,有很大的收获。

1、搜集与《题破山寺后禅院》意境相近的其它田园诗2、搜集与《登岳阳楼》意境相近的其它忧国思乡诗。

登岳阳楼导学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背诵本诗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3.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4.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二、学法指导学习古诗的方法:1.激情吟读,整体感知 2.细心品读,深化感知三、整体感悟:1.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出身于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著名诗人。

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有《杜工部集》。

他青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游历过南起吴、越,北至齐、赵等地。

35岁到长安求官,过了10年穷困落拓的生活,最后才得到一个八品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杜甫曾陷贼中,后逃出投奔肃宗李亨,任左拾遗。

49岁时,弃官携家入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由好友严武保荐任过一段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常被称为杜工部),流落四川八年。

57岁时出川,辗转流徙于湖北、湖南各地,58岁时在岳阳附近病死于一只小船上。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以古体诗、律诗创作见长,风格“沉郁顿挫”。

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因此被后人公认为“”。

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诗人被尊称为“_______”。

杜甫有“三吏”“三别”传世,其中“三吏”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别”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

这一年,诗人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天涯漂泊;这一年,吐番进攻,京师戒严,战争频繁,国家处于多事之秋。

登岳阳楼--导学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
编制人:高菡审核:李建华领导签字:韩琪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继续学习体会炼字的妙处,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
3.情感目标:探究诗人在本诗中表达的复杂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诗句分析,把握本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教学难点】:探究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预习案
【知识链接】
1、背景介绍: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两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这时杜甫身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离去世只有两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赋诗,使岳阳楼更添一层神秘色彩。
思考:颔联的两句诗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高考链接】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型答题方法:
①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课外延伸】古人描绘洞庭湖的佳句?
①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②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③许棠:“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④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⑤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⑥刘禹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江南三大名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被并称为

新教材高中语文展示课《登岳阳楼》导学案

新教材高中语文展示课《登岳阳楼》导学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2.把握意向,体悟《登岳阳楼》中蕴含的情感3.掌握炼字题的答题技巧学习过程:一.因声求气,吟咏声韵(读准字音,找准句读,注意语速语气,在诵读的过程中初步体悟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情感)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作者在《登岳阳楼》中抒发了什么感情?答: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深入探究《登岳阳楼》中蕴含的情感)杜甫(公元712-770) 字子美,河南巩县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忧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1.读书漫游(712-745)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

开元19年,20岁的杜甫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

再漫游齐赵。

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

此时的杜甫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

代表作:《望岳》。

2.困守长安(746-755)穷困中见民间疾苦天宝六载(747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应试,落选。

最后通过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得到一个看守兵器的小官。

不久父亲去世,此后的生活变得艰难起来,43岁时幼子饿死。

政治失意和生活穷困,让杜甫诗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他的视野从个人转向了全社会。

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

3.陷贼与为官(756-759)国破家亡中的现实主义。

45岁时安史之乱爆发,被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后潜逃到凤翔,做左拾遗。

由于忠言直谏,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47岁丢官入蜀。

建下一所草堂,过着相对舒适的生活。

但山河破碎,风雨飘零,好友李白、高适相继离世,杜甫对于现实的思考愈发沉郁。

代表作:《春望》.“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思想愈发深邃,诗风愈发沉郁。

《登岳阳楼》课时导学案1

《登岳阳楼》课时导学案1

“链式课堂”课时导学案(共案)课题《登岳阳楼》备课时间执笔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反复朗诵诗歌,感知诗中的形象,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诵读、质疑、探究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赏析名句,激发灵感,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引导学习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知识链接:这首五言律诗写于作者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

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

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他又有何想、有何感呢?这节课我们就一来欣赏《登岳阳楼》,感受诗人那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

二、引导学习:1.简介作者及背景。

学生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

教师整理归纳,学生再对预习进行简要补充。

2.诵读、整体感知。

(1)疏解字词。

(2)请学生听读,要求闭目静听,潜心感受。

(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尽量读出感情。

(4)指名让学生朗读,师生点评(指导学生从节奏、咬字、重音、感情等方面来评价)。

(5)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出感情,感知形象。

3.质疑、探究(1)“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昔闻:渴望向往已久今昔心情作对照,强调登楼时的喜悦。

