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阁夜》导学案教案.doc
![《阁夜》导学案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602e20ff168884868762d6b8.png)
班级:姓名:学号:组别:编者:张胜华《阁夜》导学案预习案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他的《登高》和《登岳阳楼》两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登高》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登岳阳楼》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 ____。
2.杜甫在《旅夜书怀》中描绘雄浑阔大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
3.诸葛武侯祠内有一联:“布衣吟啸足千秋,草庐频频,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竹帛勋名垂两代,汉祚将终,霄沉羽鹤,杜少陵沥心呕血,有由来哉。
”里面暗含杜甫《蜀相》的两句诗,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阁夜》课后诵读提示诵读,达到背诵。
5.参照注释翻译《阁夜》:探究案1.《阁夜》首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结合“岁暮”“催”“天涯”“寒”等词语揣摩作者融入的思想感情。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一联的诗眼是什么?起到了何种作用?3.颔联上句写悲惨之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之三峡夜景,放在一起,二者为什么能浑然融为一体?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颈联“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运用了什么写法,作者情感如何?5.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作者联想此地两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6.从诗作内容与诗人感情出发简析这首诗。
训练案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雪霁.(jì)侪.辈(qí) 天涯.(yá) 悬崖.(yá) B.渔樵.(qiáo) 挣.脱(zhènɡ) 寂寥.(liáo) 创.伤(chuānɡ) C.朔.漠(shuò) 回溯.(sù) 攻讦.(jié) 囹圄.(wǔ)D.泾.渭分明(jìnɡ) 发酵.(xiào) 信笺.(jiān) 角.色(jué) 2.下列诗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
杜甫《登岳阳楼》、《旅夜书怀》导学案答案
![杜甫《登岳阳楼》、《旅夜书怀》导学案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5bc424aaea998fcc220e88.png)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导学案答案1、指导阅读《旅夜书怀》:在我们读第一句“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时,语调很缓慢,哪怕重音放在“独”上,依然读起来只有淡淡的忧伤,当读到第二句的时候,“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时,眼前出现一望无际的平野还有波光粼粼的东流江水,语调低沉而雄浑,这时的杜甫已经感受到自己的孤寂无助,凄苦茫然的漂泊之伤痛,在紧接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中杜甫的愤激不平呼之欲出,可是杜甫最后只是无可奈何不无感伤说了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那份呼之欲出的愤激之言就这样硬生生的堵在喉颈。
情感表达波澜起伏,反复低回。
第五题和第六题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第55页。
七、潮湿的岸边没有来路也没有去路,只有瘦弱的草孤零零地在无边的风中摇摆不定,水边的草注定纤细单薄。
那只破旧的小船还有那根高傲的桅杆静寂地躺在月色中,守候着漫漫长夜。
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原野,在天与地相接的地方,几颗星辰垂挂着,皎洁的月光投影在大江中,江水在流动,月光也在流动,一江的波光粼粼铺向远方,江天一色。
八、抒发了诗人孤苦无依,茫然凄苦的感情。
“天地一沙鸥”借沙鸥来自况,抒发自己心中那种渺小,孤寂,迷惘之情。
九、“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垂”字让人觉得星辰好像垂挂在天地相接的地方,眼前的平野辽阔无边,这个“涌”字可见月光投影在大江中,江水在流动,月光也在流动,江面上波光粼粼,一直伸向远方,江天一色,天地相接,这样的画面呈现雄浑开阔的意境。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坼”描写洞庭湖的千层巨浪冲裂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显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描写洞庭湖主宰着天地万物的沉浮,显示洞庭湖的壮阔。
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
宋代刘辰翁说,此联“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
《登岳阳楼》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
![《登岳阳楼》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0929370ad15abe23492f4d79.png)
《登岳阳楼》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教学重点: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一、复习导入:背诵学习过的杜甫《登高》(必修三)一诗,说说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意象:急风、、哀猿、清渚、、归鸟、、长江意境:。
情感:。
今天我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了解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三、朗读背诵1、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2、诵读提示。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
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
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
这是为下文蓄势。
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3、学生朗读背诵。
集体齐读,再学生个人朗读,试背。
四、初知意象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意象:——感受:意象:——感受:意象:——感受:五、置身诗境、缘景明情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诗的第一、二句是句,雄厚有力,开门见山地直说过去只是,今天终于登楼了。
提问: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答: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面对的祖国,自己,国家,可谓,实为之感。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教案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ce6182d0d233d4b14e6960.png)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的人物形象2.在诵读中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学习过程】一、背诵与默写1、自由朗读并背诵《登岳阳楼》2、默写《登岳阳楼》,请一名同学演牌3、教师点评默写情况4、齐读《登岳阳楼》二、初读课文,体验形象美1、教师描绘《登岳阳楼》诗句展示的画面,学生体会诗中杜甫的形象早就听说洞庭湖水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岳阳楼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侧,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
天长地久,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面浮荡着。
回头想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予漂泊沦落的我。
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木舟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战火纷飞,兵荒马乱,一想到这,靠在窗边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2、学生归纳《登岳阳楼》中杜甫的形象(1)“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中“无”“老”“病”“孤” 展示了杜甫晚年在外漂泊的孤独寂寞,抒发了浓重的身世之感。
(2)“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中的杜甫仍关心北方的战事,时刻惦记国家的安危,展示了他满腔的爱国情怀。
3、教师点拨:杜甫之所以伟大,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就是因为他骨子里的忧国忧民的爱国热忱,他能够始终把个人的喜怒哀乐与国家的仍然安危紧密联系在一起。
如果杜甫的诗歌只是一味的感叹身世不济,命途多舛,那杜甫也就只是一个二流三流的诗人,无怪乎闻一多先生说:“杜甫是我们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
4、再次诵读《登岳阳楼》5、自读《旅夜书怀》,分析这首诗与《登岳阳楼》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6、教师用对联总结杜甫的形象:片布褴褛,独向斜阳叹白头一支秃笔,直指河山忧国难三、研读鉴赏,品味意境美借助意象通过想象来体会意境是我们解读诗时获取审美愉悦和审美快感的重要手段,我们通过杜甫的这两首诗歌来体会杜诗特有的意境。
1、品味《登岳阳楼》中的“今”与“昔”(1)学生分析“今”与“昔”写出了作者见到岳阳楼后的激动与喜悦。
登岳阳楼导学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89a9b1a0116c175f0e488a.png)
《登岳阳楼》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背诵本诗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3.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4.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二、学法指导学习古诗的方法:1.激情吟读,整体感知 2.细心品读,深化感知三、整体感悟:1.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出身于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著名诗人。
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有《杜工部集》。
他青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游历过南起吴、越,北至齐、赵等地。
35岁到长安求官,过了10年穷困落拓的生活,最后才得到一个八品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杜甫曾陷贼中,后逃出投奔肃宗李亨,任左拾遗。
49岁时,弃官携家入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由好友严武保荐任过一段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常被称为杜工部),流落四川八年。
57岁时出川,辗转流徙于湖北、湖南各地,58岁时在岳阳附近病死于一只小船上。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以古体诗、律诗创作见长,风格“沉郁顿挫”。
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因此被后人公认为“”。
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诗人被尊称为“_______”。
杜甫有“三吏”“三别”传世,其中“三吏”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别”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
这一年,诗人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天涯漂泊;这一年,吐番进攻,京师戒严,战争频繁,国家处于多事之秋。
《登岳阳楼》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19928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c.png)
《登岳阳楼》教案《旅夜书怀》教案第一章:《登岳阳楼》诗文解析1.1 诗歌背景介绍了解诗人杜甫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及其创作风格。
1.2 诗文逐句解析解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等。
探讨诗句中的意境与哲理。
1.3 诗歌主题探讨分析诗中的主题思想,如登高远望所带来的感悟、对家国命运的忧虑等。
1.4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分析诗中的韵律、节奏、声律等特点。
探讨诗人如何运用字词、句式等表达情感。
第二章:《旅夜书怀》诗文解析2.1 诗歌背景介绍了解诗人杜甫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及其创作风格。
2.2 诗文逐句解析解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等。
探讨诗句中的意境与哲理。
2.3 诗歌主题探讨分析诗中的主题思想,如旅途中的孤独与感慨、对家国命运的忧虑等。
2.4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分析诗中的韵律、节奏、声律等特点。
探讨诗人如何运用字词、句式等表达情感。
第三章:对比分析3.1 两首诗的异同点从诗歌主题、情感表达、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对比。
3.2 诗人创作风格比较分析两首诗中所体现的杜甫的创作风格。
3.3 教学实践:学生小组讨论、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发现。
邀请学生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对比分析成果。
第四章:诗歌鉴赏与创作4.1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习欣赏诗歌的方法,如关注意象、理解情感等。
4.2 诗歌创作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尝试运用所学的手法和技巧。
4.3 学生诗歌展示与评价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作品,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程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两首诗的主题、艺术手法等。
5.2 拓展学习建议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作,进一步了解其创作特点。
5.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杜甫诗歌的短文、创作一首古体诗等。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6.2 课堂讲解与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情感表达等,进行深入解读。
《登岳阳楼》导学案2,教案设计
![《登岳阳楼》导学案2,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28af2b3312b3169a551a44c.png)
《登岳阳楼》导学案2,教案设计课题古诗二首·登岳阳楼课型欣赏课时1学习目标1.背诵本诗。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4.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课前预习学法指导学习古诗的方法:1.激情吟读,整体感知。
2.细心品读,深化感知。
3.背诵积累,巩固感知。
知识构建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
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