今上:如愿以偿甚喜(2)赏析“坼”“浮”二字。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3)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关系?景情洞庭湖广阔无垠,烟波浩淼。

诗人有不灭的济世的博大胸襟。

诗人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诗人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

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比起孟浩然的两句诗更显得气势不凡,惊天动地。

(4)第五、六句写什么?转写自己的凄苦情状。

(5)第七、八句写什么?写诗人凭栏眺望北方,想到那长年不息的战火和涂炭的生灵,不禁涕泪纵横,难以抑止。

《登岳阳楼》(导学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登岳阳楼》(导学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登岳阳楼》导学案一、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本单元所选诗歌的作者及写作背景,背诵诗歌。

思维发展与提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作品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及炼字技巧。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阅读鉴赏、诗歌朗读比赛等活动深入理解诗人的作品内涵,把握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激发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歌的不同风格特征,欣赏诗人的独特艺术创造。

体会诗人借助景物传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词文化的魅力。

二、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号少陵野老,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工部,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诗史”,他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被人誉为“诗圣”。

2.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

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大历三年,杜甫离开夔州一路漂泊来到岳阳。

他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三、品读诗意1.朗读诗歌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梳理诗意(1)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翻译:作者情感:答案: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首联写人生暮年竟能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美丽风光,心情十分喜悦。

(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翻译:诗人情感:答案: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生动描绘了洞庭湖水波澜壮阔、雄伟奇丽的气象,表现出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3)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翻译:诗人情感:答案: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登岳阳楼导学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背诵全文。

2、分析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重点:背诵全文,体味作者情感。

难点:体会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课前自学】【我来介绍】一、知人论世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

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 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我也会】二、对应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坼()戎()马乾坤()()涕( )泗()2、反复诵读,领会诗境。

【我来说】【独立思考:内容与情感】(学生先预习,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小组派代表展示。

)1、读全诗思考,前两联和后两联所写内容有何不同?2.赏析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①翻译②“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③小结:3、赏析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①翻译②“坼”“浮”两个字炼得好,好在哪里?③小结:4.赏析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①翻译②颈联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这种表达技巧的作用。

③试分析颈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赏析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①翻译②尾联在抒发个人悲苦的感情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体现了诗人作者怎样的情感?【合作探究:艺术手法】1、本文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把景与情联系在一起的?2、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主要特色,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特色的?【课后作业】背诵全诗。

完成课后思考题二。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登岳阳楼》导学案2

《登岳阳楼》导学案2

《登岳阳楼》导学案学习目标1.领略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析所用的艺术手法。

预习学案【诗海拾贝】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初夏时节江边小村的物态人事及由此产生的感受。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着一“抱”字,尽展才思;拈出一“幽”字,作为全篇纲领。

中间两联展开描写,通过梁上的飞燕、水中的白鸥、画棋局的老妻、敲钓钩的幼子四幅画面,组成一幅清幽恬静的水乡生活图。

尾联表面虽是喜幸之词,内里却包含了后顾之忧和悲苦之情。

自然风光、日常生活景色,诗人信手拈来,皆成妙笔,表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及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文本卡片】一、作者简介详见《蜀相》。

二、背景简介这首诗是大历三年(768年)冬,诗人自公安(今属湖北)到达岳阳(今属湖南)后写的。

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余两个是黄鹤楼、鹳雀楼)。

杜甫曾两次登岳阳楼,这首诗所记当是第一次,时间大约是到达岳阳之初,当时诗人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不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蕴含着浩然胸怀的名篇。

【基础荟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坼( )②乾坤( ) ③戎马( ) ④凭轩( )⑤涕泗( ) 2.辨形组词。

①⎩⎪⎨⎪⎧ 坼 析 ②⎩⎪⎨⎪⎧ 戎 戍 ③⎩⎪⎨⎪⎧ 涕 悌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乾坤日月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凭轩涕泗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学案【要点突破】一、整体把握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细部探微2.结全诗句,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一联中“坼”“浮”的表达效果。

《登岳阳楼》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登岳阳楼》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登岳阳楼》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登岳阳楼》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1《登岳阳楼》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登岳阳楼》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它虽然只有三百多字,但诗情画意、咏史纪事、倾情吊古,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本文通过导学案的形式,为学习《登岳阳楼》的同学们提供一些指导,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