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相关链接1.背景介绍: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2.写洞庭湖的佳句(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3.岳阳楼的名联:(1)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3)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4)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5)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知识预习说出诗句大意: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登岳阳楼》(导学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登岳阳楼》(导学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cf412f5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8.png)
《登岳阳楼》导学案一、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本单元所选诗歌的作者及写作背景,背诵诗歌。
思维发展与提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作品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及炼字技巧。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阅读鉴赏、诗歌朗读比赛等活动深入理解诗人的作品内涵,把握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激发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歌的不同风格特征,欣赏诗人的独特艺术创造。
体会诗人借助景物传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词文化的魅力。
二、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号少陵野老,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工部,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诗史”,他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被人誉为“诗圣”。
2.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
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大历三年,杜甫离开夔州一路漂泊来到岳阳。
他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三、品读诗意1.朗读诗歌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梳理诗意(1)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翻译:作者情感:答案: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首联写人生暮年竟能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美丽风光,心情十分喜悦。
(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翻译:诗人情感:答案: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生动描绘了洞庭湖水波澜壮阔、雄伟奇丽的气象,表现出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3)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翻译:诗人情感:答案: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16e979cc17552706220860.png)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学习重点:1.积累字词等基础知识,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学会鉴赏诗句;学习难点:学会鉴赏诗句一、预习(一)走进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生于河南巩县,天宝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大李杜”。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二)梳理基础知识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东南坼()戎()马乾()坤邠()州凭轩()鳌()迥()危樯()官应()老病休催短景()雪霁()渔樵()寂寥()夔( )州崔旰()2.注音组词坼()戎()鳌()迥()儒()拆()戍()鳖()扃()孺()墙()瓯()募()霄()憔()樯()鸥()暮()宵()樵()3.解释字词吴楚东南坼坼:乾坤日月浮乾坤:老病有孤舟有:亲朋无一字字:危樯独夜舟危:名岂文章著岂:官应老病休应:岁暮阴阳催晚景岁暮:阴阳:景:雪霁寒宵霁:人事音书漫寂寥漫:4.名句填空吴楚东南坼,,老病有孤舟。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f03a81c14791711cc79171e.png)
“
”。
写作背景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出峡漂泊两 湖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 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 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 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 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 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此诗是登岳阳楼 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坼”,分裂。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
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 这气势何等磅礴。 “浮”,漂浮荡漾。具有十分鲜明的 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 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 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 而漂荡起落,这景象又何等壮丽。
面对汪洋浩淼的洞庭湖, 诗人在凄苦万状的情况 回想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 下登楼观景,眼望国家动荡不 天涯,怀才不遇,得不到精神 安,自己报国无门,不禁涕泪 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眼前 纵横,难以抑止。这种忧国伤 既“老”且“病”,郁居木船, 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一齐袭 飘流湖湘,更是身世危亡,苦 上心头,由此可见,诗人总是 不堪言。其凄凉之境、哀痛之 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 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诗 是以国事为念,体现了诗人同 人抒发了一种忧己伤世无限悲 情人民疾苦关心国家命运(忧 苦之情。 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置身诗境 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 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 为了反衬出他的孤独和渺小。 (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衬一叶 可怜小舟的孤单与渺小)
缘景明情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反语
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負,但長 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声名竟因文章 而著。杜甫休官,其实是因为被排挤, 而不是因为老和病。表达了诗人对自 己怀才不遇而“休官”的激愤与不平。
《阁夜》《旅夜书怀》《登岳阳楼》学案教师案马朝霞
![《阁夜》《旅夜书怀》《登岳阳楼》学案教师案马朝霞](https://img.taocdn.com/s3/m/3e88adb8376baf1ffc4fadc0.png)