一、诗歌背景1. 岳阳楼位于哪儿?为什么杜甫到岳阳楼游览?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境内,它是古代著名建筑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唐代杜甫游览岳阳楼时,赏景思古,心情激动,写下了这首《登岳阳楼》。

2.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中描绘了岳阳楼周围的自然景色和江湖之美,同时也反映了唐朝的时代背景。

作者在诗中独具眼光地运用了风景描写,抒发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诗歌分析1. 杜甫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思想和情感?《登岳阳楼》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故国昔日繁荣壮丽的怀念,对当前混乱局面的无奈,以及对自己不幸流落在外的倾诉。

杜甫的怀念侧重于民族文化的繁荣和美好,这也是他一贯的论调。

2. 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杜甫在《登岳阳楼》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比喻等。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气势磅礴的对比手法,在表达对时代变革的看法时,通过对比点明了唐代的不足之处。

3. 诗歌结构。

杜甫的《登岳阳楼》是七律长诗,分四首。

每首分别描写了江南小景、长江大河、唐代时的沧桑巨变和自己难以回到故乡的情感。

整首诗歌结构清晰,意蕴深厚。

三、诗歌的意义和价值1. 杜甫《登岳阳楼》的意义在哪里?这首诗旨在表达诗人对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的思考,以及对那些过去的辉煌和美好的怀念。

同时,也展示了唐代文学的风采和杜甫良好的人文情怀,在文化和思想方面有着很大的价值。

2. 杜甫《登岳阳楼》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现代人同样存在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不公正、劣迹斑斑的现实的不满,而这一点与杜甫的时代是相通的。

因此,学习杜甫的这首诗,对于我们从历史中汲取启示和力量,从而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登岳阳楼》导学案 (1)

《登岳阳楼》导学案 (1)

《登岳阳楼》导学案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 、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

3 、学会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学习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关于作者杜甫,字,河南巩县人,自号,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是“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他与李白齐名,并称“”,被人誉为“”。

●背景介绍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

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此诗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余两个是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下瞰洞庭,视野广阔。

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

●重点字词释义: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 án kūn)日月(一作“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原指天地。

此指日月。

乾坤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登岳阳楼导学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2课时)学习目标:1.诵读全诗,感知诗人的感情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背诵全诗3.分析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学习重点:疏通字句,疏通文意,品味情感。

学习难点:思考想象,分析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学法指导:学习这首诗,要从把握节奏、重音等方面反复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了解这首诗的意思;欣赏洞庭的壮阔景象,感知诗中的形象,领会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还要与初中学过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思想和艺术方面进行比较,体会优秀诗作的艺术魅力。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预习导学】一.学生预习活动检查1.请你给下列词语注音:坼()乾坤()()戎马()()轩()涕泗()()2.解释下列字词:坼:乾坤:戎马:轩:涕泗:3.给这首诗划分朗读的节奏及标注重音: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合作探究】落实措施:1.学生组内讨论2.分组展示:让4个小组到黑板展示本小组负责的小题。

其他没参与的小组负责对应小组的点评。

3.得分规则按学生陈述简洁、准确、完整的程度赋分。

4.对于学生不完善的地方,教师讲解补充,评出优胜。

5.每位同学再根据教师讲解和小组的点评进行修改,使自己的答案升格合作探究题:1.请就第一、二两句写一段赏析文字。

2.“坼”“浮”两个字炼得好,好在哪里?3.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关系?4.第5第6句写什么内容及作者心情?5.第7第8句写什么?体现作者什么情感?第二课时6.提问:“凭轩涕泗流。

”这涕泪之中饱含作者哪些情感?7.翻译《登岳阳楼》【检测巩固】检测巩固题:1.本诗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都是以岳阳楼为题材的,它们的内容、手法、结构有何异同?2.试对比以下两诗颔联描写洞庭湖景观的妙处,并评论两诗的主题思想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重难点】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2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3、领会作者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时伤世,忧【教学模式】课堂四步教学法教学流程一: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知识链接】(1)江南三大名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被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与“山东的蓬莱阁”并成“四大名楼”)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高三层,下瞰洞庭湖,碧波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

始建于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以宋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而著名。

(2)杜甫(712——770),早年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意在踏上仕途,一展宏图。