杜甫诗《阁夜》《旅夜书怀》《登岳阳楼》整体阅读导学案教师版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校高二年级马朝霞一、学习目标:1、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因声求气,并能有感情的朗读;2、把握杜甫诗歌“抑扬顿挫”的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自主鉴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二、学习重点:1、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因声求气,并能有感情的朗读;2、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三、学习难点: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四、学习方法:诵读体味、合作探究、问题引导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韩愈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上周我们学习了“诗仙”李白的诗歌和散文,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另一著名诗人——杜甫。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
我们每个人都在广袤的天地间飞翔着。
飞过千山万水,只为寻找自己的位置,实现心中的梦。
可是我们在飞翔的路途中,总会遇到狂风,遇到暴雨,前方一片迷茫,我们不知该飞向何方。
诗圣杜甫也曾穷困潦倒,失意落魄,被迫漂泊西南,但是漂泊江湖的辛酸没有抹去杜甫悲天悯人的情怀,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一路颠沛流离,一路泪沾衣襟。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阁夜》《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共同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1、诗人生平杜甫,字子美,他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故又称“杜拾遗”。
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
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
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著有《杜工部集》。
2、杜甫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
杜甫《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杜甫《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c35b35a1a37f111f0855b38.png)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群文阅读线上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诗歌作为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诗歌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
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的三篇作品。
“忧国忧民” 是少陵诗歌的重要题材,这其中所表现的不仅仅是乱世飘零、生活窘困的人生上的漂泊,更有他政治失意、壮志难酬、痛惜国难民生的心灵的漂泊,读懂读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本节课将对这些内容展开分析和探讨。
【课程目标】课标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位语言,感受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考纲要求:能读懂诗歌,能从形象、语言、手法、思想方面解读诗歌丰富的内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梳理字词句,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视频、小组探究等多种形式,从形象、语言、手法、思想等方面解读诗歌丰富内涵。
情感与态度:体味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体悟诗人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抓意象,析手法,理解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难点:体悟诗人的爱国情怀。
【学情】学情分析:经过单元目标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置身诗镜,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加之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学生可以独立完成部分学习任务。
【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1、平台:腾讯课堂2、课件:课件使用focusky 软件制作,三维立体的动态效果加上水墨画的清新典雅,与古典文学更加契合。
3、软件:充分利用互动课堂中“画笔”“计时器”“随机挑人”等功能,使课堂气氛紧张活跃而高效。
4、资源:互动课堂相关教学资源、《品读——杜甫和李白》(节选视频)、《杜甫:旅夜书怀》(康震、王立群短评视频)【教学方法】教法:学案导学法、问题驱动法、指导点拨法学法:诵读领悟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 、查阅资料,回顾杜甫生平经历、创作背景。
《登岳阳楼》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483b65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0f.png)
《登岳阳楼》教案《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两首诗;(2)能够分析并欣赏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3)能够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2)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2)引导学生从诗中汲取营养,提升个人修养和情感素质。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2 创作背景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杜甫的生活时代和他的诗歌创作风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和欣赏;(2)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3.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和理解;(2)如何引导学生从诗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他们所知道的岳阳楼和旅夜书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朗读两首诗,进行默写练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记忆力。
4.3 内容解析通过对诗中的字词和句子的解释和分析,让学生理解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4.4 创作背景介绍通过讲解或者视频资料,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作业与评价5.1 作业(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受;(2)让学生准备一首自己喜欢的杜甫的诗,下节课进行分享。
5.2 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对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程度。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导学案(A4)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导学案(A4)](https://img.taocdn.com/s3/m/56d11446e45c3b3567ec8bce.png)
古代像苏轼这样的文人很多,但拥有如此厚实肩膀的只有苏轼一个。陶渊明只愿躲进精神的桃花源,却把一片污浊留给世间,自己独享清闲;杜甫,那忧国忧民的慨叹的确沉重,但却放弃了用肩膀承担为民造福的重任;陆游和辛弃疾把挫折放在第一位,不免惆怅满怀,壮志未酬鬓发先斑,给人的感觉是肩膀弱不禁风……只有苏轼有如此厚实的肩膀,上关百姓国家,下系骨肉情怀。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阅读下面一首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5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第10小题)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迟日江山丽,。《绝句二首(其一)》
尔曹身与名俱灭,。《戏为六绝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花径不曾缘客扫,。《客至》
自去自来梁上燕,。《江村》
露从今夜白,。《月夜忆舍弟》
文章憎命达,。《天末怀李白》
【课时测评】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2.解读杜甫《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景与情。3.体会杜甫两首诗体现出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预习案
一、作家作品
(1)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作者有感而发,写下了《登岳阳楼》。
仰望苏轼的肩膀,那是一座山……
《登岳阳楼》导学案 (1)
![《登岳阳楼》导学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eaee8ee5f705cc175527095c.png)
《登岳阳楼》导学案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 、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
3 、学会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学习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关于作者杜甫,字,河南巩县人,自号,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是“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他与李白齐名,并称“”,被人誉为“”。
●背景介绍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
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此诗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余两个是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下瞰洞庭,视野广阔。
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
●重点字词释义: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 án kūn)日月(一作“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原指天地。
此指日月。
乾坤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登岳阳楼 自主学习导学案
![登岳阳楼 自主学习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8d44dead02de80d5d84050.png)
登岳阳楼【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感知诗中的形象,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2.学会赏析名句,激发灵感,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3.通过比较阅读,体会优秀诗作的艺术魅力。
【学习重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名句及内涵,准确把握诗中的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品味语言,感受杜甫诗歌语言的魅力。
【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1.走近作者,介绍杜甫。
2.给下列字词注音,并释义。
坼乾坤戎马轩涕泗3.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诗意,先落实在书面上,再试着说给同学和老师听。
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熟练背诵、默写。
二、问题导学、合作探究。
1.首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试选择一个角度赏析颔联。
3.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杜甫、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你更喜欢哪一个?说说理由。
三、达标测试、能力提升。
1.原文填写。
(1)诗中描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关于岳阳楼的一幅对联,完成练习。
上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句,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散过必醉。
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下联: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
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1)上联写了四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与岳阳楼有关的事,四个人物即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少陵五言绝句”指的是杜甫所写的_____,“范希文两字关情”中的两字是指_____和_____。
(3)“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化用_____的诗《等幽州台歌》,“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化用_____的诗《饮酒》。
《登岳阳楼》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148eb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0a.png)
《登岳阳楼》教案《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两首诗。
(2)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比较两首诗的异同,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两首诗的意象和情感。
(2)唐代诗歌的艺术特点。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释义。
(2)两首诗的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的作者杜甫,及其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节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点,比较它们的异同。
4. 讲解解析: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拓展:总结两首诗的主题和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2. 参考资料:有关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资料、唐代诗歌艺术特点的论述等。
3.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4. 网络资源:有关杜甫和唐代诗歌的网站、论坛等。
六、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1. 教学内容:(1)讲解《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的背景及创作意境。
(2)分析两首诗的韵律、结构、用词等方面的特点。
(3)探讨杜甫诗歌中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完整)登岳阳楼导学案
![(完整)登岳阳楼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5f96969b6648d7c0c74687.png)
(完整)登岳阳楼导学案《登岳阳楼》导学案《登岳阳楼》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重点:1、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诗人的爱国情怀。