但朝政腐败,统治者之间明争暗斗,使杜甫的报国宏愿化为泡影。

他一生不为重用。

只做过小官。

弃官后的杜甫处境艰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尽管这样,他仍关注民生疾苦,写下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诗篇。

(3)这首诗写于公元768年,当时杜甫57 岁,这时杜甫身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离去世只有两年。

当时吐番进攻,京师戒严,战争频繁,处于多事之秋。

杜甫抱病登上岳阳楼,凭轩远望,忧国伤时,悲从中来。

【自主检测】一、诵读、理解相结合。

这首诗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深沉缓慢。

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

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

这是为下文蓄势。

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

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通过理解达到背诵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 1(一)字音辨坼.(chè)乾.坤(qián )戎.马(róng)凭轩.(xuān)涕泗..(tìsì)鸟瞰.(kàn)(二)词语解释1. 吴楚东南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2. 乾坤..日月浮(象征天地、阴阳等)3.亲朋无一字.(指书信)4.戎马..关山(借指战争)5.凭轩涕泗..流(眼泪和鼻涕) 1教学流程二:合作探究、集思广议环节一:置身诗境1、在吟诵中感知诗歌意象及其特点(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孤舟——孤单漂泊2、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描绘诗歌意象和画面有的诗歌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这样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阳楼》,用到的是比较少见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之间,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尤其是从开阔博大的“吴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狭小的“孤舟”。

怎么理解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

这就是置身诗境的方法。

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3、展示成果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

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

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环节二:缘景明情1 、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

虚实交错,今昔对照。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

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坼、浮)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可与“列”“映”比较)课后作业一1小题是这样的自然景象: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颔联10个字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

置身在这样的诗境,心灵受到震撼,胸襟为之开阔,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乾坤摇动、天崩地解,刹那间,——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板书景色特点:气势磅礴,宏伟奇丽——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

能够与之比美的,只有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对洞庭湖的礼赞,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感叹、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3、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复杂思想感情。

从颔联到颈联,诗的意境从宽阔转到狭窄,但这两联是相辅相成的。

浦起龙说,“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

?到尾联,意境又转到宽阔,诗的前后相互衬托,全诗意境构成一个整体。

杜甫为什么“亲朋无一字”,一身是病,只有“孤舟”呢?”因为“戎马关山北”。

于是杜甫只能“凭轩涕泗流”了。

诗人面对浩淼的洞庭湖抒发的是伤时忧世的感情。

板书: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忧国忧民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尾联则是直接抒情。

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

诗歌先写登楼所见,再写由此引起的身世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条孤舟,然后由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

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因而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

4、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此时的杜甫呢?他是“穷也胸怀天下,胸怀百姓”啊,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你们还从他的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 (b ì ) 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 xi à n )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教学流程三:成果展示、秀出风采课堂小结此诗并非一般的游兴之作,而是一首表现诗人热爱祖国河山和人民的重大主题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绘,触景生情,抒发了自己年老多病,不能为多 难的国家出力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

教学流程四: 小结测评、超越自我一、找出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c )A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间、空间领域。

表面上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B.颔联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瀚无际!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和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但从整体看,与全诗联系不紧。

D.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

“凭轩”与首联中的“今上”首尾呼应。

二、拓展提升通过《登岳阳楼》的赏析,我们又一次学习运用了诗歌鉴赏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下面请运用这种方法自主赏析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完成后面的几个题目。

阅读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回答后面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1、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

你认为本诗第二联的两句中,答:“诗眼”分别“引”“衔”。

“引”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

2、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3、结合诗歌背景,思考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答:诗人本是流放之人,本应是心情沉重,而尾联诗人醉后竟翩翩起舞,足见诗人心情轻松畅快,两相对比,可见诗人的豪迈之情。

4、该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相比,有何异同?可联系诗人的诗风比较。

答:两首诗都是在登岳阳楼之后所作,都抒发了观岳阳楼之感,都写出了岳阳楼洞庭湖的雄伟壮阔。

但在意境上有明显的不同,可从诗尾看出,一个是“涕泗流”,为国事忧心忡忡,伤感垂暮无力;一个是“舞袖回”,纵是被贬,依旧豪放。

在艺术风格上,杜甫注重写实,故诗歌沉郁顿挫,而李白性情浪漫,故在表现上想象奇特。

积累诗句1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2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二首》4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