使用说明一、知人论世1、杜甫(712-—770),早年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意在踏上仕途,一展宏图。
但朝政腐败,统治者之间明争暗斗,使杜甫的报国宏愿化为泡影。
他一生不为重用。
只做过小官.弃官后的杜甫处境艰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尽管这样,他仍关注民生疾苦,写下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诗篇.2、这首诗写于公元768年,这时杜甫身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离去世只有两年。
当时吐番进攻,京师戒严,战争频繁,处于多事之秋.杜甫抱病登上岳阳楼,凭轩远望,忧国伤时,悲从中来。
二、知识链接:1、岳阳楼,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高三层,下瞰洞庭湖,碧波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
始建于唐,以宋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而著名。
2、什么叫“置身诗境’呢?置身诗境,就是读者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沉浸在想象世界中,得到审美享受.3、什么叫“缘景明情”呢?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反复诵读,品味作品中描绘的景或物或人或事,也就是抓住表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词句反复品味,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
①对篇幅短小,意象常见,且整篇基调一致,意境浑成的可采用整体把握再现情景的方法把握意境。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写了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
②全诗意象之间跳跃性大、色彩不一、情绪起伏、出语新警、诗思奇妙.这样的作品就要根据诗词中的“一鳞半爪”,或根据知人论世的原则,用想象来补充、连缀,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然后再来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③有些作品的精妙之处,在于一联、一句、一字之美,对这类作品,应重点引导学生进行“炼字"“炼句",感悟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不为常人所注意的瞬间之美、新奇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岳阳楼的名联:
1.上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下联: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6、感时花溅泪,《春望》
7、烽火连三月,《春望》
8、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逢李龟年》
9、娟娟戏蝶过闲幔,《小寒食舟中作》
10、风急天高猿啸哀,《登高》
11、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
12、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
13、一去紫台连朔漠,《咏怀古迹五首》
14、画图省识春风面,。《咏怀古迹五首》
15、丛菊两开他日泪,《秋兴八首》
23、花径不曾缘客扫,。《客至》
24、自去自来梁上燕,。《江村》
25、露从今夜白,《月夜忆舍弟》
26、文章憎命达,。《天末怀李白》
27、桃花细逐扬花落,。 《曲江对酒》
28、一片花飞减却春,。《曲江二首》
29、穿花蛱蝶深深见,。《曲江二首》
二。感知文本
《登岳阳楼》部分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首联用了什么手法?“昔闻”和“今上”两相对照,包含了怎样的感慨?有何作用?
(二)梳理基础知识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东南坼()戎()马乾()坤邠()州凭轩()鳌()
迥()危樯()官应()老病休催短景()雪霁()
渔樵()寂寥()夔()州崔旰()
2.注音组词
坼()戎()鳌()迥()儒()
拆()戍()鳖()扃()孺()
墙()瓯()募()霄()憔()
樯()鸥()暮()宵()樵()
3.解释字词
2.上联: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下联: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手法:
情感:
作用: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象?哪两个字用得好?
景象:
炼字: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开阔突然转为狭窄,联系尾联和作者当时的处境,试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
《旅夜书怀》部分
(一)解题
①从“旅”中,你能读出什么?
明确:
②“夜”和诗中的哪些诗句对应?
16、丹青不知老将至,。《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17、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四首(其三)》
18、迟日江山丽,《绝句二首(其一)》
19、新松恨不高千尺,《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20、尔曹身与名俱灭,。《戏为六绝句》
21、留连戏蝶时时舞,。《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22、细雨鱼儿出,《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野哭千家闻战伐,。卧龙跃马终黄土,。
5.用自己的语言把全诗描述一遍,力争押韵。
《登岳阳楼》
《旅夜书怀》
《阁夜》
6.杜甫名句填空
1、会当凌绝顶,《望岳》
2、读书破万卷,《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清新庾开府,《春日忆李白》
4、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前出塞九首》
5、朱门九肉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 作者:
———————————————————————————————— 日期: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诗句:
③“书怀”和那些诗句对应?
诗句:
(二)整体感知
对照诗下的注释,说出诗歌的大义
(三)质疑讨论
1、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颈联如何理解?
3、赏析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赏析。。
(四)拓展延伸
阅读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吴楚东南坼坼:乾坤日月浮乾坤:老病有孤舟有:
亲朋无一字字:危樯独夜舟危:名岂文章著岂:
官应老病休应:岁暮阴阳催晚景岁暮:阴阳:景:
雪霁寒宵霁:人事音书漫寂寥漫:
4.名句填空
吴楚东南坼,,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雁引愁心去,。
天上接行杯。今上岳阳楼。
细草微风岸,。星垂平野阔,。
岁暮阴阳催短景,。五更鼓角声悲壮,。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感觉:
情感:
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了什么?
内容:
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这一作者联想此地两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
用意:(提示步骤:明确手法,具体说明,用意)
三.课堂欣赏
(一)写洞庭湖的佳句
学习重点:
1.积累字词等基础知识,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学会鉴赏诗句;
学习难点:学会鉴赏诗句
一、预习
(一)走进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天宝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大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的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赏析第二联或第四联。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霜雪霁寒”交代了什么要素?流露了什么情感?作用是什么?
要素:
情感:
作用: